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的大幅度持续上涨的现象。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一、浅析我国新一轮通胀的原因及走势分析

(一)全球主流货币的超发

次贷危机爆发后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主流货币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钞,特别是美联储,美元占世界储备货币总量的差不多七成以上,美元在零利率和不断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大规模泛滥因而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大量资本流动性泛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美元泛滥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后果是,导致汇率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的中国,被动的增加货币供给,造成流动性过剩。这种流动性过剩,引起物价上涨。

(二)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的输入型通胀

近几年来中国对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极高,同时在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了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另一方面大量热钱进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攀升,成为中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外部输入因素。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

拉动一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消费和投资,俗称"三驾马车"。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消费占的比重很小,呈现哑铃型。政府要保持经济良好的增长势头,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如房地产,铁路,水利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货币投入才行,所以就有了四万亿和央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这剂猛药挽救了中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的风险,但因此带来的货币的超发所导致的后遗症通货膨胀也是明显的。

(四)民众对通胀预期的加剧

民众对通胀的预期是加剧通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社会公众已经普遍形成"外推的"通货膨胀预期。"钱不值钱"的概念越发明显,公众对货币信任下降,开始从银行提款扩大当前的支出,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使正常情况下存在银行中的货币存量的部分就会转变为当前的需求支出,由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就会发生,使得潜在的通货膨胀将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

(五) 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工资上涨压力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当前的中国已经告别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期。由于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我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已经稍有减缓的增长。

二、我国政府以及中央银行的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一) 实行合理的货币政策

面对通货膨胀采取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几乎是各国政府首选的教科书式的做法。但是在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泛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既不能过于宽松更不能过于紧缩,应保持在稳健合理的水平。因为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采取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次生灾害"。一方面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就会让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越发强烈,就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热钱涌入,就这样越加息,升值压力越大,升值压力越大资本流人越多,资本流入越多升值压力越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其所增加的购买力预期就会形成一种对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的推动力,输入型通胀会越来越严重。最后连续加息,人民币不断升值就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因为资金使用成本大幅增加而出现倒闭潮中小企业的倒闭,会直接导致大量失业,大量失业又会导致大量民生问题。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使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大力提高存款准备金以对冲热钱的影响。同时加强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使得贷款流向继续向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流动。

(二) 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一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减少和淘汰或者升级和整合掉那些科技含量低经济产能效益低下且高耗能高污染对外部资源依赖性极强的产业,如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就是这一类产业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业,如国家最近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以往的经济增长中主要有三部分:外贸出口、投资及内需。这三部分外贸出口与投资明显占比比内需大得多,这也决定了这种哑铃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比较容易受经济周期以及市场的影响。而且,无论投资还是外贸都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方式最终会造成经济内分泌失调使得经济发展不再健康并最终无以为继。那么,为了能够继续保持高活力、健康的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必须将内需调动起来,使得哑铃型经济变成均衡的柱子型。客观上,也只有这三方平衡了才能保证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降低经济周期及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安全性。

(三)加大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干预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临时价格干预,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保障整个市场有序的发展。动用国家物资储备,平抑价格上涨,对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要化解这次通货膨胀的危机,就需要我们的中央银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维护适度的货币供给,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的、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而尽可能地减少通胀给民众带来的经济损失,减轻他们生活的压力。

因此,要想控制通货膨胀,根本之计在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必须停止"疯狂地印钞",民生远远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人民的购买力持续下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民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对民众的剥削上!如此大规模地投资只会使中国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表面的繁华都是假象,要想经济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民众的购买力问题,没有消费哪来的发展?更大的问题是,中国超发的货币,基本上被用于规模大得惊人的投资,这些项目一旦铺开,又需要更多货币来维持,否则,就将产生烂尾工程。于是,纸币越来越多,物价越来越高。民众财富被悄悄的持续的转移、稀释,购买力进一步降低,而物价的快速上扬,进一步抑制了民众的消费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万丈深渊。

物价飞涨,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加息、提高准备金率,都仅仅是一种补偿性的政策,从根本上来看,要想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同时,必须加强对民生的投入,我们的政府应该在作风上更加节约,同时收缩投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而去建立民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这次的通胀危机。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影响因素 实证

