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首2015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多个监管条例纷纷出台,行业步入洗牌期,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道路。而踏在岁末年初的时间点上,金融事件义频频爆发,导致北京、深圳等地开始逐渐收紧P2P企业的注册中请和监管。不少业内外人士提出了担忧,称互联网金融止处于“资本寒冬”时期。在这个时候,国务院首个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落地”,为正处于寒冬期的互联网金融带来政策暖风。
在详细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下,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可以说互联网时代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黄金时代。互联网会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但义兼顾了互联网和普惠的特质,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大数据能力、技术、风控等能力都有更高要求。我幽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的融资需求很大,投资者义渴望市场推出要多元化的理则产品,网贷平台将一者撮合,既满足了贷款需求,义能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实现双赢,让借贷双让都能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利好,互联网金融成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推动剂。”生菜网联合创始人李戈表示。
迎合规划,生菜网重视投资者教育
对于《规划》的细则,有行业专家认为,虽然在规划中给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的认可,但其同时也要求要“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俗话说,没有成熟的投资者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眼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要促进投资者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收益自享、风险白担”的观念。平台更要重点加强与投资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引导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是在时代影响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与调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风险增大,潜在危机也更多,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带来一定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参与形式,其与“互联网技术金融”不同,主要运用的是“互联网思想”,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起支撑作用。所谓“互联网思想”,体现的是平等、开放、分享以及合作,运用互联网方式,使金融业务获得更高的透明度与参与度,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还能够降低中间成本。我国早在1997年,便已经推出了第一家网上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步并不晚。发展到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更快,“余额宝”的出现更是使得金融行业朝着互联网金融迈进了很大一步。[1]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P2P、第三方支付、电商介入以及互联网企业。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的金融体系却受到了很大冲击,金融机构的分工不再泾渭分明,在未来,金融脱媒与混业经营必然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在西方理论中,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货币政策是否可以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经济增长则并不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考虑范围之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托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货币会对产出产生影响。第二,货币和产出有实际联系。第三,货币当局可以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想要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就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可以看成是货币当局是否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货币政策想要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政策工具。第二,政策目标。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互联网金融对上述三个部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家的目标都是充分就业,我国也不例外。发展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滞涨”现象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货币政策的目标转变成为稳定货币。在世界货币政策的带动下,稳定货币值也是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轨阶段,对外经济愈加频繁,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外运行机制与国内运行机制之间还没有实现充分融合,货币政策也很难实现对内外的同时稳定,因此,我国当前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便是将货币值稳定下来。[3]当前我国还没有实现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在长期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可能爆发,其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财政的隐性赤字相对较大。第二,经济结构的长期矛盾相对突出,无法大幅度的增加货币投放力度。第三,农业基础相对薄弱。[4]我国近年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方式更多是通过改革,运用一些经济手段,而单一的稳定货币值,是比较适应我国当前情况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
1.降低可控性。从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货币供给更多的受制于经济体系内因,其内生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一部分存款派生功能,而且不受银行体系的支配,这就使得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主体增加了,一部分货币供给不受央行控制,从而降低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2.降低可测性和相关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货币在界定与计量过程中的难度,尤其对于不同层次的货币来说,但与此同时,货币之间的转化却更加方便,金融资产也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了更大的替代性,传统货币也逐渐扩展到虚拟货币领域。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货币乘数的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大,货币供给总量也越来越受到央行控制,运用互联网金融中的电子支付手段,用户不用再承贷存款准备金,而且能够替代现金进行使用,P2P等新型金融业务也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使得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和央行预计的货币供应量存在更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想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就会更加困难。[5]
(二)货币需求
