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线上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氛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对生活认知的阶段,对什么都有好奇心,因此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眼里看到的东西比单纯的言语式教育更具吸引性,数学又是一门具有开放性和生活性的课程,在上课时,老师可以用一些教具对学生进行教学,带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提问,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要夸奖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带动课堂气氛,对待学生的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

对于教材要做到灵活运用,不要机械地读书讲课,可以把书上的某个人物发生的某为某个学生做的某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东西,七巧板拼图、统计图表制作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体会数学。多把一些开放性的题留给学生,即思考方式不同答案就不同的题,也可以直说一个题目的大纲,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进而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时,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利用直观材料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产生抽象思维。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每一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做题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然后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代社会,自主创新很受欢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进而在以后的竞争中占领先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目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拥护,国家也在稳步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融入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小学数学自主性探究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动性,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帮助[1]。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程教育,使学生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如何进行这一尝试,下面本文将提出几点具体措施。

一、教学攻略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创造情景,巧妙入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状态的问题情境很关键。因此,作为师者,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伊始就要巧妙设置情境。针对小学生简单的思维、好奇的心理,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起点。数学问题的情景设计,最好是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由此入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好发现问题、进行尝试探究的准备,从而使自主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习惯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设置矛盾,引入重点,开启自主探究的源泉

创造情境只是作为一个引题,还未真正进入课堂的内容及重点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的求知欲是自主探究的动力,而认知中存在的矛与盾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根本原因、活水之源[3]。教师在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要趁热打铁,抛出教学内容的矛与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可以展示教室中的粉笔盒,问学生:“谁可以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让他们先认识所要探究的对象,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不同的猜想,而各种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这样就顺利开启了学生主动探究之源。

(三)概括总结,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环节结束,教师要当场予以概括总结。对于探究的结果,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鼓励创新;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探究进行画龙点睛地归纳与概括。将相关公式、法则、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系统化地总结出来,使得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后拨开云雾、抽丝剥茧,将已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用于解决类似问题。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归纳: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学生就可以既巩固深化知识,又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概括推理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反思评价,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后,教师还要进行一些反思评价。小学生一般都很容易满足,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肯定,并对探究过程作出点评。另外,教师可以放开课堂束缚,精心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二、学习攻略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接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要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是自主的事,自主是学习的良方,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善于掌握课堂,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环节上,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简单,行为方式也比较散漫,缺乏自律意识。而自主学习的特点正是自主性、自为性、自律性。要想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小学生首先一定要增强自主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参与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主动承当起一些小责任,从小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其次,小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要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而作为教育对象的一部分,小学生也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好顺应了现代教学的改革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希望这些措施能为自主探究性学习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分析[J]. 时代教育,2012,18:89.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范文第3篇

从事数学教研工作多年,他不轻信,不盲从,保持着清晰的专业判断力。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这样评价蔡宏圣:“他身上有鲜明的理性气质,课堂深刻、新颖、灵动。深刻,源于其善于把握所教内容的理性本质,充分彰显数学课堂的学科特性;新颖,源于其对教学内容的独到理解,原创性的教学细节处理;灵动,是其教育观念中自觉的儿童立场的凸显。”

在教学和学生之间,蔡宏圣努力探寻着平衡,追求浅显中见深刻、平和中现经典的教学境界。问其何能如此,他的回答也颇有“猴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现这也是条路。”

起航:勤于思考,不断积累

思考,一直贯穿于蔡宏圣的求学和教研之路。1983年他考入南通师范学校学习时,便开始了撰写教学论文的尝试,并在当时较有影响的《自学导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毕业前夕,学校组织去旅游,他留在学校,在图书馆里抄录《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录》。“我记得那时摘录最多的是卢梭的《爱弥儿》,这个摘录本现在还保存着,有时候打开看看,心里还会升腾起一种感叹,当时怎么就一笔一划抄了那么多呢?”回忆当时,蔡宏圣至今还为自己的勤奋而感慨。现在常有人称赞他的文字干净、准确,与他当时的勤奋练笔是分不开的。

勤于思考的习惯应该说就在这种最初的锻炼中逐渐养成。1987年12月,工作还不到一年半的蔡宏圣,就以《学生间信息传递、转化及其最优化问题》一文,获得南通市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而排在前面的一等奖获得者,则是当时已在小学数学教育界享有盛名的特级教师张兴华,这让蔡宏圣深受鼓舞并大为兴奋,他说:“以一种思考者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把理论的思考与教育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教育的乐趣。”

