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拇、手指半侧缺损的患者lO例lO指,男7例,女3例。年龄16~36岁,平均24.5岁。敛伤原因:挤压伤3例,电锯伤3例,冲压伤3例,刀切伤1例。
1.2手术方法
1.2.1拇指尺半侧缺损选用同侧趾腓半侧甲瓣移植修复;拇指桡半侧缺损,选用对侧趾腓半侧甲瓣移植修复。血运及感觉重建以切取第一跖背(底)动脉,足趾腓侧趾底动脉、神经及相应趾背、跖背静脉与受区优势侧指固有动脉、神经及指背静脉吻合。
1.2.2手指桡半侧缺损选用同侧第二趾胫半侧甲瓣移植修复;手指尺半侧缺损,选用对侧第二趾胫半侧甲瓣移植修复。若指甲较长,也可选用足母趾腓半侧甲瓣移植修复。血运及感觉重建以切取第一跖背(底)动脉,第二趾胫侧趾底动脉、神经及相应趾背、跖背静脉与受区优势侧指固有动脉、神经及指背静脉吻合。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应用尴趾半侧甲瓣7例、第二趾半侧甲瓣3例,术后均按照拇、手指再造术后常规治疗。上述病例中,有2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为动脉栓塞,1例为动脉痉挛,均予手术探查后缓解。10例10指均全部成活,经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指保持了原手指长度与外形,指腹饱满,有罗纹、出汗,新生甲有轻度萎缩,甲缝合处有甲嵴,两点分辨觉为4.0~6.0mm。上述病例均恢复于指捏握等功能。
3 讨论
手指半侧组织缺损,临床上修复方法较多。传统带蒂皮瓣手术方法如邻指皮瓣、交臂皮瓣、指动脉岛状瓣、指背筋膜蒂岛状瓣等,虽然手术操作简单,但修复后缺乏组织的相同性,无法获得完整的指甲,感觉恢复亦较差。废弃指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再造,受致伤条件的限制,适应症较少。游离足趾半侧甲瓣移植,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只要有过硬的小血管吻合技术,对于修复效果要求高的患者,可作为首选适应症。
【关键词】 撕脱伤;全手皮肤套状;治疗
1 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1.1 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或显微再植:临床采用较少,撕脱的皮肤未经修剪直接原位缝合的方法坏死率高,近16年的文献无一例采用此方法。但可反取皮原位缝合[1-2],相当于植皮术,将撕脱皮肤修剪皮缘及撕脱皮肤的皮下组织,使之成中厚皮片,保留皮瓣远端和正常皮肤相连的皮蒂,原位缝合皮肤。适用于撕脱皮肤挫伤严重而创面血运良好者,但指部植皮后远端易发生坏死而截指,对于创面血运不良者手术失败率高。另有原位显微再植的报道,廖孔荣等[3]将脱套的皮瓣及手指皮肤复位,修复指神经,吻合指固有动脉,手背静脉。大部份脱套的手指皮肤再植成活,而手掌和手背的皮肤都有部分坏死。手指的脱套平面在深筋膜下,血管神经束都在脱套的皮瓣内,与旋转撕脱性断指相似,是有机会再植的。而手掌和手背的撕脱平面较浅,在深筋膜的浅层,皮瓣中无主干动脉,所以不能全部成活。由于临床所见撕脱皮肤多挫伤严重,能再植的极少,相关临床报道较少。
1.2 腹部皮瓣修复法:不需要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伤手具有一定的功能,适合基层医院采用。主要有⑴腹部袋状皮瓣法[4],将伤手埋于腹壁皮下,待数周后伤手表面粘附有血运的纤维组织,再取出伤手,游离植皮,或手背部保留皮瓣,手掌及手指植皮。⑵腹部S型皮瓣修复[5],S型皮瓣实际上是两个皮瓣,一个基底部在远心端,是以腹壁浅动静脉为蒂的轴型皮瓣;另一个基底部在近心端,为随意皮瓣;将皮下脂肪修薄成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瓣,分别覆盖手掌、手背皮肤缺损处。
1.3 携带知名血管的带蒂皮瓣修复:携带知名血管的带蒂皮瓣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皮瓣旋转范围大,不需吻合血管,部分术式与腹部皮瓣相结合,容易设计包裹伤手,术后功能较用单纯腹部皮瓣修复的好,但分离皮瓣时需掌握一定的显微外科技术。常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李平生等[6]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分期行分指术,手的抓握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但皮瓣感觉较差。⑵张志霖等[7]采用带神经的双侧胸脐皮瓣,右侧皮瓣上的两根神经分别与手掌第1、第3指指掌侧总神经吻合,左侧皮瓣上的两根神经分别与尺神经手背支和桡神经皮支吻合。术后患手有温度觉和触痛觉,尺侧接触台面时有敏感性触觉,且恢复部分握捏功能。⑶前臂桡动脉皮瓣结合带蒂髂腹股沟薄皮瓣修复[8],术中将皮瓣内神经与手部残留的感觉神吻合,术后桡动脉皮瓣,髂腹部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均不同程度恢复了抓、捏、握功能。
