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研发报告

产品研发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研发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研发报告

产品研发报告范文第1篇

为了加快果品产业的发展步伐,把开县建成全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局的总体布署和安排,结合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由经作科、果树站3名技术干部,分赴到花林、长沙、铁桥、临江等乡镇,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 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开县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久负盛名的柑桔产业大县,素有“桔乡”、“金开县”之美称。果品产业是开县农村经济中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县大力实施“换掉柑桔劣种跨世纪、改善基础条件上档次工程”,对盘强果品产业,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

(一)有宏大的生产规模。开县果品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长沙镇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乡镇22个,面积27万亩,年产量8万吨;以铁桥为中心的伏淡季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0万亩,产量2万吨。果品产业常年产值突破1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已成为重庆市果品生产大县。特别是 “渝开”牌优质锦橙名闻遐迩,2002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以“渝开”牌锦橙为主导品种的传统优势柑桔产业。

(二)有较多的优良品种。1998年“白桥会议”之后,果品产业加紧实施高换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截止2002年,全县累计完成柑桔高换790万株,共引进、推广锦橙、脐橙、夏橙、血橙、桠柑、杂柑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50多个,20多个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种,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55%。

(三)有较高的生产效益。90年代以来,成功地实施了长江柑桔带建设项目、重庆市柑桔高接换种项目、果品品种改良示范基地项目和锦橙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产值800万元,改良实施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长沙镇长沙村改良的优质锦橙和脐橙,销售收入较2001年增收60万元。随着良种柑桔的逐年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示出来。

(四)有知名的品牌。 我县是全国闻名的锦橙生产基地县,开县锦橙曾连续六年获全国柑桔鉴评锦橙组第一名, “渝开”牌锦橙先后于1999、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开县锦橙、纽荷尔脐橙、太田桠柑被推荐为全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良种;开县“铁桥牌”优质梨已名扬川、渝两地。加入WTO后,三峡汇源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推动,将使我县优质水果生产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1463小时,无霜期306天。我县海拨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成土母质氧化钾含量丰富,PH值6.5左右,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因此,发展果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市场上, 我县与“三北”地区和京、津、沪、渝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县外年销售量柑桔7万吨以上,梨主要销往“渝——万”干线为纽带的周边区县;在国际市场上,我县每年向俄罗斯、蒙古、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柑桔5000吨左右。入世后,我县以“渝开”牌锦橙为主体的开县柑桔将抢滩国际国内市场,优质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将在整个渝东北市场觅得更多的机会,开县水果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

二、果品产业发展规划

2003年至2007年,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发展12.5万亩,其中:柑桔发展8万亩(锦橙3万亩,夏橙5万亩),优质梨2.5万亩,桃李等2万亩。到2007年,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产量达20万吨,产值2.4亿元,实现果品生产增加值1.77亿元,税收1939万元。其中:柑桔发展到35万亩(锦橙22万亩,夏橙5万亩,红桔4万亩,脐橙、桠柑等4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2亿元,增加值达1.5亿元,税收1664万元(锦橙产量5万吨,产值0.7亿元,增加值0.5亿元,税收560万元);优质梨发展到5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1200万元,增加值877万元,税收96万元;桃李等发展到10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2240万元,增加值1637万元,税收179万元。

三、 果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发展资金。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的发展要求,需果品产业发展资金2.5亿元,就目前看,资金投入较少。一是农民不原出钱发展果品生产,全县在县外打工的农民达30多万人,每年打工收入达2.4亿元,其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房屋建设和发展三产业上,用于发展果品生产的资金较少;二是乡镇近年财政较困难,在果品产业发展中,很少有资金安排;三是据了解,今年县上安排的扶贫资金用于果品生产的发展资金只有75万元,较去年少一半,退耕还林政策也只有2万亩(其中柑桔1.5万亩,优质梨0.5万亩);五是去年县上安排用于柑桔高换的扶贫资金,经过县上有关单位验收后,至今部分乡镇资金还没有到位。

(二)部分乡镇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领导对果品产业发展认识不够,认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产的发展,但“卖果难”现象仍然突出,没有真正将果品生产工作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硬仗来打,对今年工作及“届期”规划思路不够清晰。如江里片区县上规划发展优质梨,但该片区的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县上硬性规定发展优质梨,而农民认为这些区域不适宜种植优质梨,愿意种植柑桔,因此这些乡镇领导对发展优质梨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县上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

