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科技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优化路径;非金融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74-02
一、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大一统”非金融专业,未能体现各专业的学科特点
1.教材选用的大一统。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学》这一门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对于非金融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没有区分,都用的都是大一统的教材。但是《金融学》这门课程对于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先行和后续课程的安排设置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对于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在《金融学》后续的课程设置上还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诸如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保险学等。这些课程的后续学习对于《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巩固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对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金融学》的后续课程更多是其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方向课。
2.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点。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言,一是对于讲授的内容仅仅是在有些章节的深度比较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要求略浅;二是讲授内容的量与讲授时间之间,只能是更加侧重于对金融知识的普及式教学;三是非金融专业学生,其后续课程是各自本专业的主干课和方向课,同时由于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得《金融学》这门课程既不能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又不能对《金融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导致学生在《金融学》在课程结束后对于该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出现断层,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纯粹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1.教学内容滞后。现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环境日新月异、金融事件层出不穷、金融技术翻天覆地,而金融学教学内容十几年没有太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改革显然落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这些金融实践的发展,需要在金融学教学中加以体现和解读。如果沿用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那么在强调货币发展、银行运行和货币政策等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微观金融运行机理的分析以及客观现实金融事件和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视点问题阐释,那么这样会更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教学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呆板。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开设的后续课程中有具体的金融实务操作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在现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之下,纯粹就是理论知识的罗列、理解,对于现实中的问题,如何来进行操作,没有讲授和教学的安排。
二、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进的原则
(一)体现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尊重各个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是一级学科或者是二级学科在金融学教学大纲上应进行区别。这样金融学作为学科基础课,那么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起到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对金融学实践的实际运用上有具有交大的可能性。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作为补充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教学的深度较之于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略浅,不需要讲解太深的金融理论。而另一方面,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也会面临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也需要在具备一定金融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在《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在保持完整的、基础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改进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社会资源共享,推动实践教学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的基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后备群体,在其学习期间就应该广泛了解和获取社会市场信息。对于学生专业学习而言,也就需要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实体案例,这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有些教师在社会团体中有一定的兼职,那么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信息;有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习相关行业企业;而后者对于现实教学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银行高管等社会精英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师等,不定期以讲座、沙龙、论坛等方式作为日常《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补充,向学生讲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金融事件,推动金融学实践教学的进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理论教学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得我们可以以最低成本享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其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资源平台,收集到第一手经济金融领域中发生的金融案例,建立金融案例数据库。让学生自愿组织学习小组,应用所学的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任课教师进行的点评,着力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知识分析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能力。其二,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不定期的组织学生选听著名大学《金融学》的有关课程。接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学生了解金融学发展的前沿理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阐释不难发现,现有金融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缺乏实践培训、没有各专业差异性的不足,改进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包括,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的人才互动交流,开展实验室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
参考文献:
[1]林伟君.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39-442,448.
[2]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59-63.
[3]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4):126-129.
关键词:金融数学;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未来
一、引言
数学可以说在生活中无所不在,金融又是计划经济市场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金融数学成为了新兴的学科,而且越来越被更多的经济业内人士所关注。它的就业范围广泛且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数学重要突破是证券合资领域和资本资产定价等方面,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量化,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使得数据得到准确分析计算,这对经济发展的决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就业前景和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二者的关系。
二、金融数学发展情况及前景
