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支付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翼支付;资金账户;第三方支付;网上支付;现场支付;POS
概述
在遵循系统设计原则的前提下,“翼支付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中综合吸收了银行金融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的经验,对比同类系统、提炼共性,构筑核心应用平台,分析业务个性,构筑业务管理平台。按照“组件化、参数化、产品化、客户化”的思想建设系统,以满足需求。
其中,产品化和客户化是建设“翼支付平台”的总体思路,通过产品化的方法,综合抽象出电信统一支付系统的核心平台,可以应对行业内普遍的业务功能需求,保证核心系统的基本稳定。客户化的思想则是为了适应各个省电信系统的特色业务需求,在核心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客户化处理,从而满足特色业务需求。
1 账户系统实现方案
1.1 系统应用关键技术
目前,应用系统多采用三层或者多层的软件架构。典型的划分为:表示层、商业逻辑层、交易核心层和数据服务层。表示层主要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商业逻辑层主要负责完成传统上的具体业务功能;交易核心层主要负责账户交易处理功能呢个;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保存和管理。(见图1)
采用多层架构方式的优势: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多层架构适合群体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多层架构属于瘦客户的模式,用户端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实现业务处理的需求。用户端只发送请求和接受最终处理的结果。不存在复杂的处理逻辑,且最大程度减轻了用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信量。
多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客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由于增加了中间的应用服务层,增加了对于后台访问的控制,并且可以保证后台系统的安全性。后台系统并不是直接开放给B/S结构中的Client端,而是在中间服务器端的既定逻辑代码。对于客户端,只有调用这些现成应用逻辑的权利,并且可以通过认证/授权等方式对客户端的这种调用访问行为进行控制。
由于代码的集中化,维护过程中更加方便。采用了multi-Tier的结构,将界面呈现,访问控制逻辑,业务/数据访问逻辑和后台系统逻辑成功分离开,使得代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得到重用。
1.2 系统体系结构(见图2、图3)
账户系统功能包括:业务接入层、业务处理层、服务层、后台批处理层等,按子系统来划分,可以分为安全认证子系统、清结算与报表子系统、支付引擎子系统、管理与支撑系统、商户自助服务门户6个子系统。
2 各子系统功能
2.1 账务核心子系统
账务核心子系统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模块、支付管理模块、支付处理模块。
账户管理模块负责提供支付自有账户的建立与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账户管理(包括开户、销户、批量开户/销户等)、账户风险控制等。
支付管理模块负责设定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等。
支付处理模块为支付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联机交易功能、脱机交易功能、调帐功能、退货功能、风险控制等:联机交易功能:支持所有联机支付业务,主要负责与账户相关的交易指令的逻辑控制与处理,其中主要包括:账户充值、查询、支付等。同时支持所有联机支付业务。脱机交易功能:主要负责与现场脱机支付相关的管理和交易指令的逻辑控制与处理,其中主要包括:现场脱机子账户的消费。风险控制功能:按照风险规则,对实时交易中的风险的进行监控操作。调帐功能:主要负责所有调帐业务,包括个人调帐和机构间调帐。退货功能:主要负责退货业务。
2.2 清结算子系统
主要负责支付业务系统的清分、对账、清算以及结算功能。
2.3 密钥系统
密钥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生成根密钥、分散应用密钥、初始化加密机、装载加密机密钥、制领导卡、制传输控制卡、制密钥母卡、制密钥策略卡、PSAM卡母卡发行、PSAM卡一次发卡、PSAM卡二次发卡、用户发卡母卡发行、区域主密钥导入(磁条卡应用),应用包括:工作密钥的生成及下发,MAC的生成及验证,及PIN(密码)的保护。
2.4 综合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管理角色提供不同权限。用户管理:负责管理统一支付平台所有用户:包括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实体管理:包括商户管理、机构管理、渠道管理。业务管理:实现对业务定制管理。报表管理:包括运营报表、清算报表、财务报表。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决策依据。支持管理:为统一支付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支撑管理服务,日志管理、数据维护、参数配置、系统监控。客服管理:接受咨询和投诉建议。
2.5 报表子系统
主要提供各种报表的具体实现。
2.6 商户自服子系统
主要提供的管理功能包括商户资料管理(增/删/改/查)、商户信用和评价管理、以及与商户有关的各类运营管理参数设置、清分清算参数设置等功能。
2.7 卡片管理子系统
卡片管理系统包括RF-UIM卡以及贴片卡管理功能,负责制卡数据的生成和卡片的发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制卡基础数据管理、安全域管理、码号资源管理、预置密钥管理、卡片数据生成和卡片的发行管理。贴片卡的卡号与账户系统的帐号资金帐号存在对应关系。
2.8 个人门户网站系统
个人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客户自服务功能,包括提供客户开户、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查询、投诉、修改密码等功能。
2.9 支付网关子系统
负责和银行系统、第三方商户系统、以及其他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完成联机账户支付交易。
2.10 POS接入子系统和POS交易转接子系统
POS接入子系统负责提供对POS机具的交易接入与转发,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转发处理POS联机交易指令和处理批量交易数据等。POS交易转接子系统主要负责POS接入子系统和账务核心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转接。
2.11 OTA前置子系统
负责和OTA平台实现对接,完成手机圈存、交易查询等交易。
2.12 短信前置子系统
负责和短信网关实现对接,完成短信开户、销户,交易查询等交易。
2.13 短信发送服务子系统
负责和短信网关实现对接,完成账户变动通知短信发送。
3 结束语
翼支付账户体系是中国电信转型业务的又一重要业务应用,集中了电信的优势资源在金融领域的一次转型。新疆省平台的建设可以跟着集团的转型快车,扩大翼支付在省内的消费网点和应用,扩大天翼手机的应用范围。而选择一家实力雄厚及经验丰富的合作单位则可以加快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国店信翼支付产品(基础版)业务规范(试行)-修订模式[S].
[2]中国电信融合支付平台技术规范-总册(试行)[S].
[3]中国电信融合支付平台技术规范-互联网接入规范(V2.0.1)[S].
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从2000年起步到现在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B2C和C2C等小额支付领域成为热点,艾瑞研究公司的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2007年的976亿元飙升到20r08年的2743亿元,同比迅增181%,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行业,在细分应用行业中,网络购物、航空客票占据五成,多的比重,电信缴费、网络游戏、电子商务B2B、网络彩票、教育考试和生活缴费则瓜分了剩余的份额,这说明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物种是在蓬勃发展的,不断丰富。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底使用网络支付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00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1900万,年增长率达到57.6%,已经占到中国网民总量的1/6强。网上支付用户的上消费金额也远超整体网民,月均消费达180.8元。日益增多的网络支付用户正是庞大的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的潜在消费者。
