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据通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浙江日报》是机关报,于1949年5月9日在杭州创刊。浙报集团数据中心面积610平方米,包含核心网络区、核心存储区、服务器A、B区,一期共计112个机柜,是浙江报业的综合性数据存储中心,共计信息点数约5800余点。
浙江日报数据中心核心网络区、存储区到各个服务器区采用安普布线高密度的MPOptimate-MPOptimate 成品光纤跳线,从各个服务器区列头柜到本区服务器机柜采用 MPOptimate fan-out 成品跳线;所有铜缆采用环保的低烟无卤外皮的六类铜缆布线系统产品。同时核心网络区汇聚采用 MPO-AMPTRAC智能光纤配线系统,核心存储区采用AMPTRAC 智能配线架。系统建成后,智能布线系统将能够对布线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AMPTRAC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的、可远程管理、智能化的综合布线管理解决方案, 该系统集成了软件和硬件方案,弥补了以往网络管理软件中缺少的物理层环节,克服了传统布线管理软件的主要问题即人工输入和更新数据的不准确性。
1系统的设计目标
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
1)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发射机工作的可靠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事故处理的时效性。
2)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核心,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发射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发射台的环境、安全等进行远程异地实时监测、监控,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
3)省中心通过以发射台为核心的综合业务管理网,实现对各发射台的工作状况监控、安全环境监测、实时报警显示、数据处理自动化和其他功能。
4)发射台通过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核心的监控管理网,实现对发射机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故障事故的及时处理、设备开关机、倒备机的自动管理、安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和其他功能。
5)通过远程网络监控技术,实现发射台“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和监控中心“运筹帷幄,远程管理”的工作目标。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汇总,实现对直属发射台的综合量化考核。
2系统结构
本系统由技术中心、各分中心和台站这3个层次构成,如图1所示。远程监控系统在台站端以无人职守为目标设计,实现台站自动化,并在省中心第一级平台、分中心第二级平台、台站端第三级平台等任意平台能够显示和操控所管辖台站的设备。在任何能够连接互连网的地方都能通过相应权限显示和查询对应台站的运行情况。对不通光纤的台站通过CDMA无线路由或ADSL宽带用互联网方式进行监控。对发射台站发射的音频三大指标进行远程自动测试和上报。真正实现全区所有无线发射台站进行网络化管理,实时监控发射台站各种运行状态,定时测试发射效果。整个监控平台依托广西广电的SDH网络,以分布式工业以太网为系统的数据总线,全网采用以太网技术,以TCP/IP协议作为各类数据流交互的基础。对全网各类监控设备统一进行IP地址规划,方便进行维护和远程管理。在图1中,台站系统主要完成台内信号源子系统、发射机子系统、电力子系统等台内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各子系统有独立的智能化主控软件运行于台站的主控设备上,在没有外部控制及台站外部网络通信有故障的情况下可自我监控、自我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可自独立运行也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添加删减功能、维护方便、系统扩展十分容易。同时,台站内的监控设备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直接根据远程监控系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均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和可远程遥控等特点。
