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1篇

一,到新媒体,只会被当成“人手”,学不到东西,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在认真做新闻中累积经验和江湖地位;

二,新媒体还是一个空洞概念,容易滋长和感染虚浮之气,传统媒体则严谨很多。

我在微博上发了这条话题后,一个叫@Gilbert属斯凯的网友跟帖表达了认同,他说:看过一些新媒体的招聘广告,要求必须“90后”,必须“想法新颖脑洞大开”。人总会老,如果一家单位只强调一时的“新颖想法”而不去积累经验,实践摸索,那被录取的“90后”没过两年又会被“00后”取代,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

我遇到过几个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去新媒体的年轻人,浑身“江湖气”。在学校时就作为实习生替人经营微信公号,没去传统媒体实习。虽然短期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分得的收入、一些公号被转到了10万+以及主页群的虚荣,但这些算什么“新闻经验值”呢?身上沾染了新媒体的很多毛病:标题党思维、段子手习惯、抄来抄去、绞尽脑汁迎合低级趣味寻找点。

做学术需要坐冷板凳,同样,新闻系学生实习和就业,也需要这种“冷板凳意识”。即使刚开始进去没有太多机会,即使开始只是跑会议新闻稿,但坚持做新闻,总会受益。

有人说传统媒体难进,现在传统媒体似乎已经饱和了,但大大小小那么多媒体,努力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眼高手低非得挤那几个大城市的几家大媒体。在传统媒体做新闻,虽然受到一些约束。但好处是养成严谨做新闻的习惯,核实信息源,严格把关,推敲措辞,多采访几个人。多数新媒体并无新闻采访资质,也无意于认真做新闻,只是复制、整合和标题党,需要的只是“人手”。在里面混几年,混过了大好青春,混出了一身毛病,淹没了“人才”,也无法混成“人物”。

别跟我说传统媒体也有毛病,我说的是“第一份工作选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病根深蒂固,但对做新闻的人来说,其宝贵财富和资源足够汲取了。

我记得以前发过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新媒体拯救了大学新闻系,也拯救并抬高了实习生身价。

萎缩的传统媒体对人力需求本呈下降趋势,新闻系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但传统媒体在冲击下被迫转型,转型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人,做新媒体尤其耗人于。

不少媒体现在大量招实习生,抢能玩新媒体的实习生。过去是实习生求媒体,现在不少媒体是求实习生。――有人说,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不是当“人手”?虽然也是如此,但传统媒体转型中多是跑新闻多年的资深记者管着带着新媒体,跟着这样的记者,也会学到很多。比如中国青年报负责官微运营的叶铁桥,就是资深记者,做过很多影响巨大的报道,媒体新人跟着他做新媒体,能汲取到不少新闻从业经验。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的业务氛围中也能“熏”出来,而且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会更多地做原创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整合。

前几天还发了另一条微博:提醒防范假性因果的标题党诱惑。

我看一条新闻说:“司机高速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这个标题完全是误读读者,实际上不是“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l2分”,而是“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

想起之前另一条类似的新闻:“一游客看风景眼球转动太快致视网膜脱落”,这也是标题中的假性因果误导受众。前几年一条“爬树偷窥女邻居洗澡被判罪”的新闻,就是以这种标题党的方式来误导公众的。看到一条荒庸的新闻时,首先要想想,是小是某个关键环节被记者屏蔽和省略了。

瞧,新闻系学生第一份工作如果选择新媒体,也许就会累积这样的毛病。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2篇

广播业的变化其实非常小,无非就是以前call-in节目,后来启用短信平台,今天开始微博微信。基本上内容的生产也好,传播也好,是1.0方式的(兼带一点所谓的互动)。但广播和其它所有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它不需要人的眼睛,这也就意味着,这种媒介本身可以被当成一种背景,比如,人们在运动中时。

这2年汽车消费的高涨以及随之而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刺激了广播业。在传统媒体一片肃杀之中,这个传统媒体倒活得十分逍遥滋润。但在我看来,任何一种1.0方式的生产与传播,都会碰到激烈的冲击。

