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基于全球服务业转移的背景和对金融产业集群理论的深刻认识,四川成都市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界定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的含义,进而探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并深入分析成都市构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后台 服务外包 产业集群

国内外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

金融危机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潜在的外包需求加快释放。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急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机构承受着削减成本以求生存的巨大压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银行卡业务、呼叫服务等成为新的外包热点。麦肯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各知名银行中涉及运营、IT、财务、人力等的各个部门,在低成本地区的员工比例都计划大幅提升;在成本压力之下,西欧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外包机会。

金融外包ITO占主导,BPO蓬勃兴起,二者趋于结合。另一个动态发展的趋势是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主导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外包(BPO)的盛行,自2004年以来,欧美金融企业开始了BPO的大量实践,随着BPO与ITO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外包服务供应链。与此同时,知识外包(KPO)也迅速增长,金融机构开始将知识创新、产品研发等环节也外包出来。

国际金融机构出售自营运营中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外金融机构迫于危机压力将自营运营中心出售给外包服务商是近期的发展趋势。例如2008年,花旗集团将旗下的CGSL(全球处理中心)出售给印度的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AGS是英国Aviva保险集团旗下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于2008年出售给从事BPO服务的WNS公司。

(二)我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现状

政府强力支持。尽管金融服务外包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其目标是将全国重点城市建设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具有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面临发展的时代机遇。在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和印度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国家。印度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外包承接国,其盈利主要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特别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然而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压力,其外包业务逐渐向中国迁移,这给中国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时代机遇。

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园区不断涌现。2006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本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金融外包已经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加入金融外包行列。目前,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成都等金融发达的城市纷纷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园区,如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信用卡园区、天津的中信金融物流园区和成都的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等。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成都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目前已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各项金融业务量在中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金融辐射力大为增强。

从2007年起,成都市敏锐地把握了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势和金融机构的新需求,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为建设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确定了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首选、全国领先、辐射海外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同时,在2010年2月出台的《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根据不同类别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对金融功能区实施整体规划,将成都市科学规划成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不仅为各功能区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而且不断完善和提高配套功能,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二)成都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优势

综合的投资环境优势。2007年11月,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在成都闭幕后,世界银行报告,评定成都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外国使领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以及出口总额均位居中西部榜首。现已初步形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际国内航空十分便捷。

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2009年末,四川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97家,其中法人机构554家、省级机构43家,银行业分支机构网点12475个;证券期货基金公司57家,其中证券法人机构4家、期货法人机构4家、基金分公司6家,证券业分支机构193个;保险业机构48家,其中产险22家、寿险26家,保险业分支机构4345个;总计共有金融业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17013个。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总量均位居中西部省(市)首位。四川省强大的金融基础为成都市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体系。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总体的人才需求为金字塔型,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技术工人。而成都是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汇集了42所高等院校、2700多个科研机构,有近6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可为企业提供10余万大学生和8万余专业技术工人。而且人才稳定,人员流动率低于5%,人力成本比沿海城市低三分之一。

强大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支撑。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成都高新区为例: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逐步形成和巩固了产业特色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龙头及优势企业,其中能从事第三方金融服务的企业已达20余家。通过几年努力,高新区逐步形成了行业应用、信息安全、IC设计、服务外包、数字媒体、呼叫中心等几大特色领域,并呈现企业快速聚集、优势不断巩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已进驻高新区,区内从事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企业已达65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0000人。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建议

(一)明确定位且合理规划

成都可继续以吸引金融集团内部后援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更大范围地规划和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针对金融机构后援服务项目的运营需求,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在引进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集团后援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培育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将后台业务外包,共享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及人才服务,构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自2007年在成都高新区启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已先后引进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银行、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的后援中心项目,在加快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议政府考虑在土地和生活成本更低的区域规划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以承接更多的金融后援项目转移。

(二)积极培育本地金融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相对于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成都本地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需要政府培育和扶持。

1.调整税收扶持及各类政策,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支持。目前,成都市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关政策资金支持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有必要同时调整税收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此外,还可以完善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比如通过政府中小企业担保、银行资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形式,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服务外包法律环境。印度之所以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国,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营造产权保护环境,出台各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款。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整其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应的条例与政策, 提升对服务外包过程原创性和服务过程中创新知识的保护,建设创新和保护产权的首善之区,以适应国际服务外包潮流之需,营造出有利于承接外包工程的外部环境。