(三)部分乡镇规划不成片。前两年虽然新植的柑桔、优质梨面积比较大,但由于没有集中规划成片,而是分散种植,不利于田间管理;加之建园的基础条件差,管理技术没有到位;特别是去年其他部门从县外引进的优质梨种苗质量差,导致果树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 四)果树栽后管理不力。有些干部没有督促、指导果农按照科学技术要求抓好果树生产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壮果、病虫综防、树盘覆盖、果实套袋、人工授粉六大实用技术落实到位差,特别是今年少数乡镇出现了柑桔高换树不能下砧的问题。

四、 果品产业发展中的对策

(一)借鉴工业思维模式。用工业思维谋划果品业,着眼于经济全球化,按照技术高新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园办成“绿色工厂”,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全面提升果品产业升级。

(二)推行企业化运行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业主开发运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在果品业发展中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要主动与三峡汇源果业集团等企业建立合约关系,为果品加工争取订单。大力争取有一定资金、技术实力的工商企业、私营业主到我县落户,从事果品鲜销及批发市场建设。壮大果品生产者及运销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

(三)探索绿色食品生产模式。果品业本质上即是一个生态型产业。 “猪——沼——果”生态模式实用性强,经济、环保效益高,颇受果农的欢迎。要进一步合理利用果品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增值,大力引进环保技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开发生产绿色食品。

五、 果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落实果品产业发展资金。县政府应设立果品产业发展资金,安排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村移民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等各种农业专项资金应集中使用。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和兑现今年果品产业发展资金,以确保果品产业的稳步发展。

(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汇源三峡果业集团已落户万州,并计划在我县长沙镇建立分厂。建议县上应尽快与汇源三峡果业集团联系,早日在我县建立加工分厂,以确保果农生产的水果不售销路。

产品研发报告范文第2篇

一、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全市已初步形成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优质棉花、优质水果、优质蔬菜、优质三元猪、优质水产品、速生丰产林等优势产业和花生、食用菌、家禽、牛羊、蜂产品、花卉苗木、板栗等特色产品,农产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产业基地(带)基本形成,主要农产品的综合优质率达到66%。骨干企业目前已达713家,日月油脂、洪森实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国宝桥米、金林木业、凤池米业、银旭棉花、京和米业、神地农业科贸、恒昌贸易、巨星粮油、宝源木业、新美香食品、广源食品等1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3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精品名牌,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有32个,无公害农产品有9个,有机食品有2个。各种龙头企业建基地600万亩,带动农户41万户,吸纳农村打工劳力1.28万人。但我市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较低,生产、加工主体及利益联系不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十一五”期间,形成与优势农产品和八种特色农产品相适应的加工业布局,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叫得响的龙头企业群体与知名品牌,建立体系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规范的质量安全标准,使特色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200%。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10家以上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利税超过5000万元。经过加工转化的农产品产量达到7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

1、大力开展“双低”油菜籽产业化开发。抓住国家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开发带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建设子陵、掇刀和双河种子生产基地,标准化原料基地达180万亩,总产22万吨以上。依托和支持日月油脂、中粮油脂、洪森实业、巨星粮油等龙头企业进行扩(新)建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级营养保健油、调和油等系列产品,使全市年油脂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2、加大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建设三个市级、三个县级制种繁种基地和180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和支持洪森、国宝桥米、风池米业、钟祥宏发、京山恒昌等龙头企业开发免淘米、风味米及稻米方便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等,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家。使优质稻精加工的比重和效益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商品稻米包装化、品牌化。创建2-3个优质米知名品牌。

3、大力开展优质棉产业化开发。壮大众和、华溢、伟嘉、稳健、银旭等五大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以上,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争创3个精品名牌。

4、大力开展优质水果产业化开发。加快优质品种的推广,使优质果率达80%以上,依托和支持漳河林产品开发公司等企业引进打蜡、分级、包装生产线8条,年保鲜、贮藏、包装及精深加工果品20万吨。

