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知以及处理这一问题,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通货膨胀的现状以及原因,期待为这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
通货膨胀;CPI;大宗商品
一、引言
通货膨胀问题是世界经济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且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世界性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其关系着本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民生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其爆发通货膨胀,那么就会导致该国的生产建设方面的中断,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甚至会导致社会动乱,危及政权。尽管长久以来,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一直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在经济学理论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各国的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这一理论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主要是因为该概念是目前的经济生活当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
二、通货膨胀概述
要想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一个准确而清醒的认识,首先要知道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的准确内涵及定义,目前,西方的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历史较为久远,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价派,一类是货币派。物价派主要是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组成,他们认为物价水平的直接上涨是通货膨胀问题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所以他们从价格水平的变动来定义通货膨胀的定义,将其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平或者总体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过程;货币学派则主要从货币的发行量角度来定义通货膨胀这一概念,该观点大部分是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组成的,他们认为通过膨胀的起因是国内的货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整体社会的产出增长率。根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作者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远远大于市场的货币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现实当中的通货膨胀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来说,只有准确的知道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相关部门才能够准确、及时的财务相关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得国内的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否则,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会阻碍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自2010年以来,由于受国内经济投资过热、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视度的逐渐提高、生产资料、物价水平及劳动价格的大幅上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其实,如果仅仅从相关的数据来看,2008年的通货膨胀问题远远超过目前的通货膨胀,但是国内的居民却对目前的压力感到额外明显,通过相关的分析,得知,尽管2008年的通货膨胀问题程度更大,但是由于当时的物价上涨仅仅集中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例如石油、猪肉等,但是2012年以来的这次通货膨胀却体现在全面的物价水平,小到蔬菜水果,大到燃料、房子,几乎所有的物品的价格都在全面上涨。
2010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国当时所采取的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局限性体现的也是越来越明显,通货膨胀问题开始逐步凸显,近几年来,国内的CPI同比增幅都在4%以上,这次通货膨胀在强度以及压力上都大大高于1988年以及1995年的两次国内通货膨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本次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与前两次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前两次的通货膨胀强度大,爆发强,涨幅在25%以上,但是来得快也去得快,持续的时间较短,也就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而本论通货膨胀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表现得比较温和,属于温和类型的通货膨胀,这就使得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压力宣泄较慢,至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释放这种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货币的超量投放
过量供给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主要是因为货币的超量供给造成的,2008年下半年,我国出台了4万亿计划,开动了一大批的项目建设,尽管对防止国内的经济衰退,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由于实体经济大量的信贷涌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内的物价水平。
2.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目前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才是我国通货膨胀众多原因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房租的上涨,进而增加商家的成本,从而造成了物价的上涨,以此类推,事实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各类用工成本的上涨。
3.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反弹也是国内通货膨胀主要原因中的一个,其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传递到我国的:一是初级产品的进口渠道,推动了国内工业产品的成本;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得国内的商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四、结论
