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对策

1.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2.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2.1冲击了币值不变的假设前提和历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币值不变是货币计量的假设前提。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代表不同的购买力,使会计信息丧失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进而冲击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以发生时的原始成本作为入账价格,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大受影响。

2.2质疑了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要求企业确认的收入与产生此收入相关的成本相互配比。由于成本的形成与收入的发生相距一段时间,在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会计下,现时的收入与前面一段时间的历史成本相配比,造成了所计算的会计利润大于实际的利润,不能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且不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

2.3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实务资产的保全

在传统会计下,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按照发生时间的历史成本记录的,这样的历史成本首先自身存在币值的差异,而同一项资产在不同的时间购置,又存在账面价格的差异;其次,它不能反映出物价变动状况,使会计信息远远脱离现时的价格水平,使资产负债表难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利润计算失真,使资产耗费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更新和实务资产的保全。

3.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影响的措施

3.1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短期会计对策―利用会计方法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现状,从短期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广泛推行在传统会计领域内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政策指导下适当采用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等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作为每年调整基数;对无形资产尽可能实行摊销;对应收账款按一定比例定期提取较高的坏账准备等。采用传统会计方法来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对各有关方面的短期利益影响不大,短期内具有现实性,但传统会计方法对物价变动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只能局部改善且不尽彻底。

3.2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长期会计对策―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通货膨胀会计,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从长远看,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必须实施通货膨胀会计。其中有三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会计:一是,成本效益原则。会计模式的选择要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理论上越完善的会计模式,其成本也越高。选用会计模式时,要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综合比较成本效益,采用最优模式;二是,获得会计资料的难易程度。能否及时取得科学、权威的一般物价指数等必备的会计资料,决定了会计模式实施的可行性;三是,国家相关政策。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国家财政往往也比较紧张,而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会减少企业的账面利润,可能会减少税收收人。而且,不同的会计模式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国家出于保证税收的目的,必然会限制企业对会计模式的选择;四是,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多职业判断的需要。

通货膨胀会计可以分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指按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各项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影响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而且所耗费的信息成本较少,有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但是以各时点上不同购买力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缺乏可比性;现行成本会计是指以资产的现时成本或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历史成本计价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信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资产的计价较真实,财务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是在资产的现实成本确定上主观性较强,实际工作中难以可靠取得或确定各资产在任何时点的现实成本。

3.3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全面推行较为彻底和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并不现实。一是物价变动会计理论的前提条件是物价持续剧烈的变动,当物价在一定幅度内波动时,传统会计模式是能够被接受和容纳的;二是我国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还偏低,因此应用物价变动会计的难度较大;三是彻底实施通货膨胀会计,会使企业利润额下降,在短期内必然会导致国家财政减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所得利益减少,因而各方阻力较大。而以历史成本为核心的计量模式是目前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有关各方所共同认可的,基本上符合有关各方的利益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选择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历史成本计价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4.总结

在我国的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已经在一些方面体现了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如在存货计价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校正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特定项目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较为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通常一般物价水平模式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综合考虑了企业会计信息各个项目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只是将特定的资产项目用现行成本来重新表述。以现行成本会计模式重述的报表中,既有现行成本计量基础,又有历史成本计量基础,造成计量基础的不统一,可比性受到很大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方法更易操作,对会计人员培训更易进行,审计时,特别是在运用审计软件方面,也较容易操作。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集中型单位,可先根据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编制财务报表补充信息,然后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傅蕴英,韩静轩.浅论通货膨胀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1(17).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流动性;货币政策;供需平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02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表现为物价的普遍上涨,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产生,常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从而误导生产者进行盲目生产,使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畸形,引起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由于物价上涨所导致的货币贬值,使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可能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研究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起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析

就我国的当前经济情况来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动因交叉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较为复杂。 这些成因都与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紧密相连,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待这些因素。

1.流动性过剩

这一因素主要是过去几年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超发货币所致,一些无法被实体经济所吸收的资金以及不断流入的海外热钱都需要有载体,而这种载体并不仅仅是绿豆、蔬菜和住房这样简单,屡创历史新高的黄金、成交价屡屡过亿的收藏品等等都为这类无处可去的资金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前,央行的再贷款一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但是1994 年之后,我们每增加 1美元外汇储备,就意味着央行要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因此,外汇占款就逐渐成为了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流。起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民币币值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从而有益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可是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膨胀,央行的货币政策几乎被美元“绑架”,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在成倍地增加,按照货币乘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衍生出了四至五倍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另一方面原因是信贷危机过后,货币当局都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了过多的货币量,然而西方的高人力成本和低储蓄率致使资金单向流动。在我国增加的外汇储备中,并非所有的盈余都是由实物贸易顺差产生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海外直接投资甚至“热钱”的渗透。

