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绩效管理对策

1.绩效考核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人才培养的提高,而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一支过硬件的教师队伍。各教育部门、学校十分关注和重视绩效管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师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和整体水平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办学水平的优劣,教师绩效的考核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依赖于各部门、各成员的绩效表现,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在教师的岗位设置、培训开发、薪酬发放、晋升选拔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指出从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奉献教育的积极性,各区教育局根据省厅文件精神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绩效考核工资考核的实施意见,区局要求各校在拿出符合自己校情的绩效考核方案,各校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在整个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出现了结果与目标偏离轨道的情况,绩效工资的发放未能达到应该收到的效能。

2.农村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教师绩效考核认识不足。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岗位聘用、职务晋升、培养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绩效考核是学校绩效管理的有效前提,是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有效前提,对教职工如果没有完整的绩效考核方案及办法加以考核的话,那么这项工作就无从做起,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和效益,笔者发现很多农村中学的领导班子轻视此项工作,领导对绩效考核不重视,精力都放在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上,只是在年底的时候随便组织起一个考核小组,根本无视考核的质量,只是草草的从网上下载参考,制定了笼统的提纲性质的考核方案,在实际中也无法执行,还是回归到了非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上来。还有部分学校考核方案坚持过去平均主义的考核方案,结果是教师绩效工资平均化,大锅饭重演,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未能体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和原则,而其他部分学校做的就很好,充分利用绩效管理这个手段为契机,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优绩优酬原则,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目标。

2.2部分学校绩效考核体系与程序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2.2.1绩效管理系统性不强。现代绩效管理理论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绩效反馈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在一些事业单位,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管理当成了绩效管理,缺少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管理、绩效反馈等环节。比如某区去年实施绩效工资考核中紧紧围绕了绩效考核,大部分学校都忽视了其他几个环节,比如忽视了绩效计划、绩效反馈意见等环节,从而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后续作用。

2.2.2绩效指标体系分解不全。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根据单位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在将职责和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环环相扣,层层落实。这样,只要所有职工的绩效目标实现了,部门目标就可以实现,单位目标也就实现了。教育局紧紧考核了校长,很多学校紧紧考核了教师个人,汇总了教师个人得分,而忽视了对学校中间阶层的考核管理,比如很多学校就忽视了对年级组、教研组、教务处,总务处、团支部、班主任、备课组组长等中间阶层的考核,没有分解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实现绩效考核的全面化。

2.2.3绩效考核流程过于单一、不量化、不细化流于形式。教师参与度不够,误认为是一种惩罚性考核;评价者认识不足出现了偏差;学校绩效考核管理中,教师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考核办法等方面参与不足,让教师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管理指标,少数学校紧紧以领导者的身份下发学校考核小组的文件,事先也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考核后的结果也没有公示,好像给教师分配福利一样的专制,让教职工有不民主不平等的感觉和逆反心理,所以导致很多学校在绩效考核、绩效测评、绩效兑现的环节上导致教师与学校考核小组对抗,教职工意见很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扩大了消极作用;在过去的工作实际中,对教师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评的中层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评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性,很多绩效考核都是由学校中层领导参加考评的,部分领导执行考评时由于没有对考核制度与办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的偏差;还有绩效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缺乏量化细化,目前,还有许多学校使用更传统的“得分”,然后加权平均作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这对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大问题,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2.3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后果。

2.3.1严重影响评估工作效果,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让学校无法了解的员工的实际情况,由此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不利于科学管理;

2.3.2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也很容易形成教师曲解绩效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绩效工资的逐步实施,随着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岗位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绩效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都逐步得到了解决;

2.3.3让能者、勤者没得公正的待遇与认可,让平者、懒者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矛盾的根源。

3.改进农村教师绩效考核的体系及对策

针对学校的特殊性,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与对策:

3.1教师绩效考核应该遵循科学的考评原则。

3.1.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绩效考核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有自己的规律和独特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教育为本的方针;

3.1.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师德建设关系到教育领域的行风建设,关系到教育系统形象问题。根据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采取由教师自评和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1.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教学质量是农村学校的生命线,希望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绩效考评,体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并坚持向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3.1.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上文提及的一些问题与违背此项原则有关,由此导致绩效考核失灵,在绩效考核中,尤其要做到公开、公正、公示,考评细则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便于考核小组量化成分值。