将广播业牢牢保护住的,其实是两个因素:移动网络的网速和电池。如果这两个因素被破解,整个广播业的分崩离析就会到来。而这两点突破,其实已经近在眼前。

互联网诞生后,有所谓“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的吉尔德定律,网速从本世纪初以K计算到了今天以M计算,这是1000倍的增长。移动互联网起步时,速度并不快,但3G很快到来,2013年又宣称要准备颁发4G牌照,4G也就近在眼前。网速的提高,使得移动设备接受流媒体信息变得越来越顺畅。这个广播业的保护条件会立刻被打破。

难点在于电池。电池这个行业并不像计算机行业有所谓摩尔定律,今天一些移动充电器增加充电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把电池做大,这显然不够“移动”。人类至今没有发明出什么电池的突破性技术。不过,倒是在充电这个环节,有颇多文章可做。比如早期的太阳能充电,到今天的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也已经开始慢慢走出实验室,虽然比起网速提高,它可能还需待时日,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的广泛应用不会太久。就像今天人们进入一个咖啡店坐定第一件事问Wi-Fi密码一样,很有可能未来人们坐定后第一件事是配置无线充电。

充电技术的发展会变相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配合以更快的网络速度,人们的移动设备本身就会成为一个电台。今天在Podcast里已经有很多个人制作的类广播应用,而在未来,这种内容输出,可能会越来越多。我一直认为,自媒体今天以文字为主,视频为辅,未来音频自媒体会大行其道。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3篇

当下,报媒的黄金期公认已经过去,它们需要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应对方式。作为我国报媒的“重镇”之一。江苏报媒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融合,也自然有话要说。

2014年7月6日。江苏13个市的晚报总编辑们在扬州举办的江苏城市晚报总编年会上,各抒己见,共话转型之道,本刊整理了各家之言,以飨读者。

江飞(金陵晚报总编辑):新媒体不只是报纸的延伸

《金陵晚报》也在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包括运营模式和理念等。如果用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来经营新媒体,不太容易,这也是报纸做网站、微博常常不成功的原因所在。

纸媒的经营者如果认为报纸仍然是中心,而新媒体只是其延伸,那是错误的观点。我们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自己,改变观念。

其次要以产品为抓手。网络时代,议程设置很重要,产品要让用户感兴趣,不再是纸媒生产、传播,而应该由更多、更宽广的平台来推广和传播。这里的产品可以是一个策划、一个创意、一个活动,甚至是一个项目,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当是大融合,在更开放的平台进行融合,而不仅仅是在自己的网站和微博上,这样的融合仍然显得有些封闭。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开放、分享,因此,媒介的融合应当与外部世界互联、开放,要与外界互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还体现在资源整合和做产业上。做产业要形成一个商业模式,把产业推进与媒介融合结合起来。

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仍处于共存期。新媒体所传播的新闻内容,大部分还是依靠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但传统媒体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

不能把传统媒体的思维用在新媒体上,新媒体上的内容应该是即时的、新鲜的,不存在截稿时间。我们去英国某报业考察,他们的办公区并没有分为单位和格子间,而是呈放射型,中心是值班总编,身边是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墙上挂着几个电视机,实时滚动各类新闻,以及新闻网站的访问量。这样的好处就是总编能迅速下达任务,指挥新闻报道放在纸媒上合适,还是利用新媒体先行传播。

在纸媒转型的道路上,许多人虽然接受了新媒体,但是传统观念却改变不过来。我们需要洗洗脑,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需要把受众放在第一位,与受众平等互动。再利用新媒体优势,让纸媒与新媒体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综合新旧媒体时需注意权重调整。

朱佳伟(常州晚报总编辑):做足地方特色是立足点

对于地方报来说,未来发展的立足点就是将地方特色做到位。以前是做独家的新闻,现在更要做独家的服务,用这样的方式来贴近、服务和吸引服务群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光是单向地传递信息,而是要将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营销结合起来,通过新的手段,用微信和微博等方式来为商家做宣传。

