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购买意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企业利润和对企业的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对消费者、员工、环境和社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由于消费者是利益相关者中能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群体,消费者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的意义重大。

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消费者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此起彼伏。处于风口浪尖的食品生产企业更应该重视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感知与响应,制定适当的战略,这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研究重心已经从企业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转移到了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的研究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建议。本文所进行的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还能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企业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的,但真正开始关于CSR问题讨论的时间是1953年霍华德・博文(Howard Bowen)发表了他的《商人的社会责任》后。卡罗尔(Carror,Aichie,B,2000)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里被社会要求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世界银行定义的CSR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认为,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的行为符合道德,经营上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只是对股东负责。

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张彦宁(1990)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既包括强制的法律责任,也包括自觉的道义责任。李炳毅、李东红(1998)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企业在经营理念以及战略管理过程中应提倡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卢代富(2002)亦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独立于企业经济责任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企业责任,是除尽力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外应履行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在 1963 年在一份内部备忘录里的提出的。利益相关者被界定为“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员工、股东、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区、环境等。我国学者郭红玲(2006)在关于企业 26 项社会责任活动重要性排序的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结果为,有 65.7%的回答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应该是与消费者相关的。她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排序,先后依次为消费者、员工、股东、社会整体。

2.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常亚平、阎俊等人(2011)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品价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中指出,消费者愿意购买企业为了弥补承担社会责任多支出的成本而提高价格的产品。王昶、周登(201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国外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未来发展的好坏与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密不可分。消费者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中最为重要的群体,企业更应注重其行为态度。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社会各界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国国内针对国内该社会现实状况进行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虽有一些关于国内的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但是,直接针对食品企业、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研究的依然不足。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相对欠缺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消费者群体的研究。消费者群体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的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极度重视,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很有必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

(三)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消费者的后续行为意向的研究缺乏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是,具体到消费者在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后的后续行为意向如何,这样的研究却很鲜见。食品生产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这直接影响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因此此项研究十分必要。

四、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影响

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响应的正向影响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其行为的实际感知。在此感知之前,消费者会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有特定期望。当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大于这种期望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正向加强。

(二)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归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消费者感知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时,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归因。当消费者将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归因于虚伪而利己的宣传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不但不会有正面影响,还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食品生产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同方面的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有所不同

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不同内容,依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而消费者购买意愿受企业对利益相关者中不同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是不同的。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般有食品生产企业对环境、社区、消费者、国家、员工、竞争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食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关注的社会责任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

(四)消费者购买意愿受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花费的成本高低的影响

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可能会花费更多成本。消费者会关注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转移方向以及转移程度。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至消费者时,消费者购买意愿不会降低,甚至还会提高。但是,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过多地转移至消费者或者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借口大幅提升产品价格时,不但不能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而且可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时下备受关注的行业为切入点,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受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因素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归因、食品生产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同方面的履行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花费的成本高低。

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建议。

1.企业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期望。在实际履行社会责任时,参考消费者的期望决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频率等。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应更多地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进行广告宣传时,弱化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使消费者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归因于利他而非利己。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应充分了解消费者更为关注企业履行哪方面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基础在相应领域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得到消费者的支持。

4.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应当适当地进行转移。事先要做好调研,了解消费者所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参考文献:

[1]沈弋.企业经营管理与社会责任之战略耦合[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晓峰.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意愿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陈留彬,2006)。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活动达到新的高峰。然而,由于与国有企业处在并不对等的社会政治地位,民营企业常常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因此,随着民营企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法与效果。之所以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原因在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国有性质的企业(含国有控股的企业)的所有者本质上就是全体人民,所以国有性质的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民营企业就不同,其所有权理论上归属于投资者。因此,从所有权理论上并不能合理解释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那么,民营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呢?如果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又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履行社会责任呢?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怎么样呢?这些问题关系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亟待回答。

