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管理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光电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兴趣驱动;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5-02\ 一、现阶段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热点,变化迅速,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利,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0:114-116.
[2]Shen Bo,Chen Ang,Guan Jianmin. 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75(2):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119-124.
[4]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6]岳淑玲.任务驱动法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0:149-150.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开办多年的老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这些老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脱离了主流的市场环境,招生和就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生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后面简称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这样的典型。这个专业一般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技能,也学编程和网络技术,但每一方面都不精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的应用维护技能已经没有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各个技能更加精深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而临的选择是要么改新专业,要么改方向,要么被淘汰。相对于改换专业的伤筋动骨,改变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改到哪一个方向,才能不与其它的专业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存留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实训条件,是众多教管人员苦苦探索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取了多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近年开办的新方向相关资料,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为大家找到解决方案,也为其它老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启迪。
1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
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其核心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技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实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学习精深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多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办的新方向中获得材料,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岗位这些方面进行分类比较,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1.1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与老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课程变化不大,培养的是能从事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站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维护、系统管理、办公文档处理、企业网站运维等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主干课程有主板维修、商务流程处理、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关系数据库和SQL、网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等。主要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检修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这个方向仍然偏重于电脑维修、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核心岗位偏多,对于这些技能学习得也不够精深。对于电脑维修,没有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对于网络管理,对路由与交换的技术学得不深;对于信息管理,也仅仅学了关系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仍然保留着老计算机专业的学得多、学得浅、“万金油”的特点。
1.2企业信息管理
有些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了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该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信息化行业,培养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或在IT企业从事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售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管理、仓库管理、ERP项目实施、系统维护和管理、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核心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ERP系统实践、ERP项目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既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事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该定义有几层意思:一是从事的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而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作,即该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或IT人员,而是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二是承担的任务是综合性的,不仅有通常的IT应用,还有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明确点出是复合型人才,而这尤其重要,在国家职业标准中,界定为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是很少的,这才是该方向的要点所在。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资格考证,通过后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开发和运用的职位,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管理举足轻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的企业经历了近20多年的信息化,但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1.3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面向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培养能够从事网站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动画设计、视频加工、交互设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一般有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站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Flash游戏开发、VI形象设计、交互媒体制作、虚拟实境设计等。毕业生主要从事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型专门工作。多媒体方向是目前市场的热门方向,但这个方向如何定位存在争论,是完全偏向美工、动漫的设计制作,还是学习多种多媒体的技术,不追求某一门技术的精通,各所院校有所不同。完全偏向美工、动漫,首先是与动漫专业有所冲突,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这个方向很难学好。广泛学习多种多媒体技术,每门技术都达不到精通,在这个行业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1.4WEB程序设计方向
WEB程序设计方向面向WEB网站建设、网站前台界面设计、网站后台维护、WEB程序软件安装测试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后台管理程序开发、WEB程序集成等专业能力。主干课程有网页设计、图像制作、SQLSERVER高级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训练、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WEB软件编写、WEB网站开发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软件安装与维护等岗位工作。WEB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技能中难度偏小,比较适合高职生。现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单机应用程序都需要开发成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程序,因此开发量很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生来说,从事WEB程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上涨空间大。
1.5动漫方向
动漫方向培养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有构成与设计、素描与色彩、数字摄影、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RIA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三维图形设计、AUTOCAD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就业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师、网络信息编辑师、印刷和广告业平面设计师、动画和游戏设计师、音影视设计师、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等。动漫方向也可以看作是多媒体方向更加精深的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跟动漫专业可能冲突,只适合尚未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其次,由于动漫对于美术基础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些技能。建议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向。
1.6移动互联网方向
移动互联网方向培养掌握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核心课程有Android应用与开发、IOS应用与开发、移动Web编程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移动测试技术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IOS应用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WEB开发工程师、手机测试工程师、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等。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目前4G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速66.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在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4G应用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IT行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未来多年内将都是热门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市场出现真空。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而专的软件开发商,移动应用领域企业都在轮番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才招聘工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报告显示,移动软件工程师已居于职业收入排行榜榜首。所以就业好、收入高是这个方向的优点。但是这个方向偏向于开发,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专业有一定冲突,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已经包含了移动开发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针对于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如果偏重于前台开发和测试技能,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2各方向的分析和推荐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分支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优势日益凸现,以CIO为目标的该专业人才有其特有的专业优势,将比单纯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更适合于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纵观各高校关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知,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充分的实践锻炼,以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特有的专业手段和专业工具,成为企业管理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之间沟通的桥梁。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更能符合社会时展的潮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信管专业来说,目前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中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主,即毕业生在信息管理、网络应用与信息系统建设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基础扎实,同时也具备较全面的经营管理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能够在各种企业中起到业务骨干作用。在条件成熟之后,学院应该考虑着手培养能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以培植企业战略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对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进行战略规划和建设的高级人才。
