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下水的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底板开挖 质量 超挖 管控
中图分类号:[TM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而建设工程以其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方面特性凸显出其质量的重要性。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3#导流洞下游段的开挖施工,存在底板平均超挖量大、平整度不高、底板残孔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五方面因素,包括人员素质、机械、材料、施工方法、环境条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影响因素
11、人员素质,针对本工程来说,是指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作业能力、控制能力及职业道德等。
经2、调查,导流洞底板开挖人员6人,其中4人为熟练工,2人为半熟练工。其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上,从事钻孔作业都在5年以上,2人达到10年。在施工过程中多次经过培训,对钻机操作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较强。
23、机械设备
现场钻孔机械采用YT-28手风钻进行钻孔,在底板水平光爆孔钻设具有一定难度,操作较难。
34、工程材料
开挖采用RJ2岩石高威力乳化炸药,炸药猛度等参数均有出厂合格证明。
45、施工方法
导流隧洞下层开挖均采用手风钻造水平孔,周边光面爆破、中间浅孔爆破的方式。钻孔直径Φ42mm,循环进尺约3.8m。两侧边墙光爆孔间距为0.5m,水平主爆孔间排距为1.2m×1m。光爆孔采用Φ25mm或Φ32mm乳化炸药切割成2段间隔装药,线装药密度为200~250g/m,单孔药量为0.8~1.0kg。主爆孔采用Φ32mm乳化炸药连续装药,孔口堵塞长度为1m,单孔药量为2.8kg,单耗约0.5kg/m3,最大单响药量控制在50kg以内。
下层全幅开挖采用塑料导爆连接非电毫秒雷管孔内微差起爆,主要钻爆参数如下表:
导流隧洞下层开挖典型钻爆参数表
6、环境条件
右岸导流洞下游段下层开挖施工面临着工期压力,开挖向混凝土工序转序,施工管理者观念上对底板开挖质量的不重视及地质条件差等因素。
工期压力:右岸导流洞施工由于地质原因,工期滞后。2014年5月导流洞导流的工期目标,使进度控制优于质量控制。
转序:下层开挖,则代表着混凝土衬砌马上就要开始。现场管理者对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投入了太多精力,以至于忽视了开挖质量。
理念:根据合同约定,乌东德导流洞地质超挖一次塌方30m³以上给认地质超挖,30m³以下则包含在施工单价中,与以往导流洞施工很大不同。此款条约旨在提高施工单位提高工艺积极性。管理者的理念转型为一大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乌东德水电站地质为薄层,极薄层白云岩。层状节理发育。半孔不易保留。
根据爆破效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未按施工方案施工以及外部环境两部分因素,加起来占75%。而人员素质占15%,机械设备占10%,材料基本不影响施工。
三、处理措施
1、对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教育。
我们改变了以往质量培训教育只局限于质量标准培训等技术性的培训内容。我们请测量工程师对现场试验段底板超挖进行了现场实测。计算出超挖总体方量。请经营部造价工程师对超挖方量进行了作价计量。培训采取幻灯片进行。分三部分内容,对地质超挖合同条款讲解,对现场实际超挖方量通报,对现场超挖作价后总体金额进行通报。通过此次培训教育,使现场管理人员有一个直接经济观念。现场超挖不是10cm,20cm石方,而是十万,百万资金等量的概念。
采取此项措施,使作业队伍管理人员有了直观概念。采取控制质量具备主观能动性,对被动管理不起对立情绪。
2 2、严格现场监督,按爆破设计实施爆破。
现场监督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控制。质检部现场抽出专人负责此事。针对底板光爆孔间距、孔深、孔向等严格验孔。现场严格按照三证两表制度(准钻证、准装证、准爆证、钻孔质量检查表、开挖界面质量检查表),控制好每道工序,使现场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3、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技能培训。
针对人员素质,对现场直接作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实施奖罚措施借以提高其施工水平,并提高其质量控制积极性。实施奖罚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最后,分别对机械设备尝试改进,没有成功;采用了新购机械,效果不明显,显示机械设备影响不明显。
四、结论
关键词水源热泵地板供暖技术经济分析
一引言
延边地区为朝鲜族自治区,该地区临近日本海,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温常年在12~14℃,地下水位一般在15~20米左右。气候上属于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不需要空调;冬季十分严寒,所以搞好供暖工作十分重要。
当地人们有采有自烧地炕作为冬季供暖方式的传统习惯,但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由平房搬进楼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的提高,这种方式已经在城市住宅中淘汰。大部分采用城市集中供热作为热源,室内系统采用散热器系统和地板供暖系统,并且由于人们习惯于传统地炕,采用地板供暖系统更受欢迎。近几年随着供暖技术的发展,供暖热源又有了很多新的选择,包括有地源热泵(包括以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为热源的不同形式)和直接电加热。本文将对一些典型供暖方案作技术经济分析,供设计人和业主参考。
二地下水源热泵与地板供暖结合的供暖系统
1地下水源热泵
本文只考虑供暖情况,所涉及地下水源热泵是指利用地下水作为低位热源,通过电驱动制冷系统做逆制冷循环,吸收地下水的热量向房间供暖的单热泵,它的主要优点是:
(1)节能,冬季地下水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并且地下水温较为稳定,使得热泵工作效率高,热泵机组COP可以达到3.5以上,加上水泵等系统的COP在3.0左右,而空气热泵系统的COP一般在1.8~2.2左右,在寒冷地区则更低,且由于结霜和排气温度太高而无法正常使用。