3.发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的市场对接作用。行业协会能够构建交流平台,并及时传达最新行业信息。因此成都市有必要成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将可以提供发包业务的金融机构与有能力接包的服务外包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举办经常性的金融后台服务市场对接活动,尤其是引导和鼓励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成都锦泰保险公司等本土金融机构率先与本土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通过应用示范培育本土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还可以举办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年会及各类活动,让政府官员、发包商、接包商、学者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热点问题,通过信息交流与充分共享促进产业发展。

(三)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人力资本规划,多渠道培养外包人才。为跨国公司推荐合适的专业人才是吸引跨国公司外包服务的重要手段。与印度相比,我国缺乏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外包人才,这是我国参与金融外包竞争的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外包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同时还要加快培养服务外包所需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外包要求、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服务外包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2.引导高校实行教改,扶持校企合作培训项目。鼓励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外包紧缺的专业;支持企业与大学合作成立培训机构开展定制人才培养,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资金,用于补贴岗前职业培训,增强培养的实效性。如在成都市支持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于2007年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该学院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专业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建立专业的“ITO”和“BPO”实训中心,快速培养金融业务与IT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另外,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灵活机动的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培训,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势必助推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发展,提升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育华,王力.国外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经验[J].中国城市经济,2009(4)

2.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研究报告.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国际新趋势[J].投资北京,2007(5)

3.商务部外资司.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的报告.商贸发,2008(130号)

4.四川省政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川府发,2010(8号)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

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正是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给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带来的不仅有机遇更有挑战。

一、WTO金融服务框架主要内容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金融服务附件》的规定,金融服务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务两大方面,其业务提供方式主要有跨境提供、国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存在四种。

根据我国的开放时间表,外资银行可于我国加入WTO一年后为我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两年后为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为个人提供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已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业相比,在体制、技术、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在GDP中的比重较低;业内存在诸多不均衡,包括结构不均衡、资本结构不均衡和地区发展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不高;金融产品单调,金融创新落后;高端金融人才匮乏等等问题。

三、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后,外来企业的竞争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和竞争秩序,推进金融业监管的规范化、合理化,加强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健全金融业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将改善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质量。外资银行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将起到示范激励作用,会推动我国银行业技术和创新的进程。国内外银行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国内的商业银行到海外开拓市场,会带动和促进国内银行业务国际化。

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利方面

外资金融机构凭借综合服务优势和雄厚的实力、丰富的市场经验争取优质客户,将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强烈冲击。凭借先进的管理方式、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待遇,外资机构将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这将影响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汇率和利率变化所产生的效应,将被相应的资本的流动效应所抵消。这将加大金融调控的难度。

五、金融服务业的战略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目标应是保护与发展并重,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六点战略对策。

(一)把握开放程度

金融服务业关乎一国的经济安全,为此我国在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具体国情,既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要把握开放程度和节奏。

(二)保障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应充分利用WTO中灵活性条款,为中资机构适度延长缓冲时间;利用WTO对最惠国待遇条款,控制外资金融机构来源国总数、分布及控股比例,防止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和控制;利用WTO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对国内金融服务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

(三)完善金融服务市场监管体系

市场全面开放所带来的冲击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单层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局面,遵循市场化原则、政策连贯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逐步建立起包括中央银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金融机构内控、社会监督配合的大系统监管体系,系统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完善金融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全面开放临近,加强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立法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完善金融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环境,切实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加强对进入我国市场的境外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

(五)提高竞争能力

面对市场开放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服务业必须采取措施,迅速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

1、推进金融服务机构的股份化改造,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率等合乎国际标准;加快利率、汇率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和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2、在同外资金融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服务机构要正确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注意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3、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各行业,加快信托、证券和保险的发展,促进资源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地域协调发展。

4。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为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竞争积累经验。

(六)培养金融人才

加快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加强金融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适应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为应对将来全面开放市场的激烈竞争做好人才储备。

六、总结

与发达成熟的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繁重而紧迫。我们必须控制好开放的速度和节奏,加强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高效的资源配置的作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枢。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各国经济结构的深化调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和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新生力量”。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国际贸易深化发展,新的贸易格局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新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来支撑其发展,促进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可以有效推动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欧美发达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相比,还存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足、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高端金融人才短缺等问题,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及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为更好的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外在效应