1.金融数学的概念:金融数学也被称为数理金融学、数学金融学、分析金融学,它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金融,进行数学建模,并通过金融学的内在规律及理论分析来指导实践。金融数学也可以被理解为数学建模等理论知识与现代科技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灵活应用。所以,金融数学也是一种交叉科学,是一门行走在发展的前沿学科。2.金融数学人才的发展前景(1)就业情况:证券行业:从数据库系统设计;运营CRM,XBRL等方面利用数学建模等专业知识,管理数据库系统,分析现代金融市场发展形势和走向。股票市场:金融分析、资产评估。国际市场在不断资本化,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股票市场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在股票分析技术方面金融数学知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是成为决定性因素,从而影响着整个现代金融市场。保险部门: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采用函数和动态微观模拟广泛应用于人寿保险及养老保险中,简化了运算过程,提高效率,为社会等方面做出贡献。(2)发展前景:从19世纪末开始,金融数学在经济金融界和数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金融数学一方面可以使数学融入民众生活,从而关注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经济学家利用这一工具对数据等进行精确分析,对现代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坚信在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中,金融数学将会成为一颗明星,前途无量。
三、现代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我国的现代金融市场正在稳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已经逐渐形成了、分工合理的市场体系,使得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着建设透明高效、机制健全功能完备的目标迈进。(二)发展趋势1.规范证券市场主体并以投资为主要项目,使证券市场更加完善。2.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机制,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关注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3.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督机制,使得市场经济安全有序的发展。4.金融全球化。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推动
(1)强化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实现了各项金融业务的电子处理,带领现代金融行业走向了电子金融时代。同时,为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数学应用于经济生活中。(2)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金融数学使得银行方面的金融问题得到解决,用精确地语言描述出随机波动的市场,同时它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使得人们可以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实现了对大型数据库等的精确建模,清除了金融现展道路中的阻碍,使得学术研究顺利进行。(3)推动了保险行业,证券行业,股票市场等的发展,加速了金融市场的资本化,使金融数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助于决策者对未来经融市场经济形势的判断。(4)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使得经济学家可以大体掌握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为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这使得现代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无所畏惧。
五、结语
古话“商场如战场”,而金融市场不是战场,却高于战场,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的稳固发展必定离不开准确的数据和快速的计算,金融数学巧妙的结合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分析复杂的数据库,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大大简化了金融工作,并且其涉及范围广泛,涉及保险行业,证券领域,股票行业,金融数学深入基层,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基础金融业的顺利进行。并且金融市场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需要计算机帮助计算分析,通过精确的语言来描述市场中随机波动的价值曲线。同时在经济上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对经济学家掌握当代经济发展形势具有指导意义。也许金融数学在现如今发展并没有很突出,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金融数学一定前途无限,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
[1]李帅.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J】.经济管理者.2014
[2]薛佳佳.金融数学的现状与发展.【J】.大庆师范学院.20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美国学者A•萨克森尼从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对美国的两个重要高技术产业基地128公路地区及硅谷进行对比,发现宏观科技环境对科技对区域的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熊彼特从竞争视角提出,在众多影响科技创新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中资金因素是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却经常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林毅夫(2001)、束兰根(2011)等提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准确及时获得科技创新信息,从而很难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评估,造成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1][2]葛建新(2002)、陈雪梅(2001)等从市场失灵角度,探讨了由于科技知识的公共品属性,企业的研发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定价失真且对企业有严格的准入限制,科技创新的市场融资有限。[3][4]张捷(2002)、钱颖一(2001)等出于社会结构关系考虑,认为在社会形成的关系网络中存在着网络效应,当公司高层主管的社会关系网络节点众多,就很容易通过网络融资,若公司高层主管的社会关系网络节点较少时,融资量就会减少;而科技创新型公司的高层管通常社会关系网络节点少,融资量自然就十分有限。[5][6]为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融资难的问题,实业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金融模式,即科技金融市场模式、科技金融银行模式和科技金融关系模式等。文章通过对这些模式的分析比较,借鉴各模式的结合机理,试图从系统分析角度对我国科技金融的结合模式加以研究。
二、科技金融市场模式
科技金融市场模式利用市场的分散风险的功能,将科技创新的风险转嫁、分散给市场中众多的投资者,对科技创新的成果即未来现金收入流做定价,并通过种种工具为其提供变现这种定价的手段。其中美国就是科技金融市场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的很多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人文体系都来源于英国。但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却在19世纪80年代后远远的落后于其后继者———美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英国自“南海泡沫危机”后颁布了“反泡沫”法案,严格限制股份有限公司,造成了英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可美国却与此相反,自1929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严格限制了银行业的过度竞争,企业融资只能通过金融市场,从而间接的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且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美国的科技创新者在进行科技创新时,由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而很难独自完成,且收益是未来的现金流,科技创新者可能需要花极长的时间才能获取科技成果的收益,也就抑制了其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困境下,科技创新者可以将科技创新的高风险通过美国完善的金融市场予以分散,同时利用金融市场的未来定价功能,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定价,形成科技成果市场价格,实现创新者的未来现金收入流提前兑现。如果这些科技创新者愿意,通过提前兑现已建成的科技成果,他们还可继续其它的创业和创新,加快速度,加深深度。金融市场为科技创新解决了风险和变现的双重困难。一方面,科技创新自有的风险很大,通过市场投资者可以分散承担这些风险,并且市场投资者通过分散化投资亦可减少自身风险,实现风险的对冲。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对创新创业者的成果即未来收入流做定价,并为其提供变现这种定价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退出机制,让社会提前看到成绩,让创业者提前实现财富;看到这种对未来做定价的好处和自由可靠的退出机制后,不仅激发出更多创新创业者,而且也带动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资本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退出机制、如果看不到退出时所实现的投资回报倍数,就没有人愿去冒险创新和创业。
三、科技金融银行模式
