首页 > 文章中心 >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第1篇

现在就农业科学技术这个侧面,分析一下它在近代落后的过程、原因和教训。

一、过程

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源远流长,汇集丰富。在秦汉时期,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已经初步具备,后来又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中国古代三百多种农书就是这一过程的真实记录。当欧洲人还在使用木犁时,中国已推广了铁犁。十八世纪他们把条播机当作新发明,而我国汉代已经有了这种东西。当欧洲农业还是休闲制时,我们已进人轮作复种阶段。中国古代农业在能量循环利用、用养结合、多种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制造精巧的农具、利用自然力,特别是水利工程方面都有很多创造。凡是深人研究过中国古代农业的外国学者都是叹为观止的,他们称为中国农业历史之谜,认为中国古代农业是创造了奇迹的。可以说在经验科学范围内,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成熟较早,水平较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了呢?这得先从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说起。英国产业革命和农业革命是同步发生的。农业革命既是生产关系的革命,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革命。当时在农业科学技术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具改革,推行条播机、中耕机等马拉农具,二是实行轮作制,用牧草、根类作物、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轮作,代替过去的休闲制;三是家畜由放牧到舍饲。因此改善了管理,增加了肥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些变革和欧洲中世纪比是巨大的革命,但它仍然属于传统农业,在技术水平上并没有超过中国,可以说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十八世纪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并不比欧洲落后。

历史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农业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比较突出的事件是蒸汽机开始用于农业的固定作业,也有了蒸汽动力的绳索牵引犁。笨重的蒸汽机在农业上虽然没有象工业上使用那样成功,但不失为第一代农业机械动力。再者农业化学对植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企图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生产,用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中的因果联系。这说明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这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和欧洲比,不但发展速度落后了,而且水平也落后了。如果以李比希1840年发表“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运用’作为欧洲农业实验科学的开端魄话,这刚好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巧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就是在中国的历史转折时期开始落后了。虽然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了,但当时的差距不是很大的。欧洲、北美洲的农业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拿美国来说,本世纪三十年代前仍然是马拉农具,施肥很少,产量不高。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与西方比真正出现大的差距是在二士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这时西方推行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是半个世纪来发生的事情。

二、复杂的因果链条

中国有成功的农业历史,但没有发展为现代农业科学,而且在近代变得落后了,这又是一个历史之谜,更需认真总结。

从欧洲近代的发展来看,有几个因素促进了近代农业科学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工业的兴起,基础科学的产生,国际交流,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欧洲之所长,正是中国之所短,我们可以从它的反面来分析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衰落

在明代,江南农业有新的发展,水田作业的水平是相当高的,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很繁荣。在这种背景下,涌现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和科学著作:有徐光启的总结农业生产方面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总结农业、手工业方面的。天工开物》等,这些著作和同时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相比都毫不逊色,互有长短。问题在于中国始终没冲破旧的束缚,带着沉重的封建枷锁步履维艰地爬行着。帝国主义的人侵又中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内外交困,农业生产日趋凋弊,从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停滞了。1639年出版的《农政全书,,是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此后再没有什么新发展。除1742年由皇帝授命编辑出版的,并没有多少新东西的《授时通考》外,不过出现了些小型地方农书。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连小型农书也没有了。直到二十世纪初的前后,才开始零星地介绍西方的农业科学技术,然而这己是移植过来的技术体系。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有多半个世纪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处于空白阶段,旧的东西停滞了,新的东西还没有产生。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的要从农业生产中去寻找。没有生产提出新要求、提供新经验,科学技术就会枯竭。当我们处在空白时期时,欧洲农业科学技术却迅速赶上来,相比之下我们就落后了。

2.工业的落后使农业机械技术始终处于手工阶段

由机器作业代替手工作业,使农业越来越带有工业的特点,这是近代西方的趋势。资本主义初期,农业曾支援了工业。当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使农业这个古老的生产部门显得逊色,后来工业又反过来支援农业,使农业成为用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产业。没有工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改造是不能实现的。中国在宋代就有比较繁荣的工商业,到明代工商业有进一步的发展,纺织业、陶瓷业、采矿治金都是很发达的,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以致于十九世纪初英帝国主义拿不出象样的产品和中国抗衡而求助于鸦片作武器。中国并不是不具备发展为工商业大国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把工商业发展看作是农业的腐蚀剂,有动摇自己统治基础的危险性,竭力推行“重农抑末”的政策,打击了工商业的发展。“重本抑末”在古代保护过农业的发展,但在近代不但起不了保护农业的作用,而且危害了农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发展不起来,农业只能停留在手工阶段。以后,中国的工业虽也有些发展,但总是带着殖民地的特点。帝国主义只允许殖民地提供原料,发展轻工业,不允许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有较大的发展,以便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都是在钢铁产量和机器制造业达到一定水平时才实现的,中国近代始终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

