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的方式

社区教育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教育的方式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社区 老年 生活方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随机调研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对其中100名老年人进行严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大龙华街道随机抽取2个社区,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另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10年6~8月在2个社区居住满1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离开本社区的60(周)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预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62~89岁,平均70.39岁;对照组男39人,女41人,年龄60~88岁,平均70.13岁。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参加本调查,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分别对两组的年龄、性别、患有的慢性病、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人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依从性差或失访情况者,④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⑥交流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嗜盐、嗜甜、高脂肪、高胆固醇、喜油炸食品、运动量、睡眠质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监测测血压和(或)血糖等项目。②实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实验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③干预组实施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组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每个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不实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时间1年,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科医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对社区居民的熟悉性的优点,实施面谈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法实施严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的关系;吸烟、嗜酒与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结石;颈椎保健操;口腔疾病;预防感冒等。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较:干预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保持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关方面的比较:干预组在慢性病的新发病例和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深圳市社区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现阶段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据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和控制或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显得尤为迫切[4]。因此,改变社区老年人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疾病的意识,消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明显的预防、减少或延缓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现患慢性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全科医生团队通过对2个社区中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后发现,干预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常识明显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优势,积极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优点,且投入费用低,效果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

2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0-02

预防接种主要是根据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对儿童进行疫苗注射,提高儿童机体免疫能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任务,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就此对本院社区预防接种中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社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预防接种儿童的家庭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接种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家庭1200户,观察组共有家庭1225户。家长学历:大专及以上1750名,中专或中学学历585名,小学学历75名,文盲15名。两组在人数、学历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接种方式,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新生儿时期健康教育 在新生儿出生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要深入到医院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向产妇亲切的介绍预防接种的必要性,新生儿接种疫苗类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要在新生儿出生1天内完成接种。此外,叮嘱家长在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到预防接种门诊提交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建档,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制度、程序等宣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认真填写登记卡,以便通知按时带儿童接种疫苗。

1.2.2 接种前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如下:①接种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预防接种相关政策,如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等是免费的,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要自费。并详细的告知家长接种的条件,若儿童身体不舒服,则要延期接种,同时接种前要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②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等,并耐心的回答家长提问。并对接种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日期等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1.2.3 接种中、后健康教育 接种时通过交谈、讲故事等形式转移儿童注意力,并指导家长选取正确的抱小孩姿势。完成接种后,要叮嘱家长帮助孩子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半小时内若无异常则可回家,并嘱咐家长让孩子多喝水、暂时无剧烈活动且不能抓注射部位。同时将预防接种门诊相关人员电话号码等告知家长,以便为家长解疑答惑或跟踪服务。此外,指导家长对儿童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处理,若自己处理不好,则可联系预防接种相关人员。并提醒家长保管好预防接种证[2]。

1.3 效果评定标准

对所有家庭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程度,主要包括预防接种目的、途径、种类、禁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中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1000人,占81.63%,儿童接种人数1220例,占99.59%;对照组知识知晓800人,占66.67%,儿童接种1080人,占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及儿童接种情况综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且频繁,导致儿童家长素质、文化参差不齐,对预防接种认识不足,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难度。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传单、讲座等方式全面向人群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健康意识以及预防接种知识,从而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3]。

3.1 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本社区定期开展讲座,向社区家庭讲解预防接种国家政策、接种重要性、工作流程、程序等相关知识,让预防接种知识深入人心,切实提高社区家长预防接种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预防接种。此外,通过广播、宣传栏、发传单等方式全面向社区居民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预防接种知晓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为81.63%,比对照组高14.96%。