3.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绩效考核还可与学校的年终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根据各部门、岗位的具体情况,把“德、能、勤、绩、廉”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和个性化,使得考核指标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测性,领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德、能、勤、绩、廉”五项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便于绩效考核的方案细则和考核管理制度,比如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我校建立科学的方案,其工作量按照本校本学段教师基本工作量的50%核定,并可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适当浮动。考核班主任可以采取学校和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参照附表1或附表2内容执行。

在具体兑现绩效工资时,我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如下:教师绩效考核包括师德考核与履职考核两部分,共设100分,其中师德占10分,履职占90分,对本校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可设奖励分。

还制作了教师绩效考评分数统计表格,以便计算每一位教师的绩效得分,结合教师每月考核情况,汇总教师学期考核结果,结合教师学期考核结果汇总年度考核结果,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我校去年绩效考核平稳有序,收到了应有的考核效果。

3.3建立月考核与学期或学年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每月评估的评估工作重在平时,并逐渐积累形成的整体材料,并为一学期、一学年评估提供更详细的基础资料。日常和定期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克服了年度评估的“近因效应”,形成更为长期的影响力,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这样教职工更为能接受,避免了因教职工因自己的错觉感知与考核人员发生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让被考核的教职工口服心服;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就建立了对教师的月考核制度,考核的历程主要由教务处来完成,对每月教师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工作成效一一公布,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这种更加重视工作过程的月考核收到的效果远远超过学末考核的办法。

3.4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程序。

3.4.1个人自评。教师按照考核内容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进行个人自评,填写相关表册并在一定范围内述职。

3.4.2民主测评。根据教师岗位特点,在学科组、年级组等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并以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学生、家长或社区代表的意见。民主测评结果应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直接依据。

3.4.3组织考核。在个人自评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等相关部门评议情况,由学校考核小组对照教师考核相关要求进行考核并确定其考核等次。

3.4.4结果告知。考核结果应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教师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向学校考核小组提出。

3.4.5审核确定。教职工绩效考核结果由学校拟定后,报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教职工对考核结果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考核小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3.4.6档案记录。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档案,绩效考核情况和结果须记入教职工个人档案。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 绩效量化考核体系 研究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之前,我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民意测评来进行,但由于当今中职生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对民意测评多采取应付态度,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这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使教师对教学管理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厌教的心态。因此,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很有必要的。

2.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虽已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高校和九年义务教育教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及部分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制度和理论的论述,但在桂西北地区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尚属空白。

二、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外绩效理论述评

绩效考核最早起源于西方(英国)的文官制度。但真正上升到绩效考核高度应该说仅仅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情。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外就把绩效考核引入到教育领域。美国教授泰勒把“评价”理解为“确定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以目标为中心。而斯塔弗尔比姆却认为“教育者需要一个较广义的评价定义,而不只是局限于确定目标是否达到”,评价应“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和改进我们的方案”。到 1985 年他进一步提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决策者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与这些观点相对应,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他把评价看作是一种工具。比贝把“评价”定义为“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斯塔克在肯定了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答评价模式。他认为,要使评价结果能真正产生效用,评价人必须关心这一活动所有参与者的需要,通过信息反馈,使活动结果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斯塔克强调“多元现实性”的不同观点。

2.国内绩效理论述评

我国高校首先引进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大体来说,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刘固本,2000):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形成阶段(1949―1965);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停滞阶段(1966―1976);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恢复阶段(1977―1992);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阶段(1993至今)。现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改革分配制度,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而这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一个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绩效考核工作被赋予了比以往各个时期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对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从此也步入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阶段,并开始注重并突出了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在中、小学校和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考核中逐步推广。而地处桂西北的我校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构建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评估体系是大势所趋。

三、项目研究的意义

1.丰富了国内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法。

2.弥补了教师绩效考核实践研究的不足。

3.通过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能够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衡量教师绩效提供一个基本的考核模式,规范教师教学操作行为,为我校教师开展竞争激励机制提供客观量化考核依据,从而达到薪资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教师教育培训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优化决策,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校的品牌。

四、项目研究的目标

1.探索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的途径与方法,为全校教师开展竞争激励机制提供标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探索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的评估体系,规范教学操作行为。

