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第1篇

20 世纪是世界旅游业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二战后旅游业在和平的发展环境中,首次超过石油业、汽车工业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从产业活动的角度看,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的综合性产业,它能够为一个国家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高。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球的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业占全球GDP 的比例,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力争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英山县自1995 年成立旅游局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明显。英山县利用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相继开发了英山温泉,桃花冲风景区,乌云山茶叶公园,毕昇纪念馆,大别山主峰风景区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0 年旅游人数突破75 万人次。但英山旅游发展状况相对滞后,本文就英山旅游资源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供相关部门参考。

英山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英山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介英山旅游,提高了英山旅游市场知名度,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英山县政府相关部门制作了英山旅游宣传册5000份,拍摄了《毕昇故里美英山》(旅游篇)专题 片。在《旅游卫视》、中央七台《乡村大世界》栏目播出英山旅游宣传广告,较好地宣传推介了英山丰富的旅游资源[3]。从英山旅游的知名度和效益来看,目前英山旅游仍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景区定位失误。

从旅游规划的特色性原则来看,旅游规划的本质是通过开发最富地方特色,最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增强目的地系统的旅游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系统的高效运转,问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客源市场和其他保障条件;旅游业发展需要特色突出的旅游规划,特色突出有利于增强旅游业,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坐落其境内,该县山秀水清,发展旅游是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立足点,发挥这一特色,主打生态牌。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旅游规划中并没有贯彻这一原则。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外汇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97-02

[作者简介]李涵(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2012―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分别达331万亿美元、382万亿美元和384万亿美元。如何有效保值并力求增值已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储备资产“零风险、低收益”的管理原则使得资产投资以债券为主,结构单一。

2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币种单一,而美元汇率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我国外汇实际价值的巨额变动,储备真实价值变动缺乏自。

3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及社会代价较高,外汇投资偏向于存款、政府和政府机构债券、金融组织债券等安全资产,风险投资比例较低。

4以外币资产的形式存放于他国银行或购买他国国债,一旦他国出现政治风险,那么我国的外汇存款很可能被冻结,外国国债也存在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

二、韩国和新加坡的外汇管理模式

(一)韩国

韩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分为三个部分:1投资部分以高收益率为目的寻找投资目标,投资于中长期、固定收入的资产;2流动部分的规模、目标的变动性强,根据外汇储备的现金流量所占比例而变动,主要为美元存款和投资于美国国库券;3信托部分除了追求收益之外,将部分外汇资产交与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为国内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提供一条学习的途径。

另外,韩国央行以货币互换的方式使本国的银行持有部分储备资产,借贷给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即“海外投资基金”;政府出资建立韩国投资公司,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以上各项措施都是为了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最大限度获取投资收益,并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到国际资本运作中的多重目标。

(二)新加坡

新加坡实行了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资产的管理分为两档进行:1由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持有并管理,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对各类股票、债券、金融衍生进行投资,实现储备收益的长期增长;2由新加坡财政拥有100%股权的淡马锡控股公司将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甚至参股亚洲各大银行,包括印尼金融银行、韩国民生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每年为新加坡带来巨大的股权收益。

两个国家对于外汇储备的多层次管理和投资给予我国很好的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承担不同功能与目标的外汇储备进行分别管理;在法律规定、机构设置方面的适当分离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机构之间相互监督又各自负责,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三、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外汇储备随着美元汇率的变动而变化,缺乏自主性。但在面临世界经济、金融剧烈震荡的形势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较大风险。应适当调整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适度提高欧元在我国外汇储备所占比重,除欧元外,剩余部分选择其他主要货币,如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并强化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动态管理,根据本国进口、外债货币结构、非贸易和本国外汇市场货币结构等多方面的需要、各储备货币的汇率趋势等情况确定外汇储备中各外汇的种类及所占比重。

(二)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

改变长期以来“被动管理”外汇储备的局面,实施“更加主动地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和拓展其运用渠道及方式,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收益,更加关注为国内建设提供重要支持。把外汇储备转变成增加的进口,从而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

