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社区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0日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展开,城市信息化进程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日益兴起。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也就应运而生。社区即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是实现智慧社区的关键。
一、智慧扬州与社区服务信息化概述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支撑作用,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扬州市政府于2011年9月17日启动了《“智慧城市”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限2011~2015年。行动计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三个扬州”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中心,以信息安全为保障,鼓励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务求实效,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普慧、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社区服务信息化,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立连接市、区、街、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以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政府管理职能的切实体现,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普遍意识淡薄,大多数社区对信息化建设仍认识不足,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目前,全市现有街道镇69个,建设信息网站的街道镇仅21个,占街道镇总数不到1/3。而可算得上是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只有9个,只占街道镇总数的1/7强。就连23家省级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按省的规定全部必须建立专业镇信息化平台,也只有15家做到,只占全市专业镇总数的65%。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一斑,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体制障碍明显。目前,扬州市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够畅顺,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大,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性突破。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管理政策还很不健全,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也很不明晰。
2、功能定位缺失。“重概念轻实效、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等现象严重存在,导致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实效不能很好地发挥。大多数专业镇虽然建设了信息平台,但内容单一,功能定位不明确,未能与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3、资金人才制约。由于扬州市各级财政资金匮乏,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单纯依靠街道办事处镇的投入,造成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少。从社区服务信息化起步建设至今已有6年之久,仍有超过70%的社区连一个社区网站都没有。此外,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较好开展。
三、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权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加强部门合作。为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资源,保证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高效、持续地运行,应明确具有统一协调能力和强力整合权力的权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保证相关部门在建设的流程、机制和制度方面高度一致,从而将信息化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2、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管理基础数据,以达到各部门和社区相关业务信息共享共用、综合分析。可考虑在已有的便民服务平台基础上,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扬州各城区的社区管理系统资源整合利用。
3、进一步加大社区服务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要做好从事社区服务的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以及参与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宣传,让他们了解社区服务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意识,更加主动地支持和参与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真正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日常维护。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发掘高校、企业等资源,提供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手段吸收社会上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跨学科的技术和业务培训。
智慧扬州是扬州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举措,因此要真正实现“智慧扬州”必须要大力建设智慧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为社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在智慧扬州的框架下,利用有线、无线、云计算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方便地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等多种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也有助于构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促进扬州城市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姚敏.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0.3.
【关键词】科普旅游;平台;众包;智慧旅游
New Thinking on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Intelligence Tourism Era
CHEN Xiao-li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Toda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intelligence tourism era. However, th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has the limits of personnel, capital and other resources.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 forwards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 measures about th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
【Key words】Popular science;Platform;Crowdsourcing;Intelligence tourism
0 概述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规划纲要同时指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着更快变化的市场,更新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要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
同时,随着我国科技实力日趋强大,“科教兴国”战略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工作。国务院 1994年 2 月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2006 年 2 月,我国又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将科普工作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科普事业与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势必呈现叠加效应,实现科普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目的。
