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学研究方向

生态学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学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学研究方向

生态学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Abstract: How to structure e-commerce experimental platform based on Open University students' demend is one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such majors as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face. Our point of view is as follows: The global e-commerce platform is built based on global concept, succeeds in the integration of function, system and data, and it provid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enterprise-operational combat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for students. This kind of fully-based-on-network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self-stud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lso the inner meaning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Open University.

关键词: 实践教学;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开放大学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global e-commerce;experiential platform;Open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20-03

————————————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远教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J07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淑君(1963-),女,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2012年,国内电子商务大战不断弥漫开来的硝烟和突然“井喷式”的交易量,表明国内电子商务已经走过市场孕育期,竞争已全面升级。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从初级阶段正在向基于云技术的全程电子商务发展。全程电子商务要求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前端的营销商务,还能深入到生产、流通和协同管理等领域。可以进行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协同计划生产与预测、协同办公及人力资源等业务管理,打破了企业原有的边界,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开展经营和管理。授课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已经不满足单一技术开发或商务操作,而是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更多地体验经营实战,更简捷地获取从业技能。要满足学生的知识技能需求,就必须直接到实践中去,边学边练。如何让学生在不离开校园的情况下,就能够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成了开放教育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通过构建体验式全程电子商务相关经营与管理的平台建设思路逐步形成。

开放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规则的设计应用性很强,和电子商务实践联系紧密。开放大学是充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更应体现网络开放的特色。怎样才能适应这样的学习需求?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同时着重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出发[1],形成了体验式平台的开发理念。我们结合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为了更好地体现集成、系统、协同管理的实践教学理念,突出全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按照不同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等来构建对内、对外平台,并根据角色设置权限。平台开发完成后,经过两专业近两年的试用及完善,学生普遍反映系统功能设计合理,分工协作效果较好,基于供应链系统管理的全程电子商务理念反应清晰,为企业基于网络环境的经营运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实战平台。

1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学生需求 开放大学面对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主体是在职成人,在职成人的远程学习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1],参加继续学习一方面为获得相关专业的学历文凭,另一方面就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或者为将来转换新的就业岗位而做知识更新和储备,而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经常处于急剧变化中,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的深入发展,渴望通过在校学习获得最先进的专业理念和运作经验。

1.2 专业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理念和技术更新快、专业知识交叉综合、实践操作要求极强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注重在协作、创新、实践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塑造和提升;就业的岗位目前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升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分为技术、商务、管理、服务等,技术和商务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然而在供应链和全程电子商务新理念指导下的协同管理以及延伸出来的电子商务服务,是未来发展的热点,在教学中将这些新的理念通过体验式平台呈现出来,为学生提早赢得实战经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1.3 社会需求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更好地契合了社会需求。目前,高校的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依托ERP、电子商务等实验平台。其中,由MRP等企业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ERP系统,旨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优化管理,关注点侧重于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则以企业与客户的交互为主,实质是网上的电子采购与销售。

这几年,国内金算盘等多个机构已经依托全程理念,研发出了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供中小企业进行应用,中小企业对基于该平台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平台还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既有的ERP、电子商务实验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发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可以更好地契合中小企业不断膨胀的人才需求。

2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构建原则

全程电子商务本质上是网络环境下企业内外、前后端系统的集成,是后端管理的ERP系统和前端的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机融合。体验式平台设计时,我们着重贯彻以下三原则:

2.1 全过程 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新平台最主要的特色,该原则贯穿于整个平台设计的始终。功能结构上,全程平台包含了如下一些功能:①电子商务前台(EC):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前台经营与运作;②e-ERP:前台的营销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结合,无缝连接,时时信息传递,业务处理[2];③供应商关系管理与协同(SRM);④客户关系管理(CRM);⑤在线办公及协同(OA)。

2.2 兼容性 虽然现行的ERP实验平台和电子商务实验平台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同,但究其本质,电子商务乃是建立在ERP基础之上的应用,是企业ERP系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外延伸。相形之下,电子商务更多地是一种工具的作用,主要在于作业层的业务实现即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网上实现,而ERP提供的则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带有变革性的作用和根本性的影响。

2.3 主体性 高校自行开发的教学实验软件如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等,目标相对单一,模拟操作中细节关注较多;购买来的教学实验软件,如ERP应用系统,则多由企业版改版而成,功能大而全,普适性虽强针对性不足。新的体验式平台以现行实验平台为依托,并融合了它们的诸多功能,开发时不应、也不必追求功能细节的过度真实,而是要抓住主要流程,突出主要环节和纽带关系,更多地体现出计划、协同、实战的思想。