1用于战略性能源储备

由国家外汇储备中划拨资金进行战略能源储备:第一,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国家名义进行议价和储备,在按照国内企业的需求分配实际的购买量;第二,由中司入股国外能源机构或公司,为国内的能源管理机构和企业的能源采购与并购进行前瞻性的指导,并获得股权红利;第三,由政府划拨一部分的外汇储备设立海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专项基金,用于石油、黄金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储备,向国有企业出售或借出一部分外汇储备,鼓励其对海外能源、大宗商品及相关企业的并购。

2收购国外高科技及潜力型企业

针对国外的高科技行业、金融机构、能源企业、新兴行业等具有发展前景、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全额股权收购或者部分股权收购,构筑必要的海外生产经营基地。由中司进行控股经营,能给我国带来必要的收益并获得先进技术。

3弥补社保基金缺口

在寻求外汇储备在国外投资的同时,保证民生的责任也很重要。我国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是专门为筹集和投资养老金而设立的,在风险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外汇储备中的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在国外并不鲜见。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金海外资产占有很大比例。社保基金只是以外汇资产的形式在国外投资,投资收益归于社保基金,也是外汇储备的增值保值。

(三)委托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管理外汇资产

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投三方共同完成,但是依然存在投资选择、投资组合的局限,规避风险重于对收益的追求,缺乏专业化的投资咨询公司,缺乏对各类风险投资产品进行大胆的尝试与长期规划。随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无国界化的发展,一个国家不能用自己的思路处理问题。应将部分外汇资产交给专业的国际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在尽量保证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在全球寻求投资机遇,不但可以提高收益,也可以向国际机构学习先进的投资管理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朝伟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合理使用[J]世界经济情况,2009(8)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8(4)

[3]徐俊勇,肖晓勇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来自国际的经验[J]北方经济,2007(7)

[4]王军拓宽我国外汇储备使用途径的几点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第3篇

这六大机构是国际上最主要的经济机构,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极具权威性和代表性,承担着协调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它们曾为战后国际经贸治理秩序的重建和维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进入21世纪,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些国际组织遭遇了包括发展战略、治理机制在内的多方面困境,并引发国际社会对改革其治理机制和加强协调合作的诸多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特征,国家、经济体之间金融贸易联系逾加紧密,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多样且扩散迅速的情况下,防范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更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发动机之一,中国协调推进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通过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改革来引导全球经济迈向更加公平的新平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组织协调合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1.WTO争端解决执行难

十余年来,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一直没能取得有效进展,已直接影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各国政府首脑眼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世贸组织皇冠上的明珠”――争端解决机制(DSU)面临执行难的困境。当事方经常延长执行期间,争端解决机构(DSB)无法有效监管败诉方的履行行为,而确定合理执行期限(RPT)的时间安排过长,也会影响败诉方的执行。

2.经贸规则碎片化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某些高调的单边贸易改革一样,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形式。在1994年,只有47个FTA生效。到了2000年,这个数量已经增长到93个,到目前这个数字激增到了283个。

双边FTA的兴起导致了国际经贸规则呈现碎片化的发展态势,在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碎片化的趋势就更加明显。由于WTO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和欧盟相信,至少在中短期内,超级FTA是增加商业利益的一种更好的选择。这些协议也可能帮助应对FTA盛行所造成的“意大利面条碗”现象,并且能M可能地在诸多贸易中增加监管规则。然而,最终将FTA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协议的基础还不明朗。很多发展中国为了能有一席之地,用他们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打赌,因此乐意与欧盟和美国签署高要求的FTA,以区别欧盟和美国其他的贸易伙伴。

3.国际组织间缺乏协调合作范式

共享信息是国际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基础,信息交换可以增强合作的信心,实际参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决议,真正做到相互协调。但目前,国际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模式尚未健全。

首先,信息共享的范围较窄。2016年4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联合公布在税收问题上加强合作――税收合作平台,这是目前国际组织间协调合作发展最为突出的一个,不仅有讨论平台,还有OECD与WTO合作的数据库。而在其他的问题上,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更多停留在相互设置观察员的程度。