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蔡宏圣几乎每个月都有文章发表,这更有力地促使他投入到研读与思考中。他回忆说:“那时候的大部分星期天,我都会去办公室,花上半天时间,看看书,翻翻资料,记记笔记,几年下来,摘录的卡片足有半米高。”蔡宏圣有随手记笔记的习惯,看到有关资料或者在教学中有了点滴体会,他都会及时记下来,还用胶水粘贴进教材中,日积月累,他用过的每一本教材,厚度几乎都翻了一番。

1997年12月,蔡宏圣参加南通市小学数学年会,执教了一堂观摩课。课后,听课的数学名师张兴华发现:“这个小伙子有想法!”不久,蔡宏圣进入了张兴华的课题组,与华应龙、徐斌、贲友林、张齐华等教师一起组成了“学习共同体”,站在了专业发展的新起跑线上。

2000年2月,江苏省召开“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讨会”,蔡宏圣应邀出席。他对于几套小学数学教改实验教材“统计”部分内容的思考分析,引起了盛大启、邱学华等专家的注意,于是他被邀请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及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工作。

应该说,这时候的蔡宏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没有满足,而是更加发奋思考和积累,等待更好的成长机会。不久,机会再次降临。2006年,南通市教育局进行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梯队遴选。这次遴选,让蔡宏圣“经历了一次思考的高峰体验”。当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封闭式备课和上课,这是最考验平时知识积累和应变能力的时候。

“当刚拿到课题的瞬间,我脑子一片空白。”蔡宏圣至今记得当时的情形,“用一个晚上备一节课,时间看似很多,但仔细一琢磨,要做的事情还真多,读教材、理思路、定环节、究细节、成教案、背教案、做教具,每一个流程都不能少,而当时能调动的外在资源,只有教材和教学用书中相应内容的复印件,其他什么都没有。”不容多想,他马上把上述的七个流程粗略分配了时间,投入到了考验心智的备课当中。

蔡宏圣曾用大量笔墨来描述这一次备课,其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封闭式备课和上课,穿透了被遴选者心智中的表层,直抵人的感觉、习惯、本色,纯粹地展示了一个人内在的软实力和可以打造的潜能空间。”正因为有了平时的积淀为基础,蔡宏圣顺利进入了南通市名师培养的第一梯队,有机会沐浴在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各位专家的智慧中。从此,他的专业视野与发展成果开始了质的飞跃。

课堂:和谐是数学教育应有的姿态

蔡宏圣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教的是数学。但儿童是什么?数学是什么?”蔡宏圣认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儿童用更为纯正和直接的方式与人相处,儿童的表情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显得自然、健康,和成人比起来,儿童无疑和各种关系相处得更为和谐。而数学的发展过程充斥着猜测和想象、反驳与改进,乃至错误与曲折,正如数学史家克莱因所言,一门逻辑的学科却是不合逻辑地发展。因此,数学是和谐辩证的复合体。由此,蔡宏圣得出:“儿童是和谐的生命体,数学是和谐的复合体,循乎儿童和数学的和谐本源而展开的数学教育,才是数学教育应有的姿态。”这样,蔡宏圣的教学主张有了理论源头。

但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现这也是条路”,还必须寻求一个支撑点。2003年是蔡宏圣从南苑小学调到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的第三年,虽然离开了一线讲台,但他从未放弃对课堂的思考。这一年,他设计了“认识乘法”一课,并在当年的南通市课改研讨会上执教。该课注重乘法概念形成过程的原创设计,让听课老师不禁感慨:原来“乘法的初步认识”还可以这样教!年底,蔡宏圣就此撰写了《文化视野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索》一文,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教海探航”一等奖。这一课让蔡宏圣明白:课堂才是思维的根,是成长的载体,绝对不能离开它。

认识到位后,蔡宏圣给自己构建了“审视现例、读书思考、课例突破、理性总结”的专业成长路径。2006年6月,他指导青年教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的赛课,虽然捧回了好奖项,但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他又了原先的所有设计并亲自试教,诞生了全新版的《用字母表示数》。在该课的教学预设中,蔡宏圣更为自觉地运用了“和谐”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并创造性地引入了数学史的视角探寻所教知识的内涵。该课注重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的结合(在理性的分析中体味学生的学习障碍),注重意义建构与文化传承的并举(在递进的反思中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漂亮地回答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多要素、多视角地促进课堂和谐”的诉求。不久,据此成文的《和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视角》《捕捉数学史中的教育基因》分别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和《人民教育》上。