2.有效需求的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匮乏而劳动力丰富,因此,在分配领域采取的策略是收入向资本倾斜,资本和权利就容易勾结起来,从而为了维持既定利益锁定低廉的劳动力。另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打破垄断,资源控制者能够更为有效地可以获得高收入,就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有消费欲望却没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处于少部分的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边际消费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缺乏消费的动力。国内市场的不足意味着生产的产品就只有出口和改为投资消费。如果没有等同的进口需求,在当前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大量出口换回的就只是一些不断贬值的货币符号。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久而久之,就又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3.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极大地增强国际市场的流动性。由此引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比如油价)以及美元的贬值,很有可能会传导到中国。美元贬值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而中国又是这一类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大国,从而也会推动中国的通货膨胀。由于世界上主要货币兑美元基本上是浮动汇率,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因此美元下跌必然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升值,进而会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兑人民币升值,所以会出现一般商品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4.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涨

虽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但不可否认房地产价格上涨所起的作用。由于房价上涨会导致房租增加,房租增加必然导致商品成本的上升,所以最终导致了物价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我国的负利率长期存在 ,资本持有者为了让所持资金保值和升值,多数会选择购买房产,这样必然促进房价的上涨。因此,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只要房价持续上涨,通胀的压力就难以得到缓解。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近年来连续攀升的情况下,大量甚至泛滥的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也是必然的。在我国,房地产目前是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主要传导渠道,其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钢材水泥等产能的扩张,从而加大了对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资源品的消耗,而我国目前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资源品的消耗,所以资源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又给国内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二、抑制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高度的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生产、分配以及流通的秩序,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现实中比较好的选择就是低通胀率与高增长率的结合。对于目前通货膨胀的对策研究,不但需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同时还要明确引发此次通胀的成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1.关注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目前仍是非银行部门进行外部融资的一个主要来源,和其他融资来源相比较,它具有创造货币的独特功能。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可以适当减少针对商业银行的利差补贴,从而控制银行的信贷扩张规模;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结构的调整力度,改善货币政策尤其是间接调控工具的调控效力。

2. 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胀的基本成因就是超额的货币供应量,因此,治理通胀的一个基本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这就要求政府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央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其保持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范围内。国际上使用最多的方法有:提高利率,限制信贷总量或者限制信贷扩张量。这些货币政策都倾向于对货币总量的增长做出种种限制,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的付诸实施。

3.调控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通胀的治理强调的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世界各国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然,在控制需求的同时,商品的有效供给也要适当增加,比如通过降低成本以及减少消耗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投人产出比,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支持短缺商品的社会生产等。

4.汇率调整

通过汇率来治理通胀的原理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在降低进口价格的同时提高出口价格,从而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减少贸易顺差,消除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输入”,最终使通胀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其次,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大宗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下降,必然带动国内其他相关产品的相应降价,从而对输入型通胀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在我国的现行外贸体制下,汇率调整发生了典型的“政策失效”。当前外贸企业不能完全自由的进口国外商品与服务,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于民众而言,也不能直接享受到进口商品时人民币购买力的提升;相反这样的汇率调整将利益主要补贴给了拥有进口权利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拥有进口原材料权利的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

参考文献:

[1]卢宇荣,蔡佩伦.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基于2008年以来国家的货币政策[J].金融教育研究,2011(06).

[2]廖沁.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1(01).

[3]王薇.浅议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08).

[4]金砾.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5]谢瑞琪.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7).

[6]洛桑达杰,马涛.通货膨胀的国际性与人民币升值[J].中国物价,2011(07).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的大幅度持续上涨的现象。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一、浅析我国新一轮通胀的原因及走势分析

(一)全球主流货币的超发

次贷危机爆发后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主流货币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钞,特别是美联储,美元占世界储备货币总量的差不多七成以上,美元在零利率和不断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大规模泛滥因而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大量资本流动性泛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美元泛滥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后果是,导致汇率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的中国,被动的增加货币供给,造成流动性过剩。这种流动性过剩,引起物价上涨。

(二)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的输入型通胀

近几年来中国对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极高,同时在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了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另一方面大量热钱进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攀升,成为中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外部输入因素。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

拉动一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消费和投资,俗称"三驾马车"。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消费占的比重很小,呈现哑铃型。政府要保持经济良好的增长势头,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如房地产,铁路,水利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货币投入才行,所以就有了四万亿和央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这剂猛药挽救了中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的风险,但因此带来的货币的超发所导致的后遗症通货膨胀也是明显的。