1 管理学院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院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后,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信息管理本身是一个涉及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包括信息内容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人员管理等诸多内容,跨越技术、经济、人文三个层面,如此一个内容庞杂的本科专业,其具体的教育实施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跟市场需要和专业背景之间尚存在差距,课程设置上的针对性也较差。培养目标是靠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设计作为支撑点的。
通过以前对学生的调查,信管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中的课程组成,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学会。二是就业竞争力方面,学生无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不明显,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
1.1 课程繁杂,有“拼盘”之嫌,且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为了兼顾教育部关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采用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课程设置,但这些课程并没有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多门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砌,课程之间的知识缺少融合性。目前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有一些不合理之处,部分课程交叉重复,如市场信息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有重复,有的课程偏向于理论性太强,如信息组织。还有部分课程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开设,比如与ERP相关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正是企业所看重和急需的。
1.2 教学实验薄弱,社会实践不足
对于信管专业来说,实验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学科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对文科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学时较少,一些必要的教学软件配备不足,无法正常的完成实验项目,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教学效果和目的,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够。此外,学生只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社会实践能力非常欠缺。
1.3 学生就业困难
信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普遍感觉自己竞争力不强,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其结果表现为毕业的时候就业困难,就业率偏低。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认为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仅仅是表象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我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于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专业培养缺乏特色,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信管专业的毕业生能力平平,无突出之处。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太过逊色,和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毕业生相比,在专业水平上也是望尘莫及,由此导致企业对信管专业的毕业生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当然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信息化还未真正为中小企业所实践,大部分中小企业即便是有此意,也无此能力,这就造成了信管专业人才供大于求,而导致就业困难。
针对我校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仅要考虑信管专业本身的问题,更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我们要加强信管专业本身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特殊技能――一技之长,以期增加其再就业时的竞争力。
管理学院信管专业的教师们,近两年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研究,以开放的理念与眼光,面向未来、面向市场更新培养模式设计,在培养模式上引入了分支培养模式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付诸实施,将会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又具有一方面专长的学生。
2 分支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信管专业人才分支培养模式指在信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在专业中划专业或方向,在资深教授专家的规划引导下,由学生依个人兴趣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深入学习实践,最后形成专业内分组培养的模式,故称分支培养模式[2]。分支培养模式在我校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师资力量雄厚,知识结构合理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是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汇集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等多专业方向的不同人才,适应多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信管专业的教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方向相对较多,为实施分支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2 宽广的社会实践资源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同洛阳市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固定的业务实习基地,如洛阳市内的中信重机集团、河柴集团、洛轴集团、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洛玻集团、洛耐集团等,洛阳市外的河南天鹰集团公司、河南天宏集团公司、平顶山兴鹰公司、河南天使集团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业务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 分支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设想
不少院校和科研机构曾针对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过信管专业学生需求调查,得到很多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如: 要加强实践,多了解企业,走与企业联合培养的道路;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形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自己的“杀手锏”等等。由此可见,分支模式不仅适应了专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而且迎合了社会需要,同时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3.1 分支培养的方向的设置
按照不同的偏重点,可以划分为计算机技术类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类。在计算机技术大类下,可以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技术、编程(C++、java等)、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分支方向;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大类下,可以划分为ERP、SCM、CRM等分支学习方向。
也可以按相关的标准划分,设置分支方向。如按技术标准(划分为系统分析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网络及通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分支),或按功能职能标准(划分为财务信息系统类、人事信息系统类、生产制造信息系统类、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类、电子政务类、小型信息技术应用类等分支),或按项目进度层次标准(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维护和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等分支),或按其他标准进行划分。
分支培养方向的划分与设置,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水平,可以根据学院信管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分支培养的方向,对信管专业的学生实施分支培养。
3.2 分支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需求
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要同时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全面掌握企业实践案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指导好学生。可通过校企联合方式,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与企业接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教师一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同时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以此来带动各分支培养方向学生的相应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3 分支培养的课程设置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要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删减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性较强的课程,增加实验和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开设与ERP相关的课程,购买安装一些必要的管理软件用于教学。
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多个方向的选修课来实现分支培养模式。在大三、大四阶段将课程进行分类,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作为主攻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精通该领域的主干课程。购买安装一些学习必要的软件,帮助学生对相关课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ERP软件或是SCM软件,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有一个整体的和立体的概念;在学习《系统工程》时,可以借助相应的系统仿真等软件,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科研项目方面,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完成项目或者撰写论文,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项目运行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在实践环节设置方面,从课程角度多增加实验课时,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3.4 分支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
分支培养并不是要把现有的课程体系打乱,而是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生有选择的重点学习某些课程,并在课外对这些课程进行拓展学习,在这些方面形成自己的专长。
分支培养阶段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理论授课到项目实践,分组培养、协同交流。在实践上可进行分支协作组队,引入“项目小组”,依托老师的具体的科研项目让小组成员参与锻炼、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分支培养的时间可设定为一年或两年,以大三和大四两学年为宜。
在社会实践方面,采用校企联合,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可以定期请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作报告,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和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使自己在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环境[4]。
4 总结
分支培养模式作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可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中尝试实施。它不仅适应了专业自身的建设,也迎合了社会的需求,我们期待在河南科技大学逐步推广实施,希望通过改革后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够展现其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峰,江雨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2009(4):30-33..
