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人民群众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同时随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项目的开展, 多数孕妇选择在医院进行分挽, 增加了产科护理工作量, 医院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妇产科服务对象特殊, 不安全因素复杂。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总结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相应的对策, 旨在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如下。
1 不安全因素
1. 1 环境因素 主要是病床问题。在院分娩人数不断增加, 对床位要求越来越多。大多数医院采取扩大病区方式来缓解床位压力, 但这也使得病区不集中, 增加了管理困难。院内感染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不安全因素[1]。院内病原体种类多, 构成复杂, 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弱,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及在出生时体征过低的新生儿, 对常见病菌的抵抗力非常低, 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其次还包括设备问题等, 妇产科仪器设备密集, 且人员集中, 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较多, 都可能成为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 2 人员因素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涉及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新生儿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因素中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综合素质欠缺, 操作不规范, 仪器使用不当, 工作不到位, 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 等。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意志支配行为能力, 护理对象这一特殊特征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家属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对护理知识了解欠缺, 护理不科学等。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交叉, 都使得新生儿护理工作变得复杂。任何一方工作做的不好, 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如果医护人员之间工作分工不明确, 协作能力差, 对新生儿检查及护理工作不到位, 新生儿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住院过程中家属对于新生儿护理和管理意识淡薄, 单纯依靠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不重视辅助工作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不足, 进行某些护理操作, 如新生儿疫苗接种时未告知产妇及家属, 易引起医疗纠纷。
1. 3 管理因素 妇产科护理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新生儿安全及生活护理和严格实施等级护理的需要。长期高强度工作容易引发精神紧张, 如果心理调节不良, 可能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 给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察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 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测。责任是否明确到个人,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监控及修正是否及时都影响护理质量[2]。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责权不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护理安全标准认识不统一、交接班和护理记录不规范, 管理人员对上述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处理方式不得当、修正不及时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 4 技术因素 科技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仪器逐渐应用于临床, 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大, 多数医院也引进了最新的电子管理系统。要求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且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按规程在电脑上做护理记录。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程度和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或经验不足都对影响新生儿护理产生影响。
2 防范对策
首先, 医院应加强病房巡视采以尽量保证病区安全。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和新生儿物品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规范医疗行为, 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 以防止院内感染[3]。
其次, 医护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责任心, 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 定期开展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 加强业务能力, 了解新生儿相关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表现, 掌握操作技能及常规急救技术, 熟悉新仪器新设备和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白护理记录、护理交接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信息学知识的培训, 完善医护人员知识结构, 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做好产妇及家属的教育工作, 多与其进行沟通, 加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 共同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4]。
再次, 规范入院、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必须和家属一起对新生儿进行细致检查, 当面给新生儿佩戴腕带, 注明基本信息并签字;住院期间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 检查并核对腕带, 告知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注意事项;出院时再次严格核对、查看新生儿基本资料情况, 向家属进行育儿知识指导[5]。完善管理和监察制度。尽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数量, 注意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监察, 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 责任到人, 权责明细[6]。规范交接班流程, 在床头进行交接, 认真核对新生儿基本资料和特别注意事项, 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和护理记录。定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快速处理问题[7]。
3 小结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复杂, 定期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8]。另外, 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共同努力是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要重视护理流程、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要重视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的分析[9]。注意观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方法和表现, 收集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的规范, 从而不断改进新生儿护理工作[10]。
参考文献
[1] 孙春花,张鑫.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21): 103-104,
[2] 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6):268-269
[3] 赵化林.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当代医学, 2010, 16(19):143-144.
[4] 王德智.胎儿窘迫与宫内复苏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急救.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16(1):23.
[5] 赵时敏,徐景秦, 籍孝诚, 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2010,1( 22):233.
[6] 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右江民族医院院学报, 2012, 34(2):185-187.
[7] 邓翠芳,李葵兴.预见性护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 7(12):57-58.