蔡宏圣的教学主张就在这样的课例突破中逐渐明晰起来。之后,他的《认识负数》《平行》《24时记时法》《混合运算》等一批原创性课例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5月,他应邀出席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承办的第四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国际研讨会暨全国数学史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并作了20分钟的分组报告。

蔡宏圣杜绝从“和谐”道义中去寻找理论支撑,然后拼接数学例子的做法。他认为,考究“和谐”,是要把握住“和”的思维方式,以此统合数学教育的诸多范畴,追求学生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敞亮和彰显数学教育的固有规律。考究他的教学主张,会发现他的课堂以“捍卫数学特质、润泽儿童生命”为价值取向,以“具体直白、深刻难忘”为教学内容,以“没有过程的结果不是好的结果,不向着结果的过程不是好过程”为课堂根本,教学设计在“历史和现实间的来回穿梭”,把握住“儿童基点、数学视野”的思维方式。他的《认识负数》(苏教版国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一课,就体现了这些特征。

《认识负数》一课,蔡宏圣创设了巧妙的教学情境,以5个明星的身高导入,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层层递进,分层次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定谁为标准量很重要”“0在尺子上有特殊的含义”等内容。当标准量发生改变,比较的结果就会不同,如果标准量为0,比它大的数就是正几,而比它小的数就是负几。接下来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出了简单的表示方法,知道了“正数和负数本是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该课例的巧妙之处还在于,教师引导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明星的身高,直接把负数的形象在竖着的“数轴”上表示出来,这与后来环节中温度计的负数是同样的道理。将负数在竖着的“数轴”表示,更能体现出“数形结合”的精神,也更能表示负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起来更加直观和受用。

谈起这节课的设计,蔡宏圣认为,教学不能从儿童的生活世界起步,最后还是会停留在经验世界里,也不能认为演绎比归纳高明,抽象比感性高级,而用抽象的概念来蹂躏儿童的心智。他告诫同行:“要牢记,儿童只能学儿童数学,所以,‘直观地抽象’才是高境界。只要找到了贴切而直观的形式,那么儿童对于理性的认识可以前进几大步。”随后,他又很自信地补充道:“本课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建议:数学老师应该读点数学史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谈及阅读,蔡宏圣提起了对他影响较大的一本书——上海师范大学袁小明先生编著的《数学思想史导论》,这是一本数学史方面的书籍。对于该书,蔡宏圣有自己的评价,他认为,作为数学史方面的著作,《数学思想史导论》可能并不全面和权威,但它却打开了一扇窗:从数学史中探寻教学智慧。由此引出了他对数学教师的一个建议:数学教师应该读点数学史。

蔡宏圣认为,学生在课本中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体系,是经过精心组织的公理化结果,已经和其历史过程割裂开来。一个数学概念仅仅看它的最终形式化表述,普通人很难深入把握其确切的本质意义。抽象的数学概念只有放在历史背景上,和抽象活动的历史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变简练为丰富、变艰涩为生动,才能较完整地呈现出其经验性和演绎性二重统一的本质,进而才更容易被学生调动相关经验支撑其建构起概念。

他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进一步阐释他的观点。

“用字母表示数”在几大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其重要作用表述为“这是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但教师实际上很难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反而有教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因为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字母的运用主要是在解方程中用来表示未知量。可见,脱离了知识的历史背景,就看不清它的来龙去脉,自然也就无从体会其数学本质。

而这些问题可以从数学史中找到答案。蔡宏圣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会知道方程的解答最早是古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用文辞叙述的,之后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用字母的缩写表示的,直到17世纪才由法国数学家韦达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甚至用字母表示系数,从而实现了人类认识的跨越,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换言之,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是符号化,绝不是用字母替代某数量。”

由此可知,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要义在于让学生理解:一个已知的量为什么还要用字母表示。理解了这一点,才能使学生的认识实现由具体向形式化的飞跃。实际上,不仅仅是“用字母表示数”,数学中战略性概念的建构,其背后都闪烁着数学思想的光芒,都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所以蔡宏圣说:“脱离了历史背景,要深刻把握其内涵都不是易事。”