如今报网互动是报业发展的大趋势,纸媒发展也要借助新媒体思维。借用网络媒体常使用的形式,将以往活动的单向传播模式,改为现在互动的更加精细化的方向。

张成林(姑苏晚报副总编辑):要铭记新闻人的属性和责任

媒介融合是一个发展趋势,而新媒体其实是一个技术和平台的概念,微博、微信、网络只是具化的一个平台。我们需要从中学习的是新媒体的思维,包括用户第一和用户体验。但是,我们又不同于社会上纯粹的新媒体概念,传统媒体承担着最重要的社会引导功能。因此,在此概念上的媒介融合,更需要融合用户引导,即利用新媒体的概念和思维平台,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纸媒死亡”是个伪命题,传统媒体目前只是“被雾挡住”而已。做新媒体,也需要坚持和依靠传统媒体品牌影响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辅相成,传统媒体有好的平台,新媒体有无限的潜力、活力,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媒体来扩大传播渠道和影响,同时又需要时刻想着最终的新闻人属性与身负的责任,二者互相联合,共促成长。

纸媒转型,靠什么?“四化”战略尤为重要,就是:本土化、专业化、杂志化、数字化。

本土新闻是纸媒生存之根,读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热点新闻、世界新闻,但是本地新闻资讯还是需要从报纸上获取,这就要求报纸版面扎实做好本地化服务。

其次,报纸不能丢弃深度报道的优势。专题性、专业性的报道,是新媒体很难带给读者的,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有“专业性”的思维,选取有质量的报道选题,全方位提供给读者最直接、最深度的内容。同时,在传播途径上,报纸需要不断增加不同的类型,充分认识到普通读者的爱好存在着差异性而采取综合的专门化,或者以专业化为主,增加综合类的信息,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必须多样化。

报纸数字化,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竞争的同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融合与共赢。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善于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扩大影响力。

宋捷(江海晚报总编辑):传统的记者会逐渐被淘汰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纸媒不能失去主战场,转型迫在眉睫。内容为王是关键,但适当挖掘和激活旧闻,可以让报纸展现新活力。50年前的报纸,很少有人会一张张翻看,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它们储存,资讯寻找就会很方便。

新媒体是依靠纸媒一路“攀升”发展的,而传统媒体的转型也需要依靠新媒体。纸媒的内容照搬到网站、客户端等,只是新媒体的初级阶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在此期间,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借力成熟的技术与优秀人才,把纸媒与新媒体融入做得更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需要一批有“新媒体思想”的记者,传统的记者会逐渐被淘汰。所以,记者自身也要有转型意识,“技艺型”记者日后会大受欢迎。

翟明(泰州晚报总编辑):传统媒体不能丢弃主业

传统媒体就像是做布鞋的,而新媒体就像是做皮鞋的,虽然同样是做鞋的,其实是属于两个行当,因此很难融合。

皮鞋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穿布鞋了,只要将布鞋做好,依然会有很多人愿意购买布鞋。要做好报纸,不能因为新媒体的来到而丢弃主业。传统媒体的发展除了要做好自身的采编,也要适当地借鉴新媒体的新思维和理念,为我所用。

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是不少传统媒体正在运用的新的媒介手段。《泰州晚报》对传统的版面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并在不少版面的边栏增加了微信方面的新闻,如乐活、乐购等栏目,增加了在市民之间的影响力,提高了纸媒的传播度。

此外,《泰州晚报》还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平台来及时了解用户的反馈,与读者们交流信息。专门成立了网络部,将传统媒体的热线和网络结合起来,每天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平台,让我们与读者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谈虹(苍梧晚报总编辑):内容仍是主要竞争力

新媒体的发展,意味着以后的传播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但不管是哪种媒体的发展,都要努力提高采编能力。

