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生态学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发展的自然结合。景观(Landscape)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核心概念。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赞美诗》中,用于描述基督圣地耶路撒冷的美丽景象,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
在德语中,Landschaft一词是景观的同意语,但包含了更多的地理空间的含义,被解释为整体空间环境中可视性的空间整体。19世纪初,德国著名地理学家Von Ilumboldt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和植被科学中,地理学家限制了概念的内涵,用于表示地壳的地理外貌和形态特征。
俄国地理学家拓宽了景观一词的含义,使之同时包含非有机体和有机体的现象,第一次使景观有了生物学的含义。贝尔格1931年把它定义为:“地理景观是物体现象的总体组合,在这个组合中,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的活动是同意的,协调的整体,典型的重复在地球的一定地域内的。
1971年,德国地理学家Troll将它定义为:“综合了地理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人和事物在人类生活空间的可见实体”,从而使人成为景观的主体。
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任何一种景观:一片森林,一片沼泽地,一个城市里面都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活”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在广义上,景观是指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狭义景观则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者更具体的说是景观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及信息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及时空模型的建立。景观生态学把地理学研究空间相互作用的水平方法与生态学研究功能相互作用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探讨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及其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及空间异质性管理。
在1981年,当国际景观生态学联合会在荷兰举行第一次会议时,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萘沃德在报告中说:“在时间空间中所有组成成分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为景观生态学。但是那些利用景观生物分部学与景观分类结合,描述图例、编制景观图的工作,不是景观生态学。”C.Troll在1968年把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对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景观生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阔。
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景观是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完整的结构,且有相应的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功能,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和美学价值。景观是具有明确边界,在空间上可辨识的地理实体,一个健康的景观具有结构上的完整性,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及动态上的相对稳定性。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不仅表现在景观总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所组成,景观要素的空间结构关系和生态过程中的功能关系等水平方向上,而且还表现在景观等级系统结构中垂直方向上不同等级水平之间的关系。景观的系统整体性明确了景观生态学研究方向和方法论特点。
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
景观生态的研究一般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在更小的尺度上分析其成因机制,在更大的尺度上综述变化过程。
3、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镶嵌性是研究对象聚集或分散的特征,在景观中形成明确的边界,使连续的空间实体出现中断和空间突变。Forman所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就是对景观镶嵌性的一种理论表述。
4、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景观演化的动力机制有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两个方面,由于人类活动对景观影响的普遍性与深刻性,更有人为型、经济型景观。
四、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地植物学家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相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学科综合思想的萌芽期;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的学科思想巩固阶段;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学科初创期;从80年代初开始的国际景观生态联合会成立之后的全面发展时期。
直到这时景观生态学才真正在把土地镶嵌体(land mosaic)作为对象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这些过程包括物种和人的空间运动,物质(水、土、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如火灾、虫害)的空间扩散等。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纪念麦克哈格先生逝世两周年.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p70-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龙花楼.采矿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地理科学进展,1997,16(4):68-74.
3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
一、引言
旅游是人类和环境进行自我感知和交流的的活动,而生态旅游规划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当地的特色,景观的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景观生态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地理学、生态学的新型交叉学科。在景观的结构上、功能上、还有演化上,都有着综合性和宏观性的区域特点。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旅游开放,提供一个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生物栖息的地方。景观生态学中含有重要的三个部分,分别是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一种在空间观察描述得出的点状或者块状的结构,是与周围的环境略有不同,也是一种线性的区域。就目前来看,主要是旅游产品的附属物,如旅店、休息区、景点等。廊道则是一种景观单元,在旅游区域分别分为水系廊道和交通廊道,水流流经的地方和游客走动的区域,都是旅游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通道体系。基质是斑块镶嵌的景观生态系统或者是土地利用类型,在旅游的角度看,就是一种旅游地理环境类型,比如自然风景和森林等,对基质的清晰认知可以加强对旅游生态斑、旅游的核心区进行指导布局,有利于确保和保护旅游地的整体生态系统特点。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旅游就是保护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好的生态旅游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游客在旅游时也要对环境和景观进行负责,不能破坏。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旅游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保护放在首位原则
想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可以持续的利用,就需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能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本就岌岌可危的脆弱环境这样会受到严重打击。那么开发和保护关系的总体原则是:保护要放在第一位,开发放在第二位,对保护旅游环境要树立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开发,使得资源得到最好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益也能极大增长。
(二)宏观微观结合原则
一个旅游区的规划是要与本区域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再与其周边的环境结合。旅游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系都考虑进来,是需要联合部署的,考虑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还有建设的条件等都是都需要纳入到规划中,旅游本来就是很多层次和要素之间结合相互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规划也是做到点、面、线三者结合,体现市场经济需求在规划中以市场为主,充分的发挥旅游机制在市场中的定位,带动经济水平。
四、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一)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
旅游生态系统本就是一种不是比较独立的景观生态系统,在景观生态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的强调景观的自然属性,本质上对资源进行空间的配制,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是与旅游地区的景观相结合的特点,景观质量是需要得到确保的,以此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旅游规划需要融合保护和开发结合的理念,对于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景观水平层次上对于旅游地来说就是一种再规划,本质上包括了旅游、景观、生态等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考虑规划,核心的就是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景观分类管理,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结构规划,构建不同的单元,其功能各不相同,再利用整体协调和优化方式,确定和悬着最佳的利用方式。
