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兴市场主体

新兴市场主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兴市场主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兴市场主体

新兴市场主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复习课;主体性;课例;应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对话教学”和“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何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高三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复习课,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尚没被更多的老师所关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对复习课研究远远不及新授课,更多的是教学形式单一的讲练式知识本位教学,起不到本该赋予复习课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巩固,综合提高的功能。随着对案例教学的不断解读与思考,我就尝试着在复习课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以此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1. 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

1.1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案例教学法教学在复习课中的价值。

(1)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通过案例接触到许多他们不可能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在短暂、真实的模拟情景中寓教于乐的掌握所学,学生参与参与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案例更深层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理论与案例融合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具体、更清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中复习整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得知识体系得以归纳和提升,更符合复习课的特点。

2. 案例教学在复习课中的操作程序 

3.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复习课案例教学课例

本课时以“进口配额制”为例,它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版)§4-2第1课时。复习内容为进口配额制的概念及分类,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判定和应用进口配额制的种类,能够对复习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3.1 导入:创设情境案例,进行角色定位;

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代表五个不同的出口国,设置不同的情境;甲国作为进口国不断地变更条件,请求五个出口国来解决问题,情境案例的设置和角色的有效定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正式上课奠定了基础。

3.2 讨论应用:

以甲国不同时期的公告(即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复习。采取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将全部知识点贯穿其中,请学生来解决问题,师生、生生有效地进行活动,学生们在情境案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应用如下:

第一步:合作探究案例

(1)教师出示案例,巡视指导学生:

甲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虽然对葡萄酒的进口实行关税保护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保护本国市场,欲采用进口配额制限制外国葡萄酒进口。

公告1:2011年第一季度共进口葡萄酒30万吨,超过配额不得进口。

看一看:甲国政府实施的是哪种进口配额制?如何规定的?可分为哪两种?

公告2:甲国规定,2011年第二季度共进口葡萄酒40万吨,其中:A国8万吨;B国6万吨;C国15万吨;D国3万吨;E国8万吨;进口商必须向甲国海关提交葡萄酒原产地证明书。

想一想:甲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与第一季度相比有什么变化?

(2)学生合作探究

各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看一看、想一想等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准备展示。

第二步: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

通过一步步的案例呈现,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每组都有不同的答案,为展示做好准备。

第三步: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以PPT 、海报、演讲等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情况,老师适当点评,集思广益后每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3 反思完善:

通过教师的点评、整理、质疑、提升,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改正、改进和完善,并将自主复习的成果上升为规律性东西。

这个环节是通过一个共渡难关的案例来完成的。请同学们为青岛海翔贸易公司遇到进口配额方面的业务问题做一下员工培训,帮助员工们走出困境,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做老师的角色互换,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在“教”案例的过程中又一次加深巩固了知识……

3.3 整理升华:

通过整理和升华两部分,将本堂课全部知识点再次融入其中,综合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课堂后发气氛达到。

整理是通过一首诗将本节课的内容贯穿其中,完成本节知识体系的构建。明确本堂课要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学生通过诵读诗歌,达到本节课的。

升华是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作业,让学生综合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每组自编2~3个综合性的案例以供学生课后练习之用。

4. 效果评价

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普遍认为案例教学使他们功底更扎实,知识学得更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通过案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和升华,能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它并非完美无缺,因为案例教学最大的不足是它不能完全代替理论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要求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若是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则效果更好。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要有合适的、好的案例。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报纸、杂志、网络等)搜集、整合各类安全,保证案例对学生理解知识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川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商情》2008年第23期

[2] 王雪 《案例教学法在国贸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开封大学学报 2006.33

新兴市场主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和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和关系等几方面。论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相关性,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以及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和关系等几方面,论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相关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建立与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指出,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一个指导思想(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同步推进(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和社会机构开展的综合信用评价),三方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的作用),实现四个统一(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其中指导思想是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前提。

在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为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为了能给建筑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手段,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也即信用体系建设要有体现德治的道德标准和体现法治的规则标准,这是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

2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

由于我国建筑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市场理性发展相对欠缺,有相当部分的市场行为承诺与实践不符,使得市场信任感匮乏,主要表现:

2.1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一是政出多门、政策易变、政令不畅,导致政策缺乏公信力;二是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工作缺乏科学性;三是政企不分、行业垄断、行业保护、不公平竞争,导致诚信缺乏监管度。政府诚信水平的高低与社会运行成本成反比,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社会运行成本的高昂。