未来媒体所呈现的内容,仍是传媒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力,而传统的媒体在内容的采编上有着自身的优势。要想将传统媒体发展好,就要融合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利用好这一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过去,只能利用传统媒体的平台推广一些活动,现在《苍梧晚报》将活动与微博、微信结合起来,如前几个月13个城市联合举行的征集市树市花的“护花使者”,就是发动新媒体平台,选择了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市民。

刘葆(淮海晚报总编辑):对新媒体有期待,但未找到盈利模式

做读者必读、必看的新闻,是纸媒的根本,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其次则是做好服务咨询。比如,以前教人倒车,你写一大段别人都看不懂。现在你可以在报纸上放一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到老司机倒车的视频,视文结合。

我们对新媒体也抱有期待,但是还未找到盈利模式,因此也和大多数纸媒一样仍在探索阶段。目前,我们正在与一家民营公司试点新的合作项目,叫“淮安微生活”。计划做淮安最大的微信平台,主要做与教育和医疗等相关的服务。户外大屏也是我们正在试水的新媒体项目之一,用于投放广告,效果也不错。

陆应铸(盐城晚报副总编辑):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所用才是首要的

在新兴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在办好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同时,应仍然以办好报纸为中心,通过新媒体办报,让其作为另一种渠道和方式,拓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传统媒体真正存在的含义就在于,真正好的、真实的、严谨与权威的新闻仍然需要通过传统媒体的平台给予,内容仍然是报纸生存的根本。我们尝试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研究,增强与网友和读者的互动,最终目的仍是为报纸本身服务,新媒体形成了新的影响力后,再将报纸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传统报人在办报质量和空间上,还有很大的余地可以发挥和创造。就目前而言,做出每一家传统媒体自身的特色,探索和借鉴新媒体的思维和传播渠道,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以及权威性,发展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所用是首要的。

邱隆洪(京江晚报副总编辑):真实性更是报纸的生命

新媒体的到来必定对传统媒体有所冲击,大的方向不可避免。我们网络试水比较早,集团成立了文化发展公司,而且投放了大量“屏媒”(即户外大型电子屏广告),可以让读者互动看报,如今已经在镇江布局百余块,也是一种与新媒体融合的尝试。

微博与微信是当下不少传统纸媒正在探索的新媒介,《京江晚报》也不例外。我们从去年起建设微博,如今已经有稳定的粉丝群,并且专人负责,实时更新。微博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新闻生产流程中,增加了不少由网上传来的线索,这些线索虽真假难辨,但由于在老百姓心中有影响,我们会择其重要的部分落实采访。微博和微信让新闻的渠道更多,视角和触角更加广阔。

尽管如此,传统媒体仍有优势,尤其体现在真实性和可信度上。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上的东西真假难辨,但报纸是白纸黑字,不容造假。所以,真实性更是报纸的生命。纸媒的另一优势是地方新闻,这是纸媒存在的核心意义。

吴继硕(宿迁晚报副总编辑):传统媒体要积极探索和突破

对于媒介融合而言,在发展新媒体上,尤其想要发展完好和不断成熟,传统媒体首先应当有一定资金的投入,也同样应当重视专业采编人员的配备到位。

《扬州晚报》创新媒介融合推出的“十大微博”和“汤姆猫说世界杯”等,是传统报人面对新媒体环境所作出的积极探索。随着网络用户和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的增加,做出这样的积极探索,起到服务受众的作用,并且还大大增强了实用性。知道受众需要什么,研究他们的口味和喜好,作出相应的探索和突破。

袁文生(扬州晚报总编辑):要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传统媒体转型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步伐,首先要用互联网思维去促进传统媒体转型,延长报纸的青春期。

要实现报纸转型,必须走进“四个时代”。一是走进大数据时代,某种程度上讲,新媒体的本质就是数据分析。媒体深度融合就是抓住大数据,具有大数据思维,会发现不一样的新闻。二是走进视觉化时代,现在是读图时代,传统报纸一定要向互联网学习,让版面图解化、可视化。三是走进故事化时代,实现新闻故事化、标题口语化。新闻故事化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标题口语化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报纸以变应变的必然选择。四是走进年轻化时代,传统媒体要准备逐步增加年轻人喜欢看的内容,赢得年轻读者。

其次实现版内版外互动,让平面媒体“立”起来。要让活动扩大报纸版面的外延。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4篇

近日,记者走访了南京龙虎网,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棋盘论、鸡与蛋、三字经”。

“棋盘论”――做大做强,须先做眼求活

《网络传播》:请解读一下你的“棋盘论”?

