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粮食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鸢尾花(IRIS)是一种理想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教学模式。鸢尾花(IRIS)教学模式分为引言(Introduction),阅读(Reading),探究(Inquiry),展示交流(Sharing)四部分,旨在推动学生从阅读走向实践,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格。基于鸢尾花(IRIS)教学模式,笔者开发并实施了24个专题的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问题与探究孕育核心素养
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的内容围绕“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形成“科学探究”“生活化学习”“经典教育”三大类别,共24个专题。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活动的多样专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素材和体验场境。
学生在进行专题课程学习时,带着课程核心问题进入知识场域、生活场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从而走进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灰霾天气”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生物入侵”情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经典传承”情境启发学生对理国、践行孝道的思考。例如,“自然”维度关注的核心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从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物入侵》课程引导学生到相关场所观察入侵生物,了解它们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并思考应对之策;《广州地区的灰霾研究》课程以“50岁以上广州人的肺都是黑色的”为导入,启发学生对灰霾形成的原因、灰霾与天气的关系、灰霾的危害等问题的思考。其中一个学生小组,坚持定时、定点目测灰霾天气,拍照存据,并与广州市政府环境部门公布的PM2.5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得出他们的分析结果。
二、活动与交往催生核心素养
鸢尾花(IRIS)C合课程倡导“由阅读走向实践”,强调由知而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注重内外一致、和谐统一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关系的形成。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创设了“自然而然”的条件。在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的学习中,“活动与交往”是学生知行合一的催化剂。
在《节约粮食》课程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粮食的相关情况和知识,了解粮食的紧缺危机,了解节约粮食的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策划粮食调查方案,对家庭、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浪费粮食的现象开展调查,并及时地把相关情况进行记录交流。最后,学生针对调查情况,制定了节约粮食的计划,积极开展了节约粮食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
在《生物入侵》专题的学习中,笔者联合了鸢尾花团队的部分成员,进行了跨地域、跨校际的协作指导活动。江苏、广州的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主动质疑、自主选题,并基于研究主题逐步开展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本地入侵生物的知识,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践活动,思考了入侵生物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及应对之策,并积极宣传物种入侵的危害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学生不但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合作品质,也用行动展示了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与责任。
但从当前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教师对幼儿开展环保教育内容理解上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环保教育等同于防环境污染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向幼儿介绍许多环境污染的事实。在当前环境治理不得力的情况下,这些内容是否会造成幼儿对客观环境的片面认识?是否会造成幼儿心理负担过重呢?
其次,教师选择的环保教育内容"成人化",不是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而是从成人的良好愿望出发,造成很多知识深度超出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幼儿很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去认识,教育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找出当前幼儿环保教育中的不足,对今后开展幼儿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把情感培养做为幼儿环保教育的切入点
幼儿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以来理智生活的时期,也是世界观、自然观萌发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自己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然而他们的情感却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儿童是在充满爱的情感中学会去爱,在充满恨的情感中学会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使他们从小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周围世界,并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1.1培养幼儿爱的情感。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直接对象。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时,教师必须做幼儿的榜样,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真情实感传递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和幼儿一起搜集环保信息,时刻关心周围环保动态,做到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例如:教师每天精心照顾"自然角"的花草和小动物,擦洗桌椅时要轻拿轻放不发出声响。经常为园内的花草、树木松土、浇水等。这些行动幼儿都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使幼儿在爱的情感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
1.2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幼儿汲取丰富的自然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陶冶幼儿性情,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环境的大课堂。例如,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带领幼儿去野外游玩,探索和发现花草、树木、昆虫、小鸟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些有关大自然的图片、画报等,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童话等,是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应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2.1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利用沙尘暴的天气环境,提出"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沙尘暴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危害?"等问题,让幼儿充分感受和讨论。从而是幼儿懂得种树、种草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小朋友们都应注意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在结合"植树节"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小桌椅从哪里来?"使幼儿知道保护小桌椅就是保护大树、保护森林,就是保护小动物们的家。