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危害

1.造成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通货膨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将百姓辛苦的劳动积累一洗而空。如以津巴布韦在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其通胀率达100500%,人们一拿到钱就要赶快去买东西,否则晚一点金钱就会贬值。疯狂增长的物价造成央行发行的货币面值以“亿”作为单位来计量,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也很艰难。

2.物价不断上涨

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PPI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加,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堪重负而面临倒闭。我国由于物价上升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很多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3.银行存款负利率扩大

随着物价的上涨,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也会不断扩大,老百姓对通胀的预期会趋向一致,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就会有所动摇,一旦银行中的巨额资金被撬动,必然会造成后果严重的流动性资金泛滥,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性原因。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而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这样一来在外汇管制条件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利润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同时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多发行的货币很难完全被完全收回。2007年由于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为30807.9亿元,而同期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本息的数额分别为40721.28亿元、36922.87亿元,对冲掉的货币为3798.41亿元,2007年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约2万亿元,于是因外汇占款而放出的货币为7009.49亿元①。 这样一个巨大的差额就是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经济体系中,这部分增加的基础货币才是造成长期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原因。

货币需求的变化也成为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新源头。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增长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按照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其差额将转化为通货膨胀。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速度远远大于GDP增长速度而没有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于多余的货币执行了贮藏功能,新增的货币供应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投资渠道,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消费而被居民作为储蓄存款沉淀下来。仅今年1至4月居民储蓄存款就增加了4万亿。公众这种被动增加的储蓄存款被经济学家们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这只“虎”实际上就是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随时等待释放。现阶段,我国银行存款利率长期处于负数的情况下居民持有储蓄存款的意愿会下降,一旦有更好的投资场所很容易出现“存款搬家”的现象。但是43万亿元存款的闸门一旦打开,资金洪水会奔流而下,在各种资本工具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就会疯长,泡沫膨胀在所难免,这无疑是给已经过热的经济雪上加霜

我国经济经济结构的失衡则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具体地说,就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投资的高速增长形成过剩产品和产能;另一方面,消费的持续萎缩导致内需不足。过剩产品和产能在国内找不到出路,就必须在国外寻找出口,于是,也就形成了经济中另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外贸失衡,出口大于进口。此外,我国的出口生产部门竞争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领域。为了保护众多企业的利益,维持汇率稳定、坚持结售汇制度就成为我们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选择。与此相适应,央行不得不采用银行票据、利率、准备金等政策工具来调整流动性。出口部门的顺差额减去当日央行票据对冲量就是一天流动性新增量。但是除了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对增量流动性进行对冲外,其他的货币工具只对存量流动性有效。在其他货币工具无效的情况下,单靠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无法完全对冲新增的流动性。这样就形成了一方面央行不断使用政策工具造成工具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国的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货币问题,而且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

2.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形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2007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至2008年7月已经突破140美元大关。油价上涨推动了生产领域的成本上升,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这将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3.46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6.05%。因此国际市场的油价变化对我国商品价格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输入影响。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已经上调成品油的出厂价格,但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倒置的局面没有根本的改变,国内油价还有上升的空间,由此可见国际油价的高涨无疑会增加国内通胀的压力。其次是全球范围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扬对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形成压力。由于全球市场对乙醇和生物柴油的需求旺盛,而玉米、棕榈油、食糖和其他谷物都是生产这两种产品的原料,新需求改变了大宗农产品市场原有的均衡,使这些原料性商品的价格上扬,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甚至进一步影响到软饮料等产品生产成本的一再被推高。世界各国的食品价格均出现了迅速上涨的态势,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在此刺激下也大幅攀升。

3.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房产市场的价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过热、通胀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房地产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既是消费品又是资本品。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除了资本市场以外大宗资金投资和炒作的场所。这更助长了房价的攀升。房价的攀升带动了资本的进入,资本的进入又推高了房价,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工资的涨幅远远低于房价的涨幅和资本的获利。作为资本产品房价的上升,直接带动了作为消费品的房价上涨,同时还挤占了作为消费品房产的供给。可以说,房地产增长过快得不到调整,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地产泡沫不能挤出的话,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攀升是不可避免的。

三、有效避免通货膨胀的策略探讨

1.拓宽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日趋增加,央行只有通过被动地增加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只有这样才能影响抑制通货膨胀。所以,我国应积极培育并发展货币的多方市场,拓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改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才能以此不断完善高效的货币市场,并以此作为央行对冲操作及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手段。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在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应主导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东部地区由于其产业基础较扎实,可注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来抵消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形成全新的竞争优势。另外,还要激励、倡导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并确定中长期的资源利用战略,增加节能、降低消耗的力度,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此基础上,竭力新能源的开发,及时改善能源结构。