银行是最为传统的融资金融机构,然而科技创新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资产抵押物品,且由于科技创新未来信息难得,往往限制了科技创新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资金额度。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需与科技创新企业达成长期的且较为全面的合作关系,从而方便二者信息渠道的形成,便于信息传递。具体的银行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专门的科技金融银行,这类银行常与科技型企业发展业务,对科技研发的具体流程和风险都有较为详实的掌握。另一种是全能银行型或主银行型,银行对合作企业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可以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风险承受力有整体信息来源。日本是科技金融银行模式获取成功的有力佐证。日本自幕府时代,经济结构中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就很流行。在那时由于受到日本本国气候地理条件和不稳定的政治条件的影响,日本的经济生产者大都很难独自承受经济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然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又不得不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为此各个生产组织者相互参与其他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以期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种相互合作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的日本逐步发展为公司的相互持股机制,最为典型的是财团组织。财团组织的内部成员相互持有本财团内部公司的股份,通过派遣董事参与公司的治理,并建立财团内部的财务公司或主银行,通过主营银行为财团内部融资,支持财团内的企业发展。当财团内的科技创新公司需要资金进行科技研发时,主银行为科技创新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支持,并且通过持股、干部派遣等形成了综合性、长期易关系,主银行能够准确地了解科技创新公司的业务信息、动态,掌握其风险的发展过程,从而方便主银行及时进行风险控制决策。在针对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时,日本成立了相当多的科技金融银行,他们包括政府组织成立的,也包括民间自发形成的。这些科技金融银行专门为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为他们提供全程的财务指导,熟悉科技创新的详细流程,能够准确地评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适时适当地进行金融风险管控。
四、科技金融关系模式
一般而言,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行为更倾向于选择距离型融资。企业融资通常采取的是自我融资和非正式融资的方式,科技创新企业很少或很难从银行借到款,大多是向所有者或经理们的社会关系网寻找资金。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自留利润和其他储蓄进行自我融资、通过亲朋好友关系非正式借款以及出口订单和其他抵押物担保向银行借有限的款。当某些科技创新企业(如极具增长潜力、前景看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潜在优势被“预期”到的时候,银行就愿意和企业合作,通过某种协议给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并且,初始的贷款条件也是比较宽松的,如较低的贷款利率、较宽松的抵押要求以及较低的信贷比率等,与企业形成融资的长期关系型模式。这种融资的最大好处在于融资者对筹资者的完全了解,双方合作是建立在完全互利基础之上的。但同时这种融资模式由于信息不透明,会形成隐性的违约风险,积聚社会的总风险,为此社会应规范关系融资模式,形成透明的关系融资机制。台湾当局为规范关系融资模式提供了良好的例证。台湾当局为了有效地促进银行为科技创新企业贷款,加强银企合作,于1974年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了科技创新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科技创新企业申请融资时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同时分担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意愿。为了有效地辅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1982年,台湾当局财政厅组织成立了“科技创新企业联合辅导中心”,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财务诊断、融资辅导和信用保证服务。同时,台湾地区的民间机构还通过科技创新企业的互助保证制度来分担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向金融机构争取较优惠的贷款利率及金额。此外,台湾当局还积极地引进风险投资,从机构的设立到具体运作程序都有政府的参与,政府对其提供了充足的优惠扶持政策。台湾当局亦于1994年批准设立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并于2000年4月推出了第二类股票,这是为重要产业、科技创新企业尽早进入资本市场而专设的板块,即台湾创新成长企业类股。此外,兴柜股票市场(又称三板市场)于2002年1月2日正式挂牌,作为一个特殊板块,它上柜门槛很低,这为达不到上柜一般类股票和第二类股票发行上市标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
五、中国的科技金融模式分析
科技创新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与金融实现结合,即市场路径、银行路径和社会关系路径。科技金融市场路径模式,通过证券市场可以为成熟的大型现代公司和初创的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由于银行融资适用面最广,适于多种类型的企业,满足了全方位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一国处于经济发展较低阶段时,银行主导的发展路径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若一国的企业主要通过自留利润和其他储蓄进行自我融资、通过亲朋好友关系非正式借款以及由出口定单和其他抵押物担保向银行借有限的款时,社会关系型科技金融路径在一国的地位就会凸显。这三种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以某一种渠道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实现金融结合,而是以某一渠道为主导,其他模式协同发展。在现阶段的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主要靠政府投资来实现,科技创新主要由政府来主导,政府可以集中资源完成科研攻关,但这种模式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且亦容易造成科研问题政治化,这种科技金融政策更多的表现出过渡性质。我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在社会转型阶段不能简单地套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模式,而应根据现实的国内和国际情况,发展我国自身的科技金融模式。
(一)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阶段,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本来就很重要,在现阶段更应发挥政府在经济中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弥补市场的缺陷。所以在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过程中,应积极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导向作用,建立政府性的科技金融结合平台,为各方科技金融主体提供沟通的渠道。
(二)在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银行融资仍是社会融资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我国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亦只能通过银行这一主要渠道。但是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壮大和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市场将是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应积极地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三)由于科技产业是一个阶段性高风险行业,造成其风险和收益的相对不匹配。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风险大收益低,而在成熟阶段风险低收益高,这就需要特殊的融资主体为其提供阶段性融资服务,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早期介入中期脱离的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金融紧缩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日益显著。这不仅跟我国信贷政策调整有关,也与当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掌握金融信贷信息不健全有着重要关系。本文在对造成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角度分别提出缓解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建议,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科技型;信息不对称;建议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小型科技企业不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点,还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保证就业、维护社会问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当下社会竞争环境来看,人才、技术、资金等因素是决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当人才和技术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实现研发目的的时候,资金到位与否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内源融资匮乏、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外源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但由于我国的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与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大大影响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外源融资,降低甚至阻碍的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原因,有以下分析。
