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1.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家庭教育的结构在逐步变化,家庭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在转变。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曾经在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功利家庭教育观指导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有以下特点: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在家庭教育的形式方面,注重成人辅导、轻大学生自学,注重批评处罚、轻实践锻炼;在家庭教育目标方面,注重智育、轻德育及大学生个性发展。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注重单向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发展为实践的家庭教育观,即以的实践理论为指导的,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施加影响的方式。实践的家庭教育观注重大学生家庭教育过程的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2.家庭结构的变化。

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日益复杂的现象。主要特点有:第一,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家庭结构的核心,独生子女是大学生家庭结构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二,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家庭结构的重要一部分。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孩子的家庭。单亲家庭家长由于离婚造成的心理失衡对大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单亲家庭往往出现父亲或母亲一身兼两职的现象,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精力不足、时间不够、力不从心的现象,家庭教育的总量受到了影响。第三,家庭教育思想方法上容易造成偏差,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智育、轻视德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子女的成绩上。

3.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对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传统的权威关系逐渐消失,被民主交流、平等对话、“朋友式”的亲子交往方式所取代。而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受传统的功利家庭教育观的影响,重视对子女学业方面,即是一种“外部目标”,而网络时代的教育目标更加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追求创新成为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即是一种“内部目标”。最后,教育主体的转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学生借助网络,使得自我发展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养逐渐加强。外在教育只有转变为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

虽然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家庭的重视,但家庭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一方面,我国高校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长期都实行封闭办学、封闭管理,很少与大学生家庭取得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后,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大学生家庭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完成了升学任务,已经长大成人,就逐渐放松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

2.高校与家庭沟通不畅、互动不足。

目前,高校与大学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首先,高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与大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能像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家访、家长会那样,让家长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因为高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极为不便,很难实现。其次,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学校较远,家长去学校看望子女的机会较少,即使去学校看望子女,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很难与高校院系领导、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联系。而学校也未能建立一个大学生家长联系机构,不便于大学生家长与高校的沟通。最后,高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学生出现问题,如违反校纪校规、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学校才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并不能事先知情,没有能力阻止事情的发生。高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障碍,导致了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的片面性,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

3.大学生自身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

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顺利考入大学,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不再需要家长的教育,不再愿意接受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子女就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对自由、独立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摆脱家庭、父母的束缚便是自由和独立的标志,所以对家庭教育盲目排斥。大学生出现的这种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4.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成熟。

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只有科学、系统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大学生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方面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三、新时期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1.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新时期,要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必须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合力。首先,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变目前家庭教育受到弱化的局面。第一,利用新生入学的机会,通过给家长书信或者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供做好家庭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第二,学生入学后,通过各种联系手段,建立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与家长长效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第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工作处领导的,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协调工作。其次,社会应营造一种积极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氛围。具体措施有:第一,各类新闻媒体应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手段等方面做宣传和引导;第二,社区、学校等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大学生家长学校,向大学生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家长的素质;第三,各类科研院所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课题项目研究,逐步建立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科学体系。最后,大学生家长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互动系统中;主动采取多种途径与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学习工具,扩充自身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2.采用多种沟通渠道、建立长效互动沟通。

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借助多种远程交流工具,建立长效的沟通渠道,第一,电话沟通。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家庭教育交流手段之一,电话交流快捷、方便,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及时发现子女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迅速地进行指导、沟通和交流。如果家长在电话沟通时发现子女在思想上出现波动,可以立即与学校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联系,了解情况。第二,网络沟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沟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QQ、MSN等实现对话和沟通;家长还可以登录学校的教育网站,了解高校的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第三,书信交流。书信沟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家庭教育的沟通方式,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私密性较强,目的也比较明确;手写书信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第四,定期或不定期看望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第五,拜托亲友探望子女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

3.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家庭教育只有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联系起来,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个时期的青年思想基本成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倡一种“互动”式的教育,只有家长与大学生良好互动,才能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第一,在高校中,通过讲座、谈话等形式,指导大学生分析、判断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转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针对新时期独生子女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通过设置集体活动,使学生融入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学会谦让、合作等优良品质;第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第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工作、假期实践等方式,开展自我学习,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忠诚教育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78-02

忠诚,是一个恒古久远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现实及未来的话题;忠诚,是一个立身做人、自我修养的话题,也是一个渗透文化、艺术、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话题。忠诚,如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如同唯物辩证法中的物质,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基石和本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网络社会”正在形成。网络社会的形成对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1]受网络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中,在追求“多元”“多变”,突出“个性”“自我”的当今时代,忠诚观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忠诚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有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大学生“完美人生品格”的形成,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开展忠诚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忠诚是责任、是品格、是境界。开展忠诚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忠诚意识,是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学校强校建设的根本需要。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时代忠诚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人才,需对其进行忠诚教育。但现阶段大学生忠诚教育现状总体不容乐观,从内在因素分析,主要是现代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3]这是由大学生自身个性所决定的,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发展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同时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在网络世界不存在时空界限,大学生不会受到纪律方面的约束,再加上大学生活期间远离父母的陪伴,失去了依赖父母的习惯。这使一些大学生依赖网络环境宣泄自己的感情,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观偏离、道德品质异化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学师资不够强大,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从事道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理论经验都十分匮乏。[4]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对忠诚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对网络道德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社会对忠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5],在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下,稍不注意道德教育就会跟不上其发展的节拍。往往刚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好的教育环境,因网络环境变换速度太快,又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这些因素促使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忠诚教育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二、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忠诚教育的意义