综合来说,目前我国的同伙膨胀是综合型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我国的同伙膨胀问题,本文仅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予治理我国通货膨胀方面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沈志宏.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12,3
框架性定义强调把IT看作是一种货币政策的框架,并从货币政策框架的角度来强调IT的特征,Kuttner(2004)也把它称为“实践性定义”。
IT的支柱就是政府、中央银行或两者联合公开宣告中央银行将努力把通货膨胀控制在(或接近)某个规定数值内。在这一支柱下IT的另外两个特征是“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的公开承诺和中央银行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制度。”IT并不是有的学者和倡导者所主张的那样代表一种坚不可摧的规则;相反,IT最好被理解成一个框架,其主要优点是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和连贯性,相机抉择有所限制,但仍有相当的灵活性,是“有约束的相机抉择(constraineddiscretion)”(Bernanke和Mishkin,1997)。
IT不单纯是一个政府关于短期通货膨胀的公开承诺,也是对未来几年通货膨胀路径的公开宣告,必须同时设定一套程序,使公众能够监督货币当局如何追求通货膨胀目标。
在《通货膨胀定标:国际经验和教训》中导言中,(Bernanke,Laubach和Mishkin等指出:“本书的主要宗旨是阐明,IT实际上是货币政策的一个框架而不是规则。……IT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它的主要特征是官方公开宣告通货膨胀的数值目标(或范围),并公开承诺一个低水平的、稳定的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长期目标。IT的其它重要特征是货币当局与公众关于政策目标和计划的充分交流,和中央银行实现目标的责任机制(Bernanke,Laubach和Mishkin等,1999)。”
总之,IT的框架性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公开声明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价格稳定,但不必是唯一的目标;二是有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值,当实际与目标有误时,通常(不全部)也规定一个回到目标时间跨度;三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定期发表关于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的报告,报告通常有中央银行预测的通货膨胀、产出增长等宏观变量;四是某种形式的责任机制,当没有实现目标时,通常要求中央银行采取相应措施,如发表解释或向政府递交公开信。
二、规则性定义
规则就是行为或行动的规定指南,因此最简单的IT规则性定义是:货币当局明确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率作为未来一定时期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央银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作出预测,如果预测值大于目标值,则提高利率;如果预测值小于目标值,则降低利率;如果预测值与目标值大致相等,货币政策保持不变。
规则性定义主要由Svensson的系列研究所倡导。早在1995年,Leiderman和Svensson(1995)和Haldane(1995)就指出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的IT货币政策实际上与公开的通货膨胀预测相联系。Svensson(1997a)首次明确提出了预测通货膨胀定标(inflationforecasttargeting)的理论:“IT隐含的就是预测通货膨胀定标:中央银行的预测的通货膨胀变成了中间目标。这样有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监督。预测的通货膨胀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中间目标。从定义上看,这是一个与最终目标有密切联系的现成变量,比最终目标有更强的可控性和可测性。此外,它还有更好的透明度,更容易被公众理解,也更容易与公众进行交流。……虽然准确预测通货膨胀是相当困难的,但在未来通货膨胀一定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操作原则是简单和直观的:如果预测值与目标相一致,说明货币政策是适当的;如果预测值高于(或低于)目标,则说明货币政策应该紧缩(或放松)。”
把IT作为一个规则容易遭到批评。Bernanke和Mishkin(1997)指出如果除通货膨胀外没有其它法定目标,货币政策在公众、学者和银行家中就会缺少支持者;其次如果中央银行只关心通货膨胀而忽视其它变量,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正如Friedman和Kuttner(1996)指出美国只关注货币量所导致的结果一样。失去灵活性的IT规则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为了回应以上批评,Svensson明确提出IT是一个目标规则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规则。把货币政策工具设定在预测通货膨胀和目标相等的条件下是目标规则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内生的反应函数。它与工具规则有明显的区别,工具规则是在反应函数中直接根据当前的信息设定政策工具Svensson(1999)。
三、价格水平定标与通货膨胀定标
Dittmar,Gavin&Kydland(1999)指出:价格水平定标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宣布价格水平的目标路径,价格的路径可也可以是以一定的x%比例上升,也可以是水平的(x=0)。从字面意义上说,价格稳定应该是平均价格水平的稳定——价格水平定标(priceleveltargeting),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1931年9月27日,瑞典财政大臣FelixHamrin代表政府宣布免除利克斯银行(Riksbank)的货币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声明利克斯银行应该“运用一切方法,以确保瑞典克朗(krona)的国内购买车价格水平为目标”。经过近8个月的讨论,1932年5月瑞典国会批准了1932年规划(theprogramof1932),这标志着瑞典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价格水平定标的国家,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也是唯一的PT案例。在许多方面,中央银行工具的独立性、通过交流来提高透明度策略,通过向国会报告并定期对货币政策进行评估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等方面,瑞典的PT与现行的IT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瑞典的PT没有前瞻性预测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对货币政策的时滞缺乏认识。因此可以说PT是IT前驱。
价格水平的稳定有明显的修辞上的利益----价格水平有趋势稳定性,较低的波动性。长期不确定性的降低明显能够减少与长期合同有关的不确定性,从而非常有利于长期合同的形成。因此从字面上说PT比IT可能更好些。
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中国1994-2005年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在我国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外部升值压力与内部通胀预期并存,中央银行冲销性干预的成本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反周期性调节经济的效率大打折扣。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声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从IMF(1999)的分类看属于“未事先安排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从国际经验看,有两个基本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供选择:一个是货币量定标,另一个是通货膨胀定标。