(2)污染小,由于热效率高,其一次能源消耗量很小,由此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较其他几热源都要低。运行没有任何直接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没有排放及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和废物的场地,以及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没有空气源热泵的热污染和较大的噪声污染等。
(3)运行稳定可靠,自动控制程度高,运行维护费用低,寿命长。
但是地下水源热泵受地下水源的限制,只有在有充足良好的地下水源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且一定要做好井水回灌工作,做到在使用地下水源的时候尽量保护地上水源。
2地板辐射供暖
地板供暖供暖是通过在地下敷设热水散热盘管或直接敷设电热丝,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辐射而将热量向地面上的空间散发,维持该空间具有较稳定合适温度状态的一种供暖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
(1)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低温地板供暖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符合人体的生理学调节特点。热容量大,热稳定性好。
(2)节约能源,低温地板供暖采暖可以在比室内正常设计温度低2~3℃情况下达到对流散热供暖相同的舒适度,比传统的采暖方式要节约能源。热量集中在房间下部的工作区间内,不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另外,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可方便地实现分户热计量控制。
(3)扩大了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采用暖气片采暖,一般100平方米占有效使用面积达2平方米左右,而且上下立横管诸多,给用户装修和使用带来不便。
(4)使用寿命长,低温地板采暖可靠性高,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不腐蚀、不结垢,节约维修和更换费用。
(5)对热能温度要求不高,大热能温度低于50度时,有较强的适应性。
另外,地板供暖方式从室内供暖方式上来讲,与延边地区传统的地炕相同,所以在该地区很受欢迎。
地板辐射供暖的缺点是增加了地板的厚度,使房间净高减小。另外;家具特别是厚地毯等对散热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3地下水源热泵与地板供暖结合的供暖系统
由于地板供暖供水温度不能太高,混凝土地板辐射供暖的供水温度宜采用45~60℃,供回水温差宜采用5~10℃。城市集中供热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要应用地板供暖系统,用户需自己加设换热器。而采用地下水源热泵为热源时,较低的供水温度正好使得热泵机组的冷凝温度较低,这样可以使得机组的性能系数COP较高,在同样的供暖量情况下减少了电耗。对于地下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由于供水温度较低,采和传统的散热器作为末端散热设备的话势必需要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所以地下水源热泵结合地板供暖是利用了双方的优点而避免了双方的缺点,是一种经济、高效的供暖系统形式。
三技术经济分析
本文以住宅楼为例,对地下水源热泵结合地板供暖系统、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和散热器系统、城市集中供热和地板供暖系统、直接电加热地板供暖系统从一次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投资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四个方案编号如下:
A地下水源热泵+地板供暖
B电加热+地板供暖
C城市集中供热+地板供暖
D城市集中供热+散热器供暖
1一次能源消耗量与能源利用率比较
比较能源消耗量需要有共同的标准,一般采用一次能源消耗量为基准。一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而不用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利用率在这里指用户需要的热量与消耗的一次能源的比值。能耗计算原则如下:
散热器供暖时设计供热量60W/m2,地板供暖设计供热量为50W/m2,全年供暖期为150天,按每天供暖20小时计算,共3000小时,整个供暖季单位面积平均供热量按设计供热量的60%计算。
地下水供回水温度为12℃/5℃,用户侧供回水温度为45℃/38℃,根据实测数据和产品样本,热泵机组COP为3.8。
水泵与电机综合效率为50%,地下水位实测为15~20m,地下水泵扬程取为25m,用户侧水泵扬程为20m。水泵按定流量运行,流量按设计供热量计算。
电加热效率取为100%,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总效率为30%。
集中供热能量转换与输配综合效率为80%,板式换热器,设其效率为95%。
四个方案一次能源消耗量及能源效率比较见表1。
2初投资比较
地下水水井费用每口井20000元,出水量20~30t/h,这样的井2口可供6000m2建筑面积使用,折合为6.67元/m2。热泵系统初投资为60元/m2。
电加热变电设备等投资为20元/m2。延边地区不收电力增容费。
集中供热入网费为50元/m2,视离供热站距离远近而定的入网管道费为10~30元/m2,这里取为20元/m2。方案C的换热器系统投资为10元/m2。
低温辐射地板和散热器系统的初投资相同,都是50元/m2。
四个方案初投资比较见表2。
3运行费用比较
计入变压器线路损失费用后电价为0.4元/kWh。
集中供热收费对住宅楼收费为20元/m2。
采暖地板供暖的方案ABC维修费用按照设备投资的2%计算,散热器系统的维修费用按照散热器设备投资的3%计算。
4寿命周期费用(LifeCycleCost,LCC)
寿命周期费用(LCC)是指在设备寿命周期内投入的设置费用(初投资)和维持费用(运行费)的总和,寿命周期费用是设备投资方案的重要依据。由于初投资和运行费在时间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应该把它们折算到同一时间点上进行比较。本文按资金年利率为10%都折算为现值进行比较。
水井、地板供暖末端设备、散热器末端寿命为30年,其余设备为15年,计算总费用周期为30年。
四个方案寿命周期费用现值比较见表4。
