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食物文化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方
什么是文化?历史上的所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显形的和隐形的,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这就是文化。中国是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西方社会经过几百年的社会历程,文化也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两方文化各具特色,虽有共通之处,但绝大多数的领域,中西方文化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下面我就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分析一下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中最根本的核心。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日复一日的饮食中,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
首先,在吃什么上,中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人讲究食物要“色、香、味”俱全,把着重点放在了食物的外观和味道上。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人十分注意食物的搭配与营养,比较注重其实用性。这两种饮食文化各有优劣。中国的饮食文化几乎可以称之为一门艺术,让人觉得吃饭是一种享受,身心愉悦。只是形式主义过于偏重,忽略了食物的内在营养和价值。西方的饮食文化是理性的。一天要摄入多少维生素多少蛋白质都是必须保证的,即使口味并不是那么好。所以它的特点是健康但却单调。
此外,在怎么吃上,中西方也存在着差异。中国吃饭讲究个热闹,人越多,气氛越好。大家共享桌上的菜肴,其乐融融。吃完后一个人请客结账的情况比较常见。而西方则大不相同。西方人讲究分餐制。各自有自己的餐盘,自己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不用顾及别人。结账也是AA制。这也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个性的尊重。
最后,在吃饭的方式上,中西方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衣着整齐隆重,席间轻声细语交谈,不妨碍他人。而中国人穿着稍显随意一些,席间喜欢高声交谈,划拳呐喊,图个热闹。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所以在面对一些事情做出的反映和回答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西方人直率而东方人谦让,所以在对待称赞方面,东西民族的反映互不相同。在西方,人们能大方地接受赞扬。但是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便养成了谦虚谨慎的秉性,对待别人的称赞和表扬也往往采取自谦或自否的态度,否则就有骄傲自大之嫌了。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思维方式比较复杂。面对问题,喜欢想得很多,做决定时也顾忌很多。而西方人做事喜欢直截了当,说话直言不讳,实事求是。中国人是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小心翼翼,谨慎,不容易出差错,但有些时候不免有些拐弯抹角、捕风捉影、故弄玄虚了。而西方人的实事求是,直截了当固然省了不少时间,但有些时候欠缺考虑,事情做得不会那么完美,甚至,会把事情办砸。
三、中西方艺术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也表现在艺术方面。最明显的,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巨大差异。中国绘画旨在画外,而西方旨在画内。中国讲求意境美,绘画作品中大片、大片的留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不同的欣赏画作的人心中会形成不同的画面,不同的世界,让人觉得很美,很妙,妙不可言。而西方的油画注重色彩,讲求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色彩的明暗深浅是绘画的重点。西方的画家的著作多用色彩表现作品的张力。把情感、故事都蕴藏在画内。
中西方艺术方面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绘画上,还表现在建筑上。恰巧,中西方在建筑文化上的态度和饮食文化正好相反。中国在饮食上注重外观,而西方是在建筑文化上重视外观。中国建筑不一样,它比较注重精神和意境的塑造,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感。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影射了两方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西方人崇尚激情,迷狂。而中国人喜宁静。所以西方建筑形式夸张,时尚,中国的建筑内敛庄重。
四、中西方节日上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中国有自己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而西方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母亲节等。中国人和西方人节日里的风俗习惯很不相同。在礼物问题上中国人往往推脱一番再接受,而西方人都是当面打开,并欣然道谢。其实,抛却两方接受礼物的方式不谈,虽然节日的名称不同,还是有很多共通点的。比如中秋节和感恩节。都是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借这个我想说,虽然本文一直再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两者并不是冰火不容,在某些文化上两者还是可以交融的。
五、结论
其实,中西方不仅在饮食文化、思维方式以及艺术、节日上存在差异。在人际交往、风俗习惯等问题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做这次关于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并不是旨在否定或肯定哪一方,而是了解对方同时反思自己。比如在饮食上,我们可以兼顾色香味的同时,也关注一下食物的搭配和营养。在建筑风格上可以追求多样化,西方简约时尚的风格可以适当引进。思维方式虽然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西方人的闪光点,那就是简单直接,不拐弯抹角,不捕风捉影,故弄玄虚。中国人遇事往往考虑很多,这样反而走了不少弯路。简单,真的是一种不错的考虑问题的方式。总之,通过这次研究,希望能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吸收外来有用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国文化各加灿烂夺目,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刘捷,James Waters. 文化震撼[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情感意义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45-02
