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基础教程

心理学基础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基础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基础教程

心理学基础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初中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相应成效。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早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了,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结构优化。教育需要革新,学生也需要革新,但在新课堂改革下出现的数学教学问题我们也要反思与克服。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随之提高。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紧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基础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开展教学时要以实践与应用为主,不要只会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新课改实行后,学校一定要改变以前那种只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带领学生自己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与态度,关注他们的兴趣与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数学教学体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大量弊端,我们应该开展新课改教育模式,应对初中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数学的教学结构,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恰当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的数学课堂不但是发现问题,而且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初中数学与学生各种生活的环境相联系,若能从学过的知识、学生个人的经验出发,创设出有用的教学情景则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情景创设非常适合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每堂课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方便。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教学情景不一定对每一堂课都适合,过多的教学情景创设会使课堂教学过于的牵强。

例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并从学生中选择男女两位个子较高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预测,男生以(x+y)÷2×1.08来计算,女生则是以(0.023x+y)÷2来算,其中x代表的是父亲身高,y是母亲的。由此引导,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计算。教师再对这个结果给予一些引导,告诉全班学生,刚刚那位同学求出的数值就叫代数式的值,同学们用来代替父母身高的x和y来计算时的过程,就是求出代数式值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较为实用。但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确保创设的情景与教学的内容相符,不要过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投身于新课堂的学习中,才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用性。

2.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把初中数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能让学生乐意接受,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体验到生活。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提倡这样的教学观点,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部分老师认为,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虽然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时要适度,不能脱离了教学的方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们关注生活当中的数学价值,而且要确切地把握数学化和生活化的关系,避免喧宾夺主局势的出现。

例如,在对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的研究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直尺上下移动,在移动直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不能描述出来这种变化?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与生活中相同的情况进行联系对比,结合对活动现象的观察,掌握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提出,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需要开展鼓励性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给学生较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当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在纸上摆出一个图形,看两根线的四个端点顺次连接起来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自己的摆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摆出平行四边形,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课堂效果更突出。

总之,对教学实行反思,能够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完善老师的教学艺术。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教师才会成为一名有自觉反思性的领导者,才能使自身的专业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树轮;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11期

心理学基础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成熟,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新课堂理念下,应该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软件的合理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我国计算机教育教育来说,由于在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高中计算机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对计算机课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高中学校对计算机课重视程度的不足,是导致计算机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科目的多样性,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但是,迫于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对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之外的基础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对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1.2缺乏充足的实践操作

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来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在计算机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操作,而不应该过度强调理论知识。但是,就目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来说,上机课所占据的比重明显不足,一般三四堂课中才会开放一次上级操作,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实践操作的不足,也使得学生计算机水平无法得到快速提升。

1.3教学模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模式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计算机课教学来说,缺乏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计算机课开展过程中,老师往往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负责对知识理论的讲解,学生负责记录相关教学知识,枯燥的教育教学形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学生干脆放弃掌握,且由于缺乏良好的操作实践机会,导致教学知识难以得到巩固和加强,最终使得学生计算机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新课堂理念下高中计算机课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2.1提高计算机课的重视程度,保证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将计算机课程教学放在较为合理的位置上,保证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计算机课程虽然不是高考中的相关考察科目,但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计算机课程的考察力度,提高对计算机课的重视程度,杜绝主课挤占计算机课的现象发生,保证计算机课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上机实践的有效频率

在计算机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分配理论讲解以及上机实践的在课堂上比重,使学生在有效掌握相关操作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上机实践操作,以保证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确保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有效提升。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对相关负责操作流程进行合理的演示,并展示较为优秀的设计作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情绪,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性,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内容。上机课同理论讲解课保持在1:1的比列,尽量在理论讲解技术后安排学生上机实践,以保证知识的有效巩固,有效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

2.3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般,可以在计算机课教学过程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法和分组讨论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计算机教育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比如,我们在进行“IP地址及其管理”一课上,由于IP地址这类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老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难免会产生解释不明等问题,影响到实际教学质量,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教学知识。

首先,老师要注意对相关资料的有效收集,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有效制作,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件的展示,结合相关图片来解释IP地址的具体概念和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网络犯罪记录片给学生观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并了解警方人员是如何通过IP地址来进行相关案件的侦破的,从而让学生明白IP地址的实际意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计算机知识来说,由于学生的接触机会较少,因此,使得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新鲜的,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学习和了解,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相关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总结

计算机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重视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应用,保证良好的教学气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促进,促进我国高中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石菁菁.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2]谢庆胜.浅谈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3]陈邦泽.民族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9(05)

[4]于江涛,闫丽.抓住学生心理规律,注重兴趣培养,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心理学基础教程范文第3篇