五、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讨论并制定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体系。

2.在实践中完善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体系。

六、项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项目研究的思路

本项目在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综合考虑中等卫生学校教师日常工作因素的基础上,对中职卫生学校教师的工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解,基于绩效考核的层面对教师工作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和确定中职卫生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相关量化因素;然后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反馈法验证教师的量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建构了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并加以实践,同时分析实践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提出了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有关的设想。

2.研究方法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做了认真地准备,向学校各个教研室主任咨询,选择以文献查阅法、教研室主任访谈法和会议讨论法作为研究前期的主要方法;中期和后期则以教研室主任会议法、学生代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结合我校日常工作的特点,由教务科和医学教育研究室征求各个教研室主任的建议,确定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出《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的讨论稿,同时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了解课题背景和条件,再经过各个教研室讨论和学校行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确定《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试行稿)》、《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河池市卫校优质课课件评分标准》、《河池市卫校授课计划检查表》、《河池市卫校教案检查记录表》、《教师教学进度调查表》、《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学日志检查登记表》、《河池市卫校教师听课评议表》、《河池市卫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表)》、《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汇总统计表》(试行稿1)。同时利用以该考核体系完成了学校教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绩效量化考核工作,并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召开两次座谈会,重点了解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因素有哪些,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们学习研究。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

2.1实践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两学年,参与考评的人员有学生、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组成员,完成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四学期教师的绩效量化考核工作。分析四个学期教师的绩效量化考核结果,要成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优秀教师,必须优量和优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注意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并把它们转化为教研教改工作,真正地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多元化评价特点。

2.2为了验证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因素的合理性,避开直接从教师的角度而是从学科的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的第一、二学期,我们共调查8次,每次都是随机每5人抽选1人作访谈代表,调查对象包括10级、11级和12级在校学生代表共3800人次进行访谈;访谈的项目是10级、11级和12级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科目进行难易度评定,分为易学、难学和一般三个等级,为一般的科目不用列出。第一个目的是从学生代表中了解各个科目难易特点,第二个目的是重点了解到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学生各个学期最容易和最难学的科目分别是哪科。

2.3每个学期采用双盲法重点跟踪调查300名学生,分析的科目分别是《正常人体学》《病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四个学期最难学的科目,根据第一学期《正常人体学》段考成绩无明显差异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100人,段考不及格率为20%,60分到70分的为20%,70分到80分的为20%,80分到90分的为20%,90分到100分的为20%。第一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的为第1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2组,第3组是教师既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第二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者为第3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1组,第2组是由教师和学生自然教学和学习,教师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的;第三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的为第2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3组,第1组是由教师和学生自然教学和学习,教师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的;第四学期是由教务科派专人对3组学生均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每个学期均由教务科统一组卷和阅卷,组织段考和期考两次考核。分析结果的结论是教师积极主动反思和教学部门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均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4针对教师对所任教科目教学评价指标有异议的问题,我们回顾分析教学四个学期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优秀(考核分必须占本学期所有专职教学人员的前30%,即前20名)的人次和任教的科目特点,回顾的信息显示不管是难学的科目还是易学的科目,是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都会产生优秀的教师,即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优秀,说明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指标相对客观和合理。

3.第三阶段:研究总结和推广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3.1 撰写结题报告。

3.2在实验员管理方面进行推广。

3.3在学生管理方面进行推广。

八、项目研究成果和效果

1.成果

1.1完善我校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2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制定我校教研室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3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完善我校班主任考核及津贴发放方案。

1.4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制定我校实验员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5通过实践和学习,提高了项目团队的教育科研能力,项目成员在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3篇。

2.效果

2.1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优秀率(总分在90分或以上者)逐年增加,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的三年考核优秀率依次为80.5%,84.5%和91%。

2.2教师主动报名做班主任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班主任工作都是由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安排的;而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后,每年平均约有10位优秀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

2.3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首先是教师在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前平均每年在公开刊物上约13篇,而在实施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后的平均每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约36篇;其次是全校教师参加教研教改工作的项目数也逐步增加,教师在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前共完成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1项,在实施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后共参与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共19个。

2.4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第一,在校生的期评学习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由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的80%和5.2%提升到现在的90%和12%;第二,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第三,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喜欢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66%提高到现在的90%;第四,我校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比实施量化考核前提高了12%。

2.5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学习方法交流、课堂上的交流、第二课堂的讨论、学习和生活上难题的讨论等方面大有改善,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

1.6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具体表现为在校生由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约1800人上升到现在2700人。

九、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不统一。

1.2教师工作量与质量的矛盾。

1.3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价值导向失衡。

2.今后的设想

2.1加强师生共同培训学习。

2.2明确质和量统一原则。

2.3加强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的培训学习,实现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6-18.