1.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1.8亿美元到2014年的101.0亿美元,足足增长了50多倍,同比增长速度平均在50%以上。其中进口额从0.8亿美元增加到46.0亿美元,出口额由2007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55.0亿美元。从贸易规模上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服务贸易占比还是微乎其微,说明我国在未来要继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比重,转变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促使其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2.金融服务贸易的产业带动效应

一国经济发展需要成熟的金融服务市场的支撑,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可以有效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发达成熟的金融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低更好的投融资成本,投融资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日益激烈的全球价值链竞争中,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还不成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电子商务和管理理念推动其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带动其他产业的技术向纵深层次发展,从而增强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争取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同时由于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外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金融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融资成本降低促进企业相关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带动了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3.金融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效应

一国金融服务贸易要想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就要努力开发和培养人力资源这一基础性因素。国外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金融分支机构,其技能水平由于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相当,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落后,金融机构的技能水平与之相比相差甚远。因此,跨国金融机构为了更好的在发展中国家拓展业务,往往会选择技能高的雇员到国外分支机构工作,在此过程中金融服务机构通过雇员技能可以实现向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因此,东道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足和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极易造成对跨国金融机构实现技术转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带动效应以促进当地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和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4.金融服务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在金融服务领域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两个方面,一是在进口相关金融服务产品时的效仿学习、模仿创新;二是出口金融服务产品时,出口企业为增强其竞争力所进行的技术创新。进口相关金融服务产品时,我们往往会选择高精尖的产品,这样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引进其先进技术和技能用于效仿学习,进一步模仿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金融贸易产品,从而实现技术外溢。而出口金融服务贸易产品时,国内金融服务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会不断对出口金融服务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供更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国内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在竞争性学习寻求创新发展,利于实现技术溢出效应。

三、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兼容并包,有序开放我国金融市场

中国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与之相匹配,而成熟健康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金融服务贸易来带动。目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很落后,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度不足特征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保护本国金融服务机构相关利益的同时,有序适时地进一步开放和发展金融服务市场。一是要适时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机构进驻中国市场;二是要给予国内金融服务机构以政策支持,鼓励相关企业走出国门。这样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差距。此外,有序适时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可以使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共同发展,进而加快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步伐。

2.培育尖端人才,加强金融业高素质人才建设

促进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最基础因素就是人力资本,目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拥有高技能的金融高端人才,不论我国从进口端引进先进技术或汲取相关经验教训,还是从出口端通过竞争性学习寻求创新发展,这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金融人才来学习和执行。因此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制定相对完善的金融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储备力量;二是对于相关领域紧缺的高端金融从业人员,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引进。加强金融业高素质人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的高品质精英团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为了认真贯彻省市委、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县经济协调发展,县政府决定,对全县服务业进行全面调研,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摸清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搜集筛选“十二五”服务业中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增加值高、就业面广、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区域服务业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二、调研重点

1、生产业: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方面。

2、生活业:主要包括商贸服务业、文物旅游业、家庭服务业、文化体育业等方面。

三、调研方式

赴各镇、相关部门、重点企业,采取座谈会、看资料、听汇报,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四、时间安排

本次调研活动从月1日开始,到月10日结束,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调研方案,抽调培训工作人员。

第二阶段:实地调研阶段。调研组赴各镇、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采取座谈分析、看资料、走访等方式进行,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报告起草审议阶段。各分组撰写调研报告。召开相关专家、镇、部门和重点企业座谈会,评审讨论调研报告。各调研组进一步修改完善调研报告后,将调研报告和征集到的“十二五”服务重点项目一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规划编制审议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收集到的调研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县“十二五”服务业规划,并提交县政府审议。

五、组织领导

成立县服务业发展调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具体负责调研的督促协调工作。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同志兼任副主任)。

六、工作要求

1、各调研组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调研要求,明确责任,落实人员,按时间节点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县级相关部门及相关调研对象要积极配合,安排专人负责,提前做好资料、数据的收集、存在问题分析、落实措施等工作。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各镇及参与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密切配合。

