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课程;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学界从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积极开展研究。然而,什么是核心素养?课堂表现如何?如何培育?等一系列问题,既是理论上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也是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溯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在美、英、欧盟等国家的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呈多元融合模式。我们应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有效地将核心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之中,以增强本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培养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促M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核心素养更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需要明晰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为其对于教材编写、指导教师课程实施和学生能力培育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资源、学业质量标准等内容。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时,需要清楚几个关系: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标准与教学建议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学结果导向的标准;教学内容标准是教学过程导向的标准。教学过程标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结果标准体现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综上,核心素养即培养和逐步形成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既包含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又包括学生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方面的铸造。
二、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表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原有的表现,二是教师培育的表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的培育并非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在一节课上学生有可能是有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其教育和引导也不能过分求全,而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进行培育。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要重视从核心素养视角准确把握其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以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和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然而,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环节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组织教学工作?哪些方面被忽略或留有遗憾?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三、体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途经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高低,对学生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学校体育改革在教育学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切实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首先,整体规划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外活动等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的有效坚持,形成学生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其次,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2-3项运动技能,确保学生“三自主”选课,实现学生乐学目标,配备专项能力突出的教师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再次,结合地域特点,借鉴“一校一品”的经验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借鉴他国文明,创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师生互动,协同发展。
在教育学领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协同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人格、德能展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而学生的学习态度、氛围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学生的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有效凭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德、能素养,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团结进取的学习氛围,把“教”和“学”协调统一,以求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创新发展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构建平等、和谐、民主、充满正能量的师生关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是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素养;有效策略
一、认识体育素养
所谓的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大板块是公认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在体育情感与品格中,体育情感主要是围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对体育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运动方面培养。学生一旦具有了运动兴趣,无论是学习运动技术还是体能锻炼都能够得以实现。体育品格主要倾向于体育精神,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等。
在运动能力与习惯中,运动能力主要围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例如,生活中的走、跑、跳、攀、翻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用于终身锻炼或参与竞赛的篮球、游泳等运动技能。运动习惯主要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以后,每天都能够坚持完成一定量的自己喜爱的运动,且长期坚持成为习惯。假如有运动能力而未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运动能力本身不能直接促进健康,只有养成了锻炼习惯且长期坚持了,对健康的促进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健康行为多指有利于促进健康的生活或运动中的具体行为(也可称为健康促进行为)。相反,也有危害健康的行为表现,如,晚上睡前做剧烈运动,这是不利于保障优质睡眠的行为,属于不健康行为(或健康危险行为)。在健康知识与行为中,健康知识主要围绕有利于健康的相关知识,例如,运动后不能一次大量饮水等。
二、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1.关注体育素养的整体性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正如OECD研究提出的“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公式一样。知识、能力、态度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方为素养,任何一个指标都不直接等于素养,而是素养某一方面的表现。例如,素养中的知识,不直接等于素养,仅仅代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或具备的知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亦是如此,“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维度是一个整体。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而言,学生接受该学科的学习,要注重对学生全面的培养,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称其为具备了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只能显现出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素养表现。例如,只注重运动能力与习惯养成教育,仅仅只能说明,学生具有运动的能力与习惯,而不能称某学生具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样道理,学生仅具有健康知识与行为也不等于是具备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
2.重视体育素养的可观测性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还具有可观测性。学生完成体育学科的学习以后,其核心素养应是由几个维度组合成的一个整体,但每个维度的指标要素都是可以观测到的。
例如,在“体育情感与品格”维度上,学生是否具有对体育的兴趣、热爱等情感,从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持久性等也能观察到。学生是否具有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等体育品格,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也能一览无余。有些学生在运动中怕吃苦,有些学生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表现都是可以区分的。
在“运动能力与习惯”维度上,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具有什么样的运动能力,也是可以观测的。例如,在攀爬、翻越运动中,有些学生完成动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学生不仅不协调,而且,总是被前面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这是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不同的具体表现。再有,在一些体育比赛中,如篮球比赛,有些学生技术动作很娴熟,战术意识也较强,可有些学生却远远不及。说明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出的差异性也是可以区分的。是否具备了运动的习惯更能观测,有些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甚至放学以后都会到学校的篮球场和几个学生一起打篮球约1个小时。这种行为不仅有利于运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且已经显现出具有运动的习惯。