正是因为把数学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探究,在历史中认清了数学的本质,蔡宏圣能把课上得通透、深刻,《用字母表示数》又成了他的另一个经典课例。

成尚荣先生对蔡宏圣阅读数学史的功力有过这样的评价:“蔡宏圣对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既链接又融入,不过,他的数学教学却是自然的融入而非链接。但是,融入谈何容易。融入首先是融汇贯通,对数学史知识较为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而非一知半解;其次是在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之间寻找到融入点,再自然渗透和表达;再次是让学生的数学认识由具体向形式飞升。这样,即使是小学数学教学也会充满着知识理性、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范文第4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对于这么小年龄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抽象、未知的问题。要让这些未知抽象枯燥知识在学生心中产生兴趣,必须设计与这些孩子年龄相配套的活动,符合孩子这个年龄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因为感觉有意思而主动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每一个小学老师必须要学的心理课。否则老师讲得再生动也没有用,因为孩子没有产生互动效应,没有互动效应就自然不会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也免谈教学最标终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呢?

一、依据小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构思一些学生产生兴趣的数学问题

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的运算,出去买东西会涉及到找零钱的计算及斤两计算,人们每天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是与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万以下数的运用。结合这个学龄段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基本上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拿着实物来亲自感知。比如,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一共买了50块糖,自己吃了5块,给父母20块,又送给小朋友15块,最终我还有多少块。我让学生自己拿糖来分,然后得出数字,记住结果。看谁算得快,算得准。结果学生纷纷动起手来,迅速进入这个环节。通过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孩子们处理生活中简单运算。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小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设计者。课堂上我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好学习积极性,在设计例题上我会注重梯度的效应,从简单到较难再到更难,这样层层提高的思维方式,让学困生学生回答简单题,让优秀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从而让学生产生面的互动,多举例子,反复做题,做题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吃透知识。当学生自己能计算出正确答案时,那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当学生攻破一道道数学题时,内心那种兴奋与快乐是无法形容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好玩的心理,课堂上也愿意热闹,对一些事情参与兴致特别高,所以根据他们心理的认知特点,课堂上我有时会通过分组互动做题,让他们在比中学、在学中比。学生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这样学习氛围会好起来。

二、课堂中设计小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小学生童心未泯,对新鲜事情热情高,参与性强,无论对与错都想争着发言,所以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我课堂上对于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与鼓励。比如,我在同学们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易混易错的题中,设计一个讨论环节:十斤苹果和十斤棉花哪个重、哪个堆大时,讲行了讨论,结果学生一下子沸腾了,觉得这个题非常简单,人人有话说,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结果形成了两种结论。一种是一样重,但棉花堆大。一种是苹果重,棉花堆大。双方在棉花堆大结论中没有异议,但是否一样重的明显产生两种意见,并争得非常激烈。最后我让双方的学生代表发言,陈述观点与论据,随后我给予正确答案与剖析,并让学生深刻感知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道题的答案深深印在了学生心里,果然在类似考试题中全班竟无一人在答这类题中出现错误。

三、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贪玩、爱动,所以课堂学习效果肯定存在差异,但差异在哪里,老师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平时测试小考中发现,小学生的卷子好批好改,我发现一些孩子知识过程写得不规范;一些孩子就是不会,对于这两类孩子,我采用了不同方法,第一类写运算过程不详的学生我采取的是奖罚结合的方式,即把孩子单独叫出来,告诉他毛病出现在哪里,不当众多学生面挖苦,让孩子心理感觉温暖,写好之后给予鼓励与表扬,并让他在黑扳上写。这样几次就纠正过来了。对于一些不会或听课时走神的孩子,要私下里谈话,谈话中既有严厉又有关爱,并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补补知识点,这样几次孩子就会慢慢得跟着学。

四、“学、思、乐”教学方式,能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基本是从兴趣出发,他们自我约束力很差,对于每一节课,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节课“好不好玩”“有没有意思”,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所以,如果老师在上数学课时要缺乏情趣,这节课就会毫无生机,学生课堂也不会活跃。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这就要求教师教课必须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有童心,有童趣,有活力,有张力,有创新。

小学数学线上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新技术 小学数学 影响

现代新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的教育教学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不断创新的新媒体、新技术也将改变小学数学抽象、古板、缺乏生活气息的高冷形象;现代新技术也将更有效、生动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就现代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而言,教师应当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对现代技术与教学整合探索的自觉性。