其次,即使存在加强协调合作的官方协定,但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质量存在隐患。例如,在IMF和世界银行已有的协调合作协定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组织间信息交换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虽然各个国际组织的工作核心不同,但还是存在交叉和竞争,在存在分歧时国际组织不承认其他机构信息的关联性而作出独立的评估,同样由于竞争,国际组织在向其他机构提供信息时会先做策略性的选择。因而最终影响数据的质量。

此外,由于国际组织间不存在统一数据统计的标准,各个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口径不一,单位不同。

构建国际协调合作机制的意义与影响

1.提高国际组织的工作效率

国际经贸治理中的任何一个经济现象或者国际社会问题,都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多个方面考察。单一的国际组织虽然有负责各个领域的部门,但仍然很难搜集到全面的信息,反而有可能顾此失彼,违背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遭质疑。

协调合作机制能为国际组织提供信息,有助于在信息不完整、不对称的局面下减少不确定性,因而减少达成协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降低有关不确定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持国际组织在机制框架内的可持续性合作。例如,在研究全球价值链问题上,WTO和OECD联合推出的贸易增加值(TiVA)数据库,在贸易基础数据的核算方面为分析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便利。而IMF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以贸易增加值有效汇率测算见长。

2.统一和落实国际经济治理规则

各国际组织专业领域的不同,例如WTO负责对世界贸易的监管,IMF主要关注汇率波动,金融稳定委员会致力于金融稳定,但是同样都是经济领域的重要方面,而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贸易领域倾销幅度、反补贴的计算;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金融的稳定。协调合作机制可以为WTO、IMF和FSB提供交换信息、相互咨询服务,以避免规则的冲突和矛盾。

除了在不同的经济专门领域避免规则冲突,国际组织间的协调合作也有利于协调“南北”的制度矛盾。比如,WTO和国际劳工组织从成员组成机构、成立目标以及投票方式等方面为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提供了话语权,而由于历史、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原因,低收入国家在OECD、IMF等国际组织很难有自己的声音。但是通过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间接地提高了新型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规则中的话语权。例如,在“1+6”圆桌对话中,六大国际经济组织达成共识:“有必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完善和改革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国际组织间的协调合作机制,除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际经济治理规则,更可以推动规则的实施。国家间的协调机制通过规则和决策程序的有形激励促成国家履行约定,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间接的也有这样的效果。

中国推进国际组织协调合作的战略举措

IMF在2016年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增速预期,但却将中国的经济增速预估从之前的6.5%提高至6.6%。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堡”。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阐述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和诉求,引导国际经贸治理秩序的重构,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增长。

1.构建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贸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有所减弱、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不平等、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新工业革命和产业分工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反全球化浪潮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加强全球价值链能力建设,找到促进贸易投资增长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

目前,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不仅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全球经济的40%,且贸易也占到全球贸易规模的一半,全球价值链是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鼓励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缩小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差距,能有效抵抗全球价值链的系统性风险,有助于各类经济体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框架下,提升比较优势、优化劳动分工,提高抗风险能力,打造有韧性和互联互通的全球价值体系。

因此,构建包容性的全球价值链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降低全球价值链中的成本,鼓励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不H有助于降低全球价值链风险,提高全球价值链的韧性,对于恢复和加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也具有重大意义。

2.发展G20成为协调合作的新平台

作为维护多边框架下协调一致的规则和标准,G20成为了避免国际经贸体系碎片化的重要平台。作为一个国际实体,G20存在两个比较优势:第一,是因为G20是以国家为基础的论坛,其成员对G20的决定具有所有权,因此成员对结果有决定性作用。由于政府会被要求履行G20的决定,相比于IMF和世界银行的一般成员权利,G20决议更有影响力。第二,金融危机期间,G20比其他顶尖国际组织更容易达成共识。

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席国,我国可以继续通过这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呼吁各国加强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摒弃那些“以邻为壑”的贸易和货币政策,将经济复苏的着眼点要放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对内推进结构性改革,对外加强国际合作。