3.农业基础理论科学没发展起来,农业生物技术处于经验阶段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各基础理论学科不断向农业科学技术渗透的历史,也是农业科学不断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的历史。十九世纪中叶,化学继办学之后,成为带头学科之一,化学也带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突破,就从化学的运用开始的。二十世纪初,农业各基础理论学科先后成熟并独立出来,它们是:微生物学和病理学、土壤学和肥料学、植物生理学和动物营养学、遗传学和育种学、昆虫学和农药学及农业气象学等。这些学科既区别又联系构成了农业科学技术体系。这是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多出于匠人之手,有讲究实际的传统,有较高的技艺,这是中国古代经验科学水平较高的原因,但匠人们由于条件的限制而轻视理论,一些科学家也不乏高度的哲学概括,而理论上总显得空泛,没有实验科学的根底,这又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以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植物学为例,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和西方在科学发展上的区别。1858年由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合作翻译的.植物学,,是中国首先介绍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的书,原本是英国林德利(Iindely,2799一2565)的代植物基础》(ElementsofBotany),它和中国传统的偏重于实用方面的植物学(如本草学)有相当大的差别。它介绍了包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的内部构造,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不是按实用而是按亲缘关系的分类。这已经是近代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普通植物学内容,是基础理论著作,偏重于自然规律的阐明而不着重于经济价值。这是西方生物技术发达的基础。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局限于经验,拘泥于实际,跟着生产跑,无法完成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农业生物技术没有能够达到普遍的理论认识。

4.经济的封闭性抑制了农业的发展,断绝了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

近代科学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在技术上接受了低地国家的成果,德、法、意则受到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而美国农业是直接来自欧洲的。英国在农作制方面,德、法在农业化学方面,美国在农业机械方面,俄国在土壤学方面,在近代都各有长处,它们的交流共同促进了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繁荣。海外的贸易既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新大陆的发现,世界航道的开辟,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物资源的一次大交流。近展起来的国家都是航海业发达的国家。中国古代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常接受朝贡或派出使节,保持着半开放的状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交流。自郑和以后,中国的航海业不行了,西方强大起来了。封建统治者害怕与国外接触会动摇自己的地位,妄图关起门来做世界中心的美梦,不知道国际交往、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不知道海外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近代科学发展如千帆竞发的形势下,中国却在孤立中沉没了。中国的锁国政策是小农经济保守性的反映。小农经济曾促进了中国古代集约农业的发展,到了近代它又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它自给自足,规模狭小,再生产能力弱,没有专业分工,基本上是封闭的农业经济。这种封闭性不仅表现在国内,而且表现在国际交流方面。当帝国主义打开中国的大门时,我们不得不和国外发生关系,然已处于被动地位。帝国主义的入侵,强制农业商品化,进行不等价的掠夺性的交换,使农业生产恶化。这时虽然开始介绍国外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然而在如此低下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无法扎根的。

5.人口的激增既加大了农业的压力又成了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限制因素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近代才突出起来的。据估算中国历史上人口是在五、六千万上下波动,人均耕地至少在十亩以上,人多地少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封建的传统观念是鼓励多子多孙,把人口增加视为兴旺发达的表现。康熙时人口突破一亿,道光十四年(1834)达到四亿,清代时不到二百年人口增加了八倍,人多地少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近代史上工业革命前后,发达国家人口巨增是普遍现象。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工商业发展很快,城市吸收了大量的人口,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劳力短缺是主要问题,迫切需要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中国的工商业一直没发展起来,城市容纳的人口很有限,增加的人口主要留在农村,人多地少是主要问题。大量的人口给农业增加了压力,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拼命复种和垦殖,恶性循环就从这里发生了。因为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对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技术的要求就不那么迫切。人们宁愿去雇用劳动力而不愿使用机器。这是中国近代一直靠投人大量的劳动而进行集约经营的基础。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变化相联系的。我只说到了与农业科学技术直接有关的因果链条,而那些原因的原因基本上没有涉及,需要历史学家去作更深入的研究。

三、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丰富的经验教训,“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迫”,总结这些经验教训虽无补于过去,却有益于今天和明天。西方近代如何发展的,我们如何落后的,今后应该怎么办,都需要历史地加以总结。

1.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首先是西方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造成的,这一点,我们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已经解决了,而且在制度上超过了资本主义。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将会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时期。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们是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我们的物质墓础薄弱,旧的影响较重,经验不足。好的社会制度还要有好的组织形式,好的管理方法。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

2.农业机械技术是由工业技术武装起来的,要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先搞工业化,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最后不得不返回头来武装农业。我们不能走这样的路,我们必须工农业同时发展,既不能掠夺农业来发展工业,也不能发展农业不强调工业。工农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是对抗的关系。就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实现国家工业化时,农业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