3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具体构建

3.1 体验式平台的集成实现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的经营和运作,需要统筹考虑,从集成的功能、对象、应用系统、集成的数据和集成的技术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设计,然后考虑实现的层次和实现的方式。我们重点考虑、设计并实现了下面三方面的集成:

3.1.1 功能集成 全程电子商务是从系统的角度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将客户直至供应商全部集成,我们在功能构建过程中尽量体现了这一理念。主要将电子商务营销功能[4]、客户服务、生产过程管理、供应商管理、网络协同办公、第三方物流功能以及电子支付等功能集成起来。重点搭建电子商务营销前后台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系统功能框架如图1。

3.1.2 系统集成 在集成过程中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系统、ERP企业管理系统、关系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的应用集成。系统的集成设计主要体现在:门户网站的构建以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为主,同时将客户和供应商也集成在门户上;通过门户后台管理实现企业内外系统之间的衔接,后台可以对商品和客户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直接登录ERP企业管理系统,实现内部生产和业务协同管理;恰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3.1.3 数据集成 针对系统集成中涉及到的数据,给出数据库概念图,如图2。对营销前台的客户数据、产品数据,生产管理中的原材料数据、成品数据、供应商数据,内部办公中的人事管理数据,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销售、采购单数据、财务数据、各种报表数据等进行集成。

3.2 体验式平台的设计难点及其解决

3.2.1 信息流的传递 既表现为不同企业——客户、供应商、生产商——之间单据的传递、资金流的处理,也表现为企业EC平台订单到生产ERP系统的传递,及内部信息的流通与集成[3]。我们以电子商务营销前台客户订单来拉动信息流,拉动过程如图3所示。

3.2.2 异构平台的集成 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与ERP生产管理平台的集成上。通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开发时间较早,首先实现电子商务前端的商业业务活动,而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ERP系统开发和实施相对滞后,二者在开发理念、功能需求、技术实现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本平台研发过程中,遇到系统语法层与结构层的异构问题,通过采用XML,WebService等技术,在数据层,应用底层数据库技术进行集成,这种数据方式集成方式简单、直接、效率高;在信息系统集成层,建立统一工作流平台,用于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相互衔接和流转;最终实现平台的集成。

3.2.3 生产计划与过程管理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是生产管理系统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我们采取了拉动式生产管理模式。首先,订单式拉动生产。其次,分解、实施生产订单。最后,能力平衡,生产排程,成本核算。该部分是模块设计的创新点,我们突出了管理的概念,模拟了完整的平衡、排程、核算过程。系统中必须要对生产计划进行粗细生产能力平衡;按照企业的生产容量和业务需要进行优先排程,实施成本核算,决定外包或自主生产。

3.2.4 数据的集成应用 旨在实现客户与产品、原材料与供应商、部门人员与OA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何将客户的消费信息与产品信息关联、集成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是本部分集成的难点,通过数据挖掘对销售产生预测;进一步地,数据的集成应用还应将客户对本企业产品信息的反馈与供应商评价、激励挂钩,以密切上下游关系,降低库存,赢得竞争。目前系统暂未能在这部分实现有效尝试,在后续课题中进一步探讨。

4 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该全程电子商务体验式平台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断应用和功能完善,实战效果令学生感到满意,主要表现在:

4.1 创业型实践教学特征明显 实战特征明显,拉近了知识学习与应用的距离,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在经营和管理企业。通过注册企业,获得资金,进行前台营销后台管理,最后体现在经营业绩的测评,有成就感。实战演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理论、明确未来工作的任务,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性。

4.2 协同型管理创新运作模式 平台体现了全程协同思想,企业内部、商家之间、商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以及在配送、支付等环节的对接和及时响应,让学生感受到快速高效;对于创新型理念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容易接受,并结合实际工作展开应用思考。

4.3 超前引领作用明显 生产企业能够根据前端的销售数据和订单需求,及时补货,并根据订单生成生产计划,从而开展基于协同计划下的生产安排、预测与补充库存,学生感到这是目前实际企业无法很好体现的。通过这个模块的实操,感到所学专业对企业的超前引领作用明显。

4.4 远程协作与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体验式平台按照小组进行协同运作,根据不同角色分配任务,从前台营销、后台生产管理、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管理、内外部协同管理等,形成一个团队,凝聚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结合本职岗位相关问题思考和探讨的多了,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这是一个“适用”的平台。

5 结束语

在开放大学实践教学中探索完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全程电子商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真正实现了通过网络的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实战环境,对全电子的企业经营运作提前赢得经验,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摈弃掉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突出全程商务重点,完整的网络实践环境可以更理想地展开典型的全过程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1]严冰.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与学习资源设计.国家开放大学新闻网[国开360°]2011.9.13.http:///ddsx/file.php?id=12578.