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服务贸易 服务业 贸易结构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即服务业的发展也要国际化,通过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业总产出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给全球对外贸易造成了沉重打击,危机背景下总需求下降,各国进出口量包括服务贸易进出口量大幅度下降,但其在给我国服务贸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其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落后于韩国、英国、新加坡。并且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服务贸易额度占GDP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下降。

但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加坡服务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各年份均在90%以上,英国也接近20%,而中国仅有不到10%,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比重又下降至6%左右,所以中国服务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追赶空间,可以通过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快地拉动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也不合理,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服务比重较低。从2007年到2010年间,中国服务业附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低于韩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和英国,只有40%多一点,而美国英国达70%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服务贸易乃至整个对外贸易的瓶颈,服务贸易产品附加值低使我国在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面临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人们收入水平下降将导致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体现为服务贸易额的下滑甚至是逆差,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表现在各国的服务贸易上却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中国服务贸易在所选的年份中均为逆差,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服务贸易逆差高于其他国家并有扩大的趋势,而英国、美国和新加坡即使受危机的影响,但服务贸易在所选年份都是顺差并且在危机后顺差有扩大的趋势。这说明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负面影响较大。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许多有钱的中国人到国外留学、旅游、消费尤其到欧美国家,这为欧美国家的服务贸易带来了众多机会。资料显示仅2012年十一国庆黄金周,中国人到韩国旅游消费就达2000亿韩元。而国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消费能力下降,这限制了其服务贸易的进口,因此国外体现为服务贸易顺差。

表1 :2000-2010年各国服务贸易差额比较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中国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逆差日益明显,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后,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更有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需求大。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比如信息通讯、专有权利使用、保险、出国教育等服务的需求大,导致这些服务贸易的大量进口。据资料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逆差额达3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6.8%,创历史新高。

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失衡。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仍在我国服务业中占主要地位,无论是机构数量、就业人数,还是营业收入均排在前列,但是人均营业收入和机构平均营业收入偏低,这说明中国服务业规模偏大,劳动生产率偏低。另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如现代物流、信息通讯、商务服务等还都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主要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比如旅游、运输服务等。金融危机致使国外居民收入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我国旅游运输服务的需求,这势必带来运输旅游业的较大逆差。

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性差异大。高附加值的服务品种少,服务业仍以为客户提供基本服务为主,服务水平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整体上看,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竞争力差异大。服务业发展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是江苏、浙江和广东,而西部地区如、云南、青海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

服务业市场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一些在发展相对滞后的现代服务业,垄断程度较高,比如金融、通信、运输等,高垄断、少税收优惠大大制约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

金融危机既已发生,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在危机背景下寻求发展的机遇,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一是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促进相关服务贸易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许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经营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倒闭,这正是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好时机,可以趁机开拓国际金融市场,加快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的国际业务,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扩张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二是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进入国际市场,促进服务企业的国际并购,提高竞争能力。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国外服务企业经营不善,它们寻求并购的对象,并且并构成本相对低廉,我国服务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国际并购,增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和进入国际市场的实力。

三是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发挥国内服务产品的价格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外居民选择到中国旅游、留学等服务。同时,现代服务业应趁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推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运输仓储等服务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一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营销能力。在我国制造业走出去的同时,服务业也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制造业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包括产品设计包装、宣传、金融保险服务、现代运输物流等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对国外相关服务的需求,缓解逆差。

二是调整服务贸易结构,大力推动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的发展。附加值低的服务业产品替代率高,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较差的贸易条件和不利的竞争地位,所以应加快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的创新,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三是加强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国外先进国家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日本商业服务业中的“社是”与“社训”制定了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如以人为本、团队合作、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等;美国完善的退货制度;英国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支持等等。所以中国服务业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促进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是改善我国服务业市场结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除了电信、铁路等关系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国家垄断的行业外,应尽量放开服务业的进入门槛,允许私营部门进入。这样可以逐渐培育服务业完善的竞争主体,同时,我们还应改变原来国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垄断地位和服务业封闭的状态,应对我国服务业进行体制改革,通过多元化的竞争主体的参与,来提高竞争能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是加强服务业与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训与引进。由于传统重一产二产轻三产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在就业观念上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的工作,因此不愿意到服务业部门就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大大制约了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应加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并从工资奖励机制上激励人们到服务业就业,到中小城市的服务业部门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均衡发展,促进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