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下水应用

地下水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下水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下水应用

地下水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下水空调;冷负荷;能效比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方面的能耗也在逐步增加。据清华大学节能研究中心2006-2007的调研报告:农村建筑生活能耗已经达到了1.9亿吨标煤,占中国建筑总能耗的37%[1],这主要是由于农民节能意识薄弱,住宅围护结构设计不合理,供热设备效率低下等因素造成的[2]。而要改变目前我国农村建筑能耗过大的现状,除了要改变农民的传统节能意识、对农村既有住宅建筑进行节能方面的改造。还可以考虑利用村镇地区丰富的低品位能源资源,研究适宜的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这对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缓解能源紧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村镇地区的特点也使得这些技术十分适合在村镇地区推广使用。和城市相比,村镇有如下特点[3]:①土地、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②住宅建筑周围和内部可利用空间较大;③居民对室内环境调节要求(温度及其稳定性)不如城市高。这些原因使得地源热泵、地下水空调的利用技术在我国村镇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一些学者很早就开始对于地下水空调开始了研究,如沈阳建筑大学的高福彬[4]经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得出,在得到相同制冷量的效果的条件下,采用地下水空调系统比采用其他系统在主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可节省32%和59%。南京工业大学彭扬华[5]利用地下水和一般散热器降温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G.G.Midment[6]模拟伦敦地铁系统的地下水空调系统得出地下水空调系统不但能有效满足地铁系统冷热需求,而且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等等。这些对于地下水空调应用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料。但是对于针对村镇地下水的特点,研究适合农村用的地下水空调系统还缺乏一些直接的、实际的数据资料。因此本课题通过地下水空调实验来研究地下水空调在村镇的应用。

1实验研究

该项目位于郑州市荥阳某村镇,是一座普通民居,共两层,层高3500mm,外墙为240mm粘土实心砖;外窗为铝合金单层玻璃窗及部分木窗;屋面为120mm预制板+150mm现浇筋混凝土板;建筑外墙为水刷石灰色饰面。建筑耗热量指标约为29.05W/m2。首先为了降低建筑耗热指标,我们对这座民宅进行了节能改造,外墙增加40mm厚的膨胀珍珠岩做外保温,屋面增加70mm厚XPS做倒置保温层,将原来的木窗、铝合金单层窗更换为塑钢双层玻璃窗。改造后的该建筑耗热量指标降为14.51 W/m2,基本满足节能50%的要求。

接下来,选取该住宅101、102为研究测试房间,采用地下水空调系统,地下水直接冷却采用风机盘管末端,地下水直接蒸发冷却采用蒸发冷却空调扇末端。如图1所示。通过理论计算出101房间冷负荷为2658.75W,102房间为2659.18W。最终选取美国富兰格林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00QJD6-70/17-3;最大扬程为100m;最大流量为11m3/h的潜水泵。南京天加空调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CR400ECSSNNNTN;冷量为4050W;输入功率为55W的风机盘管。以及输入功率为55W的艾美特空调扇和霍尼韦尔温度控制器和电动两通阀等实验设备。

图1地下水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

2实验结果分析

在七月份,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测试了在地下水空调运行期间,101、102房间的温湿度、风机盘管进出口水流温度、流量以及地下水进出口的温度、流量等。由于数据较多,且系统每天运行情况基本相同,选取试验期间的7月7日至7月14日进行了分析。

2.1地下水水温的变化

试验期间地下水平均温度在20.2℃-20.6℃之间变化,变化幅度很小,如图2所示。与郑州市地下水年平均温度18℃相比,相差达到2.4℃。这是由于实验用井虽然井深50多米,但测点布置在室外出井口直管段,无遮阳防晒措施,加之测试日室外气温较高(如图3),温度传感器与出井口的地下水不能完全接触,因此所测地下水温度有所偏高。

图2.7日至14日地下水平均温度变化图

2.2地下水空调系统运行效果实验分析

2.2.1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

图3.7日室外空气温湿度变化图

在进行测试的一周内,室外空气温度普遍比较高,为更好测试示范工程制冷系统的运行效果,我们选取其中室外温度相对较高,且变化不大的7月7日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到,当地气候十分炎热,当天的室外空气平均温度达到了38℃多,相对湿度最高达到了46.8%。这对于考核地下水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也是一次比较严峻的考验。

