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技术基础;创新技术

一、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

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例如技术创新、政府管理、民众意识。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因此技术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其中信息技术是核心技术。

(一)信息技术广泛化

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神经系统健康的遍布全身,才能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以及触摸到的所有信息传递到大脑之中。因此实现智慧城市的根本要求就是让城市拥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将城市功能系统与人、物之间无缝连接,让信息的传递在整个城市畅通无阻。

(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信息处理的工作一般都聚集在专用机房中的大型计算机设备上进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大,即使信息能够传递,但是范围十分有限,不能遍布于整个城市中。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城市中信息处理的方式,实现了所有城市居民都能参与到信息的产生和获取当中,让城市的智慧从根本上贴近居民生活。

(三)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从技术层面而言,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设城市信息体系,以网络信息作为技术基础,让城市居民随时产生和获取信息。同时,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能让各种不同设备都拥有独立联网及运算的能力,使城市里的所有基础设施都具备自动采集与动态监管信息的功能。

二、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现存的问题

(一)应用局限性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多是应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简单模式,这些模式能在简单的领域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即便万一出现数据被盗用或篡改等情况也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虽然在一定的领域中简单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但是一旦面对复杂领域就无法实现其作用。现代化社会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仅凭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重要领域都没有触及到城市信息体系,例如医疗手术控制、大型机械设备运转控制、火车交通控制等,而这些领域的数据一旦出现错误、丢失或延时等情况,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中,大部分的设备工作环境都十分良好,但仍然有一部分的应用要求设备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这些恶劣环境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瞬间温度剧变等,我国现有的传感器技术还无法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顺利开展工作。

我国智慧城市应用已进入初级阶段,最高规模是数千个节点可以同时进行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海量节点规模。随着科技的进步,节点规模在不断增加,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节点组网速度、协议高效性、节点管理、数据处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应用之所以存在局限性,较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技术瓶颈引起。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才能解决应用局限性,进一步实现城市信息体系的需求,使智慧城市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传感器技术瓶颈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布置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让传感器与物品紧密结合,甚至成为物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传感器具备体型小、功能强、价格经济、耗能低等特点,而这一类高性能的微型传感器现仅应用于尖端领域,并不能大规模应用。

2、信息网络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应用大多都是自动化操作,通信行为无人干预。而节点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其后续发展必定要远远超过原有的通信规模,达到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海量节点规模,因此信息网络技术要往大容量、高性能方面发展。

3、平台处理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另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如何将海量感知信息及时进行处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平台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只有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归类、检索等需求才能打破平台处理技术瓶颈。

4、安全性技术瓶颈

目前,信息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物联网安全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安全性技术瓶颈,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三、建设智慧城市的创新技术

(一)大力发展感知技术

智慧城市需要通过感知技术获取信息,因此感知技术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感知技术包含传感器技和无线传感网两种技术,其中传感器是一种转变用器件,能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为便捷的电信号;无线传感网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部署在一定区域以内,利用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网络系统,能感知、采集、处理并传输网络覆盖区域中的信息。无线传感网的主要技术包括网络拓扑控制技术、信道资源调度技术、物理层技术、分布式信息感知技术、协同计算与处理技术等。目前智慧城市应用中的传感器并不能满足感知技术高性能、低耗能、微型化、低成本的发展方向,无法扩展智慧城市应用的丰富想象空间。因此要推出更小、更强、更经济的传感器,结合全新的智能化通讯技术、控制手段,才能有效的在大范围内低成本获取传感信息。

(二)大力改进网络能力

目前,智慧城市正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应用数量不大,现有的网络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物智慧城市的通讯需求,但是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数量将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必将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改进网络能力,甚至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通讯。因此,在现有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要研究和开发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技术,完善城市通信网络运维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IPv6技术、云计算机技术、网络性能优化机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网络安全能力、网络资源分配机制等。其中,IPv6技术是IETF设计的,具有非常大的地址空间,能支持地址自动配置;IPv6的地址分配实行聚类原则,简化了IP包结构,路由转发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强化了网络层的数据加密功能,有效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物联网海量节点、高安全性等应用需求。云计算机技术能集中网络上的计算、存储等资源,以资源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实现计算与存储的并行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智慧城市应用具有局限性,技术瓶颈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智慧城市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平。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大力发展感知技术,结合全新的智能化通讯技术、控制手段,才能有效的在大范围内低成本获取传感信息;其次,要大力改进智慧城市的网络能力,研究和开发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技术。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技术水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郑立明.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1,08:66-68.