1.降低函数稳定。从JohnMaynardKeynes的货币需求理论来看,人们之所以会持有货币,主要是由于交易、预防以及投机等三个动机。如果短期收入比较稳定,那么服务于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也是能够预测出来的,而且相对稳定,而服务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则会以市场利率的变化为基础而产生波动。以MiltonFriedman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货币可以看成是资产的一种,其中,货币需求和相关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具有函数关系的,稳定性也是货币需求函数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6]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着模型中的每一个变量,从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产品无论是流动性,还是收益性,都相对较高,而且交易非常方便,缩短了支付与储蓄之间的步骤,节约成本,更容易受到投资主体的青睐,恒久性收入并不会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过于依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的流通成本,如果收入保持不变,机会成本变量作用空间便会提升,货币需求也变得更加不稳定。2.改变结构内涵。在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很多新型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这些工具都有着非常强的货币性,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货币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实际需求,还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大幅度提升。在当前条件下,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以及以电商为基础的中小额支付,都已经挣脱了金融机构的约束,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货币的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货币结构,互联网理财主要是通过金融产品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能够同时承担起支付交易和理财的相关功能,他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托活期存款,银行中的存款余额逐年递减,改变了传统货币结构的内涵。[7]
(三)货币政策效率
1.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无论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变得越来越成熟,很多资金都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流入到金融市场,甚至一些非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对资金的束缚越来越小,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比原来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但商业银行却因此受到了消极影响,商业银行不再是唯一的货币政策导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央行货币供给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干扰,央行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中会保有大量活期存款,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条件下,这些存款更多地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瓜分,这些派生存款是不受央行控制的,因此,央行传统的货币供给量调节模式也受到了限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因此降低。[8]2.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与央行控制金融机构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资本与货币之间更容易相互转化,不仅交易成本较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透明度,金融市场中能够被利用的融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及时贴现率不稳定,也能够运用其他方式来满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这样一来,再贴现率的作用就受到了限制,进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3.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传播速度更快,利益相关者对资本的追求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开市场提升了业务收益率,那么就意味着货币资金的转移,这样一来,在公开市场中,业务的作用率降低,时间缩短,同样需要更快的调节货币总量。[9]另外,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金融工具,这些工具能够进行买卖,使得公开市场的操作更加便捷。政府债券作为金融产品中的一种,在金融市场中控制着市场基准,在这种条件下,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如果想要进行资产组合或流动性资产的补充,就会更多地进行金融市场活动,对公开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从客观上讲,其与货币当局的控制是相互配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策效果。
四、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措施
第一,统一供应口径。在当今条件下,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新型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的运用使得货币供应量很难达到既定标准,因此,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当前乃至未来的形式要求为基础,货币当局需要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统一调整。一方面,需要划分货币供应量,这一过程主要依托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需要严格考核被划分到货币层次中的金融工具,从而保障货币统计的准确性。第二,强化市场建设。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很难顺利发展,为了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可以从货币与信贷两个渠道入手。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前者必然会成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渠道,更多的依托货币市场的完善,所以我国需要构建起健全合理的利率结构,并促进利率的市场化;而后者则需要我国构建起更加多样化的信贷渠道,以降低成本、提升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目的。[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政策效率等多个方面。所以,我国需要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影响,央行也需要反思传统货币政策的缺陷,运用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张辉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澜飚,沈鑫,郭步超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张文庆,李明选,孟赞,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三方支付视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8-104.
[3]刘光友,任虹,赵崇富,等.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11(1):47-55.
[4]王伟.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1(2):14-16.
[5]牛晓健,陶川.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4):11-16.
[6]刘玄.资产证券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次贷危机背景的分析[J].南方金融,2011(11):11-16.
[7]黄连慧,李成.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14-18.
