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媒体的含义

传统媒体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媒体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媒体的含义

传统媒体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健词:数字媒体 字体动态 比较 设计方向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中动态字体的概述

数字媒体是当代网络技术下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信息载体,它包括除了文字和图像以外的动画,视频以及声音等形式。随着广大受众对数字媒体的逐步了解,数字媒体的各种技术和产品也将大范围的融入各大品牌,成为它们市场推广的主要手段。文字是数字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最为常用的形式,数字媒体中的文字大多都一改常态的以动态字体的形式出现,动态字体的字形、色彩、方位等都是可以通过设计而随时变化的,也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软件来控制其变化的节奏,给广大受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新视野。

二.数字媒体中动态字体与传统媒体中静态文字的比较

总所周知,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而其中最原始最常见的便是报刊,这便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是以比较单一的内容出现,文字即是文字,图像便是图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传统媒体中报刊新闻是主流,文字形式通常都是静态的,很难提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且报刊杂志中的文字还都是标准的正楷字,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阅读时间久了容易犯困。新时代的年轻一代都是高科技产品的忠实粉丝,当然更是倾向与数字媒体的。数字媒体把原本分散开来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来源以及动画情节等集于一体,使得传播的各类信息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数字媒体中字体的动态设计方向

1.从文字的组成部分着手进行动态设计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由读音、笔画、字形、结构、含义等各大部分构成的。设计者在进行动态字体的排版设计时,可以根据文字的发音做出不同的造型,让文字活起来;可以依据文字的笔画规律,做出合理的变化和调整,把文字装饰得更有视觉感;可以透过文字的整体字形,利用程序将文字拉伸成不同的形状,增强文字的画面感;可以分解文字的结构,从其偏旁部首入手,或将其有特征的部分用特殊的图形或符号表示,或将文字的整体结构拆散开来,再用线条把它们串联起来,让人透过动态设计就能想象得到对应文字背后所展示的景象;除此之外,还可以以文字本身的含义作为设计的切入点,直接明了的把文字意义展露出来。如此利用文字自身的特性说设计出来的动态字体,既不会失去其本来的意味,又能为字体的动态设计带来多条出路。

2.从字体背景和速度节奏着手设计

设计者除了可以为字体本身添色加彩以外,还可以通过字体的背景设计来为整个动态字体提分。配合不同的文字及其背后的含义,字体背景可以是不同颜色的色块,也可以是能够充分表示文字的图像,甚至还可以为字体配上相应的动画,在起到衬托动态字体的功效时,也使得整个字体的动态设计更加的具有表象感和画面感。此外,动态字体的的运动速度和节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细节性问题。动得太快,大家来不及看清楚,动的太慢,又会让人等的心烦,所以设计者一定要根据动态字体重要性和目的性来合理精确的设定字体的运行速度和节奏。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设计者还可以为动态字体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广大受众在美妙的音乐节奏中,轻松愉悦的进行阅读。

总之,要想数字媒体在传播媒介中继续发展下去,把数字媒体做得更好,首先就得把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动态字体设计好。在传统媒体的奠定下,充分抓住并利用数字媒体的全面优势,发挥数字媒体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个层面、多种角度下手去做好字体的动态设计,让更多有趣的、有意义的字体动态设计源源不断的展现在广大受众的眼前,从而进一步的稳固数字媒体在各大媒体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赵素华.屏幕文字的动态色彩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传统媒体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关系;并存;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70-02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众对“融合论”接受普遍,但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统媒体的准备显得十分仓促,甚至一度出现“消亡论”。虽然传统媒体界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提出了不少的应对策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探索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仍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一、新、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媒介形式不同。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而新媒体主要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为主要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特点是虚拟化、时效性,即便相隔万里,仍可以在瞬间传播信息,但是对受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会用手机、电脑等;而传统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有滞后性,但是有感性特征,像报纸、杂志,都是可以拿在手里的,也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即可接受到信息。

2.受众分布不同。由于年龄、职业、偏爱等因素的差异,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同的受众。年轻的80、90后,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更多偏爱新媒体,比如微博、博客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这让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老一代的人则更多的选择从电视、或者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开车一族则依旧对广播保持很大的热情;电视观众的数量基本稳定,但是年轻一代人数占的比例较少,因为他们大多选择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3.内容不同。在内容方面,二者有相同的地方,如国内外大事、金融财经报道、娱乐体育节目等。但是相比而言,传统媒体的限制因素较多因而内容较少,如报纸受篇幅所限、电视受时间所限;新媒体则能提供海量数据,内容丰富,且不受篇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这也是新媒体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新媒体比较开放,没有审查,各种海量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内容难免会混入其中,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小、缺乏一定鉴别能力的孩子和学生,很容易被误导走入歧途。传统媒体为封闭式,受到的限制较多,内容多正规健康,很受人们的信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是不容置否的——信息多,内容多,没有地域界限,但是,仔细分析传统媒体,可以发现它们仍保持着很特殊的优势:如报纸,相对网络而言,它易读、易携带、准确性高。虽然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但是这样的海量性也恰好也是其劣势,因为相比信息本身,受众更缺乏是对信息的整合和转化分析。面对铺天盖地浪潮般的信息涌来,人们往往会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出版时候往往会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排版、编辑、整理和分析,给读者提供的信息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可靠性、权威性,于是读者们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更好地吸收接纳信息本身。

