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目前存在师资数量短缺、质量不高等问题。由于之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相关课程的缺失,导致幼儿园教师的知识储备先天不足、专业能力的发展有限。还有一批从中小学转岗的教师,更是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学前教育的性质缺少了解,缺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知识与方法,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这必然影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与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特定的形势下,《专业标准》的出台,对于明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引领并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规范幼儿园教师的师资培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标准》的定位与主要内容

《专业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专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确立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身份,极大地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地位。

《专业标准》的基本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3大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内容以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条具体要求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做出了清晰、具体的规定,体现了教师的职业共性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性。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职业观、幼儿观、幼儿教育观、个人修养与行为4个方面规定了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专业知识维度从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3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素养结构进行了规定。它强调的是与幼儿园教师保育、教育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性与实用性的特点。

专业能力维度则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和基本工作内容进行架构,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这包括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环境的创设与运用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反思与专业发展能力7个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能力结构,而是凸显了幼儿园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点,以及环境和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

《专业标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最核心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要求,既关注师德与专业态度,也提出了业务要求;既关注专业观念与意识,更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既关注专业基本规范,也关注个性特点表达;既关注了教师职业所要求的一般教育素养,也体现了幼儿园教师所要求的特定教育素养。《专业标准》要求明确,内容全面,易于操作,导向鲜明,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

三、《专业标准》的核心要求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专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专业化阶段。修炼师德、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专业标准》对每一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出的核心要求。那么,幼儿园教师如何在《专业标准》的引领下自我完善、全面提升呢?

1.认真对照《专业标准》找差距

幼儿园教师应认真研读《专业标准》,对照《专业标准》进行自我检核,客观分析自身专业素养与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差距,找出自己专业素养中的薄弱环节甚至缺失的方面,特别是幼儿园教师普遍薄弱的环节,如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规律、观察儿童的方法、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幼儿园安全与事故的处理,幼儿园教师个人修养的加强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自主研修,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专业发展模式、课程、方式和内容等,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2.在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其关键是使自已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因此,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行为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发展实践能力。这是幼儿园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对教学进行研究时,教师必须善于发现“真实的”“有价值的”“小的”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的研究必须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现实存在的普遍难题,并且研究的问题又是教师能够驾驭、控制的。而问题的解决可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比如,针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空泛、缺乏激励作用与引领作用的问题,一位骨干教师尝试从游戏评价入手,改革幼儿园评估方式。首先,她用师幼主题性谈话取代了以往由教师进行的评价,根据每一次活动区游戏的主题内容与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对活动评估。如教师通过“你今天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的游戏水平;通过“今天的小医生当得怎么样”,引导病人与医生角色双方的相互评价;通过“你今天发明了什么”,引导孩子创造性地利用环境与材料;通过“我眼中的好人好事”,引导孩子关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与社会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反思与反复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反映式评价、交往式评价、情感式评价、创造式评价与参与式评价等游戏评价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了幼儿游戏的水平,也丰富了游戏指导与评价的策略,提高了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

所以,只有当幼儿教师具有一种自我指向的批判性态度和反思意识,以及针对问题的行动研究能力时,才能形成一种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才能持续不断地实现专业成长。

3.建立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其专业活动大都注重教师的个人表现,活动中教师团体的相互依赖较少。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提倡教师进行团队学习。而建立学习共同体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以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背景,基于共同的目标、愿望与兴趣,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所以,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分享与反思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团体内成员的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是教师及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主要形式。学习共同体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幼儿园共同体、幼儿教师共同体、培训者共同体,甚至可以建立U-K(大学与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等。

因此,幼儿园应当积极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鼓励教师建立各种创新性的学习共同体。在团队学习中,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深入理解《专业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团队中的学习也更能激发集体智慧,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与教师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相反的是一种新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即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主体性得以发挥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这一取向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学习者在原有认知图式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它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进而实现自我反馈。吴荔红(2010)从建构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认为建构主义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价值取向能够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发挥,鼓励幼儿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情境中运用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探究,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这将有助于激发幼儿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2〕在这种价值取向中,教师需要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合作探究者,以促进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这种价值取向下的科学教育活动对教师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幼儿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自己要先汇聚成一条河,这样才能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许琼华(2009)借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指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三大法宝,即“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并且认为“任何教师都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因为对教师进行自然科学训练是提高教师自身科学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才能“加入幼儿的队伍”玩“科学的把戏”,更好地指导科学教育。〔3〕

