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和谐 课堂 教学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这就呼唤教学活动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通过鼓励的话语拉近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的插曲,如果能妥善处理,就能让课堂更加精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本节课的成败。如:有一次,我讲课正入题时,发现一生正津津有味的吃东西,我用眼神给他提醒了多次,无效,本想狠狠地批评甚至挖苦他。但我并没有这么做,一边讲课一边慢慢地走到他身边,笑着对他说,你今早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还没过早餐就上教室,现在教师准许你到楼梯间好好的把东西吃了来上课。等该生回教室后,很快融入课堂,课堂气氛突然间更加活跃,热情高涨,很快就完成本节课内容。这一节课是这个班课堂表现最好,听课效率也是最高的一节课。看来,教师能够保持理智、轻松的教学流程,对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确实十分重要。

         二、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新时期,中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有了新变化,他们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标准不再仅仅是知识广博、教学方法好,学生更关注教师的人格特质,喜欢和蔼、幽默、开朗、能跟上时代潮流的老师。

         (一)有激情。我们都做过学生,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喜欢这样一位老师:从上课到下课,他(她)的语调是一样的,面部表情也是一样的,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怎么喝都没味儿。

我们会喜欢吗?不会!那我们的学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当然也不会!教育家陶行之很早就主张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热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所以说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地参与学习,必须自己有热情、有真情,有激情,有忘我的投入,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二)会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渴望得到赏识,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动作和微妙的神态暗示、富于积极的情感性鼓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使师生心心相印,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吉林省教育社区v8l2b.[!ph1、学生答得有创意时鼓励。2、学生答得不对时鼓励。3、学生答不上来时鼓励。

         三、民主教学是创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只有民主,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只有民主,学生才能发挥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如我在八

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父母》的授课过程中,首先播放朗读孟郊《游子吟》一诗,然后在屏幕上打出六道思考题:1、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2、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3、父母生病了你怎么办?4、你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6、你将来要否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他们?接着用十分钟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进行思考。这时,课堂上你可以看到紧张而积极读思的场面:有在书本上做记号的;有在本子上写东西的;有前后桌之间相互小声嘀咕的……十分钟后,学生回答问题的场面更是热烈,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小手林立,起来回答问题时有起来插话的,同学答得不对时有主动起来指正或反驳的,还有反问教师的,总之有点象自由市场上购物讨价还价的情景。 “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学生一般都能答得出来,在回答“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一问时,大部分学生说记不清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有的说,每年只有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父母根本没过过生日;记不清自己父母生日的学生,起来回答时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引起同学们的笑声。这时你会听到有的学生的反驳:难道你们就记得清楚吗?课堂进行到这儿,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你记得住吗?该教师稍顿一下说:“原来我与你们一样,也记不清楚,但是,现在我记住了。”特别是“你将来要否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他们?”一问时,有回答说,将来给父母很多的钱用或什么事情也不让父母做,让父母享清福;有回答说,还没想好等等。这时,有学生问,老师,“要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什么叫赡养?”“哦,你们不知道‘赡养’的意思,好,老师现在告诉你们,‘赡养’的意思就是‘供给生活所需’,我们做子女的,长大了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要尽抚养子女的义务。”课堂上,学生插话、师生对话、生生之间补充和纠正频频出现,相互交织在一起。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第2篇

一、教师学科能力的提高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英语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使自己逐渐专业化。我们经过职前培训,虽已站在讲台上成为教师,但仍然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维持专业人员的地位,达到专业成熟的境地。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系统地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基本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英语教学必需的基本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英语教师应该拥有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英语知识技能;第三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专业素养是指英语教师应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意识等等。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与教师朝夕相处中度过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言传莫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无论是正面的榜样还是负面的榜样,其力量都是巨大的。英语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教师对人生、对社会、对工作、对学校、对他人的一般认识和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心理世界是灰暗或是扭曲的,那么他(她)即使主观上再重视学生发展,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亲身去实践做好。

三、教学策略的转变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第3篇

【 关键词 】 大数据;信息化教育;应用;发展影响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Large Data

Chen Ying-chun

(The Part School,CPC Committee of Qinghai Province QinghaiXining 810001)

【 Abstract 】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as entered a large data era with data as the c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 and mining campus to achieve intelligen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 model,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to create unlimited space for futur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big data, and analyzes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 Keywords 】 big data;information education;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fluence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当前信息化教育与互联网新技术结合紧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而实现校园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实现开放协作的学习、科研、工作环境。随着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教育大应用与大数据的出现不可避免,信息化教育的应用已经步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

