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第1篇

一、平阴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价格稳定,效益较好

近年来,平阴县蔬菜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度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同比增长3.1%,其中:叶菜类面积3.3万亩,同比增长2.4%,根茎类4.7万亩,同比增长4.2%,茄果类1.9万亩,同比增长5.4%,食用菌土洞总数达到6000余个;2013年蔬菜总产量达到60.7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叶菜类18.3万吨,同比增长3.8%,根茎类14.8万吨,同比增长8.1%,茄果类9.9万吨,同比增长7.4%,食用菌年产量达到6.9万吨,同比增长6.0%。

2013年,平阴县蔬菜价格基本稳定,菜农收益较好。据调查:2013年度白菜最高价格1.75元/公斤,最低0.7元/公斤,全年平均价格1.36元/公斤,同比增长21.4%;土豆最高价格4.5元/公斤,最低2.8元/公斤,全年平均价格3.34元/公斤,同比增长9.9%;食用菌(鸡腿菇)最高价格10.2元/公斤,最低6元/公斤,全年平均价格8.7元/公斤,总体与同期价格持平。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平阴县汇东蔬菜种植区为例,该蔬菜种植区推行马铃薯―玉米―大白菜三作三收种植模式,亩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余元,经济效益是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的4-5倍。

2.平阴县蔬菜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效应凸显

2.1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近年来,平阴县不断调整蔬菜种植的产业布局,突出精准、特色、生态、高效四大原则,不断完善蔬菜产业化链条,全力打造了蔬菜三区四园:三区即沿黄设施瓜菜区、沿汇无公害蔬菜区、中部食用菌生产区;四园即孔村食用菌观赏采摘园、东阿有机韭菜园、仙乐鱼藕混养示范园、望口山设施瓜菜园,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蔬菜产业格局。

2.2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效应凸显。目前平阴县已经形成了沿黄瓜菜、孝直马铃薯、孔村食用菌、东阿出口蔬菜四大市级重点扶持特色品牌基地,高标准建设了锦水设施蔬菜、仙乐鱼藕混养两个示范园,2013年全县特色品牌蔬菜基地面积已超过9万亩。着力打造了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名的孝直马铃薯、孔村食用菌、老东阿有机韭菜、玫瑰富硒芹菜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产蔬菜,靠品牌叫响平阴蔬菜,使平阴县的蔬菜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亮点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显著。

3.龙头企业增多,平阴县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平阴县大力培植了一批蔬菜产业旗舰式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如发展济南远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华源菌业有限公司、平阴民乐享蔬菜配送公司、仙乐蔬菜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及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拉高、拉长、拉粗链条上下功夫,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龙头企业及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信息灵通、抗风险能力强,与各类蔬菜加工企业及大型农贸市场、超市联系密切,包揽了平阴县95%以上的蔬菜销售份额,从而带动了平阴县2万余户菜农增收。

4. 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平阴县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食用菌是平阴县的特色蔬菜产业,仅2013年就重点引进了鸡腿菇1号、鸡腿菇2号等食用菌新品种5个,大面积推广了珍稀食用菌土洞周年栽培,引进了食用菌推进菌渣高效利用技术、新菌种应用技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等新技术,形成了动物―植物―食用菌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针对汇东、沿黄等蔬菜生产区的地理生产条件引进了荷兰十五、鲁引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4个、伟利系列等瓜菜新品种3个,形成了全市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模式。

二、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蔬菜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蔬菜生产保险机制及最低价格收购制度等,如遭遇特殊的气候灾害、价格过低等情况,菜农的利益则无法保障。

2.虽然2013年度平阴县蔬菜价格较为稳定,但是蔬菜价格受种植面积、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菜农见蔬菜种植收益较好,容易出现一哄而上进行大规模种植的情况,进而使蔬菜市场出现饱和,导致蔬菜价格大跌大落,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引导。

3.近年来平阴县蔬菜的知名度有较大提高,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平阴蔬菜的品牌还不响,宣传过程中存在宣传半径小(目前仅限于济南及周边地区)的问题,宣传效果不够明显。

