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45-0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都是政府和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由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在外,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由父母一方监管或他人代管或无人监管的情况,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和监管,加之学校教育失当、社会教育不足和自我教育不严,致使他们在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这个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及家庭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人文素质和社会教育的发展进程,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对四川省?菖?菖县?菖?菖镇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做有关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者们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看法,有的认为父母在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1];有的则认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2]。在调查走访中,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那里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与非农村留守儿童相比,总体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基本在中等偏下水平,有些留守儿童到了中学存在厌学、逃学甚至退学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方面作用的发挥[3]。首先,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不能直接辅导孩子的学习,加之孩子本身年龄偏小,自律性差,致使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而对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的调查统计显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12.8%,小学的占25.4%,初中的44.5%,高中的占18.4%,大学及以上的占0.8%,这势必影响对孩子的辅导教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据调查,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关注度相对较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道德等方面的关心和关注度较低,有的根本无法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特别是对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更无能为力,40.2%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不能辅导其学习,43.5%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虽然能辅导,但不能全面辅导,只有16.3%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能全面辅导其学习。在临时监护人被问及是否参加留守儿童学校的家长会时,选择认真参加的占53.2%,选择偶尔参加的占40.3%,选择不参加的占6.5%。调查中发现,当孩子在学习成绩不好时,临时监护人选择打骂教训的占10.6%,选择帮助进步的占24.1%,选择告知家长的23.5%,选择不闻不问的41.8%。可见,总的来说,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不关心和关注的。

其次,就学校而言,通过走访了解到,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当前的教学和升学压力,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一般对成绩平平和成绩差的孩子不会花过多精力和时间去教导,在教育学习上更多的是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成绩平平和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主观上想要进步,想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愿望。在教师及管理者被问及最关心留守儿童的哪个方面时,选择学习的占52.7%,选择生活的占18.2%,选择安全的占29.1%,其余的主要是关心道德和行为等。据调查,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经费或补助,只是部分学校会给予优秀的留守儿童一定的困难补助和奖学金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分析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由于家庭中缺乏父母完整的关爱,隔辈教育的种种缺陷,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种种现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其他方面与其他儿童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与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纠p在一起而相互影响的[1]。

首先,一个儿童的成长要求是身心健康,心理的健康非常重要,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原因,他们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完整的直接的亲情等关爱关怀,造成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受到困惑时,由于无人倾诉和帮助解决,他们就会产生孤单、自闭、逃避和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当被问到有心理话想对谁说时,62.6%的孩子选择给父母说,其次是给同学和朋友说,说明孩子是非常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的,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有14.6%是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平时的电话和书信等联系又很难排解心中的苦恼和问题,久而久之,就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压抑、自卑、逆反心理。

其次,需要学校给予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同学、集体和教师的关爱来弥补心理的空缺,解决心中的难题。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学校也有心理咨询室,但被利用得较少,基本流于形式。在受到委屈和不公平对待时,38.7%的留守儿童会选择吵闹解决,21.3%的儿童选择沉默,25.8%选择向父母倾诉,其余的选择用其他方式发泄。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绝大多数会选择吵闹、甚至暴力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偷盗等犯罪道路。留守儿童小小年纪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精神上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就变得沉闷、孤僻,表现突出的是忧郁、逆反心理、焦躁厌恶情绪。一旦谈及父母,他们的表现更加明显,有的长期跟(外)祖父母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浓厚的亲情和依恋,有的甚至会讨厌憎恨,有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做事显得畏首畏尾、没主见、胆小怕事、麻木等不良心理状态[5]。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产生了系列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况分析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更能直接地影响人生的发展轨迹和方向,孩子最初的道德理念、价值观、信仰等都是在家庭中父母等长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与他们分离,致使他们缺失了完整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更多的是想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好一些,将来有所作为,但由于现实和自身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原因,他们对子女的关爱更多停留在物质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如道德教育、价值观的树立等等关心得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乏。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致使亲情关系弱化,父母的榜样教育缺失和监管不足,影响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容易使他们形成道德观念、情感、人格和行为的偏差,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过错行为和倾向[5]。经调查,父母双方均外出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占36.6%;父母外出由亲戚朋友代为监管的儿童占7.3%;父母外出后无人监管或住校的留守儿童占17.8%。由于(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和抚养,对留守儿童更多娇宠,道德意识的教育较薄弱,而由亲戚朋友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管教、道德教育更少。而且,外出父母在与孩子的联系中更多的是询问生活、学习等情况,对做人做事等道德行为教育关心得较少。在调查中,父母认为孩子完成一般学业就外出务工的占到63.7%,多年的打工生活使他们更趋于功利,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受到很大影响。