中国的电子支付产业经过数年积累,在“电子支付元年”2005年进入井喷状态,市场上出现了规模不等的40多家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到2008年,随着支付企业定位和运营策略的清晰,运营领域和运营优势的明确,凸显出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稳固占据市场份额的核心企业,这些涌现出来的各具运营风格的综合型、资源型、创新型、特色型、行业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都想在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分一杯羹。
市场份额的扩大,第三方电子支付运营商的丰富,使用网民人数的激增无不说明:随着各类物种的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正在悄然形成。
2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价值
如下图1所示,消费者、商户、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参与到支付价值链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并促进这价值链中相关各方的利益形成,推动着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的形成。
2.1消费者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支付工:具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同时又是,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重要推动者。我国有着近3亿的互联网用户和6.6亿的手机用户,他们是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潜在消费群;同时他们又是商户和金融机构的直接客户,是商户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消费者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则给他们带来所需的价值。
首先,消费者获得了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其次,由于电子商务流程中物流和资金流并非同时进行,消费者担心支付后拿不到所需的商品,他们需要有一个公正可信的第三方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正好能满足此项需求;再次,消费者在使用各种支付工具进行网上支付时,支付环节的设置各有不同,繁琐复杂,增加了网上购物的成本,降低了网上购物的热情。使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通过统一的界面,解决不同银行的网络支付问题,大大提高了网上支付的易用性,扩大了网上支付的使用人群。
2.2商户
商户是生态系统中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直接客户,是电子支付服务的购买者,除了少数的大商户外,绝大多数的商户是中小型商户,他们没有自建支付平台的能力,通常会选择成本较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首先,直接与银行合作建立支付网络困难重重,银行通常会对网上支付商户的资格进行审核,对商户的注册资本,信用状况,技术水平有苛刻要求,这些对于广大的中小型商户而言门槛太高;银行出于对支付安全性的考虑会要求使用128位SSL专线联接银行与商户网络,而所需的高额费用需商户自身承担,这对商户而言是很大的资金风险;即便是安全专线联接成功,后续的网络维护和安全管理费用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综合以上因素,许多商户意识到购买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支付服务,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其次,不同行业对电子支付的需求程度不同,传统的实业行业,在支付方式上可以选择货到付款,实现收货和支付的同步进行,他们对电子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还有一些新型的内容服务行业,如游戏点卡和电子刊物,交易的内容是信息化商品,非实物交易,无须物流,他们对电子支付的依赖度就要高得多。没有电子支付的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商户对电子支付的需求,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因此形成,他们之间是彼此依存,彼此共生的,缺少了任意一方都会影响另一方生存。
2.3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和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是这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各大银行品牌优势巨大,无论从信誉度还是知名度上都远远胜过现存的各个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
其次,各大银行客户资源优势巨大,银行都拥有强大的储户资源。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也是在这些储户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为储户帐户提供的增值服务。
第三,银行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系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能为电子支付带来完善的服务,搭建基础的支付平台,为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提供统一的支付网关,而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非金融机构地位尚未明确,还不具备金融功能,需要银行提供资金结算服务。
由此可见,银行在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圈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实质上是银行业务的延伸,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所从事的支付业务最后都要通过银行的支付网关完成,由银行来进行结算。各个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在积极寻求和银行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银行的合作中取得优惠的合作条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
而银行也十分重视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合作,以求进一步稳固电子支付市场,特别是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的支付需求,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这一群体在全球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下,成为电子支付市场中“长尾”。但对于银行而言,这些零散的、小额的支付业务流程复杂,利润低下,往往不愿意投入太多资源,而且银行也无法对所有商户进行交易真实性的判别,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在这两方面都能与银行互补,帮助银行将业务扩展到更宽广的领域,因此,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寻求和优秀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合作已成为大多数银行的共识。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网上支付进入成熟期,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市场资格、经营范围的确认,与银行之间的市场分工趋于明确,两者呈现良性的竞合关系。