3.加强市场流动化管理

虽然从前面的实证分析图表来看,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容忽视。对于加强市场流动化的管理,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加以协调,例如央行截止到2010年11月底上调了5次人民币的存款准备金率,最终执行以19%为标准的存款准备金。随着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0.5%,可冻结银行体系中流动资金约1500至3000亿元左右。这也是央行在致力于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强化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趋势及资产泡沫的有力手段。

4.有效防控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为了避免投资过热,最有效的手段即通过货币政策在总量上对投资需求进行压缩,以此有效防控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投资资金的来源,加强对银行贷款额度、股票债权等发行的额度;另一方面,为了加强控制银行信贷体系,央行可将全部金融机构统一归入信贷规模管理体系中。

5.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

由于当前我国粮食价格与肉禽价格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长期的,所以应该统筹兼顾到短期政策和长期机制建立之间的关系,做好中长期措施的准备。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攀升的原因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农产品的成本增加;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周期发生波动。从稳定农产品价格与生产的角度出发,应集中完善农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产品比价关系的平稳过渡;推动农畜牧产品生产的产业化与专业化,极力倡导行业的中介组织;建立农业保险及疫情疫病防控体系等。同时要注意短期政策和长效机制的密切配合,着力发展长效体制,稳定农产品生产与价格的波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二七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2008-02-22.

[2]顾红侠: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3年至2008年的数据分析[J].辽宁大学:金融学.2009

[3]王琛伟 石刚 李大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比较[J].商业时代.2009(13)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成因;对策

一、引言

2008年下半年后,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爆发,为此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陷入了低迷状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外汇储备及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了保持我国的经济稳健、激励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帮助我国抵御了金融危机、从而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经济逐渐改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物价却不断上涨,诱发通货膨胀的相干因素不断积聚,并最终致使了最近一轮传播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的通货膨胀,如图1所示我国2007年-2013年3月的通货膨胀率,这就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破坏性的。为了使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我国要在温和通货膨胀时期采取一定措施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从而防范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正处于温和通货膨胀时期,因此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解决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物价上涨的问题。

二、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

1.通货膨胀定义查阅文献发现,关于通货膨胀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主要有三点: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货币量的过度增长、生产成本增加;国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2.通货膨胀度量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可以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来度量。3.通货膨胀成因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一般包括:货币因素型;需求因素型;成本因素型;混合因素型;结构因素型;输入因素型;预期因素型。4.通货膨胀程度划分通货膨胀按照程度可以划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其中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3%~6%之间,普遍认为温和通货膨胀是经济允许的、合理的通货膨胀;奔腾通货膨胀指在较长时期内,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持续上升,年通货膨胀率一般在两位数以上,甚至高达百分之几十,一般认为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的通货膨胀,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加速度增长,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是破坏性的,甚至还会现社会动荡。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及特征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增强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通过对期货市场和一些贸易依存度高的农产品的价格影响来影响我国国内的价格。例如,在2010年7月后,国内大连、郑州的商品交易所的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全面上涨,而这一定程度上是受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价格上涨影响,这又带动了国内相关商品现货的价格上涨。并且,国际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对国内农产品的成本有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2.商品价格上涨为主由图2可知,CPI与PPI变动基本趋于一致,说明以生产资料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引发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现实生活中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贡献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我国通货膨胀经历了四个时期,1994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至今,而期间食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贡献率分别为51%、88.5%、85%和70.2%。所以可以看出,近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而最早时期的通货膨胀是由食品与非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而不同时期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前期的推动因素主要是量时价格上涨,而2009年至今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猪肉、肉禽的价格上涨。3.外汇储备过度增加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出口额与日俱增,贸易顺差总额曾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巨额数字。在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首位,超过3万多亿美元。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维护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如果中央银行没有实现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引起我国货币供给量过度扩张从而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4.虚拟经济的膨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胀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当前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在最近一轮通货膨胀中,我国证券资产价格和房价的涨幅,远远大于其真实商品价格的涨幅。随着国内资金不断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的流向,直接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生产受阻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不能达到有效供给。而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不断的升高,使人们产生财富效应,同时增加消费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抬高了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最终发生通货膨胀。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