目前已经完成开发正在使用的设备有音频智能切换处理器、视频智能切换处理器、多路音频视频功率报警控制器J、多路信号采集控制器、多路调频调幅调谐报警器、多路电视调谐报警器、嵌入式主控器等。各分中心主通过以太网来实现和本地区内各台站主控的连接,由监控终端、数据服务器和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等组成。分中心和台站主控之间基于C/S结构,数据通信和控制是点对点进行的,不经过服务器,服务器在这里的功能是保存数据,客户端需要运行专用软件,采用TCP/IP协议,且没有通过服务器中转,时实性好。各分中心用户登录到监控终端软件界面后,在具备相应管理权限时,可以切换到各台站工作界面,然后对下属台站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技术中心是面向全区的集总管理平台,由监控终端、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和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等组成。功能上与各分中心类似,可以对全区内所有台站进行实现远程监控。另外,还具有Web服务功能,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查询系统的运行状态,考虑安全播出需要,Web服务器只能查询一些主要的状态数据,而不开放对台站设备的控制功能。系统采用分散采集数据和统一管理方式。采用分散和统一、远程辅助管理监控的工作模式,监控方式灵活,不论是技术中心、各分中心,还是台站内只要连接上网络且安装相应的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实现监控。网络系统中增加了防火墙、IP过滤、端口过滤等多种形式的防止攻击措施。系统管理采用用户帐号及管理密码登陆,用户有不同的等级权限,不同的权限有相应的操作限制,防止误操作。
3系统功能
系统的功能由以下4个部分构成:
1)实现台站端各系统的自我管理
采用人性化的发射机系统的主备机自动倒换和自动开关机机制,实现发射机Ⅳ+1系统的多次自动倒换;信号源系统的信号具有自动切换,还可扩展到错播、插播的自动识别;电力系统外电与油机的自动倒换;环境系统对偷盗、烟火等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与联动摄像记录;智能化的数据传送方式。台站与外部的光缆中断时,不会影响台站各系统的运行,其各种参数仍保存在台站端,光缆恢复通信后,数据会自动传回分中心和省中心,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2)实现功能强大的各种远程控制功能
省中心和分中心可以实时遥控发射机的开关机、主备机倒换;实时遥控信号源的切换、调制度的调整及各种设置项的设置;遥控机房空调、照明的开关及环境系统的各项设置;遥控柴油发电机组的开关,并对台站电力系统的参数实时监测;实时浏览各台发射机的内部参数,实时监控各类发射机(中波、电视、调频)的播出效果。即远程监控台内信号源和发射的音视频,并可循环监听、监视各种信号;远程遥控调谐和设置台站端的多路调频、调幅、电视调谐器,使监听、监视更加方便灵活;实时浏览台站的环境视频情况和环境温湿度、明火、烟雾、浸水、红外等参数;也可回放视频录像;可对台站端的网络设备进行远程复位和软件升级。
3)多级完善的报警功能
台站各子系统监测到故障或异常,系统根据事故级别迅速反馈到相应地点和人员(台站端、分中心端、省中心端人员)。报警方式分为3种形式:短信报警,通过GSM短信模块向预设的手机号码发送报警信息;电话语音报警,通过拨打预设的手机或座机号码进行语音报警;界面报警,用客户端监控时,界面自动跳到相应的子系统,并加上语音、文字报警信息。
4)完善的数据管理统计功能
省中心和分中心可以统计所辖区域内发射机的工作情况参数,以报表形式存储,存储容量大于3年。省中心和分中心可以查询浏览台站端已发射的音视频和台内环境报警的场地视频,音视频存储容量为1个月。自动生成播出情况的天、月、季、年形式的报表,统计台站短信息量、油机耗油量、台站用电量等有关信息。
4发射台站系统
发射台站系统处在监控系统的最前端,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能保证无线台站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播出安全。发射台站系统由信号源系统、发射机系统、电力系统、环境安防系统、报警系统和监控终端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各部分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实现互联。各子系统具有独立运行的主控程序,根据成本要求可以同时运行于一台主控机或分别运行在独立的主控机。
1)信号源系统由音视频智能切换器处理器、音频智能切换器处理器、音视频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构成。其主要功能有:实现信号有无的自动切换、监测节目信号严重失真、错播等故障;实现远程调制度的调整;实现远程切换操作和工作状态的远程设置;实现远程监听、监视各路信号源和发射信号;对发射的节目信号录音、录像,并可回放;上报告警信息等。
2)发射机系统的监控由信号采集控制器、功率检波器等部分构成。发射机系统可根据不同台站要求按不同结构进行配置,其结构模式有调频Ⅳ+1系统、电视1+1系统、中波1+1系统等不同类型。受篇幅限制,本文仅给出调频发射机Ⅳ+1系统的结构图(见图3)。全区台站的发射机情况是已经完成固态化改造,但机型多,仍有一部分机器没有提供通信协议,或部分通信不可靠。在系统设计时,本着保证可靠性、功能达到要求、易于扩展和适用不同机型和不同规模的台站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系统建设成本。根据不同的台站采用相适应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功率等级在1kW以上的调频Ⅳ+1系统,此类型的台站主要分布在技术中心管辖的10个高山台和南宁236台、104台,少部分分布在89个无线覆盖点,总共约70部发射机。此类型的发射机已经固态化改造多年,发射机协议有的没有提供,机型差异较大,功率等级较高,广播覆盖面大,要求可靠性较高。调频Ⅳ+1发射机监控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对此类型的台站除了用发射机本身的协议监控外,必须每部发射机增加1块采集控制板,当与发射机的通信出现故障或发射机本身的主控器故障而无法开机时(根据多年的值班经验),采集控制器起到强制开机和倒换天线作用,实现三重安全控制(本机通信故障时,采集控制器按发射机开机键,通过发射机主控器开机;发射机主控器故障时,采集控制器代替主控器强制控制开风机、功放、激励等)。