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第2篇

Abstract: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trend of city development.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smart city and its construction level will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mart city, so government needs to greatly enhance the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wisdom smart city and infrastructure, analysis the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statu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模式

Keywords: Smart city, I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ode

一、引言

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各个城市发展面对的重大挑战。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智慧城市有很多种的定义,比较权威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对“智慧城市”概念的描述是:“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这些发展要素,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经验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国脉互联将智慧城市分为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人群、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环境等6个部分,其中智慧基础设施也就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它是智慧城市的DNA,也是智慧城市健康运转的生命线。在整个智慧城市理论体系中,国脉互联认为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设施,包括有线宽带、无线宽带、城市物联网及三网融合等,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传输系统;第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及测试中心等,这是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第三,经过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是对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有准公共产品性,网络经济性和智能化等特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可以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能够顺畅、稳定、协同运作的硬件设施。智慧基础设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拥有对外界的感知功能,实现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实时数据连接,搜集并获取有用数据。此外智慧基础设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管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在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方面,在2012年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预计到达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方面,201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近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网方面,2013年全国建设总投资约41亿,预计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达到60亿。由此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每年都在快速增加,将成为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我国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我国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感知终端能力不足,覆盖范围不广;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不够,运营管理效率较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盲目超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现象;投资主体分散,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开放不够。因此,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时必须进行统一规划,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和效益。

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型,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政府财政支出有限的现状,国家正在鼓励和推广引进社会资本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社会资本进入的背景下,应当依据城市发展的程度及建设规模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

一是针对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如非经营性项目可开展BT模式,准经营性项目可以开展PPP模式,纯经营性项目可开展招投标拍卖、BOT模式、TOT模式等。二是按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选择建设模式:信息网络设施,如有/无线宽带、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可采用国有独资企业建设运营、BOT模式等;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如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地和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开展PPP模式、BOO模式等;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智能管网,可开展BT模式、ABS模式等。三是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一些风险可控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可由政府或政府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包揽建设;部分项目投资建设后可实行O&M(委托运营)模式。

五、结束语

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对可提高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上文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其中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依据实际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第3篇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生活各领域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的舞台,探索和指引着人类未来生活形态的发展方向。上海世博会之所以受到举世瞩目,不仅在于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更在于其所设定的主题和召开的时机。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正处于人类飞速推进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急剧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种城市病也如影随形,人口膨胀、能源消耗、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发展就业、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现,极大地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重要成果,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所接受。上海世博会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样板,预示着未来智慧城市已向我们走来。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在充分运用和借助智能型高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有效整合起来,以一种更理性、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建设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慧的交通、医疗、居住、教育、环境和科技等等。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种看待和认识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理念。其实质是要营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让在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消耗最少的成本满足最大的需求,并根据个性化的要求得到最个性化的满足,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环境。目前全球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在这种新理念的统领下,逐步尝试建立起各种智能化系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上海世博会非常关注城市文明和未来发展的命题,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绝佳实践者。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完全相通,希望集中全世界的关注和智慧来共同探讨和反思人类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城市生命馆,以形象的展示,揭示了城市生活各系统相互间的有机联系,阐发了“城市是一个活的生命体”的现念,这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城市未来馆也以梦幻般的意境表现,将“智慧之城”作为5个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提出。城市最佳实践区,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城市运行改良方案,以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示人类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智慧,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城市最佳实践区所探索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范本。可以说,世博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小城镇,提供了走向智慧之道的城市发展的样板和明证,其设计、建设和运行都使其成为展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好窗口。在园区里,你会看到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场馆展示,智慧的能源管理,智慧的金融和商业系统等各种面向未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世博会正是未来城市的缩影和人们美好生活愿景的体现,而其所展示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案也最终要应用到后世博时代真正的社会生活之中。

城市发展不能靠小聪明而需要大智慧,人类智慧也要在城市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表现。智慧与智力、智能、聪慧、聪明等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根本性区别。它兼具人文性、价值性和实践性,强调真、善、美的结合。因此,智慧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科技范畴,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体现着价值关涉和精神关怀。城市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科技只是手段不是目标。智慧城市要求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其最终发展目标就是要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世博园区的成功运营,表明我们已经完全具备智慧城市建设的实力和能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起点和新坐标,而世博大幕缓缓落下后,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成为后世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投融资 模式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将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事先进行试水,以此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众多资金投入,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模式将会有不同的效果。针对智慧城市的投融资,应事先理性抉择投融资思路,对融资渠道、投融资主体和产业链角色分析和市场能力等影响因素加以明确选择,综合考量上述主要因素后对其进行设计,使该城市的投融资模式与城市自身的重要项目互相匹配。

一、投融资模式的总体设计

投融资模式的总体设计首先需确定采取何种模式,这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收益状况,并且考虑到长久发展,还应将经营性的主体分析纳入考虑范围以内,所采用的投融资模式一定是以方便建设、投资与运营为首要前提。