翻译并不只是向其他语种人群传达表浅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一种不同文化间的互通与交流,翻译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上的转换,更深层次的是两种截然不同文化间的互相认识。在对非本土语言的文化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必须要对该地域的文化、语言、情感、习俗、宗教等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翻译出更好的作品,不使原著中的情感意义表达丢失。该文主要就中西地域间的文化差异背景下,文化作品中的情感流失进行探讨。
1 文化差异具体体现探析
中西两地因为地域差异的关系,其文化背景差异甚大,其具体体现包括肤色、语种、生活习惯、文学差异等等。在语种方面,中西方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所采用的词汇、语言顺序、语法等差异大有不同,所以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不可对一项作品采用直译的方式,否则所表达出的意思必然会大相径庭,造成文化笑话。更有可能因文化差异而对对方传统文化造成误解,从而给两方交流造成障碍,不利于双方文化交流的积极开展。该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1)科学文化。西方国家在科学研究上面所花费的精力要远远大于我国,进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亦为世界之首。相比于我国,他们在科学文化的探索上更加的勇于创新,敢于表达个人观念,与传统理念相驳,由此更加能推动西方科学文化的前进与发展。而反观我国,更加注重的是尊重前人的成绩,甚至是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思想,从而将我国的科学文化发展更多的放在对前人思想的总结与延续上面,缺少了新的探索,因而中西两地的科学文化差异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且差距甚大。(2)民g习俗。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中西两方的民间习俗差异非常之大,具体表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从饮食上来看,中国美食更注重作料烹饪,以味重、味多为特点,而西方国家口味却较为单一,且两方的食物味道与特色亦有较大的差别。(3)艺术差异。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艺术差异十分的明显,我国的传统艺术一般是以委婉、古典著称,这与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性有关,而西方国家的文化却是更加的奔放与自由。(4)宗教差异。宗教差异是民族差异中最为显著的一点,科学、民俗、艺术最终会随着地域距离的淡化而形成互通,而宗教是数千年来的一种民族信仰,而且从近几年的传播与接受度来看,这些信仰正在逐渐的远离人们的生活。我国的主要宗教有佛教与道教,西方则主要信仰基督教,以耶稣上帝为尊。
2 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体现
受到上述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差异影响,在对文化作品进行翻译时,常会因此而产生局限,导致翻译后的作品与原著意思出现了误差,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在翻译作品中的情感意义方面,常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的误导。就中西方文化情感而言,在进行翻译时,如果只从我国的文化角度出发对西方文化作品进行翻译表达,最终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原著所呈现的情感会因信息的误导失去其准确性。因而在进行语种翻译时,深刻的了解每一句话所要表达的具体意义是翻译工作必须要探析的重点。如西方文化作品中常会出现一句“hand writing on the wall”,从字面上直译所得出来中文表达意思为“在墙上写字。”而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解读之后,我们发现,这一句所表达的真正意义是指“即将到来的严重灾难。”其中涉及到了西方国家的一项著名典故,即巴比伦王伯宴会。而对于学习汉语的其他国家人群,有一件非常经典的小故事。我国人说“方便”包含着许多的意思,而对于刚开始学习中文的国际友人,常会因这一个词而出现一些误解,从而引发笑谈。
因中西方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若翻译人员对两方的语言文化不够了解,那么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错误的翻译便会出现。机械式的语言直译并不能将原著作品中的情感意义表达出来,造成文化情感上的缺失,失去原著韵味。在现如今较广泛使用的英语当中,有一个受到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影响而出现的短语“Achilles’ hell”,翻译为“致命弱点”,另有“black sheep”,翻译为“道德缺失的人”。这些翻译都是结合了当地的文化与情感所翻译出来的简单词汇,若是从字面上来直译,必然会引起诸多的误会,致使词不达意,无法让我国读者了解到原句中的真正内涵与情感意义。而将我国的古代文学进行西方语种翻译,要想体现出其中的智慧与韵味则更加困难,需要翻译者投入更多精力。
受到现代社会发展下地域性差异的逐渐缩小,中西方的许多文化已经互相传播,且彼此接受度较好。饮食差异正慢慢变小,而在语言方面,我国的常用问候语用在西方国家却会成为不礼貌的打探隐私的行为,尽管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有所增进,但是民间的这些传统习俗却很难改变,我们所能做到的便是入乡随俗与相互尊重。东西方之美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是当地人们思想与生活差异的具体体现,含蓄的东方之美与热情的西方之美发生碰撞,所体现出来的却是文化互通的结果。所以,艺术无国界,地域差异间的互通更能表现出更多的艺术风格。因而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的情感流失会越来越少。另外于方面,要想实现融合却较为困难,但是这种随着千年历史一直被延颂至今的宗教文化并不会真正消失,但是一个个体的人不可能同时信仰两种不同的宗教。
3 结语
在对文化作品进行翻译时,首先必须要求翻译者对两种语言地区的本土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只有真正理解到了两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作品翻译时,才能将另一个地区文化通过语种翻译变换成为能被本土文化、本语种读者所接受的文化形式及内涵。然而,从目前的翻译界所出作品来看,亦会有许多的文化作品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导致原著作品中的部分内涵被丢失,尤其是文化情感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凌.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色彩词命名的服装品牌翻译[J].山东纺织经济,2015(6):42-44.