[8] 王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护理管理.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22):75-76.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弱,容易感染肺炎、破伤风、细菌性败血症等疾病,再加上新生儿有无任何语言和意识支配能力,使得新生儿护理中存在一般护理外的其他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其护理的要求更为严格。要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就必须要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充分熟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新生儿的有效护理[1]。本文对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到我院分娩的120名采用新型有效护理的新生儿与120名采用一般护理的新生儿进行对比观察。并作统计分析,以此探讨采用了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分娩的240名新生儿,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采取新型有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120名新生儿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模式,护理方法为记录新生儿体重、体温、皮肤和呼吸有无异常、皮肤和巩膜有无黄染,当发现新生儿患病后会给予病情观察、给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新型有效护理针对新生儿自身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舒适护理,主要的内容有①针对新生儿免疫低下额外做好胃肠道和呼吸道的感染预防工作;②严格执行各种注射、接种、吸痰过程的无菌操作;③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的巡视,避免异常情况发生;④严格执行并落实护理制度内容;⑤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住院安全知识沟通。同时针对护理人员、医院及家属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关制度及应对措施[2],如加强病房管理、舒适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大医疗设备的投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等。对于两组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差异,不安全事件:①细菌感染,发生脓疱疮、疖子;②新生儿体温、脉搏异常;③新生儿溢奶、呕吐现象;④错抱、烫伤等过失性损伤[3]。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Excel进行前期数据统计,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新型护理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经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进行安全护理的研究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为6人次,其中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1例,体温异常3例,溢奶2例。总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为5.0%,而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不安全事件共有16人次,其中胃肠道感染4例,上呼吸道感染为5例,发生脓疱疮、疖子2例,溢奶、呕吐3例,错抱、烫伤各1例。总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3.30%,安全护理组不安全事件率明显降低一般护理组,且两组新生儿护理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新生儿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的不安全因素。根据本组研究资料显示: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中,造成主要的不安全事件为新生儿的感染现象,主要体现在上呼吸道和胃肠道上,其分别为4例和5例。而采取了安全护理的组别中,虽然也有6人次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但是却无一例感染的事例,这说明新生儿的感染事件是可以通过护理方式的改变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控制的。尤其是是在采取了安全护理方式之后,其实验组中不安全的事件较对照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都说明了,造成不新生儿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的人员因素为主要因素。
3.2 护理对策
3.2.1 新生儿的生理护理 了解新生儿心理,生理状况,根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包扎,训练方法,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保持新生儿居室通风,对母亲进行实时检查,若乳母患呼吸道感染需与新生儿隔离和暂停哺乳;对探视者严格限制,呼吸道感染者严禁探视;对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特别是接生时使用的断脐剪刀和结扎线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这些算途径来预防肺炎、细菌性败血症、破伤风等疾病。对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进行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4]。
3.2.2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加强空气和物体表层的消毒工作。新生儿使用的奶瓶要高温消毒、床单、布类等用品每天需要更换清洗。新生儿的洗具用品等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于患病的新生儿,应当进行隔离治疗,既不能与不患病新生儿同放置在一个病房内,也不能将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放置在一个病房内。在查看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和呼吸、体温、心率、有无惊厥,以及大、小便的性状、次数[5]。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家属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增进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增进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理解。
3.2.3 对医院的要求 加大医院的医疗设施投入,淘汰过时老旧的医疗设备,采用先进成熟的安全设备,特别是抢救治疗仪器是医院的必备设备,如暖箱、光疗箱、远红外抢救台、监护仪、推注泵、呼吸机、除颤器等。同时,还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和运用新型的急救技术,并且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和条件去学习这些新型有效的医疗技术,如新设备的使用、新输液扎针气管插管、动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方法等。 医院领导要注重以人为本,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问题。为每个病房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疏导护理人员的心理,减缓护理人员的压力,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6]。对新上岗护士除了对其综合实力、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还应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3.2.4 对家属的要求 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知识教育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需耐心仔细地对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指导,包括抱姿、喂奶姿势,呕吐的预防与处理,还有新生儿易发病的预防等,如出生3天内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出生6个月内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乙肝。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哺乳的规律、时间等都在护理指导之列; 要求新生儿身边必须有家属时刻陪伴,不能让新生儿一人单独在病房。加强医院和家属间的沟通,使医院、医护人员和家属密切配合,时刻关注新生儿的生理情况及需求,同时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4 结语