1.4 游离皮瓣结合带蒂皮瓣修复:多采用游离携带足拇趾甲皮瓣的足背皮瓣结合带蒂皮瓣的方式进行修复,术后拇指对掌功能好,但手术需要吻合血管移植皮瓣,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风险增大。⑴携带足拇趾甲皮瓣的足背皮瓣联合前臂骨间背岛状皮瓣修复[9],术后患手能完成握持动作,拇指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7~8 mm。⑵足拇甲瓣带足背皮瓣联合腹部S形切口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10],I期手术后可根据情况进行一次或二次分指手术。修复后的手部外观较佳,功能恢复比单纯用腹部S形皮瓣的要好,并适用于腹部脂肪厚的患者。⑶携带足拇趾甲皮瓣的足背皮瓣联合髂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11],手部恢复保护性感觉,虎口无挛缩,拿捏及对掌功能良好。⑷Hiarase[12]等根据颞浅筋膜、颞深筋膜均由颞浅血管供应的解剖特点,取双层游离颞筋膜瓣,修复手背皮肤撕脱伤。将颞深筋膜垫在伸肌腱深面覆盖外露骨,颞浅筋膜覆盖于伸肌腱浅面,上面游离植皮。血管和手部相应部位动、静脉吻合。由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肌腿滑动平面,作者认为无需二期进行肌腆松解即可获得理想的活动功能。
1.5 多个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多个游离组织组合移植进行修复,伤手外形好,拿捏及对掌功能良好,功能恢复较理想,但手术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供受区均应有较高显微外科技术的医师作主刀,并配备一组手术医师作轮换,确保高质量的显微外科操作,只适合显微外科技术力量雄厚的医院开展。组合皮瓣的最佳选择[13]为:(1)甲瓣带足背皮瓣加单侧或双侧阔筋膜皮瓣(带股外侧皮神经)。(2)甲瓣带足背皮瓣加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带股外侧皮神经)。(3)甲瓣带足背皮瓣加胸脐皮瓣(感觉神经植入)。此外杨柳春等采用双足甲瓣足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14],手部移植皮瓣皮肤色泽与受区非常接近,质地软,触觉恢复。腕关节活动如常,再造指体可进行抓、握、捏精细动作,恢复了自理日常生活所需。王树锋等采用携带足拇趾甲皮瓣的足背皮瓣联合携带第二、三足趾的足背皮瓣修复[15],切取同侧以足背动脉为蒂的携带拇趾末节的足背皮瓣,修复手掌、虎口及再造拇指。足背动静脉与尺动静脉吻合,大隐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16]。切取对侧以足背动脉为蒂的携带第二、三足趾的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虎口及再造中环指。足背动静脉与挠动静脉吻合,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17]。再造拇指对指、掌侧外展功能基本恢复,再造3指的痛觉恢复,移植皮瓣厚薄适宜、色质好,外型满意[18]。
2 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指端皮肤撕脱后指骨无血供,皮瓣覆盖后末节仍可因无血供而坏死,需常规切除2~5指指骨的末节甚至达中节远端[19]。
2.2 重点修复拇、示、中指,以保证主要手指的功能恢复。如皮瓣臃肿影响虎口开大时,可切除示指而保留中环指[20]。
2.3为保护皮瓣的血供和感觉,通常对2~5指不进行分指术,而让拇指和2~5指残端形成的套状手对指。术后半年左右,患者就能习惯使用套状手,同样能得到较好的对指功能和手功能[21]。
3 小结
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是手外伤中较严重的损伤,治疗棘手,手术方式众多,但疗效仍不十分满意,尚无公认的最佳方法。我们认为,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太多损伤严重,如经验不足,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或显微再植方法失败率极高,不宜常规采用[22];腹部皮瓣修复方法,不需要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伤手具有一定的功能,适合无显微外科条件的基层医院采用;携带知名血管的带蒂皮瓣修复方法,功能恢复较腹部皮瓣修复方法好,手术成功率高,风险小,适合具有一定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采用;携带足拇趾甲皮瓣的足背皮瓣结合其它游离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后的手外形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是其它手术方法不能比拟的,但多个组织组合移植难度大、创伤重、风险高,仅适合显微外科技术力量雄厚的医院开展[23];携带足拇趾甲皮瓣的足背皮瓣加带蒂皮瓣组合移植修复方法相对多个组织组合移植创伤轻,难度和风险小,手的外形及功能恢复亦较满意,适合具有显微外科技术的各级医院开展。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制定出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任志勇主编.肢体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手术学 [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223.