2 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

目前,全国各地的信息化教育的高速发展,积累了种类繁多的海量教育数据。然而,从本质上说,大数据本身没有太高价值。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对大数据实施分析挖掘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效益,快速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改革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有效辅助决策,充分展示校园的“智慧”管理,为智慧教学创造无限可能性。因此,随着教育智慧化程度的深入,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 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大数据应用现状

近年来,走在信息化前沿的各高校对大数据的应用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大数据不断地影响着教育创新,为信息化教学创造无限提升空间。目前主要大数据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3.1 校园图书馆服务应用

大量的图书和用户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云端,利用云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及时了解掌握读者的借阅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准确预测读者对图书服务的个性需求;同时也可通过大数据建立科学及实用的图书馆馆藏信息安全预测评估模型等。

毋庸置疑,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思想意识、技术服务、专业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能力。

3.2 校园教学模式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模式由封闭模式走向开放模式,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网站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内容。有些在线学习平台, 教师根据自己上传课件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这对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

3.3 教学评价方式重构

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革新。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找出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比如新一代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分析和学习诱导的功能。 通过研究学生鼠标的点击频率和规律,可以掌握学习者的活动轨迹。

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多元评价,而不局限于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

第三,教学评价不仅要求结果评价,而且要实现过程评价。

4 大数据对未来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影响

云计算的发展为信息化教育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伴随存储空间的日益降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将会影响着未来的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4.1 教育向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系统会详尽记录所有登陆学生在资源共享平台留下的上网行为痕迹,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进而量身定制每个学生的专用学习计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教育将是精准的个性化教育,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都可以建立在对过去行为数据的分析基础上。

不可否认, 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从整个社会大系统对教育子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并最终通过教育来影响我们的整个社会。

4.2 数据分析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专业能力仍然占据着教师素养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未来的教师还必须掌握一项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信息化教育中,教育信息化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高校必须积极开设数据分析课程,指导教师对学生相关、关联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寻找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最终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课堂中。

4.3 教室管理更高效、更安全、更快捷

在未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教室管理系统会更加智能化。通过对教室参数的采集、分析,预测教室自身的状况和其内设备的故障情况,负载能力等,反馈系统可使教室管理人员预先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教室和设备,高效准确保障教学。在这种趋势下,各类监控报警自动化,将大幅节省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5 结束语

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革新,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大数据本身也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问题,尤其是国内大数据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成熟实用的分析与模型还比较少,存储不够高效等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不断成熟,相信大数据必定会成为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热点研究。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 魏顺平.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3,(2):5-11.

[3] 大数据概念[N].云财经.2013-05-1.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明代;国子监;德育;学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3 ― 0156 ― 03

德育是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主题。在2010年国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要文件中,就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需坚持德育为先的要求。自2016年10月以来,教育部网站了近十条有关德育的公告。德育在当今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为了促进德育的优化发展,有关德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热门。

德育不仅是当今教育工作的重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既要引进海外先进的教育成果,也要加强对中国古代教育中优秀传统和经验的汲取。明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时代,明代教育中有许多方面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一、明代学校教育发展概况

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国高校和中小学校数量众多,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又非常长,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到明代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建立起完整的学校系统

明代在全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学校系统。在京师成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接受全国各地学校的优秀学生到国子监深造。洪武初年,安徽凤阳作为陪都时,也曾在凤阳成立中都国子监,地位与京师国子监相当,中都被撤销后,位于凤阳的国子监就合并到京师国子监,师生搬迁到京师。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在北京另外成立了国子监,并保留原来位于京师的国子监,改称南京国子监,此后北、南两京国子监并称,地位相当,只是北京国子监因处京师,故承担了大部分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北、南两京国子监各自分工明确。在地方,府、州、县都有各自的学校,府、州、县学校因所处地区的行政区级不同,规模也有所不同,府学在校园规模、师生人数、教师和学官品秩等各方面都较州学占优,州学则又优于县学。府、州、县学校都定期向国子监推荐一定名额的优秀学生。北、南两京国子监和全国府、州、县学构成了明代学校系统的主体。此外,在京师的学校还有宗学,招收宗室子弟学生。武学,招收武官子弟学生。

地方除在府、州、县地区成立学校外,还在各都司、卫所、转运司等军政驻地成立学校,负责所处地区的学生教育。另外还有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医学、阴阳学等,是明代学校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京师与地方学校纷纷成立,使明代学校教育达到了“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1〕1686的盛况。

