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新媒体的挤压下,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逐渐被瓜分,在媒体广告总量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新媒介环境,面对广告市场份额被分流的现状,传统媒体不得不探究其背后原因,深思目前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即模糊传播的局限性,以便对症下药,探索新的良方。
一、模糊传播在新形势下的局限性
1 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差。
传统媒体在传播广告信息时往往根据自身媒体的受众定位大致传播给某一类人群,这部分人在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有的有一定共性,有些方面则很难找到共性,广告传播达不到分众化、小众化,针对性较差。
2 单向传播,反馈间接,商客脱节。
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特点使得广告传播所到达目标群体的个体信息无法把握。因此,广告主无法直接了解获取广告信息的受众群体特征和购买意向等信息。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在登、播广告信息时公布的电话号码、邮箱地址来被动地等待受众反馈,以此把握谁在接受信息,比较间接、滞后。然而,一些新媒体广告传播不仅可以实现受众群体与广告主之间的多种交流,增加粘度,还可以在完成广告宣传的同时进行产品销售。
3 广告费用浪费严重。
一般传统媒体以其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的高低来相应收取广告费,然而这些数据的统计并非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其中的差额也是广告费浪费的原因之一。
高效地利用媒体投放广告,使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以使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广告主在媒体上投放广告的根本动机。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广告模糊传播所带来的宣传与实际销售效益有所脱节的缺陷,已经开始影响其吸纳能力。
二、顺应市场需求
今天新媒体之所以备受广告商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本身所能承载的广告精准传播带来的是一种具有分众、个性、交互、高效等多种优点的新传播模式。
1 分众个性化,加强针对性。
通过对受众群进行恰当细分使广告传播具有针对性,带来了精确和更高效的传播,这根本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
2 即时互动,提高选购可能性。
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广告传播容易和受众发生实时互动,极大提高受众购买行动的可能性,广告传播模式由点到面转化为点对点的传播。
3 减少投放费用,实现高投资回报率。
精准传播减少了企业广告预算的浪费,让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尽可能达到最大化。而且,精准传播模式下是一种相对合理的付费方式,即按照广告投放带来的实际效果——如点击量、浏览链接页面数、停留时间、注册量等指标进行衡量付费。效果监测和按效果付费提高了广告主费用使用的透明度。
三、模糊传播转化为精准传播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年,传统媒体也不断创新方式,如开办手机报、开设网站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再如持报纸领取相关广告礼品等,希望广告主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促销和把握广告信息接受者的基本情况,但这些改变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努力并没从根本改变模糊传播这一实质性问题。
尽管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告市场被分流,倍感生存压力。但相较新媒体,传统媒体有固定的受众群,消费者形成了选择性接受习惯,也具有一定的信任度,这种品牌优势是传统媒体多年积累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新媒体无法在短时间内依靠自身的发展形成的。所以传统媒体要想在市场中增强竞争力,必须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将新媒体广告传播特点巧妙地嫁接到自身,实现模糊传播向精准传播的转化。
四、《今日女报》向精确传播转变的尝试
《今日女报》“凤眼看世界,见证她时代”相对小众化的受众定位提高了广告传播的针对性。报社基于传统媒体品牌效应优势,针对其相对小众化的受众定位,对报社广告传播模式进行了改变。主要采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经营模式,并形成“双线”联动的良好机制,很好地将广告的模糊传播转化为精准传播。
1 “线上”数据库经营。
《今日女报》着重建立了三大数据库,这不仅可以为《今日女报》数字化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系统分析寻求将其转化为资本的方法。
(1)报纸订户数据库:
对最主要的报纸流向进行数字化跟踪,建立详细、准确的订报大客户数据库,收集订报客户的相关数据,极大提高了把握报纸覆盖范围的精确度。
报社在维护原有数据库基础上不断完善数据库功能,扩大读者数据库规模,并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提高对数据的精确分析功能。通过对该数据库的精确统计分析将其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细分。一方面,可以为不同需求类别的大读者群提供相关新闻订制服务和其他相关资讯,这一功能主要是体现在该报相应的手机报中。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库的精确锁定可以判断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购买需求和消费标准,以便有针对性地寻求合适的方式来推送相关广告来迎合购买需求。这为广告客户在产品营销方面提供指导,为广告的精准传播提供基础。
订户数据库对目标群体的锁定成为吸引广告商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的主要原因。
(2)广告客户数据库:
广告客户数据库一般应包括所有在报纸上过广告的广告主和潜在广告主的基本信息,如企业概况、产品特点、基本广告需求等,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广告客户的投放心理、广告效果测评等内容。
传播形式由实体变为数据
传统新闻传播大多通过报纸、电视,人们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或是特定的载体上才能够获取资讯。随着手机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途径以及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随处可见低头使用手机现象,时间与空间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局限性影响被明显削弱。
传统电视、报纸对新闻的传播大多以图片、视频方式,对事件的报道由于时间或是版面关系无法全面展现。但使用手机媒体后,阅读者能够通过相关链接了解更多人对事件的点评或是其它角度拍摄的事件画面,更为生动形象的了解事件。手机媒体具有明显的媒介融合力,属于数字化时代下典型的媒体终端。新闻的传送不仅可以通过网页、新闻类APP等方式传播,还能够以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方式完成,让信息以组合模式实现信息之间的关联,让信息本身与其传播均呈现多媒体特点。
新闻更“新”,接近于实时报道
传统媒体将新闻呈献给大众需要经历信息的采集、编写、调整、评论等一系列过程,将最真实的信息向社会大众呈现。往往此时事件已经发生一段时间,新闻也成为“旧闻”。传统媒体的制作周期让新闻传播受到了较明显的时间限制,且易受到传播过程、传播地点等因素的影响。