3.推进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和促进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对外贸易和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经济冲击和金融风险的国际传导途径也越来越复杂,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务必要考虑本国宏观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同时也要考虑国外经济扰动特别是政策的外溢冲击对本国调控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当前,全球政策总体上是宽松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有“放水”的势头。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实践证明,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制约增长的结构,而且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各国不能各自为政。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 跨界文化传播 经济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个经济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进行深度的合作和贸易往来。合作共赢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为了让我国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复活焕发生机,同时也是为了我国能更好的和西亚以及欧、非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文化传播工作,我国决定重启古老的丝绸之路,提出“一带一路”政策。并且这个计划得到沿线各个国家的大力支持。

一、“一带一路”构想在沿线国的认识现状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沿线国家约有64个,包含了30多亿的人口,这占到了全球人口总数的40%以上,GDP的规模达到了13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16.9%。而由于涉及这么的国家和人口,各国在其各自的经济发展都大有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因此,各国之间在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上也有所不同。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大致上分为了三种声音;一是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一带一路”持相对欢迎的态度,并表示和全力的配合和响应。二是一部分的沿线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倡议持怀疑的态度,不知道其能否为自己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三是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对于“一带一路”相对持反对意见的较多,他们认为中国这是在出口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政策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加深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和全球地位,会与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竞争构成一定的威胁等。打破原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全球经济的局面。

这些反对的声音同时也对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对于“一带一路”的构想是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加深沿线各国之间进行更好的文化交流,同时的进行更好的贸易往来,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以此来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是为了创建和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和合作机制。

二、利用各渠道有效传播“一带一路”的构想和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又叫新的丝绸之路,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不单是为了经济发展,也是为了各国各名族之间能更好的和平相处。“一带一路”倡导的理念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相吻合的。正如我国国家主所说的那样;我们国家走的是和平的发展道路,我们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同时也要把中国的机遇转化为世界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发展本身就应该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共赢的,各国之间需要化解对立矛盾,更好的通过文化交流,加强各国之间的信任,以此来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需要各国政府充分的信任,互相的学习,以此来达到互通互惠。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国家和名族的知识和文化,尊重彼此的发展模式以及制度和政策等,“一带一路”的理念正式这样的一个通道和途径,承载着各个国家之间交流和互惠的渠道,化解彼此的矛盾,赢来信任与合作。

三、用开放和包容的理念传播“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

“一带一路”的出发点是沿线各国能通过友好的交流和互惠带来各国的经济繁荣发展。以文化交流带来各国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意相通、团结互助。而这些美好的向往都需要沿线各国之间都能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作为提倡国,我国会以包容的和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位愿意参与到其中的国家名族,以有利的政策和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国家。我们要以实际的态度和措施去切实的实施“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政策。我国正在为“一带一路”做出实际的行动,而不是一句口号。在今年央视播出的“一带一路”纪录片中,从泰国生产的枕头到我国青岛的集装箱再到欧洲国家的消费者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切实的关系到每一个沿线国家的利益,关系着30多亿人民不百姓的命运。面对这样的“一带一路”加上我国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们相信各国之间都会慢慢加入到新丝绸之路的行列中去的。中国正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沿,中国的崛起,是无法抑制的,但是,我们国家向来都是和平友好的,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会给周边的国家带来新的机遇,我们真诚相待,各国也需要审时度势。这是一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我们都要参与到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客观的展示自身的软实力,而不是过于有倾向性的宣传,在对文化进行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智慧。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让“共赢”被更多的国家感受到,通过参与感受到“一带一路”在建立繁荣中的作用,同时真正推动“一带一路”的全面复兴。