此外,就“健康知识与行为”这一维度而言,W生是否具有健康知识,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检测,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健康行为也同样具有可观测性,可以通过组织活动了解学生的行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也就是说,是有利于促进健康的还是有可能危害健康的。当各个维度都通过观测以后,可以综合评判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状况,是良好、一般,还是优秀。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体育素养的特点,培养小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本评价;学科素养;健康发展;评学互动“3H” ;“水精灵”评价
引言
校本评价”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评价或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它是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学校体音美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以及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摇篮。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该课题历时五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在体音美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学校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从2009年开始,在学校进一步重视体音美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体音美课程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抽考和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两方面来实现对体音美教师的考核。至此,选择“小学体音美课程校本评价研究”,则是为了完善以前的评价体系,一是以评促教,规范体音美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是以评促学,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三是以评促改,完善音体美课程质量监测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四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确定在研究阶段内以学校在校学生和体艺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时间:本研究时间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4年2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7年4月);第三阶段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查阅教育心理学、体音美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了解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体音美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总结、整理国内外关于小学体音美校本评价的研究成果,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校本评价理念。
1.3.2 调查法: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当前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索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的一系列完整的评价体系。
1.3.3 案例研究比较法:立足学生体音美学习情况,结合体音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活动、教学评价等,在体音美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比较,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校本评价的途径和方式。
1.3.4 行动研究法:将体音美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结合起来,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次课题研究价值进一步体现。
1.3.5 叙事研究法:真实的记录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水精灵积分校本评价促学生学科素养健康发展。
“水精灵”是学校的吉祥物,学校将水精灵标志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媒介,动员所有科任老师力量,共同关注学生习惯,激励学生形成自主进取的意识,争做“学习有活力,行为能安雅”的小水精灵。学科教师以学校为蓝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水精灵印记伴成长”的评分细则和标准。评价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蓝、红、黄色)的水精灵。“黄精灵”见证我成长; “红精灵”见证我进步;“蓝精灵”见证我超越。逐渐成长为“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核心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前期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体育学科主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索校本评价;音乐学科侧重于从技能方面挖掘合理有效校本评价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美术学科更关注促学生习惯养成的校本评价。
2.1.1 水精灵印迹――学业积分校本评价促习惯养成。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有课堂练习作业,要上大课,美术学科教师从作业多元化评价进行研究,在为期两年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了一系列作业完成度与作业校本评价体系。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70.4%的学生认为影响美术作业无法完成最主要是工具准备不充分,23.8%学生认为作业时间不够; 83.4%的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由此可见: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将评价方式划分自评、互评、师评,其中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运用行动研究构建学校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体系:
2.1.1.1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2.1.1.1.1 循序渐进的“水精灵印章评价积分制”。
采用“表情自评游戏”吸引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用画“笑脸”“哭脸”“辶场崩锤惺芷兰劾秩ぁ2⑾蜓生发出评语征集,师生共同探讨作业最简单的评语,得出“九字真言评语”――构图大、色彩美、心情好。制作成“水精灵积分评价印章”。这种评价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肯定。
2.1.1.1.2 在学生自评中渗透综合评价。
印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美术作业更多是内心的解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作业,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象,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作业的感受,使听者看画入境体会。
2.1.1.2 教师鼓励评价方式。
用鼓励式评语评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激励比失败的挫折更有效,对作业评价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可能发现优点,淡化缺点,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2 合理有效的学科技能校本评价促核心能力提升。
2.1.2.1 “水精灵的印记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学科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课堂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水精灵的印记―音乐课堂评价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是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落实,是公平评价每个学生的重要依据。
2.1.2.2 学期中举行班级音乐会。
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活动评价。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以个人、小组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演,为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提供了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水精灵星级评价。这种评价关注了所有学生,不会有片面性或是只关注音乐素养好的学生。
2.1.2.3 学校期末音乐学科考核测评(见后面“三抽”考核的校本评价)。
综合三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学生一学期音乐学习的足迹,公平全面的进行评价。这种质和量的统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了以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学期末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见图表1)
2.1.3 多种方式的学业校本评价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体育课堂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培养的阵地和摇篮,是弥补其它学科无法完成教育内容。在实践研究中,主要通过学科课堂积分评定方式,诊断性评价学生的态度与参与与情意与合作。体育学科的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从学生对积分评价内容的认同程度和积分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设计了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调查,获得100%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超过80%的题目都得到了60%以上的认可率,综合评定《小学体育积分评价内容与标准》在学生心中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方案合理。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67%的题目都得到了60%的认可率,学生对于积分评价方式的与闪亮超星星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对于评价内容的认可度高,对于评价方式的满意度高。通过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上课更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堂组织更加有序,练习积极性增强。
通过学科的校本评价,学校整理出一套水精灵积分综合校本评价。并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2.2 评学互动“3H”模式校本评价模式促课堂结果结构更优化。
2.2.1 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健康:体魄强健,乐观开朗,学生身体健康,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必须的运动技能,能精通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安雅:文雅高尚,仪表整洁;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能尊重不同文化与个体差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灵动:富有创意,形成个人学习风格;能够创造性的思维,并能手脑协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艺术家一样表达!