首先,判断当前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商业运营价值进行,收益模式主要划分为市场收费和政府付费这两种模式,市场收费意为将盈利过程置放在含有商业价值的项目中,由运营方提供服务有关服务,企业或社会公众等用户遵循市场价格标准进行收费;政府付费意为在市场条件下,政府向社会机构征求服务内容的外包或购买私营企业的服务与产品并付费。其二,明确判断所选择的运营主体是否含有商业价值与投资规模,从某个角度来说,运营主体的选择也是投融资对象的选择,而投资资金正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而融资正是扩充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资本渠道,例如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购买服务、设立政府的差额补偿等途径,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与项目运营中。投资主体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业,融资主体的构成相对复杂: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外市场,甚至是个人投资者都可成为融资主体中的一员。

二、投融资渠道分析

建设智慧城市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包括境外融资、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资金渠道、国内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

(一)政府资金渠道

政府资金渠道可以划分为中央或地方的预算内财政资金、公共事业附加、城市自筹资金、国家批准的政策性收费、一次性或临时性的财政补贴等等。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即财政资金,但由于资金补助的缺口逐渐趋于扩大,作为城市建设主体费用的财政资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当下,财政资金承担着引导资金的作用,其杠杆式调节作用是其它资金无法取代的,且财政资金永远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先导资金。

(二)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主要是民营企业投资、科技中心或电信运营企业一类。结合以往的国际经验,未来智慧城市的投资主体将会是高新科技企业和电信运营企业,也是极为关键的新兴利润增长点,利润空间相对更大,多数科技企业现今正纷纷运用各种方式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企业则是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加以选择地进行投资,这部分也是智慧城市举足轻重的资金来源之一,加之民营企业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中,鼓动民营资本投入到智慧城市中的潜力不可小觑,民营资本或许也将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资金补给来源之一。

(三)境外融资

境外融资包括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等,境外资金都带有援的成分,其优势在于偿还期长、利率较低,不足在于贷款的审批时间较长,并附带特殊条件,因此可能不太适用于作为智慧城市的开发资金来源,现今此类贷款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进行相关的业务。

(四)国内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国内的间接融资渠道可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内商业银行这两种途径,智慧城市的建设都具有垄断的成分,加之政府信用担保极其具有可信度,因此众多商业银行都纷纷愿意展开贷款项目,但智慧城市往往需要大量的开发资金,拥有较长的回收期,降低了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且为信贷资金增添了不可避免的潜在风险,故针对一些临时的资金需求,普遍会转向商业银行寻求短期的资金补充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地方与中央的全资政策性银行,其首要任务是以国际信用作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利用市场发债的方式来引导与筹集境内外资金,加之各类金融工具的辅助,严格沿袭金融市场的规律,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与高新技术重点产业的开发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已明确表示将会在十二五的之后三年,与住建部携手合作,此后智慧城市的开发资金可超过800亿元以上,并参照之前已签订的建设合同来遴选适当的项目,审核情况无误后进行放款,智慧城市的长期信贷资金来源即政策性的贷款资金。

如有必要,国内资本市场也可进行直接融资,例如引入保险资金、产业资金、上市股票、发行债券或社保基金等融资途径,债权或股权方式的获得资金日趋上升,另一方面,国家正在不断健全关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法律条文,操作更具规范性,或许在将来,这一途径的融资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另一个智慧城市的开发资金来源。

(五)投融资主体分析

通过分析以上五种投融资渠道,可了解资本市场是国内直接融资的投融资主体,企业或个人投资者是企业投资主体,政府是政府资金渠道的投融资主体,金融机构是国内间接融资的主要融资渠道,国外金融机构是境外融资主体,其中,政府财政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储备金,但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各不相同,仅以纳税形式征取,却是该地方长期回收与纯公益性项目的开发资金来源,因此只依靠财政收入是无法切实填补资金缺口的,而受限于政府这一特殊身份,又不能通过市场途径开展融资,因此今后城市市场化的显著特征将会是融资平台,且融资平台将会逐渐起到第三财政的效用。

三、投融资流程

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通常由政府财政出资注入资金,同时开展银行融资活动。以下将以新城建设为例,待完成动迁、市政配套的“七通一平”以后,政府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用以归还银行借款和进行后期的滚动开发。新城开发资金的筹措机制和支出领域一般都是明确无误的,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金收益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首先,初步建立开发资金三方来源的资金筹措机制。市场化融资、土地收益和财政收入部分共同组成新城建设的筹措机制。市场化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后期逐步开展发债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按照市区两级土地出让返还政策,新城范围内每出让一块土地,即可以获得一定比土地出让金分成(新城土地出让金是按照土地出让总金额的15%上交后,新城公司、区财政、属地街(镇)再按比例分成);财政收入包括招商税收返还、财政贴息等。开发资金的存储、清算与拨付等业务将会由区财政局全权负责。