5、开展优质蔬菜产业化开发。建设城郊、汉江沿岸和沿207国道、皂当路荆潜路等3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依托和支持新美香、京山仁和白花菜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全市蔬菜加工转化量达40%,创3个以上蔬菜名牌。

6、大力开展优质畜产品产业化开发。以钟祥、京山、五三畜禽公司为龙头,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年出口8万头的“外三元”生猪基地。以**市雨田集团、杨家桥牲猪屠宰厂为龙头,年加工牲猪10万头。畜禽鲜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以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蛟龙蛋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禽、蛋加工基地。东宝区肉羊加工厂、钟祥华联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肉羊20万只,肉牛5万头。

7、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品加工业。依托和支持荆乔集团和澎湖集团、钟祥南湖渔场、京山永兴特种养殖公司、漳河(车桥)名优鱼苗繁育生产基地四大龙头企业及**城郊和钟祥两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10万吨,实现水产品保鲜活和安全贮运,开发系列风味鱼、保健鱼制品。

8、大力开展速生丰产林木业产业化开发。建立汉江、汉宜荆潜、皂当沿线共150万亩三大速生丰产林基地,覆盖8个国有林场和110万农户,累计速生丰产林达到200万亩,其中杨树100万亩,湿地松、火炬松100万亩,扩大活立木蓄积。依托和支持宝源木业、金林木业、京山县林化厂等龙头企业开发扩建,扩建宝源集团10万立方米的优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规模。

产品研发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该项目旨在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成功获得目标蛋白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胚胎学、繁殖学、育种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多学科手段研究动物生物反应器所生产药物蛋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围绕目标蛋白的临床前研究中的中试批量质控生产、药理毒理学等进行研究,从而使国内首个转基因动物生产的新型生物药品的开发迈进重要一步。该研究课题获得了高表达且稳定遗传的牛和羊乳腺生物反应器,且抗凝血酶III转基因阳性羊种群规模已达81只,转基因牛种群规模达到15头;将AT-Ⅲ纯化工艺进行逐级放大,目前能够达到30 L/批次,正在尝试进行放大到50 L/批次,蛋白纯度达到98%以上;采用两种方案对hFIX蛋白进行纯化,方案一的比活性和纯度高于第二种方案,但方案二的回收率较高;经过对纯化的rhATⅢ和hFⅨ蛋白的结构进行确证,均和人源的相似;通过药物制剂的研究,rhATⅢ蛋白确定了合适的制剂配方;目前正在进行药品注册临床前研究工作。

关键词: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抗凝血酶Ⅲ 凝血因子Ⅸ

Abstract:This project is intend to deeply study the mammary gland bio- reactor on the basis of successfully getting the target protein, and comprehensively using molecular biology, cytology, embryology, reproductive science, thremmatology, bio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other subjects to research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harmaceutical proteins produced by animal bioreactor。We will focus on researching the pilot batch quality control、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bout target protein,which are required to be studied in preclinic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biological drug produced by Transgenic animal will be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For this project,we obtained mammary gland bioreactor of transgenic cattle and goats with high and stable expression。And we have transgenic goats and 15 transgenic cattle; We will enlarge AT-Ⅲ purification proce- ss progressively. At present,the purification scale can reach 30 L/batch, we try to enlarge it to 50 L/batch; protein purity reach more than 98%. we use two solutions to purify the hFIX protein, specific activity and purity of the first solution are higher than the second solution, but the second solution get higher recovery rate;After confirming the structure of proteins,the purified rhAT-Ⅲ and hF-Ⅸ are similar with human sources;We determined a suitable formula of the preparation about rhAT-Ⅲ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pharmaceutical prepara- tion;Now,we are working on pre clinical about drug registration。

Key Words:Mammary Gland Bioreactor;AntithrombinⅢ;Blood Coagulation factorⅨ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63938&flag=1

产品研发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蜂胶;西洋参;调节免疫;抗肿瘤

蜂胶在我国市场出现只有40多年历史,这是由于中华蜂不产蜂胶,所以从意大利蜂引进我国才产蜂胶。蜂胶在2005年作为中药材收录中国药典,目前国内产品多以单纯蜂胶制成的保健品为主,将蜂胶与西洋参配伍进行产品研发报导很少,本文将蜂胶、蜂胶西洋参组合物灌胃肝癌移植瘤小鼠,并采用血清溶血素测定、NK细胞活性测定、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测定和肿瘤抑制率测定,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期望为蜂胶配伍西洋参的产品研发提供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实验动物和检测条件

