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造景
这里的造景是针对空间设计而言的,通过控制视觉行为的客体,让受众看到空间优秀的一面,遮隐整个空间及其内部事物的固有缺陷。简单来说,造景是使设计对象处于一种扬长避短的可控制状态,通过空间的序列排布以及子空间的分隔,对比,渗透,融合等相互影响达到整个空间的意境的提升。
中国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以“物化”的空间形态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与物质生活方面的向往与追求。对于空间细节的编排,是以时尚序列展开空间之变化,处理空间的手法是随着人在空间中视点而移动,而景物也跟着不断变化,正是所谓的“移步换景”之手法体现,使得园林空间充分展现以流动空间来表现清净自然的艺术精神。
室内设计和中国园林造景的运用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造景,精于布局,多样统一,追求曲折多变。对于室内空间设计师而言,我们要体验这些空间中压缩、伸张、开合、对比等的空间变化,与巧妙掌握空间尺度设计,从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法则中,去学习与模拟其对于空间处理的手法,将是一种很明智的一种选择。
1. 借景是室内空间内涵的丰富动作:中国园林在构景上是精于布局,巧于因借。其中巧于因借,即巧妙的凭借园外景色的园林构图方法,对园外景色应“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构景本无定格,而在于巧变与巧借。计成在《园冶》中称借景为“园林之最要者也”,这里突出的强调了借景的重要性,中国园林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对于借景的运用是很成功的,内借外借,远近交辉,层次丰富而深远。
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追求丰富的空间内涵。众所周知,一个园林的体积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为了扩大园林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常见的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法则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到借景法则,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和其他的视觉表现手段相比,借景相对而而言应用最为广泛。就是两个子空间隔而不断,把另外空间中的的景观引入本空间中,使其余空间中的景观能成为本空间中景观的组成部分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从而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景讲究“隔而不断”的空间处理方式。实际上就是打破分割后的空间的有限性,将两个相邻空间序列在组织上的单向渗透,把空间在视觉上延伸,丰富空间中的景观层次,使空间富于变化。在当代室内空间相对以前最大的特征就是空间更具丰富的层次性,这就意味着整个空间序列中,各个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就更为复杂。因为现今室内空间的功能日趋多样,各个子空间中的元素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借景所借的对象也日趋多样。
2. 透景是室内空间意蕴的提升动作:透景也被称为漏景,是有意识地把有限空间中景物的一部分透出去,让非本空间中的人也能一窥,让人产生本空间似乎是无限的印象。当然了,透景并不意味着将本空间的景物全部透出去,只是漏那么一点或几点即可。
透景的表现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两个方面:在保证本空间对他空间精心渗透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证本空间的私密性;另一方面,仅仅只保留本空间的半私密性。在室内设计中,主要是为了含蓄的传递本空间的性质、用途等,比如商店的橱窗设计,它照顾的是外来视觉范围而做的含蓄的表达店面的品位、格调等信息。
3. 框景是室内设计的强调动作:所谓的框景,可以简单理解为把对象景物用一个“镜框”框起来,其意义就是把空间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景物突出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框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比较明确,存在于一些常规设计部分,比如家居设计中的电视墙、览馆中的展示墙、商业设计中的形象墙等等。这些常规设计无一例外都是在空间内部把最重要的景物,用各种处理的方式把主体景物突出出来。只要人在这个空间活动就会无一例外地感受到空间中的主体景物,从而明确空间形象。
4. 对景是室内设计的均衡动作:对景手法与其他手法相比,最重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强化空间序列中各个子空间之间的联系,甚至能作为两个相邻空间的过渡;二是能使空间中的构景要素相互之间有比较明确的对比关系。对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能有效控制室内空间中一处独大的情况,对于各个子空间的之间可起到过渡,平衡的作用。这种造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最明显的就是端景墙的设计。
5. 障景是室内设计的分割动作:所谓障景即遮盖缩小设计对象的缺憾,展现甚至是放大设计对象的优秀一面。
障景对于空间序列上的影响是最强烈的,由于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扬长避短,把空间中的非良性因素遮蔽起来,所以很容易打破原有的空间序列,在空间内部进行再分割,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简单的说,障景就是把一个空间或相邻几个空间中的不利因素隔离,这种造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是比较多的。比如麦当劳、肯得基以及一些小型餐饮店的门店设计,基本都是运用障景把食品操作区域部分做半遮蔽处理。
结束语
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是场所设计,只是园林设计针对的主要是室外空间,室内设计针对的是室内空间。但是在造景上,这种发端于古典园林设计,发展最为悠久也最为成熟的造景,是可以在设计实践中为室内设计服务的,是这个时代是缺少的,更是当下我们室内设计师最需要借鉴的法则。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中国的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2 中国园林意境美的体现
2.1 “堆山与叠石”的意境体现
由于石头种类的不同,所传达的意义也不同,在园林艺术中的山石造型,一般采用假山的形式来传情,如象征春回大地的春石,象征生机勃勃的夏石,象征万物萧索的秋石。在园林设计中,“一水三山”是中国传统建筑山水美学体系的体现。在叠石艺术中,亦能以小见大,只要设计者能抓住石材本身的特性,便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意境美。
