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茶文化知识

绿茶文化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茶文化知识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温州;分类;乡土植物;园林植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过对温州市的几类主要城市绿地园林植物调查与研究,了解温州市城市绿地园林植物状况及应用的现状,通过对温州市城市的性质、环境条件、园林植物的应用和生长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一、调查地点和方法

1.1调查地点

道路:瓯海大道、温州大道、翠微大道、江滨路、锦绣路等。

公园和其他绿地:江心屿、杨府山、景山公园、秀山公园、滨江公园、华海广场、华盖广场等。

居住区绿地:黎明新村社区、秀山社区、五马街社区等。

1.2调查方法

在调查地点拍摄植物照片或采集的植物标本,科、属、种及生活习性根据相关资料鉴定。

二、结果与分析

2.1优良园林绿化植物资源

据调查,适应温州土壤气候特点及城市绿地景观要求的优良园林绿化植物有170种,隶属于69科140属,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有63科124属149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有4科15属20种,双子叶植物有59科109属129种。

2.2优良园林绿化植物的观赏特性

2.2.1观叶植物

温州市优良园林绿化观叶植物有18种,主要有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金边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艳山姜 Alpinia zerumbet、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龙柏Sabin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cv. Kaizuc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等。

2.2.2观花植物

温州市优良园林绿化观花植物有53种,主要有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蜀葵Althaea rosea、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报春花Primula malacoides、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金盏花Calendula officinalis、蜡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紫玉兰 Magnolia liliflora、白兰花Michelia alba等。

2.2.3观果植物

温州市优良园林绿化观果植物有9种,主要有女贞Ligustrum lucidum、杨梅Myrica rubra、葡萄Vitis vinifera、杏Armeniaca vulgaris等。

2.3温州市园林植物应用特点

2.3.1植物生态群落单调

温州市区内行道树道路绿地景观雷同,树种单一,缺乏特色。一些道路由于植物配置缺少艺术构思,绿地植物景观未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且植物之间的组合缺少颜色、层次的搭配,在居住区绿化植物群落多样性不高,且下层灌木基本大多一致[1,2]。

2.3.2园林植物种类少

据调查,目前温州市绿地中普遍应用的园林植物较少,主要有:乔木20余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白兰花Magnolia denudata、黑松Pinus thunbergii、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灌木20余种,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山茶花Camellia japomica、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等;

2.3.3乡土植物使用过少

温州城市绿地中主要的园林植物应用单一,乡土植物种类应用比例不大,许多适应性好、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植物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与温州市丰富的植物资源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无法体现城市绿地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和季相景观丰富的特点。

三、温州市园林植物应用建议

针对温州市园林植物生态群落单一,植物种类少,乡土植物使用过少等问题,结合本地的气候和植物资源条件,建议在今后的园林植物应用中采取以下措施:(1)丰富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绿化植物类型多样性,兼顾各区域的绿化植物特色。(2)科学合理配置乔、灌、草本植物,在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中,注意根据植物的高度、形状、功能及生活开花习性等科学合理配置。(3)加强绿地的维护和管理,创造出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加快温州市的城市发展进程。(4)发掘本地郊野植物资源潜力,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适当的宜驯化的外来树种,增加城市道路及广场优势树种的应用,彰显城市特色[3,4]。

四、参考文献

[1]邵清松,黄金生,陈建敏.温州市行道树调查及布局构想[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7(3):151-154.