理论模型证明:货币量定标制条件下,除货币供应量之外,经济中各主要变量都受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冲击,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大幅变动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目标作为名义锚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在开放条件下,通货膨胀定标制和汇率定标制相比较,实际汇率面临着相同的冲击,但当面临相同幅度的冲击时,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经济变量在通货膨胀定标制下的波动小于汇率定标制条件下的波动。同时,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货膨胀定标制的社会福利损失也小于货币定标和汇率定标制的社会福利损失。因此通货膨胀作为名义锚不但具有汇率定标制减少实际汇率剧烈波动的优势,而且经济运行面临的冲击与汇率定标制也是相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目前我国开放经济的条件下,通货膨胀目标较之汇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具有一定优势(王晓天,2005)。
虽然可以用理论模型完美地证明:同样作为名义锚,通货膨胀优于货币供应量,但中国实行IT的主要证明更多地来自10多年货币政策的实践。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IT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一种可行选择。
1、从机构独立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特别是在1995年3月18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来,中央银行相对于财政、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独立性得到不断提高,行长任期安全也有一定保障。这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中央银行从1994年停止向财政透支以来,财政融资的债务渠道己经畅通。中央银行己较成功地摆脱了级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中央银行的总体独立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从经济结构来看,从2002年走出通货紧缩以来,我国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为我们顺利实行IT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条件。这几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地位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正式承认。外贸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贸依存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宏观经济对原材料价格和汇率不是过度敏感。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流动性;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37-04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变化比较剧烈,而流动性过剩无疑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损害将是破坏性的,而监测、调控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因此,对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预期比较突出的实际,及时开展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和形成机理,测定二者之间的传导时滞,对中央银行有效调控流动性,有效预防、控制通货膨胀,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指标选取与统计分析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因为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即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造成的;而物价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其最终结果表现为物价的上升。而我们可以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导致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的过度发行都会造成通货膨胀。
反映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主要有CPI、GDP平减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某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覆盖面最广,然而这一指标计算十分烦琐,资料收集非常困难,我国也尚未公布GDP平减指数,很难得到可靠数据。而PPI是许多国家按月的另一个重要价格指数,用以说明投入不同生产阶段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但其不能反映种类繁多的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因此相比较而言,用CPI衡量通货膨胀更具有可观性,也能在一定情况上反映PPI的变化。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选取CPI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为将计量指标统一,故需要将月度CPI转化为季度CPI,由于在一个季度中,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略微受前后季度的影响,故而采用加权方式计算季度CPI。在本文中,权数将采用0.3,0.4,0.3的比重。即有下列公式
季度CPI=0.3×x1+0.4×x2+0.3×x3
其中x1表示一个季度中第一个月的CPI数值,x2表示同一个季度中第二个月的CPI数值,x3表示同一个季度中第三个月的CPI数值。
“流动性”概念最先是由凯恩斯从“流动性偏好”中提出的,Makower和Marschak将流动性作为衡量资产转化为现金难易程度的指标。Lippman和McCall提供了流动性的量化方法,认为流动性是非货币资产以合理价格变现的最优预期时长。而在《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其认为流动性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表述:一是从资产交割期的角度进行定义,在一定的时刻,越多资产接近交易期,转化为货币的可能性就越高,那么经济中的流动性就越多;二是从中介支付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进行定义。其方法是将显示经济生活中的资产分为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两大类,用货币资产与实际产出的比例来表示流动性状况;三是从流动性创造能力角度进行定义。认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改变其自身的资产组合,能够保持其需要的流动性,如持有的债权、期权、专利等资产变现。而通过上述表述,我们不难得出货币流动性的定义,货币流动性就是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媒介能力。
对于货币流动性,我们采用两个指标用来代表货币流动性的两个能力。