由于新生儿是特殊的群体,护理工作比成人更加仔细,需要的护理知识也和成人护理有所不同。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隐患,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医院的有效管理与家长的配合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护理人员、医院及家长三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将护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将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到最小,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润华主编:《现代儿科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第5版。
[2]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3期。
[4]崔淼主编:《儿科护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关键词】 环境脐带;新生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68-02
由于新生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都还不成熟,免疫力也很差,所以很容易患病,要想预防新生儿病症,保证他能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做到精心的护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尽可能地减少新生儿患病,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让其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使其健康的成长。根据多年来对产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总结如下:
1 病室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尽量的少进人,最好是谢绝或者减少探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病人进入新生儿的卧室。而卧室内则需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定时开窗换气,如果需要接触和护理时需要认真洗手,让新生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大便过后要用软布进行清洗臀部,经常给宝宝洗澡,特别要注意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的清洁和干燥,并要擦干后涂以爽身粉。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防止新生儿过敏。
2 注意脐带护理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平时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3 保持体温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37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4 母乳喂养
产妇在生产4-8小时后即可给新生儿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健康,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刚开始母乳不足时可用糖水来补充,一般应在吃完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使用牛乳或糖水来代替母乳,宣传并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尤其是生后第一次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母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磷,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抗体等),
千万不要丢弃。新生儿喂养可以定时,即每3小时喂奶一次;也可不定时,那就是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乳,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在确定无母乳情况下可以用婴儿奶粉喂养。
5 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6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7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机体以后,一般都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基困难,因此注意绝对不能自行用药,新生儿生病时必须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及疗程应用药物,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就更需要注重生命的质量,以往的产科学是以母亲为中心的,他们着重的是母体的生理,病理上的变化,而对新生儿,胎儿的研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因此那个时候新生儿,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以来,产科的理论体系在不变的转变,母婴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全体产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大地降低了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今后的产科儿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胎儿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定会极速下降,人口素质问题也会一步一步提高,让我们为了宝宝健康的人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母婴用室病房中新生儿护理体会】文章编号1973-7555(2006)04-63-02马连梅王艳 (中国分类事情)R248.4.
[2] 【新生儿护理体会】,2011年21期.王文琴.
[3]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6年27期.张云.
关键词:妊娠;梅毒;护理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乳房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关键词】整体护理 促进 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58-02
自然分娩(胎儿经阴道分娩)是一个生理现象,是繁衍后代、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本能,是自然规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但是,从60年代开始至今,医学将分娩过多地医学化,采用了一些不必要的干预措施,造成剖宫产率增长了5倍,有的地区已达到50-70%,术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子宫粘连、异位妊娠、贫血等明显高于自然分娩。胎儿由于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娩出后湿肺及羊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目前,全球倡导自然分娩,提出了许多产时服务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在开展产时服务新模式中,整体护理的产前健康知识教育,产时陪伴分娩,产后护理指导,对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自然分娩的社会干扰,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1 产前健康知识教育