2.4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通过与银行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支付清算与增值业务,在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它充当着各方资源的整合者的角色,运用适当的商业模式,将消费者、商户和金融机构联接在一起,促进各方进行交易,最大程度的实现各方利益。
对消费者而言,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能为他们带来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相比各大银行提供的网银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产品和服务更细致更个性化更创新。比如扣款时开设短信通知业务,手机银行卡充值语音和短信提醒、银行卡包月扣款等业务。在B2C,C2C中,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还能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消费者可以从商家选择合作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来侧面判断商户的可信度。
对大多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户而言,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能够降低商户与银行直接连接的成本,避免与多家银行相连的麻烦,增强自身的成本优势,提高运营效率,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个性化服务还能帮助商户创新商业模式,定制个性化支付结算服务,提供如帐务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丰富的增值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交换电子支付信息的同时,还能保存商户和消费者有效的交易电子信息,出现纠纷时可以作为仲裁证据,降低交易风险,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选择与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合作能最经济、最快速地占领市场,使其帐户优势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和商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风险,银行若要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一一协商手续,开通接口,定期结算得话需要庞大的市场开发成本,而与集成了众多商户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合作,则大大降低这笔不菲的市场开发费用,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合作还能激发银行账户的活跃度,促进交易,增加增值业务的收入。
总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将各金融机构的网银系统进行整合,一方面促进银行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为银行创收,实现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和金融机构的共赢。
2.5管理者
在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管理者包括政府机构、管理机构以及代表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协会和标准。他在生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制度和标准的设立进行相应的监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我国在监管环境构建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的颁布,为我国电子支付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央行将于2009年初正式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同时发放首批的10张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将对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进行严格规范。
3结论
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行业、企业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的高度重视,以及第三方电子支付盈利模式的日渐成熟,我国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个新环境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商户和银行之间起到统一接人,创新服务,降低风险等作用,为商户开展电子商务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提供了支持。它有效地保障了交易各方的利益,为整个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消费者、商户、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都积极思考自身的应对策略,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形成和构建,形成系统之间的良性竞争。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 电子支付 现状分析
1、移动电子支付优势
1.1相较于网上支付,移动电子支付体现出两优势。其一是手机便于携带。移动支付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交易。其二是客户群体在积极扩张。在人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促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并且人们已经无法预期其巨大的应用规模。
1.2对网络营销平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关于淘宝的统计数据可知,在2015年春节时期支付宝无线支付交易量同比增加了20多倍。40多万用户在一天利用手机进行支付,增加速度非常惊人,有效支撑了庞大的手机淘宝交易,逆向驱动了2800万人通过手机对淘宝实行访问。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超过八成都是实物。新型支付方式促使交易虚拟物品的发展,虚拟商品市场规模在淘宝中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同时还在逐步增加。
1.3形成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结盟,借助于打破支付、通信、智能卡等行业壁垒,统一组建一个能够互通有无、密切协作的沟通平台。结合各方积极推出基于金融账户、利用ISO相关非接触通信的国际化智能手机卡支付业务,并且统一编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移动支付平台与技术措施。
2、我国电子支付的现状
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崛起,这使得电子支付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支付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年增长率达18%。,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处于不可逆的趋势。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存有问题,这值得高度关注。
3、移动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电子支付安全度极低
