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资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产权法的最终目的虽然是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最终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知识产权人希望知识产权法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大众又希望知识产权法能够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公共信息,这种矛盾在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加剧,知识产权法的天秤也逐渐向私人利益倾斜。
1.知识产权法的权力客体不断扩张
知识产权法在最开始的权力客体只是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法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的权力客体也不断的扩张。比如商标法最开始保护的是具体货物的商标,但是到了现在服务商标、地理标志、证明标志等都被划分到了商标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最初的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到了现在其保护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各种设计图、模型作品和相关的图形作品等等与文学艺术作品无关的作品。除此之外,随着生物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以前不被专利法所保护的医疗方法、教育方法等等也逐渐被纳入到专利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2.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归属的发展
在知识产权法建立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鼓励人们进行创新,所以在知识产权就直接归属于创造者。比如在1791年法国专利法的前言中写道:任何想法或发明只要是对社会有利的,那么这个想法或发明的所有权就应当属于创造者,如果所有权不属于创造者就是违反了人权。法国和德国甚至一度坚持作品是作者的私人财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品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完善、知识产品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知识产权的归属也渐渐由创造者转向投资者或创造者的雇主。比如在1897年的奥匈帝国的专利法中规定:专利权可以归属发明人,如果在合同或其章程中有特殊规定的,则按照合同或章程中的规定进行划分归属。随后类似的法规慢慢普及到其他国家,我国《专利法》中也规定,雇员在受雇进行研究、发明的时候,除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所属人是雇员外,研究和发明成果都属于雇主所有。我国《著作法》中第16条第2款中规定:职务作品的经济权利属于作者的雇佣单位所有,作者只能从雇主或投资者那里获取报酬。
3.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内容上的发展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在权力内容上也不断的扩充着。对商标权、著作权的保护方式从板块保护模式发展到网络保护模式,因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一幅画可以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那么在这种侵权发生权利人全不相同的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知识产权法秉承诚实信用、保护在先权利、禁止滥用权力的原则进行协调和处理。所以这幅图画的作者有权利禁止他人使用这幅图画作为商标,如果作者同样使用这个图画为商标的时候,可以制止他人在类似产品上使用这个商标或与这幅图画类似的商标。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用一个模块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已经不足以应对所面对的问题,网络模块保护势在必行。
4.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的延长
知识产权法在私人利益上的倾斜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的不断延长上,我们可以从美国的著作权法上窥得一斑。在1790年的著作法中规定,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14年,在这基础上可以再延续14年。在1909年中著作法规定在之前基础上可以再续一次。1976年,著作法规定将保护期限延长到作者终身以及其死后50年,法人团体的保护期为75年。到了1998年则将这一保护期延长到作者死后70年,对法人团体的作品的保护期更是延长到了95年,这种期限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过了作品的使用寿命。
二、知识产权法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知识产权的不断扩张是符合科技发展和信息发展需求的,如果不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的话,长此以往将打消人们对创作的热情,但是知识产权法过于偏向私人利益,就不利于大众获取信息,更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最终后果依然是阻碍新信息的创造。
1.知识产权法扩张使公共信息资源空间被压缩
信息资源是由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组成的,当私人信息资源比例扩大的时候,公共信息资源就会相应的减少,知识产权法内容的不断扩张使更多的信息成为了私人信息资源,这就使公共信息资源比例在不断的减少。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的增加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所拥有的客体减少。一般一个新的作品会首先出现在公共信息资源中,被大家所认知。在知识产权还没有将它划分为保护的客体的时候,是属于公共信息资源范畴,但随着知识产权对新客体保护的速度越来越块,使很多新型信息刚刚露出端倪就被知识产权笼到保护之下,使公共信息资源客体几乎无法增加。不断延长的保护期使公共信息资源所拥有的内容增加缓慢。当一个信息的保护期结束的时候,这个信息便自动归入公共信息资源范围,但是随着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越来越多,保护期限越拉越长,使公共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而且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每延长一年,信息所具有的的价值就会减少一部分,有时候信息即使已经归入公共信息资源却已经没有其应有的价值。
2.阻碍创新信息的创造
在信息社会的当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悖论:如果不对知识产权人进行保护,那么人们就不会积极的创造出新的信息,但是对信息保护过多,就使人们无法很好的利用各种信息,这样又阻碍了新信息的创造。首先,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会阻碍人们自由使用信息。当今知识产权法在很多方面对各种信息进行了保护,使人们无法正常的使用这些信息,很多的学者和研究者都对此非常头疼,现在的文化界和科学界都无不生活在“知识产权“的高压网下,随便抬手便会触碰到这道高压网,限制了很多人的创作和研究,不利于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美国的录音协会利用知识产权法曾成功的阻碍了某著名大学计算机系的两个研究者的论文的发表,而这个论文主要内容则是分析了录音协会用于保护数字音乐商业销售的一种数字水印技术的缺陷,录音协还要求这两个学者不能将这个发现告诉别人,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利用这个缺陷来逃避购买数字音乐。这个行为保护了录音协会的暂时的利益,但延长了解决这个缺陷的时间,阻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更新换代。其次,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影响了知识创新。任何创新是基于大量已有知识的累积上的一种质变,如果没有大量的前辈的积累,就没有现在新的创新,知识产权法对这些已有的知识保护越完善,人们获取这些知识就越困难,创作的成本和周期就越长,那么新知识出现的频率就越低,而且当这种成本和周期超出创作人所能承受程度的时候,这些创作人甚至会放弃对新知识的研究,导致创新的夭折。另一方面,当这些创作人经过各种困难创出成品的时候,会因为大量的成本使这些创作人更加维护自身利益,为后人的创作设置了新的障碍,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知识产权法使知识产权人有权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知识产权法过于保护私人利益,在这种保护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知识垄断,这种被法律所保护的垄断会被有心人所利用,从大众手中谋取高额的利润。同时现在的知识产权法自然赋予知识产权人一定的保护期限,而有的知识产权人并不需要这种保护,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汇入公共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但现在的知识产权法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法律条文,使这些本来可以进入公共信息资源的信息被迫限制了传播。