学校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中作用不可小觑。在调查中发现,?菖?菖镇的五所学校都开设了道德教育课,而且结合课程开展了系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教育活动,但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和追求学生成绩提升使得教师在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走访的?菖?菖镇初中,共有教学班32个,学生1 852名,教职工120余名,经常是一师多用,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教师,而不是专业教师专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6]。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小学

一、背景

随着社会变迁,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由此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6~16周岁)。

留守儿童中绝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己身体心理的变化发育缺乏相应的理解和认识,在融入集体方面还不成熟,易产生心理问题。小学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2、3]。保定位于京津冀地区的南中心,由于地域问题与历史问题,一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家里的孩子,形成了规模可观的“留守儿童”群体。因此,此次调查地点的选择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对保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对留守儿童制订出更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并试图归纳总结出促进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策略。

二、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保定市5个县的10所小学为目标群体,将学校在册的4~6年级儿童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439名(67.2%),作为对照组的非留守儿童214名(32.8%)。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同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4],由100个项目,8个分量表组成。凡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共收回问卷682份,有效问卷653份,有效率为95.7%。并通过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

三、结果与分析

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比较上,留守儿童8个因子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总焦虑倾向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差异显著。

对于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同。若两两比较显示,总焦虑倾向单亲看护小于隔代看护、同辈看护和亲戚看护。

对于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存在统计学差异(P

四、研究与讨论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现6年级留守儿童学习焦虑比4、5年级要高,主要是由于6年级功课更重,更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期,心理正处于发展期,学习上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打工时间一年以下的儿童焦虑更严重是因为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离开还不适应,没有好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困难。同时,女性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原因可能是女性本身的情绪敏感性以及社会上所处的弱势地位,也导致他们的心理不适。

(二)对策及建议

为推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政府、家庭、学校应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扶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是成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工作志愿者协会,二是加快户籍改革,三是完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法律监护制度。家庭方面,一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经常以打电话、发短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交流互动。二是监护人务必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如有问题加以引导。三是加强设施建设,如寝室楼内配备留守儿童专用电话。学校可以借助多方面资源进行心理教育。一是建立留守学生个人n案,分别给予每位留守儿童以不同的方案指导。二是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使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爱与帮助。三是设立亲情热线,时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同时,学校也应偶尔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最后,社交媒体应大力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成长亟待帮助。大学生社团组织也应深入调研,推动建立良好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参考文献:

[1]留守儿童问题调研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2]吴承红.蔡澄.邰启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00-101.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抚州市金溪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双塘镇竹桥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截至2014年6月,竹桥村有农户442户,共1832人,其中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有800多人,留守在家的儿童有630余人。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问卷调查对象为留守儿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访谈对象是部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村干部、在校老师等。