顾东冬:上下左右19路,361个交叉点,无数人在圈地争夺影响力。――如果一定要用“地域”的眼光去审视今天的互联网传媒,我看到了一幅竞争激烈但又充满想象力的棋盘。

范围有大小之分。一些人圈到了金角,另一些人圈到了银边,还有一些人,在广大无边的中腹地带左右冲杀。

地盘有松紧之别。有些地域已经自成一体,貌似牢固,几乎可以小富即安了;有些地盘则在添砖加瓦,努力筑城,辛苦求活;还有一些地域,支离破碎,尚未看见最基本的生存形态。

棋力有强弱之辨。许多探索手段毫无建树,稍纵即逝;有些攻防措施卓有成效,不可小看;偶见几个招术,出自排名靠前的市场强手、资源大佬、政策高人,棋力明显强悍过人:手起刀落、全场震动。

思路则形形。有人全面布局,栏目林林总总,是谓“门户”;有人独树一帜,甚至掘地三尺,是谓“垂直”。单打独斗者,天马行空,其风险与快乐、投入与产出,冷暖自知;合纵连横者,合作共赢,其理想与现实、目标与结果,忧喜不一。

不管地盘大小、棋力强弱、思路对错,每个网站首要的一件事是“做活”,所谓做大做强。地盘大的,虽然影响力波及全国,但历年靠财政重金扶持,――与同级别传统媒体相比较,说它已经真正做活,恐怕为时尚早;地盘小的,虽然排名和点击率名次不高,但在本城倒也红红火火,至少每年在宣传与经营上都是小有斩获,――不能说完全活了,但e人想紧它气吃它子,没那么容易。

棋要做活,少不了先做“眼”。有“真眼”有“假眼”――

甲,财政对新闻网站的投入;

乙,文化产业基金对项目的扶助;

丙,短信市场第一桶金,PK活动辉煌战果,由不了你掌控的手机报每月到帐款;

丁,网络广告渐渐上升的营业额;

戊,连锁网吧许可证的垄断利润;

己,上级媒体信息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对外批发转售倒卖之所得;

庚,与媒体身份有一定距离的网上商业项目,比如网上售书、网上团购的营收;

辛,与媒体身份无关的建网站、做软件之类出卖先进技术生产力的收入;

壬,与媒体身份甚至网络都统统无关的地面商业活动补贴,在传统媒体那儿叫“三产”;

癸,“新媒体”的预期收入。

真眼牢不可破,假眼经不起推敲。传统媒体发展了多少年,考验其成败的参数一直是那么几个:发行量、收视率、广告量,由这些重要参数构筑络经营的地盘、棋力、思路,已斐然可见:在武汉,由政府主办的长江网,通过连锁网吧多媒体播放平台的推广,闯出了一条经营新路;在广州,由报业主办的大洋网,挟网上书城之成功气势集结精良部队,向滚动新闻和新媒体发起冲锋;在深圳,同样由报业主办的新闻网刚刚获得地方财政的大力扶持,花巨资彻底升级技术平台后起来的一套赢利模式遂成为传统媒体做大做强的成熟套路。以影响力获得社会的承认,引来市场的侧目,这就是媒体的真眼所在。光靠财政拨款的生存之道,在报社电台电视台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而远离新闻媒体产业特点的其他“三产”,充其量作为上述成熟模式的拾遗补缺而已。――那么,网络媒体们呢?