1 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与者掌握着另一些市场参与者所不拥有的信息,而信息拥有者以另外一些信息拥有者所得不到的信息为优势,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商业活动和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分两种,一是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存在不对称,二是在信息内容上存在不对称。目前,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有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当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及原因有充分了解。
1.1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者经营能力的信息不对称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投资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企业经营者能力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用等级。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企业规模小,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缺乏联系等问题,往往在金融机构中缺乏信用记录,在申请外援资金时难以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用信息,从而导致了各类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对企业信用等级不掌握的情况。二是财务状况。由于我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财务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难以通过金融机构的审计,有的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导致信息透明度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任度,损害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信心。另外,中小型科技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技术能力,但是其管理团队及管理人员在缺乏信息获取方面的意识,比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
1.2项目投资与实际成本收益不对称
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资项目大多数有着新颖的高科技背景,假如金融机构对相关产业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那么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就会面临信息技术壁垒,导致信息不对称。同时,即使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也需要金融机构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做出理性判断,因为,有些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了顺利获得投资,对项目计划书和说明书中对项目风险作出有意回避,甚至提供了虚假信息,阻碍了融资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项目预计收集上金融机构与中小型科技企业也有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性较高,导致其对项目的可预见性较差,对于未来的盈利水平难于作出有效判断,使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难以获得准确的成本收益信息。最后,不论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本身还是其投资项目都存在市场前景难以掌控的问题,而金融机构不能对其进行一一调查,从而将中小型科技企业置于信息被动中。
1.3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不对称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项目的监管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所以,对投资后的资金运用情况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获得贷款后为了实现超额利润,自主改变了对资金的运用方向,向更高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这样就加大了投资的危险系数。另外,在资金回收情况中,由于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较大不稳定性,使得金融机构的资本回收难以得到保障。这种选择行为的不对称导致许多金融机构实行谨慎贷款,甚至不贷款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正当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还影响了资金的有效配置,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投资不平衡。
2 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2.1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想要解决企业自身的外援融资困难问题就需要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用实力证明一切。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机制,以透明、真实的财务报表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和信心,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金融机构那里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其次,就要加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息沟通意识和能力,使金融机构逐渐建立起对科技型企业的技术认可和前景认可,减少此类信息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还可以以建立联盟的形式红的成本交易优势和外部经济优势,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集约化发展,还能够在联盟之间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认可度。
2.2增加金融机构的信息积累,优化服务
金融机构应该从当地国民经济大局出发,认识到中小型科技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该针对这类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与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从而能够提升金融机构获取企业信息的主动性和真实性,能够及时了解其财务信息,从而做出有效理性判断。同时,还应该在信用评定办法上进行创新设计,制定出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贷评定办法,探索更加有效的担保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资源在科技企业方面的运用效率。
3 健全政府机构的信用监督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予以重视,主动搭建起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平台,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信用评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资金信息有效利用。另外,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该加强对担保机制的完善,使担保机制更加透明公开。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够从制度上逐渐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使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跑路、关闭事件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了阵痛,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正极力摆脱昔日形象,贴上新的标签――FinTech。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崭新的FinTech时代正在到来。
FinTech即为“finance+technology”,原意指“金融科技”,其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服务创新。广义上一切以科技和数据为核心驱动力,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业服务效率的企业均属于FinTech的范畴。
不可否认的是,FinTech对金融业的冲击是长期的,它对金融业的商业模式、结构甚至整个价值链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但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FinTech的冲击无疑也刺激了传统金融行业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如果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互联网巨头们挟场景的优势,令传统金融机构切身感受到它们巨大的威胁。那么在金融科技时代,在拥抱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之后,传统金融机构亦有可能在与互联网巨头们的竞争中谋得一次领先的机会。
在FinTech的诸多应用中,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人工智能技术被认为是核心,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带来金融业态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