(1)功率等级在1kW以下的调频Ⅳ+1系统,此类型的台站主要分布在89个无线覆盖点。总共约90部发射机,采川独立天线系统,因此不用考虑切换天线,但要考虑功率互锁。此类型的发射机提供完整的通信协议,机型少,功率等级低,故障率较低,广播覆盖面小,但此台站一般为无人职守,且交通不便,一旦出故障,则停播时间较长,所以设计要求可靠性也较高。除了刚发射机本身的协议监控外,须增加1块采集控制板,用于当与发射机的通信出现故障而无法开机时,采集控制器强制开关机,实现二重安全控制。
(2)电视1+1系统,全区目前具有备份电视发射机的台站较少,约有112部,但在设计上必须兼容有无备机情况,同样采用三重安全控制方式。主控软件采用一套节目对应一个独立程序方式。这样既可靠又易于扩展。
(3)中波1+1系统,全区主要有两种中波机型,即明珠和正泰。正泰机有160多部,此机型只能从串口读取参数,不能控制开关机,所以须加采集控制板。
3)电力系统的监控由电压电流传感器、信号采集控制器、嵌入式主控器等部分构成。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发电机组、稳压器和配电柜等的运行情况,在外电不正常时,能及时启动各.}_}j的柴油发电机进行供电。对于具备有通信接口的发电机、配电柜、稳压器等,可以直接变换成以太网接口,通过电力主控获得数据。对于没有通信接口的电力设备采用外加采集控制器和传感器的方式,最少需要的采集点有外电三相电压电流、配电柜总输出三相电压电流、ATS开关状态。一般还要求远程设置包括外电、发电机、配电柜各参数监测的门限和是否启动该项监测,设置告警延时时间等各种灵活的设置项。
4)环境安防系统由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明火传感器、浸水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门禁报警器、视频摄像头、视频服务器等部分构成。图4为发射台环境安防系统的结构。其工作过程为数据采集控制器负责采集各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后发送给环境主控机,环境主控机将各传感器状态与预先设定的门限参数进行比较后,产生报警信息,并存储在报警信息数据库中,提供给各级监控平台查询。网络视频服务器则对来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和存储,以广播的方式向网络传送实时数据视频内容,提供给远程监控终端查看。
5)报警系统。台站各子系统监测到故障或异常,系统根据事故级别迅速反馈到相应地点和人员(台站端、分中心端、省中心端人员)。报警方式分为短信报警、电话语音报警和监控软件界面报警3种方式。报警信息分级分类处理,将紧急故障如信号源中断、发射机停播、停电、发生烟火、安防检测到非法人侵等设为红色告警;将暂时为形成严重事故,但接近或存在隐患的情况如各种参数接近设定门限、各台设备及网络通信链路的通信故障等设为橙色告警。系统将对不同级别的告警进行人性化处理,如采用声光报警等。
5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的设计主要包括台站监控客户端和技术中心总监控平台两大部分。采川BuilderC++语青进行开发,数据库管理采川SQLSever2005,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各子系统之间是独立的,这样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维护,这样不会因为某一子系统的修改而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工作。
5.1技术中心总监控平台软件设计
中心总监控平台可实现台站运行情况信息的集中收集和处理,并负责将台站系统的信息与其他各系统信息进行交流,实现运行维护的自动调度。中心总监控平台包括8个子程序模块,如图5所示。
5.2台站监控客户端的设计
台站系统软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监控分析模块、信号源监控模块、发射机监控模块、电力系统监控模块和环境监控模块等7个子程序模块,如图6所示。图7为台站端监控软件的一个运行界面。
关键词:IPv4;IPv6;技术原理;优势;互联网协议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Pv6
ZHANG Si-wei
(Guangdong Information Network CO., LTD,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IPv6 is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Protocol designed by IETF, applied to substitue for the existing IPv4. After describing the generated background of IPv6,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and principle and advantage of IPv6, studies on the transition technology to IPv6 from IPv4. Finally the paper puts a forward pro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IPv6.