[2]李晓文,胡满清,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1999,19(3):399-407.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2篇

历史因素

每逢节假日,张一元门前总是一派热闹景象,人们或者买一两斤茶叶回家一品,或者挑几个精美的礼盒走亲访友,或者在张一元的牌匾下拍照记录古街老店中浓浓的北京风情。“买茶叶认张一元”,老北京的这句俗语在今天依然被不断印证着。在北京人心中,张一元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挖掘老产品

张一元茶叶公司董事长王秀兰曾经说,品牌的背后需要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的支撑。张一元为什么能让众多北京人独爱这一口,靠的是纯正的口味和精湛的技艺,靠的是对传统制茶工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其实,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很多老字号的死亡原因就是停滞不前,在逆水行舟中不进则退。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张一元深度挖掘传统工艺,恢复传统品种的生产,使已消失30年的柚子花茶重新香飘京城。他们还挖掘出已失传50年的茉莉毛尖制作工艺,茉莉毛尖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这种昔日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茶叶通过张一元的双手进入了百姓人家。

因为茉莉花茶制作工艺的复杂和漫长的周期,好多业内人士都不敢轻易问津。张一元不仅复苏传承了传统的窨制工艺,还原出上百年的经典口味,还结合现代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赋予了传统工艺新的活力。在众多文化、民俗、茶叶专家参与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选中,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榜上有名。

主打文化营销

1998年,张一元在北京举办了首个“绿茶节”,这一举动打破了茶叶消费的地域局限,张一元根据北方消费者的口味对绿茶进行了工艺改良,使其既保留南方茶的清淡,又有北方茶的馨香。很多北方人通过张一元认识并喜欢上了天然健康的绿茶,从花茶起家的张一元实现了当初定下的目标——喝花茶找张一元,喝绿茶也要找张一元。当然,绿茶的竞争比花茶要大得多,张一元的艰苦奋斗之路还很漫长。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3篇

1.中西茶文化的差异

英国的茶叶是从中国传入并引进的,饮茶之风从此在英国兴起,随着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英国饮茶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逐渐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作为茶叶消费的两大国家,中国和英国都十分的热爱饮茶,拥有一定的饮茶习惯,但是由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茶文化在进入英国之后,在英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荼文化。中国在唐朝的时候开始盛行饮茶,并逐渐深入到了平民百姓的家庭当中,各地兴建的荼馆、茶楼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第一部记载茶的文献《茶经》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18世纪之前,茶叶在英国还属于稀有物品,作为新生的事物只在上层贵族中才能享用,并且当时的荼叶价格较贵,导致普通的居民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茶叶,而随着茶叶大量进口到英国之后,茶叶的价格开始不断下降,在英国的所有阶层就兴起了饮茶之风,这大大提高了英国的茶叶消费量。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加喜爱喝红茶,所以面对着最大的茶叶进口国,我国出售荼叶的时候以红茶为主,但是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发展,西方国家对绿茶的需求量在逐渐的提高,西方人接受绿荼的人数在逐年的增加。但是英国和中国在饮茶风俗和习惯上拥有较大的差异:首先,英国人会在固定的时间饮茶,将饮茶的时间划分为上午和下午,分别是英式上午茶和英式下午茶,人们大多饮用红茶,却与中国的红茶不同。英国人在饮用红茶的时候,一般都需要添加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在喝红茶的时候一般不添加任何的调料,英国人在饮茶方式上的创新能够体现出他们茶文化品味的提升。而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喜欢喝绿茶,一般都会选择在饭后品饮绿茶,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完成茶叶的泡煮,但是在英国大多数人们饮茶都是通过冲泡茶叶这种方式完成的。

2.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作用

2.1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现代人类都是通过语言来展开交流,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只有将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统一,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语言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既能够作为文化的载体,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社会文化知识,当代学生在展开英语学习的时候,只有不断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才能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教IP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将其简单地作为语言教学来进行,还要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的一种,体现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实践当中。

2.2  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的外语教学,很少将文化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随着文化教学的作用被人们所熟知,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不断加强文化教学的运用。文化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实现不断的更新,因此与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若是没有将文化应用到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就无法真正地学习好语言。对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熟悉就无法在实际生活当中将语言进行充分的利用,更不能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将语言运用灵活。作为文化的载体,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效地利用语言文化,若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那么在教学的时候,面对不熟悉的英语语言就不能有效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对H家的文化不够了解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对英语国家文化掌握不深。在英语教学当中融入文化教学,将英国的茶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作为英国人们最喜爱的饮料之一,对英国茶文化的掌握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还能够通过文化教学让学生不断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