3.农业科学技术要不停留在经验阶段,就得发展基础科学理论。我们既要重视应用问题的研究,也要重视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技术的突破是以理论突破为前提的,从达尔文发现杂交优势到杂交玉米的育成,从李比希的“归还说”到近代化肥工业的建立,都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理论准备。直到现在农业科学中还有不少领域是经验性的东西,还不能称为科学。只有在基础理论科学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农业。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第2篇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第3篇

(1)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普及。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然称为技术,就有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的情况,就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理解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有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技术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农户去尝试着探讨使用新的技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才能积极地探讨解决的办法。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由相关的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推广计划,还要针对技术推广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解决与指导,这才能保证技术实施的效果,才能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环节单一,有的部门甚至只有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对新技术例行的进行一下宣传,宣传结束了,对新技术的推广也就结束了,更不用说技术的后期指导工作了。这种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服务环节单一,且对技术的推广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进展,不能取得最终的实效,推广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3)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农业技术的推广最终要由人去实施,而这项技术的推广、指导、验证及后期的研究都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而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对技术人员培训重视不够。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要走出去,到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取经,去开阔自身的视野,向人家学习技术推广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只有技术人员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上去,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户使用新技术进行生产。

2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整个素质偏低是制约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技术,让农户在了解农业技术能够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农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进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宣传活动来传递给农户,一次两次的宣传是不会有效果,还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宣传活动的内容还要贴近农民劳动实际,这样才能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就不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的得到普及,都要得到实践的验证,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一样。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先进头脑的农户做技术适用的带头人。只有有这样的农户先带头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将农业技术转换来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农户真真正正的看到,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这样的组织,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依靠的,对于组织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农业技术带头人还在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4)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推广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农户独营或联营的方式,让农户放心地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推广后得到的质量精良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对其销售也应该予以指导,可以配套一些加工产业,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市场,真正让农业技术转换成经济效益。

(5)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地为产业服务。

3结语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第4篇

(1)有部分地区在推广时,使用强制式的行政指令推广,其相关部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基于对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推广这种技术是万无一失,就单方面决定采取下硬性指令的方法。其实,这种做法是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农户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对技术推广前景的担忧,对于这种做法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即使是技术得到了推广,但农户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农户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单位,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偏低的话,技术就不能得到最好效果的推广,也就很难从技术推广中产生经济效益,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反而还会让农户对新技术产生怀疑。

(2)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然称为技术,就有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的情况,就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理解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有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技术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农户去尝试着探讨使用新的技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才能积极地探讨解决的办法。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由相关的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推广计划,还要针对技术推广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解决与指导,这才能保证技术实施的效果,才能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环节单一,有的部门甚至只有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对新技术例行的进行一下宣传,宣传结束了,对新技术的推广也就结束了,更不用说技术的后期指导工作了。这种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服务环节单一,且对技术的推广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进展,不能取得最终的实效,推广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4)农业技术的推广最终要由人去实施,而这项技术的推广、指导、验证及后期的研究都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而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对技术人员培训重视不够。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要走出去,到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取经,去开阔自身的视野,向人家学习技术推广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只有技术人员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上去,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户使用新技术进行生产。

2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2)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整个素质偏低是制约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技术,让农户在了解农业技术能够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农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进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宣传活动来传递给农户,一次两次的宣传是不会有效果,还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宣传活动的内容还要贴近农民劳动实际,这样才能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3)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就不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的得到普及,都要得到实践的验证,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一样。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先进头脑的农户做技术适用的带头人。只有有这样的农户先带头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将农业技术转换来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农户真真正正的看到,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这样的组织,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依靠的,对于组织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农业技术带头人还在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4)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推广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农户独营或联营的方式,让农户放心地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推广后得到的质量精良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对其销售也应该予以指导,可以配套一些加工产业,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市场,真正让农业技术转换成经济效益。

3结语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仪器设备;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209-03

1 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现状

科研仪器设备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综合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自1978年成立以来,到1999年末,专用仪器设备2 322台套,总值2 286万元[1]。近10多年来,全院仪器设备增长较快,到2012年底专用仪器设备3 544台(套),总值达10 442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28台(套),总值达6 368万元。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全院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试验平台,农业科研成果数量和档次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分析该院科研仪器设备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大幅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对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意义重大。

2 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置现象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现有9个研究所(中心),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计划采购均由各研究所(中心)管理。龚家萍[2]在分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仪器设备购置存在的问题在该院也有同样表现。各研究所(中心)在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后, 仪器设备投资存在渠道多、无偿、分散等弊端。仪器购置资金的无偿使用, 导致各研究所(中心)不考虑全局,出现重复购置现象,部分仪器积压闲置,降低了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如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液相色谱仪全院有19台(套),气相色谱仪有10台(套),色谱质谱联用仪有4台(套),且分散在4个研究所(中心)。部分仪器一年使用期不足1个月,仪器的闲置也易造成仪器的损坏,降低仪器使用寿命。