3.2 健康教育课提高儿童接种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儿童接种率为99.59%,比对照组高9.59%。由此可见,在社区预防接种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接种率。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而且可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儿童接种率,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钱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8):183-184.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沿海城市;社区教育;构架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举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给当前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更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综合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一、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沿海开放城市与内陆城市和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表现为经济上的比较优势。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居龙头地位。它们的经济发展状态不仅对地区经济有强烈的辐射作用,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经济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是表现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上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市布局更加合理,自然环境更加优化、美化,人文环境更加改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也吸引并留住了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优秀人才,使沿海开放城市成为移民城市。这些城市中人力资源丰富,人才特点明显,人才柔性流动速度加快;储备了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所有这些都为城市的社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沿海开放城市的社区教育在过去十几年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认识上、体制上、模式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概括而言,一是认识上有了新变化――社区教育的目的由促进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以及生计型教育转变为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成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社区教育的行为主体由以学校和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社区和社区成员为主角;社区教育内容由以德育为核心转变为以社区成员终生发展的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为核心;社区教育的实质由青少年德育或教育的社会化转变为营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二是体制上有了新格局――各沿海开放城市基本改变了各自为政、分散办学、目的不明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办学”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格局。三是模式上有了新特点――多样性、特色性、差异性。各城市及城市不同区域根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分类指导,错位发展,达到了基本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色性的完美结合。在看到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蓬勃发展,与内地城市和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社区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起步晚、措施少、辐射面窄、参与者寡等特点。在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中,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中仍需继续探讨新途径,揭示新规律,采取新措施,构建新框架,形成新体系。

二、建立健全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社区教育系统构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呈现出多元办学、特色明显的蓬勃发展态势。但总体而盲,沿海开放缄市的社区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存在着整体滞后性和不平衡性,不仅表现为城市之间的不平衡,而且表现为同一城市不同区(市)之间.的不平衡、市区与郊区的不平衡、城市社区与市属农村社区之间的不平衡。与此同时,沿海开放城市的社区教育形态上也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两头热,中间冷”的不协调现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几年,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社区教育系统构架纵向衔接。一方面表现为个体在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接受教育的相互衔接,即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又能够得到个体所需要的教育,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形成以胎教和婴幼儿教育为发端,以青少年教育为基础,以成人教育为主体,以老年教育为标志的社区教育体系。另一方面,纵向衔接又表现为教育系统本身的衔接,即各级教育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上下连接: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层次之间架起流转顺畅、内在链接、互有包容的社区教育系统。

横向沟通既有社区教育内部各种形态、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教育的沟通,又有社区教育系统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沟通,还有教育系统与政府等非教育系统的沟通。社区教育系统内部因社区成员个体教育需求不同、受教育目的不同,因而存在各种教育类型和形式。这些教育类型和形式之间既存在内在联系,又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互独立,如不能有效沟通,就无法体现社区教育特色,甚至会与其它教育类型(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混淆,造成重复投资、重复设置,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因此,社区教育必须突出特色,使其内部各种教育类型和形式,特别是职业资格认证之类的教育形式有效沟通。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仅依靠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尚难满足个体广泛的教育需求,而且在财力、人力等方面也难以为继,因而除社区本身开展社区教育外,还要借助正规教育系统的丰富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形成社区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沟通和互动。上述两方面的横向沟通主要是教育系统的内部沟通,除此之外,还应有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的沟通。社区教育是区域内的教育,涉及到区域内外各部分之间联系与互动,为此必须做好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如民政局、教育局、宣传部、文化局等)和与区域内的工矿企业、医院、文化馆、博物馆之间的构通。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社区教育,使之有血有肉,不流于形式。

纵横整合、体系开放,强调的是社区教育的各教育层次和各教育类型的整体相关,形成纵横要素既交叉又整合,体系既独立又开放的社区教育网络,实现社区内外的各类教育间上下左右的互通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满足个体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使得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无论从哪一点切入,都能有自己的学习机会,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都能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内容和手段。

内外协调、整体优化,是就社区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间的合理互动和社区教育系统外部各要素间的协调运作而言的,它不仅要求系统内部各要素充分发挥各自功能,而且要求系统内部各要素对系统整体的良性运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还要求系统外部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自然环境、人文氛围等各种要素协调发展。内外协调、整体优化之目的不仅是为了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运行优良,产生1+1>2的教育效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社区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济、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办学、层次规范、体系开放、个性突出的学制系统