三、促进平阴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1.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及蔬菜最低收购价机制。借鉴蔬菜生产发达地区的蔬菜保险经验,积极探索开展蔬菜价格保险机制,对常年蔬菜生产进行投保;在抓好“菜篮子”工作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价贵伤民”,又要防止“价贱伤农”。积极研究制订平阴县蔬菜的最低保护价政策,切实保障更多农民利益,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保障菜农的经济利益。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长江三角洲 体育产业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结合部,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以及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得体育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2008年世界经济风云突变,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于2007年下半年。其时,没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一年半后,房利美、房地美双双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相继破产、倒闭,继而引发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产业本来就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受到的冲击自然相当大。为了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容面对开放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需要深入研究应对金融危机情况体育市场竞争的各种策略。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支出也较高,促进了体育产业各部门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还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培训业等,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发展。江、浙、沪3省、市均有篮、排、足球职业俱乐部,大 中小型体育健身中心(俱乐部)更是层出不穷,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星罗棋布,体育培训学校比比皆是。目前,世界体育用品的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中心,占世界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其中运动鞋超过70%,乒乓球超过80%以上,羽毛球、羽毛球拍和网球拍等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80%。而这些体育用品的产地基本上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

2.乡镇体育企业众多

江、浙两省是一个私营经济占优势的省份,成千上万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和众多的民营企业构成了体育产业分工和协作局面,这也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中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由于江、浙两省的“块状经济”,即一镇(一村)一品,就近建立专业市场的模式,逐步形成了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材、体育用品等“小资本、大集聚”的区域体育产业特色。

3.体育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技术、资金所呈现出的 高密集特征,也使体育产业具有显著的生产要素优势,如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周边地区涌来,使体育产品制造成本低;体育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独有的信息优势连接着海内外两大市场;东部沿海地区率先 崛起的国际贸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较早地参与体育产业的国际分工,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强的体育产业区位优势,体育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

4.体育产业结构相似

计划经济时期的盲目重复建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遗留下大量的低效企业,造成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的低水平同构,加之长江三角洲地区内自然禀赋比较相似,因而,体育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亦比较严重,如各类小型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类型相似。另外,行政边界造成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体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合作,导致体育资源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也难以形成合理的体育产业布局。由于体育产业部门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又有体育产品类型的相近,体育产业部门问的恶性竞争时常发生。

二、金融危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外向型经济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进出口比重较大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用品产业又是以出口和外来加工为主,一方面欧美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能力下降,外部环境变化造成外需拉动减弱,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将继续降低,现在还有很多过去的订单在走,所以一定程度上这方面效应还没有完全释放,但是现在新签订单已经降得比较厉害。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同期的《2008年1-9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统计出口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用品产业销售产值回落的影响近40%。特别对以外来加工为主的体育用品企业,冲击尤为严重,该地区2000多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仅倒闭就占三分之一,许多企业举步为艰,可见本次金融危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用品产业影响之大。

三、金融危机情况下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优越

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生产体系和国内外制造企业逐年增长的投资,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2)人力资源丰富

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 内外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该地区,也积聚了许多优秀的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长江三角洲地区日益成为我 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对于体育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再者,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基础。

(3)传统体育产业特色显著

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或私营经济发达,体育用品的加工制造企业多,虽然生产规模较小,但是能紧跟市场需求。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些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日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些体育产品在国内体育市场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4)体育产业基础良好

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达,历史悠久。体育彩票销售量逐年增加,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日益火爆,居民体育消费前卫,并具有很大的潜力。体育商品进出口与商业服务体系完备,体育市场初步形成。通过江、浙、沪 3地体育产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环太湖体育圈”,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样板。

(5)体育产业政策宽松

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在的各市,相继出台了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返还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等。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鼓励体育产业要素如优秀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的自由流动。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对策

未来几年,正值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一五”经济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将获得显著的增长。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体育产业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市场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充分尊重体育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江

浙沪3地体育主管部门要联手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努力促进区域内体育产业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共创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3.体育产业布局差别化:调整体育产业结构

实现错位经营即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要落实错位发展、错位竞争的思路,即各地区要光大自己的优势产品,控制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的生产。周边地区要充分利用与上海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优势,把接轨上海体育产业布局作为首选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主管部门在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实施梯度发展战略,并加强区域内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从空间规划的更高层次进行体育产业布局,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区域产业一体化的问题。在具体思路上,一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二是通过加强地区体育产业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共创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政策环境,降低体育产业经营的成本。