3.1  中西文化的比较问题

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组合决定了认知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时候,能够形成正确的交际风格和语言行为模式,就需要从文化认知出发,帮助学生对交际规范和词句法方面进行有效的掌握,面对交际化外语学习的时候,通过学习能够摆脱困境。由于中西方在茶文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展开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将中英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贯穿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对其中涉及到的新词汇进行介绍,教师可以利用与中英茶文化差异的知识作为背景,将新的知识词汇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blacktea在英国指的就是“红荼”,将这类型的新词汇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并且教师还可以介绍中英饮茶风俗和习惯上的不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还能够加深词汇的熟悉程度,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2  外来文化的导入问题

虽然利用中西荼文化的差异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师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外来文化的导入,教师在导入外来文化的时候需要经过三个层次:

首先,在讲授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的时候,需要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为学生解释清楚,将外语学习中可能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的障碍消除,这是文化教学必定经历的一个问题,在导入词汇的时候也要重视将文化因素^课文内容相结合,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背景,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其次,文化知识的导入必须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列出全课文的文化框架,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知识。 ’

最后,文化内容的导入不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必须扩大文化内容的覆盖范围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一般的文化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文化社会模式;其二是文化价值系统,只有对两种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综合的概括,才能够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充分的表达出来。

3.3  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教师利用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来展开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结构,通过不断分析外语教学当中的语言现象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化认知模式不断完善。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实现教学相长,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规避语言学习当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缺少得体性,在正式的语言运用场合中,时常出现中文式英语的情况,所以改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也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

4.结束语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门市 陆羽 RMP(昂谱)分析 茶文化旅游 产品开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化旅游的出现,符合当下旅游者的价值观念和需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其中,茶文化旅游也日渐被游人所喜爱。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1]。

吴必虎提出了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分析(Resource Analysis)和M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中心的开发框架思路[2]。本文采用RMP分析法分析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域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和对策建议,从而使本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提升。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RMP现状分析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资源(R)分析

1.资源评价。天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地处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距武汉90千米,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沙洋相望。天门市作为“茶圣”陆羽的诞生地,其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独具特色,按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法(GB/T18972~2003),其资源主要包括六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详见表1)

从天门市陆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表可知,旅游资源类型形式多样,且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上,除了上表所列举的资源外,天门市还拥有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间艺术,且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2.产品转化。当前,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形成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生态旅游为辅。天门市现有从事茶文化产品经营和提供茶文化服务的主体少,规模小,经营项目和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特色氛围,茶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单一。在产品转化方面,今后要形成以陆羽茶文化旅游为龙头产业,将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以陆羽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旅消费[3]。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市场(M)分析

1.旅游产品的弹性。据研究,对于国内旅游来说,目前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一般多为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其次为周末短途旅度假游产品,第三位产品是远途观光旅游,第四位是文化旅游[4]。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受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程度、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影响,需求弹性很大。

2.旅游者选择偏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使得旅游者的选择偏好有所改变。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享受性需求日趋增强,即更加强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3.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竞争。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具有成熟和完整的茶产业体系且其土家茶文化浓厚,是天门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业的强劲对手。恩施州自然条件优越,属季风性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湿重,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园种植面积过万亩,是湖北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恩施州品茶品种多,品牌效应强,其中“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具有很强竞争力。且恩施作为“世界硒都”,其拥有的富硒产品在当下追求健康养生的环境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天门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却优于恩施州,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受武汉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且正在修建的武汉城际铁路,使可达性大大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其次天门市作为“华侨之乡”,能够促进茶文化的中外交流,使陆羽茶文化走向世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且有来自恩施州的竞争,但是发展前景却不容小觑。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P)分析