[2]王致和主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8-9.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绩效 ;考核 ;优化

绩效考核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运用好绩效考核体系,对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改革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对学校绩效考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这种特殊性加大了绩效考核的难度。首先,学校教学工作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很难考核团队工作中的个人价值。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很难用定量的指标来衡量教师的成果。而绩效考核又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而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学校现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学校绩效考核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实施和开展的,但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场所,这一特殊的性质使得考核的终端结果很难量化,而且过程太长。例如用学生成绩来体现教师业绩时,因生源质量差异较难做到平等,不考虑入学成绩的差异,就会影响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时,其成效往往要一年后才能体现,而我们的绩效考核是以学期为单位的,不利于调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量化的工作量无法体现教师真正的工作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即使是教学的内容不变,但学生变了,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必须进行改变。而教师的工作很多是隐性的工作,例如备课,网上下载一份教案和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去备一份教案,二者的工作量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过程管理中,很难考核教师的隐性工作量,老师在探索管理过程中付出了许多的努力,无法用量化来衡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开展教学的改革,实施课题的研究,表面上她还是备一节课上一节课,但她所需要付出的劳动更多,而这也往往无法用量化来衡量。因而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些教师的创意和隐性工作很难考核。

2. 团队协作的工作难以体现个人的价值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抬轿子”工作,我们培养的对象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而各学科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学校提倡的集体备课通过同伴互学,达到提升教学水平,这也需要加强团队精神。学生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这个环境的营造同样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绩效考核如果只考核教师个人的业绩,那么就会产生不良的导向,忽略了团队的精神。如果以班级为单位实行考核,又不利于体现团队中个人的价值,因而在绩效考核中要处理好团队与个人的关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3.差别不大的绩效工资无法体现教师工作的差异

一所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额是不变的,大家都想从中多拿一点,那么必然就有人少拿一点,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例如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差异在绩效工资中只能有所区别,可能一节课的差异就是2―3元,多上课的认为多上一节课绩效体现得太少有意见,而少上课的认为这是学校的统一安排,差距不能太大,因而造成人人不满意。教师的工作有很多是隐性的工作,没办法做到所有工作在绩效里体现,有些教师抱怨干了许多的活,但是在绩效里没有体现。所以许多教师总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

4.不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消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是育人的工作,教师的业绩往往与生源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评很难用量化来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就是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来考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难题,目前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教绩的标准很难量化,加大了绩效考核的难度。

二、优化学校绩效考核评价的措施

绩效考核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绩效考核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一大举措,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积极的作用,不能因为有问题而停止绩效的改革,把绩效变成一种平均分配的方案,而是要面对问题,大胆探索,解决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学校的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首先管理者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在绩效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教师明确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并在全体教师中集思广益解决绩效的问题,让教师明白学校的难处,取得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才能发挥学校绩效管理的功能。

(1)决策者要具有发展的眼光,要围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构建特色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等核心问题来设计绩效考核体系,而不是为了减少教师的意见实行均分。例如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因而在评价体系中把“合格”“特长”的学生培养作为重点考评指标,这样才能够通过几年不断的努力,在教师中强化这一理念,从而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2)在制定考评指标时,让教师代表参与,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充分体现教师主人翁精神,也使得绩效的考评体系更容易被教师接受。通过教代会进行讨论,能使得评估体系更加完善。