Key words: IPv4; IPv6; technology principle; advantages; internet protocol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随着全球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根本解决IPv4面临的危机,IPv6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IPv6产生背景
目前互联网使用的是IP协议是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IPv4协议规定,每个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都有一个32位的IP地址,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这种组合是唯一的。IPv4的设计思想成功地造就了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其核心价值体现在:简单、灵活和开放性。但随着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传统的IPv4协议已经难以支持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张和新业务的特性,IPv4也逐渐表现出了它的缺点和局限性。
1)IP地址即将枯竭,分配极不均衡:IPv4协议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位,理论上大约有43亿(232)个地址,但是采用A、B、C类编址方式后,其可用的地址数大打折扣,在日益膨胀的网络面前,IP地址已开始匮乏。此外IP地址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INTERNET的发源地――美国拥有全世界约70%的IP地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只分配到极为有限的IP地址,大多数国家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地址空间危机。
2)性能瓶颈――路由表越来越大:IPv4采用了与网络拓扑结构无关的形式来分配地址,随着接入互联网的网络数的增长,网络中的路由器和路由表也在飞速增长,因此会增加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询正确路由的时间,最终将导致网络性能的降低。
3)缺乏服务质量保证:IPv4的优点之一就是简单高效,但这也使它对互联网上涌现出的新业务类型缺乏有效的支持,比如实时和多媒体应用,这些应用要求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如带宽、延迟和抖动等。
4)此外,IPv4还在安全性和新业务(例如:移动IP业务)应用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IPv4逐渐暴露出的问题将制约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于是IPv6应运而生。IPv6的设计者,充分考虑了IPv4现有的优点,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功能扩充,使其比IPv4处理性能更加强大、高效。
2 IPv6技术原理
2.1 IPv6的地址空间
IPv6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使用更大的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 128位地址空间允许3.4x1038个可能的地址。
应该注意的是,使IPv6地址在长度上达到128位并不是说地球的每平方米能有6.5x1023个地址,而是旨在将IPv6地址空间进一步细分成反映现代Intemet拓扑结构的分层路由域。使用128位地址空间,在设计分层寻址和路由时能提供多个等级的层次和灵活性,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基于IPv4的Internet所缺乏的。
2.2 IPv6的地址格式
IPv6的地址由全局路由前缀、子网ID、接口ID三部分组成。其中全局路由前缀用于指定某一站点,子网ID用于指定该站点内的一条链路,接口ID用于指定链路上的某一接口。
IPv6地址表示方法
1)冒号十六进制形式:这是首选形式n:n:n:n:n:n:n:n。每个n都表示八个16位地址元素之一的十六进制值。例如:3FFE:FFFF:7654:FEDA:1245:BA98:3210:4562。
2)压缩形式:由于地址长度要求,地址包含由零组成的长字符串的情况十分常见。为了简化对这些地址的写入,可以使用压缩形式,在这一压缩形式中,多个0块的单个连续序列由双冒号符号(::)表示。此符号只能在地址中出现一次。例如,多路广播地址FFED:0:0:0:0:BA98:3210:4562的压缩形式为FFED::BA98:3210:4562。单播地址3FFE:FFFF:0:0:8:800:20C4:0的压缩形式为3FFE:FFFF::8:800:20C4:0。环回地址0:0:0:0:0:0:0:l的压缩形式为::1。未指定的地址0:0:0:0:0:0:0:0的压缩形式为::。