第二,基本明确开发资金三方支出的资金支出机制。新城的开发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前期开发,例如征收补偿、劳力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社会公共事业项目。例如松江新城的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均已初步完成,且入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业务也已得到完善,而奉贤、青浦及嘉定新城的配套项目和重大项目仍处于建设期内,有关入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业务仍处于尚待解决中。

此外,资金的供应普遍依靠银行信贷和土地收益。土地收益支撑着初期的新城建设,2001年至2005年,嘉定新城的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与土地出让金,尤其是前三年的开发资金需求量庞大,普遍都是依赖于土地出让金的收益;松江新城的主要开发资金来源即土地出让金,而新城建设渐渐步入正轨,达到一定规模时,社会资本在2006年至2010年开始逐步参与松江新城建设;而奉贤新城自2008年初启动建设,主要通过抵押资产以此来征求商业银行的贷款授信,资金用于土地储备、新城的前期动迁及基础设施建设;青浦新城从2002年到2015年,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引入申能股份、中华企业等进行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含保障房融资、土地储备贷款、资产池融资)、土地出让金收益、发行企业债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统筹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共同推进,依法建立地方关于债券的评级制度和发行管理制度,并加强完善现有地方政府的有关债务管理制度,同时,地方政府也被允许自行发行市政债权,将其作为拓宽融资渠道的途径之一,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可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转型,有利于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颖.关于拓展城建资金投融资渠道的思考[J].中国经贸, 2013:136-137

[2]郭凤琴.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资金制约及对策――苏北某区新城开发资金运作的启示[J].中国经贸, 2011:101-101

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第5篇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我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注重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基础夯实。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完成IPv6技术部署,城域网出口带宽增至220G,全面建成以10Gb/s传输链路为主的先进的城市光网络系统;无线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已建成4G网络基站1226个,实现主城区、乌镇、高桥、崇福、濮院等镇区的室外无盲区覆盖,其中乌镇景区实现室内外无缝覆盖;建设WiFi热点425个,安装无线接入点4725台,无线网络覆盖全市城镇主要公共场所。

二是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深入,百姓办事更加便捷。绝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建立了用于内部办公和社会管理的信息系统,并建立了部门网站;其中,三级便民服务网上办事大厅覆盖计生、民政、残联等9个职能部门,共纳入95项镇级服务事项、124项村级服务事项和103项社区服务事项;“掌上政府”等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渠道,同时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感。

三是民生领域信息化不断提高,百姓福祉持续增进。智慧医疗区域影像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市一院在嘉兴市率先实现诊间结算;“智慧公交”便民系统打造完成,电子公交站牌及手机智能软件终端为市民提供实时车辆到站信息、公交线路信息等公告信息;数字桐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运行,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地理信息“一站式”协同服务;旅游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乌镇虚拟游”、“语音导览器”等智能体系,让旅游更具体验感,同时启用桐乡智慧旅游手机客户端,基本实现全市智慧旅游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四大功能。

当然,必须客观地看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面临着诸多困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智慧化程度偏低,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在信息化建设上部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条块分割明显,尚未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如人才、资金、技术、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专业技术与业务应用之间的“不对称”、“两层皮”现象突出,阻碍了信息化技术在各部门中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意味着政府、社会将更加透明、更加公开,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亟需考虑的问题。

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的灵魂是人,人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智慧城市成果的享用者。智慧城市建设对发展信息经济、促进两化融合、增进百姓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市在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足与困难。鉴于此,我们对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按照国家住建部的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尽快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及建设方案。首先,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高端、前沿的视野对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基础、发展态势进行全面比对和研究,客观分析我市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差距,明确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精准定位。其次,按照建设定位,制定并“桐乡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和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主导项目和重点建设领域。再次,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或具体建设方案,安排好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工作机制、人员保障等,确保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改造基础设施,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基石,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先进地区基本都以改造信息技术设施、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如韩国的“U-City”战略、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计划、上海的“光网城市”工程等。我市建设智慧城市,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光进铜退”智能化改造,打造“光网城市”;进一步增密4G基站布点,建设“无线城市”;推广应用无线传感、物联网等技术,部署“泛在城市”。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探索建立融合医疗、教育、交通、环保、公安等部门数据的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加快制定数据存储与交换、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地区标准,为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兼容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探索政企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家庭等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督等过程,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很难完成这项大工程。因此应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智慧产业开发、主导项目建设等领域,探索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同时注重创新市场化运营项目,培育本地化运营团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利用市场、服务本土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