[8]黄明皓.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与金融开放度———中国的模拟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6):41-49.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风险控制;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一、对互联网金融的几点认识
(一)互联网思维不等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就是在互联网生存法则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这种模式下,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改善,资金供需双方交易成本大大减少。它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模型处理了解用户的金融服务需要并设计金融产品喂给投资者,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中介的作用在这里被弱化或边缘。
互联网发展不仅在改变我们的思维,而且也构成一场产业革命。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决不是触网这么简单。否则只是金融互联网而已。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更多的应该放在是否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摒弃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行为上――风险控制的机制与要求。
从当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支付、信贷、理财三大业务影响看,尽管会造成金融脱媒,但要动摇传统银行的根基,在短期可能很难。
(二)金融中介的发展更加突出了风险控制的机制与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储蓄-投资转化过程是围绕金融中介来展开的。金融中介从储蓄人手中获得资金并将它借给需要资金的企业。风险、不确定性、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构成了金融中介演化的客观要求,而制度、法律和技术则构成了中介演化的现实条件。
如今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不能因为交易成本的降低,而降低风险控制的要求。或者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有云处理技术的能力使风险定量化模型的解有可视化的可能,就使得金融中介的作用在不确定性、风险等面前可能边缘化或弱化。但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而且互联网让社会的各种参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所以也有可能出现金融中介日益被摒弃的可能性的。但目前国内用互联网思维作金融的阿里金融尽管采取的是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形式,却恰恰是在互联网金融中反映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和理念。
(三)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现代金融从14世纪开始并得到快速发展,是因为交易双方都信得过的金融中介交易的发展。而珍贵的诚信和信任的背后是金融中介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分析当前国内最为流行的互联网金融P2P模式和阿里小贷,我们应该看到风险控制体系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作用。
第一,P2P模式的风险控制方式是跟互联网毫无关系
P2P这种模式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都在寻求解决互联网化的风险控制和评估手段,努力让点对点的交易更安全。目前在国内,这个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无法解答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审核这个核心问题。国内P2P公司基本上都是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甚至附加自身的信用,成为了担保公司或变成了传统上银行,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全球最大的P2P公司的宜信,发展到现在有将近30亿美金的交易额,但采取的风险控制方式是跟互联网毫无关系,仍然是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进行人工的上门核查,人数超过三万人。它同样体现了道德风险、运营风险。P2P从原先的撮合匹配借贷双方交易,直接演变成了“影子银行”。P2P在里面扮演的是吸储和放贷这两个角色合一,其实就是银行在做的事情,但是却又不受到和银行一样的严格监管,就使得风险更大。
第二,阿里小贷风险控制方式有互联网金融的特性
阿里金融的核心风险控制的作法是走一条量化放贷的道路。即阿里巴巴依托自身在网络体系内的巨大客户数据优势,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将自身网络内客户的一系列有利于进行风险判别的数据,例如交易数据、客户评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认证信息等等进行量化处理,同时也引入一些外部数据,例如海关数据、税务、电力、水力等方面的数据情况加以匹配,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风险控制标准,意图建立起纯粹的定量化的贷款发放模型。同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数据库模型、进行数据库跟踪管理等等以达到去中介化的目的。这个量化贷款模型的好处是不仅大大提升了放贷效率,而且让金融中介在其中的作用得到了弱化,从而为在体系内去除金融中介构建基础的可能性。
这种量化交易安排,排斥了对单个人的定性化分析,通过标准的筛选,大大降低纳入范围内客户的违约概率,保证贷款的质量。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在我国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还处在发展或起步阶段。它在经济社会中有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和积极作用,同时与传统金融的竞争性质是同质化的竞争,并且是风险容忍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很容易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会不断加剧金融的不稳定性,需要正视。从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代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这类互联网支付总额以300%还多的年增长率迅猛增长。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二是冲击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性、广泛性、低成本等特点,以及对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个人进行融资,既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其盈利。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阿里金融仅2013年新增贷款就接近1000亿元,几乎占全国小微企业新增贷款总量的一半。
三是加速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是中国金融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和必经之路。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场,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这是一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表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衍生的资金归集等现金管理业务,特别是中小企业网络贷款、P2P贷款业务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脱媒的进程加快。但互联网金融要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业还为时尚早,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依然具有许多比较优势。