5各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从能源利用角度来年,方案A最好,其一次能源消耗量最少,能源利用率最高;方案B最差,其一次能源消耗量最多,能源利用率最低;方案C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比方案D少,但是由于需要换热器和运行水泵等设备,其能源利用率比方案D要低。
初投资最少的是方案B,主要是电加热设备价格低廉,而且不收取电力增容费。倘若民取电力增容费800元/kW,方案B的初投资将接近其它方案。方案A的初投资方案C的初投资最高,同由于集中供热入网费用较高,并且为适应地板供暖还需加设换热器等设备。方案D初投资一般,与方案B相差很小。
运行费用最低的是方案A,这一方面是由于热泵的运行效率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地下水位高,使得泵耗等也小。方案B的运行费用最高,是由于全年供暖时间较长,消耗电能较多,而电是属于高品质能源,价格自然较主。在供暖期较短,室外温度较高的地区,采用电热直接供暖其费用才比较有竞争力,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则不太适宜。集中供热按面积收费使得地板供暖的节能优势没有办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总费用方案C还比方案D略高。
对各方案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表明,方案A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是最优的方案。方案B的寿命周期费用最高,但其初投资小,在资金较短缺时也可采用。方案C的寿命周期费用和初投资都比方案D要高,说明在集中供热按面积收费和供水温度不适合地板供暖的情况下,采用地板供暖经济性不如散热器供暖。
从该地区的特殊情况来说,当地人们比较习惯于地板供暖,而地下水源热泵与地板供暖结合的供暖系统在经济上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在该地区推广。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察工作
1、勘察岩土工程和基础地质的具体情况
但是,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勘察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勘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勘察的需要。因此,岩土勘察工作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还要不断的寻找更有效更科学的办法。对基础地质的勘察主要有两个部分,即研究基础地质和调察区域地质,通过这种调察可以为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提供更多的原始地质资料,还可以降低勘察的费用和对勘察技术的要求。
2、勘察岩土工程的主要方法
2.1 测绘工程地质的具体方法。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基本的工作就是工程地质的测绘,测绘工作通常都是在地质勘察的初期进行的。测绘工作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工程地质理论和地质理论的运用,来观察和描述地面地质存在的现象,并且分析地质的规律和性质,并且根据这些内容来推断地下地质的状况,这样才能为勘探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如果遇到的地质环境比较的复杂,就必须要进行地质测绘。但是如果勘探的地形是比较平坦的,那么可以用调察来代替。只有通过对工程地质的测绘,才能更好的了解场地的地质条件,选择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2.2 取样和勘探。
在勘探时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说钻探、槽探和坑探等等。勘探主要是为了调察地下地质的情况,通过勘探对原位进行监测和测试。在选择勘探方法时要根据岩土的特性和勘探的目的。在勘探时一个间接的手段就是物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坑探比较轻便、更加的经济,而且勘探的速度也比较快。这样就能够将地质测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因此经常将这种方法和测绘工作结合在一起。但是物探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说它的使用会受到地形的限制,而且它的结果也具有多解性。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察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2.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2.4 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察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变化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建议
4.1 勘察设计质量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4.2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5、结语
随着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岩土地质的勘察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改善,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于地质的勘察中。在勘察岩土工程时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地下工程和地基基础之间的关系。因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基土,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时,一定要了解工程最主要的技术矛盾和主要的技术问题。只有完全的了解了工程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的要求才能够进行岩土的勘察工作。