(一)是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之需

人活一辈子,时间有长有短,需求有同有异,追求有得有失。但只要活在人世间一天,只要立足于现实社会,就不可能回避人格问题。人格问题,既关乎个人形象,又关乎社会发展的总体品质。才为德之基,德为才之帅。人无德不立。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是我国高校目前工作之本,学生思想水平的好与坏也是衡量高校思政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德才兼备、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品行,不仅影响着他们自己的一生,而且还直接关乎未来“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既应是汲取科学知识的学习者,更应是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大学生只有具备完美的人格,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

(二)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之基础

每当提到“忠诚”二字,就会让我们想起屈原、岳飞、邓世昌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忠诚,是人格高尚的标志,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底线。[6]何谓忠诚?朱熹曾说过:“一心之谓诚,尽心之谓忠。诚是心之本主,忠又诚之用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诸多的教育内容之中,忠诚教育应是其基础。设想一个人如果不忠于自己的内心,那么谈何修身养性?如何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又如何去提升自己的涵养?只有心怀忠诚之心,才能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改变,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忠诚于什么,进而才能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良好的忠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之根本需要

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石,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何以谈社会和谐?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今日的在校大学生,是明日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当他们踏入社会,他们的忠诚意识就会在社会上传递并发挥出辐射效应,对“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起着关键性导向作用,对全社会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如若人人都具有忠诚意识,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局面就会自然呈现。

三、在网络时代实施忠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完善教学方案,注重学生道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日益发展,“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追逐的主流。现各高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大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学校教学的方案。但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做到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工作同时抓。现阶段各高校已经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原理”“毛、中、特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但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起到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应积极鼓励德育工作者采取创新机制完善教学方案,以培养专业知识水平过硬、道德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

(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忠诚教育工作,不能单靠思政课堂的传统说教方法,而应将忠诚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做好德育拓展型课程链建设。要想做好青春领航融入式教育,就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也就是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忠诚教育就会形式化、表面化,甚至知行脱节。“忠诚”并不单单是指忠于我们国家、我们的党。一个人是否具有“忠诚”这一良好的品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友情、爱情、亲情是否忠诚更能体现出其人格。高校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体悟,做到情感与理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忠诚教育的实效性。值得强调的是,大学生对国家、对党的忠诚不能仅仅体现在国旗、党旗下的宣誓,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面,应该甩开膀子干,而不是扯着嗓子喊。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忠诚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浮在表面、悬在空中,要让大学生们明白“忠诚”不仅是自己大学期间该做之事,毕业后还要传承和弘扬下去,时刻感召自己,把“忠诚”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三)与家庭教育相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家长理应结合家庭生活细节,结合与亲朋、邻里之间交往的具体事例对孩子进行“言教”。其次,家长要做好“身教”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例如在家庭里对自己的爱人忠诚、在单位里与同事忠诚相待等,要做到讲信修睦。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再次,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带领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社区等,接触不同的社会阶层,了解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通过有益的社会调查、实践,让孩子体会到忠诚品质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家庭教育要结合实际,事不在多大多小,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孩子忠诚品性的事,就应力行践之。

[ 注 释 ]

[1] 齐爱花.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5(1).

[2] 李小林.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 张楠,李航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4] 王渊,丁振国,陈华文,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基于武汉市9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4).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如果不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学生是没有兴趣认真体会的,我们利用媒体形式来展现,增强班级工作的实效。美丽的背景图片和优雅的音乐,使得学生接受、体会班会的内容就轻松自然了。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本学期我举行了一系列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主题班会。如:《文明礼仪伴我行》《安全在我心中》《感恩父母》等。在这些班会中,我引入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图像、动画、影视、声音、文字等功能结合其感染力、直观性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德育教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并将班会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是我在班级德育教育中一个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班会中,并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对学生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创建家庭教育网站,搭起家长、老师、学生沟通的桥梁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支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事实上在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育误区。实践证明初中生家长与孩子的隔阂就正在一步步的加深。为了给孩子和家长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创建了班级家庭教育网站。家长和孩子可以在网站的留言区或论坛区进行匿名的留言,说出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向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因为是匿名的,所以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任意“发泄”。从他们那幼稚的话语里,家长读懂了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从他们那悲伤的故事中,家长读懂了孩子心中的无奈;从他们那深情的呼唤中,家长慢慢的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走上了科学的教育之路。这种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深受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在这网络沟通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只推动着孩子的进步,更推动了家长和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网络面前,孩子与家长、老师平等了,网站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极大好评。家长有什么话特别是有什么不方便当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到留言板上去留言,班主任有什么紧急的事可以在网站的公告栏上进行公布,只要家长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学校或班级的事情。使与家长的沟通非常的简单而方便。无论你身处何方,在网络面前,仿佛近在咫尺,网络拉近了家长、孩子和老师的距离。其实这些的实现也并非难事,除了用网站之外,还可以用Emile,QQ群等很多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可以约一个时间到网上利用QQ进行沟通,比如可以以约家长在每星期六的晚上8:00~10:00同时在线,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个时间里相互的交谈,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方便了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班主任工作。更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上渴望得到帮助的家长提供了方法的指导,网络为我的工作带来的无尽的方便和快捷,在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开展教育工作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三、制作视频展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教育要特别注意做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大讨论”,通过民主讨论明确生命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来保障,这些行为习惯该如何去培养。其次,开展教师、家长、学生的专题培训,明确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优效的培养策略。22发挥家庭教育的纽带作用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因此,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取决于家庭教育。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身份,往往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效果一般不佳,但是家长想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愿望又很强烈,所以造成了“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手段”的现状。家长应经常与老师交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明确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且从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与策略中汲取经验,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1.3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的价值取向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学生虽然个体发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前,但与之对应的生命教育又相对滞后,在面对众多诱惑的时候,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取舍,易走上歧途。因此,学校要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展教育途径,主动争取社区、街道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4利用网络教育新平台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中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易受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学校除了牢牢抓住传统的德育阵地外,还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调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服务。