本文将通过对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来考察这些问题。结果发现,尽管民营企业主观上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大部分民营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还停留在较低的认知层次上,比较关注于职工的工资发放和社会捐助,而对工人的其他福利、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还很不够。这并不符合目前国家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体面劳动”与“绿色经济”等要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认识不足。尽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认可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的观点,但是很少民营企业认可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观点。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的不清晰看法,极大地扼制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鼓励民营企业自觉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理论分析

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英国政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在自愿基础上采用高于最低法律规定的标准。美国商业与社会责任协会(BSR)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公司在考虑道德价值、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人民、社区和环境的情况下开展经营活动。在此,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民营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然后分析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和措施;最后再分析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

(一)意愿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而为了实施长期价值最大化,必须解决好由于管理者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负责而导致的多目标冲突问题。如果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是不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将使企业变得更有利可图(Jones,1980)。因此,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民营企业不仅应对股东利益负责,而且应对界定清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即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而是一种伦理性责任(Donaldson和Preston,1995)。噸观点从根本的价值判断视角来论证企业必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认为这样做完全类似于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任务(Freeman,1984;Clarkson,1995)。按照这一观点,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改善,就意味着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这对所有者利益的关注程度有可能下降(郑海东,2007)。然而对于民营企业,由于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对所有者的责任是硬约束。因此,对所有者利益的关注程度即使会降低,降低的幅度也应很小,因为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制度约束都不允许其对所有者的责任大幅下降。考虑到对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两方面责任的一个上升而另一个又不下降,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很强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而且,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日益发展与壮大,社会公众对民苜企业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要求的心理压力,也会促使其越来越注意所有者以外的利益,从而促使民营企业管理者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也会为民营企业带来声誉效应,从而为该企业日后的经营创造有益的社会环境,这也可能促使民营企业愿意履行社会责任。

(二)方法

以上分析表明,民营企业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那么,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又要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履行社会责任呢?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方法。综合现有研究,我们可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整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以下两类: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和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所有者、员工、供应商和顾客。对于所有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尊重并保护所有者利益,诚实报告企业财务信息;对于员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给予员工适当待遇(包括教育与培训、工资与晋升、安全与健康);对于供应商和顾客,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交易公平并诚信,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改良和开发产品、广告的合理化、给予产品使用指导、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政府、市民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社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改善社区环境,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政府,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遵守法律,特别是在反垄断法、产业结构合理化上的合作、抑制通货膨胀;对于市民团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慈善捐赠,并负担社会贡献的经费;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招聘公平,积极推进社会活动、监督和公开社会活动的结果。

(三)效果

民营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其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更有利可图。实际上,承担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它与获取竞争优势的其他手段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建立高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获取竞争优势(郑海东,2007)。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了经营中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对于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所有者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财务资本;员工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智力资本;供应商为民营企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和劳务;顾客通过购买民营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而维持了民营企业的再生产。对于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社区和广大社会公众可以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为民营企业所有者以及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同时它们也是民营企业的现实和潜在消费者;政府可以维持民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保障生产经营和相关合法利益。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利益相关者构建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这些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进而改善企业绩效,提升企业价值。而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民营企业的要求不一样,民营企业可以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与企业价值的提高。

上述理论分析表明,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可以改善企业绩效,提高企业价值。但是,这个观点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有很多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这个观点。陈留彬(2006)、郑海东(2007)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效果与其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陈留彬,2006)。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由于无法通过档案数据库来较准确地获取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法和效果相关数据,我们通过向民营企业管理者发放问卷调查方法,来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法和效果。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陈宏辉,2003;陈宏辉和贾生华,2004;姜万军等,2006;金立印,2006;李立清,2006),结合我们的理论分析,我们首先初步设计一份问卷,并向一些问卷对象进行了预试,然后,我们再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除考察调查对象特征的相关问题外,最终的问卷共包括三大类问题:(1)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愿度的题项;(2)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法的题项;(3)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果的题项。我们共计向民营企业发放了248份问卷,收回了200份问卷,剔除6份回答前后矛盾的问卷后,共计得到有效问卷194份,有效收回率达到78%。信度分析表明,该问卷的Cmnbaeh''''sAlpha系数为0.83,这表明我们的问卷符合探索研究的需要。