2.学校教学与管理制度完备

明代学校教学与管理制度完备。国子监和各府、州、县、都司、卫所、转运司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需遵守严格的校纪校规,内容包括课堂、课后纪律,就餐纪律,宿舍纪律等,都有相关的规章。在学习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定期考察,要求学生勤勉学习,积极向上,只有成绩优秀,品德端正的学生才有机会被推荐到国子监继续深造。反之,若成绩屡考殿后,品德又不端正的学生,将遭到惩罚甚至劝退的处理。国子监学生的培养方案尤其严格,因国子监学生被寄予了储备官员的厚望。国子监学生除要求按时完成课业外,还能够被安排到各个中央政府机关实习。待完成所有的课业后,还有机会不通过科举考试而直接获得官职。明代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科举考试,而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是学校学生,所以明代无论对待国子监还是地方学校的学生,都按照较高的要求来培养,务必使学生学有所成,能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明代学校在学生学习、实习方面的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德育势在必行。

二、明代学校德育的内容

早在建国伊始,学校始创,明太祖就说:“古今贤能,首以学为本,次特以操持辅弼其所学。斯二事既行,则善名于两间矣。”〔2〕第三卷1b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传授知识固然是本责,而培养学生的品德操守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品德是传授知识的必要补充,唯两者并举,才可称是教育真正的成功。从新时期教育发展视野看,明代学校德育主要表现如下五项内容:

1.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明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使学生知法、守法、懂法,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国家颁布《大明律》和《大诰》作为学习书目。要求学生熟读,更重要的是将《大明律》和《大诰》的法律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地方学校岁贡生员到国子监深造,就需通过以《大明律》和《大诰》为一项内容的考试,可见明代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之深。在国子监教育中,更是明确要求监生“每日须读《大诰》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不但熟记文词,务要道晓义理”〔3〕606上,将法律知识作为每日必修的内容,既要熟读表面文词,更要读懂其中道理。学习法律知识与儒家经典互不偏废,这在一以儒家经典为准则的古代社会是非常先进的教育现象。明代之所以重视法治教育,一因“律令载国家法制,参酌古今之宜,观之者亦可以远刑辟”〔4〕2159,学生熟读国家法律,可避免在以后人生中误入歧途,从而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二因学生熟知国家法律及其运作,可为以后仕途早做准备,明代学生最主要出路还是做官,懂得法律知识对官员的廉政和高效行政都具有重要意义。

2.爱国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近现代才开始产生,中国古代尚没有国家的^念,但与国家观念类同的是人们对王朝的归属感。明朝领地北起长城,南至万里长沙,西起,东至大海,东北至奴儿干,西北至关西七卫,西南至云南六慰,辽阔的疆土容纳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部落和民族,他们都向中央集聚,接受明朝的直接或间接管辖。各府州县和都司、卫所的人们对明朝自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其他部落和民族的人们也对明朝表示归属。明朝对所有领地内的学校学生都寄予了学有所成,为国家和社会所用的厚望。在民族地区设学校,使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与内地学生类同的教育。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文化典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学生学到知识,在科举和岁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做官资格,也可以加深对本朝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加强对明朝的归属感。

3.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礼貌,遵守美德。明代学校坚持“学校之所,礼仪为先”,讲究“礼仪”,遵守道德规范,如尊敬师长、孝顺长辈、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知廉耻和荣辱。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本,必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然后才可真正成材,“以为他日之用”〔3〕604上。国子监是明代学校教育的中心,国子监草创时就将学生品德教育定为教育目标之一。“首善自京师,教化本原存乎太学,夫行礼乐,章伦典,明民而作士,以培政治,以定邦家,岂苟而已也”〔2〕第一卷1a,在国子监实施“行礼乐,章伦典”的教育,对于国家政治稳固和社会安定都有突出贡献,并且这种教育贡献不限于此。礼乐伦典发展到后世就突破了政治秩序的纲常,而成为社会生活倡导的礼貌,“章伦典”就是弘扬以道德伦理为主体的美德。学生成绩受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可避免有高下之分,但道德不应有优劣之别。遵守道德“乃士子立身大节。生员中有敦本尚实行谊著闻者,虽文艺稍劣,亦必量加奖进,以励颓俗”〔3〕418上,在学习和道德的抉择中,应当更注重对道德的教育,不能一昧追求成绩。奖励品德优秀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向善,营造和谐气氛。