以媒介影响力为杠杆,撬动订阅市场与广告市场,营造出一片足以让自己从容生存并谋求发展壮大的空间。――目前在网络媒体界,这幅画面还只是一个愿景。但是令人振奋的是,不少地方网站至少已经初战告捷。虽然它们还没来得及整体跃升为良性的独立生存体,但在为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贡献社会效益的同时,其网踌躇满志;在大连,隶属广电系统的天健网通过全城同步网络直播获得了市民的回报;青岛新闻网以每年上千万的营收步入当地主流媒体阵列;温州新闻网借全球同乡会的独特优势寻找电子报有偿发行……

我相信新闻网站的发展规律必须遵守一般意义上的媒体发展规律。有意思的问题是: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形形的不同生存方式,或许,只是表面上的差异?――这些方式的本质是否都是一致的;媒体的发展规律本身也在发展变化中,或许,新闻网站的多种生存方式暗示着本质规律的潜移默化?――大浪淘沙过后人们会不会看见全新的媒体发展模式与生存格局。

这些问题可能为时过早。有一点目前是肯定的:棋盘上的每一块地现在都想做活。而且,做大做强的想象力几乎无限:网络媒体棋路四通八达、网络信息如流水一般到处互动,这个好处令那些受制于地域、受制于传播方式的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html有一个layer的概念。今天新闻网站的棋盘,其实也不是一个二维平面。如果说上下左右19路、361个交叉点只是一个“层”的话,那么互联网棋盘上覆盖的layers,可谓层层叠叠,绵绵不绝,新闻层、服务层、娱乐层、网购层、无线层、社区层……在n个透明的层面上,我仿佛看到都有黑白棋子相互搏弈。如同谷歌那个地球,你每每点开一层,就是一层的景色!

小结一下“新闻网站棋盘论”,以供大家批判:新闻网站的棋盘是全新的,它路路相通,且层层叠叠。棋手要做大做强,须先设法做活。做活的前提是要找到自己的眼位。眼位,不一定局限于地域的“这一个”交叉点上,它可能在我的旁边,也可能在我的对面;甚至,它可能就在我眼前,只不过坐落在三维、多维的、n维的、立体的“另一层”透明layer上,我睁眼都没看!

新媒体的鸡与蛋十大定律

《网络传播》:那你的“鸡与蛋”理论又是如何阐释新媒体的?

顾东冬:目前,“新媒体”的话题不绝于耳。每每谈及媒体发展,耳边总听到与之有关的发问;每每参加研讨会,这个专题似已成头一道热菜。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5篇

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正引发一场传播方式的革命。在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宽带用户980万,互联网的信息总量已远远超出传统媒体的总和;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以短信和彩信为代表的手机信息总量已达到每年1600亿条,正迅速瓜分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这种新型传播手段正成为“传统秩序”的终结者。于是,人们看到,新闻品牌与传播方式互依互存的关系正在被迅速打破,传统媒体正不断地向新媒体延伸,而新媒体也正在向传统媒体渗透。这种相互的融合,已导致新旧媒体界限的模糊。不管是BBC、CNN、还是朝日、时代,他们的品牌正通过“非传统”的传播方式而得到极大的延伸,受众将来可能只关心信息是由什么品牌处理的,决不会在意其传播方式。新闻的品牌价值正在向多领域延伸。

有专家指出,不管你愿不愿意,一个只有品牌而没有固定传播方式的新媒体时代正在到来。因此,规划新闻媒体集团的发展,不能不考虑新媒体时代的“价值取向”。

一、以品牌为中心的战略选择

1996年以来,中国的传媒业出现了一股集团化的热潮。以报业集团为先导,从中央到地方又相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以广播电视传播为主业的媒体集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媒体集团都是依赖单一传播方式而组建的,“同类合并”是其共同的特点。报纸依旧在做报纸,广播电视依旧在做广播电视,业务单一却不敢越雷池一步。相比之下,国外或者说是港台的媒体却正在走另一条道路。日本的朝日新闻,报纸仍是主业,但其副业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已涉足电视、广播、网站甚至手机的新闻业务;台湾的东森集团和象山集团,也早已向多媒体集团转型,其触角遍及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和互联网站。现在,国外已提出“复合”的概念,传统媒体纷纷在强化主业的同时,将资金、资源和人才投入到新的事业。日本媒体将此举称为“不可逃避”的时代行为。“复合”是一种以新技术和新规则为背景的面向受众的服务。也就是说,由于受众接受信息的行为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传统媒体如何顺应潮流,改变自己,正成为一个课题。日本的传统媒体已提出了一个生动的口号:“蛇不蜕皮不活。”