工程上,在风机盘管的干工况设计中,考虑到盘管传热热阻的影响,一般取末端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低于室内设计状态空气露点温度。而在当地条件下,无论是开启还是关闭空调扇,地下水温度只在制冷系统开启的一段时间内,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而且关闭空调扇比开启能更久使地下水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如图4所示。这说明系统在开启后的一小段时间内,风机盘管处于湿工况状态,而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干工况状态,风机盘管仅在系统刚开启较短时间内有除湿能力。

图4.7日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变化图

2.2.2打开或关闭空调扇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变化

图5.7日室内温度度变化图

为了测试空调扇的开启与关闭对房间温度的影响,我们对两个测试房间(101,102)中的101房间只打开了风机盘管,未开启空调扇,对102房间同时开启了风机盘管和空调扇。两个房间的温度控制都设定在26℃。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系统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基本能保持在29.4℃以内,开启或关闭空调扇对房间温度的影响不大,相差在0.3℃以内,而关闭空调扇比开启可以使风机盘管有更多时间在湿工况下运行如图4所示,对系统的节能更有意义。

2.2.3选取房间冷负荷分析

图6.102房间理论冷负荷图

图7.102房间空调系统实际负荷变化图

为了更好的分析地下水空调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我们首先用鸿业负荷计算软件,逐时逐项计算房间的冷负荷,以102房间为例,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得出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4:00,为2659.18W。而实际负荷在高出风速下完全可以满足房间供冷要求,中速下只有部分时段能满足房间要求,低速下几乎不能满足要求。如图7所示。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进出风机盘管的地下水与房间空气的温度差较风机盘管的额定工况下的温差小得多,换热效果较差。虽然增大了风机盘管的进出水流量,但出风速度相对较小,导致换热不充分,换热效果不理想。下一步可考虑增大盘管的换热面积或增大出风速度来增强换热效果,提高系统的供冷能力。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夏季室内计算相对湿度的要求,在当地条件下,地下水空调系统基本能满足房间供冷要求。

2.3地下水空调系统节能效果实验分析

在采用地下水为冷源的地下水空调系统运行期间,地下水温度较高,降低了风机盘管的换热能力,因此系统实际供回水温差小于标准的5℃,系统的供冷能力也远远小于风机盘管的额定制冷量。

2.3.1在一定设定温度(26℃),不同出风速度条件下,地下水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

图8.地下水空调系统的能效比变化图

由于地下水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随着风机盘管风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图7,因此为了更好的分析系统的效率,需要计算出整个系统运行的能效比,从量化的角度去分析系统的节能效果。

地下水的密度随水温的变化对系统能效比的影响很小,忽略地下水的密度变化,采用标况下的水密度,水在27℃的定压比热Cp可采用内插法计算得出。则系统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Q=CpGt (1)

冷却系统能效比的计算式:

能效比EER=Q/W(2)

以上两式中,G为供回水流量,m3/h;Q为系统的制冷量,W;t供回水温差;W为所耗功率包括水泵功率、风盘功率、以及空调扇功率等。

根据式(1)、(2),计算得出地下水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的能效比如图8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随着室外气温的升高,系统的能效比是逐渐降低的,且风机盘管在高风速的情况下的能效比要高于中、低风速下的能效比。高风速下系统的能效比最高达到2.37可达到一般小型家用空调机的水平。低风速下系统的能效比最高只有1.86,要低于家用空调机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高速下风机盘管的换热比中低速下的换热效果强的缘故。

3结语

1)在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该建筑通过节能改造后,地下水空调系统能有效地降低房间的空气温度,基本可以将房间的温度控制在28℃-29.2℃。

2)在室外温度较高时,风机盘管在低速风量下,供冷能力基本不能满足要求,应使用中、高速风量。

3)在当地的地下水温基本维持在20.4℃的条件下,风机盘管大部分处于干工况状态下,但地下水空调系统有一定的除湿能力,使房间的湿度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尤其在关闭空调扇的情况下,除湿能力更好。

4)在风机盘管中高速条件下,系统的能效比基本都在2.0以上,达到一般家用空调机组的标准,满足节能的要求。

5)提高风机盘管的风速,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效比。

参考文献:

[1] 杨国峰,徐兴华.农村建筑节能广阔[J].砖瓦世界,2009,(2):11-12

[2] 刘李峰,牛大刚,李军.北方农村建筑节能:传统与现状[J].中国科技成果,2008,(23):11-14

[3] 陈加宝.地下水空调在村镇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3

地下水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测 ;地下水探测;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P64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179-02

1 地球物理方概述

目前可以用来实现对地下水勘测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的大类有:地面电法、电测井法、热测井、磁法。同时这些勘测的方法也可以分为主动源法和被动源法。下面就具体的方式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1)地面电法