2.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更应注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例如,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等。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中,结合"世界水日"让幼儿观察了解周围生活中水资源的状况,探讨"干净的水是哪里来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使幼儿知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保持班内环境清洁活动中,让幼儿讨论"班内的废物是怎么来的?废物多了怎么办?......"。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旧物品,吃过的果皮、果核要随时放进垃圾箱内,以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平时帮助幼儿学会收集废旧物品,如旧报纸、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瓶等,不把他们当垃圾扔掉,因为它们可以再生利用。这样做既节约了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从而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家庭、社会、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营造环保氛围,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3.1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担负起幼儿环保教育的责任,促进幼儿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使家园教育一直,形成教育的合力。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园地、橱窗等宣传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内容,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还比如利用假日休息有意识的带领幼儿参观游览,平时利用幼儿在家时间,和幼儿一起观看关于环境保护的电视新闻节目,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在生活中和幼儿共同讨论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的有效途径。日常中让幼儿参与处理生活中的垃圾,查看电表、水表,了解水电是怎样节约出来的,还可以在家里为幼儿设置一个"小小自然角"让幼儿种植一些绿色的花草,饲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从而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3.2借助环保纪念日及社区成人的环保行动开展环保教育。如成人利用假日去公园种草、种树,清除街道垃圾,,擦洗护栏等实际行动,向幼儿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有关环保的电视新闻、广播及丰富多彩的环保图书画报等,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地球家园"等节目进行环保教育,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声。
关键词:发酵;糟渣原料;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2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4.027
在羊养殖业中,其常规饲料的供应日益紧张且成本不断上升,已严重阻碍着羊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常规饲料是指在传统畜牧业中作为主要饲料使用或在家畜家禽日粮中一般不使用的一类饲料资源。在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中,糟渣类非常规饲料因其产量高、供应充足和价格低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
1开发发酵糟渣原料的必要性
在养羊生产中,饲料的成本占据养殖成本的70%,节约饲料能明显降低养羊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平抑产品价格。而温州地区常规饲料的成本高昂和短缺,一直抑制着羊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开发发酵糟渣饲料原料,减少饲料成本,对提高羊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温州地区可以相对容易获得大量且成本不高的非常规饲料有秸秆、菌糠、甘蔗渣、中药渣、啤酒糟、豆渣等。以中药渣为例,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初生物质,而且由于现在的提取工艺比较单一,中药中的部分药用成分仍残留在药渣中[2]。全国中药渣的年排放量达3000万吨[3],对于医院和制药企业来说回收处理成本较高,所以一般作为垃圾处理掉,既污染环境,又无法有效回收利用。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发酵糟渣原料的筛选和分析,以实现其“变废为宝”的应用价值。
2 糟渣原料的分析比较
2.1 秸秆
秸秆粗纤维含量高,可以充当粗饲料进行饲喂;但是其营养价值过低,还需要人力将收割的水稻田内的秸秆捆扎收集并储存,反复破碎处理后,才能进行发酵。涉及的人力物力过大,相比而言,菌糠的主要成分以秸秆为主,本身就因为种植蘑菇也需要发酵处理,从而节省掉了收割秸秆捆扎秸秆的过程,又不需要反复的破碎处理。因此,在菌糠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用菌糠顶替水稻、小麦秸秆。
2.2 菌糠
菌糠是指以秸秆、锯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农作物、工业废物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后留下的废弃培养料,这些基质经过多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脂肪和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类等营养物质[4]。邹知明[5]、李斌[6]、文建国[7]等人利用菌糠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表明,虽然菌糠营养价值有限,但是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绿色生物饲料资源;多种类型的菌糠可以代替肉羊日粮中的粗饲料,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2.3 甘蔗渣
甘蔗渣由于粗纤维含量太高,又因为并不能一年四季供应,所以一般不列入发酵饲料原料当中。
2.4 中药渣
有研究表明,黄芪、人参、党参、茯苓、当归等可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党参、黄芪、山楂、陈皮、葛根等可促进动物生长,通过微生物发酵将中药渣转化为菌体蛋白饲料,可大幅度提高药渣的利用价值,增加其附加值。
2.5 啤酒糟
啤酒糟主要由麦芽的皮壳、叶芽、不溶性蛋白质、半纤维素、脂肪、灰分及少量未分解的淀粉和未洗出的可溶性浸出物组成。啤酒生产所采用原料的差别以及发酵工艺的不同,使得啤酒糟的成分不同,因此在利用时要对其组成进行必要的分析。总的来说,啤酒糟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啤酒渣的价格相对比较高,其在饲料中的含量又不能过高,过量食用啤酒糟,会导致母羊流产,小羊严重腹泻、甚至死亡。
2.6 豆渣
豆渣是以大豆为原料加工豆腐的副产品,鲜豆渣含水80%以上,含粗蛋白质4.3%。干豆渣含粗蛋白质29.6%,粗纤维18.4%,钙0.12%,磷0.32%,赖氨酸1.54%,有很高的饲用价值。不过鲜豆渣含水多,易酸败变质,要尽可能保持新鲜,如发生轻度酸败,可加入一些石灰水或小K打中和。变质程度严重的应禁用,以免发生中毒现象。生豆渣中的血球凝集素对机体有害,需经发酵处理去掉毒性。豆渣中维生素的含量低,长期单独饲喂效果不佳,喂时搭配玉米、米糠、麸皮、菜叶等,其营养价值会得到明显改善。
3 结语
开发发酵糟渣原料对温州羊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筛选温州本地的原材料的产量和价格,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最后筛选出由菌糠、药渣、豆渣所制成的饲料性价比最适合本地养殖场使用,可使发酵糟渣原料被高效、持久地利用,达到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促进温州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微,李发弟,邢瑞虎,等.糟渣类非常规饲料在养羊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S1):124-
127.