考虑到调查结果的代表性,我们在研究设计中,尽量将问卷调查对象分散化。分别给出了问卷调查对象所在行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盈亏状况等分布情况,以及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职位等分布情况。

(二)问卷调查对象分布特征

从中不难发现,调查对象遍布各个行业,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比较分散,排除了调查结果会受到问卷调查对象分布特征的影响。调查对象所在的企业规模63%为小企业,主要原因是我们调查的对象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

四、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度调查

我们分别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考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

从客观方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仅仅31%的民营企业正在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而一半的民营企业都将履行相关社会责任列为企业长远战略。这反映出尽管民营企业主观上愿意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是,这仅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目前他们并未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而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考虑社会效益”问题上,考虑者与不考虑者几乎各占一半。这进一步佐证,在客观方面,目前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度并不高。结合表3关于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观意愿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民营企业意识到需要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但这个主观意愿仅仅停留在主观意识方面。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程度远远低于他们的主观意愿。因此,如何调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将民营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主观意愿转换成客观现实,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仍然是国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法调查

我们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的内容;另一方面考察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只有在认识到社会责任涵盖的具体内容,才可能更好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內容调查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根据的第1-10题的顺序,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考虑股东、债权人、政府、顾客、员工、供应商与同行、知识产权拥有者、社区与社会公众(第8-10题都指对社区与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社会责任。调查对象认为,民营企业不仅对相关利益者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搞好自身的经营管理也是民营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第11-15题分别表示调查对象对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社会责任认识。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应该有效配置资源,诚信经营,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并采取先进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社会责任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又必然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考察

在认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内容之后,我们进一步考察民营企业如何履行其社会责任。表6描述了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总体管理情况。则具体描述针对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履行方式。

给出了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情况。表明,目前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并没有集中统一的模式,不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机制并不相同。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83%)都没有设立社会责任部门。这进一步表明,目前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想民营企业有效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构建若干套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履行模式,在民营企业进行免费培训与推广。

给出了民营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方式。可以看出,多数民营企业对职工的薪酬福利的保障仅局限于工资方面,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职工都没有“五险一金”和带薪休假。这表明,目前中国民营企业职工薪酬福利制度与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工作生活保障性不强,离联合国劳工组织与中国政府倡导的“体面工作”要求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描述了民营企业对客户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看出,多数民营企业(73%)已制定了客户关系管理制度。但是,与客户互动方面还不够,经常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的企业仅占44%,设有专门渠道接受客户意见反馈的企业不到一半(49%)。这些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对客户社会责任的履行仍然停留在“制度建设一大筐,实际行动却没有”的层面上。这可能由于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而无暇顾及客户的社会责任。但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民营企业骨子里就没有重视对客户的社会责任。

两部分描述了民营企业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情况。仅有2%的民营企业从未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但是,大部分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集中在救灾(90%)与扶贫(53%)两方面,环保、社区公益与教育等方面的参与度很低。这表明,尽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但是,参与的层次较低,仅局限于对临时性的突发灾害与贫困人口的救助上,还不能形成持续的、永久性的社会公益救助制度。表9B描述了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捐助的具体方式。民营企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的主要方式是捐助财物(98%)、参加公益活动(75%)与履行社会义务(55%)。而具体到社会捐助的方式,捐助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通过公益组织捐助(41%)。这也反映了目前中国社会捐助的相对混乱局面,没有比较完善的社会捐助体系,从而也难于对社会捐助形成有效监管,进而容易让人怀疑捐助财物的使用效率,这反过来又会挫伤民营企业社会捐助的积极性。