三、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达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的目的。而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一种借助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处理对社会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利益有直接影响的城市公共问题,以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及管理体制革新的管理方式,它的出现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鉴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升高,城市管理问题也接二连三的涌现。由于城市管理问题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然无法适用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吁城市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可借助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完成对管理目标空间上及时间上的精准定位,缩减巡查及处置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推动节约型城市的发展。由此可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推行对于城市管理方法、技术的创新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下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不足
1.公共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特别低。就我国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而言,它们所具有的职能重叠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公共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其二,机构改革不彻底;其三,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其四,基础机构认识不正确;其五,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等。
2.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事实上,我国城市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基层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却特别低,同时各机构间还存在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抑或仅有特别有限的可利用专项资金。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都知道:信息化建设除了开展项目时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外,还应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的更新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所以政府的投入及支持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此外,我国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一现状也给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阻碍。
3.数字资源未进行统一的规划,未实施相应的整合。城市数字化属于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其信息量特别大,同时其信息也来自许多部门,因此其信息整合的任务便特别繁重,当然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比方说软件、人才及服务等等。现实生活中,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机构在实际管理时均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信息化建设的现象,尤其是市政、交通及公安等机构,创建了诸多面向行业主管机构的纵向信息项目,此类信息化项目均由机构自主决策,各机构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终便导致了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缺少应有的共享机构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局面出现。
4.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众所周知,公众需求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的情况,就算是基础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组织,其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也亟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政府机构受强化管理、弱化服务意识影响特别深的原因造成的。
三、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1.科学规划,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数字化城市管理所牵涉的内容特别多,它不但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各政府机构,同时还涉及了人员及职能的整合。完备的体系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序开展,政府理应统一牵头,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鉴于搞好数字规划系数字化城市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其也属于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城市管理者理应展开统一规划,解决管理及标准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推动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城市公共机构职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了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城市各公共机构不但应改掉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及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足,同时还应优化机构自身职能的划分,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关部门理应以数字化城市政府机构为着眼点,优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性质及职能,促进机构管理层次扁平化,优化对外服务窗口,促进机构人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3.强化城市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促进其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群众满意系数字化公共机构服务管理理念的重心,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均应围绕群众满意度展开。鉴于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出的审美、服务及产品等诸多需求,所以,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理应于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及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群众服务管理,明确关键服务管理策略,并借助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群众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进自身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强化城市管理团队信息素质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数字城市并非仅牵涉技术及工程,它属于一个兼容性特别强的概念,主要涉及如下领域:其一,技术;其二,管理;其三,人文;其四,经济。数字城市建设并非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备的简单堆砌,它更重视体制的改革及机制的改革,以对现行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及行政流程展开重组及再造,让它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更好地运转,所以管理团队的信息素质建设所具有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者还应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行信息化要求为依据组织及协调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给予业务工作应有的重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