[2] 力提甫・托乎提.从文化差异看语言间的异同――以英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疑问结构构成对比研究为例[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5(2):5-14.
[3] 李家元.从文化差异看四大名著英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J].读与写,2013,10(2):16-18.
[4] 王健,马千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影视字幕翻译――以《老友记》和《布莱克书店》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114-115.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开放的中国已经融入到了全球经济和文化当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特点,不同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多样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同样有各种各样饮食文化。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饮食都是人们生存的关键。在人类的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饮食文化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在跨文化交流当中,饮食文化占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学习和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不仅仅能够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特点,通过饮食文化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够推广我国饮食文化特点,以及推动中华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在跨文化交流当中往往会存在很多的文化差异,造成交流苦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通过饮食文化的沟通和培养能够有效增加跨文化交流的适应能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悠久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风情养成中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最具中国地域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菜系:徽菜、粤菜、湘菜、川菜、苏菜、闽菜、鲁菜以及浙菜。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味觉感受。其中,川菜主要以麻辣为主,其味觉变化多样,美味无穷;鲁菜主要走清香路线,菜品味道较纯;闽菜色调美观多样,味道清新,烹饪主要以炒、溜、煎为主;粤菜口感鲜嫩爽滑;浙菜口感清香、鲜嫩、脆爽,烹饪方法多样化,炒、炸、烩、烧、溜、蒸多种方法并用。湘菜则是以辣椒、熏腊为主要原料,用油较多、色调较浓;苏菜更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味浓但不腻、咸中带甜;徽菜则是以擅长烹饪山野海味著称,对于火攻要求较高,讲究火功,重色重油,要求食物保持原汁原味。同时,中国饮食具有较强的季节特点,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特色的菜品,中国饮食上讲究医食结合,将有一定药用价值的食材做成美味,对于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西方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化形成很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饮食文化。西方饮食主要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当中逐渐形成著名的几大西方国家饮食特点,其中有意大利菜、俄罗斯菜、法国菜、美国菜等几个主流菜系。每个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不同拥有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其中法国菜最为出色,特别讲究味、形、色、香之间的巧妙搭配,常用酒进行调味,取材十分广泛。意大利菜则常用橄榄油和西红柿进行调味,烹饪过程注重保留食材本来味道。俄罗斯也是一个非常讲究饮食的国家,菜的品种多样,较为喜欢甜、酸、辣、咸等味道。烹饪过程用油较多,口味比较重,对菜色要求较高。德国菜在食材选取方面比较偏好于生鲜,一般用啤酒进行调味,口感以酸咸为主。因此,可以看出西方饮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且菜系以比较复杂,拥有自身文化传统。
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外在变现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最大差异是对于营养和美味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美食在烹饪过程中一般会经过长时间的油炸或炖煮,这样使得食材当中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造成营养流失。这样的烹饪方法会造就中国传统美食丰富的口感、多样的色泽、已经变化多端的香味,但不可忽视的是营养的流失。西方饮食文化注重食材营养搭配,西方饮食最大原则就是营养。西方饮食将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合理搭配,使得这些营养成分能够充分吸收。但是西方饮食文化对于菜的色、香、味等考虑较少,口感变化单一。总的来说西方饮食文化注重饮食营养,但轻口感、色泽等。
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请客吃放时,菜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食材越珍贵,才能体现主人的慷慨与热情,至于客人能够吃完这些饭菜确不会考虑。相反,如果饭菜恰好够吃,主人将被视作为小气。因此,在传统中国饭桌上普遍存在铺张浪费情况。这也从侧面反映中国的民俗民情,我们在饮食方面是需要努力改进的,特别是中国人的爱面子、讲排场这种不好的习惯,但这种不好的习惯似乎是很难改变的。然而,在西方饮食文化当中则十分重视节俭,在盛大的宴会当中也就五六道菜而已,其中上菜也就二三道而已,其他则是陪衬。在平时请客吃饭更是讲究够吃就好。因此,可以看出在西方饮食文化十分重视节俭,不讲排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文化传统。
