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新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历史 挑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76
2014年9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新闻会,公布《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方案》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等环节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至2017年全面实施。此次高考改革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包括扩大考生高校双向选择权,推进综合评价选拔,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
此次高考最大的改革之处在于考试不再分文理,而是实行高考与学考相结合。高考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均为3门。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心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其中,语文、数学考试于6月进行。外语则安排2次考试,一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高中历史教学要面对学考,高考两个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在学考与高考教学中考虑到根据学生素质进行分层教学的问题。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是个全新的挑战。本文就历史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初步讨论,希望能给面临全新挑战的教师同仁和学生们提供些帮助。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我校总体生源较差,基础薄弱,但存在一部分单科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能使学生的学科优势更加突出,在高考中增加竞争力,学校决定首先让学生选择高考科目,然后把“7选3”课程相同的学生归为一类,再根据语数外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行政班;即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考还是高考都存在分层情。所以,历史教学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更好地达到取得优秀成绩,增强高考竞争力的目的。
(一)分层备课,有的放矢
不同层次的班级相互比较,从表象上看,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其反映出的实质是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联想等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层次的班级中,学生之间也是基础不同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做到分层备课、分层教学。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就是说,无论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在接受适合自己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的教学后,都是能取得进步的。这就是要求历史学科教师在在备课时,对树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之,历史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面对现实,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落实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面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提出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强理解,进行比较,归纳和分析从而最终能表达出自身历史事件的看法的要求,进而对历史学科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和认识。
(二)分层上课,提高效率
课堂是所有教学实践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途径,是学科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的中心环节。但高考改革加大了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层次差别。如果历史学科教师还沿用之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无层次,无差别地进行教学,必然会导致两个结局:一方面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和节奏,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过于平淡,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压和损害。
所以,历史学科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一方面夯实基础知识,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并努力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提问他们比较基础的知识,如果回答正确,可以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引导层次较高的学生进行对历史进行深一步的思考,对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等学习行为,给他们树立较高难度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更多的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更优异的历史学习成绩。
(三)分层作业与测试,及时反馈
作业和测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作业和测试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漏洞,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补充;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批改作业和测试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布置给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业和测试,要强调基础知识,并保持较低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布置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和测试,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另外增加题目,并保持较高的难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反思、评价等历史学科能力。
(四)分层心理教育,殊途同归
学习成绩是学生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高考改革后,学生的心理会比往年更加不稳定,所以历史学科教师要格外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状态不一样,构成心理状态的具体因素也不一样。在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过程中,历史学科教师一定要分层关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关键。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历史学科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足够的尊重,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绝对不能破罐子破摔,要勇于战胜困难,努力拼搏;面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历史学科教师要提高标准,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注意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其轻松上阵,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去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改革 英语教学 高中生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is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among 505 students from 11 senior high schools in Hubei province with the purpose of discovering the viewpoints held by senior high students towards English learning and future 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reforming policies. Through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from the view of learning with suggestions shedding light on future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Key words】national matriculation test reforms; English teaching; senior high students