2.2一些企业诚信水平较低一是市场交易中的失信现象,包括虚假招投标、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非法挂靠和越级承接任务等市场交易中不规范行为;二是定价行为中的失信现象,包括恶性压价竞争、偷工减料、降低建设标准、不履行质量责任和不遵守强制性标准等定价行为中不规范行为;三是企业竞争中的失信现象,包括不顾企业形象、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合同履约率低、纠纷处理难度大和组织协调困难多等企业竞争中不规范行为。企业诚信水平的高低与经济运行成本成反比,一些企业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经济运行成本的高昂。

2.3一些个人诚信水平较低一是一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办事不公、官僚作风等现象严重,导致政府监管的成本高昂;二是一些企业领导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恶性竞争等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的成本高昂;三是一些企业职工诚信意识低、利益要求高、工作责任低等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管理成本高昂。个人诚信水平高低与管理运作成本成反比,一些个人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管理运行成本的高昂。

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l800亿元,累积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已达6000亿元到l万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严重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l0~20%的巨额低效经营成本,它将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筑市场失信行为主要原因:

(1)人们缺乏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它包含道德经济与法制经济,缺乏诚信的市场经济,处处是陷阱,无法良眭发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诚信意识,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时有发生。

(2)人们缺乏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标准,人们追逐不当得利,以及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会成本小之又小或甚至没有,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健康发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诚信标准,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

3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与关系

处于转型期我国建筑业,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和现象,严重限制了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加大、效率降低。要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得以维系:一要依靠诚信文化教育的工作,提高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及其诚信交易自觉性;二要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规范,建立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标准及其失信惩罚制度化。前者具有诚信道德的原动力,后者具有惩戒失信的鞭策力,二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因此,要减少和消除因失信行为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特别要建立能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诚信标准。

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包括道德标准和规则标准两大方面:

3.1诚信的道德标准

就是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事中,能够诚实守信,做到行为规范:在市场交易中要讲诚信,在定价行为上要讲规范,在市场竞争中要讲道德;政府官员要遵守官德,企业领导要遵守商德,企业职工要遵守公德。建立诚信的道德标准,就能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及其诚信交易自觉性,这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3.2诚信的规则标准

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诚信原则,必须执行的政策法规:在诚信规则中,有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法律规则等;在规则标准中,有建立诚信信息系统的基础性标准、有建立诚信评价系统的监管性标准、有建立诚信法规体系的保障性标准、有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的鞭策性标准。建立诚信的规则标准,就能确保市场的诚信交易及其市场秩序规范化,这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建筑市场诚信的道德标准和规则标准的相关性:诚信的道德标准,是道德准则的诚信;诚信的规则标准,是规则原则的诚信。规则诚信“源”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规则化;规则诚信“高”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制度化。道德诚信与规则诚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维系:规则诚信必须有相应的道德诚信作为基础和依托,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道德诚信必须有相应的规则诚信作为保障和体现,否则就会成为无果之花。

新兴市场主体范文第3篇

世界经济在全世界各国政府联手救市的背景下,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但复苏的道路并不平坦。美国的失业率、信贷、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尚待逐步解决。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会二次探底,未来可能持续2-3年的低迷。最近,欧洲经济体制也出现了问题,复苏的步伐可能更慢。也就是说,国际市场要恢复到正常状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长期来看,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不会有大的提升。发达国家经济要想走出低谷,需要大的需求革命或者是技术革命的出现,而它们尚未寻找到这两方面的突破口。目前,西方国家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都与低碳相关,想从此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受碳政治的约束,很难产生爆发式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制度改革也在进行,银行体制、监管体制改革,所有的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监管体系。这些重大结构调整将带来杠杆率、负债率的降低,居民和政府的储蓄率提高,而这将最终导致需求缩减。

我们认为世界主要需求的增长将来自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很快会成为市场主体的机会。就发展增速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增长率差距在拉大。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升高。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多基于国家自身的需求,更少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世界资本正在向新兴市场,也就是向发展中国家市场流动。

经历了2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2010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繁荣的同时,又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经济过热的可能性、投资过热的可能性。不过,从目前来看,危机不是通货膨胀引起的,而是资产泡沫引起的。考虑到我国的发展及体制阶段、人类发展的趋势和世界各国提供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管理繁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如何管理资本市场泡沫是其具体内容之一。