二、竹桥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一)基本情况。接受调查的儿童中,58.97%为小学生,23.08%为初中生,其余为幼儿园学生。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占48.72%,父亲或母亲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8%。隔代监护的比重最大,占51.28%,单亲监护占25.64%,亲友监护占20.51%。由于长期无法得到父母亲情的抚慰及正确的引导,导致亲子关系松散,他们的生活、学习、性格及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二)日常生活状况。(1)与父母的联系情况。调查数据显示,58.97%的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只回家一次,25.64%则半年回来一次,另外有7.69%的父母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并且从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那里,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父母一般在家只呆半个月左右。问到孩子多久和父母联系时,58.97%回答会和父母不定时的经常联系,但也有12.82%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2)与监护人的关系。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很少与监护人发生矛盾,但也有25.64%的留守儿童表示偶尔与监护人发生矛盾。发生矛盾后,大多数留守儿童选择冷处理,即闷不吭声、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样很容易使不良情绪积压,长期下来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在校学习状况。(1)学习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一般及中上,中下及较差的儿童仅占12.82%。对于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46.15%的留守儿童坦言是由于自己平时不努力,30.77%觉得是没有家长指导导致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很多都是文盲,只能管好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则无能为力。(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问到学校多久开一次家长会时,30.77%的留守儿童表示每学期开1-2次,48.72%则表示没开过家长会。老师进行家访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89.74%表示老师从没进行过家访。这说明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对学校、家庭双向联动的教育方式不够重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3)在校违纪情况。留守儿童在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占到了28.21%,还有15.38%表示自己有过课堂违纪的情况,7.69%参与过打架斗殴,这些在校不良行为与孩子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及学校的正确教育监督有一定关系。

(四)心理健康状况。(1)留守儿童的性格。在回答对自己的性格评价时,48.72%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内向安静占最多数,33.33%则表示自己开朗活泼,7.69%表示自己会自卑不敢和别人讲话,2.56%则有孤僻的情况出现,也有7.69%好玩无人管得住。由此可见,父母长期不在家易使孩子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2)其他心理状况。经过统计,我们发现问卷中反映出更多其它的问题,76.92%的留守儿童表示要努力读书改变生活现状,7.69%认为社会很不公平、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希望,15.38%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出力帮忙或许生活会好点,也有10.26%的内向敏感的留守儿童怕因为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别人看不起自己。这说明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仍有少数存在读书无用甚至希望辍学打工的想法,也有部分对社会存有不满,情绪消极,存在过于自卑的心理。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当地乡镇企业较少、难以满足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是导致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各级政府需大力扶持符合本地实际的乡镇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也将减少,那么就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二)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调研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祖辈,要么对孩子不管不顾,要么过于溺爱。因此,父母应尽可能选择负责任、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亲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父母也应定期利用书信或电话与孩子进行“温馨对话”,并及时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三)增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一是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三是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积极的心态。

(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体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关怀,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体系。一是制定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相关教育优惠政策,让农村务工人员把孩子带到城市上学,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整合社会环境,加强政府对网吧、电影院、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三是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号召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

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为了生存和长远发展,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儿童的城市受教育还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经济基础和受到社会体制的限制而无法和父母一起进程生活,所以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出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是国家发展的希望,留守儿童产生的很多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对社会的稳定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根据权威数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这些儿童在农村没有父母的照顾下,该如何受教育,未来的发展如何,如何让这些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更好的去面对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社会话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多种问题

(一)情感的缺失

相关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百分之七十的留守儿童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农村老人不仅担负着养孙子的责任,还要照顾农活家庭等,老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所以没有能力和时间教育好儿童,加上老人对孩子的宠溺,孩子很容易娇生惯养,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嗜好。留守儿童无法经常和父母团聚,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导致他们的情感缺失、表达缺失,容易形成孤僻的心理,久而久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疏远,变得不爱说话、不爱读书、厌学辍学的比率升高,心理障碍等,严重的甚至走上歧途。

(二)道德危机的出现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最首要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德育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还不是很懂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做,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思考,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何榜样没有树立好,就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印象和效仿从而影响孩子的后期发展。所以父母在儿童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的同时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模仿榜样。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没有父母在身边,很容易让这些小孩的思想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蚀。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道德品质下降,出现说谎、偷窃、上网吧等,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心理障碍的产生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不能和父母联系,无法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心,遇到苦难和委屈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保护自己,让小小的心灵承受不必要的生活沉重,很容易产生轻生等危险念头,这时候没有父母的指导和纠正,长时间下去产生抑郁、心理障碍、自闭等,有些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很严重,总是害怕别人欺负自己,不愿意和同学说话,性格孤僻等。