4.媒体市场与管理。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大多国有,市场竞争比较小,有很成熟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有政策的制约,所以确保了其公信力和传播的正规与严谨。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非常充足的人才资源,且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工作业务熟练,这也为传统媒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新媒体是开放的,新生的事物,因此在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其管理机制也很不清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没有“把关人”,从而导致各种虚假不实的报道横行,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新媒体能否代替传统媒体

无论是“消亡论”还是一直提倡的“融合论”,其实,都是在讨论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问题,两种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传统媒体到底会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呢?

究竟能不能取代,取决于两个因素:功能和市场。下面将从这两个因素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

1.从功能上,客观的讲,新媒体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取代传统媒体。但是上面已经讲到,由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它能给人们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准确、权威的信息,而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大量信息则混乱不堪,可信度较低。

而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媒体出现后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其中,在引导大众、传承文化和维持社会和谐方面很难承担应有的责任。从功能的替代性上来看,新媒体很难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只能是部分的替代,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大的生命力。

2.从市场上看,新媒体仍没有完全的替代性:

(1)人们经常看书读报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2)对于新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人们很容易持怀疑的态度,往往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认证才敢确信,因为传统媒体有更强的公信力;(3)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需要有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常也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花费大且受众也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而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代价比较低,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4)传统媒体的一些出版物,如书籍等,一般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这是新媒体所没有的。

在传媒的历史上,新的媒体完全取代旧的媒体而让旧的媒体形式消失的情形还未曾出现过,即使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广播没有取代报纸、杂志,而电视也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让广播消失。

从以上分析阐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都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且从二者的功能性和市场性分析,新媒体并不能在各个方面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而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优势互补,更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重新整合,走一条新旧融合的“双赢”之路,必能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并存与融合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是一条优势互补的“双赢”之路。人们以前总是喜欢把电视、广播、报纸等分门别类,但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普遍应用,这样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种媒介相互作用、互动融合是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

而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下,传统媒体首先应该做的是与新媒体“并存”、“分治天下”。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

传统媒体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展,避免被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要准确把握自己的战略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可采取以下策略:

1.准确把握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的受众中各自有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差异,而应该扬长避短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在已有的受众中(城市白领、政商人等)继续扩大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2.以内容的深度、权威性和公信力取胜。以内容的深度来应对新媒体的时效性: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虽然不及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却能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整理挖掘,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来源背景、内在含义,这也通常是读者所缺乏的。

3.以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应对新媒体的虚拟性:网络媒体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有成熟完善的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

在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后,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要进行互动融合,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双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统媒体有多年的经验,有正规的管理体系,对新闻的控制力也比新媒体成熟,因此有很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新媒体在保持自己传播的时效性的同时,可以依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以及可信度,从而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例如网络上最大的品牌报纸《纽约时报》,就是依据着它的纸质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发展而来。在我国,新媒体也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融合,如新浪网已经与人民网、三联生活周刊、央视一套、南方日报、金融时报等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可以为新浪网提供更加准确、权威的国内外、社会、体育、金融方面的新闻。通过新旧媒体之间的互融,相信会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

2.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Web2.0的出现,让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能成为参与者。传统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例如现今电视中很多的选秀节目,调动了广大观众和网民参与投票,让观众成为“决定者”,很好的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做到了“以人为本”。

3.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途径的多样性。新媒体由于其受众的交互性使得遍布世界各地的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广泛及时,但是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而传统媒体虽然传播的及时性不如新媒体,但是却有很高的严谨和权威性。

二者只有全方面的合作才能给大众以及时、严谨的新闻报道。可以体现为,先由新媒体对信息进行即时传播,如微博、博客等,然后经传统媒体的整理和证实,再在电视、报纸、各大网站等进行正规报道,这样既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确保了新闻的真实严谨性。

同时,二者的通力合作也可以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如移动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等,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用户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加及时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挑战与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传统媒体仍可以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独特优势而与新媒体“并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双赢”,这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传媒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新闻界,2011(9).