(1)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其可用M1/M2来衡量,该指标是依据货币流动性的变现能力得出的。货币供给流动性越高,则说明金融资产变现能力越强。
(2)货币流通速度。其可用M2/GDP来衡量,该指标是依据货币流动性概念中的“媒介能力”而得出。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说明单位货币媒介的实体经济量越大,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媒介能力越强。
3 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M2/GDP趋势分析
对货币流通速度M2/GDP进行趋势分析。M2/GDP的走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M2/GDP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影响。序列M2/GDP_TC是经过Census X12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变动和不规则要素所得到的趋势—循环序列,与原序列M2/GDP相比,其折线图比较光滑,其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序列M2/GDP_SF是M2/GDP的季节要素因子,其形状呈波形状。序列M2/GDP_IR是M2/GDP的不规则要素,其形状杂乱无章。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0—2003年,我国经济货币化进行十分迅速。但在2003—2008年,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导致外汇占款问题的产生,出现了对基础货币的超额需求,使得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严重,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国实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限制了经济货币化的速度。而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我国又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2008年中旬开始我国货币流动性开始增加,这说明近期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如果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供应量(M2)将大大超过货币需求量(名义GDP)。也就是说,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水平,或者居民持有储蓄的偏好减弱导致货币需求大幅下降,都会产生流动性过剩问题。而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确大大超过货币需求量,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而这一问题也需要官方当局给予高度重视,否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3.2 协整检验
3.2.1 平稳性检验
表1中,D代表一阶差分算子。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为非平稳变量,但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临界值,因而检验变量均为一阶单证序列,具备协整关系检验的必要条件。
根据表2可以得知,迹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零假设,故可以认为变量间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而这也表明我国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均衡的变动关系。从而可以让我们建立回归模型。
3.3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由于所采用的变量CPI、 M1/M2、 M2/GDP带有一定的季节趋势,所以理应考虑将第四阶滞后项作为变量,同时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取值最小的原则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经过反复测算,最终取定将模型第1阶和第4阶滞后项作为变量,此时AIC和SC取值最小。得到最终模型表达式为:
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给出了每一个内生变量(即该内生变量对应的方程)对于模型中其他内生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统计量和检验统计量相对应的概率值。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内生变量CPI而言,其相对于内生变量M1/M2的χ2统计量=10.63456,相应的概率值P=0.0049,因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内生变量CPI对应的方程中不能将变量M1/M2排除,即变量M1/M2是变量CPI的Granger原因。而CPI相对与内生变量M2/GDP的χ2统计量=0.432574,其相应的概率值P=0.8055,因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内生变量CPI对应的方程中应当将变量M2/GDP排除,即变量M2/GDP不是变量CPI的Granger原因。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于变量CPI而言,变量M1/M2和M2/GDP联合显著检验的χ2统计量值=11.08616,相应的概率值P=0.0256,因而内生变量CPI相对于M1/M2和M2/GDP滞后项是联合显著的。
同理,我们也可以得知,变量CPI和M2/GDP都是内生变量M1/M2的Granger原因,M1/M2 相对于CPI和M2/GDP滞后项是联合显著的。而变量CPI是M2/GDP的Granger原因,但M1/M2不是M2/GDP的Granger原因,M2/GDP相对于CPI和M1/M2的滞后项是联合显著的。
由以上结果,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是CPI的变化导致了M2/GDP的变化,而CPI的变化是由M1/M2引起的。同时CPI和M2/GDP的变化又同时反作用于M1/M2的变化。而其含义正是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增多导致了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和通货膨胀又会作用于货币的供给量,导致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最终演变成恶性循环。
3.5 VAR模型的滞后排除检验
对被估计的VAR模型做滞后排除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4 结论与建议
(1)货币流动性有两种属性,即货币的变现能力和货币的媒介能力,分别用货币供应的流动性(M1/M2)和货币流通速度(M2/GDP)来表示。
(2)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即二者之间具有真实、长期、均衡的关系。
(3)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引导关系。货币供应的流动性M1/M2引导CPI的变化,而CPI的变化又引导货币流通速度M2/GDP的变化。同时,CPI与M2/GDP共同反作用于M1/M2的变化。
(4)在第t期CPI的方程中,第t-1期CPI前的系数达到0.922205,第t-1期M1/M2的系数达到0.182990,第t-1期M2/GDP前的系数达到-0.000340,而第t-4期CPI、M1/M2、M2/GDP前系数分别达到-0.241404、-0.501770、-0.000523。其含义便是指标每变动一个单位,第t期CPI也会随之变动相应个单位。
参考文献:
[1]李占风,陈妤.我国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定量研究——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8):21-24.