这两年经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最近几个月政策上一直都在调整,包括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等。政策调控的目标是熨平波动,减少过热的程度,进一步降低后危机效应。

从长期来看,城市化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社会的全面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如进城农民的市民化。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平衡发展,在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13亿人口,我们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全世界都在增长,发达国家压着我们,新兴市场要和我们竞争。我们要实现充分就业,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中国经济可能还有30年的高增长,中小企业、新兴的中产阶级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吸取借鉴发达国家历史的和发展中国家现实的经验教训,做到更平衡、更健康。中国有最大的机会,再走30年,足以实现现代化的梦想。

新兴市场主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汇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兴市场国家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完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1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

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股市大幅波动、对外贸易逆差增大、外资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流动资金在危机时纷纷脱逃,返回本国救市,这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汇率的大幅波动。在2008年下半年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来新低。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股市,仅在2008年9月一个月内下跌将近30%,韩元贬值程度超过20%。“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过40%甚至高达60%,而俄罗斯的股市则停止交易。MSCI新兴亚洲市场指数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点跌为10月23日的216点,下跌幅度达34% 。

金融危机还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从2007到2008年的新兴市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进出口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减小,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韩国受到影响最大,颠覆以往顺差状况。2008年上半年有5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额达到26.8亿美元。而印度贸易逆差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月份逆差已达109.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资的出逃也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外资进入助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股市虚高。而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而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贬值的出现,大量外资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比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一改此前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的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中国为例,200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66.42亿美元)之和,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而路透社的统计显示,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锐减至24600亿美元,减少203.3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均有所减少,其中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缩减最多,达到129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减少35.3亿美元和34.9亿美元。而据花旗集团判断,从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资外流总额已达到87亿美元。

2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

2.1新兴市场国家的内忧外患: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国内状况良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业和汇率波动等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一直以来存在着其他内在和外在的隐患,这些在金融爆发后也凸显出来。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普遍都大范围甚至全面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这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迎合国内主要的财团与国际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需要,因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韩国、越南。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造成了大量国外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与金融市场中,同时造成了以美元等货币计值的短期外债增加,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其次,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现出了弊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出口贸易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造成大量贸易逆差或者出口贸易受阻,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产生紊乱。东南亚各国(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普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强,使其主要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主要对日本的进口快速增长,以至于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如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别为:泰国10.2%,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5%,菲律宾3.1%。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 。

再者,美元本位的汇率制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危机制造了困难。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依然是以美元为中心。由于美元本位制为美国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各种金融策略向全球转嫁危机提供了可能。2007年到2008年,泰国、韩国和越南等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保留了过多外汇储备,致使本国国内货币市场剧烈震动,国内出现大量的破产和严重的经济衰退,并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债。

最后,对国际资本的过分依赖也是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外债余额大幅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债上升更快,接着就出现了外债偿付困难,再加上国际游资趁火打劫,本币迅速贬值,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国内金融危机的发生。韩国在2008年的名义GDP为10176亿美元,外债为3990亿美元,外债占GDP的比例约为39.25%。短期外债(一年之内到期)占总外债的比例为40.2%,约为1600亿美元,而其外汇储备只有2100亿美元,总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90% 。这也导致韩国目前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亚洲经济体之一,2008年以来韩国的股市下跌38%,韩圆兑美元的汇价也下跌了约30%。美元短缺已经导致韩圆的币值在2008年下跌三分之一。

2.2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中国同样也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者,经历了股价暴跌,出口大幅下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一样,资本账户在逐渐开放,并且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样依靠出口来拉动,难免受到冲击。但是得益于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以及足够的外汇储备,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国资本项目是受管制的,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异常资金”快进快出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短期资本不能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流动,形不成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同时中国还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前暗中增加了在美国市场的股权投资。截至2008年6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股票数额从2007年6月的290亿美元激增至995亿美元,期间增持705亿美元。中国在2008年6月底的时候持有52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5270亿美元长期机构债 ,同时中国的外债规模和结构都显得比较安全,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不到20%。