这是一类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勘测方法,按照被动源和主动源划分,其被动源的方法有:(1)自然电场法,即勘测地下水流向即地下水域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此生层的热水范围等;(2)声频大地电场法,主要勘测的是延性接触带和构造破碎带的情况。

地面电法的主动源勘测形式还可以分为: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主要使用在勘测岩溶发育分析,断裂构造分析,划分岩层分布等;而电阻率为机理的检测方法还有两种:(1)电测深法,这种方法可以划分近水平位,确定含水层厚度、深度。勘测基岩埋深,查明基本构造、风化壳厚度等。圈定地下热水的范围,划分咸水、淡水边界等,应用广泛,而且勘测准确,技术成熟;(2)电剖面法,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有,联合剖面法、对称四极剖面、中间梯度法,主要用于对断裂破碎带的勘测,基底起伏情况,探索古河道,探索各种高低阻倾斜地电体及其接触表面,勘测岩溶发育地带等;(3)高密度电阻率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岩溶发育的勘测,断裂构造及岩层的划分等。

2)电测井法

电测井中的主动源法是电阻率测井法,这种方法可划分钻井剖面,确定岩质的电阻率参数,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及淡水和咸水的分界等;被动源法是自然电位测井法,这种方法主要的勘测的是渗透层,并划分咸淡水的边界,估计地下水的电阻率等。

3)热测井法

这种方法就是温度测井,属于被动源法。其功能是勘测热水层,测定地层温度的梯度,确定井内的水位等。

4)磁法

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被动源法,即地面磁测。主要是对磁场的研究,寻找具有磁性差异的地质结构,勘测圈定赋水花岗岩风化的情况和裂隙断裂带情况等。

2 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勘测中的应用

综合的看,多种地球物理的勘测方式有其特有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利用其中一种是不能完全达到勘测地下水的目的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利用各种技术措施的组合和优化对地下水进行准确的勘测。下面就几种地下水分布情况的勘测进行研究和分析。

2.1 空隙水的勘测

浅层的孔隙水的勘测技术目前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通常情况下采用电测法和激电测方法,通过电阻率的参数值测定来反映含水层的结构。但是在特殊干燥的地方,如沙漠地区,常规的电阻率法应用起来难度交大,电极接地电阻大、供电困难等都会局限勘测。因此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勘测是较为理想的。一些浅部高度矿化的地质结构,其电阻率往往过低,因此电流大,测量的电压信号也就小,降低了勘测的精度,因此可采用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输入的信号阻抗较高,可以消除电阻率低而造成的观测精度下降的情况。同时一些地区因为地形环境恶劣,不利于实地工作的开展,这时可以利用物探和地面磁共振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含水层的资料。

2.2 裂隙层地下水的勘测

勘测中,浅层的裂隙水包括了构造裂隙、碎屑岩的孔隙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主要是指山区的基岩裂隙水和浅层的风化裂隙水。对山区基岩的裂隙水来说,因为地形的影响,施工难度很大,应考虑首选高精度的时变重力资料和遥感技术来进行实际的勘测,然后利用激电法或者瞬变电磁法等受地形影响小的方法进行勘测;如不能采用重力资料和遥感技术时,应选择采用电剖面法、可控制音频大地电磁法等来探明裂隙的特征,然后利用地段了解构造带下方的空间发展特性和富水性;当地质背景、地面条件相对简单的时候采用激电法勘测,通过电阻率参数就可以对构造带的岩性结构变化和激化参数,以此确定富水层;而地质条件复杂时可以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对整个的构造和裂隙发育进行评价,然后用核磁共振来确定内部的含水段和富水层分布。

对浅层风化裂隙水,则采用的是高密度电阻立方和探底雷达技术勘测风化壳厚度、埋深,然后结合激电法和核磁共振来判断富水层。而浅层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的探测则与浅层的孔隙水相似,通常利用电测深、大地电磁测深、瞬变电磁、α卡放射性等技术进行勘测。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在物理探测的技术上对重点的区域可采用地面核磁共振技术来辅助确定含水层的埋深、厚度、给水参数等。

当遇到含水层深度超过100m的时候,多种物理探测的方法都不能获得较好的探测结果,这时可以采用地震勘探的方式,对岩性构造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与探测深度较大且低阻目标反应灵敏的瞬变电磁法结合,就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深层低阻裂隙水的基本参数。