[2]李谦,杨志柯.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 2010(10):10-12.
[3]杨存亮.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1):44-46.
[4]刘钻石,李丹.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30(5):33-36.
[5]贺铿.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11-13.
[6]李艳清.浅议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及相关政策选择[J].改革与开放,2012(2):11-14.
[7]胡书涛.探析我国经济通胀的现状及原因——基于货币需求理论的视角[N].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4):2-4.
[8]易行健,谢识予,刘宗华.我国的M1/M2(1978—2002):长期趋势、水平与周期波动[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1):2-3.
[9]易行健,谢识予.我国货币流动性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1978—2002[J].上海经济研究,2003(11):34-36.
[10]樊欢欢,张凌云.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消费指数;货币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43-02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形势
通货膨胀是一个使用广泛的经济范畴。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主流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保罗-萨缪尔逊,他们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强调总体需求在通货膨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另一种是货币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认为无论何时,通货膨胀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1]。而国内经济学家大多数是综合二者的观点,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这种经济现象就定义为通货膨胀。
2010年以来,我国各种商品价格纷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将CPI(价格消费指数)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2011年,我国全年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2011年7月CPI更是高达6.4%,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说明我国已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
二、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
在西方通货膨胀类型的理论中,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进型和结构性等[3]。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并不属于某单一类型,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所引起的。
第一,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产生通胀压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快速衰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政府汇集大量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整个经济体呈现过热现象,物价上涨压力巨大。此外,我国货币投放量增速过快,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我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Foreign Trade Surplus),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当存在流动性过剩时,货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货币贬值压力越大。这时,如果货币持有人手中的债券无法得到等值的偿还,就会发生抢购风潮,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第二,食品、能源、原材料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2008年以来,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普遍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流动性泛滥,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量闲散资金涌入粮食、原材料、石油等商品期货市场,推动有关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对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而自身又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进口依赖度较高。因此,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攀升进而引发国内工业出厂品及下游产品的价格随之提高,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4]。
第三,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我国现行的外汇制度仍是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国际收支持续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有上升的压力。2011年7月20日,IMF的声明指出,IMF的24位执行董事广泛同意,从中期来看,强势人民币是提振内需、重新平衡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MF这次立场与以往不同,2010年代表187个成员国的IMF执行董事对于人民币低估与否看法呈现分歧,不过这次似乎全部赞同。我国在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为了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需要不断向市场投放人民币,那么所有使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经济压力,就变成了推动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最后将出现资产和价格泡沫,对经济体自身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第四,通胀预期居高不下。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5]。由于持续性的货币快速增长,促成消费者和投资者通胀预期的形成,造成物价螺旋式上涨。通胀预期具有传递性,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种主流预期。同时通胀预期又具有应用性,居民很容易把这种预期应用到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在强烈的通胀预期指引下,人们已经预感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为了避免手中货币贬值,大家开始抢购、囤积商品,人为地造成了市场上商品短缺的局面,从而对物价产生了上涨的压力,推动形成实际通货膨胀,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通货膨胀
1.优化货币市场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日趋增加,央行只有通过被动地增加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来解决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首先,应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治理通货膨胀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央行要增加投放基础货币来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另一方面却要控制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来抑制通货膨胀。因此,针对我国现在经济形势,央行2010—2011两年时间共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6月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0.5%,可冻结银行体系中流动资金约2 500至3 500亿元左右。这也是央行在致力于调控市场流动性、缓解市场通胀预期、强化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趋势及去除资产泡沫的有力手段。并且央行在2011年三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提高到3.50%。以此来控制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现阶段,我们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要积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由于经济不是很发达,应继续释放其发展潜力,主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东部地区由于其产业基础较扎实,要在保持目前产业结构的条件下,继续加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外,还要激励、倡导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深化汇率体制改革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当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是必要的。当前,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国际热钱流入,虽然带来了更多的可利用资金,但也加大了投机的可能性,也会加剧流通性过剩,给国内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
