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34-0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小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锲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交际,善于表达。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口语交际教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的主要方式,从目前各类学校的做法来看则是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师生问答等等,这就决定了学生要靠“口语交际”来获取课堂知识。从另一方面说,即使今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将是学生的自学,教师的任务或作用将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那时也仍然离不开课堂教学,学生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点,加之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差,通过课堂口语交际获取知识,仍将是主要的途径和方式。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培养小学生善于表达,增进理解,加强合作的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教师对口语交际课不重视
课堂上许多教师没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案中体现不出听说训练的内容。不少教师只重视字词句段的教学,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大部分教师也比较清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任务,但由于要应付考试、评比,因而放松了听说的培养。有一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很模糊,教学目的不明确,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主体作用没落实好
虽然课堂上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合作伙伴,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说,可是老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还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往往是喜欢表现的学生侃侃而谈,口语交际的范围只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在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偏重书面语言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就不会说话。(2)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3)教师的调控技巧不够,让部分学生牵着走,有些学生一连发言好几次,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担当“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造成教学中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3、交际训练话题缺乏真实性
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许多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话表达训练,书面语言较多,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
有的教师虽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可事先没有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语言缺乏真诚,显得空洞、虚假。事实上,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
4、交际缺乏互动性
口语交际的方向性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交互性,造成口语交际课有很浓的说话训练课的色彩。特别是说动物的口语交际课,其操作程序基本分如下三个阶段:(1)录像导入,形象感知。(2)回忆图像,口语表达。(3)选择几种动物,创编故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5、教师缺乏主导性
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指挥者,缺乏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随着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不断形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作为言语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已被广为认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也比比皆是。
可是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6、评价缺乏发展性
以前的说话课,仅仅停留在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教师评;评缺点多,肯定进步少;硬性评价指标多,发展性评价指标少;评价时为了达到鉴定说话质量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意义;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翼,缺少一翼,阅读教学就不能起飞。只有两翼并举,阅读教学才能起飞,飞得高,飞得远。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1.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如果只是要求学生积累知识,就不能形成应有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和反复历练,需要与社会声息相通,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深刻地揭示了语文学习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实践和面向社会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扩展与延伸。
2.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是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从阅读来说,就是“自能读书”的能力,就是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阅读的知识,正需要到课外去演练,去大显身手,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其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有密切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往往直接而明显。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主动求知和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在那里可以获得阅读的自由,从而得到主动的发展。所以课内课外阅读要同时抓,正所谓“课内得方法,课外得营养”。
3.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一大源泉。多读课外书籍,足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受其引导而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和求证,从而使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改变措施
笔者所教的学生80%来自农村和郊区,究竟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笔者以四年级三个班11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有如下三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多年来的一个重要收获,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效率低效益差必须改革”已形成共识。语文教改出路何在?我们不能只把眼睛死盯住“课内”, 同时应把视线投向语文教学的“另一半”——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为21.4%,经常摘抄词语的学生为11.3%,老师对课外阅读的经常检查评价为“0”,很少检查评价为34.3%,没有检查评价为65.8%。不难发现: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是停留在“放羊”阶段,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没有把它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为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教师必须摆正“课内”“课外”两者的关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意义
一、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情商
曾经对全世界的成功人士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人之所以会成功,70%以上的原因是较高的情商,只有不到20%的人是依靠较高的智商,当然还需要一些机遇。情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是成才的关键一环。对于情商的定义,每个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在迎接困难的勇气,承受挫折的意志,面对诱惑的自我控制等,这些能力都是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逐渐养成的。学生要想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就要培养良好的情商。在当前的核心素养要求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际交流能力及写作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要求其实本质上也是情商培养的要求。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多是流传很多年的经典著作,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小学生背诵这些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为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积累的经典事迹案例为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因此,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增强对我国博大精深古代文化的认识,学到优秀人才的成长故事,明白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变的更加坚强勇敢,在历经挫折时也会磨练心理品质,面对各种诱惑也会抵住,通过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培养,使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情商。
二、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记忆能力
小学生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他们拥有非常好的记忆能力,这种能力要远远地超过成年人。比如,许多小学生可以完整地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而很少有成人能够做到。小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时间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并通过反复阅读进行记忆,有助于提高其记忆能力。而且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随着知识掌握的增加越来越强的,这是不断的练习养成的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坚持不断地引导小学生去极易经典作品,教师和家长在一旁做好指导工作,并适时地给予相关的解释,让他们对这些作品充满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这个时期反复记忆的知识内容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做好这个时期的记忆能力地开发,一定会掌握大量的文学知识,对接下来的学习也有帮助,对将来的深造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如果忽视了这个阶段记忆能力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变化,记忆力会变得平稳,不再有很大的变化,很可能会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阅历较少,理解能力不足,即使小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国学经典中的部分作品,但是依然可以成功地完成背诵工作,这已经为将来的融会贯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这些作品带来的乐趣,通过共同记忆,使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气,教师更有动力授课。
三、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在这样的经济背景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我国的生育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独生子状态,在这个状态里,家长过分关注孩子,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会对这一个孩子过度溺爱,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在文化素养方面,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与侵蚀,学生内心虚荣,攀比心强,藐视他人,太过于注重自我,为了凸显自我,与老师和家长作对,追求独特,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缺乏。人们一直热爱国学经典教育,因为国学经典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提高思想文化,爱国主义情怀能显著增加,明确道德观,实现自我价值。部分学校还会要求学生在完成经典背诵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加入美学的知识,给学生提供机会,观看世界名画或雕塑等,让他们从小就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到美的知识。因此,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国学经典教育是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分的部分。