从学校培养目标上看:体艺学科在对学生培养目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 建立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模式。
2.2.2.1 “3H”的含义:“3H”即“三汇”(会、慧、惠)“三和”(和、合、活)。会――学会会学;慧――智慧慧心;惠――惠己惠人;和――和谐;合――整合;活――活用。 “3”――含有“三商”的意思,即智商、情商、灵商,常用智商IQ、情商EQ 和灵商SQ三个词来表示个体人之间的差异。
2.2.3 课程改革,评学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可以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地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采用“以评促学,以学论教”的校本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4 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下学生的学习角色各有侧重,确立了学生课堂学习角色后,必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予以优化,真正达到的“三和” 课堂(和谐的课堂、整合的课堂、活用的课堂)。
2.2.5 学科学科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
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创设情境,以评促思――引导探究、品评互动――梳理总结、评赏延展”的流程,从而使学生课堂学习角色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促达到 “三汇” “三和”。从而促进学生“三商”的发展,实现健康、安雅、灵动的发展。
2.3 “三抽”术科校本评价促课堂质效提高。
为全面了解术科教师教学效度,学生学习情况,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学科考核实行三抽:一是抽班:对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中抽一个班;二是抽人:在抽到的班级中抽10人;三是抽内容:在任课教师编写的学科教学计划中抽取相关考试项目,是必考项目;同时还有学生问卷等。学校在制定方案上不断修订来术科专职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体艺学科及学科专职教师。奖励指标以集体竞赛奖励(以实际辅导为主),在总分值的基础上累加,最多不超过10分;学生安全考核评价(20%);课堂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1例的,扣除10分,扣完为止。学科质量考核(60%);3、学生问卷(20%)从术科教师任教班级中抽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学科质量考查,考查内容依据课标、教材和教学计划随机选定。
考核评价程序: 任课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科质量考核”相关内容, .考核小组提前通知考核具体时间和考核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协助考核小组准备器材,通知学生,按时完成考核。考核小组第一负责人汇总考核成绩。
通过三年的实践,对体艺2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表图4――7)。
2.4 十大精品课程校本评价促社团活动蓬勃发展。
为了探索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学校特进行“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以校特色队、二课堂课程(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的等68个社团为评价范围,拟定校本评价标准对评选出的“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进行全校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68个社团活动中,评出的十大精品校本课程,体艺学科位居榜首,占前五名。
另外,体艺学科课程的校本评价作为班级评价重要指标占80%,每学期结束,学校课程部都会体艺课堂教学、体艺活动、体艺竞赛等方面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对班级进行考核。
3 结论与建议
3.1 “水精灵”成长印迹的校本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3.1.1 学科校本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又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科学习潜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的评定,而且还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能体现本校的育人目标(健康、安雅、灵动),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3.1.2 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大方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学习习惯氛围好,更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还主动参加学科比赛活动。实现体验学科参赛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校本评价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科学习的成就感。
3.1.3 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了调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科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愿意表现自己。
3.2 提升了师生的学科素养 。
3.2.1 以“评”促教的“3H”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高。
3.2.2学生喜欢:喜欢现在的“奇迹小组”,在组里每个人都要管事,非常喜欢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3.2.3教师欣然接受:在模式探索中,着力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学科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充盈着自主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得轻松实在,学得轻松高效,师生共同成长。
3.2.4专家的评价: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教师“教得有品位,教得有滋味”,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有意思”。课堂呈现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对话和合作探究的状态。学科课堂逐渐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最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2.5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营造了创新契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增强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友好、融洽诚信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3.3 探索出的体音美学科课程校本评价体系,虽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多次接待了外地和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但此项研究不会停止,还要不断完善,接受专家的建议,申报十三五的重点课题,让校本评价更具有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 崴 贾汇亮.校本评价的理念与方法[D].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2004(4).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1999.