(3)把考评体系中的难点直接交全体教师讨论,征集意见。这样做能够使教师明确学校在制定考评体系中的难题,有利于教师理解学校的难处,减少负面的效果。

(4)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反馈意见,为下次修订考核办法提供依据,真正重视教师的意见。在评估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往往是度的把握。有些问题只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出现了问题就必须要进行修订,并及时向教师表明修改的原则和执行的时间,让教师明确学校是重视教师的意见,并勇于承认错误,解决问题,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在评价过程和考核的过程中要严格按预先设定的方案进行,不要随意以领导的意志而改变。要充分体现用制度管理人,这可以减少教师的意见。如有重大问题需修订的时候,一定要经教代会的讨论通过,而不是通过行政会的决议。

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理念可以集思广益,使考核更容易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理解,对推进学校的绩效考核有着深远的意义。

2.学校要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个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评价过程。中学的绩效考核不合理,往往体现在完整性评价体系的缺失。因为学校的绩效评价往往不是从全面整体评价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入手,而是仅作为等级课时费的发放标准,这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教师对评价结果一无所知,或者根本就看不懂,最终是不会再关注评价和绩效考核了。由此可以看出,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多么重要了。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前的意见征求,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过程考核,考核结果的评价、反馈等方面。学校可以由年段长在召开年段会时收集全体老师的绩效评价建议,各年段收集的评价建议整理好交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形成学校的绩效评价标准发回给各位教师,如若有修改建议的以书面形式提交评议小组。评价标准出来后,由年段长和教研组长组成的评价小组逐条按标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打分,结果出来后发回年段,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操作过程相对而言确实较为复杂,但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比较科学、公正和合理的。

3.实行过程的评估和结果的评估相统一的评价方法

学校的绩效考核很难制定统一量化的标准,因而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把过程的评估和结果的评估相统一。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师业绩终端结果的评价越来越难。例如高考已经不再公布成绩,无法用高考的成绩作为高三教师的业绩;初中的年考逐步取消,期末考试的成绩无法进行横向对比。有些教师一个人教一个年段,对其教绩的评估就显得特别的困难。在这种形式下,必须要找到一种替代的方法来衡量教绩。在实践操作中就必须重视过程管理,如果教师的教学常规做得好,我们就应当承认他的教学质量上去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出来,因此,绩效的评估一定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克服以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缺陷。但要对过程进行考评难度还是很大。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中有些环节是隐性工作,较难考核。因而要积极地探讨评价的方式,我校主要通过构建活动平台,开展教师的各类竞赛来考核教师的教学过程。例如对备课和上课的考核,通过建立骨干教师评选的平台来实施,所有教师均可申报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由教务处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每学期均举办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把竞赛的结果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评选,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过程的评估需要一个活动竞赛的平台,要吸引教师积极地参与,严格地考评,就能发挥过程考评的效果。

4.建立单项评估和综合评估相结合的考评指标

在绩效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抱怨有些隐性的教师工作无法在考评指标中体现,例如与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家访等教育工作不能在绩效中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设立多项的单项考核指标,如评选校德育先进个人、教研先进个人、班级管理能手、教学能手、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并列入绩效考评体系中。这样使考评的指标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通过这些先进教师的评选,使得管理制度更加落于实处,推动学校的发展。

5.监控绩效的评估过程并及时研讨完善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76-03

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衡量评价体育教师的程序、规范和方法。当前,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员聘用制和改革分配制度,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的原则,在推行全员聘用和分配改革的进程中,绩效考核尤显重要,它既是前提,也是结果;既是依据,也是基础,并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然而,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体育教师绩效考核还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凸现绩效考核导向、改进、激励功能。本研究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以及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以期客观、准确地评价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个体和整体的能力与水平,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提供借鉴。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中有以下特点:(1)考核时间上,大多学校每年1次,一般在每学年第2学期末进行。f2)考核流程上,学校体育部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学校人事部门的考核通知和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被考核的体育教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填写年度考核表,分小组进行个人述职,并相互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对所有被考核体育教师进行综合评议,评定考核等级;汇总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人事部门审核,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3)考核内容上,由于大多高校属事业单位性质,年度考核基本是借鉴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分德、能、勤、绩4个方面,其中以绩(工作实绩)为考核重点。(4)考核方式上,大多普通高校采用定性方法对被考核的体育教师进行评议。(5)考核结果及其应用上,考核结果计人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和业绩奖金计发的重要依据。 对广东省10所普通高校2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93份,回收率为96.5%,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95.5%。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仍停留在为考核而考核的阶段,缺乏对绩效考核的科学理解,存在绩效考核意识淡薄,90%的不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工作目标和完全没有目标的占了52%;认为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指标内容笼统的占79%、认为指标针对性不强的占88%以及认为考核结果缺乏分析与反馈、应用不充分的占78%。