在我国,科普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由于科普景区、场馆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展品和陈列方式多年未变,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导致游客到访率在下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科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智慧旅游是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近年来,很多城市、景区已经开展了智慧旅游的实践。“智慧旅游”被国家旅游局定为2014年的旅游主题,足以看出我国希望加速将科技元素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的决心。以传递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为己任的科普旅游,更应该率先进入智慧旅游时代。
1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思维
随着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爆发性的普及,开放与分享成为新的主题,是由“浏览”向“分享”的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这一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要契合移动互联网思维,顺势而为。
1.1 开放思维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应该是“大科普”与“大旅游”融合,科普不仅仅局限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最终会走向社会化大科普,旅游最终也会朝向无边界的“大旅游”方面发展。最终,社会化大科普会推动大众科普旅游时代的到来。
随着大众科普旅游时代的到来,科普旅游将与越来越多的行业相融合,特别是科普旅游类别越来越细分化,工业科普旅游、农业科普旅游等,必然涉及到科委、旅游、农业、交通、文物等多部门,“大科普旅游”的发展需要多部门联动。
每个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将成为科普旅游信息的集散中心,可以让科普旅游者通过每个科普旅游信息集散中心,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科普旅游资讯,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集结更多的科普旅游信息。
1.2 体验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过程上升到第一位,消费行为则退为第二位。旅游者在旅游产品消费中,情感需求的比重在逐渐加重。由于科普旅游本身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科普知识、陶冶自身科学精神。势必要求科普旅游是集科技知识和休闲娱乐与一体,科普旅游者更需要通过一种放松、愉悦的方式。科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最注重的是情感需求,关注的过程,而非结果。目前科普教育基地、场馆静态的参观方式,使得科普旅游者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传统的“科普基地、场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无法满足目前受众的发表看法、分享的需求,他们更需要通过如社区、社群等。缺少互动与体验的科普旅游产品,容易使得重游率大幅下滑。
1.3 众智思维
目前中国科普工作主要还是公益为主,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资金渠道比较单一,人才缺乏吸引力。此外,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科普的发展,如何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效率势必非常重要。“大众办科普”的理念,发动大众的力量,“众智成城”。
众包模式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也是新的创新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用户至上的时代,而科普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互联网让用户不仅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体验者,而且成为最重要的参与者,让游客成为科普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推广者。
众筹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时代拓宽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不是以商业价值作为获得资金的唯一标准,只有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就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模式天然地适合公益类事业。
1.4 “微”思维
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巨大的今天,传播活动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而是呈现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双向结构。在微时代,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每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
颇有争议的“微旅游”也正是由于微博、微信等的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会对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产生影响,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开始改变而出现。
“微旅游”、“慢旅游”的出现,以上海为例,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每8.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教育基地,随着科普场馆日益增多,方便到达。科普旅游不失为白领们、特别是科普爱好者“微旅游”、“慢旅游”的优选的旅游类型之一。
2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对策
2.1 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
2.1.1 借助现有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服务―管理―传播”一体化的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传播则融合于“服务―管理”平台中。如表1所示,服务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系统和专业互动体验系统。基础信息平台主要是指链接“智慧城市”、“智慧景区”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信息和旅游服务信息两个子系统。专业信息平台则包含科普知识信息和科普知识讲解两个子系统。专业互动体验平台则包括游前咨询、游中体验和游后感悟三个子系统,互动体验平台本身也兼具传播功能。而管理平台则有基础管理系统和产品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基础管理系统是针对科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科普旅游景区景点的,包括政务公开、内部信息沟通、外部信息三个子系统。针对科普旅游景区景点的产品管理系统则包括需求调查、创意征集、产品来发/试运行、资金筹措、信息五个子系统。
表1 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构成及运作
2.1.2 众包、众筹模式解决目前人才、资金匮乏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让众智办科普旅游成为可能,众包模式能解决科普旅游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而众筹模式则能突破科普旅游发展的资金筹措的瓶颈。以众包模式为例,采用“维基百科”式众包模式可以作为“科普知识信息”和“科普知识讲解”两个系统的主要运作,通过众包模式吸引科普爱好者来参与科普旅游实践活动。“产品管理系统”中,需求调查、创意征集、产品来发/试运行均可以采用众包模式来推进。
2.2 创新科普旅游体验设计。
除了在科普旅游网络平台中设立“专业互动体验系统”外,为了更好地调动游客的满意度,提高重游率,科普旅游景区、场馆要多增加游客体验环节,创新体验活动设计,结合科普主题创设一些体验情景、表演。特别是抽象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主题,通过情景剧、3D、游客体验等多形式诠释,让科普旅游者能通过感官、触觉等来体会、领悟到科学的内涵和精髓。
此外,社区也应该成为科普旅游活动的主阵地之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设一些有特色、功能齐备、氛围浓厚的小型社区科普体验馆,在功能设计方面突出互动性与实用性,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工作的深度,拓宽维度,同时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实现科普“微”旅游。
2.3 重构科普旅游传播模式。
智慧旅游时代引发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的变革,传统的AIDMA模式,“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愿望(Desire)―记忆(Memory)―行动(Action)”的整个过程已经被重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 ―行动(Action ) ―分享(Share)” AISAS 模式越来越成为主导的传播理念,正是基于消费者对互联网的应用,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还可以作为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消费者分享信息。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微信让每个人都变为一个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由于是是朋友圈内传播,回应度极高,微信反而成为更优质的信息传播渠道。
此外,基于兴趣而聚集的社群,会因为兴趣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用户会更积极、自愿地参与到社群活动中。在科普旅游发展中,.科普爱好者成为一股科普旅游发展中重要的助推力量。通过建立开放的科普旅游平台,以及通过博客、播客、微信、威客、QQ群等成熟的社区互动平台,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的用户,会、分享、累积越来越多的科普旅游信息,传播到越来越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张玉凤.“众包模式”对科技传播的革新[J].科技传播,2010,2(下).