[2]宁红吉,母国欣,李民英. 原位缝合加丹参及山莨菪碱治疗全手脱套伤的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1999,(4):226-227.
[3]廖孔荣,李志杰,高伟阳,等. 手部皮肤脱套的显微再植2例报告[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0,(4):239.
[4]韦加林主编.韦加林手外科手术图谱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
[5] 王金山,李宝成. 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10例体会[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55
[6]李平生,谢晓勇,郭文荣. 前臂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3):184.
[7]张志霖,韦兆祥,李欢. 带神经的双侧胸脐皮瓣修复全手皮肤撕脱伤[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3):352-353.
[8]邓建龙,张鹏.手部皮肤严重脱套伤的显微外科治疗[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3):237.
[9]谢文生,朱克文. 组合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9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7):6764-6765.
[10]陈永彩,袁正江,任有成,等. 腹部S形切口薄皮瓣治疗手脱套伤[J]. 中华烧伤杂志,1998,(5):391-392.
[11]吕先俊,乔永军,冯晓林,等. 应用甲瓣加皮瓣组合移植治疗全手脱套伤的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2007,(5):462.
[12]Hirase Y,Kojima T,Bang HH.Double-layered free temporal fascia flap as a two-layered tendon gliding surface.Plast Reconstr Surg.1991,88:707.
[13] 范启申!261021山东. 皮瓣移植在手外科应用的经验总结[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2):114-115.
[14]杨柳春,侯识志,杨柳先,等. 双足甲瓣足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全手脱套伤[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7,(4):235
[15]王树锋,张高孟,路培法,等. 五个组织瓣组合移植修复全手脱套伤伴五指缺损[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4):225
[16]寿奎水,芮永军,李向荣,张全荣,徐雷,许亚军. 一期修复全手皮肤套状撕脱性损伤及重建部分手功能[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20-22.
[17] Yang YL,Lin TM,Lee SS,et al.The distally pedicled peroneus brevis muscle flap anatomic stud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J Foot Ankle Surg,2005,44:259-264.
[18] Serel S,Kaya B,Demiralp O,et al.Cross-leg free anterolateral tiffgh perforator flap:a case report[J].Microsurgery,2006,26(2):190-192.
[19] Jolly,G P,and Zgonis,T.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ot with a reverse flow sural artery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J].Ostomy Wound Manage,2004,50(2):44.
[20] Jun Sik Kim,Dae Gu Son,Tac Hyun Choi,et al.An Anatomic Study of the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Accessory Artery Perforator Flaps[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08,5(6):6.