由于移动电子支付是用户和商家利用无线网络传输,势必会对人们造成安全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也正在逐步解决,例如通信产业与金融机构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保证信息安全,保障交易业务的过程中,逐层保护金融系统和通讯系统,积极比较用户资料、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任何可能产生的错误或者可疑信息都会被认为无效而终止交易。
3.2 移动电子支付信誉风险
在我国调查手机用户的过程中,超多40%的用户怀疑移动电子支付,65%的用户不会应用移动电子支付发送自己的相关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均收到过诈骗类短信。由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设备,经常会出现丢失和损坏问题,因此泄露个人信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移动电子支付业务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许多移动电子支付通过绑定信用卡的形式进行支付,使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且处于多变的使用环境中,这样形成了巨大的泄密和丢失风险。
3.3 有关法律制度的缺乏
当前,由于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业务还是发展初期,竞争日常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缺少完善的法律法律保护措施,交易彼此的权利义务也是模糊不清,导致移动电子支付出现了法律风险。
4、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建议
4.1安全风险方面
4.1.1 防范钓鱼网站
首先用户应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其次不浏览陌生网站,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再者尽量避免在公用的电脑上进行网上交易。而政府则需要提高网上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钓鱼网站。
4.1.2 防止身份信息被盗用
用户不能为了方便,就把密码设置成本人生日、身份证号码或电话号码等,相反应尽量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些。防范用户身份被冒用的关键是银行,银行方面可通过提高用户身份验证技术,来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当发现用户身份被冒用,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4.1.3 防止篡改支付数据信息
为了保证电子交易过程所传输的支付信息不被中途篡改,可以采用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互联网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数字,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验证通信实体身份的方式。数字认证可根据数据的来源进行鉴别,保证信息是经过确认的发送者所传送。
4.2 信用机制方面
4.2.1 建立交易双方信用评估机制
据现实调查显示,71.1% 的企业和 64.2% 的个人用户进行网络交易时定会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指数,这就完全证实提高电子商务诚信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增强企业自身的信用度 ,因此,应建立和健全公正、严格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为政府管理部门 、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支付信用信息特别是票据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支付信用信息系统,为落实账户实名制,可与公安部合作,建设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转接平台,面向全国所有的商业银行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查询功能 。
4.2.2 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
为促进各监管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关键。因为明确统一的信用机制,可以将各监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向社会大众公布各个企业、机构的信用程度,通过加强社会监管力度来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进行。
4.2.3 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评级机制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记录得知其服务质量,作出合理分析和适当评价,然后进行全面比较,划分信用等级。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选择,同时激励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改善自我经营状况,以此提高信用等级。
4.3 法律法规方面
4.3.1 完善监管部门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法规来规定各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合作、协助的关系,避免问题出现时互相推卸责任。其次,还应提高电子支付市场的准入标准,对参与者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给电子支付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4.3.2 落实消费者权益保障
消费者权益在电子支付过程中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侵犯消费者隐私。针对消费者隐私被侵犯,需进一步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明确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应负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加大对网络隐私侵犯者的法律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4.3.3 明确各方法律关系
目前,电子支付的参与方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法》《合同法》等,并没有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出台一项专门法律来明确各方法律关系,消除各方信任危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在《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各方的法律关系以及在不同的关系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法律法规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总之,随着手机用户的大量激增,一种创新的支付方式应运产生了,这就是移动电子支付。其有效继承发展了传统金融非接触、安全性能、多应用等优势,并且突出了存储空间巨大、计算能力较强、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特征,很好糅合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受理网络,进一步产生了全新的移动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互联网+”的一种展现。本文通过认真研究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详细进行了梳理,最终畅想了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桂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移动支付研究[D].同济大学,2007.