4.体育产业竞争层次化:发挥体育产业比较优势,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各地体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分析本地体育产业基础和特点,找准优势和合理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主导体育产品,扶持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在与上海以及其他城市体育产业合作中甘当“配角”,争当“名角”,使接轨上海成为各市体育产业发展和崛起的“推进器”。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建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会,加强与区域内高校、体科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联合与合作,形成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性开发步伐,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提高体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实施联合开发战略,尽快建立区域内安全、便捷的体育旅游网络,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体育旅游者首选之地 。

5.体育产业组织集团化:培育体育产业大企业、大集团

为了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各地要大力鼓励在共同的体育市场中跨地区的企业兼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培育体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加大体育类企业改革和重组力度,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合理化、利益格局分散化的要求,提高体育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政府可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顺势引导长江三角洲地区庞大的民间资金 由传统产业向体育产业的转向,吸引“民资”、鼓励“民有”、支持“民营”,留住民间资本,发挥民间资金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使民营体育产业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6.体育产业环境市场化

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行业协会、体育团体和中介机构,在政府主管部门和体育企业之间架起桥梁,把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转向研究体育发展战略、实施宏观调控上来。如以上海世博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和第10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组建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 联合会,筹办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博览会,促进本地区 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体育主管部门应从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效率等方面转变管理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搭建体育产业公平竞争的舞台,同时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结 论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这既是经济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合理布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乡镇企业众多、竞争优势明显和产业结构相似等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具有自然资源优越、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和产业政策宽松等发展优势。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在尊重体育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促进区域内体育产业布局差别化、竞争层次化、组织集团化、产业政策一体化和产业环境市场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统计局同期的《2008年1-9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55

[3] 曹可强.上海市体育产、 比较优势与布局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14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综述体育产业

一、体育产业概述

所谓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英国是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出生地.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咨询培养市场,体育无形资产经营市场等主体市场,体育广告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相关市场也在持续发展之中.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根据我国1997年、199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发展趋势看,到2010年体育产业产值有望达到占GDP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以达到1%至3%之间.国务院把体育划归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这就是体育产业得以确立的理论和政策依据。1995年国家体委又制定并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体育产业的概念引入主要以社会体育为切人口。体育产业的运作,使社会体育发展呈良好态势。作为我国体育市场的生力军――高校体育产业,其发展的现状较之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而言又是非常滞后的。

二、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1.思想保守,意识落后是阻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思想认识上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和影响太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尤其是有关领导思想保守,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得高校体育资源的功能单一化,学校体育设施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

2.缺乏经营市场开拓性人才,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积极进行产业开发,把能够纳人市场的经营成分推向市场,进行综合性开发,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最大潜力,避免大量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性浪费。

3.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运作环境。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体育产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方面(如资金、税收、土地等)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运作资金的投入,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4.体育消费能力和意识是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巨大的体育需求,依赖于居民的体育消费。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不投资体育需求,谈不上体育产业的发展了。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看,东部沿海地区要比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要比农村的体育产业发达,大城市要比小城镇的体育产业发达,这些都说明了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体育消费能力和意识越强,体育产业越发达。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在校师生及周围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的提升,并且依赖于人们体育消费的思想观念以及闲暇时间。

5.高规格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体育教育和体育科研人才,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的则是相关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这些经营管理者不仅要熟悉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开拓和经营管理体育产业的能力。但因受到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其中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紧缺。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经营人才的现状来看,人数少而且素质偏低,他们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高。应该说,高规格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对策

1.提高对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思想认识和体育消费的思想观念。提高体育消费的思想观念是振兴高校体育产业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尤其是主管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使之认识到高校体育经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而积极实践,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开展工作,落实好国家体委制定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把高校体育经济的开发落实到实处。

2.开发利用高校体育场管。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修建主要靠政府拨款,但是,由于资金有限,限制了发展,如果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就可以缓解经费不足,更新场管、器材,达到以体养体、自我壮大的良好局面。