2.3 岩溶水勘测

同样从浅层的岩溶水进行讨论,这种岩溶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由于岩溶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频繁的转换,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均匀,且情况复杂。物探勘测的属于目的是为探明岩溶的地质结构特征,但是受到规模和深度的限制,物探的方法实施难度较大。在埋深小于100m的情况下,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较为有效,同时也可以采用可控制的原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或者高密度电阻法等对其空间位置进行确定,有时也可用地球物理中的测井技术获得地下水的信息。当岩溶水的深度大于100m的时候,应利用瞬变电磁法和浅层的地震勘测技术进行探测。

3 结论

地下水的勘测受到地质和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不同的探测方法其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地下水的勘测趋向于多种方法向结合的综合勘测模式,这种方法在结合相应的评估和推定方式就会获得较为准确的地下水分布信息,为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志才.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水的探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2).

[2]鄢本胜.基于GIS的地下水环境信息系统[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9(3).

[3]严寒.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地下水地质分析[J].勘测学文摘,2009(6).

地下水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水均衡法、原理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许多国家重视水资源评价,将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相提并论, 并作为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我国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基于项目取水量合理性分析基础上就近取水论证十分常见,但是由于行业论证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思路、方法不尽一致,造成工作范围、精度不规范、不统一,存在就事论事的做法, 而且后续工作未能按照国家勘察规范继续开展相应阶段的工作, 对工程实施和运行留下了隐患。

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本文主要探讨水资源评价中的水量计算。地下水量计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区域均衡法、非稳定流计算法和相关分析法。在区域性大面积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的评价中,关于水量方面的评价,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水均衡法。[1]

1水资源评价

1.1地下水资源特点

众所周知, 地下水赋存于含水系统之中。含水系统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 在含水系统的任一部分加入( 补给) 或排出( 排泄) 水量, 其影响均将波及整个含水系统。主要特点有:1)可恢复性: 当人工开采地下水时, 在多数情况下, 井附近的地下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的储存量暂时减少,如果开采量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只要停止开采, 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 即地下水的储存量重新得到补充。2)转化性:地下水与地表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包括两者具有水力联系和压力差。例如,当河水位高于有水力联系的地下水位时,河道水补给地下水; 相反,当沿岸地下水位高于河道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应当将相互联系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看成一个完整的水文系统。 认识地下水资源的转化性,可以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绝对性。3)调蓄性:地下水可利用含水层进行调蓄,在雨季( 或丰水年) 多余的水就会储存在含水层中,在旱季(或枯水年)时,利用储存量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性,在枯水季节(或年份)可适当加大开采量,以满足用水需要,到丰水季节(或年份)会有多余的水量予以回补。[2]

1.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是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用水部门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分析,评价其可用性并提出开采区水质监测与防护措施。水量评价是通过计算水量,确定允许开采量,并对能否满足用水部门的要求做出科学评价。目前,常用的区域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有: 区域均衡法、非稳定流计算法和相关分析法。本文主要介绍水均衡法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的应用。

2水均衡法

2.1水均衡原理[3]

水均衡法是将某个均衡区或均衡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实质上是依据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也是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其他许多方法的指导思想。水均衡法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概念清楚、方法简便等优点。

平原区水源地开采井布置一般相对集中,水源地较其开采影响范围小得多, 可以近似地将集中开采看作点开采, 此外, 由于平原区地形相对平缓, 水源地开采后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可以近似为以水源地为中心的圆形范围。这里, 先假定水源地取水稳定后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范围为F漏斗, 通过水量均衡分析, 建立水均衡方程式, 进而求解F漏斗。最终论证范围的确定应是包含该影响范围F漏斗并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资料相对容易收集等其它因素的相对大的区域。

2.2建立水均衡方程

一般情况下, 考虑水源地开采情况下的潜水均衡方程的表达式为:

不同条件下, 此方程式可以变化。

2.3计算步骤

首先,划分均衡区和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式。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各个均衡要素也会随之变化。不同地方的均衡要素差别较大,通常将均衡要素大体一致的地区划为一个小区,将全部计算面积划分为若干小区。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划为一个均衡区。均衡期一般取年,分析各均衡小区在均衡期内的均衡要素,建立相应的均衡方程式。接下来测定各个均衡小区和各个均衡要素。接着,计算和评价允许开采量。将各均衡要素代入均衡方程式,计算各均衡小区的允许开采量, 将各均衡小区的允许开采量相加即得全区的允许开采量。对已求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指明其灌溉保证率,这样就可对所求允许开采量予以评价。

3水均衡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3.1地下水埋深对均衡要素的影响[4]

