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设施
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基本模式,设施农业对于促进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都有极为显著的作用,政府也极为重视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发展与其自身高度的机械化密切相关,设施农业实际上也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一定意义上来说,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决定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上限。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及生产思想等主客观因素制约,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1设施农业及其机械化技术概述
1.1设施农业的含义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是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能够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需要的光波、良好的防尘抗污功能等。它可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国内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设施农业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使其成为了国内农业未来相当长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
1.2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
设施农业机械化本身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趋势,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依托机械化进行农业生产,并以此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顾名思义,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设施农业发展时所需要依托的机械化相关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本身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特别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种类不断增加,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也得到了保障。例如,日光温室棚外机械主要是卷帘机,在不应用机械化技术的情形下一个人卷放一栋温室大约需要2小时,使温室储热保温和光照性能下降,不同程度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使用机械卷帘减少了劳动强度,卷帘时间仅为十几分钟,使光照时间增加了2小时左右。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本身与设施农业密不可分,其实际上也是机械化技术的一个具体分支。
1.3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意义
设施农业机械化虽然具备诸多先进性,然而技术本身优势的发挥依然需要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也是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本身更是具备多重意义。首先,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直接有利于技术优势更为明显的发挥出来,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刚刚起步的地区之中,进行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将会显著提升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与水平。其次,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设施农业本身已经成为国内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设施农业占比更是逐年攀升。在设施农业对农业发展贡献力逐年提升的背景下,进行较好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够极大地促进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2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难点
2.1资金支持不足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面临的首要难点便是资金支持不足,尽管国家对于三农的帮扶资金规模逐渐增加,然而三农帮扶资金是专项资金,其使用的方向有严格要求,三农帮扶资金规模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规模的增加。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且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国内的整体推广效果不甚良好,其本身对于国内设施农业进行全面覆盖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支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不足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与国家财政对于设施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重视程度不足下所造成的一个现象,在财政预算中并未将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宜纳入到其体系之中,这也导致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难以到位。政府作为农业发展的直接调控者,在资金支持上力度上的不足也导致了当前的技术推广难以高速进。
2.2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也面临着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这一状况,尽管国内在机械加工与制造上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国内机械设计,特别是创新设计水平依然十分低下,这也使得当前国内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在与德国及美国等传统设施农业发展大国进行横向对比时可以发现,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相对低下。就国内当前设施农业技术创新这一问题而言,其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驱动力不足,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化技术不同,其在创新与设计上的难度相对较大。国内耕地面积众多,地势地貌相对复杂,这也为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带来了很大压力。相对落后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并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且相对落后的技术极为容易被模仿,其在推广上自然难以顺利进行。
2.3设施农业机械种类不全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依托具体的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技术本身的优势也需要通过既定的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体现。对于农民而言,设施农业相关的机械化设备表现的优异与否是衡量技术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的根本性因素,一旦相关机械化设备无法较好的付之于设施农业发展,其在推广上自然无法顺利进行。前文已经提及国内农业发展的具体状况,而在地势地貌复杂这一状况之下,国内当前已有的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并不能对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给予较好的满足,很多地区的设施农业开展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种类不齐全将直接导致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缺少了现实载体,也使得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东南沿海等平原地区的推广事宜极为顺利,而在西南等丘陵地区的推广则极为缓慢。
2.4基层技术人员数量较少
设施农业本身的发展存在着天然劣势,其在农村及乡镇地区发展使得其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国内设施在农业发展上自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这一客观事实的制约。就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而言,基层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也使得其推广的难度大为增加。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在购买机械化设备及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时十分注重售后问题和技术支持问题。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大多对机械技术并不了解,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也使得其对于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的实际需求较高。国内农村乡镇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技术人员中机械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十分低,大多数机械技术相关人员也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农机维修。这也使得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往往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状况。
3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路径
3.1持续性增加资金支持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需要持续性增加资金支持,部分地方政府在区域内部设施农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供阶段性资金支持,这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并不能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供实质性帮助,对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需要成为一种持续化工作。对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应当纳入到三农帮扶体系之中并将资金支持的规模进行确定,纳入到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中。
3.2重视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对技术创新事宜给予高度重视,着力解决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这一状况。首先,国家与地方财政应当对于从事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企业与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及支持,使得技术创新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此外,政府需要重视引进国外先进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增强中外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交流来促进国内技术创新事宜。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更需要结合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实际,以设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状况来进行针对性创新,使得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技术转换率得到明显增强。
3.3开发出与农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农机设备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借助具体的农机设备,这也使得开发出与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农机设备成为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关键。国内农机设计机构及企业需要重视精细化农机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丰富国内与设施农业发展相关的农机设备,使得设施农业相关农机设备能够较好地承担起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责任。例如,在地块较为零散的设施农业发展上,可以考虑研发与制造一些便于操作,实际体积小的农机设备以进行设备的较好应用及技术的较好传播和推广。
3.4加大基层技术人员培养力度
基层技术人员对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至关重要,这也使得国内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增加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当鼓励技术人员走向基层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建设。此外,政府需要对于基层的设施农业相关机械设备经销商进行技术培养服务的提供,使其具备一般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能力。增强基层技术人员培养更需要设施农业相关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付出相应努力,在设施农业设备销售进程中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4结语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与难题,然而设施农业发展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事宜需要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工业发展水平目前获得了显著提升,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未改变,而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研发,只有更好地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才能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起来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周国强,费建成.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路径研究及思考[J].民营科技,2016(08):45-47.