3.校企联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创办也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经费十分有限。如果采用校企联合方式可以解决训练资金不足的困境,提高运动水平,扩大知名度。

4.兴办体育俱乐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惧乐部制恰恰弥补了其缺陷。

5.开办体育服务。向社会提供健美、健康指导等有偿服务等。运用医疗体育知识为患者开运动处方;开展按摩事业,利用运动按摩知识与技术为广大师生、市民提供服务;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师生及社会上训练运动员和裁判员培训等。

四、高校体育经济开发应注意的事项

1.目前高校体育经济的开发在资金上应当以国家投入为主,,实行计划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不能完全实行市场化。

2.利用场地设施时,必须在确保各项体育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开展。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第4篇

总体来看,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良好。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十分重视体育产业的推进工作,7月23日对全省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8月1日又主持召开了全省发展体育产业推进工作会议,对推动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省人大、省政协也对发展体育产业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支持,省政协杜宇新主席亲自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出题目,帮助谋划思路。不久前,省政协副主席程幼东还率领省政协委员和体育产业专家、学者,赴全省11个地市就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为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省政府在《实施意见》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设立政府引导资金,按照2020年前每年不低于5000万,2025年前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目标,通过资助、贴息、奖励方式加大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扶持引导。又如:制定了优惠的税费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类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对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再如:对总部和主营业务均在我省的体育产业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主板、创业板首发上市的,省财政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对省内体育产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省财政一次性补助200万元等等。

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我省还积极推进部门协调联动,各相关厅局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推进《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工作,对体育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发改委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从完善体育产业布局、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培育赛事品牌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推进措施。省财政厅增加体育事业财政投入,支持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和支持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落实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政府扶持引导。省教育厅积极推进落实了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将非经营性的体育学校、大中专体育院校、体育科研院所、专业比赛训练场馆、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等符合土地划拨条件的,均给予无偿划拨供应,同时放宽用地定额标准,积极引导利用存量土地发展体育产业。省住建厅将体育用地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在审批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充分考虑体育健身设施配建情况。省统计局积极支持我省体育产业调查,提供专业支持,为摸清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结构与布局奠定了基础。

省体育局积极应对新形势,在以下几方面激发体育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省体育局成立了体育产业办公室,研究制定全省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统筹整合全省体育产业资源。

二是积极深化体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省级体育行政审批权由原来的33项减为17项,行政许可由原来的3项减为1项。特别是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改为备案制,充分释放了社会体育赛事的活力。2014年至2015年,我省共举办大型商业性赛事19项,其中国际品牌赛事11项,活跃了我省商业性赛事的整体氛围。

三是修订了《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黑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规范了对体育竞赛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了对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指导和培训。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社会体育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建设,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截至2015年底,省级体育类社会组织128个,其中社会团体(协会)60个,民办非企业(俱乐部)68个;市地级体育类社会组织1042个,会员总人数为448770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健身队伍(队、站点等)共2308个,体育消费人群不断扩大。

五是构建了科学办赛机制。对热门赛事社会招标,一般赛事政策支持,冷门赛事政府购买,未列入名录的赛事活动全面放开,全力培育我省竞赛表演市场。赛事改革后我省社会办赛数量迅速增多,初步探索出一条社会化、市场化办赛的模式。2015年共举办省级竞技和群众性赛事140多项,全省市县组织各类群众性、商业性比赛近360项,参与人数达17.5万人次,拉动社会组织投入办赛经费超过1500万元。

六是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陆续建设了22个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52个市地体育培训机构,培训49万多人次,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46167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的比例为1.2‰,超过国家1‰的标准,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批服务型人才。为加快冰雪体育发展,2015年我省成立了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重点培养体育健身服务、冰雪设备管理维护、体育康复等实用技能型人才。

七是加强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省体育局与齐齐哈尔市政府签署了《发展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器材装备制造业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培育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冰雪运动、产学研合作、开发器材品牌等,重点支持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华安特种容器有限公司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全国知名冰雪器材品牌。积极培育宏远时代体育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向上游体育赛事延伸,向下带动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场馆发展,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贯通。