再有,中西方饮食文化上别一个大区别在于就餐方式的不同。在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喜欢坐在一起吃饭,这样才能体现团结、友好的用餐气氛。但是在西方,无论是宴请还是平时一般都采用分餐纸,一人一份,各吃各的。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这一区别。在中国文化当中认为共餐制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就餐氛围,人们通过敬酒等方式,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因此,在中国共餐制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方饮食文化则讲究分餐制,各自点菜,各自享受,能够很好的体现节俭用餐的特点,保证了每餐都吃完,而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2 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开放的中国已经融入到了全球经济和文化当中,不同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饮食文化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悠久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风情养成中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及其特点,中国饮食具有较强的季节特点,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特色的菜品,中国饮食上讲究医食结合。西方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化形成很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饮食文化,其中有意大利菜、俄罗斯菜、法国菜、美国菜等几个主流菜系。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最大差异是对于营养和美味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美食在烹饪过程中一般会经过长时间的油炸或炖煮,这样使得食材当中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造成营养流失,西方饮食最大原则就是营养。西方饮食将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合理搭配,使得这些营养成分能够充分吸收。中国饮食文化讲究排场,西方饮食文化讲究节约。学习和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不仅仅能够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特点,通过饮食文化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特点,推广我国饮食文化特点,以及推动中华文化向全世界传播。
【参考文献】
[1]林丽瑞.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消费导刊,2009(09).
摘要: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比较;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
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1.3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1.4进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1.5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西方人用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来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离席出去听电话。用餐结束时,人们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放回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离开,告别时还要向主人致谢,更为正式的,回家后还可再以电话或致谢卡致谢。吃中餐时,接听电话虽然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手机响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结束后会等主人来宣布结束,感谢宾客们前来用餐。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离开。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关键词:鸡蛋习语;字面意义;比喻意义;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162-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41
1 . 引言
我国著名学者许建平认为翻译时应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忠实是对原文而言,通顺是对读者而言――即译文应符合不同文化要求,做到可接受性或译为所用。而国外学者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用目的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对应信息或相当信息。
英汉习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包括习语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如果不了解文化,就难以理解这些习语了。
翻译中如果能兼顾英语中的文化信息和汉语的表达习惯,重视习语中的文化意象,同时兼顾汉语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2 . 习语汉译的几种方法
中国从古至今就流传着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西方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也家喻户晓。鸡蛋对人来说,虽然不像水和空气不可缺少,却又是和人类联系最紧密的食物之一。中西方都离不开它。所以中西方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有关鸡蛋的习语。下面以英语中有关鸡蛋的习语为例来探讨一下英语习语汉译的几种情况。
1 . 1 按字面意义译
英语习语可分两类。一类是平铺直叙的,既无很深的含义,也无难解的典故,只是用词与搭配相对地固定。如:
(1) Fat hens lay few eggs. 肥鸡下蛋稀。
(2) a bad egg 坏蛋,坏人
(3) got a goose egg/duck egg 得鸭蛋(考试中一分未得)
对这类习语,我们只需从字面上去理解,翻译起来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直接照字面译就是了。
另一类英语习语,有着相当明显的比喻意义,其中不少蕴含历史典故或神话典故。这类习语中,有一部分因使用范围广、历史久,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都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如:
(1)英语中有eggs on one’s face,意思是:出丑、狼狈、出洋相。用法是:have/get/ with an egg on one’s face。在英美国家某些民族的某些场合和某些节日,通常是对房屋、汽车或者人们扔掷鸡蛋,使某人出丑。这种行为在西方是很常见的,即使直接照字面意义译成:被鸡蛋打中脸部,也可以被中国读者正确理解。
(2)easter eggs,意思是复活节彩蛋。复活节是西方最古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3月21日后的第一个月圆后的星期天。复活节最早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所以,孕育新生命的鸡蛋成了复活节的象征。孩子们会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是表达关爱和祝福的方式。
对这部分英语习语,我们可以直接翻译它们的字面意义,因为一般中国读者都能理解这部分习语字面意义后面的比喻意义。
1 . 2 按比喻意义译
1.2.1 文化内涵部分相同
下面这些习语,是西方常用的,而在中国很少有同样说法。
(1) Don’t count on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字面意义:鸡蛋尚未孵,别先数鸡雏。
比喻意义:不要过早打如意算盘。
(2) He that would have eggs must endure the cackling of hens.