二、基于方法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价值取向

(一)接受学习式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

在教师主导地位的影响下,传统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是幼儿接受式学习。研究显示,以往在探索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上,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直接观察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也不断加强,但是那种教师讲解、幼儿听讲的传统教育模式依然深深地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基于幼儿有意注意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单调枯燥并且有效性低,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很好地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相反地,幼儿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科学知识的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从而造成整个课堂的呆板僵化。〔4〕教学互动的标签形式化也使得师幼互动缺乏有效性。在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下,部分幼儿教师甚至无法正确地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科学内容艰涩难懂或浅白无趣,这些都对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造成障碍。

(二)“做中学”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

刘占兰(2013)在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科学探究”的相关问题时指出,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开展要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核心价值,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这种观念中,探究应该成为儿童在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它既是儿童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方法。这种探究式、让幼儿“做中学”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接受式学习中的不足。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做科学”,尤其强调动脑和动手。科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应该围绕核心的科学概念展开操作,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能够引发幼儿认知冲突和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并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体验行得通与行不通的方法,这种强调“做中学”、强调动手操作的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操作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以及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6〕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不应遵循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应尊重幼儿的自我思维方式,提倡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领域整合式的科学教育价值观

科学教育并非如许多幼儿教师所认为的那样神秘或可望而不可及。实际上,在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进行科学教育的日常生活取材以及领域的整合。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水平。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学龄前儿童处于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及事物关系的认识表面化、片面化,主要是因为该阶段儿童主要依靠他们直接看到或接触到的事物表象来认识事物和积累经验,往往无法抓住和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7〕因此,教师不应一味追求所谓“高深、“奥秘”的科学知识。一方面,应该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用敏捷的眼光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学点,将科学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进行结合;另一方面,“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科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不断走向真、善、美更是科学教育的追求,“求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旨趣和自在尺度,扬善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自为基准,达美是科学教育自在自为的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8〕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刘慧(2011)提出了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SAS课程构建,即将科学、艺术、社会三大领域的内容相融合进行教育活动,从而完美实现求真、扬善、达美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三、基于教育目标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价值取向

(一)理性主义、工具主义下的学科式科学教育价值观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以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一是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取向。该价值取向重视儿童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等通俗、粗浅知识的汲取、记忆和迁移,而忽视科学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进行科学方法、态度和精神的培养。二是工具主义价值取向。该价值取向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最先关注的并非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使其“成人”,而是关注其“成材”、“成器”,并以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科学教育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10〕很显然,这种教育价值观没有将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即旧《纲要》)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设定有: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探索事物等。这种让幼儿掌握粗浅科学知识的目标制定也摆脱不了以学科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育倾向。在我国的教育中,认知功能和智力发展往往占据首要位置。许亚莉(2003)在对我国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研究中指出,20-30年代的“社会和常识”、50年代的“认识环境”以及80年代的“常识”课程的实施都是在教师“知识最有价值”的信条下不断得到加深的,这是理性主义和工具功利主义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体现和验证。而教师从“知识最有价值”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立场转变则是从90年代幼儿园以科学方法为价值取向的幼儿园“科学”课程开始的。

(二)注重科学素养培养的科学教育价值观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即新《纲要》)颁布,其中的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引发了幼儿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从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转向注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科学方法、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中,教师不仅过分注重相关科学知识的灌输,而且只关注自身预设科学知识的传授,没有关注幼儿最终是否获得相关科学概念,幼儿只是作为被动的听众来配合教师的讲解。最终,在毫无猜想、验证、合作和交流的课堂中,幼儿很难获得相关科学经验,锻炼观察能力,更不用说科学探究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的培养,而好奇心引发的科学探究欲望、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热爱科学的情感等,都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品质成分。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应拘泥于幼儿学科知识的获得,其更主要的价值应该是为儿童将来一生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王春燕(2013)在对科学教育的坐标定位中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是为儿童创设自由进行科学探索的空间,以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化“形”为“式”,目中有人,不断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这才是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所在。〔12〕许亚莉(2003)在关于教育科学课程的价值思考中也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注重幼儿“乐学”、“学会”,提倡方法技能比知识更重要的价值取向,〔13〕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根基。