一、引言
2013-2014年,国家教育部以及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相继了有关英语高考改革的消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各省市对高考英语改革方向的探讨。根据2015年最新披露的高考改革拟行政策,全国高考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全国卷),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
高考英语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使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良机。在关注政策导向的同时,许多英语教学研究者(申明生,2014;黄彩丽,2014;任晔,2014)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且分析了我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目前来看,对英语高考改革的研究侧重于探索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理论研究远多于实证研究,而基于高中生的调查研究为数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部分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对于目前英语学习和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以受教者的角度反观目前高中英语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湖北省未来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出发展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程度。
(2)高中生对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
(3)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湖北省内6所湖北省重点高中以及5所非省级重点高中的505名学生,地域范围涵盖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襄阳市、咸宁市、荆州市、孝感市、随州市。其中高一年级188人,高二年级191人,高三年级123人,复读生1人,分别占比37.4%、38%、24.5%、0.02%。其中男生258人,女生245人,分别占比51.3%、48.7%。此外,受调查学生年龄均在14至19岁,14岁的有16人,15岁106人,16岁166人,17岁163人,18岁49人,19岁3人,分别占比3.2%、21.1%、33%、32.4%、9.7%、0.6%。调查研究对象均为高中生,男女比例较平均,年龄跨度合理,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可能造成的影响。且从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问题一“我知道‘英语拟退出全国统一高考’这则新闻”完全同意的高中生占55.9%,比较同意的占19.3%,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高考英语改革有所了解,同时问题二“我的英语成绩优秀” 中完全同意的高中生占7.6%,比较同意的占25.2%,不确定的占31.2%,比较不同意的占16.9%,完全不同意的占19.1%。均值为3.15,标准差为1.212,学生的英语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曲线。
3.研究工具。本文的研究工具为封闭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受试者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20个问题,主要是围绕本研究的三大问题进行设计的,每道问题后面的5个选项均是根据李克特5点量表设计完成。
4.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本调研于2014年3月开展,利用半年时间走访了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襄阳市、咸宁市、荆州市、孝感市、随州市,期间联系教师就行发放问卷,均由本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总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37份,有效问卷505份。所有问卷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程度。总体来看,大部分高中生认可英语本身的重要性,认同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技能,且认可学校英语教育,但是对英语作为必修学科的喜爱程度却是一般。详见表1的结果。
表1 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程度情况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喜欢英语这门科目 21.7% 32.6% 22.5% 10.3% 12.9%
我认为英语很重要 42.9% 31.8% 9.3% 7.4% 8.5%
我认为英语是一种交际技能 49.9% 28% 9.1% 6.8% 6.2%
我会选择英语培训机构学习英语 10.1% 17.5% 25.6% 21.7% 25%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较高,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感情表达不明,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没有好感。同时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英语是很重要的,占受访学生比例74.8%,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英语没有那么重要。从英语学科的功能性来看,有77.9%绝大多数的同学认同英语是一种交际技能,认同英语的交际作用地位,不同意此种说法的占总人数的13%。此外根据问题“我会选择英语培训机构学习英语”,不同意的高中生占比46.7%,不确定的占比25.6%,同意的约占27.6%,说明较多的学生表示不会选择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说明大多数在校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对学校老师的信任度较高,比较认可学校英语教育。
表2 高中生对英语课业负担的看法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认为英语这门科目课业负担重 16.9% 20.5% 27.2% 24.5% 10.9%
我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比其他科目多 7% 8.5% 23.3% 29.2% 32%
我认为英语学习影响了我其他科目的学习 10.9% 7.2% 22.5% 26.8% 32.6%
曾有说法认为淡化英语是为学生减负,但是从数据结果来看,对于英语学习的负担,学生态度表达比较平均,英语并没有过多地给高中生带来学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主要由英语造成,且约61.2%的学生并没有在英语学习上花费比其他科目更多的时间,大部分同学也不赞成英语学习影响了其他科目学习的说法。
2.高中生对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因为本文是基于高考英语改革的背景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因此对于目前社会上给出的未来高考中英语可能出现的改革政策,我们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高中生是否赞成英语实行一年多考,如果高考英语难度降低,学生是否仍会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其次如果高考英语分值降低,而相应的语文分值增加,学生是否会更加重视语文学习,学习课业负担是否会因此减轻。调查结果详见表3。
表3 高中生对高考英语改革拟行政策的看法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支持英语实行一年多考 43.1% 21.3% 20.1% 5% 7.8%
若高考英语难度降低,我学习英语热情不减 39.8% 23.5% 19.9% 8.3% 5.8%
若高考英语分值降低,语文分值增加,我会多花时间学习语文 34.8% 24.9% 23.9% 6.2% 7.6%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在505名学生中,完全同意实行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的占从调查学生人数的43.1%,比较同意的占21.3%,不同意的为12.8%,有约20%的学生持中立态度。绝大部分同学支持英语实行一年多考,而且表达意愿特别坚决,只有极少数同学不支持。英语实行一年多考,选取最优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可以充分反映学生英语的真实水平,因此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实行一年多考。针对问题“若高考英语难度降低,我学习英语热情不减”,有66%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热情不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高考。