[21] 0Koray Cos.kunfnat,H.Ege Ozgentas.Reversed Neurofasciocutaneous Island Flap Based on the Vascular Supply Accompanying the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0,10(8):5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2-019-01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复合组织皮瓣移位技术修复多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取得一点经验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均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复合组织皮瓣移位技术修复。一期皮瓣成活,创面愈合8例。部分皮瓣组织失活坏死,清除后,通过补救办法,肉芽组织瘢痕愈合者4例。术后患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疗效评价良。
2 治疗方法
2.1对上肢皮缺损病例:采用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之皮瓣或者以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之皮瓣。通过顺向或逆向移位,对腕、手、上臂、前臂等多处适合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区予以覆盖修复。手术操作与受区扩大清创及供区游离植皮相结合。设计时注意受区条件及大小形状,选择设计合适皮瓣,并使皮瓣内血供情况尽可能良好,且供区能为游离植皮提供良好条件。血管蒂的宽度及厚度应合适,同时应注意长度。这样既能够为皮瓣提供尽可能良好血运,又方便皮瓣的旋转移位。术后患肢的保护固定亦非常重要,使肢体保持在利于皮瓣血管蒂松弛无卡压状态,且肢体关节处于功能位。这样有利于皮瓣血液循环,又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的护理观察更为重要,与其他类型的皮瓣观察护理方法相同,定期观察血运,注意皮瓣缺血与淤血的处理。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因为此类手术多为有菌手术,感染会无情的造成手术失败,故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2.2对下肢皮缺损病例:多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股前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适合的皮缺损,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同上肢。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50岁,新鲜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12例,合并损伤的神经有:臂丛神经2例,腋神经2例,桡神经15例,尺神经5例,正中神经8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32例肱骨骨折合并不同神经及类型的损伤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1.2.1新鲜闭合性肱骨骨折合并损伤20例,骨折属稳定型者,行手法复位外固定;不稳定型骨折或手法复位不良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作神经探查松解或吻合。
1.2.2新鲜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2例,给予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后作神经清创显微修复,肱骨髁间丫型骨折及内髁骨折,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将尺神经前移。
1.2.3患者术后患肢固定于功能位,让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和关节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并选择理疗、按摩、针灸等康复方法,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
2 结果
随访28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按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MRC法),结合临床综合评定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28例中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2.85%。
3 讨论
3.1 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较常见,近几年合并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也不少,因此在肱骨骨折的诊治中,应注意这些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根据骨折部位与毗邻神经干的走向位置关系认真检查,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3.2 肱骨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稳定型骨折在手法复位外固定时应防止夹板及压垫压迫加重损伤,并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神经损伤后髓鞘的病理改变,以及髓鞘再生出现时间,对经过6~8周观察不见神经功能恢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探查并做相应的手术,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及时解除骨痂或瘢痕对神经的压迫,选择神经外膜松解,束间松解,以及切除神经瘤,显微吻合修复断裂的神经,对不稳定型骨折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同时探查神经损伤情况。
3.3 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本组多见于刀伤,因此,对利器所致肱骨开放性骨折更应注意有否合并神经损伤,在急诊清创时,根据神经干走向位置认真探查神经损伤情况,神经断端的清创和显微修复按照神经束的形态分布及排列并根据神经干表面神经滋养血管的走向方位作外膜缝合或外膜束膜缝合,彻底清创并掌握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保证神经吻合质量是提高神经损伤修复优良率的有效方法。
面神经因其解剖结构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缺损。其传统修复方法是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虽然其效果较好,但因其来源而受限。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找到一些不同的材料来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如同种异体神经、人工神经等,但这些修复方法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是对周围性面神经缺损的各种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 自体神经 同种异体神经 人工材料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anatomic structure, the facial nerve can be easi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factors, which will cause defect of the facial nerv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repairing the facial nerve defect is by way of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ation repairing, whose effect is comparatively good. However, this method is limited due to the sources of autologous nerv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many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bridging and repairing the facial nerve defect, such as allogeneic nerve and artificial nerve, ect. However, these methods still have their limitations and need further study and approach.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different repairing methods of peripheral facial nerve defect.