4.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人生目标。学生身份最首要的理想是在知识的学习和品德和修行上有所成就。明皇屡发敕令,督促学生定立理想,勤勉向上。学校对学生“若不敕以学道之志,……则恐养非君子,用非贤人,徒劳民供。所以志于学者,志在谦柔恭谨,……岁月不变其所学,则贤人矣,虽齿落而头童,何忧乎?身不易耶。”〔2〕第三卷4a“学道之志”就是对知识和品德的追求,知识、品德兼修方能成君子,成贤人,值得用一生去追求。追求成功,实现理想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学校对缺乏理想抱负,好逸恶劳,不踏实进取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和教育,让教师“体知有等无志之徒,往往不行求师问道,专务结党恃顽,故言饭食污恶,切详此等之徒,果系何人之子,其所造饮食,千百人所用皆善,独尔以为不善,果君子欤?小人欤?”〔3〕605上了解学生的志气和努力情况,学生一旦误入歧途,必须及时加以规正。

5.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和规范。明代学校为了有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制定了一系列校纪校规。如学生上课和食堂就餐期间,不得随意出外游荡;不得诋毁老师,诽谤他人;在校内需穿戴学生装扮,不得“脱巾解衣”,衣冠不整;遇到老师应当行礼,老师有问即答,不得“倨然轻慢”;宿舍务必保持整洁,不得留宿外人;不得私自换寝;官员和富家子弟不准带仆人上学;上课和其他学校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外出办事,必须按期返校;住校生须按时回到宿舍,不得在外“酣歌夜饮,因而乘醉高声喧闹”,更不得在外“醉饮倒街卧巷及因而生事”〔3〕607上;请假须给出真实理由,办理程序……上述对学生的规定,大部分都合情合理。明代学校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校纪校规,一方面帮助学生约束不正当的行为,一方面也起到了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内遵守纪律,更能在社会上自觉遵守纪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明代学校德育对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

启示

如何有效推进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针对现在教育发展的状况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向历史上的教育发展和海外教育发展汲取营养,取长补短,以弥补现在教育发展中薄弱的方面。

明代W校德育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第一,加强法治教育。新时期的法治教育已经提出了新的内涵。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和改革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5〕这是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追求,落实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则需要加强对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的教育,只有学生和社会上其他人民知法、守法、懂法,才能在总体上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第二,加强爱国教育。自近现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属于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形成了明确的国家观念――中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下,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学校教育也应当作出相应的努力。加深学生对本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凝聚成团结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第三,加强品德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多方向的发展。但无论如何,都应当注重品德的修养。在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中的品质,这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方案不应当只存在于标语和口号当中,而应该切切实实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和管理活动当中,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到遵守道理对人生的裨益,认识到违背道德的危险性;第四,加强理想教育。新时期的理想教育首先要求学生树立正确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终身。在个人层面,定下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付出实际的努力;第五加强纪律教育。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纪律的教育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纪律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尊重校纪校规,更应当学生在校外自觉遵守社会纪律,不扰乱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第六丰富德育内容。现在的德育发展较之明代自然进步不少,但是对德育发展的要求和期望也比明代高出许多。当今的学校德育,必须在吸收海外和历史德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

结论

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改革对德育发展提出了高要求,推进德育不仅要引进海外先进的教育成果,更要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中汲取优秀经验。明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时代,从新时期教育发展视野看,明代学校在法治教育、爱国教育、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为当今实施德育提供了不少启示。当今德育应当在吸收明代和其他历史时期德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建设与发展,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

〔参 考 文 献〕

〔1〕张廷玉.明史.选举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郭o.皇明太学志〔M〕.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嘉靖间刊本.

〔3〕(万历)大明会典.卷二百二十.国子监.续修四库全书.第七八九.史部.政书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 阅读教学 发展趋势 对策 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73-02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和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网络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这也为我们在网上进行阅读提供了方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一步步地实现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育方式等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特别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科技发展成果,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新特征

在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网络阅读占据了大多数的阅读空间,网络阅读既有自己的先进特点,又可以弥补传统阅读模式的不足之处,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因为每位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审美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对阅读资料的选择会有很大差别,网络上拥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化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个体分析向群体交往转型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可以足不出户就得到外面世界的情况,借助网络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特别是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面对屏幕,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就可以消除心理障碍,排除那些庸俗的利益关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接近心灵,更接近学术,更接近自然。