2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文明行为习惯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常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优秀习惯的训练和培养。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的标准,笔者认为,中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好习惯: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2.1培养做人的习惯

有爱心是做人的核心。《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始”,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孝敬父母开始,所以看一个孩子在做人方面有没有好的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在这些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当然,爱是需要锻炼的,教育要多给学生创造锻炼爱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更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2培养做事的习惯

有责任心是做事的核心。现在的中学生在犯了错误的时候,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交代他办的事,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完成;对学是打不起精神……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责任意识太差。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该冷静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学生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2.3培养学习的习惯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行为;类型;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28-02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复杂,各种矛盾凸显,在这一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在传统、现代及后现代的冲突中遭到削弱,甚至淡化。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又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使许多人对价值标准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状态,价值观呈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学校里盛行,而且,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社会地位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都对大学生造成了冲击。面对这些冲击,部分大学生认知心理失衡,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知识贬值,读书无用”的亚文化思潮,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不仅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时代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技术为支持的信息社会,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并成为引导这些信息消费的急先锋,诸多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迅速传播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导致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从而产生厌学行为。

本文中的“学习”是指大学生对书本知识、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的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和消极的学习行为倾向。大学生厌学的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想与信念的淡漠、丧失,缺乏人生追求与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闲散懒惰,不遵守学习纪律,经常以游戏玩乐等来消磨时间。

一、顺应心理型厌学

1.顺应心理型厌学的界定

这类大学生是校园的“无忧族”,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好,社会关系广,将来就业不成问题,读大学的目的是混一张大学文凭。思想上,无生存感和危机感,并且具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学习方面松松垮垮,上课随心所欲,作业马马虎虎,考试靠抄或者干脆补考,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属品;生活上讲究名牌,追求时尚,注重排场,吃喝玩乐才是主业。

个案一:某男生,其父亲是某局副局长,具有较广的社会关系,该男生说:“我的工作有人为我找,根本就不需要我做什么,而且我进的单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待遇好的单位,最差也是回家当个中学教师,找工作对我来说太容易了。”

个案二:某女生,所学专业是小学教育,该女生说:“我要求不高,回家当个小学教师,每个月千把块就行了,我家有个亲戚是校长,找他帮忙进一些公立学校应该没有问题。”

2.原因:家庭教育失衡

从上面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可以满足他们的经济和就业需求,并且家庭对他们行为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学习动机机械化,成就动机欠缺,而这两项动机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导致这类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是指施教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进行的影响,不同施教者的意识倾向、思想观念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因此,家长对现有家庭环境的认知以及家庭氛围的营造对子女有着直接影响。此外,家庭教育具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特点。顺应心理型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失衡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过分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个人知觉偏差。我们知道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感知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环境,来自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个人知觉是个人对他人行为表现、言论思想的感知,进而认识到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个人知觉依赖两个因素:一是受他人外部表现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言谈、行为、举止;二是知觉者个人已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

这类大学生言语中涉及到父母的部分很多,他们有着非常深的家庭优越感,父母对他们需求是有求必应,对他们的要求非常单一,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出现偏差,使他们形成了凡事都依靠父母,凡事都以父母的标准行动的习惯,导致独立意识缺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远离家庭,缺少约束,进而随心所欲,加上以后有父母铺路更容易厌学,放弃学习。

(2)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源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弱化,成就动机的弱化源于早期的教育,有时甚至是伴随孩子整个学习过程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求他们考上大学,有个文凭,凭父母的社会关系和财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出现偏差,家长没有将正确的学习观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不重视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孩子在考上大学之后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

此类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失衡导致低目标,父母要求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又没有形成,加上个人知觉偏差,进而学习标准降低,低标准就会低动力,最终导致了学习动机弱化,进而产生厌学行为。

二、逃避型厌学

1.逃避型厌学界定

相关期刊更多

网络法律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法律中心

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中心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