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纤维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微课具有更生动、直观的表现,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微课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性. 比如,在学习水分子的变化的知识点中,引导学习者建构微粒观概念为教学难点,帮助学习者从微观对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理解,其本质为分子破裂原子再次组合. 尽管教材有图片,然而,学习者不容易理解. 利用微课动画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形象地发现: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是怎么样破裂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怎么样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又是怎么样结合成氧分子的. 在微课中,极微小的原子、分子能够可视,富有生命力. 在教学难点突破方面,帮助学习者建构微粒观概念上,微课能够将实验素材的显著、安全效果体现出来,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提供效果、安全的实验素材
部分化学实验自身具有危险性,部分生成物、药品自身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比如,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探究中,用赤磷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测定. 由于赤磷燃烧产生的 P2O5为酸性氧化物,强腐蚀性是其特点,不能够直接闻气味,不能够用手触摸,也不可直接闻气味.在教室里,这个演示实验不可以做,需在通风橱里做这个实验. 若链接有关微课视频替代实验,那么同学们不但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且没有危险,使污染空气也减少了.
三、微课能够对学校实验教学不足导致的影响,发挥适度弥补的作用
学校经费受到限制,开展有关的实验就比较困难,然而,教学过程中又须对有关实验进行展示. 运用微课视频做演示实验就可以克服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效果不错,教学目的可以达到.比如,自然界中的水蒸馏实验,冷凝管、蒸馏瓶已经不是必配仪器,怎么样获得实验用的蒸馏水是同学们很想了解的. 把水的蒸馏实验视频引入课堂,让同学们看到水的蒸馏环节,了解蒸馏水是怎么样获得的. 如此不但使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得以满足了,并且进一步使同学们了解蒸馏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是净化水中净化程度较好的操作方法之一. 视频教学,有利于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
四、微课内容可重复播放、内容呈点状,可以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复习、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微课内容以点状呈现,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学经验技能、方法传授,考点归纳,题型精讲、教材解读方面的知识讲解、展示等. 微课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具有精炼性,在几分钟的时间讲解比较透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把技能、小知识点展现出来,主要是针对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的. 微课不但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相适合,而且适合同学们深度、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微课视频播放速度具有调节性,使不同程度的同学依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基础对视频播放的速度进行控制.因为视频能够反复播放,平时反应不快又羞于发问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很好地使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得到了解决.
五、反思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42-01
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微型化学实验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领域中发展起来,引起国内化学教育界极大关注。虽然微型化学实验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意义。
一、演示实验融入微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实验及仪器,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创新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利用微型实验,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将氢气和氧气爆鸣演示实验也加入其中。取一支废输液管,从壶腹(中间膨大处)一端剪去小塑管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熔密封,另一端留有15cm长的小塑管,做成一支塑料滴管,用手挤压塑料滴管的胶囊吸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其正放于小烧杯内(溶液量以即将充满胶囊为宜)。再取两根大头针,末端拴上导线,插入胶囊内,通过导线将装置与6~9V直流电源连接。接通电源,可观察到塑料滴管内的水发生电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小塑料管排出。用手捏住小塑管口片刻(约5~10秒),再将小塑管口接近烛焰,松开手,会发出清脆的爆鸣声,小塑管内会产生火花,现象非常明显,同学们都兴趣高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融入微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跟旧教材相比,有着明显的趋势:走向培养能力、走向实验。新教材除大力改革实验内容外,还力求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例如,“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实验,学生设计两种实验方案:一种以教材中的仪器收集气体和验证气体的性质;另一种以青霉素药瓶代替集气瓶、试剂瓶,用眼药水瓶代替胶头滴管。两种实验方案均取得了成功。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案作比较,通过学生讨论小结出:后者较前者,药品用量少,简便易行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再将思维触角伸向生活,寻找替代微型仪器(如注射器做分液漏斗、滴管),当场试用后,效果良好,使学生逐步养成节约意识,并且使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更加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三、学生实验融入微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传统的学生实验很难做到人人动手完成实验。如果引入微型实验,由于仪器的微型化和试剂的微量化,给实验方法的重新设计、改造和组合创造了一个很大的思维空间,便于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更多的实验,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后,我们改变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方案,自行设计了一套微型实验方案。取一支废输液管,从壶腹一端剪去小塑料管,另一端留有20cm长的小塑料管;在六孔井穴板中的其中一孔加入2~3ml盐酸,再将大理石颗料塞入壶腹中,当盐酸进入时,此反应激烈进行。再在另几孔分别加2ml蒸馏水和两滴紫色石蕊试液,2ml澄清石灰水,输液管另一端分别插入其中,片刻,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装置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同时渗透了环保、节约等优良的品德和素养。
