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运动科学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学校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往往更注重数理化和外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状况,将大量的经费、人力等投入到这些学科中,这体现了学校重视教学的成绩,但同时又明显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家长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不得他们一天24小时不停地学习,而对于孩子们体质的关心则体现在补充营养上,却忽视了增强体质的最好方法———体育锻炼。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加以阻止,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2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跳不出灌输式的技能教学的框子,学生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练什么、不需要什么思维活动,而且由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一般都是两个教材:一个新教材、一个复习教材),教学节奏安排的非常紧凑。因此,在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这种教学保证了技术(知识)传授的高效率,而学生在学习中本应有许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思考、理解,结果却被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几乎成为教师操纵的木偶,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种教学抹杀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3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偏低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就很难达到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的最佳效果。倘若体育教师只有较高的专业运动技术水平,而文化水平较低,其教学工作必然受到限制。现在高等师范院校及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缺少有助于教学基本功提高的训练活动课,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实践机会少,造成许多毕业生专业知识过关而教学素质不过关,毕业生毕业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同时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还在用20年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
1.4中学生体育观念淡薄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青少年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间养成的各种思想意识、学习和行为习惯对青少年今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从中学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能否在这一阶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关系学生今后一生健康的大事,自当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受旧的教育理念的制约,那种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中学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限制了中学生们的运动。事实是有很多中学生热爱运动,如篮球、足球,但是苦于学校缺乏必备的设施,他们根本无法去进行自己喜爱的运动,只得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练习;其次,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得他们没有运动的时间和情绪,他们心里想着还有多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根本无法将精力用于运动。
2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2.1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
首先,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强自身对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吸收和消化,使得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中学体育教育的特征,为中学体育教学服务。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三基”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适合个人的运动项目为中心,使其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学习、钻研和创新,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素质,一项枯燥乏味的体育项目,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组织方式,如采取游戏或竞赛方法,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其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和锻炼的效果,而且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实现学生对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2.2增加体育运动的课时数,弥补场地不足的缺陷
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对于运动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的基础上,多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课,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权,让其参加感兴趣或擅长的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而在课外活动课上系统地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学习和锻炼,增强运动技术和技能,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对其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自制或创新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积极地进行体育器材、教具改革,并做好现有场地器材的管理和维修,使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3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
在体育教学评价时,应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记评和达标来考察体育运动成绩的办法,应认识到单纯的记评和达标的考试制度和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出教学效果的价值。应建立新的体育考试制度,改变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且用来衡量体育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依据的评价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根据自身的特点、起点和潜力,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在体会锻炼兴趣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4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心扉,要兼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要掌握现代教育科学和技能,这样在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需要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来指导。
3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变革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成为我国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的扩张,它也对高等学校教育思想、管理方法、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冲击,最根本的是它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法产生了冲击。
为适应社会变革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20世纪末国家教育部出台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等重要文件。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
运动训练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课程设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并对运动训练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2年,在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提出:理论教材的安排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要达到10%,并提出课程内容要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必须对大学体育的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整体质量的提升。
2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针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部门曾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2.1课程设置杂而不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按照不同的性质,课程可分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一般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各学校要求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都是由一些母学科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领域而形成的应用性体育学科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两大类。由于体育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程度不高,目前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根本区别,很多课程都是相同的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大同小异。这就造成了两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雷同。
2.2实践性课程的专业特色不鲜明
由于受各院校承办专业宗旨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限制,大部分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实践形式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同或相似,以教育实习为主,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地点主要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相对于体教专业而言,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更多的训练经验和更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并能胜任除学校体育教学之外的业余训练竞赛以及健身娱乐训练指导等。因此,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实践不仅要突出教育实习,更应加强运动训练实习,因为后者对丰富学生的训练经验、提高运动训练实践指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除少数单科体育院校外,绝大部分高校对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训练实习似乎关注不够,导致专业实践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
2.3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通常难以改变以往的角色,往往处理不好运动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间的关系,加上有些同学本身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致使一些人对体育理论课没有较高的兴趣,使得他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水平的提高。
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
分析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专业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以下几条路径。
3.1 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通过计划经济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要改变以往先考虑培养人才再考虑就业市场的陈旧模式,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择业需求。
3.2建立较为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
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是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体制的自身缺陷成为阻碍运动训练专业改革深入发展的根源之一。这里的专业教育体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体育专业教育体系;二是专业教育制度。新调整的体育专业教育体系应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划清界限,规定每个专业的本位目标和拓展目标,使各个专业既具有专门性又具有社会适应性。