根据各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实际和未来社会对社区教育的内在要求,目前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教育已经具备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办学、层次规范”社区教育办学体系的基本要求。今后要在两级政府主导下,设立城市社区大学、区(市)社区学院、乡镇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委会或村的社区教学点。同时,规范各办学层次职责。

社区大学主要职责是负责社区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干部、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指导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教学点的教学、培训;开展社区教育调查研究;负责社区大学网络建设;开展远程教育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主要应侧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认证。

社区学院既是社区大学的二级办学单位,又是独立的法人实体。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本区(市)内的杜区教育工作,开展学历教育、回流教育;指导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学活动;负责区(市)内市民文明素质、人口结构;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及时向社区大学反馈市民教育需求信息。

社区教育中心主要负责社区内各类人员资讯调查,建档立制;负责有关专项社区教育和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负责外来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基础培训及其它非学历培训。

社区教育教学点主要负责执行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的完成;负责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教育、民俗民风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农村富余劳动力行业转移的技术培训等。

社区教育过程中层次规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体系开放、个性突出”。所谓“体系开放”主要是指办学体系是开放的、学制是宽松的。开放既是指系统本身是开放的,也就是说社区教育系统设置广泛、培训层次多样、培训模式灵活、学制可长可短。只要有学习者有需求就可以随时人学就读,可以连续地一次完成学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暂时停止一段学业后,继续学习分段完成学业。同时,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是开放的,最终是能与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构建互通式“立交桥”,做到学习者能在这几个系统中有序流动,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所谓“个性突出”是指社区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课程的设计、授课方式、班级结构、授课内容等高度个性化,也就是说,学什么、学多少、学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学习形式等,完全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社区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工作者仅提供大量的“学习包”和必要的师资、场地等条件。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 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 NetWorks提供的报告显示,2007年1月,全球15岁及以上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达到了7.47亿,同比增长10%。ComScore发现,美国互联网用户达到了1.53亿,依然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但增长率仅为2%,中国网民数量仅次于美国,为8670万,但增长率却高达2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网络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那么如何把握住这个机遇,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成了我们这些高校专业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有竞争力的网页设计师,不但要做到有美术修养,还要做到懂编程,这样一来我们的网页设计师就可以既能胜任前台的设计工作又能胜任后台的编程工作了。

一、提高网页设计的工作效率

提高网页设计的工作效率,当然要从更好的协调网页设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入手。这就要求平面设计部门的平面设计师熟悉程序设计部门程序员的工作,好比一名好的建筑设计师,不但要知道如何设计出有内涵有文化的建筑,同时还要了解建筑的造价、人机工程学以及建筑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否则他的设计作品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我们培养网页设计师的目标是,不但在艺术设计方面优秀,还要在程序设计方面优秀。这也正是我这次出去学习的目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很好的完成网页设计工作,才能解决前面提出的平面设计师与程序员之间的工作断层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网页设计师来。

设计总监,可以说是网页设计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可什么样的人有可能成为设计总监呢?当然,首先要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很高的个人能力,其次要精通网页设计的所有环节,也就是说无论是策划部门、平面设计部门还是程序设计部门的工作都能应对自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再加上良好的统筹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就有可以成为设计总监了。我们培养学生,不但要让学生就业,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还要让他们在长久的工作生活中逐渐的成长,越来越强大。使他们无论在小公司还是大公司都能通过自己的工作表现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人才。

二、培养更有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

1.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

在谈下面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让大家先来了解一下我找到的一份很有代表性的招聘网页设计师的广告。

网站设计师具体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美术、艺术、广告类毕业;在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两年以上;熟练操作各相关设计软件;并且有自身优势和特点;优秀的设计创意能力,能组织团队完成大型网站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逻辑思维清晰,做事认真、细致,表达能力强;有丰富的企业建站经验,从事过组织策划大型网站项目的工作;注重仪表,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较好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独立的工作能力。