2.2 “庭园理水”的意境体现
将水分割成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小块,这样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一种水陆萦回,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不论是池还是大面积的水,不论是私家园林小范围的造水,还是皇家园林气势磅礴形成的岛屿。水除了起到调节整体环境氛围的作用外,还能体现“庭园理水”园林意境。
2.3 “花木配置”的意境体现
花木的配置只有考虑具体气候,才能正确地传达出其完美的意境来。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之意境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花木配置上,要注意根据地域特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花木种类。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2.4 “建筑小品”布局中的意境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廊是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作用,而且又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榭一般的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主要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对景致也起到一种点缀作用。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
3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艺术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合。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3.1 造景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造景主体性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是植物造景的基础。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植物景观。古典园林讲借景,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
3.1.2 艺术性原则。遵循一定的造景艺术性是避免植物造景孤立运用的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效果。
3.1.3 生态性原则。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
3.1.4 文化性原则。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
3.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紧扣主题,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3.2.2 季相变化景色宜人。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它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3.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该手法在学校、小区体现较多。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
3.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4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古代造景艺术
一、古代造景艺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这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园林是相对于传统园林而言的一个时间阶段的过程。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现代主义在其思潮的影响下,吸收大量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使现代园林进入真正多元化的时期。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林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林技巧,融入了自然社会和科学,艺术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的新格局。
三、现代景观设计对古代造景艺术的看法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是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用独特的视像手法去审视,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
现代园林的设计者及使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古代造园艺术的空间形式不适合当今生活状态,这种情况导致了古代造园艺术在人们的视线里淡化。现代园林广泛应用在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大量简单化处理,表面化的抄袭,非历史性和审美的设计,无所顾忌地侵蚀着古代造园艺术向来重视的审美的精致,技巧的娴熟。
现在有不少观点认为古代造园造景思想陈旧,形式僵化,不适用今天的社会环境,只有文物保护价值,而不适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利用,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没有认识到其是流动的,是开放的,是可以通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使其永恒。