2.3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虽然本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大的损害,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此时暴露出来了此类经济体的通病,再者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很难保证中国不会赴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后尘,对此中国的金融体制亦应随着经济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2.3.1资本项目的开放要继续坚持循序渐进:一个国家的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标志着本国经济已经完全与世界接轨,也标志着本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完全暴露,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因为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与经常账户开放相比,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要大得多。国情不同,国际经济环境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不可逆的,所以我国在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上,一贯谨慎,但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全球资本泛滥,以及开放国内的资本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几乎无法抵制国际游资跨境流动,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开始进入了国内的资本市场。通过我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的对比发现,为了不造成热钱的快进快出,资本项目的开放要继续坚持循序渐进。首先,在大范围开放资本项目之前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制度和国内银行体系,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应取决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资本项目应首先开放有实际经济活动背景的资本项目,国内金融市场成熟后再开放金融性资本项目。第三如果国内的资本市场达到了可以开放资本项目的程度,对国外资本管制需要按照先放松对入境资本的管制、再逐渐解除出境资本的管制的原则进行。第四,在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之前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措施,一旦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这套政策措施能够迅速反应,大幅降低国际短期资本的套利的可能性和收益率,尽可能减小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2.3.2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与管理:外汇储备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在本次危机中,外汇储备不足极大地削弱了新兴市场国家的抵抗力,美元投机资金攻击其本国货币,促使它国货币贬值,造成货币金融危机,与之相反的是,我国政府一直保持着高额的外汇储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本国的金融市场。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在本次危机中美国大幅减息、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不仅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仍然较大,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会造成收益下降,外汇资产缩水。所以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势必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对外汇储备管理目前的任务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由于美国利率下调,应减少购买长期产品,增持短期债券。其次,面临美元虚弱和长期贬值的必然趋势,我国应该采取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减小贸易顺差,应该在美元大幅度贬值之前减少部分外汇储备。第三,要以外汇储备为担保,向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贷款,选择部分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双边贸易规模向其提供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贷款,使其运用于和中国的经贸往来,鼓励其对华贸易按人民币结算,并承诺其对华贸易顺差以美元支付(刘昌黎2009)。第四,要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各种方式向境内外投资,以期提高外汇储备运用效益。

2.3.3汇率制度的变革方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实施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起到了关键的防御作用,尽管本币的升值影响到某些行业对外贸易,但总体而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很小没有形成大的货币市场的波动。但是这种汇率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我国的资本项目是受管制的,如果我国将来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完全开放了国内的资本市场,这种汇率制度的防御作用会不会被削弱?另外在经济完全与世界接轨的条件下,我国的汇率制度又是否能形成独立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所以我国的汇率制度应该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使其能够在短期内应对剧烈的国际市场变化,长期内向着独立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方向发展。首先,我国外汇市场要完善各方面建设,不断地推出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适应市场投资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为微观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 。其次,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范围应该是可调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下采取不同的波幅。第三,参考货币的选取亦应随着国内外及国际形式的变化对其作出适时的调整,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修正。

2.4.4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金融危机产生之前就采取措施抑制危机的形成或者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的效用远大于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实行的被动防御策略的效用。我国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向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在本次危机中我国恰恰缺少的。一下介绍一下本人构想的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一个由银监会、证监会、央行以及外管局等联合组成的情报网络,各个机构各司其责又相互联系,从各个方面收集的情报实现共享,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危机预警机制还需要一个有众多金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根据情报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作出市场动态的预测,就各位金融专家提出的观点经过论证,商讨解决措施,并反馈给主管部门。法律支持也是危机预警机制必不可少的,我国应该出台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临时管制办法,为各个金融机构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参考文献

[1]陈晞.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根源:制度与模式的考察[J]发展研究,2009,(2)

[2]吕进中.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J]广西金融研究,2009,(1)

新兴市场主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外直接投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26

2014年以来,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和经济走势分化,受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影响,市场主体避险情绪升温,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增加,我国资本呈现净流出态势。2016年我国涉外收付款、银行代客结售汇持续逆差,外汇储备下降,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本净流出4170亿美元,较2014年增加700%,资本流出进一步加剧。目前对于资本流出的分析角度不一,更多突出资本流出对微观经济的影响。鉴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可以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对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的资本流动状况,本文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角度,全面分析我国资本流动的规模状况和主要渠道,以反映我国资本流出的具体去向和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流动未来趋势做出研判。

1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和主要渠道

2004―2014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基本保持顺差。2014年二季度,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ZW(]资本和金融账户分为两个:一是资本账户;二是金融账户;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即市场关注的资本流动。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ZW)]由过去长期顺差转为逆差,资本流出出现拐点,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14―2016年,我国跨境资本净流出累计达14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十年资本净流入之和,其中,2016年资本净流出达4592亿美元。较大规模的资本流出主要源于我国非公共部门(包括企业和个人)主动增持对外资产、偿还境外债务和个人海外旅行三个方面。