四、课外实验融入微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性实验,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产生多种创造性的想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完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探究储存蔬菜的菜窖里的气体成分。学生们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人人参与,极大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他们查阅了资料,设计实验了方案,用矿泉水瓶收集菜窖的气体,再用注射器抽取矿泉水瓶里的气体,用石灰水、燃着的木条测定气体成分,又改进微型实验装置,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通过实验拓展、知识的延伸、智力的挖掘,不但适应了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各类实验融入微型实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中试剂的用量只相当于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到几千分之一。改用微型化学实验后,因为实验仪器的微型化以及试剂用量的微型化,实验所排放的废水、废弃、废渣等污染物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对环境的污染大为减少。以往实验不可避免有些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那些有毒、恶臭的气体危害着教师和学生的健康,造成了空气污染。实验微型化、药品微量化使化学实验的排污量大大减少,尾气吸收、尾料和废弃物回收处理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重要的是微型化实验本身是一种绿色化学,它以较低的实验成本,较少的实验污染,较好地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把经济社会效益概念、绿色化学与生态效应概念深入学生心中,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能使学生树立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另外,微型实验在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下,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变革,它在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等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融入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雨声.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高中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后复习
所谓“微课”是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音频等为主要内容的载体,对教师在课堂中的系统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教学资源形式。微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充分、科学、合理地运用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相关知识点更加简洁化、形象化、直观化,它可作为补充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一种有效形式。笔者在对微课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后,发现其在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点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课后复习环节都存在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现将个人认识与看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理论知识点讲解中微课的创新使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习科目,其中包含有众多的化学原理、定义、公式等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点学习效果较为低下。
而微课在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点讲解中的运用却可以很好地扭转这一不利现状。上文已经提到,微课是以视频、音频等为主要内容载体的教学形式,这就决定了其特有的视觉、听觉等刺激效果,将会在带给学生强烈感官冲击、充分诱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背后所蕴含的高中化学具体理论知识点更为形象化、逼真化、立体化,可帮助学生实现对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理论知识的轻松理解与记忆,获得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对于这一点,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初接触“乙烯与溴水进行加成反应”这一化学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对“加成反应”的定义无法进行正确理解式的记忆。笔者认为,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乙烯与溴水进行反应时物质内部的微观变化。考虑到此,笔者首先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乙烯与溴水进行生成反应”的模拟动画视频,借助该视频,学生近距离且直观地观察到了两者进行加成反应时的内部变化及反应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又借助微课向学生出示了“加成反应”及其相关关键词的定格画面,如下所示:
如此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地注意到了“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对化学加成反应原理、特点等知识点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真正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突破学习重、难点的良好效果。
二、实验教学中微课的创新使用
化学是一门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学习科目,其原理、定义、公式等理论知识点的形成都是从众多实验中总结、归纳形成的。实验对于高中化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如此,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必然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化学实验。