[2]马逊风,马宏军,唐占辉,等.中药渣剩余成分分析及利用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02):108-
111.
[3]习彦花,程辉彩,崔冠慧,等.中药药渣沼气资源化利用技术初探[J].中成药,2013,35(06):1340-1343.
[4]李志涛,林冬梅.菌糠发酵饲料开发应用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5,47(09):119-121.
[5]邹知明,游纯波,苏和奇,等.微生态制剂发酵平菇菌糠饲养-家兔的研究[J].饲料研究,2013,(04):12-15.
[6]李斌,屈东,邹成义,等.发酵菌糠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07,34(09):22-23.
一、学校治理困境
(一)从德育治理的角度看
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学生管理规定》,各校政教主任曾多次在校会上声嘶力竭地宣读并作出种种强调,对违纪学生也作了不同程度的处理,可学生还是会与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顶撞,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尽管学校也开展了爱家长、爱母校的主题活动,可学生依然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不懂得用行动来表现对母校的热爱。学生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依然在各校发生。教师在教室里弯腰捡起学生脚下的垃圾,学生却没有惭愧或难为情的表现;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生活条件和客观现实条件,以“人生短暂,享受有限”为信条,追求所谓的“时髦”“潇洒”,狂热崇拜所谓大款、明星的生活方式,把“优秀”“先进”“奉献”等荣誉与责任抛掷在脑后。有钱就图,有利就想,正是当前部分学生功利思想的折射。
(二)从教学治理的角度看
主管部门制订了若干考评细则,学校还加大力度进行奖惩考评,教师加班加点地备课及批改作业,课堂上声嘶力竭地大讲特讲,各类考试检测既及时批改也作了讲解,可学生成绩依然不能提高,正所谓强调得越多,讲得越多,学生的成绩越是不理想;考试次数越多,学生成绩越下滑;抓得越紧,管得越严,学生流失就越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成为了许多学校发展的“瓶颈”。
(三)从安全治理的角度看
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校长强调安全;每次校会上,安监办主任强调安全;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也强调安全;学校还对学生进行了法制专题讲座,也进行了管制刀具收缴,还填写了每日安全日志。可事实上,学校还依旧会出现学生打架现象;学生依旧会瞒着教师和家长到不安全的地方,上网吧,或把管制刀具悄悄带入校园;每年在不同的学校依旧会出现学生溺水死亡、学生殴打或动刀杀人的情况;学校依旧会产生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尽管学校提出了很多要求,建立了很多制度,可安全工作依旧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无形压力。
(四)从后勤治理的角度看
学生丢失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追求吃好、穿好的意识越来越浓,学生浪费粮食现象较为严重,乱倒饭菜,乱扔包子馒头,甚至专配营养品也丢在垃圾箱中;宿舍卫生较差,校园内纸屑乱扔现象随处可见,破坏公物现象随处可见,对于集体劳动怨声载道,对于公益活动漠不关心……尽管总务处用许多制度来约束他们,也虽有了一些改变,但治理过程中好的效果却不能长期地保持下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探寻
(一)治理上“见物不见人”
强调物质的客观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治理必须贴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才能让治理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学校找准定位,治理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治理,优化各种治理策略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种种素质及培育他们的做人内涵。
(二)强调实用主义,忽视“精神文明”的守护
学校治理目标存在着工具化倾向,较多指向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较少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较多体现学校的需要,较少体现学生的意愿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目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膜拜“考分”,应试思想浓厚
教育价值中过分强调教师考核中的“GDP”。这里的“GDP”就是片面强调教师的年终考核、期末统考或升学考试所依凭的数据或指标,在“GDP”的角逐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缺失,爱心在师生互动场中缺失,导致学生辍学率高,读书愿望不强烈,被动上学、被动上课的现象较严重,学生个性差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智育地位被提高,而学生的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则被无情地湮没在学生的考分之中,成了考试之后的修饰与摆设。教师最关注的是试卷上的分数,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学生品德、习惯的养成及学生情感的需要和表达,学生成为了规则的被动执行者,过重的课业负担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育蕴含流失
教师备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落实,设计的问题让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某些教学环节无法推进……教学过程普遍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忽略人与世界关涉的过程,忽略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品性扭曲,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学生的心性熏染、人格养护、精神充实等本体价值受到折损;教学领域中的生命意识虚无,在“应试教育”的魔咒下,学生的精神与肉身往往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与保障。
(五)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学生几乎全部处于被治理的角色和状态,较少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和学校治理过程。部分教师对学生自我治理放心不下,干涉太多,在班级、社团等治理中,学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治理主体。
三、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之必要性