四、古代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扬长避短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景观设计中,在营造景观的源泉借鉴西方的观念,以建筑的眼光建设方式、方法来营造景观,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群众,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则是以诗人的心理、画家的眼光、绘画的方式营造园林,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古代造园艺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有效地空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的美景,通过对景、框景、借景等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如何取舍。当今社会全球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信息高速流畅,使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园与园之间的藩篱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城市与城市、住区与住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对话富有成效的前提是各具特征。因此强调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园林景观必将成为环境设计思潮的主流,中国园林正是富有这样特色和悠久的传统,只要人们延续传统并创造新的特色,就能在全球化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与其它文化环境下的园林沟通、对话成为世界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五、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一)空间布局。在选定设计场地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场地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观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各种环境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二)新型景观材料的广泛应用。古代造园造景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及丰富的人文底蕴,以红木、白墙、灰瓦、青石等为施工材料。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界迅速兴起了国外西式的园林风格热潮,采用了模纹花坛、欧式花架等造园元素。
城市园林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设计水平也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植物不再是景观设计中占统治地位的主导元素,而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景观材料,土地、岩石、混凝土、钢、塑料、玻璃等自然和人工素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景观细节的微妙处理。古代造景艺术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境界,也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借助富有诗意的植物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造园通常着重于“虚”和“实”,“动”与“静”衬托,往往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有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我们在欣赏古代造园造景艺术作品的时候要在静中求动,寂中求欢,以浑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去感悟古典园林的绝妙。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一、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一)崇尚自然
传统园林在设计处理园林景观时,注重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充分融合,景观创造和景点布置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局部景观要服从整体景观需要,使人工景观之美能够在自然景观的衬托下得到更加完美体现。如中华世纪坛,周边绿地图形设计成圆形线和波浪曲线,简约、清洁,富有流动感和飘逸感,与世纪坛建筑的总体造型是和谐一致,大面积的绿
地烘托出中华世纪坛景观的宏伟雄壮,取得“天人合一”的独特视觉效果。
(二)移步换景
我国古典园林造景在空间设计上有多种组景手法,有框景、漏景,也有仰景、夹景等,巧妙运用这些组景方法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无限的景观,达到一步一景、移步异景的极致效果。如苏州的“拙政园”,造园师利用园内道路的线性变化来拓展园林空间,游人徜徉在园内道路上,可以一直看到“北寺塔”。沿线景观丰富多彩,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北寺塔”始终在游人的视线范围内,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三)筑山理池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常利用山石和水体来组景,造园师将园林山石打造出自然的形态和神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无水不成园”。传统园林十分重视水体设计,“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造园师在设计造园时是山水结合,水池中增加小岛,小岛上设置奇石,奇石间设计瀑布、喷泉、涌泉和溪流,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效果,使景观更生动、园林更有灵气。
(四)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配置植物,注重植物的姿美、色美、香美和内涵美,同时也注重因地制宜,遵循画理诗情,赋予花草以内涵,使园林植物在美化园林建筑的同时,还烘托园林的清雅和主人的意趣,给园林景观平添几许生动。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园中配植荷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给游人联想到主人追求清静、高雅的品格,也给园林营造了一种自然、恬静的意境。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巧妙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和现代科技成果,把传统造园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充分融合,使现代园林景观既蕴含有传统园林的设计精髓,又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使现代园林景观呈现出既传统、沉稳、内敛又现代、时尚、活泼的新风格,独具中国特色。