目前对于高考英语降低分值的考虑主要是为了提高语文的重要性,即降低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希望借此让学生更加重视母语学习,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62.4%的学生会增加语文学习时间,只有小部分同学表示不会。而这实际上也表明,高中生对于科目学习时间的安排主要还是受高考分值安排的影响。所以说,采取这种降低英语分值的政策虽然可能会节省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但是相应的提高语文分值,则会导致这部分被节省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如此“一废一立”,根本起不到减负的作用。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并不矛盾,也不是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罪魁祸首”。
3.现阶段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接触英语时间晚。
表4 高中生接触英语时间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 49.5% 10.3% 3.4% 6.8% 30%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英语是否从初中开始接触的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但是从初中开始接触的比没有从初中开始接触的人数多。赵世开认为,中学的外语教育才是重点,也有学者认为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虽然中学外语教育更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初中以前的英语教育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2)学生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
表5 高中生英语学习目的情况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高考应试 27.2% 21.7% 14.7% 16.5% 19.9%
我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深造 12.3% 19.9% 26.2% 17.9% 23.7%
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学习英语是否为了高考应试这种态度观点题,学生的态度分布比较平均,说明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学习英语是否为了出国,大部分同学对于是否出国的意愿比较明确,但是还有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的意愿,还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表6 高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情况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喜欢英语这门科目 21.7% 32.6% 22.5% 10.3% 12.9%
很显然,只有约一半的学生很清楚地表明自己喜欢英语,从表6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仍是“填鸭”模式,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从其他方面来说,教材内容的老套和教学方法的单一都可能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
(4)教学模式的死板。
表7 高中生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看法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认为目前英语教学是“填鸭”模式 24.3% 24.1% 25.2% 15.1% 11.3%
我们可以发现有48.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则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的交际语言教学必须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进去,与他们熟悉的环境以及关心的事情建立起联系。
(5)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表8 高中生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看法统计
调查项目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定 比较
不同意 完全
不同意
我认为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实践 56.1% 30.8% 8% 3.6% 1.6%
我学英语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应用能力 20.7% 23.7% 27.6% 13.3% 14.7%
我的英语口语能力好 8% 24.1% 33.2% 16.9% 17.9%
根据表8,我们可以看出,有86.9%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有44.3%接近一半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注重提高应用能力,但是对比“我的口语能力好”,只有8%的学生完全认可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24.1%的学生比较认可。结合上文对教学模式的分析,这些数据说明学生们不认可英语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和口语能力,但是却达不到很好的应用水平。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很难和社会需求达到一致。学生们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实际的锻炼,英语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项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个结论:
1.大部分高中生认可英语本身的重要性,认同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技能,且比较认可学校英语教育,认为英语不是造成高中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因素,但对英语作为必修学科的喜爱程度却是一般。
2.大部分学生赞同高考英语实行一年多考制,英语在高考中地位的弱化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热情的影响不大,且由于语文高考分值的同步提升,英语高考分值的降低并不会起到减负的效果。
3.现阶段湖北省英语教学仍存在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起步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且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学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
基于上述对现阶段湖北省英语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我们相信本研究对未来高中英语教学在高考改革潮流中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开设强化型的英语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目的,如出国、升学、语言研究等,开展专项课程,从强化学习的角度提供专业的、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也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多种课堂活动相综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使学生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英语表达和实践的机会,如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申明生.刍谈高考改革之理据――由2016年高考“英语减分,语文加分”改革方案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0:60-63.
[2]黄彩丽.从英语改革现状谈我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1:182-183.
[3]任晔.顺应中高考英语改革要求 重塑英语教学体系[J].吉林教育,2014,02:25.
[4]戴炜栋.坚持英语教育的重要性,稳步推进高考外语改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6:5-6.
[5]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05:10-15.