Key words:facial nerve defect; nerve transplantation; autologous nerve;allogeneic never;artificial material
面神经是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并以运动功能为主。它由颅内发出后经内听道、颞骨,出茎乳孔并穿过腮腺,最后支配所有面部表情肌,因而是人体内走行路线最为曲折且穿经骨管最长的一条颅神经,因而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缺损。其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但由于外伤、医源性损伤等原因致一段神经缺失时,则必须采用神经桥接移植手术和其他特殊手段来加以修复。传统的方法是用自体神经桥接移植术,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自体神经移植来源一般较困难,因而限制了这种术式的广泛应用。目前,学者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一些不同的桥接物(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来完成[1-3]上述缺损的修复。本文就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自体神经移植术
自体神经移植是各种面神经损伤修复术中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人们发掘了许多面神经移植的供体,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常用的神经移植供体有:耳大神经、低位颈皮神经、颈横神经、腓肠神经等。在众多的神经移植体中,有学者认为采用同侧耳大神经移植有手术在同一切口,取材方便,神经直径相近等优点,因而最好。研究证实,血管化神经移植较单纯的神经移植更优越,因为丰富的血供能给再生神经纤维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利于亲和因子的逆向扩散及生物活性的维持,能显著提高轴浆运输的速度,进而提高神经纤维再生的速度。相反,缺乏血供可能导致再生神经干中心性或节段性坏死。自体神经移植术的缺点在于移植体的来源较困难,并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所以不是最理想的桥接移植方法。
2 同种异体神经修复
为弥补自体神经移植来源有限和给患者造成新的损伤的不足,人们开始应用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单纯应用异体神经或异种神经进行神经移植会因为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体结构破坏,基底膜管塌陷、纤维化,使得再生轴突无法通过而致移植失败。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先确定神经纤维中各成分的抗原性,明确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这方面目前尚存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神经纤维组织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活性雪旺细胞,该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通过产生TNF-α、IL-I、IL-12、IFN-Y等细胞因子而激发免疫排斥反应[4]。研究者尝试采用冷冻、冻干、放疗、乙醇浸泡、预溃变、化学消化等方法来降低供体神经的抗原性,但没有发现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有学者采用冷冻法来保存异体周围神经后,雪旺细胞仍可保留活性,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I(MHC—II)表达明显降低,周围神经组织的抗原性亦明显降低,因而认为来源于雪旺细胞的ICAM—1和MHC—II是周围神经移植体的主要抗原物质,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冷冻法通过降低ICAM—1和MHC—II的表达来降低神经移植体的抗原性[5]。研究表明,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超低温冻存的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新鲜的同种异体神经,但不及自体神经移植[6],而经预溃变处理的周围神经组织抗原性无明显降低,冻干法和大剂量放疗虽能降低抗原性,但因对移植体结构损害大,神经再生差[7]。用70%乙醇浸泡异体神经组织8 小时,可灭活移植体中的高抗原性的细胞成分,而神经基底膜管完整无损,为再生轴突提供了定向通道,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良好[8]。应用胎儿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已有成功的报道。研究认为,胎儿缺乏成熟的免疫机制,异体胎儿周围神经组织只产生轻度免疫反应,能够存活并产生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结果[9]。近来有研究应用化学消化剂处理同种异体神经及异种神经,清除雪旺细胞、髓鞘及崩解碎片,保留神经基膜,形成去细胞神经基膜支架,行去细胞神经移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移植体的抗原性和排斥反应,获得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结果[10-13]。这种去细胞神经移植可为神经再生中的细胞成分、粘附分子、或生长因子提供适宜的支架结构,支持轴突再生和功能支配,修复2 cm或更长距离的缺损[12]241-248。应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宿主对移植体的排斥反应,可使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体的活性雪旺细胞数增多,纤维细胞数减少,促进轴突再生[14],宿主雪旺细胞亦可迁移入异体神经移植体,诱导轴突再生,并在再生轴突外形成髓鞘[14]。近来有研究发现,异体移植修复短距离神经缺损(7~8 mm),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不足以阻止神经再生[15]。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类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3 面神经与其他颅神经吻合术
对于面神经损伤位置较高,如颅内损伤或乳突区病变累及面神经,而面神经远段良好的患者,可采取面神经远侧端与其他邻近颅神经相吻合。Drobnik 1896 年最早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 ,以后陆续有采用膈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的神经转移术。但总的来说,此类手术由于在神经吻合术后,面部肌肉运动是与颅神经原支配肌肉的运动相伴随的,而且是一种粗大的、混合的、大块性质的运动,与患者内心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所以现在已较少应用。跨面神经移植术是由Scaramella 1970 年首先报道,是使用长段的神经移植,一端与健侧面神经分支的中枢端缝合,移植神经经皮下隧道到达患侧,使移植神经另一端与患侧面神经的远心端吻合在一起,通过面神经轴突再生恢复患侧表情肌功能。通常可供移植的神经最常用的是腓肠神经[16]、前臂内、外侧皮神经[17],另外还有桡神经、股内、外侧皮神经、耳大神经和颈丛的皮支等。切取神经的长度比实际缺损长15%左右,术中应彻底切除两断端及周围的瘢痕组织,以造成具有良好血供的局部组织床,确保移植神经的成活。跨面神经移植术的优点在于:患侧表情肌接受来自健侧的再造神经纤维支配,与健侧表情肌连动,面部表情比较自然,患侧表情肌的运动与健侧协调,表情有整体性,而且手术不造成其他功能障碍。但本术式不适用于面部表情肌明显萎缩的陈旧性面瘫患者[18]。
4 人工神经修复