[2]张利斌,钟复平,涂慧.众包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
[3]王苑,鄢志武,张帆.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评述[J].特区经济,2009(6).
一、3D打印技术下产品设计系统的发展趋势
无论3D打印技术如何发展,都将服务于用户,因此所有的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以服务人为目标。在3D打印技术下,用户将作为系统中心统筹各要素的关系。未来产品造型将趋于多样化,消费者是否购买一件商品主要由设计决定。相较于普通产品,好的工业设计产品的优势在于:它拥有吸引消费者的说服力和沟通技巧,以及传递给消费者想要拥有的强烈信念。而要使产品具备此特质,就必须设计出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将个性化设计与互动化设计融入设计过程中。设计是最有利的竞争武器,企业必须运用它来获得先机,为人们提供成功的解决方案,并快速获得用户反馈。而好的设计来源仅依靠设计师的苦思冥想是远远不够的,其结果也难以符合用户的需求。好的设计必须依靠大量的用户数据,挖掘用户智慧,并进行整合,最终实现社会化设计模式,形成万众创新的社会形态。要实现3D打印技术下的个性化设计、互动化设计、社会化设计,必须依托互联网聚合力,搭建起系统平台,将企业、创客、设计师、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搭建用户与设计之间的桥梁。用户作为设计的中心,必然是万众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用户提出创意或需求,通过此系统进行以用户需求为向导的设计过程,使理念创新不仅存在于创新过程本身,也存在于媒体中,整个设计过程更加直观、公开、快速、透明。产品设计创新网络系统通过“3D打印+互联网”模式,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可以实现在线创意、在线设计、在线3D打印、在线销售,形成“云创意+云设计+云制造+云销售”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将相关工作人员联系起来进行头脑风暴,形成创意,共同协作完成设计,使具有销售能力的人才对设计产品进行推广销售,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能获利。用户只需要有想法、有创意,或者能做3D设计,或者拥有3D打印机,或者懂得网络营销,就可以参与其中,甚至这些都可以不具备,仅提出需求就可以。在未来,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和创意将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而设计、制造、销售都将成为服务需求的工具(图1)。针对目前人的智慧未被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无法满足、3D打印技术未深入运用的现状,本文以3D打印为技术依托,以用户为核心,以创意为重点,创建一个产品设计创新网络系统,以弥补创新系统缺失问题。
二、案例分析
(一)3D打印网络平台案例研究——Shapeways公司
目前围绕3D打印技术建立的打印市场及社区,最系统全面的为Shapeways公司。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和展示设计,同时可以开设商店售卖自己设计的3D作品。当其他用户下单后,Shapeways代为生产,并进行包装快递,为用户解决了很多问题。本节将对Shapeways公司建立的3D打印网络平台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优势与缺陷,为后续系统创建奠定基础。Shapeways平台共有3个模块,分别是商铺,设计及销售。在每个模块下又分为多个细分模块。商铺模块:此模块为用户自己开建的网上商铺,类似于淘宝网模式,但每个商铺中只有一个已开发完成的作品与项目。商铺通过分类模式进行管理,分为配件、珠宝、艺术、动画人物、礼物等10个类别。用户的设计作品将在此进行展示与售卖。其他用户可通过类别搜索查看,对作品进行评价,投票与个性化预定,目前个性化预定仅限于材料与色彩。用户下单后,Shapeways公司为店主进行3D打印制作,将作品邮寄给店主或者用户。设计模块:设计模块是专为上传文件设置,整个操作流程为作品设计、作品上传、通过检测、上传成功、对产品进行标价、进入商铺平台进行售卖。销售模块:用户在此模块创建自己的商铺,将作品上传至商铺,价格设定之后,进入商铺模块进行产品售卖。从3个模块功能概述中可以看出,Shapeways平台以3D打印产品售卖为核心,不管是商铺、设计还是销售模块,都是为用户服务。
(二)案例启示
Shapeways平台具有如下优势:1.三大版块清晰,产品分类细致,便于用户对所需产品进行搜索与购买;2.考虑到用户的多元化,很多用户不具备产品设计能力,该平台为用户提供多个3D作品设计的途径,如运用3D打印APP进行设计、三维软件建模、聘请设计师实现自己的设计;3.创建了设计师专区,为用户与设计师之间搭建桥梁;4.抓住用户盈利目标,定位准确。Shapeways平台的不足:1.三大模块下分类较繁琐杂乱,各分块之间连接性不强;2.只接受可打印模型的上传与售卖;3.产品的个性化仅限于材料与色彩上的选择,在造型设计上优势不够突出,没有实现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设计上的优势;4.没有发挥3D打印技术可持续发展优势,订单由Shapeways公司打印生产,而大多订单不在本地,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负担。Shapeways平台给3D打印设计带来的启示:1.创建3D打印社区,全球各地的3D打印机都能加入此系统进行生产打印产品,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2.将模块清晰化;3.提供设计师资源,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
三、系统构建
(一)确立系统目标
针对3D打印技术所影响的未来社会形态,结合现有案例分析,拟围绕3D打印技术建立产品设计创新网络系统的目标:1.实现个性化设计、互动化设计、社会化设计、可持续设计;2.实现“云创意+云设计+云制造+云销售”;3.集合人类智慧,将人的智慧发挥至最大,快速将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4.鼓励用户发声,扩大用户在设计中参与感;5.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将用户利益最大化;6.更合理地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直接制造。
(二)因素分析导出系统模块
一个产品从创意到实现,体现的是人群需求、资源供给、技术支持的有效结合,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设计师的策划与支援、技术人员的协助,甚至是后期销售人员的智慧等。在产品实现中,根据人群不同,导致人的需求定位不同。针对3D打印系统平台,与之存在关联与接触的人群主要有用户、设计师、专业人士、创客及企业。创客与企业作为合作团体,存在相似之处,可将二者归为一类。因此,此平台目标用户为广大用户、设计师与专业人士、创客与企业。这些人群对于系统平台的功能需求各不相同。
1.大众用户需求:
期望可以主宰自己的设计,对创新感兴趣、有想法,愿意说出自己的需求,提出自己的创意。职业、文化、身份及社会地位都无法改变大众用户身为用户的本质身份,无法改变其对真实物质的需要。因此,广大用户对于平台的需求是可以将自己的创新点、创新概念以平台计算的模式展现出来,直观显示其对新鲜事物的渴望、需求以及接受能力,让设计团队和企业发现。
2.设计师与专业人才需求: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源源不断地迸发设计创意、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数据设计开发产品,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达到实现自我价值与满足用户需求的共赢状态。
3.创客与企业需求:
企业最大的核心是利益。企业需要快速抓住市场,找到开发和创新机会,极大地扩大产品成功率,减小风险。产品实现中的另一个基础是多种资源的供给。资源的丰富性必然导致资源的难管理性。因此,平台需要对产品模型及项目进行管理。就目前3D打印技术的使用状况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限制,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进行打印,打印时需要什么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避开局限,这些都是专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用户在自己进行打印时也需要考虑上述问题。若不对设计产品进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将会出现设计泛滥,导致真正有价值的设计将无法被用户和投资人发现,进而难以实现其使用价值。
(三)建立系统模块
根据产品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将用户需求、资源与技术进行因素提取,并对因素重新进行聚类分析,重新建构联系,得出4个潜在的平台或社区:创新社区、资源社区、3D打印社区、人才社区。每个平台的具体操作和用途如下:
1.创新社区(图2)
在万众创新的社会形态下,任何个体都可能成为设计师或是创新者,主宰自己的设计。个人的创造可以丰富自我与人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此平台为任何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创建。此模块最大的特点在于将人类的智慧进行发散及叠加,用户在平台上提出需求,其他用户参与讨论和沟通,并对其他用户提出的创意进行投票。企业可在此平台收集创意,发现需求,挖掘项目机会。同时此平台为企业连接到大批用户。当产品方向确立后,企业能通过此平台快速找到目标用户,进行产品协同设计,用户将有更多权利掌控产品的功能、造型、色彩、材料,甚至结构。创新平台能实现多赢的局面,用户加入设计成为设计主导,从中获利的同时,还能满足产品需求,并获得幸福感。
2.资源社区(图3)
资源社区是围绕专业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搭建。资源社区专指设计资源,包括设计模型、设计项目及3D打印设计知识与准则。人们可以在此平台自己的设计项目或者设计模型,用户可在此找到想要的设计,通过免费或付费的方式获得设计模型。同时,设计师也可以自己已开发完成的设计项目,进行预售或者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为设计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3.3D打印社区(图4)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促进3D打印技术走入家庭,除了其个性化设计、便于制造、互动与参与感强之外,另一大因素便是盈利。拥有3D打印机的用户,可能想要创建“个人工厂”来盈利,但难以找到合适的途径和通道。此时就出现了3D打印社区。只要用户拥有3D打印机,就可以注册加入其中,当其他用户有需要打印的订单时,系统将会匹配最合适以及最近的“个人工厂”进行制造。若用户需要将产品卖给美国的客户,那么通过社区可以找到美国当地的3D打印机,并将设计发送过去进行生产。3D打印社区不仅推动3D打印机的普及,同时发挥了其重大的优势——可持续设计。3D打印机种类繁多也是3D打印社区形成的原因之一,不同的产品和需求需要不同的3D打印机完成制造。人们不可能拥有所有类型的3D打印机,组建打印社区可以使打印的产品丰富化。这不仅解决了“个人工厂”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促进用户在创意社区的活跃度。
4.人才社区
人才社区创立的意义在于提供人才资源。人才社区建立,通过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设计师、设计院校师生、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能在此平台上传个人资料进行身份认证。当创意研发需要协助时,团队以及平台管理者将能发现人才。因此,对于设计院校来说,这是一种活跃的人才孵化噐。人才社区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创新社区涌现的大批创意,能得以实现的只有极小一部分,即使创意得到通过,也存在经过专业评估后失败的情况。因此,当用户有强烈欲望想要实现创意时,即可在此平台找到合作设计师与专业人员协助自己完成设计和创意,以此来搭建用户与专业人才、企业与设计院校之间协同创新的桥梁,增强人才的利用率,实现用户与专业人士的价值。
(四)构建设计流程
根据目标的设定,产品设计创新网络系统流程为:设计需求及创意提出(用户提出自己的需求以及创新想法)——创意选评(用户进行投票,估价和评论)——项目确定(设计产品最终确定,加入用户进行协同设计,确定产品的最终功能、造型以及结构)——任务分解——产品预售(产品在网络上公布进行售卖预定)——根据订单制造产品。即分别对应云创意、云设计、云销售、云制造(图5)。万众创新社会化设计形态建立了商品用户与企业、设计师直接沟通的渠道,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了解用户真正的多元需求。通过对多种情形的深入分析,找出多种可能性,最终绘制出产品设计创新网络系统流程图(图6)。
结语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chinasoft”为你整理了这篇安委办经验做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力克服量大面广、形势复杂的监管难题,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的既定目标,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为“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全面建成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下一阶段,是宝安区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担当“三项重大使命”的关键时期,区安委办高度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以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提前谋划,为宝安的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压实责任