2.2 仪器设备共享存在障碍

由于仪器设备归各研究所(中心)所有,有的甚至分散在各课题组或实验室,由于信息不通、使用费用问题、科研成果共享问题、认证实验室管理制度规定等原因,使得同在院内的仪器设备共享也不是易事。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成本高,因无专项运转费提供支撑,使得仪器共享障碍重重。

2.3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更新困难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多是通过国家部委专项采购的。如该院原农业测试中心1980年获建农业部九大现代农业科研基建项目之一,购置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科研仪器设备52台(套),湖北省人民政府每年配套20万元运转费,在近30年的运行中,对湖北省乃至周边省份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该院原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又获建农业部棉花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江流域)项目,购置了163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大大提升了该中心检测技术能力。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价值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使用成本较高,一旦达到使用寿命,若无项目支撑,仪器使用单位很难有实力进行更新。

2.4 仪器设备功能利用率低

现代仪器设备利用领域广泛。仅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一些色谱质谱仪器可应用在粮食、蔬菜、果茶、畜牧、中药材、植保、农产品加工、测试分析等多学科领域,但各研究所(中心)只将仪器使用在本学科领域,由于农业的季节性、样品量不足、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限制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型仪器功能开发应用不够,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3 提高农业科研仪器设备有效利用的途径

为实现农业科研仪器设备高效利用,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科学研究事业。张要武[3]提出:一要遵循农业科学研究需求原则,二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除此之外,现阶段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途径。

3.1 加强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管理

目前,一些政府专项仪器设备的采购都实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必须列出已有仪器设备清单和新购仪器设备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仪器设备的盲目采购和重复购置。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内一些研究所或课题组的仪器设备采购缺乏监管,特别是全额使用上级财政经费来购置仪器设备,有的研究所或课题组总希望拥有较多的仪器设备。为提高全院仪器设备利用效率,建议院科技处会同院计财处加强对全院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审核管理,院内其他研究所已有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满足申购单位工作需求的应尽量控制购买。同时,对使用财政仪器专项经费的申购单位(研究所或课题组)要求配套30%~50%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用,这项制度曾对提高全院财政仪器专项经费使用效率发挥过重要作用,也可增加全院仪器设备专项经费总额,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步伐。

3.2 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管理

邓敏等[4]对武汉大学175台(套)价值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绩效考核。考核的设备分为共享型和科研型2大类,考核内容包括使用机时、培训人员数、测试收入、获奖情况、论文情况、管理与安全和附加项,其中附加项包括国家级奖、一区论文、重大社会服务、新功能开发等。通过对大型仪器的绩效考核发现,校、院两级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普遍较高,课题组管理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相对较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应开展对全院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同时对绩效考核的方式、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和绩效评价的方法(如权重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3.3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王波等[5]研究指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应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打通共享信息通道。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应以院网站网络管理平台为依托,建立全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将全院单价在10万元以上、运行正常的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如仪器名称、检测参数、检测收费标准等)在网上,实现在线查询服务,网上管理。使全院科技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仪器设备的信息查询、预约和使用等,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提供“绿色通道”。同时,在满足院内需求的同时可对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多年来参加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样品测试分析,使该所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提高,多次受到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大型仪器管理办公室表彰。

3.4 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补贴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用高,少则几十万元人民币,多则数百万元人民币,加上使用运行成本高,使一些经费不足的课题组在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时望而却步。一方面使得大型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科技人员难以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而限制了创新水平的提高。为鼓励和引导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充分调动仪器设备占有者与使用者双方的积极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经费”,每年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具体数额根据年度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凡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校内教师、科研人员和在校学生,只需缴纳设备测试费用的50%,作为设备管理单位的测试成本与运行维护费用;另外的50%测试费用则由“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经费”补贴,用作设备操作人员奖励与全校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实施3年来,共享设备数量(台/件)、设备使用次数和测试项目数量均大幅提升[5]。武汉大学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补贴,用于支持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的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使现有大型仪器设备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补贴经费支付大型仪器设备的部分测试费用,使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以提高[4]。

3.5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具有多种功能,能对多个领域、多种样品、多种成分进行分析。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发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能为更多科技人员服务,可大幅度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可通过仪器厂商培训、出国培训、科研项目合作培训等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志(1986-1999)[M].武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00.

[2] 龚家萍. 谈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J].青海农林科技,1997(4):28-29.

[3] 张要武. 试论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J].天津农业科学,199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