一、现代新技术可以全方位创设认知情境,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兴趣的焦点

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主动的行为,变成学生亲历的实践活动。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关键的是如何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生活环境、学习氛围的学习情境,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点燃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学习场景,进行自主、主动学习。现代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实践情境等提供了条件。把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走进虚拟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学习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兴趣的焦点。例如,我们在教学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图形与位置等数学内容时,可以通过现代新技术创设真实认知情境,学生在图形变化的演示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VR技术、虚拟技术的运用将彻底化解学生生活经验的短板,让抽象学习变得更形象、更生活化

数学中的有些内容,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所限,抽象程度超出了他们思维所能理解的范围,同时又脱离了他们现阶段的生活范围,给学习带来困难。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及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方千米》,因为“吨” “平方千米”这两个概念,相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于这样比较大的数量单位,很难理解。那么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VR等虚拟技术让学生进入生活场景体验、感受这些抽象概念。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获得类似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还有学习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时,对小学生来说也很抽象。到底空间在哪?而且有些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学生普遍感到理解困难。那么我们都可以通过VR技术来为学生展示虚拟现实空间及虚拟活动实践,让学生通过感性认知,进而实现理性接受。

三、现代新技术让家庭作业游戏化、互动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断发展的现代新技术已经为学生作业游戏化、互动化、生活化提供可能。学校、班级可以运用个性作业系统,针对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独特的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渐进性、生活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有趣、生动、生活化的互动作业中学习知识。例如低年级的数学口算,传统的纸面作业比较枯燥,但个性作业系统所呈现的作业,将是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又贴近儿童心里特征的游戏作业:一只灵动的小猴,带着小朋友闯关,由电脑先易后难出题,学生回答,随着学生熟练程度的提高,游戏也会逐步加快出题节奏,引导学生闯关。而技术平台的后台,则直接记录下学生的练习过程,并能及时反馈,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提供知识指导及巩固练习。有趣的媒体作业,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枯燥、古板的观念,学习数学的兴趣亦随之倍增。

四、现代新技术支持下的互动学习平台将对学生开展个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支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新技术的成熟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日益成熟的学生学习互动平台,也将更加的自由化、人性化、个性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合作能力。今后的学习互动平台也将更加注重创新数学学科的个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通过网络交流达到个性发展与合作发展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与合作性。成熟的学习平台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既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指导,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维度。如数学学习经常要进行预习或生活调查,那么在预习、调查时,传统教学很难呈现每一个学生预习、调查的过程,而现代新技g可以把学生预习、调查的过程用各种媒体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及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互动,为同学、教师完美展示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都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及时相互交流并得到解决。一些学习经验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展示,教师则可以在后台观察学生的个性创新、合作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或调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或解答。

五、现代新技术将转变数学课堂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变为指导、合作学习、答疑解惑并重的课堂教学形式

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渠道被不断拓宽,学习时间也将更加的自由化,个性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将成为可能。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也将被现代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一般采用:引入新课、新课教学、总结、练习等步骤。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课本知识,除了极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学习外,大部分学生还是秉承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是基于现代无线网络速度还无法满足即时高清视频流畅传播的水平。而教师又必须面对全班50多个不同个体学习相同教材的境况。而未来5~10年,当5G、6G无线网络横空出世时,当高清视频交流及虚拟技术成熟的那一天,我们的小学生已不再依附教师课堂40分钟新课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性需求在网络、虚拟课堂内学习。学生的许多知识点的学习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及媒体借助个性化听课、慕课、微课完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的因材施教将真正得到落实。例如,一年级新生上课,由于学前教育程度不同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40分钟,指导“数”概念比较弱的学生,通过高速网络选择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数的认识”;而对已经能掌握100以内加减的学生,引导他们通过网络拓展学习“有趣的数”,并在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六、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传统书面作业为线上互动作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现代媒体、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师生、学生间的及时互动提供更多元化的交流空间,将极大提高师生、生生互动频率。检验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除了有限的课堂提问、练习外,主要通过家庭书面作业反馈给教师。随着现代新技术及网络的普及,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方便及时。现代新技术的互动教学可以时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线上作业也更加方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及作业过程,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分析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为进行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互动作业,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因此,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传统书面作业为线上互动作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线上互动作业也将成为现代新技术条件下教学改革、作业变革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