生态学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李俊清教授不大爱讲话,他把对祖国绿色事业的热爱,都化作了创先争优、播洒新绿的具体行动。他是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作为林业科学家,他奉献的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身为绿色园丁,他造就的是高质量森林生态人才。

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领略他的风采:他在学校首次开出了“保护生物学”和“生态旅游学”等新课;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开展生态学的双语教学;创立了完整的生态学课程体系和课程群,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保护生物学》著作,还主编了《生态旅游学》《生态旅游资源》等多部教材。他主编的《森林生态学》教材两次再版、5次印刷,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他主持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研究、精品课程研究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京郊大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对北京喇叭沟门、松山、百花山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保护区的系统研究,他开创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研究,成为生态学科的第二个专业领域;在他的主持下,在北京松山、百花山等地建立了10多个教学科研基地,组建了生态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了保护生物学的新学科增长点,开辟了恢复生态、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学、生态旅游等研究方向,拓宽了学术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他主持完成了国内和国际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构建技术”“北方地区引种珙桐栽培技术及毛种露天低温催芽种苗培育法”“沙地海岸松优良品种培育技术”分别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主持完成的 “我国北方几种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获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获得了“植物多酚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等5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与人合作出版了《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著作,主编《北京山地森林的生态恢复》《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研究》等著作。

生态学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公元16世纪以前,已有关于生态学知识的记载,但没有形成系统、成文的科学。生物一出现就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注意到了这种关系,积累了有关生物习性和生态特征的生态学知识。

公元前1200年,我国《尔雅》一书中有草、木两章,记载了176种木本植物和50多种草本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环境。公元前200年的《管子・地员》中叙述了植物分布的生态现象: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性质有关,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各不相同;植物的分布与地势的高低有关。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粗略描述动物的不同类型的栖居地,还按动物活动的环境类型将其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类,按其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和特殊食性4类。之后出现了介绍农牧渔猎知识的专著,如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均记述了朴素的生态学观点。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公元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生态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虽然在学科理论、方法和结构上并不成熟。

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波义耳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魏德诺在《草学基础》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气候、水分与高山深谷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这本已表现出近代植物地理学的雏形,说明了近代植物地理学的种属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三个部分(李继侗,1958)。1807年德国植物学家洪堡在《植物地理学知识》一书中,提出植物群落、群落外貌等概念,并结合气候和地理因子描述了物种的分布规律。1798年,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发表,促进了达尔文“生存斗争”及“物种形成”理论的形成,并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及“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促进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使不少生物学家开展了环境诱导生态变异的实验生态学工作。1866年,海克尔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定义了生态学。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明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作者本人改写,改名为《植物生态学》),和1898年德国施姆普的《植物地理学》两部划时代著作,全面总结了19世纪末以前生态学的研究成就,标志着生态学已作为一门生物科学的独立分支而诞生。

三、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大量生态学著作和教科书。20世纪50?60年代,传统生态学开始向现代生态学过渡。

动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是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群落学和种群研究,尤其是种群调节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研究。1937年,我国费鸿年的《动物生态学纲要》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动物生态学著作;1949年,阿里等合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标志着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研究生理生态与群落生态。

这一时期,生态学已基本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生态学由植物群落研究向生态系统研究方向迈进。1935年,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学发展史上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有了最基本的发展,如埃尔顿的能量金字塔和林德曼的生物营养及十分之一定律。基本的生物生态学学科体系已建立,欧德姆在《生态学基础》中明确提出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四、现代生态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生态学蓬勃发展。生态学的定义也由“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发展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视点,研究生物多样性各种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已经从单纯的生物生态学发展到关心人类未来的科W;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的渗透,使生态学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部门走向综合与交叉;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生态学获得了新的研究条件。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下:

(1)生态系统生态学

国际生物学计划(IBP,1964-1974)是有97个国家参加,包括陆地生产力、淡水生产力、海洋生产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等7个领域的生物科学中空前浩大的计划,其中心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其研究重在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演变、调控的机制及其空间格局、尺度特征、评估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尺度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等。

