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监管部门须定期稽查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在必要时公布指导性资产配置比例。对可能发生偿付能力危机的投资资产配置,或缺乏变现能力的投资资产配置的公司,及时整改要求,直至强制其重新配置投资资产。 树立以固定收益模式
为主的投资理念
欧美保险公司多年的实践证明,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对象应当成为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上世纪90年代至今,政府债券投资在这些国家的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中占15%左右,企业债券投资占41%以上。这就是说,投资对象应当是变现能力较强的债券,决非实业投资,也不是不动产投资,更不是保险公司自己去经营管理的实体性投资。
允许设立专业保险
投资机构模式
这一方式适用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搞好保险投资,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投资人才,涉及懂保险资产性质、法律、财务税务、投资管理和市场分析的人才,当然还包括具体的投资操作人员,人力成本非常高。若投资资产规模不大,不足以支付必要的投资交易成本,那么,把投资资产委托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或直接投资上市交易的债券,或干脆委托银行管理,是更明智的选择。
鼓励委托第三方
资产管理人管理 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 这一方式适用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其实,把可投资资产交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来运用,即使在欧关也是很流行的。如在德国,其所管理的资产已占保险总投资资产的23%。在美国,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保险公司数目占到总数的75%。事实证明,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通常要比自己设立专业投资机构具有成本优势,而且更具成本效率。
目前,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似乎担当了第三者资产管理人的角色,但其特殊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利于保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从政策上讲,不能因此而否定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 保险公司拓展投资空间
伴随社保资金的日益庞大,可供保险投资的渠道和品种就越发显得空间狭小。因此,债券投资应当成为保险投资的首选和主要品种,得到大力发展。
加快培育金融
然而,对于“高富帅”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了业外的指责,业内的反思已经开始了。
“市场上的某些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以行业老大自居,观念闭塞,防范重重,一潭死水。”一位大型保险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宋玉告诉《新财经》记者,“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很危险,自认自己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却过度担心信息泄密,不抱开放心态,相比较其他系资产管理公司、券商和基金相互间交流要密切、务实得多。”
不过这种局面即将发生变化。近日,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保监会在5月上旬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对保险资金运用作方向性改革,由原来开放产品渠道到开放市场。
也就是改变目前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独揽保险资金管理的局面,保险公司可以委托公募基金、私募或者信托公司管理,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设计公募基金,进行资产管理。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一般由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发起成立。主要业务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管理保险基金,目标是使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和增值。2003年,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设立之后,至今保险资管公司已达12家。
5月14日,保监会网站《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督有关事项的通知》,表明二级市场的无担保债正式放开,保险资金的运用又进了一步。4月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温州调研时公开表示,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比例,逐步增加投资无担保企业(公司)类债券的品种。
保险资管临变
保险投资模式将会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中国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位高层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最近,保监会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对保险资金运用作方向性改革,由原来开放产品渠道到开放市场,可以向基金等委托资产管理。”这名高层举例说,比如,保险资金可以委托目前华夏或者博时这样的公募基金公司作投资管理。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行公募产品,如像目前基金公司那样发行基金产品,向公众募集资金,而不是目前仅仅管理保险资产。
根据这名高管的说法,今后保险公司会专门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并选择若干资产管理人,以管理包括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或者信托公司等去作资产管理,而不是目前只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机构去做,他们会针对各种不同机构、不同投资风格和投资优劣势让不同的资产管理人管理不同的投资组合。比如有些公司管理固定收益,有些公司管理权益投资等等,这样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人的意识就能体现出来。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一是遵照国际上成熟市场的成熟做法;二是目前保险管理公司和保险集团之间存在隔离状态,比如保险集团懂保险不懂投资,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懂投资不懂保险,以致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当保险公司发生大额赔付,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过多地持有企业债等流动性差的资产,流动性出现问题,不得已只有斩仓,导致市场出现巨幅波动,并影响保险资金的合理收益。
