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货膨胀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第1篇

通货膨胀;成因;措施

1.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分析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下面根据我国2003~2011年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列举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一些具体原因。

国内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粮食价格指数从2003年1月~2004年9月出现了快速上涨,但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经历了快速下跌。之后,国内粮食价格平稳上涨,但上涨幅度较小。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较快上涨均始于2008年下半年,但粮食价格涨幅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渐趋稳定,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从2011年4月份以来却屡创新高。

国际原材料及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直接导致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2010年全球谷物减产了3300万吨。此外,石油价格飙升使得美国等一些发达工业国家调整能源政策,鼓励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为燃料,这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这些对国内食品价格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成本推动。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我国约40%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到国内商品价格传导的速度更快。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我国对能源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管制,使得能源进口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过剩产能进行消化,这使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来。

劳动力成本增长。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2003~2011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工资上涨压力将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2.中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对治理我国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适应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大趋势,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对人民币汇率实施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随着中国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大量国际游资不断涌入,推高了国内市场价格,特别是资产价格,并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因此,从根本上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采取更为灵活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适时的对人民币进行调节,真正发挥汇率杠杆对经济均衡的调节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关键在于将劳动生产率的速度提高到快于要素成本提升速度的水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大宏观调控,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房,让市场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外,积极鼓励各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的技术创新行为,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坚决通过依靠生产率的提高来吸收来自成本上涨和劳动力上涨的压力,P=C+W+R,其中P代表产品价格,C代表生产成本,W代表劳动力工资R代表合理利润,我们只由通过技术创新降低C,产品价格P才有可能稳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成本推动导致的通货膨胀威胁,最终促进经济在长期内快速、平稳发展。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2007年全国粮食、食用油、猪肉价格不变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诱因。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农民都有巨额补贴,这是其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特别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助,鼓励其积极种粮。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敞开收粮,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使种粮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

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虽然可以通过释放库存,在短期内按住粮价,但从长期看不利于粮价的稳定和粮食安全。我认为,国家应该以国际粮食价格为参照,提高粮食收购价。另一方面,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上的矛盾非常突出。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科学用地、集约用地;加大土地执法的力度;探索建立问责制和保护耕地的利益机制。最后,对粮食的外资垄断引起重视。跨国企业已经掌控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定价权,如果再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我国失去粮食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安全造成被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于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供给冲击影响的,笔者认为,对于它的治理,我们应该以市场为依托,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完善农产品供给的安全保障机制为重点,另外,严格控制公共事业价格的上涨幅度,特别是对下游产品价格影响明显的油价、电价、天然气、水价和煤炭等可以在一定时期限制价格上涨,其他公共事业收费和税收也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跟风上涨现象,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慎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策目的应以维持经济增长和温和物价上涨为首。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防止生产过剩和流动紧缩危险,防止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

[1]李亚拉.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 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历来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现阶段,人民币面临着汇率上涨的巨大压力,大量热钱欲涌入中国。而纵观历史进程,通货膨胀对国家发展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需要关注通货膨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

2.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2.1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表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二者均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自2009年12月由负转正以来,我国CPI和PPI持续增长,并屡创新高(如表1所示),充分表明我国现在已经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表1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CPI和PPI同比增速月份

CPI同比增速

PPI同比增速

月份

CPI同比增速

PPI同比增速

2009年 1月

1.00%

-3.30%

2010年 1月

1.50%

4.30%

2009年 2月

-1.60%

-4.50%

2010年 2月

2.70%

5.40%

2009年 3月

-1.20%

-6.00%

2010年 3月

2.40%

5.90%

2009年 4月

-1.50%

-6.60%

2010年 4月

2.80%

6.80%

2009年 5月

-1.40%

-7.20%

2010年 5月

3.10%

7.10%

2009年 6月

-1.70%

-7.80%

2010年 6月

2.90%

6.40%

2009年 7月

-1.80%

-8.2%

2010年 7月

3.30%

4.80%

2009年 8月

-1.20%

-7.90%

2010年 8月

3.50%

4.30%

2009年 9月

-0.80%

-7.00%

2010年 9月

3.60%

4.30%

2009年10月

-0.50%

-5.80%

2010年10月

4.40%

5.00%

2009年11月

0.60%

-2.10%

2010年11月

5.10%

6.10%

2009年12月

1.90%

1.70%

2010年12月

4.60%

5.90%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2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个在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本次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除此之外,国内货币超发拉动需求上涨、国际市场热钱输入、生产成本上升、居民通胀预期的心理作用、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各类游资对各种农产品的炒作等因素也在这次通货膨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3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特征

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呈现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从CPI、PPI指数来看,我国当前的物价水平已十分严峻,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2.3.1物价波动的结构性

本轮通货膨胀呈现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CPI波动中,城市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农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小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服务品价格上涨幅度效益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此同时,物价波动正呈现出结构性的扩散,价格上涨已经从生产资料扩散到生活资料;从基础农产品扩散到制成品,推动物价水平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

2.3.2冲击影响的持久性

在通货膨胀的成因中,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热钱等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本次物价上涨却从2009年底持续到2010年底,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持续走高的趋势。