待遇:试个人能力而定,公资标准在4000(另有项目提成)。

根据市场的需要定向培养人才的提法似乎有些过时了,我所指出的是除了让学生掌握招聘广告中的内容,还要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比如Html、Css、Dhtml、JavaScript、Asp、Php等。让学生可以不用程序和策划部门的协同就能独立完成网页的设计。而且完成的效果还要很好,这样的人才一但推向市场,其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2.快速掌握行业里最新、最尖端的网络技术

网络媒体同时属于IT行业的范畴,既然和IT靠上了亲戚,自然也就继承了IT的某些特征:高薪职业。不受工作地点的限制。新技术出现的快淘汰的也快。

要想在网页设计行业有所成就,当然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新技术,可网络上的新技术淘汰的太快,经常是没等我们弄懂就已经过时了。作为专业教师,我会经常调整授课内容,把最新的最实用的技术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时刻关注网络上的新动向,出现的新技术,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自己时刻处于行业的前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人才。

3.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网页设计师

网页设计师不同于其他的职业,因为网页设计师肩负着更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让网络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网页设计师严格的律己修身,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特别是不能在当今充满了诱惑的时代迷失自己,为追求短期利益而触犯法律。“设计强国”需要所有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毕竟中国的平面设计在亚洲还落后于日本、韩国,如何发挥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优势,把中国的网页设计做强,成了我们这些网页设计师的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刚.CSS标准网页布局开发指南.2007.

[2]施博客研究室.DREAMWEAVER 8标准教程.2006.

[3]施博客研究室.FLASH 8标准教程.2006.

[4]张孝祥,张红梅.JAVASCRIPT网页开发体验式学习教程.2004.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5篇

新校区的建成满足了学校扩招的需要,满足了更多适龄学生受教育的需求,给许多由于教育资源紧缺而不能入学的孩子带来希望。从这个角度看,合理的新校区建设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然而,扩大学校规模,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必经的发展过程;建设新校区,也不是对每个学校都适合的发展方式。但一些学校却没有考虑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一窝蜂地加入到新校区建设的行列中,搞起了“”式的新校区建设。一番大兴土木之后,虽然学校空间足够大了,教师和学生人数也翻番了,但教育质量却下滑了,陷入了只在形象上“叫好”,内涵上却不“叫座”的尴尬。千校一面、风格雷同的新校区不但尘封了一些老校悠久发展的历史年轮,而且磨灭了它们的个性风采,抽空了学校的精神底气。对于很多不需扩建的学校而言,跟风式的新校区建设,不仅没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反而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经费压力、招生压力,以及师资力量分散、教学资源分散等难以解决的困难,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一、“”式新校区建设的诱因

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要循序渐进。然而,在管理的行政化和以升学率为目标的市场化的挤压下,一些教育管理者急于用超乎寻常的方式在短期内“创造奇迹”。于是,一些地区草率、短视和不负责任的新校区跟风建设,便成为让当地教育表面增值的最快捷手段。

1.城市化的工具

《新京报》在2010年2月25日刊登了李昌平的文章《警惕把教育当成城市化工具》,以下为摘录片段。

教育大发展了,城市化或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政绩看得见、摸得着了,一举三得、一箭双雕……

快速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办法有三个,一是搞经济开发区……这叫“工业集中化”带动城市化或城镇化。二是党政机关“迁都”……这叫“权力集中化”带动城市化或城镇化。三是办教育园区或教育城,借改善教学条件,办一流教育之名,把全县(市)的教育资源全部集中于新城区,名曰“教育产业集中化”带动城市化或城镇化。

集中公共资源办千秋伟业,这个口号没有错。可是,透视一些地区教育园区建成后的教育业绩,很多人在质疑:学校的大楼越盖越大,越盖越高,人文精神是否也越来越强了呢?创造性成果和大师级人物怎么还是那样匮乏?一些地方政府动辄大手笔、大计划、大投入,是否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在办教育园区和教育城的宏伟大业中,是否夹杂着市场的声音?有没有用教育谋政绩的初衷?