这名高管表示,即将实行的转型,将使保险集团不会把全部资金委托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可以随时在各个组合和投资管理人之间进行转移,如果保险集团的投资管理部门判断股市好,就可以发指令,让管理债券的管理人把债券资金拿去投资股市,这样就遵守了保险集团的意志,也在资产管理市场上形成竞争,有利于保险资金收益的最大化。并避免了保险集团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隔离状况。
保监会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培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但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弊端,因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自己集团的资产,其实也是集团的一个部门,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又由于保险资金要求长期的绝对收益,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缺乏必要的竞争和压力,其投资能力远远弱于目前的公募基金等机构。
毫无疑问,这个制度的实施,将会加快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步伐,并进一步加剧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但也不会一帆风顺。
投资队伍不足
尽管保监会已经决定要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株“温室里的花朵”推向市场,但其孱弱的生存能力,还是让业内捏一把汗。
2012年4月11日,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开业,这是第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此同时,合众资产管理公司已获得批复,正在顺利筹建中。
此前,9+1格局持续长达6年之久,2011年是破冰之年。这一年,生命和安邦保险两家成功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生命、安邦和合众等中小险企的加入正在改变市场格局,过去不得不将资管委托给9+1的资管公司管理的时代已被打破。
近年来,随着保险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险企不再情愿把资金交给别的保险系资管公司管理,因为资金交出去,要付出相当比例的管理费给资产管理公司,这部分费用完全可以内部赚走。
另外,考虑到公司未来集团化发展的长远战略,很多中小公司也必须拿下资产管理公司的牌照,这一牌照可为企业设立保险集团奠定基础。据了解,阳光和安邦都已成立保险集团。
保险业资深人士宋玉透露说:“全市场来看,平安系更有竞争力,它是全牌照,有银行、保险、信托和基金等,内部能形成合力,一起开拓市场,满足客户各种层面的财富需求。我举个行业内的例子,据说国寿仅PE一个牌照,内部三派力量就争夺了3年,开拓市场的精力必然受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险公司开始成立集团和参股银行,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目前,整个市场只有区区12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规模,确实与日渐壮大的保险业不相符。而各家公司的资质差别也非常大,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在资金来源和使用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实力和人才储备也更强。
一位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主管告诉记者:“整个市场的资金管理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寿资产略超1.8万亿元,加上平安和太保,三家的投资资产规模接近3万亿元,占据了大半江山。”
据宋玉介绍,虽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管理第三方资金,但其资产管理能力频遭怀疑,2011年还拖累系统内的股份(上市)公司频遭市场“用脚投票”。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投资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据我所知,在某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自集团的委托资产占比在99.8%以上,其他的资金来源有社保基金和1~2个小的保险公司,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家公司一直想把自己打造为第三方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但受制于体制,较为死板,没能将人才作为资源管理运用起来。”
宋玉补充道:“投资是要看专业性,人才用不起来,投资能力就不行,导致不断有客户流失,走向投资能力更高的股份制保险资管公司,比如泰康、新华。严格说,如果不是有系统内资产的强制委托投资,按投资和管理能力,其是否具备市场生存能力还待定。在这个问题上,不是规模说了算,规模只是虚假繁荣。”
事实上,强制委托投资在业内争论也很大,是不是一定要系统内委托,还是采用市场招标投资管理人的方式会更好?
尴尬的投资收益率
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6.01万亿元,全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6%,仅比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高出0.1个百分点。2007年到现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起伏较大,尤其是2007年,这一数字为12.17%,2008年则为3.38%。
记者致电数家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提起投资这个话题都无一例外表示谨慎,前述投资主管说道:“去年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表现普遍不好。公司管得严,不允许对外讲内部的事情。”
据了解,2011年,资本市场不景气,也拖累保险公司的业绩,尤其是寿险。由于一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投资,如果业绩不好,寿险公司就可能出现大幅度亏损。去年合众人寿净利为-8.99亿元,主要就是由投资收益损失惨重造成的,其2011年投资收益为-1.56亿元,2010年的投资收益为8.52亿元。
“我们公司投资经理有来自基金公司和证券业的,但主要是通过校园招聘和系统自己培养起来的。在国企体制下,投资经理的日子可以过得很舒服。”一家国企背景保险系资管公司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其薪金与投资业绩不完全挂钩,年终考核时,投资业绩占比很小,还采用了多种比较基准,考核不明确。这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非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导致优秀投资经理离开选择更好的平台;二是安于现状的投资经理没有积极性提高投资收益率。”
据这位研究员透露,现在很多国企系的研究员受制于体制羁绊,实力发挥不出来,都想跳去更市场化、机制更灵活的资管公司去做投资。“去基金公司也行,毕竟天天和资本市场打交道,私募的操作方式就更灵活。”
这位研究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证监会规定投资股票有一个比例上限,一旦超过限度,就要准备信息披露。公司内一名投资经理非常看好某只股,打算大量买进,但报上去的时候,风险管理合规部就问:“这只股票一定要投吗?你投了这只股我们仓位就过限了,还要准备信息披露,太麻烦了。”
最后的结果是,因为“麻烦”,投资经理放弃了投资这只股票的打算。
上述研究员不禁问道:“让风险管理合规部这样远离市场的岗位来指挥投资,本末倒置,这样的投资能做得好吗?”