四、结语
财务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源,是指在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根据要求所提供的数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种指标。在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要求公司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模式能够由原来的核算管理型转变成管理核算型,由原来单纯的财务资产的数据集散地转换成财务资产相关的综合信息源。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把目前公司中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所具有的职能实行一定的划分和分离,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汇报与总结,应更加倾向管理型的核算工作;同时也要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加快财务会计数据传递速度,缩短各类数据在传递时所使用的时间,为财务资产能够及时、有效地形成综合信息,并据此实施各类专项工作的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备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中缺乏体系性;二是某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三是缺少主要制度。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不足给公司的运转,尤其是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1.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体系性问题,公司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中心的理论、政策的研究水平来进行解决与克服,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语义清楚、层次分明以及用词准确,对于实体性的制度,在制定时则要注意制度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容要具体,同时还要联系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2.由于公司中的某些制度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通过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加强对于本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特点的了解,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制度。
3.由于一部分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中缺少一定的主要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要从系统、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1.资金筹集风险较大。众所周知,电力在我国社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有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电网建设的速度日渐加快,电网建设所需资金逐年增加,由于供电企业资金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电网建设资金的需求,因而供电企业主要通过外部债务筹资的方式满足电网建设的需要。但外部债务筹资的成本较高,偿还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供电企业的流动性资金不足,使企业负债率上升,从而增大其财务风险。
2.资金流动性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供电企业具有固定资产分布广、数量多等特点,其电网建设项目涉及多地区、多地质状况,地质条件复杂且难以预测,对电网建设的要求很高,电网建设项目所占资金比例较大,导致其资金流动性较差,资金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3.资金集中化程度较高。得益于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为集中资金,开展电网建设,各供电企业普遍采取了“横向集中、纵向归集、自下而上、逐级递归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大部分资金集中到电网建设项目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集中化程度。
4.经济效益难以预测。电能的半公共性特点和供电企业的半公益性特点导致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预测。供电企业的售电电价受国家政府部门的管控,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企业无法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措施,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完整实现。此外,供电企业的特点决定其还需承担很大一部分社会公益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了其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供电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这决定了其资金管理的范围也非常广。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与融资规模。由于业务范围较广,供电企业资金账户较为分散,企业对资金的掌控能力不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供电企业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资金相对分散的矛盾。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手段,企业内部多头开户的现象突出,资金流动不顺畅,导致部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追逐短期利润,战略目标不明确,增加了资金投资成本和投资失败的几率。由于部分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资金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资金的周转效率。例如,由于企业过分关注营业收入,对应收款项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不足,现金流入流出不匹配。
(二)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效果较差,资金管理混乱。预算在资金运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在预算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预算的执行效果较差,随意改变预算的现象严重,可能会造成企业收支不平衡、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2.监控机制不健全,内控体制缺失。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设置监控机制不可或缺,监控机制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但是,通过分析经营决策、生产等环节,发现许多供电企业的监控机制并不完善。例如,许多供电企业的资金审批制度存在问题,或者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审批制度,造成资金错批、漏批、多次重复批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有些供电企业的内控体制缺失,导致资金支付依据不充分、审批权限不对应、资金调配随意等,进而引发资金管理风险,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3.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流动性较低。应收账款的回收是供电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供电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现状,发现许多供电企业存在着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负面的连锁反应,造成账款积压、账目不清、核算不准等资金管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资金的正常流通,降低了资金的流动能力和收益能力。