四是增加了央行当局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互联网金融具有调动并运用社会闲置资金的能力,具有扩张基础货币的能力,对监管当局提出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挑战。就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来说,由于无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使存款准备金等货币调控工具等在这一类机构中不起作用。这类金融还具有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由于未计入M2和社会融资总量统计范畴,也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被低估;由于其特性会加速货币的流动,使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与可测性下降,加剧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总之它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特别是融资行为“脱媒”,从银行信贷渠道而言使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下降,可能削弱数量型货币工具的效力。
五是引发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风险。由于网络方式的虚拟性、行业门槛低,且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条件下,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资信难以完全认证,欺诈和欠款不还造成的风险不能小视。如若管理不善,可能进一步引发流动性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在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风险管理问题上,应看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冲击、融合刚刚开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不断加强对它的了解和认识、研究和关注。
三、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满足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发展时间短、基础比较薄弱,并涉及诸多现行的制度规定。在这个法规制度的空档期,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维护市场健康发展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表现
一是监管规则不一致风险。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在形式上还比较模糊,需要在现行法律制度下予以明确。也有部分新型业务边界不清,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规定。一些互联网金融活动同时涉及到股权、信贷、支付等多种的法律关系。如何从多方面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再如,注册资本一个亿的小贷公司,受到严格的监管,最高负债只能做到1.5亿,而注册资本一百万的P2P公司,却可以做到几个亿的规模,却没有金融监管主导,这是典型的监管不一致,规则不一样。
二是业务欺诈风险。部分互联网金融中介机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风险管控的能力比较弱,相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无法保证,投资者掌握信息的真实性难度比较大,引发经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网络金融平台公司公布虚假信息以创造虚假的资金供求,在没有实名制情况下,借贷双方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欺诈非常容易;有些网络金融平台公司本身就存在欺诈行为。
三是信息技术风险。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的运行具有实时性高、连续性强,相关参与方相互频繁交集等特点,必须全面依赖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持。而互联网更易遭受到攻击,信息更易被窃取和篡改,给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挑战;个别公司对用户信息保存不当,导致投资者信息泄露的事件,暴露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敏感信息安全保护存在的风险隐患。而这类风险的防范更需要大量的投入。
四是信用评估风险。我国信用评级没有得到很好的推推广和利用。网络金融平台公司提供的担保、资金募集使用等服务客观上使得该类公司承担了信用风险。依托网络金融平台公司自身的评估体系,难以有效评估借款人真实信用状况,缺乏相应的抵押品导致难以有效控制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据统计,目前网络信贷的逾期贷款率普遍高于同期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五是流动性风险。如网络金融平台公司通过非标准化或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来归集并使用资金,导致资金借贷双方存在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同时,网络金融平台公司都要求投资人通过平台本身来转让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其转让渠道相对限制和二级市场容量规模较小,也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我们要真正分析和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确立支持、鼓励发展的宗旨,并通过可行的立法技术对它加以规范和引导。
二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则制度,应该在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确立尊重每个参与者即每个网民意愿的基本原则。
三是应该自觉摈弃传统金融巨头的利益影响,站在历史的高处,通过制定鼓励性的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是为了保护谈判能力较弱的网民利益,监管制度也需要对网站、金融服务提供者强化监管和处罚。
在上述原则框架下,同时需要从制度规则、业务管理规则、技术信息安全管理规则、风险管控规则、信用信息共享规则等方面制定细则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管。
第一,对于坚持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并给予政策扶持。这样的金融交易平台,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监管的核心在于交易平台上标的物的真实性的监管。
第二,对于那些介入交易的金融平台,要参照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本质是担保公司的就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如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就按照券商要求进行监管;对于有构建资金池等行为的,严格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
第三,对于那些通过技术创新去金融中介化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的核心是量化交易安排所体现出来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静敏 著:《互联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56934,2010年12月.
[2]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3]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金融务实2013年第5期.
[4]《P2P成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着力点有问题》。虎嗅网2013年6月4日.
[5]谢平:《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移动的数据》。和讯网2013年6月24日.
[6]《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国网2013年9月13日.
[7]李良:《厘清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的边界与本质》。银行家2013年9期 .
[8]《互联网金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ISBN 9787510815447,2013年10月.
[9]李炎琰 张鑫:《商业银行将因互联网金融而再生》。上海证券报2013年11月29日.