字面意义:要想吃鸡蛋,就得忍受母鸡叫。
比喻意义:要享受就得吃点苦。
(3) Never cackle till your egg is laid.
字面意义:蛋还没有下,先别咯咯叫。
比喻意义:事未成功,切莫张扬。
(4) If the hen does not prate, she will not lay.
字面意义:不叨叨的母鸡不下蛋。
比喻意义:要享受就得吃点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5) It is no good hen that cackles in your house and lays in another’s.
字面意义:这样的母鸡可不好,在你家里咯咯叫,却到别家去下蛋。
比喻意义:常指没有生小孩的妇女。
上述这一部分习语蕴含着浅显的道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恐怕中方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或者不能马上理解,英译汉时应该考虑到多使用比喻意义的方式比较适合。
1.2.2 文化内涵完全不对应
虽然中英文“鸡蛋”的文化内涵有着基本相同、部分相同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字面意义上完全不对应的表达方式,造成交际的误差。对于这部分习语,我们可以避开其字面意义,直接译出它们的比喻意义,以便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如:
(1) egg in your beer
字面意义:啤酒里加鸡
比喻意义:得寸进尺
(2) from the egg to the apple
字面意义:西餐里第一道菜是鸡蛋做的菜,最后一道菜是苹果做的菜
比喻意义:自始至终
(3) an egg-head
字面意义:脑袋里都是鸡蛋
比喻意义:知识分子;有学问的
1 . 3 找到对等汉语习语
1.3.1 形同
英语习语有不少在比喻上同汉语习语非常相似,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相似的汉语习语来翻译英语习语。如:
(1)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
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2)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班门弄斧
1.3.2 形异
大多数英语习语是无法在汉语中找到比喻相同或相似的对等习语的。但英语习语之间形异却意同的对等现象有许多。翻译时,我们也不妨采用这些对等习语。
(1) Eggs are not fried with wind.
字面意义:用风不能炒蛋。
比喻意义: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2) You can’t make an omelet without breaking eggs.
字面意义:要想做煎蛋饼,就得打破鸡蛋。
比喻意义:有失才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1.3.3 多条对等的汉语习语
同一条英语习语,我们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译成许多同义的汉语习语。如:
Eggs cannot be unscrambled.
字面意义:炒过的鸡蛋无法再复原。
比喻意义:生米已经做成熟饭。/覆水难收。
多条同义英语习语也能找到多条对等的同义汉语习语,这自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翻译的灵活性。如:
(1)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teach a fish to swim
(1a) 班门弄斧
关公面前耍大刀
(2) Better half an egg than an empty shell.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Better an egg today than a hen tomorrow.
(2a) 十赊不如一现。
明天得一百不如今天得五十。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 . 4 切莫望文生义
有些英语习语同一些汉语习语,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使我们一读到这些英语习语,立刻就联想到那些汉语习语。其实,两者之间形似意不似,貌合神离。如:
(1) as full of meat as an egg
误译:鸡蛋里塞满肉
正译:脑袋里塞满知识、饱学的
(2) good egg
误译:好蛋
正译:好人,好东西
(3) lay an egg
误译:下蛋
正译:指什么事搞砸了或完全失败。例如:He laid an egg telling a joke.(他的笑话讲砸了。)
由此可见,翻译英语习语绝非易事。我们既要做到理解正确,又要注意表达得体;既要提倡使用对等的汉语习语,又要防止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3 . 结论
习语植根于文化之中,和文化血脉相连。中西方进行跨文化交际,表达方式总是存在着一些差异和不同。人类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食物相关的习语。鸡蛋是一种最常见不过的食物,不管是平常的一日三餐,还是重要的宴会酒席,到处都能看到圆圆的、大大的鸡蛋的身影。鸡蛋在中西方习语中当然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所以对鸡蛋习语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所讨论的按字面意义译、按比喻意义译、找出对等汉语习语等这几种习语英译汉的方法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确保译文能传递更多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目的是使译文既翻译准确又兼顾表达得体,以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畅。
参考文献
冯庆华编著.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