4.行政干预明显,资金周转难度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供电企业的行政干预已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地方政府为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要求供电企业实施不合理的资金担保、权利质押等,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畅、资金管理风险加大、生产效益降低等后果,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和不良后果。
三、构建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新模式
(一)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供电企业主要有统收统支和内部银行两种资金管理模式。其中,统收统支模式主要是指通过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汇总成员单位的资金收付,成员单位不独立开展资金管理工作。内部银行模式主要实施企业内部资金往来结算及资金运筹与调拨工作,承担企业的资金收付及结算工作,开展资金融通并实施结算管理工作,进而节约资金流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内部银行模式的业务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资金应用管控、融资管理、信用管理、资金收支管理、资金监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除了上述两种资金管理模式之外,供电企业内部还设有财务公司,其业务性质属于经营银行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为供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管理措施。
(二)改进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措施的思路
1.将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供电企业在资金管理活动中,更关注资金核算工作,对其他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供电企业应注重管理效果,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资金管理功能,将资金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在不断增强企业业务活动规范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风险性。2.增强资金核算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决策效果。供电企业在开展资金核算时,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认真贯彻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保证资金核算的合法性;其次,实现资金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保证资金核算的经济性,实现资金核算成本的最低化。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管理人员能及时从资金管理中获取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各项信息,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持作用。3.发挥资金预算效用,实现预算控制业务的目标。与资金核算一样,资金预算也有助于企业规划业务流程,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供电企业应认真总结分析,积极发挥资金预算效用。但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预算时,应有的放矢地将资金预算集中在主要业务上。只有这样,供电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资金的预算效率,实现预算控制业务的目标,从而避免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构建供电企业的资金管理新模式
通过上述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供电企业应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以预算为导向,以控制为保障,以业绩评价考核为激励与约束,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构建连续的、一体化的资金管理新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1.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供电企业应设立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收付业务。结算中心设立统一的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各下属单位的所有收入均存入结算中心,所有支出均通过结算中心账户支付。该中心的建立能有效避免下属单位随意开户,资金无法入账等现象,有利于加强资金监控,从而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保障安全。2.以财务预算为导向。财务预算是企业的制度性安排,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全面地整合企业的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等。科学有效的预算活动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供电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资金收支业务频繁且金额巨大,预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活动时,应以财务预算为导向,防范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损失概率,从而实现高效的资金管理目标。3.以控制活动为保障。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是供电企业实施资金管理的前提,为保证预算功能的发挥,供电企业应监督、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来说,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应实时监控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标准比较,发现并进行差异分析,进而采取适当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财务预算活动在资金管理活动中的正常运行。4.以业绩评价考核为激励与惩罚。预算不仅能量化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评价其经营业绩。供电企业应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以考核结果为标准对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激励与惩罚,以此对企业员工的资金管理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5.以信息化平台为辅助手段。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的活动中,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平台,以此来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与预算系统,便于资金结算中心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问题,从而便于企业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考核与评价。
(四)供电企业实施资金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本文认为供电企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科学编制预算。供电企业应基于平衡计分卡(BSC)来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平衡计分卡(BSC)可分为四个子维度:(1)财务预算。主要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实施的预算。(2)顾客预算。主要指企业在维持顾客关系方面的预算,内容包括广告费用支出预算、售后服务支出预算及道德资本预算等。(3)学习与成长预算。主要指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培训锻炼方面的预算,包括研发支出预算、培训费用支出预算、人才招聘支出预算及社会关系支出预算等。(4)内部业务流程预算。主要指企业在改善其业务流程方面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支出预算、新技术开发支出预算、业务流程再造预算等。