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整体情况不太好,仅仅56%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考虑环保。在不同的环境保护方式中,相对较多的企业采用的是参与环保公益活动(47%)。采用其他方式的企业都不超过30%。这表明,民营企业的环境保护几乎都是被动参与的,即被动参与其他组织或单位举行的环保公益活动。很少有民营企业主动采取相关环保措施。因此,在全世界都提倡“绿色经济”的今天,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民营企业自觉主动地实施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不容乐观,经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民营企业仅占27%,而且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内容主要是财物信息(53%)和工资福利(53%),披露其他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民营企业还不到30%。这进一步表明,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重视很不够,以致即使履行了相关社会责任,都懒得去披露。也可能是,目前信息披露没有针对社会责任信息制定具体规范,以致民营企业“无法”可依,不知道如何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所以就不披露。而社会责任信息的不披露,又会挫伤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外部人士无法获知他们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所以,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管制部门,尤其是会计管制部门,要及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使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六、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果调查

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必然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我们在调查中,也考察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大部分(89%)的民营企业都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仅有9%的企业持相反意见,而这也与88%的企业关注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的结论非常一致。这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将履行社会责任当作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手段。

但是,在调查履行社会责任对除了提升企业形象之外的其他生产经营管理有怎样的影响时,民营企业的看法并不一致。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长期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比例分别仅为38%、35%和23%。而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增加企业成本与降低经营效益的企业比例也达到37%和14%。这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的观点,在民营企业中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同。结合前述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的观点的一致认同,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民营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即只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好处,还没有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能力,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

在调查履行社会责任是否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时,76%的民营企业认为可能会。这个结果再一次印证了前述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增加成本(37%)和降低经营效益(14%)的调查结论。这些结果再一次印证了前面关于民营企业不愿意积极主动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观点。从而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要想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而避免挫伤民营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呢?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民营企业(51%)认为需要改善信息披露。结合前述关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不够理想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在目前,要想改善信息披露,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采取相关措施,强制民营企业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并且制定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不能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自愿性披露。自愿性披露并不能有效激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另外,也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31%)认为,为了防止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国家应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使民营企业科学规范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要防止不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给民营企业带来的伤害。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第3篇

国有企业履责范围界定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在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股东、债权人、职工、环境资源、社区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利益相关方所负有的责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法律与道德义务。国有企业的“国有性”和“公司性”,决定了国有企业实质上具备了“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双重性质。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双重属性中,公益性是首要性质,当公益性和营利性发生冲突时,要以公益性为优先。因为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用国有资产投资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理应更多地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应当考虑公共利益。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参照国外对企业责任对象的确定,国有企业的履责范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见下表)。

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履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作为特殊经济组织的核心特征和基本要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效的好坏,对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国有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效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统筹兼顾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和要求,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与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国有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抓手。国有企业多处于军工、能源、电信、交通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具有其他企业无法具备的特殊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国有企业树立和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充分考虑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统筹兼顾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追求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是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提升,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责任表率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整体提升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推动国家竞争实力的提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是要理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三方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其本质上可以看作一种界定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安排。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涉及到建立符合社会责任理念要求的体制机制,直接影响到企业产权关系、组织形式、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构建和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这一特殊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集中要义。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部分国企履责认识停留在公益层面。目前,仍有许多国有企业认为公益慈善等同于社会责任。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范围来看,其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社会伦理等社会义务,这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有法律强制性的,也有出于社会所期望的自愿责任。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包含诸多方面,如果仅停留于做一些公益慈善事业,那么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远远不够。

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有待加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改制和重组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民生问题,侵犯职工权益;二是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距趋势逐步扩大;其三,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容易出现腐败,侵害社会公众利益。因为公司治理架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国有企业容易利用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有待提升,须要把利益相关方理论真正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去。