(四)民众对通胀预期的加剧

民众对通胀的预期是加剧通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社会公众已经普遍形成"外推的"通货膨胀预期。"钱不值钱"的概念越发明显,公众对货币信任下降,开始从银行提款扩大当前的支出,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使正常情况下存在银行中的货币存量的部分就会转变为当前的需求支出,由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就会发生,使得潜在的通货膨胀将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

(五) 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工资上涨压力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当前的中国已经告别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期。由于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我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已经稍有减缓的增长。

二、我国政府以及中央银行的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一) 实行合理的货币政策

面对通货膨胀采取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几乎是各国政府首选的教科书式的做法。但是在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泛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既不能过于宽松更不能过于紧缩,应保持在稳健合理的水平。因为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采取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次生灾害"。一方面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就会让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越发强烈,就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热钱涌入,就这样越加息,升值压力越大,升值压力越大资本流人越多,资本流入越多升值压力越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其所增加的购买力预期就会形成一种对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的推动力,输入型通胀会越来越严重。最后连续加息,人民币不断升值就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因为资金使用成本大幅增加而出现倒闭潮中小企业的倒闭,会直接导致大量失业,大量失业又会导致大量民生问题。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使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大力提高存款准备金以对冲热钱的影响。同时加强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使得贷款流向继续向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流动。

(二) 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一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减少和淘汰或者升级和整合掉那些科技含量低经济产能效益低下且高耗能高污染对外部资源依赖性极强的产业,如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就是这一类产业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业,如国家最近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以往的经济增长中主要有三部分:外贸出口、投资及内需。这三部分外贸出口与投资明显占比比内需大得多,这也决定了这种哑铃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比较容易受经济周期以及市场的影响。而且,无论投资还是外贸都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方式最终会造成经济内分泌失调使得经济发展不再健康并最终无以为继。那么,为了能够继续保持高活力、健康的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必须将内需调动起来,使得哑铃型经济变成均衡的柱子型。客观上,也只有这三方平衡了才能保证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降低经济周期及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安全性。

(三)加大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干预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临时价格干预,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保障整个市场有序的发展。动用国家物资储备,平抑价格上涨,对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要化解这次通货膨胀的危机,就需要我们的中央银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维护适度的货币供给,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的、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而尽可能地减少通胀给民众带来的经济损失,减轻他们生活的压力。

因此,要想控制通货膨胀,根本之计在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必须停止"疯狂地印钞",民生远远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人民的购买力持续下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民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对民众的剥削上!如此大规模地投资只会使中国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表面的繁华都是假象,要想经济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民众的购买力问题,没有消费哪来的发展?更大的问题是,中国超发的货币,基本上被用于规模大得惊人的投资,这些项目一旦铺开,又需要更多货币来维持,否则,就将产生烂尾工程。于是,纸币越来越多,物价越来越高。民众财富被悄悄的持续的转移、稀释,购买力进一步降低,而物价的快速上扬,进一步抑制了民众的消费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万丈深渊。

物价飞涨,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加息、提高准备金率,都仅仅是一种补偿性的政策,从根本上来看,要想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同时,必须加强对民生的投入,我们的政府应该在作风上更加节约,同时收缩投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而去建立民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这次的通胀危机。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4.“二元结构说”。当前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企业投资管理;影响;对策

通货膨胀普遍存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其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管理的不利影响较小,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讲其有利于企业的投资管理;而恶性的通货膨胀则对企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得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实际购买力持续下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投资管理,企业一旦无法应对这种恶性的通货膨胀,企业利益就会受到极大折损,甚至会有面临倒闭的风险。因此,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必须重点考虑通货膨胀这个因素,使决策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有科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作为支撑,促进企业在通货膨胀影响下正常发展。