在勘察时,要分析地下工程的设计、工程基础和在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出更科学更经济的解决办法,从而扩大了工程的市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递增、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资源由于具有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水质优异、开采方便等诸多优点,在居民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城乡生活与工业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地下水遭遇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情况非常严峻,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高效防治地下水污染。因此,展开有关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下水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分析
目前,我国地下水的污染来源与途径多种多样,简单整理和归纳,不难发现,地下水的污染来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如表一所示。图一为某企业的地下排污示意图。
表一我国地下水的污染来源
图一 企业地下排污示意图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阻碍我国工业、农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治。当前,地下水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表二所示。
表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策略
在充分了解地下水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后,地质监测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显著降低地下水的污染度。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在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以及综合治理”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决切断污染源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地下水勿让,坚决切断污染源是关键。当前,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为“三废”,即工业废水、废气与废渣。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政府应坚决关停一部分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且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小染料厂、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同时为了防止这些企业的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必须对其进行密切监视。对于化工厂、酒精厂等重污染企业,应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与治理,严格监督企业废水排放工作,在确保排放标准达标的同时,还应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良好运行。对于郊区蔬菜及农作物生产基地,大力提倡农家肥的施用,杜绝滥用化肥。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实在无法避免,则施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和生物农药。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重要的保护区,严禁用污水来灌溉农田。此外,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应在充分参照城市排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城市排污管网,积极建设截污工程,将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直接接入专门的排污管道。定期清理河道,避免因河道污染物的残留,而在河流过水期进一步污染地下水。
(二)合理选用地下水处理工艺
污染源的不同,使得地下水的污染物质不仅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地下水处理工艺,从而确保地下水各项指标达标。以我国多数地区普遍存在的地下水铁含量超标为实际应用案例,浅谈如地下水处理工艺的选用
表三地下水除铁方法
(三)加大保护地下水的宣传力度
为了帮助国民树立“保护地下水”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保护地下水源的宣传角度力度,定期组织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首先,为了强化执法监督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水源保护地方法规。秉承“三不”工作原则(即不违法、不姑息、不迁就),将并转的污染企业坚决关掉,杜绝低水平恢复。然后,应建立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一种环保、水利以及城建等部门共同协作的有效机制,努力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相互协作、强化沟通”。最后,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树立公众节约用水的良好环保意识。大力引进节水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建立运作良好的水价体系,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姚铭富.地下水污染与防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11).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敏感性