实验动物用ICR种小鼠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雌性,体重20±2g。饲料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执行标准GB14924-1994。检测环境条件:温度91-93℃,相对湿度60-65%。动物于试验前在动物房环境中适应3天

2实验药物和剂量设计

2.1 蜂胶:采自养蜂场的原蜂,由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将蜂胶经乙醇提纯,经冷冻干燥制成纯蜂胶。纯蜂胶与淀粉按2:1混合,加入粉碎机中打成200目蜂胶粉,冷贮备用。

2.2 西洋参:购自吉林省宏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西洋参提取物。

2.3 受试药的配制:将蜂胶粉与西洋参提取物以3:1的比例混合均匀,临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5g/ml、2.5g/ml、1.25g/ml浓度。蜂胶对照组采用蜂胶粉,临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5g/ml浓度。

2.4 实验设三个蜂胶西洋参剂量组、一个蜂胶对照组和一个蒸馏水对照组。低、中、高三个蜂胶西洋参组剂量分别为0.5、1.0、2.0g/kg体重(相当于人体临床拟用量的7.5、15和30倍),蜂胶对照组剂量为蜂胶粉2.0g/kg体重,蒸馏水对照组每日灌胃蒸馏水20ml/kg体重。给药前24小时以上各组动物均皮下接种HepA细胞(2×107/ml)0.2ml/只。

3实验方法

3.1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血凝法):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10天。在试验第6天,每鼠腹腔注射0.2ml2%(V/V)压积绵羊红细胞(SRBC)悬液,进行免疫。4天后,取血离心,收集血清,用生理盐水将血清倍比稀释,37℃温箱孵育3小时,观察血球凝集程度,计算抗体积数。

3.2 NK细胞活性测定(LDH测定法):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10天。在试验第11天,每鼠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在200目尼龙网袋内轻轻捻压,过滤,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O6个/ml。试验前24小时将YAC-l细胞(靶细胞)传代培养,应用前用Hanks液洗3次,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l×lO5个/ml。取靶细胞和脾细胞悬液(效应细胞)各1OOul(效靶比50:1),加入U型96孔培养板中,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加靶细胞和培养液各10Oul,靶细胞最大释放孔加靶细胞和l%NP40各1Ooul。上述各项均设三个复孔,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离心,每孔吸取上清1OOul置平底96孔培养板中,同时加入LDH基质液100μl,反应3分钟,每孔加入1mol/L的HCI30ul,测光密度(OD)值,计算NK细胞活性。

3.3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测定:各组灌胃给样品,每天1次,连续10天。动物颈椎脱臼处死,取脾脏,在200目尼龙网袋内轻轻捻压,过滤,制成脾细胞悬液,用无菌Hanks液洗2次,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中,每一份脾细胞悬液3孔,每孔0.1ml,每孔再加入含ConA(浓度10u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0.1ml。培养板置5%CO2,37℃培养72h。培养结束前16h,每孔加入3H-TdR20μl,使其终浓度为3.7×104Bq/ml。用多头细胞收集器收集细胞于玻璃纤维滤纸上。滤纸片置闪烁液中,用液闪仪测定每分钟脉冲数(cpm)。结果用三个复孔的平均cpm表示。

3.4 剥离各动物实体瘤,称重,计算抑瘤率%。

抑瘤率=( 1-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3.5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

4实验结果

4.1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影响:结果见表1。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蜂胶西洋参中、高二个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1 对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影响

注:* P

4.2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见表2。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蜂胶西洋参中、高二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2 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注:* P

4.3 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见表7。蜂胶西洋参中、高剂量组及蜂胶对照组的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值,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3对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注:* P

4.4 对肝癌移植瘤(HepA)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7。蜂胶及蜂胶西洋参各组对HepA肿瘤的抑制率在10%~18%,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