着力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021年,宝安区进一步完善安委会、消安委会、交安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建立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安全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并出台《宝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和《宝安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厘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边界。
同时,严格落实约谈、警示制度,贯彻落实《宝安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约谈事故多发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建立警示制度,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召开事故警示会。深入解读全国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警示教育学习,提升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加强引导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年2月,宝安先试先行,制定了《宝安区安委会关于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园区、出租屋、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零星工程、再生资源回收、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等8大方面33类主体责任。以负面清单形式提出228条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应当遵守的安全生产“红线”。
今年,宝安出台《宝安区深入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见》,明年,区安委办将组织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全面推动辖区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改工作,建立起企业自查自改工作机制。同时,对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建立企业惩罚性惩戒机制。推动黑名单管理、一事双罚等制度落地。
整治“顽疾”
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2021年,区安委办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全区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梳理出安全生产的“顽瘴痼疾”,并分类分级提出管控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危化品行业专项整治,强化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易燃金属等重点企业隐患整治。二是强化交通综合整治,每周开展两次针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查处行动,强化重点时段、事故多发路段执法力度。三是抓好施工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施工工地和小散工程的安全监管,针对高支模、脚手架等重点部位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继续推进落实零星作业与小散工程“预动工、先备案”制度,并加强辖区施工作业的巡查检查。四是持续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各街道督促企业按照9项23条标准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是推广“居家安全检查日”工作机制,坚持消防安全“早巡、午巡、夜巡”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突出对城中村、老旧小区、“三小”场所、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力度。六是深入开展特种设备、燃气、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柔性执法
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区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完善、创新安全生产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执法理念,实行分级管理、柔性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推动涉企执法规范性建设,用程序、制度、机制、纪律来规范执法工作,使执法监察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继续加强对辖区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严格按照“五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增强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权威性。推进信用监管,通过黑名单纳管情况、联合惩戒等信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利用“宝i企”等渠道推广信用修复工作,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智慧”建设
打造安全监管新防线
为推动全区安全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宝安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引领和赋能作用,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其中,智慧住建三期项目在智慧住建二期项目基础上,新建消防管理、建废处置、搅拌站监管、智慧政策性住房小区管理、房地产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等业务模块;宝安区智慧森林防火系统项目、智慧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及指挥调度系统项目、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应急通信网络及装备建设项目四个项目拟在2021年完成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区级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全市应急管理“一库三中心”体系建设,打通上下数据不兼容的壁垒,在全区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设,统一规范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标准和运行管理维护要求。统筹考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统一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全区集约化、一体化工作格局。