这两年投资业绩表现不错的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曾晓洁就来自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他从研究部研究员做到股票投资部投资经理,主管人寿资产第三方委托资金的股票投资业务,负责中小保险公司的委托资金及十几家年金的股票投资,成绩突出。而他出走私募的一个很大原因,便是脱离国企体制羁绊,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
该研究员说道:“在国企,往上升一级要3~5年,升到部门主管可能有10多个大小级别,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研究生毕业也需要熬到60~65岁,也该退休了。而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每3年升1级,一个萝卜一个坑,还要拼关系,职业生涯发展让人绝望。”
投资空间待开拓
2011年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5万亿元,保险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投资者、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深具影响力。
5月14日,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将适当调整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比例,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针对权益类投资上限的,这一限制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保监会此次准备调整投资比例,就是为保险资金更加灵活操作,开辟合法通道。
《通知》规定,保险资金权益类占比上限为25%(25%为包括股票和各类基金,而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占比则为20%)。权益类投资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和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
但保险公司风格一直以谨慎稳健为主,去年股市不好,大多数资管公司采取严格控制仓位的策略。《通知》还明确了险资可以投资以簿记建档方式公开发行的已上市交易的无担保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商业银行发行的无担保可转换公司债等债券。
事实上,以前保险资管也可以投资无担保债券,但是,以簿记建档方式公开发行的各种无担保债券,占比达整个无担保债券市场的90%,而以前是不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的。现在政策放松,意味着保险资金在无担保债券领域的投资放大了9倍。
此外,《通知》还拓宽了险资投资的空间。如界定了“重大股权投资”的定义,给了险资投资的自由裁量权,免得股权投资无论大小都要经过严格审批。
“2011年公司投资组合息类收入大幅度增长,但考虑股权型投资减值等因素后,本公司总投资收益率为3.51%。”中国人寿年报显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同比下降37.6%,主要原因是受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影响。而保户质押贷款利息同比增长69.7%,债权计划投资利息同比增长65.5%。”
事实上,除了投资收益,投资者还另须关注投资浮亏的情况,实现收益还可以,但是浮亏就很难看了。
宋玉说:“基金公司的资金来源期限较短,基民主要关注短期波动,所以备受批评,但其实看透了保险资管的投资水平低于基金,只是保险资金期限较长,隐藏得比较好。从行业占比最大的公司入手分析比较明白,比如国寿2011年年报披露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51%(实现收益,未包括大量浮亏),大幅低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大跑输当年CPI5.4%,仅和当年7月公布的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持平。某些保险资管超低的回报率,抵扣通胀以及做其他投资的机会成本,回报是负的,只是期限比较长,而且买了保险退保成本大,属于‘温水煮青蛙’,现在聪明的钱都在退保。”
根据华宝证券研究中心提供的2011年投连险的年终报告,投连险12月平均收益下跌3.43%。“国寿平衡增长”全年下跌30.04%,在所有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一。
到底是什么投资组合影响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业绩?