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有道路、山水、植物和人文风情及环境品味等,设计出来的景观能体现时代特色,契合现代人的感官体验和审美需求。现代景观设计风格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是人们对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情感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之后,开始追求现代时尚生活、开始追求生活品味,但缺乏传统文化的时尚生活是肤浅的、浮躁的,是没有文化底蕴的,更谈不上人文品味的。而现代园林景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能展现中华传统的园林艺术,所以现代景观设计在当今应运而生,深受现代人的喜爱,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新型景观设计风格。
三、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主景配景自然协调
现代园林景观中有主景与配景,主景与配景都要和自然景观协调一致、交融合一;主景和配景的关系是主配关系,以配景r托主景,以配景突出主景,使主景成为整个园林景观的中心景观,使整个园林景观自然和谐、主配景相映成趣,提升整个园林景观的艺术品味。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抬高主景主体,同时保证其他作为配景的背景景观要干净和简洁,充分体现主景主体的轮廓、造型和体量。如,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五羊雕塑是主景,远山、蓝天和雕塑下方四周的花草以及干净整洁的地面铺装是配景,设计师将主景主体升高,在配景的衬托下使五羊的形象更加鲜明美丽,五羊雕塑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融合。万科第五园,实墙是主景,实墙现代简洁,竹子是配景,竹子若隐若现,实墙与竹子虚实结合,含蓄雅致,自然和谐,丰富了景观层次,使整个第五园的景观更为纯净、清爽、自然。
(二)空间层次丰富多变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借鉴传统园林的景色分层方法来营造园林景观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景色空间层次按照远近距离一般有前景、中景和背景,中景是主景,前景和背景是配景,设计师要利用前景与背景来突出中景。如深圳园博园,棕榈、铁树等高大、常绿的热带植物为背景,简洁而碧绿的草地是前景,白色音符条石块和立体栽植的花卉是中景,人们在中心景观区游走时就会看到步移景异的别样效果。万科第五园,园内植物大多是竹子,竹子四季常绿,再在适当位置,配植一些数量不等的鸡蛋花、菖蒲、葱兰和蜘蛛兰等植物,使整园形成一个宁静、飘逸、优雅的环境氛围。特别是售楼处,远景是规则种植的水生植物、近景是竹子、中景是鸡蛋花,水生植物和鸡蛋花把竹子的绿色和飘逸衬托得活灵活现,整个第五园的景观空间层次多而不乱、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山水结合灵性活现
筑山理水是我国传统园林最为典型的造景手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也非常注重使用山水结合的造景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生机灵性的景观空间。如万科第五园,运用框景的方法把园内的水景框在一个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内,游人透过景窗能欣赏到园中的建筑美景和广阔的水景,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如临仙境。如深圳太古城花园,小区入口处建造了一座玻璃跌水假山,假山上溪水潺潺、蜿蜒流淌,再配以和谐自然的灯光,假山景观给人一种田园风光和诗情画意之感。如密云田园培训中心,它的水体景观设计就是传统园林水景设计方法的再现,水面或大或小、或直或曲,开合有序、变化丰富,在水中建设小小的人工岛,岛上结合地形栽植一些花草树木,水中栽植一些莲藕等水生植物,整个水体景观形态多变、层次丰富、动静相宜,增加了景观的灵气活性和艺术美感。
(四)植物造景景色相宜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大多采用自然与修剪相结合的方法来植物造景,植物色彩大多选择绿色植物,适当配植一些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色彩的植物,起到点缀装饰作用。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色彩,即使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季相,所以植物配置要追求景与情、色与形的有机组合,突出季相,色香染景,创造出景色各异、景色相宜的景观,体现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显示园林景观的独特魅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还借鉴传统园林的植物寓意来开展植物配置,将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及园林主人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主人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游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如上海竹园新村的 “小云溪”,路两边栽植的是竹子,但取名叫“孝顺竹”,游人在景名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就联想到李白的诗句:“绿竹入幽径,青罗拂行衣”,让游人在园林漫步时感受到园主人的盛情、感悟到自然之物都是有情之物。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中国传统造景手法而形成的主景配景自然协调、空间层次丰富多变、山水结合灵性活现和植物造景景色相宜等四种现代景观设计风格,不仅能给现代园林景观带来别样的美感,而且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师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挖掘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因地制宜,借鉴创新空间布局形式,做到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使设计贴近民众、贴近生活,使设计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特色,使设计体现中国特色、本土特色,提高园林的艺术感染力,形成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
本文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特殊儿童康复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6YJCZH115)成果。
参考文献:
1.
管红江.传统园林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园林造景设计[J].艺术科技,2013(8):256.
2.
曹倪娜.浅谈“枯山水”式园林的内涵及其现代运用[J].上海房地,2014(12):25-26.
3.