2.从被动的吸收转化为主动的拓展

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将人类从古至今获得的经验和技能灌输给学生,但是网络阅读更倾向于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当下的问题来不断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使以往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变成自主式的学习模式。

3.大众文本开始深入人心

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教材中的文章多以经典为主,老师的授课也是以经典或者传统文化为主,就算是推荐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也多以经典为主。但是自从引入网络资源之后,网络上的内容多数都是大众化的,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对当前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也额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格调。

4.从强调积累向突出创新转型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积累,通过不断的累积和实践来增长知识,而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所以,借助网络阅读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消化知识,举一反三,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5.从慢慢品味到迅速选择的转型

传统的文本阅读需要的是品味,细嚼慢咽,慢慢体会。而网络阅读更像是吃快餐,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网络阅读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只有有了准确的判断能力,学生才可以在自主学习中,迅速在网络上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加以阅读和了解。

二、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与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和谐之处

1.依旧过于强调教师主体地位,满堂灌现象严重

我们之所以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老师的主题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这种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很多老师在教课过程中,确实利用了信息化的网络多媒体等设备,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让学生来参与到课堂中来,还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虽然从网上找到许多资料来配合讲解,但是学生还是不能主动地去接受这些知识。现在网上有很多优秀的课件可供下载和使用,很多老师就从网上下载这些课件,也不进行修改和借鉴,直接就拿到课堂上去给学生看,按照课件的内容来讲,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那些课件适合别人的学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学生,如果不加修改的乱用,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信息技术流于表面,内在内容缺乏逻辑性

学生学习一天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确实思维活跃,掌握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设备,但是也因为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导致没有在网上搜到好的课件就无法进行教学了。还有一些老师在运用课件的时候,不能突出课堂主题,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长一场流水账,不能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来进行授课,导致学生不能抓住重点,摸不着头脑。比如我见过的一位老师,他在教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时候,先给出了很多的紫藤萝的照片,然后介绍了一些生物学上对于紫藤萝的解释,再引入宗璞这个人的个人信息,还介绍了她的几篇代表作,包括《红豆》、《野葫芦》等,这些内容就占据了十几篇的幻灯片,半节课的时间上都耗费在了这些知识上,内容是很新颖,但是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了。接下来在讲解文章写作手段的时候,学生已经不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来了。这种行为让学生摆脱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又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教学的怪圈中。

3.信息技术较为直观化、图像化,相对削弱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语文阅读的魅力在于对文字和语句的感知,我们的课本上选取的文章都是经典的作品,需要仔细地体会和深入地了解,但是一些老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自己体会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给学生输入一个又一个文学人物形象,使同学再阅读文章的时候,头脑中已经对这个形象挥之不去,很难再摆脱老师给他们的人物形象了。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头脑中只有统一的一个哈姆雷特形象,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削弱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4.忽略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综合运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之后,很多老师忽略了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对课件过于依赖,忽略了学生的课堂需求,还是没有将学生真正地带进课堂知识中来,还有老师课上知识简单地照着课件念,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这些都不是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的做法。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思考

1.在阅读教学中还原学生主体性

我们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我们更应该借此机会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最后一课》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一些背景资料,包括作者都德的生平和代表作,还有这篇文章的背景,普法战争的大概情况等。学生之后自己动手去找资料,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2.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内容生动性

当代多媒体技术在进入语文教学领域之后,将图像、声音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展现给学生,它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展现一些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比如,我们在上朱自清《春》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将课件配上关于春天的曲子,放一些美丽的春景图,在进行教学时,学生不但能在课本上读到春天,还能眼睛看到春天,耳朵听到春天,通过多个感官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而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所描绘的形象。

3.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师生交流性

我们已经知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知道学生想到了什么,在困惑什么,什么还没有理解。在信息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应该追求师生的交流。我们要在课堂上适当地设置问题来给师生之间一些交流的机会。这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网络设备,比如图文结合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用过多的图画来干扰学生的主观思路。

4.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形式创造性

语文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对头脑中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所读内容,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这种心智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藤野先生的外貌进行想象和刻画,可以对藤野先生进行模仿和演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藤野先生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独立的思考,不仅使学生对本文有一个更好地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勇于发现,勤于思考的阅读习惯。

5.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学科开放性

网络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不只引入经典的文章作为讲解范本,还可以引入一些精美的时文,科普读物,新闻周刊等内容,让学生接受更多种类的文章,这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提高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对各种文体和资料都有新的认识。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老师们需要谨慎进行,在课程设计上要仔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己的内化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给课堂教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