1.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使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增加信贷投放力度这一举措放松了贷款要求,让以前一些达不到贷款要求的企业如今很容易可以获得贷款审批。然而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一些企业把贷款的钱用来投机房地产业并从中获取利润。这样就导致了在在增加社会流动性的同时,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价节节升高,直接导致货币释放途径可能发生变异。一些资金被用来进行期货投机,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2.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后金融危机时代成本推动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外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吸引力降低,人们素质不断提升等因素,导致在外务工人员数量相比以前数量有大量减少,一度出现劳动力空缺现象。因此企业要想招募劳动力必须提高个人工资水平,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再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水平上升必然引起生活水平上升,人们又会要求提高工资水平来应对生活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通货膨胀的不断发生。3.通货膨胀国际联动性增强我国初期的通货膨胀发生都是由国内因素引发的,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近几年发生的通货膨胀除了国内自身因素还需要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及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即国内外综合作用。2009年以来,通货膨胀也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月平均通胀率达到4.45%,其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中国“金砖四国”的通货膨胀特别严重,分别为5%、12%和6%、5%。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由0.38上升到0.59,这充分表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如今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由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反通货膨胀的对策

1.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首先,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我国资源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实施“引进来”战略,可以利用拿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有利机会来扩大国内资源战略储备;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具有国际眼光,通过收购境外资源类公司等形式在海外建立国际大宗商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其次,增强国内厂商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努力获取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2.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是预防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首先要建立多元化房地产融资体系,除了目前房地产金融市场资金主要来源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个人住房贷款以及部分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外,还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企业中短期票据、私募基金甚至委托贷款等多渠道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其次,提高房地产税,如增值税、所得税等。人们之所以进行房地产投机,是由于通过房地产产权的买卖活动从而获取的高额利润,因此提高房地产增值税,可以有效的管制房地产投机活动。3.加强外汇储备的调控首先,政府应选择合适的货币对冲政策,其中包括对冲工具和对冲数量的选择。当前我国只通过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方法来对冲外汇储备上升造成的流动性增加,对冲工具过于单一而使调控效果不佳,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冲销工具的范围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利用外汇储备对国内外进行投资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加对海外的战略投资,加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减小了外汇储备的冲销压力,解决了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的弊端,使得外汇储备量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迪.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D].吉林财经大学,2014.

[2]孙志军.通货膨胀成因再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3,(03):8-11.

[3]肖文兴,陶盈,彭应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491-495+505.

[4]陈雅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机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5]李晓俐.国际热钱的进入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144-145.

[6]潘健平.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8):3-6.

[7]刘启云.我国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137.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范文第4篇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说”。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王海峰在《规避通胀风险须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提出中国通胀压力与国内流动性过剩有一定关系。他在文章中说,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文提出,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1]。

2.“成本推动说”。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刘世锦在《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2]。

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2]。

张平和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资产重估引致的资产价格膨胀传导到了实体部门,推高了可贸易工业部门的成本。其次,农业部门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走高。再次,第三产业也积累了大量的“价格压抑”。这一潜在的压力是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3]。

3.“需求拉动说”。面对物价的上涨,许多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王建在《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4.“二元结构说”。当前中国部分行业比较热,产品供不应求,部分行业却比较冷,产能过剩,过冷过热同时并存,过冷行业由于发展困难,大量资金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导致过冷部门的生产减少、供给失衡,过热部门出现泡沫。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4]。

5.“混合因素说”。面对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经济学家刘伟在《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文中提出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两大因素,具体来讲,需求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多和国际收支失衡等,供给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化进程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增长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看发展要素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

光在《中国进入中度通货膨胀时期》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输入性通货膨胀,即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国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些进口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又有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结构性通货膨胀方面[5]。

6.“价格管制说”。当前物价上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既有间接的货币政策,也有直接的价格管制,从而来控制价格上涨,然而,在大家都肯定这些政策的正面效应,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政策,才促使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打折。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提出,实行价格管制会产生一个打击生产的效果,而这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是不利的[6]。

同样易宪容在《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中也提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利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7]

7.“GDP增长说”。最近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8]在《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提出GDP的增长是决定通胀的最主要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9]。

蔡昉在《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一文中提出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即“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城乡就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城乡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显著增加……而中低收入家庭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10]。