3)混合形式:此形式组合IPv4和IPv6地址。在此情况下,地址格式为n:n:n:n:n:n:d.d.d.d,其中每个n都表示六个IPv6高序位16位地址元素之一的十六进制值,每个d都表示IPv4地址的十进制值。
2.3 Ipv6地址类型
1)单播地址:用于单个接口的标识符。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被传递给标识的接口。通过高序位八位字节的值来将单播地址与多路广播地址区分开来。多路广播地址的高序列八位字节具有十六进制值FF。此八位字节的任何其他值都标识单播地址。
发送到单播地址的数据包被传输到这个地址识别出的接口。
2)多播地址:一组接口的标识符(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被传递给该地址标识的所有接口。多路广播地址类型代替IPv4广播地址。
发送到组播地址的数据包被传输到这个地址识别出的所有接口。
3)IPv6不带有广播地址:IPv6使用“所有节点”组播。
2.4 IPv6单播地址类型
1)链路―本地(link loeal):
这些地址用于单个链路并且具有以下形式:FE80::lnterfaceID。链路一本地地址用在链路上的各节点之间,用于自动地址配置、邻居发现或未提供路由器的情况。链路一本地地址主要用于启动时以及系统尚未获取较大范围的地址之时。
带有链路一本地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不转发到其它链路。
2)站点―本地(Site loeal):这些地址用于单个站点并具有以下格式:FECO::SubnetID:InterfaeeID。站点一本地地址用于不需要全局前缀的站点内的寻址。
带有站点一本地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不转发到其它站点
3)全球IPv6单播地址:这些地址可用在Intemet上并具有以下格式:010(FP,3位)TLAID(13位)Reserved(8位)NLAID(24位)SLAID(16位)InterfaeeID(64位)。
带有全球地址的数据包可被转发到全球网络的任何部分。
3 IPv6优势
与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符号^表示升幂,下同)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IPv6地址层次丰富分配合理。IPv6的管理机构将某一确定的TLA分配给某些骨干网的ISP,然后骨干网ISP再灵活地为各个中小ISP分配NLA,而用户从中小ISP获得IP地址。这种机制使得下一代网络地址层次分明,便于管理。
3)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4)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 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5)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6)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极大的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7) IPv6具有更好的移动性支持。Mobile IPv6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安全特性、路由特性,降低了网络部署的难度和投资,为用户提供了永久在线的服务。
4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从IPv4向IPv6的过渡是Intemet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如何完成从IPv4向IPv6的过渡,是IPv6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过渡过程需要解决的为题主要是IPv6之间通信问题和IPv4与IPv6之间通信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1)双栈技术:双栈技术可以理解为在主机和路由器的下用户协议网络层同时支持IPv6和IPv4两种协议,这样对于下层的网络接口层和上层的传输层都不必进行大的改动。具有双栈的主机和路由器既能够与IPv6系统通信,又能够与IPv4系统通信。因此,具有双栈的主机或路由器都要具有两个IP地址,相应地,主机或路由器会根据目的地址的情况来决定到底采用IPv4协议还是IPv6协议。
2)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利用现有IPv4网络传送IPv6数据包的技术,它通过将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实现在IPv4网络中的数据传送。当IPv6分组在进入IPv4区域(隧道入口)时,IPv4将其封装成为IPv4数据包,整个IPv6数据分组变成了IPv4数据分组的数据部分。当IPv4数据包离开IPv4区域(隧道出口)时,再将其数据部分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这就好像在IPv4区域中打通了一个IPv6隧道来传输IPv6数据分组。
3)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NAT―PT):