[10]刘新华:《建议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和职责分工》。新浪财经,2014年1月16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金融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形态
对于互联网金融,被大多数人广泛接受的准确定义还处在讨论过程中。但是,究其本质而言,学者们对其基本要素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研究,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平台和基础金融相互作用而成的一个金融概念,所以,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是其两个重要组成因素在定义互联网金融之前,对已经存在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业务及形态进行归类和分析是必要的,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大体可以分成四类:1.第三方支付,主要指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2.网络投资,主要指网络上的基金等金融产品和P2P众筹平台融资。3.网络融资,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就是小额贷款,和消费信用,二是P2P平台融资,三是众筹。4.网络货币。据此,我们大体可以总结出:从概念和内容来看,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互联网金融的区别,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不包括金融业务的互联网支持,而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包括金融业务的互联网支持,我们主要研究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大体来看,我们可以对互联网金融作出定义,互联网金融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具有互联网精神,基于云端数据分析而又具有金融功能的新的资源分配形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推向大众的正是阿里巴巴和余额宝。正在成长的互联网金融也会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的成长轨迹: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逐渐成长的新事物,但是,在最开始并不能作出很清晰的认识,只有当这个事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无法忽略的时候,才会被社会所关注,并得到更为准确的认识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在余额宝被广泛接受之前,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已经有强大的力量。金融资产的交易,网上理财的出现,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转账就是互联网金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有力证据。新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产品快速升级换代,金融互联网业务逐渐普及,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业务P2P和众筹业务等新出现的金融业务的互联网支持体系也有着迅猛的发展趋势,不过在较长时间内,社会公众并未赋予互联网金融的足够的重视,直到余额宝业务的出现,使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开始深入人心。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第一,互联网金融经过长时间发展,积蓄了足够的潜力,有了余额宝这样的突破口,便很容易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使公众增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其中,支付宝的成功更加剧了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追捧。第三,余额宝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也形成了挑战和威胁,余额宝初期的年年化收益率之高,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势必会夺取一部分银行的存贷款流量,对银行业的业务也是很大的挑战。第四,余额宝的出现促进了互金领域的发明创造。余额宝的成功吸引了很多相关公司推出类似的产品,模仿的力量也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二)不同市场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1.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我国政府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2013年四月,国务院提出、央行牵头组织了包含“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在内的多个课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性作用。在人民银行2013年二季度的相关报告中也有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内容出现,提出互联网金融是资金效率很高的金融范畴,这个报告也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进入金融官方考虑。2013年12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互金领域有了正式的自律手段。2.金融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相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银行想拥有自己的P2P平台,如交通银行想出了转型互联网金融的三步走,向网络信贷中介平台的方向转变,同时声明之后便不会再进一步增加实体网点。保险业也在注重业务的网络化。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萌芽。同时,传统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在逐渐将互联网应用于基础业务之中。3.其他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的态度IT企业也在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互金领域的发展之中。大型网络公司,如阿里巴巴,利用自身的网络业务基础,如阿里金融和阿里小贷、京东白条等产品的的产生。百度百发、腾讯的微信支付相关产品,新浪和国美也在探索互联网金融产品与自身产业链的结合。三大移动运营商,也都相应地得到了人民银行授予的第三方支付许可。将来公众使用手机便可以用于完成缴费,不必再像之前用相对繁琐的方式例如刷银行卡来进行支付,因此,学术界也是高度关注,并一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
三、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与风险
(一)影响虽然我国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起步不久,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角度和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成为今后金融业的主力军将大有可能。因此,直接对公众产生的变化便是可以使金融更加的高效快捷,贴近大众。首先,互联网金融会减小金融交易的延迟。IT技术的整体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快捷、更有保障的发展潜力,这是互联网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最明显的推动,而且这一推动力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其次,互联网金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手段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的获取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善资金的供需关系,而且能够促进信息的公平、对称,提高经济市场的有效性,更好的匹配市场的投资手段与融资缺口。