4.建立健全价格大幅波动的预警机制
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价格的异常波动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而造成经济决策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加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极易出现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如何分辨价格的正常与异常波动,掌握价格循环波动的规律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要提高对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见性,及早采取措施,将影响减到最小。我们要根据历年来商品市场的价格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对商品价格的变动做到及时有效地监控和预警。
5.严厉打击投机行为,防止国际“热钱”涌入
由于我国实际的负利率,使得大量的国际流动性货币进入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从而推高了房地产价格和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上升通过各种途径带动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而造成了通货膨胀。国际“热钱”大举入侵,目的之一是进入中国股市与房市,狂卷投机利润[6]。我们要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对投机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房地产市场及资本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宇,吕益民.通货膨胀概览[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113.
[2]国家统计局.[EB/OL].stats.省略/.
[3]李晓西.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09.
[4]王健.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应对政策[J].综合竞争力,2011,(1).
关键词:产出缺口;货币缺口;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2-0018-04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或货币价值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关于前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1970)把货币主义的思想加入到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中: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货币现象。关于后者,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最主要的原因。总供求之间的差距,即产出缺口,等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它反映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差异,是观测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正的产出缺口,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则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反之,如果出现负的产出缺口,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则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本文利用1999-2007年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模型
关于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菲利普斯(Philips,1958)所建立的Philips曲线,产出缺口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影响通货膨胀(Smets,1995;Svensson,1998)。菲利普斯在研究货币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时,运用英国1861-1913年间的数据发现这两个变量间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棕t=c0+?茁ut+?着t
?棕t是货币工资增长率,ut是失业率,?着t是扰动项,?茁
Friedman (1968)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提出批评,指出货币的一次性变化无法使实际经济变量持久改变,即政策无效。他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预期与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认为通货膨胀由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及预期通货膨胀决定,预期是指适应性预期,即通货膨胀预期是对过去若干期通货膨胀的加权平均。Friedman(1968)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仔t=?仔te+?茁(ut-ut*)+?着t
这里?仔te是通货膨胀预期,ut*是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是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连接的纽带,根据奥肯定律(Okun,1965),可以用产出缺口代替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于是有如下形式的Friedman菲利普斯曲线(赵昕东,2008):
?仔t=?仔te+?茁(Yt-Yt*)+?着t
这里Yt是实际产出,Yt*是潜在产出,Yt-Yt*是产出缺口。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通货膨胀率也越高。通货膨胀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货膨胀预期,另一部分是产出缺口。当存在正的产出缺口时,工资及价格水平将上升,实际通货膨胀率将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反之,如果存在负的产出缺口,则意味着失业率的上升,将减少工资和价格的上涨,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对于产出缺口估计的关键是计算出潜在产出。潜在产出一般是指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有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生产水平。潜在产出最早的定义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1962)认为,潜在产出不是由无限需求决定的最大可能产出,而是在价格稳定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目标下,总需求水平达到失业率为4%的水平时的最大可能产出。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分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紧密相联的。
一些学者对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如王煜(2005)应用HP滤波方法估算了中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着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许召元(2005)利用Kalman滤波估计了1979-2004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三、基于H-P滤波方法的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的衡量