可是,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总结,笔者发现,并不是所有高中化学教材上出现的实验都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情况。如,有的化学实验操作起来非常繁琐,有的实验在当下学校实验室背景下难以进行正常模拟,有的实验则因为实验用化学药品等原因具备较强的危险性……这些都是严重制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决定在自身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动性地采用微课这一教学形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如,针对当前实验室环境下不能很好地进行烧碱、氯气及氢气制取的限制因素,致使学生对于“2NaCl+2H2O=2NaOH+Cl2+H2”始终无法做到足够深入地认识与了解。对于此,笔者提前在网络上搜集到关于工业制取烧碱、氯气与氢气等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资料,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其制作成微课,其中包括了工业制取烧碱、氯气及氢气的具体环节流程,还有意识地将流程中真正体现化学反应与原理的镜头暂停并放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熟悉整个工业生产化流程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细节进行更深入的观察、理解与思考,从而取得了以微课模拟实验的良好教学效果,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支撑。
三、课后复习中微课的创新使用
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课后的及时复习与巩固。因此,相较于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单纯向学生布置特定例题的复习形式,课后复习中微课的创新使用有着更明显的优势,即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突出的课后复习效果。
如,伴随着手机、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广泛地进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微课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条件。像在学习了“钠化合物”这一具体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将包含钠化合物化学名称、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化学性质、用途、练习题目等知识点的微课教学资源发送到班级公共QQ群中,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手机、电脑等对其进行下载。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下载完成的微课资源进行快进、暂停、重复回放等不同的动作步骤,进而达到了借助微课资源优化复习效果的良好作用。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着其必然的先进性,为此,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充分正视其使用意义及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这将是转变传统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形势的必然要求,更是显著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修养与素质切实提升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陶泥活动
学前教育作为孩子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教育阶段,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前教育与时俱进,吸引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孩子正式迈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近几年的学前教育工作信息化探索过程中,许多相关的研究学者、教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利用专门为幼儿设立的学习网站、网络教学课件以及视频等,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学前教师加入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实施中,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在信息化的学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以及缺乏系统科学的发展方式和目标等。本文就以陶泥活动《美味点心屋》为例,简析信息化之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收集网络资源,完成前期预设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互联网平台上有许多的学前教育资源可以供教师参考和使用。因此,相关的学前教师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来搜集相关活动的资料,参考、借鉴其他地区幼儿园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并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应用。
在设计陶泥活动《美味点心店》之前,我参考了许多网络上的资料,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美工技能发展水平参考、同类集体活动教学设计、案例文章等,取精去糟,再结合本班幼儿特点,设计了一节以游戏情景贯穿始终,借助多媒体开展的创意陶泥制作活动。活动设计取材于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创造性和情感体验,弱化对技能掌握的要求。
二、借助多媒体,增添教学趣味
1.帮助创设活动情境,引发幼儿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处在知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需要依靠物质环境调动幼儿参与兴趣,在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经验。而往往物质环境的创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想要一个“森林”,我们无法真正把森林搬到我们的教学场地上,于是网络多媒体便成了我们的最佳选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最大限度地创造一个“森林”来让幼儿身临其中,与其互动,让幼儿在这样立体的环境中化身“点心师”来制作点心,体验陶泥活动带来的快乐。