传统的治理,侧重于体制、模式、手段、行政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忽视了学生是一种不同于物的资源以及学生在其中的决定作用和主导地位,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这个基本点,从安全、卫生、习惯、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等多角度进行治理,把发展学生作为治理的关键。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变以往的家长式、保姆式、裁判式的治理方式为以疏导、启发、自我教育的治理方式,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为促进学生发展建立更好的条件、环境和平台。
另一方面,把学生作为治理主体,有利于学校制定出更适合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治理决策。学生对有关教育教学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掌握得最丰富、最真实,为参与学校治理取得了发言权,避免了学校治理决策过程中的局限性,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程度愈大,他们对学校治理决策实施的支持,对实施结果责任的承担感、投入感也愈大。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的自身发展,更有助于保障决策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治理效能。
四、探寻“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策略
(一)从德育角度探寻治理策略
1.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等内容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依据。它们从学生的形象、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为学校开展学生德育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2.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激活其深层次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对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边学边做、学用结合,逐渐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此外,在教育过程中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要注意引导疏通,通过情感交流,让他们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自觉向先进看齐。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治理和自我完善,或者让其他同学监督来提高德育效果。
3.德育主体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可以通过班干部竞选、小组长轮换、文体活动、主办黑板报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机会,实现学生自我治理。完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可针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礼貌等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表,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方式,以周、月、学期为时间单位,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行为,自觉矫正不良行为。
(二)从教学角度探寻治理策略
1.做牧者,不做“纤夫”。 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和发奋好学的“尊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在备课中要思学生之所想,正确定位教学起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思学生之言行,正确把握教学节奏,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在课后要思学生之错误,重新审视相关内容,教会学生积极反思,与学生一起成长。
2.教育与生命自然而巧妙地融合。郭思乐先生说:“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教师视生如子,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而自信地学习。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学生,让学生感受爱、享受爱、学会爱。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立一种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最终优化教育教学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节课只有45分钟,而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显然,课堂上是无法将所有的问题都悉数解决的。这时,需要教师做好两件事:其一,指导学生养成记录问题的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建立“问题档案袋”,将自己提出的问题,特别是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以后研究之用。其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独立(或小组)探索,主动解决问题,如可以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活动。
4.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有效运用四有教学模式,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定向”“教师精讲”“师生互动”“课堂精练”这四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超出新课标要求的不讲;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抓好“五个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掌握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表述中内化知识;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实践;让学生在概括归纳中主动探究、主动参与。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保持课堂有效互动,激活学生思维需要,唤醒并释放学生的真情实感,训练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从安全角度探寻治理策略