表4 对HepA荷瘤小鼠瘤体生长的影响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

5讨论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社会上也有人与西洋参一起配伍用来滋补身体。文献报导蜂胶能够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功能,提高溶血素含量,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提示蜂胶有促进和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增加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也有作者用MTT法、耳肿胀法、Jerne改良玻片法、血凝法、半体内法、乳酸脱氢酶测定法等多种方法,观察蜂胶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NK细胞活性状况,结果蜂胶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2]。西洋参主要具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功能[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应激,抗休克和改善心血管系径统作用有抗应激[5]。蜂胶与西洋参配伍进行免疫功能观察报导甚少。本文将蜂胶与西洋参配伍成混合粉进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蜂胶西洋参以1.0g/kg和2.0g/kg 灌胃荷瘤小鼠可明显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P

参考文献

[1]于晓红,李淑华,李树伟,等.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1,18(4):53-54。

[2]邵艳,浦锦宝.蜂胶调节小鼠免疫功能实验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90-92。

[3]王艳宏,刘中申,关枫,等.西洋参及其制剂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3):566-567。

产品研发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建立是博士后管理的核心,博士后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质量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以及评价工作内容的主观性都使博士后评价体系面临各种矛盾。多向度评体系应起到对博士后质量的鉴定、诊断、监督、调节、導向与激励功能,以保证多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差异降到最低,并保证一旦发生冲突时能进行有效协调。

[论文关键词]多元目标 博士后 质量 评价 体系

我国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创立以来,对促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变化速度及其“蝴蝶效应”空前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也日新月异,博士后制度必须适时改革、与时俱进。博士后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质量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以及评价工作内容的主观性都使管理者在设计和实施博士后评价体系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矛盾,而随着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设站单位发展目标的不断调整、博士后政策的不断改革,这些矛盾关系自身也在发展变化,因而更需要通过对博士后评价系统的完善把博士后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博士后管理组织的多维与评价系统的多向度

组织作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机制,本质上是个体为了追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通过一套契约或规范体系而形成的合作机制。目标是组织赖以存在的价值前提,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管理这样一种目标为導向的活动,而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息息相关,评价所起到的鉴定、诊断、监督、调节、導向与激励功能必将给管理带来科学的依据。科学共同体是有公共利益的,作为培养和使用高端人才的博士后单位要考虑的是,如何尽量使多维利益相关者(博士后、導师、实验室、资助方、学科所属的协会、企业、社会)之间的目标差异降到最低,并保证一旦发生冲突时能进行有效协调。

首先,作为培养使用博士后主体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其组织特点正如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所描述,“知识是学术系统中人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基本材料,教学和研究是制作和操作这种材料的基本活动,这些任务分成许多相互紧密联系但却独立自主的专业,这种任务的划分促使形成一种坡度平坦、联系松散的工作单位机构,这种机构促使控制权分散,最后,目标必然是多元和模糊的……”目标的多元化及模糊性决定了高校权力结构的复杂性,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权力主体和管理评价方式,从而形成高校独特的多向度管理与评价模式。博士后管理作为高校的一个子系统,自然承袭了高校的组织特征和权力结构。与高校的目标一样,博士后工作也承担着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的职能,这些工作也同样具有目标多元和模糊的特点,管理者无法精确预计和规划学术研究的最终成果和人才培养的最终形态。与此同时,博士后工作中既包含有行政性的事务(如根据设站单位发展目标和资源能力规划博士后发展规模、筹集并合理分配相关资源、为博士后学术研究提供后勤保障等),也包含有学术性事务(如对博士后学术研究的指導、监督和考核)。因此,博士后工作从权力结构的构成来看,也包含有多种权力源:以流动站及合作導师为主体的权力;以学校主管部门及院系行政系统为主体的权力;以博士后为主体的其他权力等。这种权力源也在管理与评价中呈现多维及多向度。

其次,作为联合或独立培养使用博士后的企业是博士后工作的另一载体,它通常与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这种合作与联合的关系只有在博士后到企业工作时才会产生出更大的效益。企业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一般只有两年,两年内企业博士后要实现由学生到工作人员、由学术型到应用型的转变,在角色转换中完成承担的科研项目。企业博士后进站后,博士后扮演着高校与企业纽带的作用,双方联合的效益,与高校、博士后、企业三方之间的合作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及其管理部门、高校及其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对企业博士后都有质量要求,因此企业博士后在质量管理与评价过程中也呈现多重性。