2.增加多种感官刺激,注重幼儿多元感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活动常借助信息科技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在陶泥活动《美味点心店》中,除了大量美味点心的图片来冲击幼儿的视觉外,还增加音频,播放“熊老板”的声音,使得整个活动情景更丰满有效。也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幼儿来观察、发现,自主探索各种点心师如何在“扁扁的饼干型”上变出来的。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遵循“探索在前,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幼儿已有对“点心”的生活经验,以及“搓”“压”“叠”等陶泥技能经验,幼儿能够大胆猜猜、说说点心的“变身方法”,并尝试做做点心。此外,通过多媒体,让幼儿在屏幕上用“点一点”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装饰物来为美味的点心增加点缀,将活动推向一个。在活动中,幼儿在听听、看看、点点多感官的刺激下,对各类点心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制作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3.简化知识生成过程,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活动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心中,为保证活动目标更好地落实,我们通常会采用各种方式来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然而,有时候我们很难用过程性的知识生成用语言或者操作将内容o幼儿一个清晰的指导。此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解决幼儿在学习中碰到的难点。在这节陶泥活动中,我通过动画视频的播放以及PPT信息化的绘画教学模式,让幼儿更容易地发现“扁扁饼干型”变出各种美味点心的过程,让知识的生成更明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习得技能方法,较之传统的师生动手操作示范,整个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更为清晰明了,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每一位幼儿都能看到,避免了手工操作因材料小、距离远而产生不利于所有孩子观察的局限性。同时,也借助这样一项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幼儿的兴趣与参与度,寓教于乐,这同时也是一种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动画电影 教学计划 应用方向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三维影视作品和电影电视一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教学需要,还使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尔基说过:“突然……有什么东西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画面在抖动,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的面前沸腾着奇妙的生活……突然之间,它消失了。我们面前呈现……一块白色银幕,看来上面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不知什么人,仍诱使你去想象刚才视乎看到的地方……随后不知怎的,你隐的感觉到惊心动魄。”这是高尔基形容电影的一段话,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影视,也同样适用于三维动画电影。学生对动画电影的热衷不下于影视作品,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明确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地专业素养,打好基础,制作更多优秀的动画影视作品。
二、3DSMAX的动画制作教学的重点及教学模式
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如: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要以“面向就业,强化实践”为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以实际问题引出相关理论和概念,在讲述实例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1、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DSMAX软件模块太多,版本更新也相对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变为“主动探索”,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对软件自学能力。
2、依据计算机专业特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需要掌握的3DSMAX软件的模块很多,如何对其进行筛选?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掌握动画制作工具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3DSMAX功能的学习就要广泛些,角色动画需要掌握CharacterStudio动画模块,用来模拟人物及动物的动作。使用reactor引擎制作自由落体运动动画,碰撞效果动画等;使用角色动画,制作人物,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教授3DSMAX中的Vrml的制作,或结合3DSMAX软件和游戏引擎制作游戏。
三、三维动画电影制作课程中项目驱动法教学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对从事动画制作,游戏开发设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5万人以上。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人员等。三维动画课程设置主要有四个方向:影视动画制作;游戏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计算机动画电影专业方向三维课程的内容要求该课程的设置要有针对性。
1、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体系
在三维动画制作实例中确定角色和道具在镜头中的位置,制作角色动画和表情动画,用合期软件输出成品。要做到这种程度,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表演才华和想象力;熟练掌握三维软件的动画模块和骨骼绑定和蒙批操作;熟悉动画制作流程和观察细微,对生物和物体的运动把握到位;熟练掌握动画规律和能独立完成动画的后期输出以及具有良好的团体合作能力。
2、教学中教学实例的制作过程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尽快适应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对三维制作的技术分析、美术设计能力。一个典型的制作任务包括:角色骨骼的创建、装配、运动控制和权重的调节;角色的简易动画制作;摄影机动画制作;高级动画制作;渲染设置;角色动画的修整。
3、动画电影制作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动画的基础,理解动画中空间、节奏、空间幅度;学习3dsmax常用控制器工具以及制作柔软物体运动;掌握“路径动画”,能使任意物体沿着即定路径曲线按照需要的速度运动。
四、三维动画电影制作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在动画制作教学中,各个教学模块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建模模块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思维和雕塑能力;角色建模,要求对人体有一定的理解;材质模块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机理的理解能力;灯光模块要求学生对光影、色彩有控制和表现能力;动画模块要求学生有节奏、镜头、速度的把控能力;角色动画,要求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步调的理解;特技模块要求对重力、机械运动、风等物理模拟概念理解。
总之,在三维动画电影制作教学中要采用讲授操作与实例制作结合、师生互动、作品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课程的理论知识易理解,操作较难。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减少理论讲授,加大操作教授,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3DSMAX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大量实例制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每一个实例制作。
参考文献:
[1]焚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