1.成立学生安委会。学生安委会是学生自我治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锻炼、承担部分校园治安治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学校政教务、安监办和保卫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2.学生自我治理。从外控的学校安全治理走向学生自我安全治理、同伴相互督促治理、小组合作沟通治理,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治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安全生活,安全学习。
3.抓好常规工作。预测――告诉学生校园内存在着哪些不安全因素,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何预防。教育――认真做好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挂图、安全科教电影、电视以及幻灯片的教育作用;也可以请公安、交通、司法等有关人员做专题讲座;进行安全教育展览;随时随地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实地参观、现场教育、介绍事故案例等,特别是警示教育。提醒――利用晨会、午会时间,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常抓不放,小题大做。经常检查教学、生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学生是否携带违禁物品,严禁刀具、易燃易爆危险性物品进入校园。
4.教给学生自救自护的安全知识,让学生牢固树立自护自救的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锻炼自救自护的能力。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时,能用学到的有关安全知识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危险。
(四)从后勤角度探寻治理策略
1.培养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识。不断改善住宿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其生活得更加舒心。让学生安全地吃上可口的饭菜,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技术。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而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当学生打饭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善意的提醒:吃多少打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这样学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2.引导学生去实现高尚的精神追求。针对追求吃好穿好的物质享乐者,针对不讲卫生、破坏公物者,要教导他们去实现高尚的精神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基本的公德意识是促进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强大动力。让他们用崇高的精神追求主导物质追求,使其的人生变得更丰富、灿烂和辉煌。倘若一味地把对物质的追求看作生命的全部而抛弃精神的追求,会使一个人失去朋友、失去尊敬、失去生活的全部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益广告、招贴设计、优化研究
政府公益招贴是社会公共招贴广告中的一部分,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政府公益招贴画包涵的内容很广泛,它的类型有交通安全、保护环境、禁毒禁烟、关爱老人、预防艾滋病、关爱儿童、防火等各种各样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但是就目前从政府的公益广告招贴来看,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公益广告的诉求比较单一,涵盖的社会问题与内容不够丰富,许多主题都与国家工作重心与政策宣传相关,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次在制作水平上,由于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对公益广告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导致创作水平受限制,各组织机构或媒体在公益广告活动中表现实力也不均,导致公益广告在发展过程中传播效果减弱。因此,基于公益广告的现状来看,要想突破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不仅需要政府提高重视度,加强管理及监管制度,同时在创作手法上面需要展开全面而系统的优化:
一、优化核心主题——去除“噪音”
“噪音”是信息论中的概念。根据信息论奠基者香农和韦弗的说法,信息在传播中,一条信息对于接受者来说,除了其有效部分之外,还总会有“噪音”的存在。在政府公益广告招贴的海报中同样有些作品也存在着“噪音”信息。要想深化政府公益广告,必须首先提炼一个核心的主题,使画面中出现的任何信息必须是有效信息,并非“噪音”信息,主次关系必须明确。视觉流程必须清晰。然而政府公益广告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节约空间,将众多信息堆积在一张画面中的案例经常可以看到。(图1)广东省公安机关为了宣传“六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在海报中利用剪纸和邮票的形式来分别表达了“非法持枪,养虎自啮”、“脚踏实地,远离黄赌”、“火眼金睛,明辨诈骗”、“偷盗车辆,人人喊打”、“珍惜生命、远离”、“重拳出击、放心安全”六项内容,此作品能将六个信息集中整合在一起,确实想到了不错的点子和表现方法。但是者没有考虑到信息在传达中的流程规律,优秀的海报作品一定会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或者视觉焦点,在此幅作品中焦点不够突出,六个平行关系的信息内容拉平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画面中的剪纸元素和邮票元素与主题并无关联,只是成为了一种附属的表现形式而已,反而剪纸的动物与主题还是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还不够引起受众的关注,欠缺更深层次的心灵引导。这一类广告完全可以做成六张系列广告,并且就每个主题可以完成更加有创意的表现内容,不至于使得画面那么枯燥乏味。
二、告别口号式传播——增加创意和表现深度
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新鲜,过于贫乏的事物只会让人产生厌倦。过于口号性的广告是一种比较枯燥乏味的表达方式,在当今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受众也在优化身边的有用和有趣的信息,对于枯燥缺乏趣味的信息,在人的意识中会加以弱化,甚至产生排他性。在公益广告的表现中同样如此。(图2)这幅海报是“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广州”的主题海报,作品以口号式的文字配合图形来表达政府对民众的一种期望,期望市民齐心协力为创建文明广州而努力。但是此广告的效果如何?是否能改变民众的观念,是否能积极推动共创文明城市的意识?可能要打一个问号。这幅海报的画面很美好,积极向上,但是抛开这些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作者的感受,他只是一种口号式的传播——“创建文明城市,才能建设幸福广州”。但是具体怎么做才算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行为?图中并没有非常好的解释和指向,所以有可能受众不接受你的“教育”。这幅作品有可能是在唱“独角戏”,他在宣传自己的观点而已,没有考虑到受众的反应会是什么?也产生不了互动,更谈不上共鸣。如果换一种方式去表达创建文明城市的画面,是否可以更加精准的表达共创文明城市的必要性?(图3)这幅海报作者没有直接喊出“共创文明城市”,但是通过一种空间情景来渲染氛围,让受众参与到空间的体验中来,注重的是受众对信源的解码能力(理解能力)。节约能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也就引导人们创建文明城市。这种引导性的表达比口号式的表达来的更加有效果,也更加有深度。