古典园林置石应用
古典园林“置石”一般选用自然石材,将这些自然石质材料独立布置成为一景,或者组合成园林中的景观。这种“置石”方式特别灵活,不仅可以表现石材个体的美,而且可以表现石材整体的的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一般是将它们进行组合搭配,寄托自己的人文情怀,所以常将它们模仿有寓意的图腾,人与物,名山大川等等,给予石材灵魂与生命。所以,置石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的艺术效果与文化的气息。布置精妙的石材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能够陶冶身在园中人的个人情操,赋予园中人无穷的遐想与精神享受。从自然石材本身来看,石材的形态各不相同,具备不同的雕塑美。古典园林“置石”方法是华夏文人智慧结晶,他们将石材附上民族的灵魂,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需要借鉴的。
1.石材料选择
一般情况下,置石选材按照产地形态、纹理分为太湖石、灵璧石、黄石、宣石四大类,这四类石质材料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常用在不同类型的园林,起着不同的点景作用。
“太湖石”产自太湖洞庭山,用五个字来形容他的他的形态,那就是瘦、丑、透、皱、漏,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尤其是文人园林中是常见的一种石料。“黄石”是一种砂岩,他的棱角非常分明,纹理也显得很有古韵,颜色多为黄色显得古朴大气,因此黄石多用在园林池塘边堆叠假山,很少独立成为一景。“宣石”产地在安徽宣州,宣石因为“宣州”得名,它的特点是便于就地取材,表面色彩白如玉,并且极具视觉效果。“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因产量少而名贵,石材表面褶皱多而交错,在明代大家文正亨《长物志》中也对灵璧石有很高的评价。
2.置石的方式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置石”诀窍,古代置石的名家“山石张”的十字口诀:安、接、斗、连、挎、剑、拼、悬、卡、垂,这十个字便是古代巧匠们总结的置石精髓。古典园林多为文人造园,将石材摆放的错落有致,并且和周围的植物相互融合,以形成意境优美的精神空间。这些方式对现代园林细部设计,尤其是园林置石形态、空间、意境、美感、尺度的把握上都有很深的借鉴指导作用。对于现代园林的石景设计,园林施工人员置石经验和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石景的成景效果。
现代园林置石设计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现代园林置石存在问题
现代园林“置石”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其中有一些作品,很好的传承着古典园林置石的意蕴。但大部分作品各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只学习传承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但缺乏园林造景的人文情怀与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缺失了自然的神韵;二是,石材选材不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将流水线上的“作品”生搬硬套到园林中,显得十分突兀,与园林中其他元素很难融合在一起,石景不能很好的起到点景的作用。三是,人工痕迹非常明显,石材体量与园林整体空间搭配不当,显得矫揉造作,无法达到宛自天开的置石要求。
2.发展的趋势
现代园林“置石”设计,一定程度上,继承古典园林中一些经典凿山叠石理论。但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必须用批判的眼光去考察、鉴别、挑选、剔除。对于不适应新时代文化成分和审美习惯的理论与作品,应该予以批判和抛弃。现代人们审美观念改变,因此,园林“置石”设计手法也要跟着当代人的需求改变。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置石与其它园林要素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做出富有生机的现代园林石景设计,创造出既有古韵又有现代感的“置石”艺术作品。
3.典型案例
苏州博物馆新馆为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的收官之作。位于博物馆中心庭院的北岸和拙政园园墙,只有一道园墙相隔离的,是一组抽象的“片石”假山,片石的纹理是用古法烧制形成,这组“片石”假山是古典园林的置石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是苏州博物馆点睛之笔。传统的苏州园林擅长用山石造景,假山常用天然的太湖石作为材料。不过在苏州博物馆,我们看到的这组假山却在选材和构景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贝大师学习宋代米芾父子画作《深山夜雨图》之精髓,吸取古代文人画作“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手法,借用中国传统的“画境”,用抽象的石材来表达江南山水意境。它集合古韵与现代设计手法于一体,浑然天成,融合古今,相得益彰。
结语
古典园林,园中之石景是古代文人巧匠的寄情之物,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先人“出世”人生态度的产物。现代园林“置石”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然后园林建设的如火如荼,大批量流水线上的“作品”从生产线上直接搬运到园林施工现场,不考虑组合搭配,石材大量浪费,忽视了石景的经济性、地域性、文化性,更加忽视了古典园林中的“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造景手法。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根据当地人的需求,尽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学习古典的园林石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当代园林设计任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要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真正做到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置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