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素养的职能。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很多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好的评价尺度就是所培养的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所谓的学生素质,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他们走上未来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这门技能,以便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最终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需要我们清楚认识到的是,因为很多学校依然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自身技能的提升,导致学生虽然听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差。另外,一个客观原因的存在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那就是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就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很多学生在知识上往往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消化,这就会出现为学生表面上好像掌握了知识,而实际上他们还有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相对较少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很难真正地吸收所学的知识。那么,在现阶段应该怎样开展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之前课堂教学只是依赖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单一备课模式,要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计算机,也可能之前学习或者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技能,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表现的能力来看,他们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这就需要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的体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要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以“点”及“面”,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信息技术学习联系在一起。

二、明确教学主题与任务,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一堂好课一定是主次分明、重点明确的,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45分钟,一定要做到核心明确、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的连接点,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知识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比较难解决的地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这里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方法也要注意调整。

三、完善教学环节,有的放矢

一堂完整的课是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紧密、合理的布局来构成的。因此,抓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定要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

(一)课堂导入要生活化

在课堂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此来提高课堂的生动、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恰当的比喻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硬盘时,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也没有见过,这时教师将硬盘喻作“仓库”“储物间”“汽车后备箱”……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也就知道硬盘的作用了。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当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堂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众化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缺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因为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没有办法参与其中。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参与的大众化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加以解决,采用多种方法一起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必须准备集中方案已被不时之需,如遇问题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法不灵,再换一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善导还必须讲究分寸、适可而止,做到导而不死,导而不露。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本构成时,在让学生判断耳麦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时,学生上来就判断是输出设备。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耳麦从结构上分开,先分析耳机,判断出耳机是输出设备;再分析麦克,判断出麦克是向电脑输入声音的,所以是输入设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耳麦是属于哪种设备时,学生一下就知道:耳麦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三)善于联系实际

实际生活是学生感受到的,也经历过的,他们有体会也有发言权。所以,教师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使人反感,诱发学生“厌学”心理,以致教学的效果被无限的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说会讲。即善讲,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上做到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词,通俗易懂。进而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做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然而这还不是善讲的全部。因为一位善讲的优秀教师的语言功力不独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还体现在善于驾驭和处理教材上,把厚书变薄,把死书变活。

(四)作业设计要“简单化”

简单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轻松地完成,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四、改变评价体制,使学生学有所得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只看学生考试成绩,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孤立、片面的测验,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学生的真实能力体现很少。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真实性和情境性,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而要从其生活价值进行考量,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要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

心理学基础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 教学问题

初中物理学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新课程物理特点

新课程物理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转变,教材的功能也随之而变。新课程物理有如下特征: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框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改为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或片面的,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形成对自然的正确观念。淡化知识与技能的功能表现,注重了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看,新教材初中物理确实具有下列特点: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面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生动活泼。

二、新课程物理实施中的教学问题表现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教师旧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能力的提升速度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影响新课程功能的最大发挥。

(1)教师现时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相对滞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广大教师都知道,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的方向和目标。然而到了教学的具体实际,在乡镇中学,在非重点的学校,教师面对学生、环境及教师自身的能力这些课程的要素,觉得难以达到实施新课程教学所需的条件,加之教学中还要承受学校、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教学质量任务的重压,素质低下的学生的挑剔,个别学生家长的责难,于是教师们沉不住气了,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认同态度就发生动摇。反映在物理教学中,提问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指导学生学习等就出现与新课程教学要求背道而驰的行为。教师面对优等生的提问,就显得热情、耐心,回答得详尽具体;面对差生的提问,就会爱理不理,显得不耐烦。

(2)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意识淡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热情不高,意识不强,这当然有客观因素。其中有由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意识淡薄,出现有资源未利用的情况。说到要靠教师自己开发,那更加是如要盲人开眼(难)。如在教学串、并电路电压特点的内容,可通过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学生小组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学习,但有些教师以担心学生可能损坏实验仪器,而没有让学生去开展动手实验,仅以教师的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3)课堂教学仍普遍表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开展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教师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仍然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未注重过程与方法,更加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可从老师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时的表现得到证实。例如:一个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上课显得好动的学生问老师:“老师,酒精温度计为什么不能测沸水的温度呢?”这很平常的问题,你会猜得出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吗?我告诉你,老师是这样回答学生的。老师冷冷地说:“你回去问你老爸。”老师的这一句,学生无言以对。从这个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中,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稍作深思便可知了。

(4)教师能力发展的提升速度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展新课程物理教学,教师表现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现有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表现在教师主导角色仍未得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倾向于知识方面,不能有的放矢,教学过程的设计考虑仍然沿用老一套。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根本没有体验。不懂得运用评价理论,更不懂得利用形成性的评价手段去评价学生学习的发展。评价的导向功能没有发挥在新课程教学中。百分之八十的教师不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新课程物理的教学。

2.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强化,缺乏居安思危,缺乏优患意识,缺乏学习的紧迫感。