1.现有的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为依托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天门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茶园,且有大量茶文化遗址。比较有代表性的陆羽故园,是一座突出陆羽特色和茶文化特色,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一体的主体公园,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中修建的“茶经楼”,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是天门市打造“中国茶城”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对茶叶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已初步形成茶园、茶厂和茶服务等行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和旅游业的融合,已经初步形成茶园采茶观光游、体验茶农制茶游、茶商品购物游、茶疗保健游等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6]。

以茶艺、茶俗文化为依托的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天门市为了弘扬陆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节庆会展活动和茶道赛。其中有普及茶文化知识、营造茶文化氛围的“全民饮茶日”;有纪念陆羽的“茶圣节”;有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和弘扬陆羽茶文化的“陆羽杯”国际茶道赛。这些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2.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建构茶圣故里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以“陆羽故园”为中心,东连干驿“东冈草堂”,西北连“火门山”“邹夫子学堂”、陆羽泉,并与茶基地建设结合,建设“茶文化观光体验茶园”,让游客能亲自参与摘茶、炒茶、加工的过程,具体直观的了解和接触茶文化;举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晚会,演唱陆羽的作品《六羡歌》、演绎花鼓戏精品《茶缘》以及天门渔鼓和三棒鼓,游客不仅可以进行拍照,观看,也可亲身体验打鼓。

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构生态茶园―长寿山生态旅游区―张家湖湿地风景旅游区两日游精品线路。在生态茶园建立茶园农家乐,可以让游客了解民风民俗,品尝茶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等;长寿山建设的森林生态度假区、乡村休闲体验区、水上康体娱乐以及张家湖的渔家乐乡村旅游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休闲旅游的需求。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配套设置不完善

一是旅游产品的需求不足。旅游产品按消费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天门市现有的旅游产品中,“吃、住、行”可基本满足,但是“游、购、娱”显然不足;购物方面,满足不了旅游者高层次的需求;娱乐方面,娱乐形式单一且从事娱乐行业的主体太少。二是旅游功能设施不完全。旅游从业人员、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以及各种引导标识和标牌都未达到标准。

(二)从事陆羽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太少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企业以及茶馆、茶楼、茶叶店严重不足而且规模小,产品少,服务范围窄,没有龙头产业,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最终导致茶商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创新不足。

(三)发展茶文化产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有关陆羽茶文化的宣传不够,虽然天门市是茶圣故里,但是天门市人民却对陆羽的认识不够深,特别是青年群体对陆羽茶文化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二是对茶文化理论和茶文化项目研究不够,直接影响茶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

虽然近年来,天门市为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启动了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党校和校园、进企业(“五进”)活动,但是要打造“棉都茶城”,就得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并转化为建设天门、发展天门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二)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关键。一是引进旅游人才。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包装,因此天门市应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二是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天门市目前具备一定的培养茶文化旅游专项人才的能力,天门市职业学院开设了陆羽国际茶学院,每年能培养专业人才200多名,通过与旅游培训机构联合,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茶文化旅游专业的人才。

(三)全面招商引资,扩大茶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远远不够,政府要大力开展茶文化招商引资,利用本地现有的茶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吸引外地客商投入资金和技术促进茶文化旅游市场的扩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四)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

目前天门市的茶园主要集中在佛子山和皂市镇,但是茶种植面积不超万亩,茶园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茶园建设基地,同时鼓励农户到茶叶生产地工作,增加劳动力。天门市的茶品种单一,主要以毛尖为主,茶产业少,缺乏茶饮料产业、茶保健产业和茶文化产品产业等,导致产品组合形式单一。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合理培育选择优质茶苗,提高茶的科技质量,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优质的生态茶园基地。

四、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茶文化旅游越来越热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下的潮流,天门市应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陆羽茶文化,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打响陆羽品牌,让“茶圣故里”走出国际范。

参考文献

[1]董捷,沈国斐,卢静怡.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01):27-3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李文杰.陆羽茶文化产业论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9-12.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张敏.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1):161-163+174.

绿茶文化知识范文第5篇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相关期刊更多

广东茶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贵州茶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