再次,互联网金融将会使投融资活动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传统金融行业的局限性对发放贷款、吸收存款的市场主体的资金规模和相关资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化趋势会扩宽这几类业务参与者的范围,使更多的机构甚至个人参与到投融资活动中去,尤其是众筹的出现,风投的参与门槛也变得更低。1.加速传统金融融入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对于市场的介入,给传统的金融市场带了了巨大的冲击,尤为突出的是余额宝,便给传统金融机构类似银行等带来了冲击,在这一条件下,传统金融机构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手段予以还击,希望阻止一部分的客户外流,于是,我们逐渐见到了诸如“智能金账户”和“快益通”等产品。2.促进金融行业的市场化首先,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如余额宝的金融产品,势必会侵占银行的利润。为了应对存款量减少的情况,传统银行业需要提高存款利率以挽救利润的流失,这样的举措终将使央行放宽对利率的管制。再者,减弱金融管理体系的地域划分机制。互联网金融产品基本不受地域的限制,市场主体可以在任何地方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所以,金融市场的线上、线下联系势必会进一步增强。第三,加快银行的混业体制推进。互联网金融使得许多银行不再可以通过基本的存贷款立足金融行业,而更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战略,使传统金融体系可以跨部门,跨领域的和其他的项目进行合作,无缝衔接,而现阶段的分业体制想要实现这种效果比较困难。第四,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有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同时,因为先进互联网的企业主体为民营企业,所以,这些企业加入金融行业将会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民营化,加快体制改革。(二)风险与面临的问题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它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中,首要的风险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第一,国内缺乏对互金行业的外部监管和相关法律约束。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立专门的监管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也很不完善。二是就我国国情而言的信用信息问题。目前国内的信用体系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信用信息交流起来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无法进行有效的追查或惩罚措施,借款人违约成本低,对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存在隐患。此外,在此这方面缺乏交流还可能会使公司在自主提取客户信用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过程中时间长,效率低,最终有可能出现如:恶意骗取贷款,甚至下一个“庞氏骗局”。
四、政策建议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如今飞速发展,夺人眼球,可是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而针对可能发生的例如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应该加强对互金行业的监控和把关,适时出台相关法律,加以管理。(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控,防止风险扩散。首先,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进程,关注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对相关问题予以相关单位以警醒:一是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力度,充分有效的获取一手信息,及时发现其中的隐患并予以提醒;二是行业监管部门,可以对新型金融领域开展相关调查,并尝试建立风险预备案,避免措手不及;三是公安机关要加大对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形式骗取群众财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等不良行为的打击力度,(二)理论指导,推动企业多自律,多自查,多自省。建议各地方各级金融主管相关部门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普及国家政策,引导政策实施,并推动企业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出努力,并给予某些违规单位,某些违规个人进行公示。(三)分流疏导,完善线下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互金机构的迅猛发展更应该激起传统金融公司的发展欲望,传统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发展与改革。网络渠道不应该只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推销、推广平台,更应该注重基础金融业务与互联网进行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的结合。(四)重视正确、理性的金融知识的传播与大众化进程,提高金融机构的责任意识。这一举措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其中,更高效的接受理性、正确的金融知识与金融理念,强化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对金融产品的理解与选择能力。(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金融监管应该要跟得上金融发展、业务创新的脚步,监管部门应该保持自己的敏感与灵活性,及时发现、了解市场上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动态,并予以及时、恰当的监管,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方法、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创新能力极强的金融行业进行高效的监管,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02):5-15.
[2]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经济改革,2013,(09):67-71
[3]李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1.互联网金融概述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从本质上说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于传统金融模式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业,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极大地扩展了金融市场,它不仅对互联网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客观上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和盈利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
1.2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功能没有发生变化,金融的契约内涵、金融风险等也没有发生改变,但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和组织形式却受到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是互联网特有的交换理论,互联网的存在使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交易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交易的双方不需要中介的参与。这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活动有着极为强大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1.3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意义