(1)学生在新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强化。实施新课程物理,既为学生带来了机遇,也是向学生的挑战。如果学生能把握难得的学习发展机遇,勇敢面对学习的挑战,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可惜我们的学生不能抓住难得的时机,通过课堂上与教师展开教学上的互动去争取自己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他们学习的依赖性强,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非要老师督促不可。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表现不出来。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及求知欲不强。学生生活在社会,容易受社会落后的思想干扰、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实施缺乏热情,缺失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动机。优越的家庭环境,安定的社会生活,学生没有半点的忧患意识,缺乏社会责任,贪图安逸享乐,对学习不感兴趣。因而,实施新课程物理的教学中,他们表现出现象懒观察,问题懒思考,实验懒动手的行为,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

新课程物理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机遇,也是对我们教师的挑战。怎样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呢?我认为:

1.加大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快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2.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讨研究。

心理学基础教程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根据“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强化概念弱化公式推导、学生参与出题等教学手段以及在成绩考核中加大过程性评价,对“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关键词: 信息理论基础;教学方法;成绩考核

作者简介:李如玮(1972―),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

一、引言

“信息理论基础”是国内外众多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之一,主要论述了信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中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涉及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覆盖了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数值分析。这些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同时还涉及通信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理论性很强。因此,即使是通信专业的本科生,接受起来也感觉困难,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抽象而枯燥。另外,信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信息,发展到今天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系统的概念,不同的研究学派对信息的本质及定义有不同的意见和认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信息理论基础”中的很多概念难以建立。而且,“信息理论基础”中的理论,由于其独特的思维,学生不能灵活地应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科生的教育宗旨要求我们必须找到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本科生。为此,针对在现有的40学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教学的方法、手段和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恰当的改革和实践,在“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

1 设置问题

“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教授起来很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提问,即设置问题,比如,度量信息的目的是什么,香农熵和平均互信息在通信系统中各自的意义是什么,信源压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进行限失真信源编码,制定译码规则的目的等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以求解答,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等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枯燥。

2 强化概念弱化公式推导

“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理论、概念很难理解,公式的推导涉及很深的数学知识,学生常常感觉很枯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强化概念的理解,讲述理论的物理含义,让学生明确该理论如何得来,解决什么问题,避免枯燥的公式推导。例如,学生理解信息理论的无失真信源变长编码定理有一定困难。那么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该定理的物理含义,即该定理告诉我们编码能达到的理论极限是原始信源的熵,它的实质是对离散信源进行适当变换,使变化后的码符号信源作为信道的输入信源)尽可能等概分布,使每个码符号平均含的信息量最大,从而使信道的信息传输率R达到信道容量C,实现信源与信道的统计匹配。然后帮助学生明确存在性与必然性的区别,告诉学生该定理是存在性定理,对定理不予证明。实践证明,弱化公式推导,强化概念、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

信息论中理论很多,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理论的来源出发,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比如,为什么用不确定度的变化度量信息,学生很难理解(这是本课程的基础),笔者从通信的前后出发,引导学生明确经过通信,获得了信息,同时不确定性发生了变化,之后启发学生信息的大小是否就可以用不确定度的变化量来度量,然后导出信息度量的公式。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理论基础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4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主要通过师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用武之地。例如,在讲解编码之前,让同学们讨论,在通信中,如果要传输的信息量过大,该怎么办?如果在传输中遇到干扰,该怎么办?如果遇到有人截取我们的信息又怎么办?通过讨论,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压缩冗余信息、增加信道编码以及密码学的目的。实践证明,有目的的讨论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以及所学知识可以用到何处的有效办法。

5 学生参与出题

学生参与出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深刻方法。学生只有反复推敲基本原理、概念,才可能设计出恰当的题目。为此,开学初,笔者就给学生布置出题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课程结束后提交一道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综合题,每个学生出题内容不得相同,不得抄袭书本内容,但可以适当模仿,同时提供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通过实践发现,该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性,很多学生为了设计出一道有分量的题目,把信息论中的概念、理论反复研究,结果透彻地理解了信息理论基础的精髓,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成绩考核方式

笔者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将考核方法分为阶段测试、学生出题和期末考试三部分。该考核方式采用了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成绩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阶段测试由三次测试构成。由于信息的度量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为此本章进行一次成绩为10分的测试;解决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问题基础的信源与信道的基本理论,即第三章和第四章,这部分设置一次成绩为5分的测试;第五章和第六章讲解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它们是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关键,设置一次成绩为5分的测试。为了考查学生对概念、细节是否掌握,在每个模块的教学完成后,及时安排随堂测试,允许不及格的学生补测一次。这种安排充分考虑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同时也起到督促学生上课的目的。

学生出题部分占10分,依据出题的质量以及解题思路的明晰程度给予相应的成绩。该部分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认真研究信息理论的相关知识,出题的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为70分,由于“信息理论基础”课程是通信的数学理论,理论性很强,所以必须进行期末考试,通常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为综合题型,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上述成绩考核方法,通过加大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结合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促教促学功能,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总之,笔者在“信息理论基础”的教学实践中,从课程和工科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设置问题、强化概念弱化公式推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出题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并且对相应的成绩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该课程的成绩,以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实践证明,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励了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