一、电商国际支付的特点
1.电子支付为主
电子商务国际支付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平台来进行跨国的商务贸易,双方从信息筛选,业务洽谈、签约订货、资金交付、商品发货的整个过程,都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也就是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来完成。与普通电子商务相比,国际支付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体系统一,因此区域跨度更大,电子支付是主要的支付手段。
2.支付具有交互性
交互性是互联网经济的最大特点和优势,电商国际支付的完成是通过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来实现的,虚拟空间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24小时的信息服务。再加上虚拟空间的地址具有永久性,可以提供持续不断的信息资源,处于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经济个体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或者与相关企业实施沟通,或者完成信息的筛选和匹配,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可以实现即时交互性,不受传统支付方式的时间和地点约束就可以完成支付交易。
3.支付与网上交易关联性强
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交易完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国际交易的产生才会需要电子支付,电子支付不完成,则这笔交易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因此,电子商务的国际支付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交易双方的首付款习惯和特征,对两者之间的交易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仔细分析,以推动网上交易顺利完成为目标,来不断改善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目前,对于双方利益保护较好,并有利于交易顺利达成的电子支付手段主要由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这两种支付工具与网上交易关联性强,成为国际贸易中有最大潜力的支付工具。
二、电商国际支付在应用中的问题
1.支付网络安全问题
支付网络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Internet系统本身属性导致的问题。Internet技术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方便快捷的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其应用于商业经济中,涉及到重要信息的安全保密,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缺陷。为了实现重要信息的安全性传输,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比如基于数据加密的入口网关安全协议,是网上支付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安全协议技术的实施又遇到了区域性差异的问题,每个国家的信息发展的水平不同,安全协议的技术应用也不完全一样,到目前为止有 SET标准和SSL标准。第二,网络速度对人为操作危机放大的问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且每一个结点通过网络与无数个结点一起紧密联结,一旦一个点出现了问题,则会以人力无法控制的速度迅速扩散,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对网上交易流程中的电子犯罪,事前实现有效的风险预防监控意义十分重大。很多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都通过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来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2.支付工具的效力问题
在传统支付模式中、现金、储蓄卡、信用卡、支票、汇票等支付工具的支付效力已经具有很大普遍适用性。电子支付中,往往涉及到第三方支付、 网上银行支付、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业务延伸,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受到了很多中小经济主体的认可,这些支付工具的效力具有充分的保障。而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支付效力还不能完全确定。拿电子支票来说,《票据法》第四条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这对于电子支票的普及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满足通存通兑的需求,银行提出了数码印签的标记应用,传统支票上的图章印签不再作为识别出票人的标记,而是通过数码印签确认出票人授权指令的有效性。
3.支付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是保障合法的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电子商务国际支付与国内电子商务存在不同,国内电子商务处于同一个法律环境中,遵从相同的法律规定和货币体系。而国际支付则需要跨国完成资金交付,需要克服两国之间的法律对接的问题,因此沟通无障碍的全球性法律成为电商国际支付的重要问题。需要法律确认电子支票及电子现金的效力,基于网络支付的特点,对交易双方买卖关系确认的依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具有的法律效力,进行明确规定和规范流程。在国际贸易的网上支付问题上,中央银行应强化电子商务跨国贸易的相关法律完善性建设,为交易双方提供足够的法律保障。
4.支付的信用问题
电商国际支付的信用问题来自于两个于交易双方。第一,是国内企业的信用问题,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信用体系构建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这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可乘之机,企业之间拖欠货款、延迟发货等现象层出不穷。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国外商家不能够完全对国内企业产生信任,而采取更加保守的交易方式和支付手段,造成网络支付的应用比例不高。第二,是国外企业的信用问题,欧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信用体系都发展的比较成熟,但跨国交易的区域跨度太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获取关于国外企业的信用评价,这本身就加大了国际支付的潜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支付在国际电商中的应用。
三、优化国际电子支付应用的对策建议