(2)系统生态学

系统生态学的发展是系统分析和生态学的结合,它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欧德姆甚至称其为生态学发展中的革命。Patten等(1971)的《生态学中的系统分析和模拟》、Smith(1975)的《生态学模型》,Jorgenson(1983,1988)的《生态模型法原理》和H. Odum(1983)的《系统生态学引论》等为这方面的主要专著。

(3)群落生态学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群落生态学有明显发展,由描述群落结构、发展到数量生态学,包括群落的排序和数量分类,并进而探讨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如 Strong等(1984)的《生态群落》、Gee等(1987)的《群落的组织》和Hastings(1988)的《群落生态学》文集。Tilman(1982,1988)则从植物资源竞争模型研究开始探讨群落结构理论,如《资源竞争与植物群落》和《植物对策与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Cohen的《食物网和生态位空间》(1978)、《群落食物网:资料和理论》(1990)和Pimm的《食物网》(1982)等著作,使食物网理论有明显发展,特别是提出一些统计规律和预测模型(如级联模型cascade model)。Schoener(1986)则明确提出《群落生态学的机理性研究:一种新还原论?》。

(4)应用生态学

上世o70年代以来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涉及多个领域,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很多结合。生态学与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是70年代后期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领域。主要著作如:Anderson(1981)的《环境科学用的生态学》,Park(1980)的《生态学与环境管理》、Polunin(1986)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应用》、IUCN(1980)的《世界保护对策: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等。

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生态学。虽然这是还未成熟的学科,但国内外都给以相当重视。它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的过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作用方式、调节机制及其经济价值的体现。

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我国在农业生态工程应用上广为群众按受,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已引起国际上重视,虽然其理论发展还落后于实践。Mitsch(1989)等的《生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本生态工程专著。

人类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虽然70年代已有人类生态学专著出现,如 Sargent(1974)、Ehrlich(1973)和 Smith(1976),以后有Clapham(1981)的《人类生态系统》,但尚未见公认而比较系统的专著。马世骏(1983)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与人类生态系统很接近,而前苏联的《社会生态学》(马尔科夫,1989)大致与人类生态学相一致。人类生态学近年主要研究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不同类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的健康、区域自然和人文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从涉及人类和动物公共卫生实践到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城乡发展统筹规划等各个接点,应用生态系统原则应对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此外,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放射生态学等都是生态学应用的重要领域。

(5)恢复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与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近年在森林、草地、土壤、湿地、矿区、农业、城市等退化生态系统及极端退化生境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保护生物学主要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起源/维持/丧失、编目与分类、监测/保护/恢复/持续利用,目前进展较快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和保护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宏生态学、谱系生物地理学、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NA条形码技术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监测等。

(6)产业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生态学原理;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22-01

1.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ErnstHaeckel于1869年定义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由此,生态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研究、认识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表现出的功能关系的规律。生态学基本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它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态学是一门以研究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要任务的学科。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学的一个专业研究方向。而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这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景观设计)

由此可看出生态学是景观设计学重要的学科基础,生态学学科发展为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与生态学知识相结合的途径。在2O世纪后期,麦克哈格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了应当在设计中注重生态学的研究,并建立具有生态观念的价值体系,在这一领域也为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贡献。而生态学的出现给出的生态功能研究、空间结构分析以及控制和管理的方法给予景观设计师许多鼓励和帮助,以科学的方式来分析景观,为景观设计与生态学的有效连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即我们的景观设计要生态,故为景观生态设计。

3.植物生态学

植物是城市绿地建设的主要材料,植物群落营建是城市绿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是营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植物群落的基础。

(1)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每个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的植物种群组成,这些种群共同适应于它们所处的立地环境,同时,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也达到协调和平衡。在构建植物群落时,需要参考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选择彼此能共存的物种作为建设材料,避免因物种相互不适应而造成群落的不稳定。一定的环境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反过来,生物群落对其生境也产生较大影响。根据这一点,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在群落形成初期,上层选择阳性的乔木树种,下层选择耐荫的植物。

(2)生态位与种间关系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的大小与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成正比。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重叠时,表示它们共同利用某种资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对于一般的绿地来说,应尽量选择生态位不重叠或重叠少的植物布置在一起,避免种问出现竞争,使每种植物都能得到充足的资源。在向人们展示竞争的生态现象时,可以有意将两种或多种生态位重叠的植物布置在一起,向人们展示竞争的生态现象。物种间除竞争关系外还存在捕食、寄生、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等关系。充分利用植物之间的这些关系进行群落建设,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投入的目的,同时,这些生态现象也可以通过绿地展示出来。