在浅层地下水地区,有大面积的农田供水开发利用,降雨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灌溉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消耗项目,这两个主要均衡要素又都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如果各年的埋深值变化不大,则可根据多年平均的埋深直接算出,如埋深值年际变幅较大,则应分别考虑不同埋深对降雨补给和灌溉用水的影响。

3.2地下水最大埋深的计算

计算多年过程中的地下水最大埋深,除要考虑多年均衡计算要求的埋深值外,还应包括紧接一年的年内用水要求的埋深变幅,常见计算后者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近似计算法。

1)直接计算法 :按实际资料逐年进行年均衡计算,取其年内最大降深值作为该年用水要求的埋深变幅。该法能如实反映出年内用水要求的埋深变幅,但计算工作量很大,只用在年内埋深变动规律较复杂的地区。

2)近似折算法:1)按年用水量折作年内埋深变幅值;2)50 %年用水量折算;3) 按50 % 年补给量折算;4)取年用水量与年补给量两者的低值,折作年内埋深变幅值。

4结语

目前, 许多国家已将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相提并论, 并作为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在管理上,一方面通过立法形式和行政手段, 审批和控制开采量, 保护地下水资源; 另一方面研究区域性资源量, 实行总量控制, 为城市发展和项目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在水资源论证评价方面往往采用就近取水论证, 工作范围、精度不规范、不统一,为项目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和风险。

然而,在水量评价中应用水均衡法,可以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特性分析研究深度。根据水量均衡原理,以待定的水源地稳定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均衡区, 构建水量均衡方程,进而反求漏斗区的面积, 以此作为确定水资源论证范围的依据,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朱学愚, 钱孝星, 刘新仁. 地下水资源评价[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2]李伯权.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关概念的讨论[J]. 工程勘察, 2001, (3): 20- 24.

地下水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导则;岩溶;应用;思考

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以下简称《导则》)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收到了来自省内外各评价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对贵州省执行《导则》的诸多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导则》在贵州省及西南地区是否适用方面,而执行难度大也是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近期收集到的信息同省内外相关专家、技术人员的交流情况以及我们对导则的理解,现就《导则》在贵州省境内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简化《导则》的相关情况提出来,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

一、首先介绍一下《导则》在岩溶地区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该《导则》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对第四系覆盖层厚含水介质、结构几乎一样、且连续稳定的冲积平原区较为适用,不适用于管道、岩溶、暗河广布的岩溶地区,而西南地区多数省区岩溶发育强烈,尤其以我省的喀斯特岩溶发育最为强烈,根据统计资料,与喀斯特岩溶密切先关的碳酸岩占到了贵州省国土面的70%。岩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主要以岩溶裂隙水、岩溶管道水、基岩裂隙水等形态赋存,因此按照《导则》要求对此类地下水进行评价,评价工作开展存在较大困难。

(二)按照该《导则》评价级别的确定方法,贵州省基本上处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属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按此确定的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基本上在二级评价以上,按照二级以上评价要求,在地下水现状调查、现状监测、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等在贵州省应用均存在较大困难。

如二级评价必须要给出大于或等于1/50000的水文地质图,贵州省目前仅有1/200000水文地质图,仅少部分特殊区域小范围内(如主要城市区)有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图;同时二级以上评价还需要查明各含水层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还要结合污染特点及具体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勘察试验,这些要求对于地下岩溶管道发育强烈的区域是难以实现的。

(三)按照该《导则》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照不同评价等级的要求了解区域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勘察报告以及地表、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等。这些材料的获取必须由专业的水文地质研究人员才能完成。而西南多数省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起步均较晚、调查精度尚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缺乏,按照《导则》要求,地下水现状监测、评价必须以实地调查、踏勘和钻孔为基础,新增工作量巨大;同时,地下水分布呈现区域性特征明显,由于我省地形切割强烈,水文地质单元界限不明确,地下水水文地质复杂,因此,地下水分布情况难于确定。

(四)按照新《导则》要求,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现状监测很多项目需要钻探勘察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和项目《可研》同步,而勘探相关资料要到工程设计阶段才会有,按照《导则》要求,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做相关的勘探工作,这对于处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的工作来说难度非常大。