2.3.3稳定物价的艰巨性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稳定物价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水平;在谨慎面对输入型通胀的情况下应对国内各种结构性冲击对物价的影响;在维持货币政策长期持续稳定的条件下利用相机抉择原理调节过剩流动性;在改变劳动力和资源性要素价格市场扭曲现状的同时防止各种成本过快上涨。

3.通货膨胀应对措施

3.1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长期来看,本次通货膨胀的控制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政府的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取得“一蹴而就”的成效,因此需要政府采取不同的措施组合。为了控制投资、投机,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采取不对称的加息政策;为了缓解出口企业的竞争压力,应对人民币采取渐进式升值,并逐渐完成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效用;为避免因心理恐慌而引起经济剧烈震荡,政府应合理引导居民的通胀预期。

3.2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发挥自身长处,重点建设优势产业;引入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团结一致对外,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建立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

3.3家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而将家庭资金全部投入到房地产市场。适量购买一些黄金或保险理财产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消费市场上寻找价格较低的替代产品;尽量避免借贷消费,因为此时货币的利率风险较大,贷款者将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通货膨胀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正确的心理预期,将通货膨胀的危害无限放大,心理恐慌比通胀本身更可怕,因为心理恐慌将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得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对待通货膨胀,不能谈虎色变,应该保持正确、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王敏,马军伟.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商业时代.2011年第6期

[2] 陈华,刘宁,刘志威.我国的通货膨胀及调控政策应对.上海企业.2010年第2期

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由来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 通货膨胀的发生必然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存在。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三种:(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21世纪初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后的产物。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 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可以无限发行, 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打开了大门。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量, 通货膨胀就发生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1.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2.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近50%,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货币供给过多,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200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速,虽然是好事,但在当前CPI涨幅加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也会成为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因素,引发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3.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 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我国约40%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到国内商品价格传导的速度更快。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我国对能源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管制,使得能源进口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过剩产品进行消化,这使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来。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四、结论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平廖强:当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物价上涨;原因;对策

近年来,连续上涨的CPI指数已经预示着我过通货膨胀的压力愈来愈大。而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峻的通货膨胀现象,通货膨胀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以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从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愈发严峻的“通货膨胀”现象。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首先,什么是通货膨胀?从经济周期理论的需求管理出发,通货膨胀为实际产出超出潜在产出的缺口。所谓经济周期,就是实际产出在潜在产出的标准上下波动的过程。而中国是一个半市场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的复杂经济体,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造成了中国经济问题错综复杂的必然性。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而我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因素共同造成的。

1.货币的过量供给。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造成货币过量供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政府连年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由AD-AS模型我们得知,在短期内货币扩张可以使利率下降、产出增加,但是在长期内,名义货币量的增加完全反映在价格水平的成比例增加上,而对产出没有影响。(图1)所以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了几年后,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目前的需求过度情况明显可以从投资过多表现出来。在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聚集了大量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量投资,包括交通、能源、灾区重建等;与此同时,这些资金带动了大量民间投资,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而由AD=C+I+G+NX可知,投资的大量增加势必会导致总需求过度,整个方式呈现一个泡沫状,物价上涨压力巨大。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整个物价上

涨。传统上,拉动需求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在我国呈现投资和出口占GDP比例逐年上升。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能源、燃料等资源的紧缺,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产品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并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4.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近几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热钱不断涌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断上涨,这些都加大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而根据理性预期理论,通货膨胀预期最终会实现为通货膨胀,即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会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这在一方面也促使了通货膨胀的恶化。

二、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从而增 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不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工贸易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据很大比重,其中绝大部分又是贴牌生产,导致这些产品在国际上只能低价销售。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这些产品的提价空间更加有限,国内企业只能更多地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而无法进行产业升级。(2)通货膨胀会造成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政府又会采取一些价格管制的办法来控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这些限制措施却降低了市场效率,削弱了经济的活力。(3)最后,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劳动者努力工作。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增加工资,若得不到满足,将影响生产情绪,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政府应对通货膨胀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居民之所以对物价上涨反应敏感,根源在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居民价格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微弱。因此建议政府应该继续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处理好基本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负面影响,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2)除了采取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以外,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进行调控。根据国际金融学理论,汇率上涨会降低进口品的价格,从而有利于降低通胀。

参 考 文 献

[1]余斌.中国式通货膨胀-我国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复苏;通货膨胀;成因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包括美国、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我国面对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冲击,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包括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以及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这些投资计划使我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刺激计划带动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市场,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我国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2010年10月和11月的CPI连续创新高,进入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2011年1月和2月的CPI高达4.9%,仍处于高位,很多机构预期2011年3月CPI突破5%的可能极大。通货膨胀似乎愈演愈烈,控制通胀将是我国上半年经济政策的核心。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通常被定义为一段时间内一个经济体中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投放了大量的货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减产;对国际政治环境敏感的某种原材料价格在动荡的政治因素中的飙升。下面就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国内方面