[3]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2002.
[4] 梁秀清.中小学校本评价的梳理与评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
[5] 彭钢.促进发展:校本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闭.教育发展研究.2005(9).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黄显良.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05).
[9] 万能艳.体育活动类.活动课课程化实践研究[D].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 万能艳.运用自制小器材创建“全脑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11] 张细谦 曾怀光 韩晓东.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0-83
[12] 邱亚玖.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体育成人学刊,2004,Vol.20(3):21-22
[13] 李立峰 何俊.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体育师友,2006,6:36-40
[14] 赵明仁 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4.5.
[15] 肖川 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02―132
[16] 《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I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51-01
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浪潮的当下,学校首先应该做的是将“核心素养”这个广泛的概念校本化。所谓校本化就是学校根据自己本身发展的特点去结合新兴概念,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核心素养落地应坚持四个“转变”:
一、从重视共性发展转变为关注个性发展
学校应该拿捏好常规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根据该平衡点去革新校园管理。从死板管理转变成开放式教学,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而不是单单以学习优异为目的。学校也应该将学生从教室里解放出来,适当举办校园活动,如拔河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春秋季运动会等。同时,学校让学生在运动会等竞赛中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及特长,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宣传,有的则善于设计班级的班牌、横幅,还有的学生体育竞技能力较强等。除了定期开展校园活动外,校方还可以给每个班级设置班级展示角落,让学生利用黑板报,宣传墙等去展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
二、从管理学生转变为规划学生
小学是学生个体树立品行习惯的重要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校方总是出台各种各样的管理办法去管制学生,比如《学生校园文明着装要求》《校园文明用语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等等。而在核心素养观照下,学校管理必须从事无巨细的管理学生转变为科学地规划学生,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定期举办礼仪规范文化节,将日常“驯化”变成学生愿意接受的体验、创造,让规范在文化浸润中萌芽,从理想的教育规划中,看到的是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从单一教学转变为多样教学
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指出,小学教学模式必须包含启发性教学、探索性教学、全面参与性教学与亲自实践性教学,要在保证按时完成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比如,小学语文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数学课则可以模拟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其他学科也均可以采用“角色互换”“情境营造”等多样教学模式。总之,将单一的教学模式革新成多样高效的教学模式,其优点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从关注成绩转变为重视综合素养
临河里小学围绕“馨香致远,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这一核心办学理念,以奠基学生的“香远素养”为目标,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香远”特色课程体系。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围绕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构建具有临河里小学特色的“香远”课程体系框架。
围绕育人目标和馨香致远五大素养体系,将原有课程分类整合后确定为两大门类五大领域。两大门类指学科类课程和融合类课程。五大领域指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两大门类和五大领域纵横交错,形成了立体的课程体系。
学科类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三类课程,三类课程直接指向本领域特有的学生培养目标。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国家学科课程,包括的五大领域课程分别是品生、品社;语文、英语;数学、科学、信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拓展性课程指分领域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它包括的五大领域课程分别是经典诵读,十德树人;翰墨飘香、青远阅读、绘本阅读;趣味数学、电脑绘画;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班级合唱、京剧、口风琴。发展性课程是指以培养学生特长为目标的精品课程,属于选修课程,它包括的五大领域的课程分别是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小主持人、校园小导游;汉字起源、千字文故事、英语故事、童话剧;科技小发明、单片机;功夫扇、空竹、围棋;爵士、琵琶、葫芦丝、陶笛。
融合类课程属于多学科的综合课程,直接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融合课程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清香课程、韵香课程、茗香课程、书香课程。清香课程之保健与养生,使学生感受季节变换,了解自然常识,知晓节气时蔬,开启健康美好人生;韵香课程之中国京剧,通过手眼身法、唱念做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穿梭在京剧文化中,做小小的国粹传播使者;茗香课程之中国茶文化,使学生闻茶香、品茶味、知茶礼、懂茶艺;书香课程之经典名著阅读,使学生徜徉在经典之间,浸润在名著之中,从小与好书相伴、与圣贤为友。
W校的课程开发在围绕核心理念进行顶层设计之后,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巧用外部资源共同开发课程。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程建设上,我们还会且行且思,不断完善,争取让学生在学校里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