(四)观念上的偏差

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就有一定的观念误差,长时间的打工可能挣了点钱,认为读书没有用,因此在他们心中就难免的孩子教育不上心,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来挣钱,特别是对贫穷的农村地区来说,家庭困难的情形下家长也没有太多的钱教育子女。更有甚者让孩子去行骗挣钱,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思想道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害。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一)发挥亲情作用,父母要用心去关爱儿童的成长

著名学者夏丏尊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好似池塘没有水。”因此,对孩子的关系尤为重要,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家长,要把精力放在对孩子的细微关心上,对待留守儿童,教师不能用另外的眼光看待,不能歧视或者是嫌弃。父母而言,虽然养家糊口很辛苦,但是孩子的教也重要,要抽取时间与孩子团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导,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坚强和独立的性格。

(二)构建帮扶关爱的和谐温暖家庭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不再感觉孤单,就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温暖儿童的心灵。所以对于学校来说,要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合理科学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老师之间要联合,明确帮扶的对象,对留守儿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特殊待遇,在班级中开展多项集体活动,例如“众人划桨开大船”、“让友谊之花处处开遍”、“我助人,我快乐”。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的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带留守儿童进家庭生活、吃住等,一定程度上满足留守儿童的父母关心问题。

(三)架构“心桥”,与留守儿童及时沟通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团聚,让他们利用返乡的时间与孩子共同生活,学校利用这一时间组织开展家庭交流会,做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呼吁家长能够多联系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通过电话的方式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还可以通过让留守儿童写日记给父母的形式,向父母倾诉和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故事,宣泄儿童内心,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对又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心,对表现优秀或者突出的留守儿童给予当中表扬,让他们提升自信,从而更乐观的面对生活。

(四)善于挖掘留守儿童的优点,鼓励他们能够学有所长

我国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每人都有受到别人肯定或者赞美的强烈愿望,对于在家庭中遭受到冷落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关系和老师的帮助,需要社会的支持等,所以教师更应倍加关注他们,善于发掘他们身上闪光点,观察他们成才的点滴和取得的微小进步,教师及时给他们鼓励、表扬。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并与相关教师协调,请求相关教师给其“开小灶”,以使留守儿童学得一技之长。并用此浓厚的兴趣,驱散心中的不快,找到心灵的寄托。

总之,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帮助,让儿童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侯宝锁,傅建详. 留守儿童——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群体[J]. 今日科苑 , 2008,(19).

[2] 罗桂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17).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范文第5篇

一、 xxxx区留守儿童现状。

据统计,目前xxxx市xxxx区共有留守儿童347人,分布在全区的各个小学,以农村的村小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xxxx年6月区妇联向汤山城镇太河小学的68名学生每人赠送了一套校服,及图书、文具、排球等物品,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欠缺。留守儿童中有近90%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祖辈们只能给予孙辈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导。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很难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责任。

(二)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尽管有90%的外出务工父母经常与孩子联系,但有的半年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一年才回家探亲一次;有的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XX年6月,区妇联筹集到50张面值50元的固定电话卡,免费赠送给汤山城镇的留守儿童们,让孩子们在休息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沟通亲情,增加感情。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开始显现。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2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当遇到问题时多数会自己解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四)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约束;另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他们因自己文化少,就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不切实际地向孩子提出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知识水平偏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有效的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五)行为失范,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偷盗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化进程是不可扭转的,留守儿童问题必然会出现,如果不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广泛地关注,这一代留守儿童势必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调查,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一是加快我区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二)完善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多开展家访,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健康成长。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幸福成长。

(三)突出家庭教育。家长要树立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全面关怀的理念,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期间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