1.完善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相比,具有足够的便利性和更好的安全性,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国际支付中成为最重要的支付方式。第一,网上银行能够突破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将信息集中于一个虚拟空间,不间断的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和交互式的支付服务,客户只要满足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则可以进行资金查询和收付款等活动,满足了国际贸易中电子支付的基本要求。第二,网上银行的构建主体是国家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管理水平,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方面的管理比较成熟,对于网络平台的资金风险控制显示出更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因此,完善网上银行是优化国际贸易电子支付的良好途径。
2.建立安全交易体系
我国的网络安全体系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从根本上约束了电子支付在国际贸易中的普及应用,为增强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安全交易体系。首要就是解决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问题。电子支付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的,双方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来实现交互。国际贸易中,双方贸易主体一般是以银行和企业为主,人们必须要完全确认网上与之交互并完成电子支付的对象是贸易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其他人。因此实现安全的网上支付,第一步就是进行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目前,我国针对交易双方身份的确认,正在尝试构建更高水平的安全支付体系。从1998年以来,由中央银行联合12家商业银行共同参与建设全国统一的金融认证中心,负责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资金支付发放和管理所需的数字证书。截止到2015年年底,总计有25家银行参与其中。全国金融认证中心很好的提高了交易双方之间的身份确认,保证了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对电子商务的支付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在跨国的电子支付中,涉及到不同的支付网络技术和环境,如何突破双方差异带来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国际支付的安全性,是我国金融认证中心在未来必须克服的难题。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网络交易是基于Internet的、虚拟的商务交易手段,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交易双方的真实情况很难准确地获取,因此,双方的信用体系建设都非常重要。对于我国经济组织主体,如银行、企业和商家等等,应该加强工商、税务、公安、保险等组织的联合,通过资源共享和数据分析,来构建成熟的社会征信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开展国内电子商务,同样有利于在国?H贸易中,以对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接受国外商家的筛选、获取信任。通过统一、高效、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国际贸易中电子支付的金融信用危机,为电子支付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4.加快素质人才培养
国际贸易结算的电子化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懂金融又懂网络又精通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多栖人才是国际贸易支付顺利安全完成的保证,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引进人才和国外先进理念,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电子商务规则和贸易实务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国际贸易中,开展电商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随着B2C和C2C的日渐走红,人们在关注琳琅满目的产品同时,对电子支付也越发重视起来。当各大银行开始提倡大力拓展电子商务时,电子支付的商业价值陡然暴涨,经营各种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似乎电子支付的春天已经来临。然而,就在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全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行业监管、支付安全、诚信问题等,再次提醒人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支付。
百家争鸣亟待监管
7月下旬,在业界翘首期盼央行发放电子支付的牌照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06中国电子支付高层论坛”吸引了所有从事电子支付业务的银行和公司关注。
首信易支付、云网、环讯IPS、腾讯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的争相登台、各家银行负责人的集体亮相,一切都在暗示着: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必争之地。
“其实中国的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所以电子支付市场也没有大家猜想的那样成熟,但电子支付是一种趋势。”一位参会的银行代表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国刚表示,由于人们对电子支付的了解不够,电子支付在中国整个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不能有效地展开其功能。而实际上,作为金融方面的重要载体,电子支付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各类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交易性。
在国内,较早经营电子支付的是两家具有金融背景、熟悉银行支付业务的公司,“北首信,南环讯”指的就是北京的首信易支付和上海的环讯IPS两家公司。“早期的支付公司主要都是从事B2B业务,资金流都在银行,所以问题不大。但是,现在各种支付平台都有人做,线上线下、座机手机各种方式都有,是真是假让人无从选择。”北京某大学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在会场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个人看法。
据有关数据显示,信息产业部通过审查已经批准了19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去年年底电子认证牌照达到260多万张,预计今年年底会超过300万张。而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提供网上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机构已经超过50家。