(三)注重人文素养培养的科学教育价值观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后培训;幼儿教师;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7-01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在教师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等的集合[1]。在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民办幼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民办教师比重在不断增加,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职后培训,是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提高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意义

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育是奠基性事业,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

1.2 民办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还很薄弱,普及率较低。2009年,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只有50.9%,学前1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而现在,民办幼儿园正在蓬勃发展,民办幼儿园增加了学前教育的资本投入,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提升了入园率,民办幼儿教育己成为了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弥补了我国幼教事业资金与教育资源薄弱的缺口,同时也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民办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对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意义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优质的幼儿教育质量是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而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等,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素质培养,影响着保教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3.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民办幼儿园要得以发展,保证其教育质量是关键,而保证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调查研究表明,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热情和奉献精神还有待提高;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较差;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较欠缺[2]。幼儿教师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社会、语言、自然、健康、艺术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王颖和杨润勇(2009)对某师院师范专业2007届和2008届毕业班学生各500名(范围涉及文理各专业)进行了"关于职前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现状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76.27%的学生认为缺乏必要的从教技能将是自己为师的最大障碍,表现为(1)课堂教学基本功欠缺,其中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讲、写、作、画、演;(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的能力低;(3)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4)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差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

4.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幼教师资培养是一项基础工作,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经常参加培训有助于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自我学习习惯,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加强对民办幼儿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相关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4.1 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可建立相应培训制度,高度重视民办幼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可知,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可据此建立培训体系,比如新手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认证、专家型教师培训制度等,根据不同类型幼儿教师分类培训,以保证各类幼儿教师在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

4.2 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少,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根据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情况,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民办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某区域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培训出来的骨干教师又去培训本园的教师,这样,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4.3 应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民办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借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素养。

4.4 有效开展园本培训。有效开展园本培训可以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园本培训可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制定一系列培训方案,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园本培训,可以加强教师的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与教研能力。通过园本培训,幼儿园利用较低的成本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园本培训具有经济性、实践性、针对性等特点,是幼儿园进行教师培训的良好选择。

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是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培训机构的有效培训策略,更需要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群体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继续进行,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兵.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王颖,杨润勇.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33-136.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103-04 收稿日期:2016-10-10

作者简介:张瑞平(196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备受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关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正是应学前教育事业这一发展之需,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步入专业化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幼儿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合格甚至优秀幼儿园教师的重任,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要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

本研究旨在解析《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找出当前学前教育R悼纬烫逑抵写嬖诘闹饕问题,构建符合国家、社会及学生发展需求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高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专业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1.《专业标准》的基本框架

《专业标准》作为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其基本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基本理念包括“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基本要求组成,它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幼儿园教师分别规定了14个领域和62项基本要求,架构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

在实施建议部分,《专业标准》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学科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依据《专业标准》要求,对照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1)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

“师德为先”是《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易受伤害,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保护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专业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共提出了20项基本要求。

“重专业知识与技能,轻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我们现行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之一。对照我们现行的课程体系,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修课程,我们对学生“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的教育都是渗透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专业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政策解读等相关课程,学生缺乏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课程考核方式看,我们现行的考评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评,而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专业态度方面的考评。当然,价值观、专业态度等很难用行为目标描述或检测,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可以因此而弃之不顾,而要精心研究,找到合适的评价方法。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要依据《专业标准》,把体现价值观、专业态度、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作为我们课程研制的重点,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在全面考查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新时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2)要重视并加强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在专业知识方面,《专业标准》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幼儿发展知识、幼儿教育和保育知识,而且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通识性知识。