[2]霍兴林,马晓媛.天津武清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当代农机,2016(02):33-37.
关键词:乡镇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技术管理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生产技术之间应当保持较高的关联性,并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需求,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只有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持续发展与推广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并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提供支持。因此,探讨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及管理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意义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在乡镇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先进、实用、经济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缩小城乡差别,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从而推动农民增收,这也是主导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属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核心内容,推广力度的强弱也会直接决定农民的经济增收。农业机械化属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且必要性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发展之间也有着密切关联性。目前来看,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不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全面性的发展,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并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目前来看,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属于降低企业成本以及提升农民收入、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
2.1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体系主要是国家统一进行部署,对推广中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对重点技术进行统一推广[1]。但是在具体运行期间,经常会出现技术研究和推广之间的隔阂,科、农、教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促使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侧重于农产品的种子和肥料方面,整个技术推广工作效益不理想。另外,在推广机制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顺利,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1)机构老旧,运转效率较差。乡镇农业机构主要是乡镇农技站的下属部门,以分块管理模式为主,市区农业机构无法对乡镇农业机构人员实现直接管理与调遣,导致机构的运转效率相对较差。(2)推广模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匹配差异比较明显。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下,农民经营的自主权仍然有待增强,乡镇农业机构推广工作仍然需要借助行政推广与行政方面的干预为核心,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2推广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都存在单一性特征,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陈旧推广技术模式,以试验与示范方式为主,将农业机械化技术直接推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一种推广模式单纯注重技术方面的推广,并不注重生产技术方面的创新,忽略了产前与产后的相关工作,导致资源浪费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从根本上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效果。另外,补贴属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补贴在具体实施期间也存在明显的滞后特性,同时缺乏分散性特征,部分农户因为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再加上农作物的售价不断下降,农民的增产并没有达到增收目的,导致农户对农业机械的购置欲望不断下降,最终影响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实施。
2.3投入不足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而言,投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2%左右,但是从国际层面上来看,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0.5%以上,发达国家甚至高达1%,从投资资金来看差异较大,同时资金的投入缺失导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无法有效落实,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实际需求,导致被动推广局面的形成。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欠缺与不足。以某地区为例,乡镇农业机械的推广技术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整体素质水平也比较低。该地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计数据中,9个乡镇总共有55名技术推广人员,其中工程师8名,本科与大专学历分别是17名、21名,高中或中专学历17名。借助调查还发现,部分农业人员存在兼职性表现,兼职岗位涉及技术推广、计生、林业等不同环节,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低、工作压力较大。
3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工作策略
3.1创新推广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效益,需要有意识地提升推广新技术[2]。首先,需要结合本地区域产业特色,积极构建并拓展新技术与新品种的示范基地,并将基地作为标本,及时为农民以形象与直观的方式展示新技术与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并借助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推广说服力。其次,借助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积极构建一个基于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以及普通农户的立体化科技推广团队,并将这一团队真正落实到农业,与农民直接接触,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价值。再次,需要及时做好测土配方施肥以及高产建设等重点示范推广,借助下乡进村宣传宣讲、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显著提升技术推广活动效果。最后,借助三电合一的方式充分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资讯帮助与服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
3.2强化领头人培养工作
任何新生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普及与推广,借助实践证明的方式才可以保障较强的说服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生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速度,在推广期间需要精心挑选并培养一批农户作为带头人,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文化素养,同时掌握一定的抗风险意识,农户更敢于尝试各种新农业机械化技术。借助推广人员的参与,将农户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促使更多农户可以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行列中,从而不断壮大农业推广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综合收益。同时也要注重示范性基地的建设,注重高经济收益、高机械水平的示范,提高农业种植人员参与机械化生产的主动性及整体生产效益。
3.3强化用人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能,需要及时构建一整套完善且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重点,借助以人为核心的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动效益[3]。在内部用人制度上,可推行聘用制度,基于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基础原则,实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职业资格制度,并借助全员考核制度优化用人管理模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从而充分调动与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促使农业推广技术综合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需要注重专业培训、集中培养实践操作,培养一支精通农业技术以及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效率以及整体技术水平。
3.4强化资金投入
政府方面可以引导银行、农业部门、工商部门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设置关于农业机械购置的贷款项目,使农民不会因为暂时资金不足而影响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意愿;降低农业机械购置方面的贷款利率,解决农民实际生产发展需求。县级部门还要基于农民的购买状况,针对性地提升关于农业机械推广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办事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部分繁杂的程序,保障农业机械化补贴可以及时到位,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推广工作水平。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经济增长 影响 分析