[2]徐建国,逄锦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74-77.
[3]张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0(11):1198.
[4]赵苑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6):65-66.
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入门要求就是能够编程,包括企业内部覆盖销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软件,也包括企业各层次网站系统开发。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则以网站系统开发和工作流管理为主[2]。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来说,软件开发技能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而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则是其未来成为企业CIO的奠基石。笔者将探讨如何进行信管专业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2信管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总体规划
2.1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如何理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3]。根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应的计算机教育理论体系应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信息管理课程模块、计算机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模块和信息系统应用模块4个层次。(1)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包括信息加工、管理、使用方面的课程,如信息化概论、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或根据院校特点开设有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概论课程,如医院信息学等。(3)计算机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模块,主要学习各种常用的系统开发技术,包括C#应用编程、Java网络编程技术、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4)信息系统应用模块,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2.2专业方向的设置
本专业的社会岗位需求多层次。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实施中,既需要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也需要信息化工程管理人才,信息化系统实施后还需要网络管理和维护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设置3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系统开发方向、网络管理方向、信息管理方向。3个方向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系统开发方向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掌握各种系统开发技术;网络管理方向培养工程型人才,主要掌握网络工程管理和信息安全维护;信息管理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学习如何用信息系统支撑先进的管理思想。3个方向都必须将信息系统应用模块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将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知识有机地协调配合起来。与前两类人才相比,复合型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他们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知识,是具有驾驭信息资源知识与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发展方向,无论哪种类型人才,掌握一种系统开发技术都是进入企业就业的敲门砖。根据以上两点,我们设计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每一层开设具有代表性的课程。
3建立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
3.1创新基础课程教学,注重程序设计逻辑思维训练基础课程是一个专业的基石,基础是否学好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职业定位。因此要强化基础教学,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引入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所谓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是指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职业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软件开发工作的兴趣等。在基础课程中,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成败,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软件工具应用者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程序设计语言所涉及基本概念的讲解,忽视在构建程序过程中应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忽视对整体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就是造成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因此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把握两个方面的平衡:(1)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清晰。教学不仅要注重单项知识的讲解练习,更要加大对应用整体知识的能力训练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2)专业技能教学要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吸纳软件企业的工作模式应用于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把持知识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双环节中,也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构建自主工作行为。
3.2以项目驱动教学法来设计应用类专业课程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4]。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对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无缝衔接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面向应用的专业课程中,网络编程技术、Web数据库应用等课程比较适合项目教学法,这些课程直接面向应用,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偏重于实践,学生比较感兴趣。首先选择合适的项目。教师所选的项目要贴近实际,可以从科研课题、技术开发项目或社会实际需要中选择,项目规模适中,太大或太复杂都不利于教学。所选项目最好是教师熟悉或亲自开发过的,这样对项目的开发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有利于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其次制订教学计划。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案例项目中要包含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供学生在项目开发中查阅,拓展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然后实施项目教学法。在开展一门全新课程时,学生一定是感到抽象和困难的。教师先将项目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应该类似,选取其中一个模块逐步进行分析、演示其开发过程;学生进行项目模仿开发。模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学生从中既可以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又可在项目的成功中增强自信,激发创作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并拓展知识面。在一个完整的模块演示教学完以后,大部分的课程知识点也已经完成教学,学生将参照模仿或自我创新来完成其他模块的编写,然后把各个模块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快速完整地学习到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还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案例项目上。最后进行项目总结和评价。项目完成后,组织教师对学生项目进行评价,给出指导和建议,并进行项目总结和知识的归纳,鼓励学生对项目进行完善和扩展,扩充知识点,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将一个应用课程的教学建立在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上,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的特点,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潜力,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变成了一次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实践。