三、夸张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吸引眼球
政府招贴公益广告由于沿用了惯性的表现手法,大红大绿的图形,加上大大的标题口号,已经是政府公益广告的一大特色。但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可以尝试把公益广告的招贴设计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之一。(图4)和(图5)同样是政府招贴公益广告,都是表现“节约粮食”的主题广告,但是惠州报业集团自发组织的招贴广告就明显利用了夸张的空间对比来突出画面(图5),这是公益广告招贴设计的一种常见手法,从表现手法和创意形式来看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文字和图片堆砌的表现形式。呆板的画面缺乏生动的表现只会让环境缺乏美感,让行走在城市中的市民感觉不到城市公益广告带来的趣味。因此将公益广告以生动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是提高城市幸福感元素之一,不仅可以吸引受众感受到创意表达的内容,同时对于城市环境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四、激发受众潜意识——寻找共鸣广告界
有一句名言:“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也就是说,从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广告想获得成功,就要符合受众的心理特点。人的潜意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考虑因素。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和外部行为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意识。”只有了解人的意识与潜意识,才能对受众的心理进行准确、全面的把握。潜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是不易被人发觉的,人的潜意识中其实存在着各种情绪和情感,通过不同的体验来感知各类事物,它能激发潜意识中的各种情绪,体验可以实现与潜意识的互动,通过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对体验物进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在大脑中留有印象的过程。这种体验就是将体验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受众能在抽象的形象中找到具体形象,并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具有深度的公益广告要做到:能让受众首先能被画面吸引住,然后能主动参与到画面中的某种情境中,诱发其进行思考,进而接受其传递出来的公益信息,并最终影响个人的行为。如图6,这幅作品创作者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有目的地为受众搭建一个体验平台,诱发受众的潜意识感受到某种观点,从而使受众在潜意识中获得共鸣,最终促使受众在态度上和行为上的改变。这是超越招贴公益广告的一种体验式公益广告形式,如果政府能在这一块领域加大投入,我相信创建文明城市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一句口号上。
五、公益广告空间的互动——以景触情
游戏式的交互体验是受众参与活动的一个过程,这种活动的流程具有可延续性,除了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体验感,还可以延伸到体验后的一种回忆,这种回忆使我们追求着更高境界,让公益广告能在受众心里产生一种徘徊状态,受众一旦产生不断的回忆,我们就可以断言:我们成功地把公益广告的某种观念植入了受众的头脑中。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必须营造某种富有变化的情景或者游戏来表现这个过程。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了宣传铁路安全问题,创作了一个则公益广告体验游戏《蠢蠢的死法》(图7),在此之前有979人掉落轨道而身亡。这则公益广告以小游戏合集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包含多个小游戏,玩法都不同,多数都是搭乘铁路过程中遇见的故事或者场景,每个故事都反映出了安全的重要性,让体验者在体验死亡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该游戏还附赠了一则公益广告的MV,清新的简笔画风中透露出了危机的无处不在。此作品传达了一个比较具有趣味的含义:“你想愚蠢地死掉还是健康地活着”。相信玩过此款小游戏的人一定会对安全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作为政府公益广告不仅可以开发类似游戏类的公益广告,同时可以开发具有交互式的触屏公益广告,让受众能在体验中感受公益广告所传达的核心信息,并达到内化的高度。这是公益广告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六、结语
政府公益广告作为国家宣传政策的一种途径,其创作不能停留在改革开放前横幅式的口号宣传。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急需加强政府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水平,这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公益广告的社会效果,同时可以从根源上来改变公益广告的现状,以便公益广告得以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萍.公益广告初探.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4[2]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
[3]harlesSalmon.公益广告与社会营销[J].现代广告,1997:3
[4]付秀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5]李虹.关于我国经济伦理的理性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6
[6]李琨.环保公益广告招贴设计.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7]郑伶俐.论企业公益广告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华中科技大学,2004
[8]熊强.探索潜意识与广告图形创意——从梦像中寻找灵感.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