2.盲目扩招

世界著名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这些曾培养出大批顶尖人才的著名高校发展到现在,在规模上却都是迷你型的:本科生不超过5000人,加上研究生也就6000多人。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语惊四座:“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了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这是牛津延续700多年本科教育的‘珠宝’”[4]。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实力雄厚,却不据此来搞扩建,校园里那些爬满常青藤的哥特式建筑,虽历经沧桑但容颜百年未改。有巨额资金的保障,其图书馆、博物馆藏品之丰富,实验室、研究院设备之先进,师资力量之雄厚,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受众面之广,学生就业率之高,令人倾心仰慕。

再来看看我们周围一些跟风扩建的学校,根本不顾自身师资力量和软件设施的条件,只要学生来了有地方吃、有地方住、有地方上课就行。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费收入已成为那些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缺少学生就等于缺少经费”已成为那些学校领导的共识。

在教育领域中,学校的产能不是取决于毕业人数的多寡,而是取决于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家长对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是对某某学校虚名的需求。那些重点学校盲目扩招导致教学质量滑坡的做法,不但没有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普及教育的应有职责,而且也辜负了家长和学生的期望。所以在那些学校轰轰烈烈地扩招之后,家长不再“买单”,学校反而招不满、“吃不饱”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三、对“”式新校区建设叫停

对于一项政策而言,初衷总是好的,但却难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某些异化。加强对学校的硬件投入没有错,但硬件的改善却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提升,教育需要长远甚至终身规划。经济发展得快了,一些地区教育发展的脚步相对慢些并不可怕,怕就怕偏离了方向,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以至无论怎样调整速度,都不会回到正确的位置。

1.教育要有自己的坚守,不能跟风办教育

盘点一下教育发展的历程,人们不难发现,无论哪项教育举措或教育改革方案开始实施,势必导致一些学校跟风式的效仿: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撤点并校方案刚刚出台,有的地区就一阵风似的把该撤的撤了,部分不该撤的也撤了;高校扩招计划刚刚公布,一些学校就不问自己是否具备扩招的条件,纷纷加入到扩招大军中;推进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文件刚刚印发,一夜之间,很多新校区就拔地而起了。

很多人都在思考“钱学森之问”,也有人质疑:战争对科学的影响是致命的,但为什么在战乱年代,中国的学术界却出了那么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泰斗和艺术大师?因为那些学者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对教育和学术充满了不被左右的热情和执著。教育要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不能盲从;教育要有自己的坚守,不能人云亦云。

2.办学不要盲目追求“大”,要在“强”上下工夫

“做大做强”是很多学校的发展目标,何为“大”?何为“强”?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楼房多了、高了,学生数增加了,学校的确算是大了,但“大”的同时,“强”的成分又占几何?一所小学校如果硬是被“做成”一所“大”学校,很可能会徒有高大身躯,却缺乏内在精神,就像“注水鸡”“注水肉”一样,重量增加了,质量反而下降了。

没有“做强”,就无法真正实现“做大”。文化内涵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一定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否则,只会“百病缠身”,陷入失去精神底蕴、无可救药的境地。办学是一项长效工程,若校长和教师只满足资源的眼前加工,缺乏资源的长远价值期待,就很难形成学校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学校文化的传承。一些学校新校区的跟风建设只是表面的外延扩张,实际上已脱离了固本强基、内涵式发展的正确轨道。

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应是一块有教师的独立思考、学生的自由表达、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氛围的乐土。对许多学校而言,建一所与自身发展不协调的新校区,犹如在其发展道路上建一堵墙,阻碍了其持续的正常发展。与其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建一个新校区,不如多花点心思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在师生心灵深处建一所大学校,让教师们在那里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让学生们在那里快快乐乐地放飞理想。

3.教育评价要因校而异,勿用“锦标主义”贴“标签”

一些地区的领导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圈地规划不厌其宏大,建设标准不厌其豪华。表面上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实质上反映了地区领导在政绩及GDP的双重压力下,既缺乏创新能力又渴望一蹴而就的焦虑心态。尤其是当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用“创一流”的条件与要求去评价所有学校时,许多学校便陷入了“创一流”的焦躁状态,对自身发展充满了过多不切实际的期待,好高骛远地设定了跨越式的办学目标。