现在来看,1996年以来中国的媒体集团化热潮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即以传播方式划线的集团模式。与此同时,一个所谓的“蜕皮时代”正在走来,以传播方式划线的自我束缚的模式,无疑会阻碍媒体集团的发展,并使我们失去历史性的机遇。

此外,在中国现有的媒体集团建设中,还存在一种重规模而忽视品牌建设的倾向。我们注意到,有相当一批媒体集团不断地将资金、资源和人才投入到同类的媒体产业之中,做报纸的再办一批报纸,做电视广播的再办一批同类的频道和频率,一而再再而三地争夺核心品牌的市场份额。于是,规模越做越大,同类品种越做越多,其市场效益却没有实现最大化。显然,媒体集团也有防止重复简单建设的问题。某些集团,大大小小的媒体几十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佳的屈指可数。核心品牌非旦没有强化,相反还大大地削弱了。这方面,日本朝日新闻的做法值得注意。朝日是做报纸出名的,其涉及的其他媒体,也大都以朝日冠名,如电视、广播、杂志、网站甚至手机短信等等。在朝日的领导层看来,品牌是纲,做强朝日新闻是立身之本,而品种仅是网而已。毫无疑问,纲目错乱,最终将使得品种林立、大而无当的媒体集团失去竞争力。

因此,有专家认为,现代媒体集团必须以品牌为中心,以多媒体建设为重点,此乃成败之要务。否则,我们将依然是“一条没有蜕皮的蛇”,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当然也活不长。

二、新型媒体集团的基本特征

以品牌为中心的现代新型媒体集团,大致有五大特征。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现代媒体集团大都依托城域光网或者局域网络互联互通。从网络形态上说,集团的任何部门仅仅是网络上的一个点。任何一个点,都是互为链接的。其表现形式,一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分布实施相结合。二是数字控制的强化,集团指挥功能已呈高度信息化,其指令下达、进程控制、统计反馈都通过数字化来实现的。这样,集团的运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相比之下,我们的集团设置,基本上依然是宏观相对集中,微观则保持原样,媒体之间,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比如,新民晚报的编辑部基本不知道文汇报编辑部拥有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并进行怎样的信息处置。子报子刊与母报之间,也无法进行信息的直接沟通。信息处置的分散,将直接导致了集团信息资源的重复浪费,并使得信息成本大大增加。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现代媒体集团必须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我们知道,所谓的新经济、新媒体都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现在,随着科技的创新,信息接收终端已呈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去年10月,日本出现了新一代手机,移动终端的高度数字化,将使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宽泛。这种手机,既可以接收文字、图片信息,甚至也可以处理动画与声音。现在,朝日新闻的朝日电视台,每天便通过其移动电话系统,向用户播发几分钟的视频新闻。此外,以电视与电影的数字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为核心的传播途径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媒体在处理其获取的信息时将面临更多的选择,其用户面正在大大拓宽。换句话说,日本媒体以内容为中心的产业效益得到了更有效的释放,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相比之下,我们的媒体集团基本上是单一形态的组合,信息的处置方向,依然是单一的思维模式,很少会考虑将信息往新的传播终端的转移,从而导致信息的“方向性浪费”。

以多媒体为重点

现代媒体集团大都是跨媒体、跨地区经营的。他们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在国外,一些媒体开始都是单向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媒体之间出现了重组,也出现了跨媒体的延伸。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站、传输网络公司,甚至是研究教育机构、发行广告和印刷等企业因为某种“产业链”的关系而组合。比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原先都是平面媒体,却先后不失时机地向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的方向综合发展,确立了如今“复合”的基础。其定位也是明确的,即以“内容产业链”为轴心,有机地带动以内容为主体的产业经营。因为,集团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捆绑,而是有机的组合。事实上,将小舢板简单链接在一起,是根本不能抵御市场风险的。