宋玉介绍:“保险系资管公司业务部门主要有股票部、基金部、固定收益部、直投部、国际部,其中固定收益部占比大约60%;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投资于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投资于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两项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投资于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
新华保险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其协议存款比例占33%、固定收益率占51%、权益类投资占7.8%。权益类占比从去年初10%降到年中9%,再到年末7.8%,逐步降低,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全年经济形势不明朗,一贯谨慎的保险资金对于股票市场持观望态度。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保监会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主要是受累于这几年保险资金偏低的投资收益率。监管层目前的思路正在转向探索新的投资渠道,提高收益并减轻保险公司的压力。
此前,项俊波在温州表示:“保险资金可以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并重点研究保险资金投资温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参与温州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温州保障性住房、养老产业、医疗产业等领域的支持政策。”
据了解,保险投资渠道正在不断被拓宽,继不动产、PE后,股指期货也将有望放开,中国人寿投资股指期货的合资公司正在谈。宋玉说:“我们投了不少商业地产和养老社区,还有其他基础设施,比如高铁,效果有待观察。”
关键词: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有效管理
一、前言
科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形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科技企业要想提高整体效益,就要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除了要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征分类进行深入了解外,还要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得到妥善管理,满足科技企业发展需要。由此可见,科技企业要对无形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征分类
(1)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无形资产主要指的是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明确规定的那些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总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企业只有明确无形资产概念,管好无形资产并用好无形资产,才能保证科技企业获得全面快速的发展。
(2)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无形资产具有非实物性、非货币性、多样性、长期性以及超额营利性的特点。明确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特征,对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和整体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要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
(3)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1)技术创新型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型要素,包括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2)品牌型无形资产:是市场型要素,包括企业的品牌的经营和管理等。3)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是人力资本型要素,包括企业的员工、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等。4)服务创新型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和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要素,包括企业服务客户的能力等。
从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来看,无形资产几乎涵盖了科技企业的所有软件资源和软件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有全面的认识。
三、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在某些科技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导致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不但不利于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对科技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科技企业要想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就要从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入手。
(2)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和其他管理过程一样,无形资产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建立可靠的制度作为保障。但是从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来看,目前还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制约了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难以满足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需要。所以,完善的保障制度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
(3)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系统技术含量低。由于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多数都属于概念性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进行详细归类和系统管理,难以发挥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来看,电子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技术含量偏低,不利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了困扰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
(4)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研发机制不健全,特色无形资产较少。一些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构成过于单一,如其中的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整个公司的无形资产仅为软件,尽管其实软件企业,大部分无形资产是软件是合理的,但是没有重视以及披露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其他无形资产,也就更加没有对其他如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研发;
四、科技企业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1)加强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在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管理意识的建立是保证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科技企业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艺术的宣传,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保证无形资产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保证无形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要求。
(2)建立完善的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与其他管理项目一项,要想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为此,科技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和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使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能够覆盖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满足无形资产管理需要,促进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
企业应加强技术产权的保密和安全管理工作,严防技术丢失或被盗。具体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保护好企业无形资产。对于企业配方、机密工艺和技术要选择专人专管,或分类分工序保密。在产权交易中,要加强安全保卫,采取计算机加密、网络监督等技术手段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3)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无形资产的管理效果满足实际需要,应积极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形资产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效果。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过程中,应合理设定系统功能,实现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快速有效管理。
(4)健全无形资产研发机制并积极开发特色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结果,因此可见创新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高科技企业不应满足于现有资产的规模和其有限的价值,而应当加大无形资产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持续科学的研发战略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无形资产。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集市场分析、技术研发、效益模拟、决策分析、会计核算与监督六位一体的增值网络系统,形成一套符合其研发需要的科研开发基础设施。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科技企业发展中,要想实现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就要从加强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建立完善的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健全无形资产研发机制并积极开发特色无形资产入手,保证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悠诚,陶正毅,白大力.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4).
[2] 戴亦欣,孙荣玲.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及其量化[J].中国软科学,2010(07).
[3] 哈梅芳.宁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4).