学生不但获得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还锻炼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也通过项目的成功开发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兴趣,利于日后选择从事软件开发或相关行业的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3.3建立与企业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环节在这里指毕业生在最后一年或两年所进行的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这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决定毕业生能否获得真正的实践经验,胜任工作岗位,赢得就业。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多数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种种缺陷,以致就业比较困难。那么症结就在于将毕业生推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没有做好。为了改变现状,建立一个与企业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与企业无缝衔接是指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如订单式培养或岗位性培养,用真实的项目或工作环境打造、锻炼人才,使其既有理论又有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本专业的职业关键能力和发展潜力。建立与企业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的途径有:1)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学生,缩短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目前社会上有许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技术培训,价格不菲,但还是很受欢迎。因为培训机构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带给他们实际的实践经验,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甚至可以推荐就业。尽管学校在教学和体制上做了许多改革和努力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尽量找到工作,但社会的需求是多变的,技术的进步是变化的,学校的脚步总是落后的,当然也包含个人对自我要求,因此技术培训机构才会盛行。与社会培训相比,有些软件培训机构则和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帮助培养学生。由于培训机构的项目实践环境比较真实,甚至是培训机构所接项目的一部分,而且师资是来自一线的开发人员,所营造的实践教学环境自然比学校教师所营造的要好,使学生将来更能适应工作环境。与培训机构联合办学是“双赢”的,首先,培训机构获得了长期稳定的生源,可以降低同行业的培训费用,这对学生是有益的。其次,学校通过培训机构合作,首先促使本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第二,使本校学生更好地就业或发展,树立荣誉,发展更多生源,促进本专业的发展,第三,可以监督培训机构使其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培训水平,否则不继续合作。此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应该是灵活的,学生可以依据所选的专业方向自由地选择参加或不参加。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趋势,例如青岛大学计算机学院就与印度IT公司合作,订单式培养软件开发人才,学费每年高达9000元,招生人数多达350人。所以作为学校一方可能要更多地考虑自身在职业教育上的缺陷,为本校学生提供多方位的选择,特别在教育费用上,社会机构培训比校企合作办学的培训费用肯定更昂贵。2)培养“双师型”教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发展接轨。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要有接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还要有教学经验丰富和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与培训机构合作固然好,但专业的发展不能依靠外力,还要提高自身的软硬件实力。长久来看,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是必需的,这是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3.4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例如管理类竞赛、计算机软件应用大赛等。对于参赛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和奖励,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科技创新辅导,无论获奖与否都给予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奖励,从而形成一个积极进取的科技创新环境。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人才(高级/中级)”证书、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证书(软件管理)(中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三级)”证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证书表明了一个行业的职业标准,通过考取职业证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对就业者的劳动技能要求、促使自己提高职业修养,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体系。
4结语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 ERP沙盘
1现状分析
高校的专业设置受到社会分工的直接影响。一般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以满足社会已有专业分工为原则,使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工作岗位。
然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却有些特殊。中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尽快与发达国家接轨,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社会专业岗位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中国高校纷纷开设信息管理专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管理专业从无到有,发展非常快,至今已遍布全国各大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定位从建立至今始终处于探索状态,虽然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探索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职业定位,但是大多没有系统化地从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职业定位的角度来反思学生的知识构成与专业技能,使得教学体系的改革始终与学生就业脱离,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培养与将来就业的直接接轨。
从理念上说,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相关课程、计算机相关课程和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等。学生的就业方向可以是管理、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侧重在信息管理。
但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学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市场上提供的信息管理岗位需求比较少,且多数是要求从事电子化办公秘书工作,没有多少专业技能可言,这样的岗位各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胜任。由此反映出现行的信息管理专业在职场上没有体现其特有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职业素质和技能,这是影响信息管理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分析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来检索具体的社会岗位需求,发现国家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在招聘的时候很少提供信息管理专业岗位需求,即使提到也是等同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要求。
国家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信息化战略地位、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 信息化政策规划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已初步建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信息化建设期,毫无疑问,社会需要信息化建设人才。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例,其信息化人才需求包括技术领域、制造领域、管理领域等方面信息化建设人才,同时需要计算机硬件系统购置与维护、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网络环境维护、信息化建设规划等方面人才。
技术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制造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要求计算机辅助制造专业或自动化专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一般要求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很明显,信息管理专业岗位应该在管理领域(覆盖政府机关、工商企事业单位等各行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要放在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引进、实施与维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