为推进我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下步我们将利用好全省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把发展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和养老有机融合,挖掘和培育市场主体,扩大体育产业市场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符合我省实际的体育发展模式和体育产业品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大规模开展冰雪活动和冰雪赛事。今年我们将开展“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分为趣味冰雪系列活动、户外冰雪挑战活动、冰雪赛事、涉外赛事四大板块百余项活动。

二是做好夏季生态化的系统体育赛事。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大界江、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河流等独特户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在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开发户外生态体育产业;在大庆、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开发水上运动产业;在镜泊湖、兴凯湖、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黑瞎子岛等区域,打造以汽车、自行车、徒步、垂钓、龙舟等集健身、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体育赛事和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

三是围绕我省普遍需求领域,发展健身休e、体育培训和教育产业。我们将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以举办全省羽毛球俱乐部联赛为突破口,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带动群众普及度较高的篮球、乒乓球等省内联赛的开展。搭建体育俱乐部展示平台,举办各俱乐部之间的竞赛活动,扩大各俱乐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带动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利用优秀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的专业优势,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育培训,促进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击剑、武术、棋类、冰雪等体育培训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加大体育集成宣传力度。我们将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筹建文体频道,对我省的体育发展成就和体育赛事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大力开展体育文化和体育健身宣传,推动我省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广泛传播,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开拓市场。

五是做好优势领域的体育产品制造及延伸。利用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向冰雪体育制造业发力,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和冰雪运动休闲产品。通过开展专项体育赛事活动,将我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辐射领域向外省延伸,延长产业链条,利用赛事扩大产品的销售能力,促进优势领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29-02

前言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还不够长,体育产业起步较低,规模较小,体育产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产业”一词在我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85年国务院对《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发批准,进而划归体育产业为第三产业;在1992年的时候,国务院的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颁布,也清晰地规定了体育产业为第三产业。而1995年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提出,更是以文件的形式阐述了体育产业的概念,且明确了国内体育产业不仅要跟当前体育运动特点相适应,牵涉到的体育项目应当具备合理的结构、齐全的类别,以及规范地进行发展,使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创建跟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进而为群众更好地进行服务,以及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国内逐步地形成了体育产业,其包括体育娱乐服务和体育健身以及规模较大的体育竞技商业化系统等,涵盖体育中介服务和职业联赛等齐全类别的第三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数量比较小、起步晚、起点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依旧比较小,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当中依旧面临不少需要处理的问题。下面笔者在分析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形成了较多类别的体育产业群。归根结底,体育产业属于一种经济活动,要么说是一种体育经济活动,其要跟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符合,也就是体育产品应当跟市场经济的规律相符合,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营销等,都类似于其他的经济活动,需要具备层次性、齐全类比、合理结构的系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基于其他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之下,由结构上而言,国内体育产业比较合理的布局业已形成,也具备比较全的类别,逐渐地完善了重复发展低端、产品单一、作坊式生产的不足之处,大致包括体育咨询和中介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产品和加工、体育运动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商业化市场、体育品牌营销等。

2.实现了较为理想的体育产业效益。尽管国内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比较小的比重,可是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效益。国内业已变成当前世界最大的制造体育用品的基地,只是福建省就具备4 000多家制造体育用品的企业,实现了300亿元的年产值。在持续增加数量和提高效益的过程中,国内的自主品牌逐步地走向全世界,像是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自主的品牌,像是红双喜、安踏、李宁等。作为一种新健身休闲方式的体育旅游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关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已经具备体育旅游60 000万余家的关于体育旅游企业。四川省立足于水资源,对登山和漂流项目进行了开发;华北和东北立足于冰雪产业,逐步地发展体育休闲经济活动;青海省通过青海湖举办自行车比赛,有效地统一了体育休闲和旅游;宁夏对国内有关的沙漠体育项目进行了开发;内蒙古以大草原作为出发点,对传统的蒙古比赛项目进行了开发,像是那达慕节、体育表演、赛马等。总之,全国各地在持续发展体育产业类别的过程中,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推动体育产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3.体育产业发展中渗透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因为社会越来越需要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并且体育产业吸引了很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所以这持续地扩大了民营体育产品企业的数量以及规模,尤其是沿海区域,以福建和浙江作为代表的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职业乒乓球联赛、篮球、足球、排球等需要企业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从2004年起,恒大集团涉足了很多的体育项目,投资的额度也越来越大。高尔夫和保龄球等高端体育休闲产业的投资逐年增多;各个地区有效地体现广告效应的作用,诚邀企业对大型的体育表演与竞技活动赞助;以社会资金作为主导的体育健身服务、体育休闲旅游、体育有关广告等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二、国内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存在低端发展与重复建设的现象。近些年来,各个区域为了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导致一味地发展高端体育产业,例如被叫作贵族运动的高尔夫运动,地方政府为了发展高尔夫体育产业,不兼顾实际的经济现状、地理条件等,一味地建设大面积的高尔夫场地。并且,一些高尔夫场地由于商业操作模式不完善,常常被用作其他用途,这使很多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浪费。保龄球运动也面临如此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的保龄球道有2 000多条,一些球馆由于缺少充足的客源而关门。尽管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客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可是近些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未曾结合自身的实际资源实施规划,一味地发展有悖于区域实际情况的体育休闲产业,如一个区域滑雪热兴起,其他的地方就盲目地模仿,这就导致比较多的低端体育项目的出现,并且服务水平也比较低,因而难以确保客源与实现经济效益。