四、国学经典教育能够增强小学生核心价值
国学经典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沉积下,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品质,这些品质一些流传至今,如和谐、公平、诚信、友善。一直以来,我们也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直很友好的对待其他国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学经典教育中所倡导和追求的,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们在学习国学经典的时候,学习民族文化的精髓,增加爱国情怀,一颗爱国的心逐渐增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时候,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诵读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还可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国学经典结合,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国学经典教育中,通过教育体现出来的精神,可以使学生更高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让自己的思想境界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价值,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加爱国情怀,增强小学生核心价值,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
在主张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提高审美教育迫在眉睫。同时,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感情表达为主的学科,它本身就与审美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天然联系。语文虽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但是它拥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特点。把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进行结合,可以让语文这门学科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而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
(二)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教学发展
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入美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的感情系统的形成来源于审美教育,经过审美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美的元素,对美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生活化、综合化,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不断凸显,审美教育的发展因为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出现了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所处位置不明确
在提倡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夸大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误区,混淆了在提倡审美教育的风潮中什么最重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对审美教育高度重视,鼓励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应用研究。这样往往会给大家产生错觉与很多的误区,认为现在审美教育是重中之重,颠倒了主次地位。对审美教育的理解产生庸俗化、表面化以及简单化。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本是不可分离的,这样本末倒置的想法,不仅不会促进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发展,反而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自身素质的落后和差异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因为不同教师对审美教育的不同理解,产生理解的偏差,审美教学的形式主义也随之产生,例如滥用课件、滥用多媒体教学等,脱离自身的教学实际,忽视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教学内容不得当,教师的主体观念太强,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学生是课堂主要参与者的事实,没有给学生机会去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这种变异的审美素质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阻碍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最后,教师自身的素质差异。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如果教师的审美素质低下,就没有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必要性了。老师的语言规范性、外表穿着、板书的工整性等方面如果不到位,就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开展。
三、解决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是非常讲究教学技巧的。小学教育拥有良好的教学对象,外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力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与艺术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对审美教育投身其中。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设计好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去体验语文中的美元素,进行良性互动,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最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关的手段来渲染美的氛围,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渲染和熏陶。最后,要让学生充分融入所讲内容中的角色里,比如让学生进行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美,体验作者的情感。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里面的落后理念
良好的教学理念贯穿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是首要任务。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的主体观念,懂得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等硬件措施。然后,教师应该不断地去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以至可以更好地教学。最后,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语、穿着以及板书的书写等。
四、总结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看似简单,但针对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极强的特点而言,传统教学方法与之格格不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理想。教学过程中,现下依旧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在学生心目中一付严肃刻板的形象,学生对老师大都存有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老师“绝对服从”,学生活泼的性格被压制,好奇心被磨灭,形成一种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盲目信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得以培养,学生仅能跟随老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现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思想等外,还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严厉呆板,学生学习无热情。加之现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具等都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这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但由于老师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善,使得这些良好的教具和教学环境没有充分运用,造成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这都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尚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分析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活泼的性格,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性格,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但课外活动可以。可将教学内容融入课外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寓教于乐,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活泼性格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及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积极意义。总的来说,课外活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明显,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长足发展有积极意义。
3.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能有效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甚至某种角度上说还与学生的好奇心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相违背,而课外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将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探析如下。
3.1加强课外阅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只要正确引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素材。老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有效引导,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规范化和量化,列表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定量阅读,同时老师可以结合教材给学生安排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阅读,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3.2增加课外写生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与静心学习相冲突,但却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源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老师如何运用,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利用新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课外写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以外的地方感受生活,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参加课外活动,譬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劳动,直接在农家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原有劳动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真谛,也可以培养学生淳朴的内在素质,不仅达到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对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3.3开展主题活动
老师在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主导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展主题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大纲的要求给学生安排相应的主体活动。譬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关于感恩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同时参加,可以让学生寻找关于感恩的题材,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是自己发现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可以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样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的同时能够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相互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类似的活动方式还有很多,主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促进意义。
3.4开展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