承担社会责任表现出急功近利。所有社会责任计划都是有绩效的,只不过有些是无形的、长期的回报,人们忽视了它的转化效应而已。如果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急功近利,这意味着它尚未将社会责任理念完全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中去,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缺乏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现行的公司法中可以找到依据。除此之外,国务院国资委了《关于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起到规范作用。但是,以上依据也只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些指导性意见。目前,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缺乏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什么标准,怎么履行,如何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范。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是拓宽与完善监督机制。利益相关方有着天然的更为持久的监督力和更为强烈的监督意愿。欲对国有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必须引进多元监督的主体,改变政府监督的单一化模式。公众作为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也是最适当的监督主体。但在现阶段,社会公众却很难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活动来实现对企业的监督。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的结构,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公众舆论监督的力度,从而督促有关企业合理、合规地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并及时履行社会责任。

由于利益相关方主要通过相关法律规定而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督,有关法律的健全、完善,是利益相关者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的首要因素。因此,须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

二是建设沟通机制,定期社会责任报告。沟通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要加强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应以其社会责任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作为主要内容,定期与相关利益群体保持畅通的沟通,从而推动社会责任实践的改善和企业形象的维护。国有企业应积极做好沟通计划,高效管理与执行,通过多种载体让利益相关方及时了解其履责方式和整体成效。这其中包括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督,也已逐渐成为企业推进其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

三是政府注重发挥重要作用。从现实来看,政府在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明确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提高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明确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对国有企业提出清晰的要求和明确的任务,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采取区别性的指导和要求。此外,还应统筹规划,制定区域性及全国性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战略,将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发展。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及政策,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终培育起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和运行机制。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一、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利益相关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这也决定了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社会声誉,而企业社会声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所以要想直观的掌控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必须搞清楚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声誉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解释

首先,对社会责任做出说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迄今为止,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但是对社会责任的观点基本上分为两种;1、广义的社会责任,这种观点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不但涉及企业对外部的责任而且包括企业对内部的责任;2、狭义的社会责任,仅仅涉及到企业对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做出的贡献。

本文是以广义社会责任为基础讨论广义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前所述,广义社会责任包括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则企业社会责任成本C则包括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成本C1和企业外部社会责任成本C2即:

C=C1+C2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声誉是联系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效益的桥梁,社会责任声誉是直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效益变化的因素,而获得社会责任声誉需要相应的社会责任成本。

第三,社会责任效益,是指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好的(不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坏的)社会责任声誉,并由所获得的社会责任声誉直接导致的企业的收益或者损失。在此,将企业社会责任效益R分为有形的收益R1(是指能反映在利润上的收益)和无形的收益R2(指不能直接反映在利润上的收益),即:

R=R1+R2

三、变量关系解释及模型设计

首先,关于社会责任成本和声誉的关系,比如一家餐厅最初投入50万社会责任成本,这会让大部分利益相关者认为这家餐厅已经能很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的社会责任声誉也比较多;但是如果此餐馆在投入了100个50万的基础上再投入第101个50万去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则结果极有可能是第101个50万对企业的社会声誉没什么变化;因此,我们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声誉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随着社会责任成本投入的增加,单位社会责任成本能获得的社会责任声誉是越来越小的,如图曲线C所示。

关于社会责任声誉和社会责任效益之间的关系,当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声誉采用不同的指标时其结论也有差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这里,我们同样认为社会责任声誉和社会责任收益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具体关系如曲线R:需要说明的是,当企业的社会责任声誉最低时,社会责任成本最低,意味着员工无福利待遇,产品质量差,此时员工没有积极性,产品卖不出去,此时的企业社会责任效益为0。

曲线,表示企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得到的净收益。坐标原点含义为当社会责任成本投入为0时对应的社会责任声誉最低,得到的社会责任效益为0。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a点,R和C的斜率相等,此时对应的W取得最大值,此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取得的收益最多;由于则,由于越来越大,越来越小则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在a点之后W下降的越来越快;而b点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盈亏平衡点。

四、模型对实际的指导分析及结论

基于对以上模型的解释,我们知道a点是最优点,这就是在实际当中企业追求的状态,企业在实际运作当中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去发现自己企业的a点,并且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的变化不断调整a点的大小。