再次,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消解和排除个体利益的追求。“正如可以假定一个组织或一个集团的成员拥有共同利益,他们显然也拥有不同于组织或集团中其他人的纯粹的个人利益。”“没有普遍自我,就不会有自我;而没有特殊自我,也就没有普遍自我。”作为培养使用科学研究、产品研发高端人才的博士后设站单位,其科研目标评价激励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保证科研人员的个体目标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彰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existence-relatedness-growth)理论等需求理论的解释,博士后个体追求的是满足个人生存性、认知性、成长性以及关系性等多方面的需求。根据默顿的观点,博士后人员通过获得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进而获得社会和科学共同体中的“承认”,这构成了博士后科研动机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博士后作为有着理想追求及人生目标的个体,必然有其价值目标。莱瑟姆认为,科研管理者使科研成员明确并达成个人目标是激发其动机的关键,但同时要力求把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并使个人目标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期望个人与组织目标之间完全一致和最理想的满足是不现实的。”

二、博士后质量目标评价体系与培养质量关系辨析

合理而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及其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当对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做出合理的结构性安排时,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是最有效的。要求博士后做出研究和职业计划,对博士后进行周期性考核,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对博士后本人和合作導师的权利和责任做出界定等,这些做法会使得博士后的培养质量产生很大的不同。”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博士后是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当下之中国也出现了当年与美国相似的情景,“博士后培养缺乏科研机构层面的制度监管,加上许多学科领域的博士后经历正成为获得这些机构终身职位的前提条件,这种状况会给美国的科研学术事业带来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使得科研学术界的有关标准多样化和不稳定状况已经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如何实现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与目标评价激励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评价目标设置则是其中甚为重要的方面,因为“不论何种组织以及组织中的个人,理解组织目标和战略,都是识别组织效力的一个起点”。对博士后管理评价者来说,一方面应把握设站组织目标的明确程度和博士后人员的动机水平之间存在着的积极关联,同时也应把握设站组织和科研活动自身的特殊性质。把握设站组织目标激励的取向原则时,应尽力将科研组织目标及其个人绩效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质量评价,既能反映各流动站的工作绩效,又能通过差距的分析,促进博士后工作更好地发展。

总的说来,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有以下作用:(1)科学的评估将有效地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2)客观的评估将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博士后制度提供事实依据;(3)公正的评估也将直接影响博士后工作单位的健康发展,因为一套公正的评估指标也是一个可行的管理战略;(4)评估可以为多学科博士后培养和使用质量提出比较的策略;(5)评估可以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术环境的博士后进行差异比较;(6)评估可以为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及其测量手段摸索道路以提高博士后质量。

三、中国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现状:问题与归因

1.考核与评估的目的及指導原则不够正确。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对博士后申请者或博士后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目的与指導原则,从而使得考核与评估的工作失去其本来的意义;部分单位虽能认识质量管理与评价的目的与指導原则,但在具体制定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时,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原则。

2.考核与评估的范围太窄,要素的权重分配不够合理。有些博士后管理部门在进行考核与评估时,往往注重对博士后在站及申请人员的科研成果数量、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等学术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估,而不注重考察和评估博士后人员或博士后申请者的思想政治表现、学风及工作态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潜在的科研能力,从而使得考核与评估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少流动站在接收博士后时,甚至根本不进行综合评估,而只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考核和评价;有些流动站在博士后人员进站和出站时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估,但是对各项考核与评估要素的权重分配不合理。

3.考核与评估的程序不够规范。部分博士后流动站在对博士后申请者或博士后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时,不能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的甚至只是走过场。有的流动站把某些重要的环节或内容忽略了,有的科研流动站虽然对考核与评估的内容、程序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往往不能认真执行。