2004―2016年我国资本项目资金流动情况[ZW(]资料来源:201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ZW)]

(1)直接投资。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始自2014年,2015年达1744亿美元,2016年达21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外商来华投资由增长转为下降也是始自2014年,2015年为2425亿美元,2016年为1707亿美元,同比减少30%。长期以来,直接投资是我国稳定的资金净流入来源,但在2016一季度开始转为净流出,主要是因为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经高于外商来华投资。

(2)证券投资。目前跨境证券投资的合法渠道主要包括合格境内(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沪港通、香港与内地基金互认等。2014年我国海外证券投资仅108亿美元,2016年快速升至1034亿美元,沪港通等呈现净流出。2014年非居民在华证券投资达932亿美元,2015年受股市异动影响锐减至67亿美元,2016年随着股市走稳和债市开放开始出现正增长(412亿美元)。

(3)外债还本付息。从我国偿还对外债务看,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境内主体加快偿还外债,2015年我国外债余额十多年来首次下降,但随着偿还压力逐渐释放,2016年又开始出现正增长,达142万亿美元,比2015年增加377亿美元。

(4)对外放款。对外放款主要是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给非居民提供的贷款。2004―2011年,我国对外放款保持平稳。2011年政策放宽后,以每年平均630亿美元增加。2016年,对外放款资金流出1147亿美元。

(5)跨境存款项下资本流出。跨境存款项下的资本流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境内主体将资金存到境外。2011年以来,该项下平均每年资金流出850亿美元。二是非居民减少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2014年非居民在我金融机构的存款增加813亿美元,2015年转为减少1225亿美元,2016年又转为流入102亿美元。

此外,经常项目中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其中主要由个人海外旅行(含海外旅游、教育等)逆差贡献。2016年服务贸易逆差2442亿美元,其中个人海外旅行逆差2167亿美元;个人海外旅行与全部资本项目净流出比例超过30%。

2我国资本流出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资本流出最为突出的渠道分别为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214亿美元)、旅游项下支出增多(净流出2442亿美元)和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加速债务偿还)。结合国际经济环境、主要经济体发展和国内经济基本面,本文认为当前资本流出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

(1)市场主体多币种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在美元升值预期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影响下,市场主体主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意识增强,多币种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加,主要体现在积极增加对外资产,加快海外资产配置,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呈现上升态势。市场主体增加对外资产的方式除将贸易顺差等产生的外汇收入直接转化为自身对外资产外,还可从外汇储备存量中购买外汇增加对外资产。

(2)市场主体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从往年数据来看,市场主体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能力增强,风险意识逐渐提高。在当前美元加息预期增强、人民币贬值、国内外利差缩小及进出口贸易下降的影响下,市场主体依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加快偿还或减少境外借款,尤其是p少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降低对外债务负担,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将自身风险敞口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3)境内居民境外旅游和海外留学人数增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境内居民境外旅游人数和海外留学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根据旅游局统计,2016年,我国年出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带动服务贸易旅游项下对外支出大幅增加。同时,随着海外留学需求逐步增大,留学生学费和生活费支出也随之增多,这体现了我国软实力正在不断提升。

3资本流出对我国涉外经济的影响

虽然2014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拐点,但这与新兴市场整体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趋势是一致的。资本大量流出一定程度上会对一国经济、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但结合我国当前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近期资本流出并不会对涉外经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首先,我国持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将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作为稳定的强势货币,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本流动冲击。其次,200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一直处于顺差,净资产持续增加,为缓解资本流出提供了稳定有效的供给。再次,我国外汇储备足以偿还短期外债余额,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余额比远低于国际安全线,为国际收支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我国经济转型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已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基本面持续转好,有利于稳定持续我国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4未来我国资本流动趋势

从长周期的视角看,对跨境资本流动趋势需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与判断。当前,在“走出去”对外投资政策下,我国对外投资仍将增加。同时,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境内外融资成本差距进一步减少,境内市场主体境外债务去杠杆化倾向将更为明显,因此,短期内资本流出将继续以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和外债偿还为主。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保持稳定,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有利于经济基本面向好,对外资具有一定吸引力,进而增加资金流入。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市场主体自身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能力逐渐增强,有利于涉外收支的稳定。因此,本文认为长期来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将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波动趋势。

参考文献:

[1]杜鹏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现状与特征分析[J].上海金融,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