在实际中,原点之后的某一段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模型基于广义的社会责任成本,而C1的某些成本比如人力资源成本在绝大多数企业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支出社会责任成本必然获得一定的社会责任声誉,因此实际中的社会责任声誉的起点并不是模型中的原点。

企业可以参考此模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察自己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处于曲线的哪一阶段,如果处于a点之前则可以考虑增多社会责任投入,如果处于a点以后则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投入,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是增加投入简单,减少投入可能会有压力(比如政府压力和舆论压力),对于大企业来说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从模型可以看出当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处于b点以后,社会责任履行上就会出现亏损。越来越小,意味着b点之后的曲线越来越陡峭,意味着投入的越多亏损得越多。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理性化,它们会争取不让自己的社会责任成本处于b点以后,但是对于某些大型企业来说,相关方对于其社会责任要求很高,所以实际中可能存在某些大型企业处于b点之后的状态。

五、不足与展望

该模型有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没有解决定量的问题。

2、社会责任效益的出现具有滞后性,现在的社会责任成本的支出在未来才取得效益。

3、模型基于广义的社会责任成本,解决不了狭义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浙江;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028-03

通常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为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承担或承诺的经济、文化、法律、生态环境、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责任;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视其为单纯的贸易壁垒到认为其符合和谐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的“工厂守则”运动在中国兴起。家乐福、耐克、锐步等跨国公司开始对其供应商进行社会责任审核。在此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更多的是等同于《国际劳工标准》,且在相当程度上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实施的贸易壁垒。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无疑是实现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一、企业社会责任:从义务向战略的转变

1.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国际贸易纠纷、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浙江是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份之一,而民营企业又是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2010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 343.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3%,比上年增长42.2%。当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在国际上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浙江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外贸出口型居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断对中国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工厂劳动条件、工人权利、健康与安全及商业道德方面能够符合相关行为准则。作为全球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的浙江民营企业,也不断遭受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发难”。特别是不少欧美国家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ISO26000也于2010年7月通过并实施),并作为订单的必备条件,许多浙江民营企业都接受过跨国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审核,为数不少的外贸企业都曾因此遭受“失单”之痛。因此,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来规范浙江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有助于浙江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化解国际贸易纠纷,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2.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会在短期内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但无疑有利于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稳定的利益。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佩尼(Paine)认为,“一套建立在合理的伦理准则基础上的组织价值体系也是一种资产,它可以带来多种收益。这些收益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组织功效、市场关系和社会地位。”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至2008年末,浙江私人控股企业达40.8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0.6%,创造了60%的税收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但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高,缺乏知名品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粗放增长的特征较为明显。当前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过多地追求GDP增长的思维模式使得许多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环境破坏、资源瓶颈、劳资冲突、贸易壁垒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认识到,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浙江民营经济顺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现代企业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趋紧、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促使民营企业转向对产品、设计、流程、管理和制度等环节进行创新,促进其盈利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外来人口超过1 300万,不少地区如义乌等地外地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日益庞大的外来人口在浙江集聚,在给浙江经济带来发展活力的同时,也给浙江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快速发展的工商企业和迅速膨胀的外来人口,使得这一区域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资矛盾日趋突出。譬如义乌,从1997年开始,每年劳动纠纷案件均超万起,呈现出高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曾出现过职工跳楼、老板被杀、外来务工人员组织地下帮会等案例。面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义乌曾在全国率先推出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的稳定,优化了义乌就业创业环境。但这种维权模式主要着力于事后救济,而事前规范方面缺乏有效的抓手。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处理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一套成熟方法,企业社会责任在践行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助于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用工权益,提前化解劳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件发生。同时,职工权益得到维护、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之后,也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稳定劳动者队伍,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二、浙江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关于社会责任的倡议和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支持和赞同。更令人欣喜的,在这场运动之中,浙江的民营企业又一次发挥了榜样式的先锋作用。2007年2月,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向社会了中国民营企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理念的重要表现,并作为中国唯一的企业家代表受邀参加第九十六届世界劳工大会。2007年7月,浙江华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制定出了国内首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HM3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以下简称HM3000)。标准的诞生及推出,标志着世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建设领域里有了中国声音。与国外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不同,HM3000从客户、员工、股东、生态环境、商业秩序、社会事业等六个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系统的诠释;不仅阐述了一个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规范与要求,同时也阐述了达到该规范与要求的管理步骤与内容、评估社会责任管理成效的办法,使企业能通过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逐渐达到社会责任目标要求。2007年10月,浙江华立集团向社会公布了首部由企业自行制定的《HL8000华立集团社会责任标准和评估体系(2007修订版)》,规定了华立集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素,建立华立集团社会责任管理的系统模式,既包括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又涵盖社会责任测评指标。