强化基层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宝安深化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基层应急管理一体化治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推动人员力量、服务重心和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打造专业化、综合型基层应急管理队伍。
宝安实施巡查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突出对基层人员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健全综合性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整合基层安全生产、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森林护林员、三防责任人等队伍资源,建立“一岗多能”的安全风险网格员队伍,构建综合巡查、综合执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等“多网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带动作用,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多措并举
科学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在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方面,宝安区出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推进补充配备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装备工作,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全区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森林防灭火和人员搜救能力。推进“17+2+1”消防队站建设,完成除中心区特勤消防站外16座消防站的建设任务,建成深圳机场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并配备人员和车辆装备投入执勤。深化“区域中心站+小型消防站”5分钟执勤模式,完善城市消防站与周边政府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联勤联动,统一训练、管理、调度、指挥,增强区域联合作战能力。
全面增强民众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
比如说,智能水表,可以实时有效监控水表漏水。智能电表,可以远程抄表,不需要人工上门去读表。这都是简单明了,能够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的应用。其他智慧医疗、智慧停车、智慧城市等应用将会大面积开展。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本意就是物联网的通俗表达。
2017年单纯物的连接数将首次超过人的连接成为新的连接形态,是重塑通信网络、运营、业务和服务形态的重要拐点。万物互联趋势催生低功耗广域网行业发展,华为技术预计到2020年低功耗广域网连接数将占物联网总连接数的90%。
物联网的特点是连接终端数多,将来可达到万亿级别的终端连到网上,和手机终端数量不是一个数量级。
物联网受益板板块和炒作方向——芯片、传感器、物联网通信模块、物联网运营平台等。物联网核心是商业应用创新产生新价值,需要新型运营平台和运营模式来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将占据大部分利润。
1、物联网产业概述
(1)物联网定义及其战略意义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自物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各国政府或机构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对其内涵进行了拓展和丰富。
物联网掀起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以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穿戴、远程医疗等应用领域为代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甚至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物联网还与工业4.0息息相关,将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低碳的方向转变,从刚性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困局,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政府纷纷进行物联网战略布局,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战略地位,瞄准重大融合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寻找新一轮增长动力,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
(2)物联网层级架构与重点发展环节
物联网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延伸,从体系架构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体系。
各个层级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网络层是物联网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担负着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应用层的使命,同时能够良好地抗击外部干扰和非法入侵;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各类应用并推动其成果的转化。