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的使用农业机械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合理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因此,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也就越大。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实行农业机械化必须将市场作为导向,注重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实行农业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单位机械的作业量,减少单位作业量中的机械损耗,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对机械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地避免机械地重复购置、机械技术状态不佳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增加的成本。实行农业机械化可以突破农业家庭经营规模的界限,进行规模生产,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的交易,从而能够有效地扩大单位机械装备的生产规模,能够有效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将农业生产的各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实行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能够为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改善相对恶劣的生产条件,有效地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
生产率,从而获取较好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土地收入。与此同时,实行农业机械化,减少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数量,增加了农民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方便。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
由于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由于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必须受到重视,推进农村农业机械化进程。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大力支持农机大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加强对农户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并且,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的购买机械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现代农业机械化具有效率高、效益高、消耗低、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应用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作业量。因此,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改造传统农业机械,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对农业机械进行专业化配置,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科学技术含量,将农业机械改造成为节能型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业机械的损耗,而且还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农业机械的作业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机械化
根据价值规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不断增多会使劳动力价格下降,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就会变得相对昂贵,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并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不仅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实行,而且还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地快速发展。因此,合理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行业中,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成为人力资本资源,能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收益的同时,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的条件。
总结
本文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作业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且,合理应用农业机械作业能够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优化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实行农业机械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人朴.我国“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趋势及促进政策建议[J].中国农机化,2006.1
[2]代庆国.如何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4.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经济;转变
一、农业机械化的涵义及其发展对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的涵义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通过先进的机械设施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其特点是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生产率、降低劳动量等,属于国内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国内农业发展为现代化、高产化、高效化的一种关键方式,还是国内农业以后与当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有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受到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作用
农业机械化发展无论是对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是对农业的综合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这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间的联系性非常密切,其可以推动国内农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的积极发展,有助于农业生产由生产力促进方式转变为科技促进方式,从而使立足于科技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背景之下,这是非常好的对策,以及建设农业科技促进模式也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转变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农业机械的作用与影响都非常大,两者存在彼此协同与推动的关系,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与条件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并且农业机械化的推动力与基础也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
(一)加速流转农业产权
在开始贯彻实施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业已实现了理想的效果。然而,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后,因为难以转让产权、耕地分散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大大地影响到了农业活性的提升,土地制度的不足之处暴露出来。这重点体现为大部分的农民太过重视短期收益,进而造成国内农业发展现状的长期不健康。鉴于此,根本所在是加速流转农业产权和提升国内农业的活性。国内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以及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进程中,需要激励区域的政府部门注重优惠政策的扶持,实现农业土地产权结构的优化。并且,在颁布和执行农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激励、吸引农民群众开展机械化操作,加速流转土地产权,实现农业生产率与农业活动的大大提升,以使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二)注重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快慢与实现程度高低受到机械设施运行效率与性能、农业技术先进性等的制约作用。鉴于此,想要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推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机械设施。并且,有关的农业机构需要注重农机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环节上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注重创新型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吸收,吸收与借鉴国内外的一系列先进农业机械技术与机械设施,根据国内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与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改造农业机械,不断地创新农业技术。除此之外,在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和关于农业的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将相应的平台提供给热衷实践与发明的农民群众,从而体现出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尽可能地发明新的农业机械设施,从而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三)实现农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