8.“财政分权说”。尚长风、许煜、王成思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一文提出,中国政府的财政分权导致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他们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补贴,有三条路,其一是财政补贴,其二是国有银行低成本贷款,其三是直接发行货币,在实践过程中,第

一、二条路走不通,只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补贴国有经济,导致通货膨胀。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1.第一种观点是通过增加商品供应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张平、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面对双膨胀的挑战(资产膨胀、通货膨胀),必须进一步作出恰当和配套的宏观选择,既要抑制资产部门的膨胀,又要激励实体部门投资的欲望,从而供给增加,抑制通货膨胀[3]。

2.第二种观点是通过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来缓解通货膨胀。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里提出,要回收1500亿的钞票,并提出回收的具体建议。林毅夫在《2008:高速增长的调控之道》一文中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要“货币紧一点,物价要松一点”,“货币供应一定要控制住”[11],可见作者是希望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第三种观点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刘世锦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而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就是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12]。

4.第四种观点是通过多种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许善达在《本轮通货的特点及应对之策》中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很多,但重点是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货币政策,通过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发行票据等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第二是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供给,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第三是调控物价,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上涨。

5.第五种观点是通过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提出当前形势除了密切注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但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其提出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GDP,因此利用如何各类政策工具控制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将是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范文第5篇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知以及处理这一问题,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通货膨胀的现状以及原因,期待为这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

通货膨胀;CPI;大宗商品

一、引言

通货膨胀问题是世界经济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且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世界性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其关系着本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民生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其爆发通货膨胀,那么就会导致该国的生产建设方面的中断,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甚至会导致社会动乱,危及政权。尽管长久以来,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一直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在经济学理论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各国的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这一理论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主要是因为该概念是目前的经济生活当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

二、通货膨胀概述

要想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一个准确而清醒的认识,首先要知道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的准确内涵及定义,目前,西方的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历史较为久远,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价派,一类是货币派。物价派主要是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组成,他们认为物价水平的直接上涨是通货膨胀问题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所以他们从价格水平的变动来定义通货膨胀的定义,将其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平或者总体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过程;货币学派则主要从货币的发行量角度来定义通货膨胀这一概念,该观点大部分是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组成的,他们认为通过膨胀的起因是国内的货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整体社会的产出增长率。根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作者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远远大于市场的货币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现实当中的通货膨胀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来说,只有准确的知道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相关部门才能够准确、及时的财务相关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得国内的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否则,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会阻碍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自2010年以来,由于受国内经济投资过热、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视度的逐渐提高、生产资料、物价水平及劳动价格的大幅上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其实,如果仅仅从相关的数据来看,2008年的通货膨胀问题远远超过目前的通货膨胀,但是国内的居民却对目前的压力感到额外明显,通过相关的分析,得知,尽管2008年的通货膨胀问题程度更大,但是由于当时的物价上涨仅仅集中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例如石油、猪肉等,但是2012年以来的这次通货膨胀却体现在全面的物价水平,小到蔬菜水果,大到燃料、房子,几乎所有的物品的价格都在全面上涨。

2010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国当时所采取的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局限性体现的也是越来越明显,通货膨胀问题开始逐步凸显,近几年来,国内的CPI同比增幅都在4%以上,这次通货膨胀在强度以及压力上都大大高于1988年以及1995年的两次国内通货膨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本次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与前两次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前两次的通货膨胀强度大,爆发强,涨幅在25%以上,但是来得快也去得快,持续的时间较短,也就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而本论通货膨胀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表现得比较温和,属于温和类型的通货膨胀,这就使得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压力宣泄较慢,至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释放这种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货币的超量投放

过量供给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主要是因为货币的超量供给造成的,2008年下半年,我国出台了4万亿计划,开动了一大批的项目建设,尽管对防止国内的经济衰退,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由于实体经济大量的信贷涌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内的物价水平。

2.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目前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才是我国通货膨胀众多原因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房租的上涨,进而增加商家的成本,从而造成了物价的上涨,以此类推,事实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各类用工成本的上涨。

3.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反弹也是国内通货膨胀主要原因中的一个,其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传递到我国的:一是初级产品的进口渠道,推动了国内工业产品的成本;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得国内的商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四、结论

综合来说,目前我国的同伙膨胀是综合型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我国的同伙膨胀问题,本文仅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予治理我国通货膨胀方面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沈志宏.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