顺应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趋势,2008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倡导广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5月,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义乌标准”,并选择北苑街道进行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义乌标准”以劳动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为重点,涵盖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劳动环境、教育文化、制度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守法经营、产品质量、信用诚信、公益事业、奖惩记录、公众投票等15个大项,57个具体条款;其目的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规范化的公共管理轨道,推动社会责任领域从企业“自我约束”到“社会约束”转变。如今杭州、温州等市也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始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工作。

由于浙江的民营经济总体上尚未摆脱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传统增长方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

一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有限。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组织,其主要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据调查,民营企业五年的淘汰率将近70%,寿命很短,因而生存问题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必须首先面临的。另外,民营企业的更新速度快,有很多企业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并不是不想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而是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缺乏主动性。

二是对企业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层认识。在许多民营企业家看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支付的成本与追求企业利益一直是两种对立的行为。履行社会责任就意味着企业利益的减少。显然,这部分经营者是从追求短期利益的视角看待三者的关系,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所带来的附加的长远效益。这种浅显的认知使得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导致了一系列的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明确让企业产生误解和疏忽。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自己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并不清楚,大多是一些概括性的认识,应当履行的细节常常被误解和疏忽;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各利益相关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也不够,所以就形成了企业不清楚自己该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而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后,利益相关者对自己的权益认识不清,没有对企业进行举报,最终使得企业与社会所共存的大环境遭到破坏。

三、促进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省上下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对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社会责任的强化成为了这一突破的关键出口。但可以预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会成为一种更普遍的、更持续的行为。因此,作为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占主体、外贸依存度高的浙江,必须顺应这一全球性的潮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义乌等的实践经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其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突破口。

1.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浙江实际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标准。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日益成为中国企业的又一个“紧箍咒”。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首个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已于2010年7月正式通过成为国际标准公布实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责任的发展格局,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推动社会责任的实施。这对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浙江来说,无疑又将是一个巨大压力和挑战。然而,ISO26000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更多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意志。考虑到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只能分阶段逐步接受。因此,在现阶段,对于浙江来说,既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认识、准备和迎接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种种要求,应对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又要探索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努力和国家标准进行接轨,并争取达到国际互认,为我省民营企业争取发展主动权。

2.建立健全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从当前的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更多地是要正面引导和激励,而不是强制或惩戒。因此,政府要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资源配置、融资协调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评估表彰制度,专项奖励优秀企业,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性。充分发挥媒体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典型,并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监督,营造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氛围。同时,加强执法部门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府执法部门介入,对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企业,给予严厉的经济或行政处罚,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扼制这些企业的行为。

3.动员和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整体合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仅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整合各个方面的力量,体现共建共享原则,构建政府、企业、中介、社会“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合力推进。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形成新型的政企关系。政府对企业的评价指标应有所转变,评价指标需要向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社会捐赠、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资源等方面倾斜。二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企业的内在需要,提升企业软实力。企业经营者务必要转变经营理念不能仅仅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企业的负担要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制定公约、行规,规范企业行为。四是发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营造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氛围,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参考文献:

[1]Sheikh,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Law and Practice[M].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

[2]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谭深,刘开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