在我国政策与宣传的启发下,很多农业生产基地的机械化操作业已实现,然而,依旧存在一些偏远区域依旧应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农业机械化的综合能力降低。这表明,国内还需要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与宣传。在以后的一段时期中,国内需要着重将农机推广至偏远的农村区域,在推广示范基地中紧紧围绕中心地理位置的农村,不断地启发区域的农民明确农业机械化的一系列好处。在对农业进行推广的时候,注重教育地方的农村群众,渗透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思想和生态农业观念,以及传播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以使农民的文化素养提升。
结语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
以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为例,该村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勤劳村总人口的50%。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选择了出国劳务,少部分劳动力涌入到城市中。使得在粮食收割时期有些村庄需要其他村庄或者雇佣劳动力来进行收割,无形的增加了农民的支出,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该产品在市场的价格,降低了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得产品难以销售从而获得利润。这是人口结构老龄化间接导致的。同时,勤劳村是朝鲜族村,村民大多都倾向于出国劳务,也是因为出国劳务将土地转让给其他务农人员,为实现机械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出国劳务创造收入的同时也带走了村内的青壮年劳动力,使得村庄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并且很少有人回到农村,农村没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这样使得农村无法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处于半山地半平原地区,并且人均占有耕地少,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多处于半山地半平原地区,平原面积少,一些小型的机械化设备可以使用,其中小型的机械化设备仅仅局限于拖拉机小型插秧机等等。大型农机设备无法使用,或使用机械设备的成本远远高于不使用机械设备的成本。并且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例如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333m2左右。没有足够的面积无法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可以想到如果仅仅只有一点点耕地就使用机械设备的话,那是得不偿失的。
1.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机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增加了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成本
就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而言,该村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个实现全面机械化的村庄,所以农机市场的状况对于勤劳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农机市场对农民不是足够开放的话,这样一来使得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在农机的维修、使用、更换等等方面的支出会大大增加,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严重地说可能会是一些刚刚起步的机械化村停止不前,将一些拥有试图机械化的村庄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这样是极不利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利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也是极不利于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未来农村农业发展。因此,农机市场开放度不高使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民的收入日渐减少,直接导致贫困村镇数量增加,拉大了贫富之间差距,影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1.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机合作社没有普及
当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附近的几个村都拥有合作社并且联合起来,首先是便于管理,其次是使空间上分散的村落联合成一个集体。以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为例,勤劳村的农民农机合作社成立时间较长,但是附近的几个村庄有的合作社没有经验,发展得不好,有的村庄甚至没有农民农机合作社。这时,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的农机合作社帮助其他村庄的合作社建设起来,达到“先富带后富”的目的,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经验在内部自由流动,使没有合作社的村庄建立起合作社,有合作社的村庄更好地发展。
1.5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产业链很短,农产品附加价值少
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只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包装,这样无法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想要使农产品在销售方面取得一定的价格,首先要有一个高品质的产品,其次对其进行相应的深加工处理,增加其附加价值,这样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缩短贫富之间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2.1国家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加大补贴力度,使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建设农村
自1996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流转对农村发展起着正向激励的作用。因为走进城市或者出国劳务的收入远高于在家务农所获取的收入,所以农民大多数离开了土地走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并且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但是我们认为国家应当加大对农村补贴的力度,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哪怕没有出国劳务挣得多,但是也要与城市劳务相持平,这样一来有一部分人一定会返回农村,继续进行耕种,这样一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当青壮年返回农村时,他们不仅仅带回来了劳动力,也带回来了他们在城市中或者国外看到的现象与了解到的经验,带回来了活力,理论结合实际,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村庄发展的道路,坚持的走下去,一定会早日完成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2.2建立家庭专业农场
由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将土地集中,否则无法进行农业机械化。由于个人力量有限,所以一个村庄数个家庭联合建立家庭专业农场。例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圈河村,7~8家联合建立专业农场,每家将自己家的机械设备贡献出来,最终在分红时按生产要素参加生产比例分配利润。当建立家庭专业农场后,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又因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半山地半平原,其他劳动力可以“上山”进行特色农业发展,种植人参,木耳等产品。或者进入城市中,进入到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当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时,一定会有利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农村建设。
2.3农机市场加大开放力度,国家给予补贴,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
农机市场对农民的开放程度还是不大,对农民的农机补贴不够全面,仅仅局限于购买机械设备方面。有时影响到农民做出正确的抉择,进而影响农村农机发展。国家不仅仅对购买农机设备进行补贴,进行一系列的补贴,形成一个农村农机化补贴体系,对后续的农机维修,农机保养,农机更新等等方面都进行补贴。并且许多的金融机构不愿意将钱贷款给农民,这样使得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政府应当出面为购买农机的农民们提供绿色信贷。
2.4在农村大面积建立农机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与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正是利用好了这一点,该村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并且是我国东部水稻示范区的一员。目前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应尽能够达到了48.3%。党的十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了可以进行土地流转,这是对农村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决策,当农民的土地可以进行流转了,使得农民可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多了,组建农机合作社,利用流转土地得到的资金进行农机化建设。
2.5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增加附价值,增加收入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施发展多种经营,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几个大的数个合作社的联盟进行合作,建立股份制公司,把村中的剩余劳动力集中起来,这样可以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使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或以其为原材料制作一些有延边朝鲜族民族特色的食品,增加其附加值。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