我国物联网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完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与服务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节点、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操作系统、系统集成等重要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2012年8月确立了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协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针对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同时,国家还成立了由30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物联网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提供咨询,为政府决策和部际联席会议运行提供重要支撑。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多个部门,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名义印发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后续有计划、有进度、有分工地落实相关工作,切实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具体举措。
(2)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
在中央系列顶层设计和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规模方面,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1亿。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家庭、金融、制造、工业控制和安全监控等领域。中国移动于2012年9月在重庆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也于2014年3月份在江苏无锡新区成立。我国已经规划了1064号段共计10亿个专用号码资源用作M2M。根据GSMA的统计,我国M2M用户数全球居首位。到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M2M用户数达到2,73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M2M运营商。
(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成为ITU和ISO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我国相关企业和单位一直深入参与3GPPMTC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体系方面,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物联网参考架构、智能制造、电子健康指标评估、物联网语义和大数据等多个我国主导的国际物联网。
国内标准研制方面,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物联网应用标准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医疗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交通、汽车信息化、绿色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正进行标准化工作。
(4)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四大发展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延续其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深圳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有雄厚实力,注重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标准制定、产业集群,以南山区、罗湖区、龙岗区为核心,积极推动深圳市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工业、电力、水务、金融、医疗以及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4、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正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随着物联网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潜力和成长性正逐步凸显,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1)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市场潜力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信息通信产业: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侧重于提供大众消费性、全球性的服务;而物联网主要侧重于行业性、区域性的服务。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进入高速普及期,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向其它产业领域延伸渗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物联网,也开始融入移动互联网元素,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物联网发展最有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方向。
(2)M2M、车联网市场最具内生动力,商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市场需求、成本、标准化、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是影响物联网应用规模化推广的主要因素,M2M和车联网市场内生动力强大,相关技术标准日趋成熟,全面推广的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3)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环保等行业领域,物联网应用提升的空间广阔。
(4)万物互联时代全面开启
全球互联网连接增长步入动力转换阶段。全球互联网正从“人人相联”向“万物互联”迈进,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识别、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