教育没有普适办法,也无神奇公式。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在教育时空中的坐标,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不要不顾青红皂白,就把所有学校都放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中,用“锦标主义”贴“标签”。这样势必导致一些学校选择屈从和顺应现实,从而窒息学校原有的活力;即便是有了轰轰烈烈的开端,“过高的重心”也会使它们失衡甚至“摔跟斗”。在现实中,不合理评价指标导致的浅薄、浮躁乃至作假,已深深伤害了一些学校的教育原创力。所以,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置一个最低办学标准,而不是对所有学校进行“一刀切”式的评价。

4.减少行政对教育的干预,让校长潜心办学

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回答网友关于教育的提问时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要让教育家办学。[5]教育的行政化倾向确实给了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教育追求教育以外目的的便利。一些校长,作为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当地方政府想拿教育说事,想用教育开创政绩时,他们更倾向于服从。温总理倡导教育家办教育,绝不是希望校长们在面对某些不利于自身学校发展的行政指令时,选择跟风与附和,而是希望他们能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有必要的担当与坚守。

追求功利、身陷浮躁是校长办学的大忌。教育是一个特殊行业,是最不能浮躁的一项事业。行政干预过多,校长们不但不能潜心办学,而且还可能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如果校长没有安静的心态,就会失去理想、失去目标、失去信念,也很容易使教师违背教育的规律,不思进取。作为一方教育的领导者,地方政府要想让校长们静下心来办教育,就必须减少行政干预,对教育不抱有超乎教育的期待。否则,受到行政干预的一方教育必然围着地方政绩打转,最终背离正常发展的轨道。

5.让新校区宁静育人,不要成为参观景点

某些大投入、大手笔的新校区犹如一幅新作,地方政府和校长急于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自己的新作。于是,参观新校区成了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程序,新校区成了参观景点。级别不高的人,排着队在新校区各处转悠;级别高的人,由警车开道,浩浩荡荡的车队在校园里呼啸而过。有的学校一天到晚要求来访的电话不断,接待参观者成为校领导的繁重工作。而且,大领导一要来,学校就得停课打扫、布置,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破坏。

新校区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不要把其当成炫耀政绩的参观景点。学校是一方净土,教育需要默默地耕耘,如果把教育弄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就不正常了。若为了教育发展的需要,组织参观新校区是可以得到理解与支持的;若为了炫耀政绩,把新校区当成参观景点,经常性地组织南来北往的与教育无关的人士,到新校区进行毫无意义的参观,不仅会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会让前面的大投入、大手笔,用“失败”二字画上句号。

教育要摒弃对“工艺”的追求,复归教育的本真。学校盲目扩招、合并、升格,使校园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精神底气却不一定与外部环境正相关。今天一抹绿、明天几点红的想入非非,不但打造不出人民需要的教育,相反,一些荒唐举措会借改革之名大行其道。学校只有经费保障不算富,只建漂亮校舍不算强,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硬件建设可以制订出时间表,钱砸下去就能见到大厦,但软件建设没有时间表。要真正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学校就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坚决去除学校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性与随意性,革除各种无序和失范;教育者就要远离“快速成功、急速成名”的心态,摆脱急躁、浮躁、暴躁的情绪,怀平常心,做平常事,育平常人。

参考文献:

[1]杨贵平.论“撤点并校”对贫困农民、农村的负面影响[J].生活教育,2010,(1).

[2]汪瑞林.让民众享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原司长纪宝成[N].中国教育报,2008-12-10.

[3]张鹏.学生锻炼 花钱也难找地方[N].北京晚报,2010-12-06.

[4]林培.牛津,世界一流的“穷”大学[N].羊城晚报,2010-05-11.

[5]新华网.: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 让教育家办学[EB/OL].[2010-02-27].news.省略/politics/2010-02/27/content_13062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