一、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对于通货膨胀而言,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就是实际流通的货币数量过多,远大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量,进而引发货币贬值以及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1]。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不断上涨,致使货币购买力持续不断的下降。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货币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情况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和地区,对其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通货膨胀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其已经成为整个世界都要积极应对的一种经济现象。工业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受到的通货膨胀的程度也不同。表现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程度不高,表现比较剧烈的通货膨胀说明其通货膨胀程度相对较高。不仅如此,一个国家处在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我国在1987~1988年正处于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因此不断走高,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历史高点,最终也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1993年上半年,金融业产生混乱,通胀压力增大,国家为了满足国内巨大的投资需求,超长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爆发。另外,2003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原材料需求过盛,物价总水平全面上涨,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流通中货币数量远大于实际需求,就会导致物价持续上涨,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动荡社会经济和政治,不仅对个人,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投资管理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程度不同,其面临的通货膨胀程度也不同[2]。但是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经历温和的通货膨胀,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实际上并不一定有多大,而且企业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影响下可以强化企业对未知风险的适应能力,进而加强投资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在企业投资管理中,企业做出的投资决策受到通货膨胀率高低的影响。如果通货膨胀率比贷款利率高,企业就算处于负债的状态,也会坚持自己经营,这是由于在此情况下借款投资收益率相较而言高一些,发行债券或借贷是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一旦企业的投资项目回报率比黑市的利率高,即使借高利也依旧可以获得利润,企业就会贷款进行扩张。由于在此时通货膨胀率比黑市利率高,企业的正常经营收益低于借高利所得到的收益,便坚持贷款,进而就会出现“乱集资”的现象。企业的流动资金也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其所得税也受到影响,所以通货膨胀因素对于实际的资金净流量有很大影响。投资项目不同,通货膨胀对其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企业一旦对不同通货膨胀的预期没有进行正确的估值,投资必要报酬率的预算就会因此出现错误。在现金流量的估算中不考虑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就会出现对现金流量估算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进而做出严重的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否则就可能在一项无利可图的投资项目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或者财力,平白造成很大的损失,或者与原本可以获得较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失之交臂。

三、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对策

(一)企业对外投资

企业要想在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下,做出正确的对外投资决策,首先就要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和分析。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密切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动态变化,抓住股市中的投资机遇。同时,对一些成本控制力相对较强的行业以及公司的股票加强关注,特别是那些对劳动力成本控制比较好的公司。在此也要注意规避那些生产非必需消费品的企业中定价能力较弱的消费品企业的股票市场。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对整体物价水平的动态变化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分析上市公司生产成本受到商品价格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有效掌握股票价格的变化趋势。其次,要想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管理的不利影响,进而做出恰当的投资选择,企业自身就要抓住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投资机遇。在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做好两项工作:第一、要做好不同通货膨胀阶段的预期分析工作。在通货膨胀起始阶段,投资者对于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发展状况没有做好正确的预期,导致股价上涨空间过大,对于企业投资来说是个不利因素。因此,随着通货膨胀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要不断调整、修正预期,使股价上涨的空间逐渐缩小,减少投资的成本。第二、对于通货膨胀的性质,企业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通货膨胀表现比较温和,企业的盈利也会有所增加,股价随之上涨;但如果是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的购买力就会持续下降,股市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后,投资产品选择正确也会对减少通货膨胀给企业投资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积极的意义[3]。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四类投资产品:①公关交通以及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类股票;②以粮食为带动的相关板块;③初加工产品原料以及处于垄断地位的股票;④日用商品流通零售类板块。

(二)企业长期投资

在企业的长期投资中,减少通货膨胀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就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对名义贴现率进行合理、正确的调整。名义贴现率如果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之下不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就无法得到科学的反映[4]。换个角度来讲,就是必须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作为企业确定贴现率的一个重要分析因素。其次,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企业应该重新对长期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通货膨胀率相较而言不是太高,就可以在评估中适当增加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而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则需要在增加不可预见费用的基础上,追加一项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价差预备费。最后,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来减少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加速折旧产生的折旧额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就是通货膨胀的补偿部分;第二就是以传统的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产生的折旧额部分。

(三)企业短期投资

减少企业在短期投资中受到的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合理增加库存量、加快账款回收、恰当调整持有现金的数量这三个措施,保证企业的投资管理。企业应该根据局势调整现有的经济模型,不能一成不变,要有灵活性。当企业处在通货膨胀时期的时候,应该增加企业的订购批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库存量,以这种新的经济模型来替代通常情况下以经济订货量为主的传统模型,企业可以赚取储备货物涨价以后形成的差额利润。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账款回收速度较慢,容易产生坏账,增加企业损失。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保证企业的利益损失没有进一步扩大,企业就要加快相关账款的回转速度,严格信用标准,减少信用期,委派专门开展账款回收工作,尽量快速收回货款。企业为了避免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而带来的风险,就要对目前持有的现金数量进行合理调整。这就要求企业要保证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企业有足够的置存资金进行应对[5]。与此同时,也要考虑采取何种方式来尽可能的减少通货膨胀影响下货币的持续贬值所带来的损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无法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企业只有适应通货膨胀之后,才能减少通货膨胀给企业投资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发生倒闭的风险,并且保证企业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闻静.浅谈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13):95.

[2]张益祥.企业投资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1,(8):91-92.

[3]孙士涛,魏春生.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务管理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72-173.

[4]杨月华.企业投资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8):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