四大问题困扰新课改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改)是根据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而展开的,其核心内容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推广素质教育、抛弃应试教育,这个人人叫好的想法,在具体实践中却遭遇了很大的困难。最为突出的首先是教师观念问题。历史沉淀下来的多年的教学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银川九中就曾经在教师中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认为有必要的只占了37%,认为没有必要的占了32%,无所谓的占了31%;而对“你对新课程有什么认识”的回答中,类似于“瞎折腾”“不合国情”“雾里看花”的回答也不是少数。
其次是教学中内容多、任务重,与课时紧张的突出矛盾。新课改中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包括选取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的改变,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重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年的实验之后,有些学科老师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之间矛盾很大。
再次是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授课、学生接收为主,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以有效落实。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课堂驾驭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最后是评价问题。一是终结性的高考评价问题,二是相对于高考的学段学习学分认定问题。这也是新课改以来,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高考评价体系以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成为新课改讨论最多的话题。有些教师甚至担心如果高考制度不改,最终会使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
转变教师观念是新课改取得成效的关键
新课程进入课堂之后,宁夏教研部门与学校之间、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形成了“扶上马,陪你走全程”的长期协作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解决问题,使新课改越走越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课堂,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宁夏实施高中新课改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教师的培训问题。宁夏银川一中、二中、九中、永宁中学等各个学校都组织了对学校领导及各级教师的新课改培训班,转变广大管理人员和教职工思想观念。
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要求对教师分两步落实培训:第一步,新高一、新高二、新高三三个年级的岗前培训;第二步,已在“进行时”状态的三个年级的跟进式培训。不同时段的培训确定不同的培训策略和培训重点。
在教学方式改进方面,宁夏要求做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及教师自我反思的统一,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在专业引领方面,不仅靠专业教研人员,也要靠校长、骨干教师,同时发挥好教师间互为引领的作用。银川市第二中学副校长赵晓龙介绍说,学校内老师结成教学研究同伴,同伴互助可以随时随地以各种形式来展开,或课间的交流,或对信息的提供,或对学习心得的传扬,或对某一方法的质疑,或对某一疑难的请教、讨论,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自我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得力途径,可以有效防止教师述而不作或作而不述的片面发展倾向,教师要养成习惯性的问题意识,有开放的心态,请进来,走出去,勇于剖析自己,善于表露自己的教学困惑,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对于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刚开始一些学校采取加课时的方法,这是有悖于新课改精神的。因此,银川一中等学校提出了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的解决办法。要求实验教师除了开展教材研究,力求准确把握必修模块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提高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通过抓住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两个途径来解决。比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点研究课题,银川一中就在提倡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自主活动中采取探究在教学重点内容上展开、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追求学生探求学习结果的方法。
关于评价体系问题,银川市教科所所长张建才认为,目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已实现与高考的“软挂钩”,即在现有录取模式的基础上,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电子化后提供给高校。在现阶段,与高校招生录取以考分为依据的“硬挂钩”不同,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只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而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主任贺弘炜认为,要全面认识高考与课改的关系,新课改不能由高考来充当“指挥棒”的作用,不能单以高考绩效评价新课改。银川二中副校长赵晓龙说:“我们认为高考不可回避。但从学生培养来看,高考不是唯一目的,只是目的之一,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全面发展。”
目前,银川一中建立的“三位一体”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监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报告册,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模式,展示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成果,让他们感受自己的成长。这种评价体系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成长。
高中新课改初见成效
宁夏通过首轮三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师水平、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评价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观念上,近三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再到自觉的过程。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变了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
在教师教学水平方面,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开始自觉阅读理论书籍,教师间的交流明显增加,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形成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在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教师、书本的看法与学习的态度。有师生形象地描述:“教师的胆子越来越小,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学生评价方面,改变了原来的以学业成绩评价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评定,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 备考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73
对于新课改下的新高考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物高考复习也再紧随其步伐调整着备考复习方案,不再是以往的备考复习的理念来指导学生。为此,本人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新课标试卷及结合个人的经验就新课改下的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新课标下的高考考什么?这是制定高考备课复习方案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凡是担任过高三的教师几乎心中很清楚学生进入高三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就生物学科而言,高三这一年的时间是对高二生物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整合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三的生物复习是对高二知识的简单重复。高三复习课本实质是让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夯实基础,优化思维,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笔者认为在高考复习备考时主要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标理念主要有: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标理念体现在考纲要求,而每年的考纲都有一定的变化,生物命题的方式、思路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变化。
一、深入研究,定方向
即研究考纲、研究考题、研究学情,制定今年的高考复习方案。
1.研究考纲。考纲指导我们的一、二轮的复习。一轮复习是明确考试范围,可依据考试范围进行地毯式的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将所有基础知识串接成为知识网链,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二轮复习指导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能力考查中分别要达到什么层次。例如,分析图表和分析图解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有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