总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形式以及交易特征有所了解,方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进行金融行为决策;发现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则是对未来金融活动的评估,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当重要。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1金融贸易的形式
我国金融卫星通信在网络中的运行,构建了全国电子联行系统、金融信息系统、金税信息系统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等。这些金融系统的建立直接使得现实金融交易的形式可以在网络金融发展中继续进行。因此,网络金融贸易的主要形式仍以传统金融贸易的投资、融资为主,只是贸易的途径有所变化。除此之外,互联网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各种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借贷机构、信贷公司等实现了网络业务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和网上金融产品的购买使得目前的金融贸易从窗口化转为网络化。受网络支付形式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贸易的特有形式之一,专门针对网络人群的多种理财产品也纷纷出炉,如“余额宝”等。
2.2金融发展的途径
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发展的途径较传统金融模式有所改变。在传统金融模式中,金融发展依靠金融业务工作人员的推广以及金融机构所做的广告;而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实现:首先,网上银行业务开展使得原本银行卡所具有众多金融业务都能够在互联网中实现,银行系统中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银行可持有者所预留的联系信息进行银行业务推广,只需要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进行业务推销即可,不需要进行一对一的现实业务销售;其次,由于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节省人工等特点,为金融机构节省大量开支,将这些开支用于个人和企业客户所持有的银行卡的“返利”活动中,使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了解网络金融业务。
2.3金融业务的特点
网络金融业务除了具有虚拟性、便捷性和节约成本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广泛性特点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些金融业务特点同时也是互联网服务的基本特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广泛性特点表现在以网络银行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推出的金融业务模式的相似性上,只要一种网络金融产品风行,就会有多加银行相继在网上银行中推行此业务或者积极与第三方金融平台建立联系,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多个网上银行的兼容就是网络金融业务广泛性的特点表现;网络金融的不受时空控制性也表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即在网络银行中进行支付、转账、查询、缴费等业务,不受银行营业时间和银行卡所在地的影响,网络模糊了银行系统的地区差别,使金融业务的服务时间完全做到了“24小时不打烊”。
3.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凸现出来的问题
3.1金融平台建设问题
金融平台是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状态下的金融平台包括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手机银行系统、具有支付功能的软件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贷平台等。这些金融平台的发展历程不一样,在网络金融中的作用不一样,在网络金融中所占据的地位也不一样。网络金融平台建设的不协调使得网络金融服务和金融交易存在失衡的问题,例如网络银行能够承办的大笔存贷业务数量远远小于现实银行,这就意味着,网络金融平台建设本身还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即便是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对于网上金融的认知度还远远低于其他日常生活行为。
3.2网络金融的安全风险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网络金融安全的风险越来越严重。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人们进行金融业务依靠银行单据,信票是纸质的,并且由三方保存,能够保证金融行为的妥帖,但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金融交易双方不见面,所进行的交易实际上是信息的交换,交易双方也不能产生即时的、可以当做凭据的信票,金融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篡改,金融交易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很可能造成交易一方的巨大损失。
3.3金融业务载体的统一性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载体与现实金融载体的不统一。金融载体即人们实现金融交易时必须使用到的工具或者信息,如在银行窗口办理业务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等。作为互联网金融代表的网络银行登录方式不一致,有些银行采取U盾的登录方式,有些银行采用账户密码结合的登录方式,有些银行采用手机校验的登录方式,虽然不同的登陆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但每种登录方式都与现实银行金融业务载体不同,一旦人们要在网络与现实中同时办理金融业务,就需要准备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载体,这阻碍了网络金融业务和现实金融业务的相互转化和有效联系。
4.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
4.1网络金融平台的综合建设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止于在网络上实现一系列日常活动行为,实际上互联网的发展必然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完全的网络化时代。在网络中实现一切事务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互联网金融也必将打破网络银行独占鳌头、第三方支付平台单一的局面。综合性更强、各种金融机构都能参与进来的网络金融平台建设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题。网络金融平台建设将实现多家银行的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的整合,使各种金融机构都能在同一个金融软件上显示出来,人们打开软件就犹如到了网络上的“华尔街”一般,只需要登录一次账号,就能够实现在多个金融机构中的金融业务办理。
4.2网络金融安全保障更细致
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网络金融安全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仍以2进制代码编程为基础,但在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各种生物科技也许能够参与到其中,每个人的网络金融数据信息将以特殊的,非代码式的保密形式加以保护,如个人在办理银行卡的同时写入指纹,而在手机和电脑的网络金融平台上也写入指纹信息,网络金融客户端的指纹信息与银行卡所记录的指纹信息一致,该银行卡所包含的一切网络金融交易才有效,这样就能够妥善保护网络金融客户的信息安全。
4.3 网络与现实金融载体的统一
伴随着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众多网络工具都越来越简便和小巧,人们倾向于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边界虚化,追求现实生活的精致和高效,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符合人们对网络社会发展的追求,即网络金融与现实金融的载体相统一。例如,网络银行的登录方式与现实金融业务的办理所需要的文件相同,使客户不受复杂的文件信息所困扰,又如,银行卡写入网银信息,使客户可以通过扫码登录网银,进而实现网络金融交易。网络与现实金融载体的统一是网络金融业务与现实金融业务统一的必经途径,也是网络金融未来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