传统媒体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形象建设; 高校形象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4-0111-06

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是高校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信任, 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的先决条件。而高校形象的建设过程中, 形象的传播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 让我们走进了新媒体时代, 由此带来形象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 高校形象传播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手段, 趋利避害地建设好高校形象,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又现实的问题。本文将就在新媒体时代下, 如何开展好高校形象传播工作进行一些探索。

一、 新媒体和高校形象的概念

1. 新媒体的概念

百度百科名片中, 这样阐释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概念①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 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快捷、简单、海量、互动的网络时代, 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

2. 高校形象的概念

高校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高等院校的整体感知和评价。[1]9-10高校形象不是一个单一层面的概念, 高校的目标理念、文化历史、建筑景观、师生面貌、科研实力、教学质量等都是高校形象的组成部分, 这种高校形象是长久历史积淀和当下现实塑造而成的, 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89-90如华南理工大学被誉为“华南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摇篮”② , 它反映的是大学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稳定的、实际的社会形象。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传播态势的变化

2012年1月16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③(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查结果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其中过去五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 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 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在学历方面,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 占比为30.2%。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与整体网民相比, 手机网民用户更加集中在年轻群体。

数据分析表明, 无论是整体网民还是手机网民, 无论从网民的年龄、学历, 还是职业、应用等方面的数据来看, 新媒体都与中国的高校群体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度, 直接决定了高校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高校群体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更易于和善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接触前沿和新鲜事物的机会多, 领悟的速度快、程度深, 其适应新媒体的具体表现为关注度逐渐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移, 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为新兴媒体。新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到高校群体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3]42-44更加明显和深入。

在对高校群体工作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 也为我们的高校形象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形象建设媒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已经渐渐显出力不从心的态势, 不少高校的校报已经渐渐走向边缘化, 校园广播也成了报时叫醒的“闹钟”, 面临尴尬的境地, 我们必须打破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 拓展多元化的塑造途径, 探寻新媒体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

高校形象传播的途径包括——人际传播、文本传播、视觉传播、听觉传播, 除了人际传播外, 其他的几种传播途径基本上都离不开媒介手段。媒介的多元化决定了传播的多样性, 报刊、电视、广播、手机、网络都是传播的手段, 而且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自己各自的优势。因此高校形象传播不能顾此失彼, 不能因为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而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优势, 要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发挥优势, 还要将二者有机结合[4]14-15, 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打造高校形象传播的全方位深层次格局, 为高校形象建设搭建全新的传播平台。[5]71-75

(一)传统载体转变思路, 旧瓶装新酒

传统媒体的含义范文第4篇

因为这两件事,媒体同行最近也在问我一些问题,核心是说在传统媒体人心惶惶的时候,你老牛又送刊又送酒的,到底在玩什么?我特别想和媒体同行说的只有一句话:向创业者学习如何做媒体。

在过去这些年里,传统媒体是社会的骄子,是无冕之王,我们也满怀理想色彩。但是一转身,发现我们原先视为理想和毕生追求的东西在互联网冲击下失去了读者,我们用心打造的东西没有广告投放价值。尽管我们都在探索说广告哪去了,读者哪去了?但本质上这都是术,核心的问题是忘了我们对社会的价值、我们为什么做媒体。《创业家》目前做的一些尝试都是来自于创业者的启发,例如八月份这两个行动是来自刘强东和郝鸿峰这样的创业者的启发。创业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因为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存在的一群人,他们殚心竭虑、苦思冥想地创新,旷日持久地去实现,这是媒体人缺乏的。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媒体是用户需要阅读、并且愿意为此付费的产品。你能满足别人什么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别人的需求,你就没有理由活下来。实际上,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满足需求,不会像创业者郝鸿峰那样处心积虑地让消费者让用户了解自己、买自己的产品。我是一个媒体人,如果我能向他们学习,那么其他的媒体人也能向他们学习。解开媒体困局的钥匙,可能在创业者身上。

传统媒体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融媒体;发展情况;创新方法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各种媒体逐渐地融合起来,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信息已经没有清晰的界限,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也为媒体语言带来全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其面对全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中新媒体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播音主持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繁杂的网络环境也为后期播音主持语言是否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的含义

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多种媒体之间既有互补之处,也有共同点。融媒体的出现,能够充分融合这些媒介载体,并且在内容、宣传、营销、人力等多个方面做好全面的整合工作,确保资源共享,保证内容更加多元化,宣传途径更加丰富,这样也能打造利益共同体。融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将优势互补作为全新的融合手段,将融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起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此时也能将单一媒体竞争力,逐渐转变成多种媒体所具备的共同优势,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与价值。融媒体整合了广播、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介形式,随后将其与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其所具备的影响力、功能以及价值。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开始被时代淘汰,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显得十分乏力。在这时就要求播音专业主持从业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进行丰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到来所提出的要求,保证融媒体最大的价值得到发挥。

融媒体时代之下播音主持所具备的特征

我们需要了解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媒体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传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播音主持方式发生变化,并且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在融媒体环境之下,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传播者、者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为在传统媒体当中,信息的传播者和者都是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接收者则是以受众为主,而受众主要是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他们在反馈上和选择性上存在交叉的特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范围逐渐扩大,每个受众都能成为信息当中的者,而传播者也并不局限于原本的传统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使得互联网大背景下使用软件的人们成为其中的传播者。虽然接收者仍是受众,但是因为受众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受众也成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接收者。除此之外,受众在反馈上和选择上也有待于加强。受众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择多方面的信息,随后利用互联网完成信息反馈,帮助媒体从业者快速对标受众所需要的信息,由此可以帮助受众尽可能及时地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

融媒体环境之下播音主持发展所具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