[4] 陈东升.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
在全球金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瑞士私人银行业务正陷入困境,但瑞士宝盛这家瑞士最大的私人银行集团正在突围,将目光转向亚洲,并着力布局中国市场。
瑞士宝盛2012年10月发表的《瑞士宝盛财富报告》指出,2015年亚洲的高资产净值人士数目或增至近300万人,坐拥的财富总额等值于16.7万亿美元。而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数目增幅最大,将增至146万人,财富总额为9.3万亿美元。
瑞士宝盛亚洲区副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首席执行官梁伟文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盈利要求不会太强,要看长期增长战略,中国业务平台是全球业务很好的补充。”
然而,其他外资银行早已涉足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瑞士宝盛无疑是一个迟来者,尽管底气十足,但如何布局在华业务仍充满挑战。
困境中突围
传统的瑞士银行业靠卖服务赚钱,提供私密、高端、贴身服务,是私人银行业的发源地之一。直到今天,瑞士私人银行业务仍在全球金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其管理全球超过1/3的离岸资产。但这种保守、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正在陷入困境。
一个消极因素是,到瑞士避税没那么容易了,美国为代表的政府正在加强对税收的管理。2013年1月,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拥有271年历史),被迫关门,原因在于其帮助100多位美国富人逃了12亿美元资产的税额。
有消息称,美国已经圈定了11家瑞士的银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瑞士银行业信息保密的压力增大,会进一步危及该国私人银行业,其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在未来被逐渐削弱。
另外,美国式的全产品线私人银行业务似乎更符合“新贵”们的需求,尽管其独立性备受指责,但它们来势汹汹。而传统私人银行业务却缺乏创新,墨守成规,再加上经营成本昂贵,扩张困难,这一切都给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务带来挑战。
瑞士宝盛亦不例外,这是一家传统的没有自营产品的财富管理机构。客户把资产交付给瑞士宝盛,瑞士宝盛根据客户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为其定制方案,收取服务费。
但瑞士宝盛正在突围,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兼并加速转型,收购其他金融机构资产,采取既保持传统又能具备迅速满足客户新需求的能力。2009年上台执政的瑞士宝盛首席执行官高力达(Boris F.J. Collardi)此前对媒体表示,这种模式既融合了美国模式的特点,又保留了瑞士模式的传统,更有助于瑞士宝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取得长足发展。
收购美林于美国境外的国际财富管理业务,假设此次交易转移的管理资产为720亿瑞士法郎,截至2012年6月30日,瑞士宝盛的现有管理资产将增加约40%至2510亿瑞士法郎。该项并购大大增强了其在全球私人银行业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高力达表示,此项收购将让两个业务模式相辅相成,为合并后业务的所有客户提供优越的产品和服务。
2013年1月,瑞士宝盛收购日本TFM资产管理公司60%的股份,将在4月份完成收购。查询2013年2月公布的2012年业绩财报,瑞士宝盛总客户资产上升7%,资产管理规模上升11%,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纯利增加了15%,至2.98亿瑞士法郎。
与此同时,该行2012年年底,其按国际清算银行标准的总资本比率为31.6%,而按国际清算银行标准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29.3%。
业绩亮眼的背后,收购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梁伟基金经理出身,曾经是操盘手。他在花旗集团工作超过20年,担任花旗环球财富管理亚洲区首席执行官以及花旗集团管理委员会和亚洲管理委员会成员。
梁伟文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回忆:“我4年后转做资产管理,花旗集团业务非常全面,有很多轮岗的机会,我从后台走向了前台。”梁伟文在高盛只呆了3年,不过,2008~2011年年底,高盛走了约40个合伙人。
“瑞士宝盛只做私人银行业务,没有其他业务可以让我分心,只需要考虑客户利益。”对梁伟文来说,当前最大的难题,不是尽快扩张,也不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盈利,而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本地人才。
梁伟文的工作,要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梁伟文认为,不管基本面如何,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周期与以往不同,经济开始恢复,人们创造了收入,必须投入到有回报的投资品中。
“未来3~5年,市场就会回来。”梁伟文信心满满。
布局中国市场
2011年从高盛亚洲区(日本除外)私人财富管理的联席主管位置离开后,梁伟文把职业生涯的下一站放到了瑞士宝盛,重要原因就是这家保守的老牌私人银行正在扩张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我们一直在寻求增长机遇,中国和亚洲越来越重要。”梁伟文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我们收购了美林后,业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对亚洲业务的影响,翻了一倍。”
瑞士宝盛2012年7月正式宣布与中国银行订立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在瑞士的全资子公司并入瑞士宝盛。
据此,中国银行将推荐需要中国境外国际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给予瑞士宝盛,而瑞士宝盛也将转介需要银行服务的客户到中行,双方在产品销售、金融市场研究和共同举办投资研讨会方面合作。
“我们互相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希望在中行的帮助下,我们能了解高净值人士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和监管环境,建立在岸网络。”梁伟文说。
瑞士宝盛在中国仅仅只有一间办公室,不过自2011年获准在上海开设办事处之后,瑞士宝盛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上海办公室是瑞士宝盛布局中国的第一步。开业之时,其亚洲首席执行官缪康宏直言瑞士是第一市场,亚洲则为第二个本土市场。
其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孙妍透露,业务必须是机构主营的业务,才有发挥空间。显然,瑞士宝盛只做财富管理业务。