(3)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这是由于植物根据不同的生活型,在空问上垂直排列的结果,这种排列与光的利用有密切关系。群落的成层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绿地建设时,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尽量构建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另外,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层问植物也是植物群落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对于丰富垂直景观起着积极作用。除垂直结构外,群落还具有水平结构,即群落的镶嵌性,它是由于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比如地形的变化,土壤肥力的差异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城市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易造成小环境的分化,在群落内又形成小群落。小群落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绿地景观的变化,还能调节局部的小气候。根据植物群落的这个特点,可以适当为小群落的形成创造条件,以保护群落受干扰后自然更新的产物。

(4)群落的季相变化

植物群落的外貌随着气候的季节替而发生变化,这就是季相变化。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群落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群落的季相变化是绿地的观赏要素之一。春季观新叶观春花;夏季观繁茂浓绿的树冠;秋季观累累硕果和五彩的秋叶;冬季则观枝叶落尽后丰富的枝干。季相变化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之美,以及植物不断延续的蓬勃生命力。利用季相变化营造多样的绿地景观,可减少建筑、小品等人工景观的数量,增强景观的动感,增添观赏的乐趣。在观赏要求高的生态绿地中,尽量选择季相变化明显、色彩丰富的植物,通过合理搭配,做到四季有景可观而又四季景观各有特色。

生态学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A120,2012JGA117 )。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8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因此,研究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的重要内容。《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许多同行对《 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教材选择及内容取舍

在《环境生态学》现有教材中,多数是面向环境类专业不具生物学或生态学背景的高校学生编著的,现有教材种类多达10余部,其主要内容多为介绍生态学基本理论,而联系国内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容较少,并且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比较众多教材,结合环境专业学生生物学知识不足的特点,选择了由杨持主编的《生态学》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比较详尽,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培养目标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也便于自学,比较适合环境科学类各专业使用。

环境生态学源于传统生态学,但有别于传统生态学,现代生态学从研究层次上主要向微观与宏观两极发展;在研究范围上,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难看出,环境生态学更强调生态变化过程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即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基于以上特点,环境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不是生态学研究为主,而是以生态过程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主。搞清这些问题后,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对内容进行取舍。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上侧重于宏观过程,而不拘泥于细节;侧重于生态学理论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而不是去研究生态学本身;侧重于较大尺度下生态过程的变化研究。因此,教材取舍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恢复等内容为主,适当增加能反映环境生态学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的教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演讲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还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授课时要有热情,精神饱满,讲述内容充实,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和创新的启迪。

教学过程中除了适当增加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外,还利用一些热点事件,联系当地生态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生态入侵时除了介绍当前热点“美国亚洲鲤鱼入侵”、“德国大闸蟹入侵”外,重点介绍了桂林本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态入侵”事件及过程,配以教师实地拍摄的影视频资料,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生态入侵的危害及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努力学好环境生态学的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要有特色和创新,结合教师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力求清新简洁,结合本地实际。课件中只列出每章节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课程内容多以提纲为主,避免大面积“拷贝”教材,声像资料尽可能使用实例和当地素材资料。广西师范大学的环境生态学教学课件的一大特色是六成以上的影视频资料均出自任课教师之手,例如,桂林南溪公园的南溪河治理前后实例图片;及今天日本水俣海湾的生态恢复现状图片资料等均为任课教师实地考察拍摄。教师利用这些资料,讲起课来形象生动,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环境生态学专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有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桂林周边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已建立了桂林古东生态公园、广西植物研究所和猫耳山自然保护区3个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到基地进行野外实习,加深了对课堂理论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教学中,除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外,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实践锻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专业的做法是尽量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相关研究工作中,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生态恢复研究、评价报告编写和生态规划调查等工作。通过协助老师的相关工作,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起到了促进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为走向是会做好准备。

4结语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专业培养对象是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而生态学的原理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生态风险评价、生态恢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学好环境生态学课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对于在校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发展特点,必须紧跟国内外环境生态学理论变化发展趋势,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教学上更应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和案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表明,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实践,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持,盛连喜,邬建国,等.[M]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9.

[2]杨桂英,廖周瑜,曹子林,等.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通报,2012,18(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