“重专业知识,轻基础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前课程体系的又一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学生多为三年制或五年制大专,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幼儿园的课程包括五大领域,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如果缺乏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在幼儿园教育中就会捉襟见肘。而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占大部分的是教育类课程和技能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内容明显欠缺,尤其是三年制大专,除思想修养、大学语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几乎没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为此,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应重视并加强基础文化类课程。

(3)要重视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力为重”是《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该标准从7个领域对幼儿教师的能力提出了27项基本要求,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保教实践能力。而实践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实践课程不能落到实处是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的实践课程在第一到第五学期基本都是在校内观摩幼儿园录像或模拟实践,学生缺乏观摩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虽然有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但多是放羊式的,缺乏老师的专业指导与监管,甚至有的学生因对口升学、找工作等多种压力,只拿着实习鉴定表让某个幼儿园盖了个章,而没有去实习。为此,我们应关注现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建立长效的校企或校园(幼儿园)合作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具备相应职业能力的幼儿园教师。

(4)要重视并加强学生自我反思与发展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是《专业标准》的又一基本理念,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在教育工作中学会主动收集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学会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广泛开设各门课程,涵盖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时空上获得延续性,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в胙盗罚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和教育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将以《专业标准》作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的指导,根据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及学生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结构合理、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1.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岗位职责。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①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②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③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④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⑤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

⑥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幼儿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2.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可概括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八种职业能力,即: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除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外,其他七种能力恰恰是《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七个领域要求。为了更好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见表2)。

3.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专业标准》及幼儿园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构建了新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必修课程。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把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及30项基本要求作为课程目标,并根据此目标来确立课程内容,设置了26门专业必修课程(见表3)。

(2)加强基础文化素质培养,构建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幼儿园教师通识性知识的要求及学生发展需要,除上述专业必修课程,我们加强了公共基础课程,以夯实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素养、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等。

(3)兼顾学生个体优势,开发专业拓展课程。

为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凸显学生的优势,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们还设立了大量专业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幼儿教育前沿、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0~3岁婴儿保育与教育、育儿百科、幼儿经典绘本导读、幼儿影视作品欣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科学活动小实验、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件制作等。

(4)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根据《专业标准》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议及要求,我们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

综上所述,我们新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以及家长急切地希望子女成才的期望,很多的家长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了“教育过度”的现象。幼儿园教育的“教育过度”不仅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而且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育过度”的表现以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解决幼儿园“教育过度”的几点有效办法。

一、幼儿园“教育过度”的表现和危害

首先,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本不该有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时期的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导致幼儿一进到幼儿园就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每天都需要学习语数外知识内容,幼儿的天性被剥夺。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本应当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幼儿在进入小学的学习时,由于知识内容已经学习,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很多问题。

其次,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形式以及活动方式趋向于“小学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是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幼儿在教学中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缺少活动也缺少教学游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过于刻板,缺少幼儿化的的语言和姿态,导致学生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获得愉悦的性情,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教具缺少形象化,教学资料不能够做到视听兼备。

最后,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的作息时间和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一致。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学会了很多的汉字,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甚至有些学生会说英语,但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习到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式,导致幼儿出现各种身体问题如近视。幼儿的数学思维没有形成,英语在进行学习时没有掌握正确发音等。

二、幼儿园“教育过度”的应对策略

首先,端正办园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进行幼儿园办园时,其宗旨应当能够体现现代化国家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能够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幼儿园的基本教育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好的教育,为幼儿以后的德智美体的全面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幼儿的小学以及未来的教学做好准备。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创办的思想和宗旨。幼儿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起点,应当把育人作为重点,应当以教育幼儿的价值取向作为主要内容,其他价值取向进行兼顾教学。在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育人作为教学核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教育过程中,“教育过度”的现象就会逐渐的减少直至杜绝。

其次,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在对幼儿进行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促进每一个幼儿能够得到身心的发展。幼儿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有着自身独立的身心特征,而且各种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尊重其个性化,切实地做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本中幼儿教育的核心不是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智力开发,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正确情感观念和积极的态度。对幼儿进行能力和情感的教育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够使幼儿一生受益。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任何一项幼儿教育活动应当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够为了幼儿某一方面的特长,忽视幼儿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注重对幼儿的兴趣、自信心的培养,尊重幼儿的自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