地下水是存储在地质形成的饱和带里的粘土、沙土、砂砾和岩石空隙、裂隙中的水。储存地下水的空间称为地下水含水层或是地下水水库。地下水通过降水、湖泊、河流等水源补给而与大气陆地水循环相连。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参与水文循环,进而使其成为可再生资源。
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对当地的经济可持续也会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域浅层地下水周边的环境被污染,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抵御的能力并及时改善地下水质量。
一、浅层地下水资源的严重形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地下水环境越来越呈现恶化的状况。在干旱尤为严重的北方地区,地下水量衰竭,由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都使得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有地下水过度采取浪费,不洁地表水的污染,种种原因已经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地下水敏感性的定义
浅层地下水是潜藏于地下第一层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地下水是我国百分七十人口常用水的主要优质水源,土壤的吸附和过滤使得地下水水质较好,细菌少。此外地下水还具有广泛分布、开采较为便利等优点。
地下水系统由于其本身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对人类干扰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不同区段地下水敏感度的区分是环境保护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系统的本质特征,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可本定义作污染物经由水层上部某位置的介入,而渗透到地下水系统。污染物的天然衰减决定了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土壤中物理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能够导致污染物本身性质的改变,这样便减轻了地下水污染的程度。
地质、水文地质、污染物的排放条件以及污染物的化学物理性质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地下水的敏感性。污染物由地表渗透地下水系统整个过程非常的缓慢,而一经污染,水质的恢复会极其困难。地下水水质状况被予以高度重视,而水污染敏感性的研究也被关注起来。
三、地下水敏感性研究
污染敏感性评价体系有经验技术以及模型模拟。国外的评价敏感性方法体系有水文地质背景值法、系统参数法和相关分析以及数值模型法三种。从敏感性的对象来划分,污染敏感性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含水层内在的污染敏感性评价,而因此简称为内在污染敏感性评价。
1.指标叠加法。指标叠加法主要有GOD法、DRASTIC法。GOD法是一个评价过程简单的经验体系,评价结果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G是指地下水的状况为,O是上覆岩层特性,D是地下水埋深。GOD指数则是指三位评分值的乘积。而在非承压含水层情况下,才会考虑覆岩层指数评分。系统参数法中的DRASTIC模型考虑的参数是: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含水层中的岩性、土壤类型、地形和包气带的影响和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此模型较多用。
2.模拟模型法。人们随着对野外检测手段、实验研究方法和地下水运移理论的逐渐研究认知,控制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的环境化学过程也越来越精确。用于预测污染物运移的各种模型如:简而化之的屏蔽模型和以过程作为向导的复杂模型。屏蔽模型广泛应用于空间不同尺度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其中包括:衰减影子模型AF、迁移能力指数模型LPI和分类指数模型RI。
衰减因子模型是为了根据农药对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进行分类,此方法主要考虑农药的关键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土壤性质对农药污染的影响。
三、研究技术平台
显然,在我国地下水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毒化合物、农药、硝酸盐的使用使得我国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我国已明确强调加强地下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要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水利生态的提出,是对研究水资源污染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导,地下水污染问题是其内容之一,我国刚起步的关于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研究的专题试图探索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与制图的有效方法。
在此领域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具有综合分析和进行空间建木能力的GIS技术已经日渐趋于成熟,能刻随时地修改和更新数据库,使评价过程变得极为简单和容易。运用DRATMIC和GIS模型软件对具体区域进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而且敏感性指标并不能够反应该区域地下水是否已经被污染,因为量化数值有相对意义,但是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在建设管理和规划布局中对某些区段作充分的考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文,王开章,李晓.浅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以泰安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