1、信贷规模过大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长期影响关系,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的扩张或者紧缩,最后都将在价格水平的膨胀或者收缩上体现出来。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扩张政策,尤其是金融机构的新增信贷量过快增长,信贷扩张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通货膨胀埋下伏笔。2009年和2010年我国广义货币M2的年净增量分别为13.51万亿和11.56万亿,而同期GDP的年净增量分别只有2.69万亿和5.71万亿,也就是说这两年广义货币的净增量是GDP净增量的2.99倍。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存在超发,导致流动性泛滥,从而推动CPI不断上涨。

2、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快增长

2003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9%以上的增速,到了2007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11.5%。2008-2009年我国经济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GDP仍然保持高速增速,增速分别为9.6%和9.1%。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增长重新回到快车道,全年增速高达10.3%。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我国而言,投资在三驾马车中的地位相当突出,尤其是在2009年,投资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3%。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往往会造成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从而形成价格推动形通货膨胀。另外,固定资产的投资需要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而社会经济对该投资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消化承受,形成资金推动形的通货膨胀。

3、低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虽然自从2004年以来,央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利率定价权更多地赋予金融机构。但是在我国利率离完全市场化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目前还是实行严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对于存贷款利差方面,目前我国采用的是“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政策,存贷款利差偏高,人为地扭曲了资金价格,银行有强烈的放贷冲动。存款利率过低导致银行存款的吸引力下降,资金纷纷涌向股市和楼市,催生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低利率推高资产价格的同时,也推动食品及肉蛋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其他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

4、CPI体系缺陷导致数据失真

近几年来,常常发生统计局的CPI数据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相距甚远的现象,我国的CPI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其中主要的缺陷是食品类所占权重过高而居住类过低。2011年国家统计局虽然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但是仍然不尽合理。2011年我国CPI体系中居住类的权重为17.22%,而美国则高达42%以上;美国CPI体系中食品和饮料权重仅为15.4%,而我国食品类权重则高达31.79%。我国96%以上的农产品是自给自足,所以食品价格相对稳定,另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食品类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我国居住类所占权重比较低,这不仅不能有效反映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模式的变化,也不能使国内房价过快上涨在CPI中得到体现,从而影响CPI的真实性。

(二)国际方面

1、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

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近些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出口,吸引外商投资等因素共同带动下,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8万亿美元,同比增18.7%。由于我国外汇弹性不足,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购买外汇,这必然会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不利于商品的供求平衡和物价稳定,从而推高商品价格引起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中有一部分属于热钱,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10年热钱净流入约为355亿美元。热钱的大量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我国商品的价格,尤其是房地产的价格,加剧通货膨胀风险。

2、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

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对于能源和原材料产生巨大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铁矿石和大豆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都比较高。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为53.7%,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为63%左右,大豆也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80%,大宗商品的价格对我国物价具有重要影响。2010年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呈现先盘整后大幅上扬的走势,进入2011年在美国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中东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根据中金公司测算,假设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没有升值,则大宗商品价格上升10%会带动CPI提高0.4%。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2010年我国在经济复苏中经历着高通货膨胀的预期,2011年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将有可能再度陷入困境。下面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近几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所谓民生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通货膨胀直接危害百姓利益,是“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有着13亿人口的我国。通货膨胀会使百姓的购买力降低,当工资的上涨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百姓的福利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很多人的基本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二)通货膨胀将会加剧贫富差距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冲突,尤其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通货膨胀都会侵蚀他们的财富。相对于穷人而言,富人有更多的渠道对抗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资产持有结构的多元化,特别是投资房产、股票等可以保值甚至升值的金融资产来减少通胀对自身财产所造成的损害,从而实现保值和增值目的。通货膨胀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更为严重,它会进一步恶化本已严重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通货膨胀会带来投资和消费的盲目性

通货膨胀发生后,人们会急于将手中的货币兑换成商品,导致消费者盲目消费,抢购之风盛行,从而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加重预期又会进一步加强居民的消费意愿,进而循环放大,从而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由于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掌握全面的投资信息,投资者盲目加大投资,生产规模非正常扩张,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盲目的消费和投资将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加重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三、我国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关于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很多,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等,本文重点根据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一般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央行最常使用的两个工具就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与物价密切相关的是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物价是商品的价格。2011年4月6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这是我国央行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2011年以来第二次加息。2011年2月我国CPI为4.9%,即使四次加息之后实际存款利率仍然为负数。存款利率为负的背景下,容易导致盲目消费和投资,加重通货膨胀程度。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从而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

(二)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虽然人民币汇率有了一定的弹性,但总体上还是受到国家的管制。在外汇管制情况下,我国的外汇盈余只能持续转化为外汇储备,同时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向国内投放等量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已经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央行要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就要减少外汇占款,最终就要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人民币升值为基础。

(三)继续加强房价调控

房地产价格上涨会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控制通货膨胀必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膨胀。我国CPI体系中居住类的权重比较低,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居住类在CPI中的比重,使CPI更能反映社会通货膨胀的实际程度。国家可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控制房价上涨从而降低全社会的通胀预期。政府应该在2010年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房价的调控,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章通.结合通货膨胀分析我国民生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0(6).

2、赵晓威,郭宁.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0(3).

3、张明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

4、刘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