不过,由于受限于代表处的格局,根据监管规定,瑞士宝盛无法开展在岸业务,这与众多已经完成本地法人注册的外资银行相比,显然是个劣势。
目前,花旗、汇丰、渣打、瑞银、德银、东亚、星展等均在内地设立了各自的私人银行业务部,在金融危机中,外资行高高在上的声誉严重受损,各自业务发展得并不十分理想;而工行、中行、交行、招行等各大中资银行大肆“跑马圈地”,扩张私人银行业务,这使得争夺内地高净值客户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残酷的市场环境,也使得瑞士宝盛这个晚来者的前景充满迷雾。
梁伟文说:“我们还在起步阶段,不急于扩张,因为要保护我们的声誉,把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脉络弄清楚。这几个月,我们和中行开研讨会,互相有很多培训,希望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以及本地客户的需求。”
关键词:高速公路;融资;融资方式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而要实现高速公路大发展,就需要对这些金融产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比较和选择,不断探索筹融资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结合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实践,下面谈谈几种创新融资方式。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Aset-Backedsecuri tization,简称ABS)。它主要是依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而设立并由证监会批准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通过向合格投资者发售计划份额来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专门投资于特定项目,期限届满后向计划份额持有人支付本金和收益。它具有融资规模较大、成本低、期限灵活、募集资金使用没有限制等优点,并能优化财务结构。2005年12月,东莞控股通过广发证券设计并成立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接受不超过5.8亿元的委托资金,融资代价为2000万元,折合年利率约为2.3%,远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5.76%的水平。
二、售后回租。售后回租是一种特殊的融资租赁形式,企业先将自已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作为承租企业将所出售的固定资产向租赁公司租回使用,并按期向租赁公司交纳租金。它起源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是法国、美国和英国。在售后回租模式下,卖主与承租人是同一人,保留了原所有者对固定资产的占用权、使用权和控制权,买主同时也是出租人。云南省昆石高速公路融资采用的就是固定资产售后回租模式,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昆石高速公路37.48亿元的固定资产解出质押后,转让给国银金融租赁公司,再由公司在5年内以同期银行利率加上租赁费逐年等额回购。这种融资模式既不改变公司对昆石公路的管理和经营权,又能及时为公司筹集到大额建设资金,为在建(新建)公路项目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三、债券。包括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资金成本较低,可利用财务杠杆,且股东权益不会被稀释,但筹资数量有限,且限制条件严格。2005年,我集团成功发行05粤交通债券,金额15亿元,期限15年,票面利率为5.3%,为广东省内首家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2009年,我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粤高速发行公司债券8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5.1%。
四、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目前主要包括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托管、结算。中期票据的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为7年,短期融资券的期限为1年,比较而言,中期票据的期限较长,更适合用于高速公路建设。
五、捆绑式融资。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进行捆绑和组合,以一个项目吸引投资,带动其他项目发展的融资方式。如将流量大,效益好的同速公路与流量小,效益差的高速公路组合进行融资,以效益好的高速公路吸引投资,同时带动效益差的高速公路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高速公路的经营与该路段线路的运输经营相结合,以各种方式提供高速公路的融资能力。2009年,我集团所属博深高速公路和梅大高速公路进行捆绑式融资,共计获取银团贷款93.5亿元。
六、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管理—移交)。是政府同项目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建设项目;项目公司在协议期内拥有营运、维护该设施,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的权利,特许期满后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这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较为普遍地采用这一种资金筹措的方法。目前,采用BOT方式融资的高速公路项目已达数十个。BOT方式是以项目的资产为融资抵押,具有担保结构多样化,融资安排灵活和贷款人执行阶段贷款人的权利不同为特点的融资方式,非常适合高速公路。贵都高速公路全长80公里,全线双向四车道,建设期两年,投资总额达70多亿元,贵州省采取BOT方式筹集该项目建设资金,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投资人中交集团进行设计、投资和施工总承包。
七、集体土地合作经营----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成本构成中,土地征用费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占项目总资本金的8%至10%左右,这是一笔可观的资金。土地使用权参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合作经营具体操作方法,可分为土地使用权出租和土地使用权参股两种。土地使用权出租由建设项目公司与农民签订协议,若干年内按年支付农民合作回报,把需一次性支付农民的征地费变为若干年无能为力付,土地使用权参股,是把项目需要征用的农民土地的使用权价值化,变土地使用权为股权,从高速公路项目中取得回报,它即可缓解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时资金不足,减轻建设期的投入,又可通过市场化操作,解决农民失地后长期生活保障等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