针对支付宝、贝宝等国内50多家支付机构,社科院金融所不久前在《现代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报告中警示───此类机构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社科院金融所还认为,第三方机构开立支付结算账户,先代收买家款项,然后付款给卖家,这实际上已突破了现有的诸多特许经营的限制,它们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兰福民认为,规范、诚信和安全已经成为互联网迅猛发展中电子支付的瓶颈,所以加大对支付行业的监管刻不容缓。
利弊均在难做取舍
《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已经实施近一年,其中包括“电子支付交易品种可能存在的全部风险,包括该品种的操作风险、未采取的安全措施、无法采取安全措施的安全漏洞等”、“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品种可能产生的风险”、“争议及差错处理方式”等内容,都关系到银行服务业服务风气的整改。但是相关的条文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企业和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还没有受到尊重。
那么,在享受电子支付特别是网上支付便捷性的同时,风险由谁承担?用户应该如何取舍呢?简单看就是涉及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和银行在支付过程扮演的角色问题。具体分析,焦点主要集中在支付安全的法律保障、风险责任的承担、网上支付服务的规范、电子货币的合法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
安全首先关联的就是银行账户的保密性。据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电子银行部业务推广处的周永林介绍,中国工商银行最早是采用密码登录账号的方式,但是对企业客户从登录开始就使用数字认证。2003年推出硬件数字证书U盾,今年8月10日还将推出一款新的安全产品“电子银行口令卡”,用户每次使用的时候就都是另外一个新的密码。
“技术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有可能造成网络银行的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因此,对网上银行应该有法律主体的确认,承不承认法律的主体是机构的主体和商业的主体,是不是应该作为银行的主体监管,是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与协调监管部主任李伏安认为,电子银行发展的起始是无形的支付行为,网上支付是当前电子银行发展的最大难题。
云网总裁朱子刚则表示,支付安全代表着国家金融的安全,在电子支付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认可、行业的自律以及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和带动,最重要的消费者、企业或个人作为买方付款方的接受才是核心。朱子刚把安全分为四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运营安全,包括组织结构、内部的管理、企业所代表的特征和利益体方面,支撑了运营安全的基础。
“其实电子支付的安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支付的安全保障,包括技术和体制;第二个是用户对于电子支付的信心。”一位从事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研发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诚信已成关键
提及电子商务的建设和电子支付环节的运作,避不开的大问题就是“诚信”,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支付领域的永恒话题。总有一部分专家站出来指责社会缺乏诚信,致使电子商务在国内发展一直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是这种诚信的对象长期以来都锁定于普通用户,难道只有普通用户缺乏诚信吗?
由于电子商务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完成,网上交易和支付就可能出现某一方不守信用的现象。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支付平台已经能够尽量避免这方面的损失。但是越来越多的支付厂商加入电子支付的“游戏”,如果有谁作弊怎么办?只有大家遵从一个规范,产业才能进行。在众多行业涉足电子支付的时候,“支付平台诚信也是关键”。
在管理制度上,包括商家的信用度、用户的保存机制、日常的处理和业务流程的监管,围绕前三项最重要的事情是底层和业务流程的监管。通过推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交易的流程,在交易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有系统的告急。在内部有对所有信息的权限加密,防止内部、外部信息的破译或者是泄露。
同时,交易一定离不开商家,对商家的信用度有一个完整的评级,确保商家的信誉好,也确保用户能够得到放心满意的服务。因此,不断地对商家和用户进行评级,支付公司不仅是交易的中间体,也同时承担信誉保证的责任,要对双方交易的流程有一定的实时的监控。
“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一些看准了支付行当,但是又没有强大实力公司的介入。他们可能对电子支付有种不安,不把它作为长期的业务进行经营,这样对行业用户和客户会产生很大的危机。” 广州易卡总经理闵锐认为,电子支付要长期运营,需要银行对整个交易的资金进行流程的监控,并且让银行介入到信用控制中,通过各方面多层保护,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在国家相关部门尚未有效行动之前,行业自律也是保持第三方支付平台信守规则的一种方式。于是,为了推动电子支付产业快速、规范地发展,此次参会企业讨论了《中国电子支付行业自律倡议书》,呼吁相关各方携起手来,加强自律,依法经营,提高行业信誉,改进服务质量,共同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持续改善支付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安全运行、谨慎运营、客户至上,作为基本原则。
同时为了确保用户和商户资金的安全,维护电子支付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根据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现状,结合主要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运行经验,首信易支付、云网、腾讯财付通等企业发起单位发起了《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机构内部运营管理规范建议(草案)》。
长远方向是融合
虽然电子支付在国内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关于电子支付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与会嘉宾和电子商务人士积极讨论的一个问题。
在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适用于不同人群领域的支付平台时,融合是谈论较多的趋势之一。究竟如何融合呢?可以预测的方向是,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的融合。这种跨媒介的合作,可以提高用户覆盖面,满足更多种类的支付需求。另外,网上支付和卡机支付的合作是一种跨渠道的合作,能够满足线上、线下不同的购买需求,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支付的要求。