以规模经营为方向

现代媒体集团大都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以此为主线,大胆地依据市场的需求考虑自己的机构及部门设置。其集约化的规模经营是显著特点。如扁平化的经营结构,充分协作与专业分工的机制等等。此外,这些媒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大胆介入资本市场运作,以资本和产业链为纽带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与兼并。

以成本控制为基础

现代媒体集团必须以成本控制为基础。其产品设计、项目开发、部门运作、品牌推广、甚至人才培训都实行严格的预算制度。同时,这种预算实施又有相当严格的过程控制体系,从而可以有效地将一个项目的风险降至最低。相比之下,我们有一些媒体集团,视成本控制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预算是随便做做的,过程又缺乏必要的控制,经常导致一些项目遭致完全的失败才终结,而责任却因过程控制环节失真而无法追究。

三、现代媒体集团的信息处置机制

现代媒体集团最前端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处置机制的建立,它将保证核心品牌的有效延伸和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机制建设的前提是集团内部的信息网络化。如前所述,构建于城域或者局域网基础上的媒体集团,其属下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是其中的一个点,信息的沟通应该快捷有效而毫无障碍。这种信息处置机制的核心是“高度调控、灵活运转”。目前,综合一些媒体的经验,大致可有三种基本的方式。

一是“中心式”

以前,传统媒体的编辑部记者的操作流程基本是以各自服务的媒体截稿时间进行的。如晨报、晚报、周刊、月刊等等。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信息在随时随地发生,媒体集团必须随时随地应对。如何平衡集团内各媒体的信息分配,并符合各自媒体的特性,一些媒体集团开始设立名称各异的“信息中心”,其机构权限的级别,大致在各媒体的总编辑之上。信息中心的总监或者主管,每天将其散布在外的记者采访系统发回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发往什么样的媒体终端,其供稿的总量大致在单一媒体发稿总量的30%。日本一些媒体称这种方式为“24小时快报体系”。日本一些媒体集团属下的记者,几乎都有向信息中心供稿的强烈意识。除此之外,日本媒体同一管理集团的不同类型的媒体,也有不同形式的互动。比如,本公司的电视台,甚至有提供平面媒体原材料的义务,如《朝日新闻》的电子报等,并进行收费的服务。互联网媒体所播发的视频与音频,都是由其相关的电视广播媒体提供并编辑的。据了解,台湾的东森媒体集团和象山媒体集团都有类似的做法。

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媒体集团,下属媒体的编辑部设置大同小异,其发稿体系依然是以各自媒体为中心的,你发你的,我发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信息资源的浪费可想而知。

二是“存储中心式”

“存储中心式”与“发稿中心式”的最大区别是其没有一个信息调控中心。媒体集团的所有信息来源,包括外来的和记者自采的稿件都必须进入同一个用稿库。集团下属的任何媒体都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并对已使用稿件加注“已用”标识。集团对记者的考核,完全取决于“已用”稿件的数量,而不限制其使用在什么样的媒体。这种方式有三大好处,一是保证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在相应截稿时间段的媒体刊发;二是鼓励记者采写新闻的积极性;三是有效地提升了媒体编辑部的地位,因为编辑的取舍是衡量一个记者好坏的基本标准。据悉,中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已实施类似的做法,成效明显。

三是“分类存储式”

分类存储的概念是将新闻信息按级别和类型进行存储。一些媒体将重要的时政类新闻进行集中存储,以供各媒体使用。操作方式同“中心式”和“存储中心式”的要点大致相同,其好处是便于使集团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集中的资源调配。在此前提下,集团则将其他的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进行权限管理,以保证专业性媒体的用稿优先权,突出其媒体的特性,进行分众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