四、以文化交流夯实民意基础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

西方人最早走出去的方式,是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形式进行。传教士通过学习当地的语言,对当地的民族风情进行了解,建立医疗机构和推广教育,从而赢得了当地人的民心,为商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经济合作而言,文化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中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对于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都有着很多的需求。我国与很多参与到“一带一路”中的国家都签订了基础设施洗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在合作之后才对这些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而是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开放的胸襟参与到文化传播中们,保证我国“一带一路”中沿途国家可以真正的实现民意互通。对于当今世界而言,经济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已经呈现相互融合的状态。经济开始展现出文化性;而文化也同样出现经济性,各国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文化的创新。文化在相互交流、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让不同国家之间的群众可以更加的相互理解,并打下良好的民意基础,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保证“一带一路”中各国家可以达到真正的经济相互发展,因此在推广“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经济合作,还要对双方的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实现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本土优秀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让不同国家的人民可以得到真正的了解,并M行更好的沟通;通过相互包容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发挥更多的优势,并让国家得到不断的创新。

五、一带一路之“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中衍生的新型产物,它所形成的经济发展区域是世界公认最长的且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带,其体现的正是一带一路的中心思想,即:经济带中各城市可以得到统一发展。“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在新的历史中,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所提出的新构思。

“一带一路”很好的对中国三个重要战略问题进行了解决,而通路、通航、同上则是其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近年来已经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想要对其进行解决就需要真实的进行全盘考虑,而“一带一路”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能力,通过实际考虑,我国西部基础设施普遍落户,想要实现西部的全面开发,首要问题就是解决交通问题,这也正符合了“一带一路”的意义。“一带”就是先从通路入手,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可以提升的空间自然也更广泛,其对接的也是西部广阔的腹地。

除此之外,丝绸之路也是打通太平洋到波罗的海上运输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可以让我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还可以提升自身输出设备、技术、管理和标准。因此,我国在发展一带一路的第一步时,是将目光放在东盟国家,而长远的目标则是和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发展。

六、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顺应世界发展的产物,更是秉持开放区域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提议,充分体现我国对当今世界的责任感,更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周边文化进行学习和欣赏,认真了解它们的真是需要和传统文化,并不断传播正能量,更为建设“一带一路”打下的坚固的基础,通过营造共同文化、打开民心相通的局面,让更多的沿途国家加入其中,并实现“一带一路”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90-99+6

[2]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545-553

[3]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598-605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 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23-01

继续教育工作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更新、补充、提高、拓宽和创造力开发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此,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已成为我们继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发展机遇

继续教育凭借多样化、灵活性等学习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和生活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仅能促进个人知识技能和社会整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促进个人经济条件的改善、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继续教育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必然选择,接受继续教育已逐步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行为,这必将给我们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现阶段我们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第二是继续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第三是工作与学习矛盾比较突出。专业技术人员大都担负着较为繁忙的日常工作,单位也不支持员工学习,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常以各种借口拒绝或被动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二、走向市场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

如何找准继续教育的市场定位,适应市场的需求,把握市场的脉搏,已成为我们继续教育工作者发展继续教育的关键。在工作中应强化服务意识,主动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具体指导和社会综合服务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继续教育资源,不断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和束缚,继续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现有继续教育资源比较分散,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国家在继续教育的投入上总体感觉不足,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再加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接连被新型经济体制取代,民营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重视经济效益,轻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倾向比较突出的现象。为适应新的经济结构条件下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化程度,要不断通过大专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乃至社会团体,把专业技术人员都纳入到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中来,尽最大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不断整合、调整继续教育场地、师资、教学设备等有用资源,实现社会化继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做到继续教育效益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要开展继续教育创新。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兴亡的头等大事。继续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的平台,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意义,担负着启蒙的使命。继续教育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国家理所当然要竭诚负责。为此,我们要全心全意努力把继续教育服务业做好、做大、做强,不断推进继续教育产业化进程,大力支持、鼓励、扶持继续教育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不断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及其培训活动的监管。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和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对进入继续教育市场的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评估、考核和规范,对继续教育市场进行有效监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确保继续教育质量。

三、努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作

19世纪40年代全世界兴起的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到当今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革命,也称作第三次技术革命,和新能源科技革命,也称第四次技术革命,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要紧密围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作,不断培训新技术、新知识,瞄准当今世界技术革命的前沿,开展培训工作。

信息技术革命。从19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的第三次震撼人心的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新能源科技革命,也称作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在风能、太阳能、电网改进,强势推广划时代新能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