人工神经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神经再生的生物学特性,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物质与有活性细胞(schwann细胞等)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用于桥接神经断端,达到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目的。目前,人工神经的种类包括:
4.1 自体非神经组织
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动脉、静脉、羊膜管、肌键管、筋膜管、硬脊膜、骨骼肌等桥接物都被使用来作替代物,使用这些生物移植体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它们都含有基底膜,与Schwann细胞底膜相似,为Schwann细胞迁入提供了有利环境,而Schwann细胞的迁入是轴突长入移植体的先决条件;同时基底膜中内含粘连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和胶原,这些成分也都能促进轴突生长。目前此类研究以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自体静脉桥接支架的优点是:数量丰富,易于取材,供区损害小,壁薄营养物质易渗透,也利于神经趋化物质发挥作用。其组织结构与神经外膜相似,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又似神经基底膜,神经断端与静脉套接能避免疤痕侵入,有利于神经再生。L iang[19]认为自体静脉桥接物对
4.2 非生物降解材料
硅胶作为最早用于人体的人工合成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上也较早地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Lundborg采用硅胶管进行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使通过导管诱导神经修复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效果神经生长导管诱导要明显好于无诱导神经修复。由于硅胶具有生物惰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较小;作为高分子材料,硅胶管又具有良好的管弹性,不会出现管壁塌陷,且可以模塑制成任何特定的形状。但因其不可降解,同时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神经在管内生长容易出现神经纤维化、慢性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所以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导管。
4.3 生物可降解材料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导管可在体内降解,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来源广泛,成型工艺方便,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同时能避免使用非生物降解导管时可能出现的神经压迫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工合成可吸收材料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几丁质、胶原、聚乳酸、聚乙交酯、聚乙交酯丙交酯等。一些学者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发现其可为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21]。有学者采用聚乙交酯丙交酯制成神经导管,甲壳素涂层后在导管内预置入引导纤维,用该支架材料桥接大鼠14mm的坐骨神经缺损,术后4 周观察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效果优于自体神经移植[22]。研究发现,当两断端的直接吻合不可能或吻合有张力时,面神经导管对缺损小于3 cm 的面神经损伤的重建是有用的。该方法的局限性为:(1)仅能用于修复小于3 cm 的缺损;(2)价格昂贵;(3)机体可能不耐受;(4)不适合修复面神经近心端的损害。
5 神经干细胞修复
干细胞是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对各种变性病变和器官损害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其主要特征为:缺乏神经系统分化的标志,能自我更新,具有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多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是其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理论基础。其次,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具有低免疫原性。在异体移植后少受宿主的排斥,有助于其长期存活,因而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研究表明,转染治疗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入体内后稳定存活并表达基因产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神经干细胞与宿主神经组织有良好的融合能力,确保神经干细胞长期存活。研究发现脑室内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迁徙至脑实质中并与宿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良好的整合。此外,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受病变部位神经源性信号的影响,具有向病变部位迁移的能力,从而达到结构和功能修复目的。由于神经干细胞具有以上特征,人们推测神经千细胞不仅可以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且有望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最近国内郭宝凤等[23]用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术后12 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BrdU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而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且部分阳性细胞同时呈现S100双标阳性。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治疗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和髓鞘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此表明神经干细胞能明显提高面神经损伤后修复效果,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但由于面神经成分和解剖的特殊性,将这些新的技术与材料应用于临床神经修复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提高面神经缺损的功能恢复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希望随着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神经再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在神经缺损修复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Devauchelle B, Badet L, Lengele B, et al. First human face allograft: early report[J]. Lancet, 2006, 368 (9531) ∶203-209.