1.1 让孕妇了解孕期母体主要生理变化。避免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按时产前检查,掌握胎儿发育状况,了解妊娠并发症的表现,如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一般都可以得到控制;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营养搭配合理,不偏食、饮食规律,补充必要维生素、钙及蛋白质;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宽松、质地柔软,经常洗澡,勤换衣裤,每天清洗外阴。
1.2 教会孕妇产后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新生儿抚触的优点及方法,采用录像、发放宣传小册子及示教的方法进行。
1.3 让产妇懂得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怎样叫进入产程和三个产程的划分知识,产程中见红及破水是何原因。在待产过程中鼓励产妇随时食用高热量、易消化的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在两次宫缩间歇期休息好,劝告产妇不要有紧张顾虑,应为这会使食欲下降,休息不好造成疲劳引起各器官生理机能降低,影响产程进展。
1.4对新入院孕妇要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介绍环境、多沟通。介绍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如有什么疑难问题及要求可以帮助您解决,然后对产妇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指导,取得信任,使产妇及家属安心、放心,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1.5 做好心理准备。护士与产妇家属沟通,掌握各种信息和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做出护理诊断,定出护理措施和目标,解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焦虑、担忧等不良因素,让孕妇知道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母亲具有天生的能力来完成它,胎儿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分娩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产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与医务人员配合,以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1.6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每个母亲都有能力用自己的母乳喂养自己的婴儿,要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在孕期保持充足的营养以备产后哺乳所需;在产后30分钟内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不给母乳以外的任何食品(除有医学指证),不使用奶瓶、奶嘴;吸吮时将乳晕全部含入婴儿口中;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适当休息,母乳不足时,应多吸吮,及时排空,保持足够营养,可使乳汁分泌增多;纯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不能过早添加代乳品。
2 产时陪伴分娩
2.1 不限制产妇的自由活动。听轻柔舒缓的音乐,或看愉悦放松的电视,或玩富于娱乐的掌中电子游戏,或在待产室内借助助产车散步、利用导乐设备变换不同的待产,以缓解分娩阵痛,利于产程进展。
2.2 满足产妇生理方面的基本需要,鼓励随时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随时协助大小便,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灌肠法等人为的不适干预。给予关心体贴,如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体现出亲情的关怀,给理理头发,擦擦汗水,按摩腰背部,减轻疼痛,必要时可选择镇痛法。
2.3 使用舒适。反对传统式的强迫仰卧位,采用自由,根据产妇喜好,以舒适为前提,可以自行选择蹲着、站着或坐着等。
2.4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在第一产程,指导产妇适当活动有利于产程进展,在第二产程,根据中医理论,使用压人中、刺激、压合谷穴位等方法有助于加强子宫收缩。
2.5 维护产妇尊严。分娩过程中有些产妇会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因此应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如不需侧切,取消常规的剃。
2.6 指导其丈夫陪伴。丈夫陪伴分娩除了给予产妇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外,还可通过陪伴了解妻子分娩的辛苦,增进夫妻感情,并可参与分娩的一些实质性活动,如进行肌肤接触、抚摸额头和腹部、轻握双手为妻子按摩、说鼓励性语言等,还可以为宝宝剪脐带。丈夫参与陪伴还有助于其父亲角色的转变,增强其对家庭的责任感。
3 产后护理指导
3.1 使产妇的母亲情怀得以及时释放。婴儿娩出后,立即使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至少30分钟以上,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刺激乳汁分泌,增进母婴感情,让婴儿与母亲24小时在一起。指导母亲喂养正确含接姿势,按需哺乳,保持泌乳的正确方法。
3.2 常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流血及排尿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同时协助产妇适量进食、饮水,因为产时体力消耗大,机体需要补充能量;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注意休息、睡眠。
3.3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是产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儿健康,关系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机体复原。除常规为新生儿沐浴、指导母乳喂养,做好眼、脐、臀部护理外,还应与产妇及家属共同做好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不仅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还可平定婴儿的暴躁情绪,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提高皮肤抵抗疾病的能力,刺激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传递家人对婴儿的爱与关怀,促进婴儿与家人的沟通。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说,婴儿抚触还将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社区和社会充满友情和关爱,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4 出院指导。注意产褥卫生,勤换内衣裤,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多下床活动,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下肢静脉炎,产后42天来院复查。
4 讨论
4.1 在未实施产时服务新模式以前,只做一般的常规基础护理,服药、打针、输液,健康教育可有可无,分娩过程无人陪伴,缺乏人性化。产妇对分娩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因素不能疏导解决,产程中忽略了产妇心理与生理上的需求,造成难产多,剖宫产率高,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病率也较高。
4.2 通过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分娩回归自然,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经护士在产前健康知识教育,产时陪伴分娩,产后护理指导,使产妇在整个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帮助,从尔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保证了母婴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