对于岩溶发育强烈的区域来说,即便开展相关钻探工作及勘察试验工作,也不一定能弄清楚区域内的地下水文特征,这里举两个实际例子:一个县级垃圾填埋场项目为了搞清楚项目所处位置地下水情况,场地中有一井泉出露,项目业主委托地质勘探部门对该场地进行了相关的地质勘探,在井泉附近钻孔均未发现地下水;另一个是煤矿企业建设场地有一溶洞,为了搞清楚溶洞内地下水排水去向,做了相关的示踪试验,示踪剂投放后,在可能联通出露的区域均未检测到示踪剂的存在。这两个实例说明了贵州省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极为复杂,要弄清楚此类区域的地下水情况,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未必取得环评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和成果,同时还必须有专业的技术队伍方可能完成。

(五)按照《导则》确定的级别要求,在贵州省,一级评价地下水监测至少需要一个水文年(丰、平、枯)监测资料,二级评价也至少需要一个水文年(枯、丰)的监测资料,同时要进行的地下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及相关的水文试验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导致项目环评时间较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形势下开展会更加困难。

由于地下水监测单位也没有具体明确,到底是由地质部门还是水文(水利)部门也未明确,并且现有环境监测站均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也导致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二、根据以上问题,同时结合岩溶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执行该《导则》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对于不涉及地下水抽采、回灌、正常状况下明确排水不影响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建议不设地下水专章,环境影响评价利用已有资料作简要分析。

目前,在我省审批的项目中,尚没有涉及地下水回灌的项目,项目排水正常情况及非正常情况下排放均不直接排入地下水,而是排入区域地表水,因此对地下水的影响不明显。

地下水应用范文第5篇

1.农村地下水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设施简陋,用水方便程度较低,饮水安全问题严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同步

由于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集中在水质差、县乡交界的偏僻地带,饮水规划相对先前一步,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多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如果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势必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有的地方调整幅度较大,而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有着严格规定,这种调整势必导致投资地点与国家批复投资地点不一致。如何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有机结合,成为现阶段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2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民参与度不高

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在工程建设的选点、工程规模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对农民公开得不够。多数农民知道水价由电费、维护费和管理人员补贴等组成,但不知自己所交水费是如何确定的,不清楚水价成本到底是多少,水价应该如何定,定多少才合理。

2.3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饮水工程建设后直接交给用水单位管理,由于管理人员工资较低而没有专人负责(基本都是兼管),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取水费、看管设备和定时供水,存在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

2.4水价偏低,水费收取不及时

由于农村还没有形成用水交费的观念,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低,因此价格管理中存在着水价偏低,有的村(居)收取的水费甚至不够电费,造成饮水工程无法正常运转,不能回收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对以后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3.建立长效机制管理的建议

3.1加大《水法》等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针对农村传统的用水习俗,绝大部分农民缺乏节水意识的现状,扎实开展节水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型现代媒体与传统的标语、专刊及村公开栏等形式,宣传水利法规和节水小常识,将节约用水条款写进《村规民约》,建立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让群众节水意识入心入脑。

3.2以水养水,建立规范的用水管理模式

我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⑴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集镇附近村,由城镇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约占总人口10%;⑵村委会自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约占总人口70%。⑶承包经营管理,由村委组织招标发包给单位或个人管理,发包期一般10-15年,约占总人口10%。⑷农民用水者协会(或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占总人口10%。从目前管理成效看,第一三种模式最为正常,第二四种模式因受管理人员素质、经费保障等因素影响,运营状况时好时坏。事实证明,管理是关键。对已建投入使用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可否采取产权拍卖,长期承包与政府扶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和规范农村饮用水管理,使农村、农民能真正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最终实现以水养水的良好运营机制。

3.3提高农村饮用水管理队伍素质

当前,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有管理组织的约占85%,但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提高管理水平、关键是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为此,政府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育、培训和考核,受益村要推荐1-2名有文化、有技术、有责任性、事业心,公道正派、且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担任饮水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政府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培训工作要经常性、长期性地进行。

3.4健全农村饮用水应急防范机制

针对农村饮用水面广点多,意味着风险点多,不可预测突实发事件概率增大的情况。因此,要实施好县政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分散工程实施方案》,县水利部门与乡镇要建立工作专班、定期检查督促,加大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取水许可证审批、发放。县水利部门、乡镇要制订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应急预案,一旦有水质事件发生,及时启动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5建管并重,健全农村饮用水保障机制

经验收合格的集中供水工程,要统一管理、维护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后劲。就我县而言,单靠村级保障供水经费是不现实的,其因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有很多村是空壳村、负债村;其二水费收取困难,农村、农民的传统观念水是天降的,是白用的,尚未树立商品水意识;其三政府没有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同时,要明确县水利行政部门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理的主管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为水质监测和供水水源保护的责任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