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优秀教练员和专项运动员的本位目标和预期目标,还需重新审视。在实践领域,部分人将教练员和运动员看作专业竞技系统的主体,并认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专业竞技系统服务。实际上,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体育职业中区别于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职业,服务于除专业竞技领域外的各个体育实践领域,如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运动训练专业的拓展目标可强调人才适应领域的拓展,不同于体育教学、健身指导等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的体育实践形式。此外,在专业教育制度上,运动训练专业应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专业竞技实践领域的联系,为学生运动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
3.3 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中,新生入学后要兼顾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双重任务。针对目前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这一状况,各高校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结合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社会运动人才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社会对人才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经常从事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我们的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了解并掌握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动机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适当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锻炼意识以及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湖北师范学院全体在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文科专业学生、理科专业学生,音体美专业学生发放问卷,男女各50份。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体育运动动机相关的资料,包括国内外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运动类书籍,以及与组织体育活动有关的报纸新闻和政府公告等。
1.2.2问卷调查法
对湖师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湖师学生参与运动动机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分析。根据研究需要采用问题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中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了常规数理统计,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此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湖师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现状
湖师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我们的身心有积极的作用,能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健美体形,缓解压力等。在实际调查中,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的约占88%,但实际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40%。由此可见,他们的体育学习的动机都很好,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明确,但实际行动与动机不相符。在对自己有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参与情绪高涨,比较投入。但在一些传统、单调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参与态度相对较消极。
2.2湖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分析
2.2.1健康因素
调查显示,在健康因素中,湖师学生中参与体育运动动机主要有增进健康、抵御疾病、改善心肺功能,他们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为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打下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效果在大学生中已显示出来。
2.2.2形态因素
在形态因素中,湖师学生由于受到专业性质的影响,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系,女生较多一些,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动机是为了有良好的体形、提高柔韧性,为改善体态和外表,学校可以针对这些区开设适合他们的体育课程以及加强体育专业性指导,以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和正确的体育运动思想。
2.2.3心理因素
在心理因素中,学生大多趋于增加社会交际与缓解压力。大学生活泼、开朗,他们可以与社会各阶层交流,增加社会交往,通过体育运动,结交更多的朋友,释放学习与生活所带来的压力。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指导中,需向他们灌输终身的体育意识。
2.2.4场地、器材缺乏
湖师学生人数众多,但可以提供运动的场地相对学生人数较少,尤其是室内运动场地,相当匮乏。在雨天,学生基本没有可以运动的场地,器材基本需要学生自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2.2.5缺乏专业指导
在体育运动项目上,有好的指导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运动技术,从而提高我们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湖师学生众多,每周的公体课远远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没有形成课后体育锻炼氛围,课下缺乏专业指导,影响体育运动动机的形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湖师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很少,在体育运动动机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中,基本上都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
湖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动机较强,参与度较高。
场地、器材缺乏,缺乏专业指导是影响湖师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3.2建议
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是随着内部需求和外部刺激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体育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师生双向的,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的系列活动。要想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要不断地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进行控制调整,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2.1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
利用理论课教学和其他宣传方式进行系统的宣传,激发起他们积极运动的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观念。
3.2.2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改革教学内容,采用一些具有较高运动价值而又受大学生欢迎的项目,如根据大学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要求,选择对塑造健美体型有较高运动价值的体育舞蹈、体形练习和健身健美操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加大场地、器材以及师资的投资力度
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专业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201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46.
摘 要: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加强责任心,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运动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四、上下求索,责任升级
关键词:体育运动;兴趣;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高度的注意、愉快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提高活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兴趣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负面影响,教学活动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缺乏积极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从而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几年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供高标准的活动场地、体育器材
新课标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器材、场地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单一的跑步,更加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厌恶。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活动器材、场地的投入。但是大部分学校所拥有的场地器材还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自制器材。例如利用废弃的木材自制高跷;利用两块木板设计“旱地龙舟”体育游戏活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破布缝成沙包等等。所以越是场地器材短缺,越需要体育教师不怕苦和累,多想办法改善这种不利状况。而且学生自制的器材,学生会非常珍惜、爱护!能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高中体育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方面地知识。特别是现代教育科学和技能。一定要具备。这样的教学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要有较强地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地组织和训练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好地体质状况。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老师的敬佩,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经验之谈。强迫被逼的学习奏效于一时,但却不能坚持到长久。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兴趣。方法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调“教”转为强调“学”。学生一旦对你教的学科发生了兴趣,你就不用担心他这门学科学不好。所以老师精湛的教学方法,高明的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控制运动量,让学生能够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1.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还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运动量大了,学生完成不了,学生会感到厌恶。所以及时调整对学生体育运动是很有意义的。
五、不同的学生体质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学生体质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同的体质的学生就要我们体育老师自己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如果评分标准一概而论,体质差的达不到要求,而这部分人就会产生厌学体育的情绪。所以对于这部分人,应该降低要求,让体质差的同学也尝到体育达标所带来的快乐。
六、要恰当地鼓励学生
对于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探究行为,应给予及时的鼓励。教师尽量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并给予公平的评价。同样的学习结果,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却是不一样的,不评价学习过程,是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的。教师作为评价者的态度应是朋友式的,建设性的,而不是居高临下。
七、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创建体育运动的广阔天地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比赛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课堂体育教学有更大优越性。因此,课外活动、体育比赛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会自动去练、自动去学。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轻松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以鼓励学生、组织课外活动、体育比赛等手段来创建体育运动的广阔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综合体育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