本文的各个变量为: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CPI为消费者价格指数。为了满足对数据样本的要求,同时也为了避免年度数据掩盖了变量在一年内发生的波动,本文采用的数据是从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各期。GDP和货币供应量M2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的趋势,因此首先对GDP和M2进行了X12乘法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变动对数据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中,人们非常关心序列组成成分中的长期趋势,Hodrick-Prescott滤波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Hodrick and Prescott(1980)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论文中首次使用。本文运用H-P滤波衡量了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图1为产出缺口,从中可以看到199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其中1999年到2001年第三季度产出缺口为正;2001年第四季度到2005年第三季度,产出缺口为负;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产出缺口基本上为正值。图2为货币缺口,货币缺口绝对值较大,说明中国货币缺口的波动幅度大且不稳定。
四、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建立VAR模型
本文将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而不是静态回归模型。主要是因为:第一,鉴于当前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除了传统的产出缺口以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过快所引起的流动性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由于VAR模型不受先验经济理论的限制,直接透过时间序列数据本身的特征进行研究,先验知识只用来考虑及选用纳入模型之经济变量,因此,本文将运用VAR模型直接去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ve, VAR)模型是1980年由西姆斯(Sims)提出来的。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形成,它是用模型中所有内生当期变量对它们的若干期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使用ADF法检验产出缺口(hpcyclegdp)、货币缺口(hpcyclem2)、和通货膨胀(cpi)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ADF检验可知,这三个变量均是平稳的。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变量必须是平稳的,经过ADF检验,得知通货膨胀(cpi)、产出缺口(hpcyclegdp)、货币缺口(hpcyclem2)是平稳时间序列,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AIC和SC最小化准则,本文选取滞后期为1,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产出缺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但通货膨胀不是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第二,货币缺口和通货膨胀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且中国通货膨胀也是货币缺口的格兰杰原因。第三,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中国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但产出缺口不是货币缺口的格兰杰原因。
(四)产出缺口、货币缺口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检验
1. 脉冲响应函数。从图3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呈现正方向的变动,1-2期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新息的脉冲响应有较大的上升趋势,以后呈现下降趋势,并在长期内趋于平稳。这说明产出缺口增加在短期内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拉动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一直是正值,1-3期,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有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虽然从第3期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这说明货币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正方向的变动关系。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远远大于对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这说明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从图5可以看出,1-3期产出缺口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是正向的变动关系,这说明短期内,货币缺口的增加促使了产出缺口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产出缺口和货币缺口存在反向的变动关系,且逐渐趋于平稳。
2. 方差分解。从表3对通货膨胀(cpi)的方差分解中可以看出,中国通货膨胀的变化中受自身的扰动项的冲击影响的成分越来越少,从第1期的100%逐渐下降到第10期的83.08%;受货币缺口扰动项冲击影响的成分越来越大,到第10期上升为15.78%,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贡献呈现上升的趋势,即货币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产出缺口扰动项对通货膨胀的冲击一直稳定在1.12%~1.37%之间,说明产出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比较平稳,并且远远小于货币缺口波动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贡献。
五、结论
本文利用1999-2007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第一,货币缺口和通货膨胀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并且通货膨胀也是中国货币缺口的格兰杰原因;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缺口是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不存在因果关系,即产出缺口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通货膨胀也不是产出缺口的格兰杰原因。
第二,货币缺口和产出缺口增加在短期内可能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拉动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且通货膨胀对货币缺口的脉冲响应远远大于对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产出缺口波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贡献比较平稳,并且远远小于货币缺口波动对通货膨胀的贡献。
第三,产出缺口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影响通货膨胀,当产出缺口增加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增加,当产出缺口下降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下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产出缺口在货币政策实际制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短期,准确地判断产出缺口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宏观调控措施,以调控经济的运行,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参考文献:
[1]赵昕东.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世界经济,2008,(1).
[2]Okun, A. M. Potential GNP: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atistics Section [J].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62:98-103.
[3]王煜.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1).
[4]许召元.中国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及产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2).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Output Gap and Currency Gap on China's Inflation
Wang Kai1,Pang Zhen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Xi'an Electronic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Xi'an 71007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