(二)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微观设计
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理论中,景观的结构通常用斑块、廊道、基质来描述。在旅游规划中也是可以用这几类的元素构成整体上的网络结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就是要在微观上体现出来,对前面提到的要素斑、廊、基进行综合有效的设计。首先是对于斑的设计要考虑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是与天然景观共生度比较高,能充分实现生态化,并且很好的在自然和景观文化上保持一致的协调性。廊道的设计也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合理性,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同时要避免那么生态脆弱带,保护好景观。基质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
息统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旅游景观格局,从而对旅游区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旅游生态区划,并分地段进行主题设计。
五、结语
关键词:道路 道路生态学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316-01
1、引言
道路作为一种基础性设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道路中去,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路生态学。在国内,道路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坡生态恢复、绿化设计、道路环境污染等方面,而真正涉及到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就比较的少。道路是以完成交通运输为主要目的的, 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就要求公路建设必须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2、道路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道路生态学是研究道路、道路网络空间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道路景观评价及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和保护道路景观中集成生态、地理、经济和人文各要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生态、文化及美学价值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把人―车―路这种人工系统和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生态科学、道路科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
2.1生物调查
道路生态学领域中常见的生物调查是指通过对道路影响区域的物种组成、迁移和死亡率等因子的调查,统计分析道路对物种生存或迁移的影响。传统的生物调查方法是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样地或样带(线),对区域的物种组成成分、密度等进行基本调查,或对道路致死事件的统计,以此分析道路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生物调查方法可以很好地将研究区的生物生存状况与道路影响结合到一起,反映道路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程度。
2.2道路缓冲区/影响区分析
道路缓冲区分析是道路生态学中问题研究最常见的分析方法之一,是指在ArcGIS/View支持下对道路进行buffer处理,以研究道路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常见的缓冲区分析方法包括单一缓冲区和累计缓冲区分析2种方法。
道路影响区分析是指对道路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与生物调查等结合到一起,是研究道路生态影响的主要方法。
2.3叠图分析
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道路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手段,图层叠加分析方法是被普遍利用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叠图分析是指将2个或2个以上的图层一相同的空间位置叠加到一起,通过图形和属性的运算,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图层叠加与道路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成为道路生态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即将道路缓冲区与道路沿线的景观图、土地利用图等空间数据叠加带一起,分析道路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叠图分析是研究道路密度对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影响的惯用方法,通过与区域景观属性等图层的叠加,可以很好地将道路密度与分布反映到空间上,以便研究道路密度区域景观格局等属性的影响。
2.4综合分析
道路只是众多导致沿线物种生境丧失和景观破碎化的人为因素之一,所以必须将其他可能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方法是结合道路影响的其他因素,进而全面考虑道路与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从多方面分析道路的影响,并寻求其在众多影响因子中的权重和相互关系。
3、问题与展望
道路景观生态学在我国是个较新的领域,许多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通过道路到道路学态学,再到道路景观生态学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成果。而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中国有关道路景观生态学还存在着一下问题:(1)起步晚,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研究基础薄弱;(2)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分散;(3)有关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对道路影响产生的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4)景观问题的研究尺度大、时段少,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适宜性不高。
我们应该通过借鉴国外道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结合本国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道路景观生态学进行综合研究。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强对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探索。目前,定量评价道路网络的景观破碎化效应是国际上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难点,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沿性研究,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道路景观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而道路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起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章家恩,徐琪.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5,14(6):74-77
[2]张慧,沈渭寿,张华等.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3):20-23
[3]Forman RTT,Sperling D,Bissonette JA.et al. 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s [M].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2002
[4]董常晖,徐燕.2004.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交通环保,25(1):44-47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则1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要做到质量、能量、信息的协调
任何事物都具备质量、能量和信息3种属性,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对公园自身来说,质量(或称"形质")包括形态和空间结构,如山水名胜、地质地貌、生态系统和有形的文化遗产,即我们所见到的当时景观。在人们开发、利用风景资源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必然产生质量、能量和信息层面的交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但公园中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与城市中的截然不同)。比如,观赏风景就是游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换;游览和设施动力输入就是对景区的能量输入;设施及其环境建设就是对形质的改造。
2 景观生态理论指导公园景观建设全程
2.1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景观在这里与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相类似,但避免了不同等级生态系统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易引起的混乱。景观生态学中“模块”、“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
2.2 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公园景观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定景观,也就是说,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其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具体表现为:①工业拼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②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③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模地和绿地拼块;④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呈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都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燃料及其它形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运转。
3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几点要素