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全面反映体育教师的真实业绩,导致了体育教师工作缺乏动力,对个人和部门目标认识模糊,制约了体育教师个人和部门业绩的提升,也不利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考核的目的

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绩效考核具体有以下目的:(1)给予体育部衡量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途径;(2)作为薪酬或奖金调整、分配的依据;(3)作为提升、调任和解聘等赏罚的依据;(4)提高体育教师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的手段;(5)作为发掘、培训人才的依据;(6)作为协助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2.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1)目标管理法(简称MBO)。

目标管理,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优秀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必须通过目标对下属进行管理。当组织的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的目标之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解,转变成为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完成的情况对下属进行考核和奖惩。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目标管理具体设定程序可分为:制定学校的总目标;对下属单位体育部分配主要目标;体育部领导与学校分管领导一起议定体育部的具体目标;体育部所有成员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和标准;体育部领导和体育教师个人共同协商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组织实施行动方案;定期检查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和个人反馈;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目标管理可设定如下程序。

2)工作分解结构法(WBS)。

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按照项目发展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定,进行系统化的、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层次分解。结构层次越往下层则项目组成部分的定义越详细。WBS最后构成一份层次清晰、可以具体作为组织项目实施的工作依据。WBS在项目管理中常用于项目范围的界定,本研究运用其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岗位分析。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的方法。它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将模糊和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将各因素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逐层比较相关因素,检验比较结构的合理性,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

2.3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确定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根据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工作分析方法,对体育教师工作重点和核心进行分析,奠定设计绩效指标的基础。然后通过对高校的体育目标提出体育教学工作目标,再分解出体育教师岗位工作关键绩效维度。接着按照组织结构分解的主线,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关键绩效维度和体育部目标管理的目标,运用关键路径法建立体育教学工作关键绩效要素和具体指标,再将体育部体育教学工作关键指标分解到体育教师个人,建立体育教师的关键绩效指标。最后,应考虑绩效考核系统是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能帮助实现绩效的提升。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应以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目标管理中体育教学工作目标为基本依据。体育教师岗位工作涵盖教学、科研和群体竞赛(运动训练)3方面的任务。这3方面的任务各自又包含丰富内容,为能更好地从中选择全面反映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指标,运用工作分析法和关键路径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初步的绩效考核指标框架,并就指标体系征询了广东省9位体育教育专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框架进行了3轮调整,最终形成了

包含3个1级指标、9个2级指标、21个3级指标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

首先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容建立考核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一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将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由于涉及的指标较多,本研究特别设计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各指标之间的比较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专家们的意见,然后用各专家的意见构造评价矩阵,将各专家意见输入AHP软件系统,系统根据专家的意见自动显示两两相比的结果。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在计算得出各专家的指标权重的结果后,再将各专家的意见进行加权,最后得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设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给予了较大的权重,同时强调“学生参与运动、增进健康、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心素质”的教学理念,更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样的权重分配,符合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和高校体育工作目标,也与方案最初的设计思想相吻合。通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很好地消除由主观性所带来的失真,从而客观地、公正地、真实地评价体育教师个体和整体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管理目标,实现发展高校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晖,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104-106

[2]李元元,王光彦,邱学青,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59-65

[3]Sotirion D,Wittmer D,Influence methods of project managers:perceptions team members and project man―agers[J],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3):12-20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第5篇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折射出的问题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总量的70%,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也就是说,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

笔者通过比较常州市钟楼区20所小学、2所中学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发现,各校基本以《钟楼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为蓝本,设岗位津贴、工作质量奖、工作量奖、教育科研奖四大块考核项目。各项目所占绩效比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略有差异,但均把基础性工作的达成度作为考核重点。方案的操作性都比较强,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在方案中,各校呈现出“四个倾斜”:(1)向语、数、英教师,特别是毕业班语、数、英教师倾斜。(2)向班主任倾斜。各校在规定的班主任津贴外,另通过星奖班级、优秀班级的评选对优秀的班主任进行奖励。(3)向老教师倾斜。如设立“园丁奖”、“老黄牛”奖等奖励项目。(4)向优秀教师倾斜。真正体现了“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同时,笔者发现,在各校的方案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正是绩效工资实施后教师发展放缓的重要原因。