2.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够均衡。因为国内沿海区域较早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比较繁荣,所以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而类似于其他的经济活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沿海区域发展迅速和发展良好的态势,例如针对国内体育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来讲,福建省就具备至少4 000家的企业,这显著地优于其他的省市。并且,针对其他的体育服务项目来讲,不管是服务的质量还是数量,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呈现出显著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差距不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变化,尤其是针对体育产品制造业来讲,沿海区域的发展质量与速度跟内地正在逐步地拉开距离。近些年以恚国内以奥运经济项目作为核心,开展市场化操作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因为项目间存在不同之处,尤其是存在观赏性与参与性的不同之处,导致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的体育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冷门项目。开发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较稚嫩,无论是经济的规模和数量,还是经济效益,都难以媲美上述的项目。

3.体育产业的制度和规划不够健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体育产业具备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比较高的软件以及硬件条件。然而,国内发展体育产业一味地注重资金的价值和意义,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针对一部分较大风险的体育运动项目,也缺少有关的准入制度,未曾结合不同的项目分级管理企业的资质与开发能力。这样一来,导致企业的混乱局面出现,这不利于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其中,国内体育产业低端发展和重复建设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一致性的规划缺少,地方未曾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条件科学地规划和发展优势体育项目。

三、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制定体育产业的准入制度。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产业的体育产业具备通常的经济活动的共同特点,然而也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对参与的企业具备相应的要求,因此针对大型体育竞技商业化运行、高危体育产业来讲,需要执行体育产业的准入制度,先是划分体育产业为一些类别,根据各种产业项目,制定一致性的企业准入指标,具体地要求企I的管理,推动体育产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2.企业的参与应当与经济活动的规律相适应。体育产业产品在流通、销售、生产等方面应当跟其他的经济产品相同,即坚持市场的规律以及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发展体育产业应当立足于体育市场的发展,持续地健全体育产业市场机制,确保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跟西方发展国家相比,国内体育产业滞后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体育产业专业管理人才缺少、素质水平低、缺少有关的管理经验等。为此,国内需要培养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不可以仅仅将体育产业专业设置在体育院校,应当将体育产业专业设置在一部分综合性的大学经济专业当中去,以及提高招生的质量,进而确保相关人才的质量。

4.注重扶持和鼓励体育产业的发展。尽管国内也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可是其在社会经济当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小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常常忽视,要么只是文化产业的范畴。为此,地方与国家应当颁布和实施大量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像是实施税收优惠、通过社会资金开发体育产业。

5.科学地布局体育产业。国内体育产业主要是在沿海发展,内地的发展速度比较慢。近些年以来,在沿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下,地方与国家应当以此为契机,向内地发达区域引导企业进行发展,从而使布局的体育产业优化。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条件,注重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

结语

相比较于其他的经济活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制定体育产业的准入制度、企业的参与应当跟经济活动的规律相适应、注重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注重扶持和鼓励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科学地布局体育产业等。

参考文献:

[1] 马春林.我国中部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体育科学,2011,(2).

[2] 李跃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