4.考核与评估的类型不够细致。许多单位在博士后人员进行考核时,往往只注重进站评估、中期评估以及出站评估,而忽略了日常的考核。日常的考核(包括自我考核及年度考核)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更要注重这些日常考核。只有加强日常考核,才能督促博士后研究人员及时发现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5.考核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切实际。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门在制定考核标准与目标时,往往会对博士后人员提出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以致有部分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本无法完成,即使完成了这些要求,也往往是得不偿失,失去了做博士后研究的真正意义。许多考核的要求是按照类似博士生的标准来要求博士后人员的,其做法体现了将博士后作为学位的特点,但却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不相符合,也不利于为博士后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定量管理虽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如果过分坚持这个准则,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尤其是一些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适合用的数量及刊物的级别来对他们进行考核。

6.考核与评估的标准不够公平。部分博士后管理部门在制定考核与评估的标准时,往往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博士后人员。例如,笼统地规定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必须发表多少篇文章或者出版多少专著才算合格或者优秀,而没有针对具体学科提出不同的标准。事实上,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构建多元组织目标协同的博士后管理与评价体系

1.明确建立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導向性原则: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应当体现博士后“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的特点,引導博士后管理工作,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促进设站单位实验室建设、企业效益或学科建设。(2)整体性原则:作为博士后工作评估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博士后质量评估既要全面反映博士后培养目标所能体现的水平和质量,又要重点突出有关重要环节,做到主次分明。(3)客观性原则:博士后质量评估体系是评估和衡量设站单位博士后培养质和量的主要指标大纲,是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力求做到客观、确定且可采集,能够反映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共性,所包含的指标具有明确的定义、内涵和广泛的通用性。(4)简易性原则: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既要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和本质,又要简易可行,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和数量尽可能地准而少,使之在人力、物力、时间和信息的采集等方面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2.改进博士后工作评估方法。依照评估理论,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进行分类评估,即将博士后工作评估分为初始评估和水平评估两种模式。对新近设立的流动站、工作站进行初始评估,对设站时间较长的站进行水平评估,并设计不同的评估频度;提出建立日常化的博士后工作评估数据采集方式,将评估、检查工作与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博士后工作的过程管理,为省市和设站单位及时调整、改进工作,为建立博士后工作评估的长效机制提供基础保证;按照《经济类型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工作站进行分类,并按此分类进行计分。

3.完善博士后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侧重考察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水平和学术、科研质量。增加反映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措施和流动站(工作站)培养环境的指标,加强反映成果质量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指标,简化个别数据采集难度大、可测性差、取得成果与设站单位无充分关联性的指标;将生产经营性企业和由事业单位转制的科研性机构的工作站划分为生产经营性和科研事业性,并依此设计各类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权重。

4.提高博士后工作评估技术手段。使用“层次分析法”设置评估权重,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博士后质量评估评分模型,将定性与定量数据进行集成,解决定性指标数据的量化和整体指标的综合计分问题;使用“地区分类法”对地区差异进行调整;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博士后工作评估信息系统。

5.建立博士后质量评估的反馈系统。优化评估流程,增加评估情况的反馈环节,让参评单位及时了解自身在博士后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总之,我们需要关注:第一,建立以各设站单位自评为基础,以外部评估为监督,实现“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评估机制,充分体现各设站单位的主体地位,调动其评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二,建立评估数据日常化采集制度及其配套措施,使评估数据采集和评估的计算、分析手段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三,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在评估工作中的定位,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和设站单位三级组织各自的作用,确保博士后工作评估有序进行;第四,建立评估专家库,重视评估专家的作用;第五,建章立制,完善评估工作的政策环境,建立博士后工作评估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指标方法、数据采集、监督检查、奖惩激励等规范的工作模式和实施体系,推动博士后质量评估的制度化发展。

五、博士后培养过程评价:多维与多向度评价的有效途径

1.进站选拔评价。(1)选拔原则。作为造就优秀人才的博士后制度,就是通过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研究职位,选拔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从事进一步研究工作,因此需要把选拔博士后进站与立足科学创新、师资队伍优化及企业效益提高结合起来,把选拔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作为原则。(2)评价指标。第一,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后进站评价的最直接和最重要依据。评价工作由博士后拟定的合作教师根据论文和其授予学位单位“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决议书”内容来初步计分,然后由流动站学术委员会评价计分。第二,对申请者博士阶段及以前及收录情况统计考察。第三,对申请者参与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其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进行考察,了解博士学位论文依托项目(项目名称、级别、立项部门、资金总额度),作为进站博士后能力和素质判别的辅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