[2] Takushima A, Harii K, Asato H, et al. Neurovascular free -muscle transfer for the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facial paralysis following ablative surgery in the parotid region [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4 , 113∶1563-1572.
[3] Guntinas - Lichius O, Streppel M, Stennert E.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reanimation techniques for facial nerve repair[J]. Am J Surg,2006, 191 (1) ∶61-67.
[4] Gulati AK.Immune response and neurotroPhic afctor interaetions in PeriPheral nevre transPlants [J].Acta Haematol,1998,99(3):171-174.
[5] Atchabahian A,Mackinnon SE,Hunter DA.Cold Presevration of nerve Grafts decreases exPression of ICAM一1 and class II MHC antigens[J].Reconstr Micorsugr,1999,15(4):307-311.
[6] 瞿玉兴,董天华,张志霖,等.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1):59-62.
[7] Mackinnon SE.Subjective recovery of nevre graft donor site [J].Neurosugery, 1984,14(2):167-171.
[8] 宋修竹,贺长清,顾玉东.酒精处理的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的研究 [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15(3):263-264.
[9] Agaoglu G, Kayikcioglu A,Sargon M, et al. Comparison of immune Response to nerve allograft segments in fetal and adult rabbits, a histological study [J].Plast Sugr,2000,44(4):398-404.
[10] Sondell M,Lundborg G, Kanje M.Regeneration of the rat sciatic nevre Into allografts made acellular through chemieal extraction[J].Barin-Res,1998,8:795(1-2):44-54.
[11] 朱国臣,肖大江,吴四海,等.兔化学去细胞神经桥接大鼠面神经缺损 [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14(11):627-629.
[12] Haase SC,Rovak JM,Dennis RG,et al.Recovery of muscle contractile Function following nevre gaP repair with chemically acellularized PeriPheral nevre grafts[J].J-Reocnstr-Mierosurg,2003,19(4):241-248.
[13] Fansa H,Keilhoff G ,Horn T,et al. Stimulation of Schwann cell growth And axon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by the immunosuppressive drug FK506[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1999,31(5):323-329.
[14] Takata H,Ishida O,Ochi M,et al.Rejec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PeriPheral nerve homografts in rats after withdrawal of cyclosporin: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ssessment [J].Plast Reconstr Sugr Hand Surg,1999,33(4):373-377.
[15] Choi D,Raisman G .Immune rejection of a facial nerve xenograft does not Prevent regeneration and the return of func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J].Neuroscience,2003,121(2):501-507.
[16] Harrison DH. Current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unilateral facral palsy[J]. Ann R Coll Surg Engl, 1990, 72(2):94.
[17] Mackinnon SE, bellon AL. A Surgical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facial palsy[J]. Microsurgy, 1998,9(1):30.
[18] 王炜.面瘫的整形外科治疗[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15-816.
[19] Liang CC, Jeng SF, Yeh MC,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injured facial nerve defect using a vein graft as a conduit[ J ]. Ann Plast Surg, 2004, 52∶102-104
[20] White WM,McKenna MJ, Deschler DG. Use of the thoracodorsal nerve for facial nerve grafting in the setting of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reconstructio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135 (6) ∶962-964.
[21] 张森林, 孟昭业, 董震, 等.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