3.1 因循自然、显露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何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在城市公园规划建设中显露,引导人们体验自然?公园的规划不应当仅从单一的旅游经济等目的出发,而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需求,因循自然、显露自然,组景应注重意境的创造,以自然美为主,辅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观,并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迹融于自然景色之中,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3.2 环境关联
外部和内部都存在着环境相关关系。我国古人既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创造了风水相关的思想。城市外部有自然山脉、河湖、森林、湿地等大环境景观背景,城市内部有不同立地条件和围合空间形式,在城市公园生态规划建设时,要抓住大环境景观特色和公园环境景观特色,做好环境关联的文章。例如,西湖公园与杭州市形成以湖为主的景观形态等。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环境关联重要的是找出公园的主导因素和城市大环境的环境特征。
3.3 相地合宜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结合自然,塑造自然也是十分关键的要素。相地合宜要体现在公园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景点营造等建设的全过程。如在公园布局上,上海的长风公园结合低地和河湾,理水叠山,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山分主峰、次峰,高低错落、相互顾盼、效法自然。公园的布局相地合宜,还要根据公园大小,周围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规划布局方式,大公园可划分多景区、多“园中园”,小公园可适当运用多方借景的手法以开拓空间的局限性。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和环境条件的干扰。因此,城市公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单从生态、绿地建设方面考虑,而且涉及面更广,更应发掘城市的内在景观、人文渊源等元素,对城市在生态、社会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充分展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5)
一、选择题
1.生态学是研究。()
A.水分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环境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D.气候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首先提出来的。()
A.德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日本人
3.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
B.环境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个体
5.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6.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系统生态学
7.物种是由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A.外在因素
B.内在因素
C.环境
D.地理区域
8.个体生态学就是在层次上研究生物与环境的一一对应关系。()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
9.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支称为。()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景观生态学
10.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生态学家提出的。()
A.坦斯利
B.高斯
C.温·爱德华
D.克利斯琴
11.生态系统主要是。()
A.分类学上的单位
B.功能上的单位
C.结构上的单位
D.形态学上的单位
12.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于生态学发展的。()
A.萌芽时期
B.建立时期
C.巩固时期
D.现代生态学时期
二、填空题
1.生态学又称之为。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美国生态学家欧德姆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和的科学。
4.生态学一词是由首先提出来的。
5.在现代生态学发展中,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
6.按研究方法划分,生态学可分为、和等。
7.生物种群上一层次的生物组织层次是。
8.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和。
三、简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含义及变化。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4.简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5.简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四、论述题
试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C4.C5.A6.D7.B8.A9.A
10.All.Bl2.B
二、填空题
1.环境生物学
2.环境
3.结构功能
4.海克尔
5.生态系统生态学
6.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理论生态学
7.生物群落
8.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系统分析和模型
三、简答题
1.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定义的发展代表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强调了不同的生态学分支和领域。有关生态学定义的差别主要是关于居住对象“生物”、居住地“环境”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容有所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生态学定义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现代强调人类生态学,定义生态学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有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按生境类型划分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等;按研究方法划分有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等;按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的交叉划分有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按应用领域划分有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等。
3.生态学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到l7世纪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名词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从生态学名词提出到19世纪末称之为生态学建立时期;20世纪l0—30年代为生态学的巩固时期;l935年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生态学进入现代生态学时期。
4.生态方法论的许多原理与哲学思想中整体与部分、事物相互间普遍关联等辩证唯物论有关,这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系统生态学研究体现了以下几个观点:
(1)层次观。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其他系统的亚系统,同时它本身又是由许多亚系统组成的。生命物质有从大分子到细胞、器官、机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的结构层次。生态学研究机体以上的宏观层次。虽然每一生命层次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但高级层次的结构和功能是由构成它的低级层次发展而来的。
(2)整体观。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的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系统整体功能。
(3)系统观。系统研究,必须探讨各组分间、各层次间作用与反馈的调控,以指导实际系统的科学管理。
(4)综合观。生态学与一些基础学科如遗传学、进化论、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相互交叉,同时还大量地利用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现代生态学家们还广泛地吸收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突变论及耗散结构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深入地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进化观。进化观认为各生命层次及各层次的整体特性和系统功能都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产物,协同进化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
(6)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的特性产生。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系统分析和模型等三方面。野外调查研究是对难以或无法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生态现象、生态过程的实地考察;实验室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控制实验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影响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用各种模型,包括数学模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论述题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现代生态学已形成了明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系统理论在生态学中广泛应用,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成为生态学发展的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
(2)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全球生态学,成为主流;微观方向发展到分子生态学,其成果同样重大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