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通过与SllT(Statelesslp/ICMP Translation,无状态IP/ICMP转换)协议转换和传统IPv4下的动态地址转换(NAT)以及适当的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ALG)相结合,实现了IPv4和IPv6问的协议转换和地址映射,即当IPv6主机与IPv4主机进行通信时,NAT―PT会根据IPv4地址池动态地为这个IPv6主机分配一个IPv4地址,记录两者间的映关系,并将IPv6数据包转换成IPv4数据包进行数据传输,反之亦然。这样就可以利用NAT~PT实现纯IPv4和纯IPv6主机间的相互通信。
5 IPv6应用前景展望
IPv6技术体系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关键应用体系已经初具雏形。近几年具有IPv6特性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终端,以及相关的硬件平台的推出也已加快了进度。在这种趋势下,IPv6的关键应用将很快出现。
1)移动1P: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增强以及应用的普及,移动计算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的移动IP研究一直是基于IPv4协议体系的,它虽然可以解决节点漫游的问题,但是其应用必将引发为大量的移动设备分配IP地址的需求。IPv4协议有限的地址空间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只有IPv6才能满足这种需要。
2)多种个人智能终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个人电子设备的发展,由呼机、手机、PDA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看,有联网能力的集成数据、语音和视频的个人智能终端将会很快出现,经过2~4年的发展,其规模就会相当大。由此将产生巨大的对IP地址的需求,这将是过渡IPv6的一个最大动因。
3)超高速家庭网络:根据AI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预测,家用网关的数量将从2000年的618000个增加到2005年的168M个。家用宽带和ADSL设备的增长也是驱动家庭网络市场的因素,很多信息技术厂商都在进行家庭网络方面的项目开发。像IEEE 1394和蓝牙这样的新技术已经被开发用于移动和家庭用途,众多拥有处理器的设备越来越具备和网络设备相连的条件。
近几年来,IPv6网络相关技术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商用。如:Google计划升级旗下YouTube视频网站,以支持期待已久的互联网主要通信协议――IPv6。据了解,Google的搜索、资讯、文档、Gmail和地图等产品已经可以支持IPv6了。除此之外,Google能支持IPv6的还包括上周刚公布源码的Chrome操作系统和Android移动设备操作平台。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一个Verizon Droid手机用户利用IPv6连接到WiFi网络,那么这个用户就可以直接连到IPv6站点了。Google IPv6部署的下一个目标就是YouTube。2009年数据通信报上报到,中兴通信向IPv6进军。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于近日在全球范围内首获IPv6ReadYDHCPv6Server认证,其网络产品也在国际上率先通过IPv6ReadyDHCPv6Server和Relay功能的测试。
此外,伴随商业化网络不断升级的契机,“全球IPv6新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再次拉开序幕,将于2010年4月7-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围绕以IPv6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部署、投资和应用等最热点的话题展开讨论,探讨运营商关于IPv6的运营模式、技术路线、发展计划、下一步产品路标、采购需求,并强力推荐全球顶级咨询公司关于《2010年IPv6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报告》的白皮书。这将预示着IPv6新时期的到来。
IPv6是世界互联网的必然趋势,各国对其发展应用部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IPv6技术的不断成熟,IPv6网络的商用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必将会大大地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岳海峰,杜雪莲.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111-112.
[3] 吴伟民.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概念及原理[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6):42-45.
[4] 朱莹莹.下一代IP技术――Ipv6[J].民营科技,200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