2.研究考题。即研究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卷。高考试题虽然不可能再考,但为什么我们还要研究?因为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不变的,这对我们把握考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告诉我们高考题考查的深度及考查的题型和角度。如果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的生物高考题,我们会发现有以下特点如:重视课本基础知识、课本小资料及旁栏知识、侧重主干知识的考察;知识点考查紧扣考纲,难易适中;整个试卷无偏题和怪题;减少了文字的书写量,但却提高了学科术语的科学表达的要求;命题情景贴近生活,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察力度加大;实验考察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简化了实验题的设计步骤,有利于考生的答题。这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3.研究学情。研学情能使我们今年的备考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了解往届学生与本届学生情况,通过对比学生的学习情况,应找到更适合本届学生的高考复习方案。
一轮时间是从2015年的8月1日――2016年3月9日,内容是地毯式地扫描考点,小范围内知识的综合、归纳。目标是全面、系统、扎实地复习。
二轮时间是从2016年3月中旬―4月底,内容是以专题为主,强化理科综合训练。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即做好三个转化: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解题方法转化应试技巧。同时处理好三个关系:课堂容量与课堂效率;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作用;讲评方法与讲评的有效性。
三轮时间是从2016年4月26日―2016年5月31日,内容是题型专题复习如“单项选择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标分析题”等、全真模拟演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目标是强化学生做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最后一周, 学生每天做一套由命题组命制的理综压轴卷,要求难度适中,接近高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调适。目标是回归基础,调整心态。
二、充分准备,扎实备考,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过去的“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地掌握教材,把握考试大纲,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集思广益,互相借鉴,达到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概括为:确定任务――形成初稿――主讲人试讲――集体研讨、修正――组织实施――检测与反馈。
根据教学整体规划由备课组长将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好先由一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观摩后,集体再分析研讨、再修正,然后上课,尽可能地做到每节课不留遗憾。有效避免备而不用,用而不一,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鉴借外力,智慧备考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各省市学校间的交流,派教师到课改先进省校学习取经,避免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捷径之道;同时多参加各省各地的高考研讨会,不断吸收搜索信息,有助于充分备考。其次,有必要进行省内联考,从中找优势、找不足,这样可时时检测反馈我们的复习策略的有效性。
四、及时反馈,精确备考
为了提高复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建议制定班级评比表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通过填表准确地把握学生近期复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遗留下的疑团。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越来越功利,越来越迷失自我。考试大纲中没有列出的知识点一律不学不考,我们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地背诵一个个历史知识点,没有逻辑,没有思考。一旦碰到开放性的思考题,学生就傻眼了,因为他们习惯了背诵答案,认为历史就是死知识,从来不知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应当反思,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如何去学,穿梭在历史的海洋中,从古代看今天,从西方看我国,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扭转对历史的看法,自觉去学习。
要知道,我们现在教育的这一代学生,十年内将走上社会,二十年后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走向对于国家命运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启超有云,少年强则国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尤为重要,每个老师都应当牢记这一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领悟历史,而不仅仅是高考知识点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也同样充满机遇。对学生而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发展的愿望。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历史教育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我就注重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如何进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作出许多尝试,分析众多教学案例。我认为如下几点非常重要。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课本读懂学透,而应该成为“专家”。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一条,没有这一点,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没给我老师都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博学多才,一专多能,做新课改“杂家”。如果我们长期只局限在自己所教科目中,视野将非常狭隘,无法带动学生形成开阔的思维。现实情况是,在众多教学实践中,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大多习惯且顺从了学科本位的单一化思想,不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教数理化的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教文科的对理科知识一窍不通,形成了文理分家,文理对立的局面,而我们众多教历史的老师,更是墨守成规,埋头于成堆的历史文献资料与档案之中,对文学名著等置之不理,对理科知识则是一窍不通。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通常是靠个人水平来化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清楚的问题自然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但是一旦碰到不太清楚没有把握的题目,往往碍于老师尊严脸面,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就模棱两可讲给学生听,糊弄过去,学生听不明白也不敢再问。这种情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之下的教学需要,教师应该对自己,对每个学生负责,教学相长,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紧,关键是勇于承认不足,和学生共同成长。历史学科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杂科”,它的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如此庞杂的知识面,无形中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历史教师既是“专家”同时还是“杂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们老师教学方式也起到了革新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靠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学生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老师必须重视的事情了。多媒体教学走入“寻常课堂中”,为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我们可以用图片、电影、纪录片等形式更直观、直接地把历史知识、历史遗存展现出来,让学生更直接、简明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师的角色由“粉笔教学”转向了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而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首先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正视历史,尊重历史,让学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定正确立场,摒弃资本主义奢靡文化渗透。这同时也对我们老师提出要求,要有坚定的的世界观和高尚的情感价值观,这些因素也决定了教师在课堂及课外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能否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致于偏激狭隘。我们老师自身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高尚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而作为历史学科特有的功能,就应更加注意这方面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