当然电话支付在国内仍然具有巨大商机,特别是在小额支付方面。久通科技副总经理苏海介绍,电话小额支付服务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和网民的青睐,尤其在网站小额产品支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灵活的全网结算方式、利润分配方式,也是其受到广大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欢迎的主要原因。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网络社区资源的腾讯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认为,互联网将越来越普及,最后融入生活环境中。在此背景下,用户在线消费和在线支付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基于企业和个人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已经出现。“我们期望打造‘一站式’在线支付的形式,以更好地发展在线电子支付。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关注,对支付服务的体验要不断地有所改善,还应当建立一个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模式去推动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的发展。 ”
“移动支付模式可以和一种安全的技术相结合,例如生物技术和动态密码身份认证,各自的结合满足了用户对安全的需求,向多元化的支付方向发展。”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栾毓敏告诉记者说,其实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电子支付市场的壮大和成熟,因为目前中国的支付市场交给任何一家支付公司都不可能全部包揽。所以需要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位,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
“现在最重要的是大家先把各自的产品做好,共同去赢取‘用户的信任’,共同努力去营建整体的市场环境。”上海环迅栾毓敏的倡议也许正是广大用户所期望的一种态度,这样国内的电子支付乃至电子商务才能走得更远。
链接:国内主要支付模式
充值卡支付:其优势是直接、实在,用户用钱直接购买实物,用户容易接受;但弊端是卡主要通过网吧或门市销售,用户群体有限,而且渠道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银行/邮政汇款支付:其优势是渠道成本几乎为零,任何用户均可采用;缺点是对最终用户极其繁琐、不便,且用户不能立即使用,而商家对于核对汇款及用户返回支付卡也需要人力支持。
网上银行:其优势是快捷、方便,费用实时划扣,基本不存在坏账风险,支付成本也较为低廉;但其最大问题是支付过程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大多数银行使用网络支付需要用户到柜台办理申请手续,因此用户普及程度较低。
第三方支付:比如慧聪的“买卖通”、淘宝的“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解决了银行无法解决的信用问题,这种服务消除了买卖双方的担忧,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安全模式。但基本只限于在其自己的网站上使用,没有被推广和普及。
电话支付:这是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通过拨打当地声讯支付热线获得电子账号,然后凭电子账号到相应网站购买其收费产品的支付方式。其特点是普及程度高、支付快捷方便、渠道建立快,非常适合互联网小额产品的支付(每次支付一般在30元以下),但缺点是不适合大额产品支付。
观点:第三方支付是否合格?
与2005年的“网上支付”主题略有不同,今年电子商务世界的大会把范围扩大到了“电子支付”。这也许和国家近期可能颁布的电子支付牌照有关,因为2006年出现的一些电话支付公司也在积极争取这块第三方支付的通行证。但是,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国内的第三方支付是否已经合格了呢?
毋庸置疑,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早期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建设步伐相对迟缓,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电子商务,特别是B2C、C2C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央行决定把他们定位为金融增值业务服务商。市场初期的不规范,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监控和管理,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获取最终的电子支付牌照,也可能与广大电子商务用户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吸纳和存储了大量的过流资金,形成资金的沉淀甚至挪作它用。据相关调研机构估计,每天因资金过流而滞留于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达到百万元级别,全年可以累积数亿账户资金。
因为目前国家未对此类资金强化管理,这些金额巨大的资金流可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保留近一周时间(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平台甚至更长)。作为资金的短暂管理者,是否能够安全保管、是否会利用其他渠道“钱滚钱”?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首信、云网、环讯等业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都向记者表示,他们不存在资金的滞留和挪用,但不排除其他公司会出现此类情况。
其次,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资金结算业务。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参与。在不合法但无具体法律条文指定为非法的“灰色地带”,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逾越了界限,突破了国家赋予商业银行的特许经营限制。
“某些支付平台可能是和银行一起合作的,所以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涉足结算业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参会的一位金融专家称,这种行为普通消费者很难监督,只能依赖国家监管部门出台相应措施治理,或者支付平台“洁身自好”。
第三,虚拟货币的混乱,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普通网站推广的电子货币有待国家法律明确。在互联网领域,虚拟货币已经有多家涉及小额交易的网站自己推出,包括联众、百度、腾讯等公司。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这些虚拟货币已经被用户普遍接受,甚至起到硬通货的作用。
但是在金融业日渐电子化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虚拟币会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该不该允许其交易?这一点值得第三方支付公司考虑,因为只有央行才有发行货币的权利。那么,支付平台是不是可能把虚拟币当作产品来交易?这些都是将来面临尴尬的病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