2.统筹规划,实施资金管理新模式。实行“据实申报、统筹计划、序位支付”的资金管理新模式,具体流程如下:(1)减轻业务部门工作压力,无需业务部门申报资金计划,供电企业各部门根据业务进度及条件,填制规范的资金审批单,送财务部门按资金审批权限完成审批。(2)财务部门审核纸质审批资料和电子审批资料,按资金审批权限的流程流转完成审批;并按时统计全部完成审批流程的单据,按项目类别纳入下月资金计划。(3)财务部门按时汇总编制全局资金计划并完成整套资金计划报表,组织召开资金计划平衡会,经审批后上报省公司。(4)财务部门将已审批完成的单据,按照资金支付序位策略,形成合理的资金开支排序,统筹全局资金调度,有序安排资金支付。(5)根据资金支付性质和金额,结合资金流量确定支付频率和付款序位,对非项目性零星支出当月完成审批当月支付,对项目性大额支出纳入下月计划,有序安排资金支付,重点保证安全生产及重点工程所必须支付的生产性支出。
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三大任务,一是保证物资供应;二是保证物资质量;三是降低材料费成本。保证物资供应是公路工程正常施工的前提;保证物资质量是创建优质工程和合格工程的根本保障;降低材料费成本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只有做好了三项任务,才算是做好了物资管理。
1.保证物资供应是公路施工物资管理的首要任务。现代公路施工,要保证公路建设的正常运行,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资队伍和强有力的物资供应保证。保证物资供应是对物资人员的基本要求,是正常施工的前提。物资供应的整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编制计划、询价、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发放等各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如果施工物资品种规格不齐或不配套,或者施工物资不能按时到货,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进度,所以,现代公路施工必须保证物资及时供应。
2.保证物资质量是公路施工物资管理的重要问题。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物资质量是创建优质工程和合格工程的根本保障,更是物资人员不可掉以轻心的重要职责。工程所用的物资专业技术性强、品种多,同一品种的物资材料在价格、质量上相差很大,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企业信誉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物资人员的主要责任就是要控制主要材料的质量,施工企业物资供应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所进物资质量符合要求。企业要依靠产品标准来建立产品的质量防线,施工企业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按采购的标准要求筛选合格供应商;采购人员对产品标准要有一定的了解,所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具体的产品标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予采购。对于质量管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施工的质量。
3.降低材料费成本是公路施工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的重点。施工企业只有保证了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费成本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工程材料费占整个工程成本的一半以上。对施工企业来说,要学会科学合理的控制物资的供料价格和使用数量,但是这要建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所以,公路施工企业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职能近年来随着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体制不断的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根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职能必须适应现代公路施工要求,满足公路建设需要。就必须建章立制强管理,加大公路施工物资管理的力度,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公路施工物资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1.建立健全物资管理机构。健全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机构对做好公路施工物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切实重视物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项目部、施工队三级物资管理机构,首要的问题是组织建设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管理效益,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要结合其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订策略,认真组织,严格实施。
2.完善各项物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物资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原来的管理制度适应整个市场环境的需要。因此,要对采购、物资计划、信息收集、收发料计量、仓库保管、业务核算、物资统计等制度进行修订并完善。让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以便使物资管理有条不紊不断地向前发展。
3.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职能。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职能对管好公路施工物资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充分发挥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求认真履行物资部门的职责,对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管理不善的情况要进行处罚,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实施奖励,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一方面,还要大力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科学的运用物资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使用效能。对于石料沥青等的运输情况,要加大管理力度,争取降低成本,保证公路施工顺利进行。
4.强化物资管理人员培训。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物资的广泛运用和高投入,物资的品种、性能都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要对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找到专业的老师,举办物资管理人员培训班,使物资管理人员得队伍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成为一支懂技术,懂管理,懂业务的综合型人才。使物资管理迈入专业化的队伍,重新上一个新台阶。
三、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对公路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提升物资管理理念,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和深远的影响。
1.淘汰传统物资管理模式。因为公路施工的特点不同于别的行业,导致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大都依靠手工操作完成。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速度都比较慢,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各项目的物资管理情况。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利用计算机参与物资管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利用计算机参与物资管理,通过网络化来实现对市场价格、厂家资料、当地的采购价格等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形成一个集采购、供需、商情、价格等融为一体的网络体系。形成完整的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以及施工方面的一些信息。可以适当的根据施工企业的情况开发适合企业情况的管理软件,实现网上对分布各地的项目部的物资采购价格、采购渠道、等一系列的费用进行协调,做到对动态及时了解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