1.价值导向不够清晰

奖励性绩效工资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量”的评价,更要体现“质”的内涵。纵观各校的方案,最常见的关键词是针对“量”的扣减,如:“校级教研活动或集体活动缺席一次扣20元,迟到一次扣10元”,“听课节数不足,每少一节扣5元”……同时,在方案中,对考试科目的关注也使教师对“质”的理解不够全面,如:“班级人数超50人,语、数、英老师每月加奖50元”,“所教学科在校、区各类测评中成绩较好,或优秀率、平均分明显高于平行班,酌情加奖”……有一所学校语、数、英学科的教学质量奖占整个奖励性工资的40%,是综合学科教师教学质量奖的2倍。

2.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对教师的考核应有完善制度的保障,个别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制定得比较“粗放”,在管理上表现出的是“人治”,在个别学校的方案中竟然出现了向某位校长请假之类的文字表述。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一种高激励的外在报酬、高争议的变动性工资,当绩效工资发放产生偏离时,教师可能会产生不公平感。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考核的内容涉及到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学习进修、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一定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保证。

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绩效考核主要是由管理部门(领导)对教师进行考核,而绩效工资与教师的工作挂钩,与经济挂钩,因此教师们会把绩效工资的高低与学校对自己工作优劣的评价等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产生“被考核”的心理压力。

二、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管理的策略

1.重价值引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是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事业。在绩效工资实施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因此,觅渡教育集团策划了一系列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今天,我们怎样做觅渡教师”的大讨论、“读书与人生”沙龙、“发现身边的伟大,赞许动人的平凡”先进事迹宣讲、“觅渡教师”评选等活动,使讲职业道德、讲为人师表、讲奉献精神成为主流,比钻研精神、比教育态度、比工作实绩成为常态。

对于绩效工资重“量”轻“质”的现象,我们同样进行了思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这是对传统的以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成绩的纠偏。但是,不可避免的,种种因素使教师仍旧不得不注重分数。为了弱化分数,强化质量,要在奖励性绩效方案中适当调整平时教学常规与期末质量的比重。在考核过程中,更要避免出现紧抓学业成绩不放的不正常现象。在觅渡的管理理念中,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要淡化学业成绩,强调学业质量,因此,多年前,学校就在充分征询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质量奖改为所有学科老师一视同仁。在奖励性绩效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集团沿用了这一做法。

2.科学人性管理,激发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考核制度的健全能带来较为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结果,科学人性的管理则能激发教师职业的内驱力。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过程中,一位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什么总是要扣(钱),而不是加(钱)呢?”的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一定要突出“奖励性”。

在征求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各校可以对原有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合理。岗位津贴、工作质量奖、工作量奖、教育科研奖四大块考核项目的比重可以适当调整,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要通过各级各类的评选,特别是校级层面的评优评先,让这些教师感受到被肯定、被欣赏的喜悦。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构建科学考核程序

在绩效考核中,如果学校管理层不能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可能会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针对目前奖励性绩效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的现状,需要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部门、学生、家长,通过教师自评、部门复评、家长问卷、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综合评议。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程序。我们绩效考核的基本程序是:教师参与方案制定,教代会认可方案,进行多元评价,评价后考核小组与教师进行沟通,最后教师本人确认。

4.重合作分享,鼓励个人和团体共进

奖励性绩效首先需对教师个体进行考核,但教育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与分享,因此,考核既要肯定个人的成绩,也要强调团队的合作,通过奖励先进个人激发个体积极性,通过奖励先进团队凝聚发展合力。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我们设立了项目奖,根据学生需求,教师自愿申报短期和长期活动项目,学校对优秀的项目给予奖励。这种激励机制催生了“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新年音乐会,催生了“篦梁灯火”年画展等优秀项目。而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创造能力被高度激发,带动了特色团队的形成。我校美术教研组人人投入到年画的创作中,并且形成了团队后续研究的目标,组建了区级名师工作室。我校的音乐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特色团队,获得区政府五万元的高额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