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实验一:不借助双手的力量,你是否能站起来

1.让学生按照常规的做法,起立坐下,感觉很容易。

2.实验要求:一人双脚着地,端坐在凳子上,另一人用食指顶住他的额头,防止他身体向前倾斜,猜测一下不借助双手的力量,坐着的人能够站起来吗?

3.学生猜测:能不能站起来?

4.两人一组做实验。

发现问题:有的同学能够站起来。

分析原因:这部分学生因为没有端坐,双脚太靠后,或者双臂用力了,或者前倾了。

5.纠正规则后实验:必须坐端正,否则不符合要求,继续试验。

6.实验现象:站不起来。

7.讨论问题:说说为什么?

8.实验结论:因为重心在脊柱上,按照实验要求,无法移动到小腿上,所以无法站起来。

实验二:看谁能吹灭蜡烛

1.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漏斗、瓶子、木块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2.学生猜测:部分学生认为隔着漏斗、瓶子能够吹灭,隔着木块吹不灭;有的学生猜测隔着什么也吹不灭。

3.分组实验:4人一组实验。

4.实验现象:隔着漏斗、瓶子能够吹灭,隔着木块吹不灭。

5.讨论问题: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够吹灭蜡烛,而隔着木块、书本等吹不灭蜡烛呢?

6.实验结论:学生说:对着圆形的瓶子吹气,气体能够绕过瓶子,就吹灭了蜡烛;而对着木块、书本吹气,因为它们不是圆形的,气体绕不过去。

实验三:用两根吸管能否吸到饮料

1.实验要求: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瓶新鲜饮料和两根消过毒的吸管,如果我们把两根吸管一根插在瓶外,一根插在瓶内,能够吸到饮料吗?

2.学生猜测:多数学生猜能够吸到;少数学生猜吸不到。(大胆猜测)

3.分组实验:4人一组实验。

4.实验现象:不容易吸到饮料。

5.讨论问题:猜猜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分析

没有目标的学习只会让学习的过程杂乱无章,就好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可效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没学习到最后总结的一个归属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心里有数,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了解自己哪里有缺口,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怎样的。因此,制定良好的学习目标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

一、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教学的方法,利用教材的优弊性,发掘教材的闪光点,把教学内容精简化,精巧地利用好教学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其次就是抓准教学的切入点,就是能够把教学精简化,实现高效率的课堂。而切入点就是教学各个环节的链接,它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简易的教学中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以教学为教学,面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大多数都是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甚至是连什么是学习都不能理解,所以这时的切入点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科书中蕴含各种新鲜事物,是小学生从未接触到过的东西,内容集人文社会、自然风貌、人性情感的美于一身,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教授课程的前提下,要更好的引导小学生,让他们在书中品味精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文字,热爱语言的情感,建立他们对审美能力的初步认知。

二、以课堂实践为中心,培养核心素养

小W语文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面对还不太懂得道理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更加至关重要。那么以课堂实践为中心,会使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而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学习的效果会比常规方法效果好得多,将玩耍融入于课堂实践中去,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规划,利用一些图片或者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减少教师教学的压力,让小学生的孩子们在课堂实践中对学习语文产生更多的兴趣。

三、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千万种,然而面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利用自主导航和思维导图学习法较为合适。自学导航是能够引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钥匙,拿着这个钥匙,学生们进行阅读,把不认识的或是不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能够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充分掌握课文的要点。有效的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辨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达到不讲自通的效果。所以说,自学导航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是合适的方法。而思维导图学习法是将抽象化为形象化,空洞化转为具体的东西,化难为易,化繁琐为简便。将难理解的文字记忆转化为更好理解的图像记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路方面和文章结构剖析的理解,思维导图学习法具有独到的优势和见解。

四、大阅读推进,培养核心素养

所谓大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大量实践的过程,其次就是大的阅读环境,大的阅读群体的形成。从古至今,无论是学士渊博的古人学习语文的经验,还是一些名家的读书心得,还是现代新课标教材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或者当今社会中国国民对于读书的习惯,都体现出大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们从小学生就开始推进大阅读,让阅读从小抓起,更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和一种时尚。

有位教授曾说过,一堂语文课的效果好坏要看大阅读的推进好坏,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以大阅读为中心,从而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还要遵循短线阅读和长线阅读相结合的理念和原则,打造更加良好的阅读。课堂实践要在课前3分钟,课堂40分钟,还有短时间的课外活动中充分展现。打造出精心的书香校园,将校园图书馆建设成为校园的文化中心。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阅读气氛,开展更多的校园读书活动,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起来,调动了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还要进行阅读考级制度的执行,有效地实施大阅读,构建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束语:

在培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何让语文的观念深入小学生的内心,如何把小学语文的学习与孩子的成长结合起来,这一系列的实践与理论还等着我们去探究和解答。聚焦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会让语文的学习更加富有智慧和灵性,会更加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小学生在运用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初步的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看法。既发展了思维,也学会了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的探讨还不算特别深刻,希望能对教育者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可以得到大家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晓燕.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语文知识,2016,20:17-19.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一、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情景创设,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怎样搭配食物”时,我首先出示了姚明投篮的画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又出示了一个肥胖患者和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最后让同学们分析:他们的身体健康吗?学生自然很好奇:他们的体型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引起了学生的猜想:可能和饮食有关系。那么运动员平时是如何注意饮食呢?这样又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2.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带着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寻找着各种动植物,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惊呼声,蚂蚁,小鸟,蚯蚓,大树,苔藓,蝴蝶…孩子们沉浸在自己探索发现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俨然是一个个小小科学家。通过这类实践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3.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课外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我会利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找学生谈心或者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2)平等对话,构建和谐课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做出及时的评价,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创建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载体,它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促进了科学课堂教学。在创建合作小组时,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教师及时指导,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他们善于提问。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及时给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3.实验后引导交流,挖掘提升。实验操作之后的集体研讨中,学生常常各抒己见。也许是实验结果的差异,也许是认识角度的不同,交流中往往会有出入,甚至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予以挖掘提升,让矛盾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1.课前认真查阅资料。我在上“太阳钟”这一课前,让学生自己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日晷”。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学生对日晷的好奇性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进入中国的学校中,随着现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为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及所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应懂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极大程度上开阔了小学生的眼界,促进他们领略先进技术的魅力。然而,网络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普遍较差,他们的三观仍然处在形成过程中。在不良信息的干扰下,难以正确处理不良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为学生创设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减少或消除网络信息环境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阶段性地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适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为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知识的培养。下面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为例,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部分,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局限于教师机械地设置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所学知识和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负责从旁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促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同时,还应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涵产生一定的认识,将他们的信息思想提升至科学技术的高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充分培养。

(二)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信息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进而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仔细观察信息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

学生信息知识的获取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综合性评价,阶段性地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宗旨,使学生在特定要求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进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信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根据综合性评价结果发现并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优化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坚持和努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实操能力。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在设计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时,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兴趣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可以是设置情境、实地考察、生活调查、故事展播等多种形式,着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涵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激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在教学活动中浇筑文化基础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便捷,课前查阅资料,积累知识,培养文化素养。在教学《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安排学生搜集金字塔、四大文明古及其文明成就的有关资料,并设计了《导游带我去旅行》活动:不光是金字塔神秘又壮观,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著名的辉煌的古代建筑、文明成果,课前大家查阅了资料,我们都想参加一次文化之旅,请你来当导游,挑选景点,设计旅游路线,带着我们领略那些神奇的文化吧!同学们在这次过程中精彩纷呈:大家好!我是这次出行的导游,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铁塔――艾菲尔铁塔;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它建于……;各位注意啦,现在我们来到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同学们在活动中一直都非常认真,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营养,在分享古代文明成就的时候,都讲得不错,对出示的古代建筑、医学、数学、文学、农业等赞叹不已。

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主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时根据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状况设计活动。如教学六年级《不要在网上迷路》这课时,学生进行了以下活动:①调查自己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等,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的看法。②课前调查湖南省衡阳市的网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写出相关的考察报告。③“唇枪舌剑”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可以不遵守规则,甚至可以互相攻击;正方同学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容易在那里“迷路”,甚至“撞车”。那就来一场“唇枪舌剑”吧,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讨论激烈,各抒己见,通过辩论,他们知道了要怎样安全、有效利用网络,在沟通中制定了“网络文明公约”。孩子们在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树立了网络伦理观念,培养了信息安全意识,得到自主发展。又如教学一年级《不做小马虎》时,设计了联系自身捉马虎、榜样导行克马虎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生活中的小马虎,克服马虎的坏毛病,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在教学活动中激活社会参与

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设计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激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在教学《光辉的瞬间》这课时,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做力所能及的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实现的愿望。设计了“新闻会”活动:整理课前搜集的香港、澳门、台湾的有关资料。分小组举行新闻会,采取记者提问的方式。“新闻会”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与自己息息相关,将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我们的生活才更幸福,激发学生感恩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时开展了感恩父母活动:一是夸夸父母,夸夸父母对长辈的关心、对家庭的贡献、对子女的爱护。二是感恩父母,付之于行动。让学生讨论说说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来实施感恩活动,如给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帮他们淘米、拖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懂感恩、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