手机媒体在这一点上则显得更具优势。在手机媒体运用过程中,新闻的出现能够更加快速的呈现,省去了电视播出的时间段问题以及报纸的排版、印刷过程,让新闻阅读者能够更快捷的获取资讯。在手机媒体中,新闻传播制作周期缩短,大众自传播新闻信息甚至能够达到实时性。例如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微信、微博等,其手机软件的拍照功能以及位置定位功能能够让使用者实时将自己的经历发送到朋友圈或微博,让其他阅读者获取信息。在这一点上,手机媒体的实效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对信息的无障碍、跨区域、及时性沟通。例如在昆明发生的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以及上海出现的跨年人群踩踏致死事件,在事件发生的短短几分钟内便有人使用手机将现场情况分享至网络,让更多人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
新闻传播内容更全面,更具针对性
传统新闻由于传播媒介在时间、版面上的局限性,可能只会将重要信息或是精选信息向社会大众呈现。有了手机媒体后,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限制,只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络,信息的获取易如反掌且更具针对性。在手机媒体新时代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难度较低,手机用户创造着海量信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社会新闻为例,由于社会新闻通常为人们身边发生的事件,例如车祸、暴乱、偷窃等,人们可以使用手机将现场记录下来并利用移动互联网络上传至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这类信息的者往往是事件的经历着或目击者,现场画面更为真实。另外,商家的促销也属于新闻信息的内容,手机使用的普及型让许多商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纷纷推出手机广告向用户投放。这类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传统媒体未涉及到的,在做广告的同时,阅读者也享受了手机媒体带来的便捷性。以团购网站为例,若某餐厅商家在网站上信息,手机媒体使用者能够在网页上看到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并判断是否前往消费。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完成的信息传播。
获取新闻的途径更多
(1)新媒体的概念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前提之上的,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双重条件之下,新媒体逐渐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产生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出现的,一般来看,新媒体是一种可以向受众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通过更多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推送的媒介。例如,网络、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等智能产品的出现,都可以称为新媒体。它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要求和生活特点,进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满足当代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弥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不足和劣势。
(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是新媒体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它所具备的特点包括:传播主体普遍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及传播内容丰富化。首先,传播的主体已经不局限于电视观众,它可以使得人们在任意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更多的人都可以接收到相应的电视新闻内容。其次,在许多的传播平台都可以有相应的新闻获取,甚至比电视可以更早了解这些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信息,从而掌握更多的新闻内容。最后,传播内容的丰富,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就集中在文字、图片传播上,而新媒体背景之下的传播,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对内容的丰富,包括动态图、视频等,都成为激发人们获取新闻兴趣的重要保障。
二、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并不是说将要被取代,而是应该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首先,要明确传统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新闻的播出时间受限,许多时候都必须要观众在固定的时间点,选择固定的频道来观看新闻内容,这就导致了时空的局限性,以及对于观众自身积极性的一种抑制。其次,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相对枯燥,观众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比较有限,并不能够兼顾到全部的受众。所以受众的范围不能够扩大,很多时候也很难真正地实现新闻传播的意义。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
(1)传播方式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和传播。首先,促进了大众对于新闻内容的接受。传统的新闻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视或者传统的纸媒进行传播的,而新媒体的崛起,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媒体传播的渠道。手机、平板以及网络终端,都成了传播新闻的途径,所以人们可以更加随意地在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内进行新闻内容的获取,再也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电视新闻时间安排。这种传播方式的变革实际上也是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新的传播方式,要不断地进行推广,这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新媒体平台的推送。
(2)传播方法的变革
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传播方法与从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法具有许多的弊端,而新媒体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传播方法的变革,可以有效地推进电视新闻的传播。人们可以在更多的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也可以有效的把握电视新闻传播的方向。现在的传播方法包括互联网传播,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传播方法,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实现了很大程度的一个跨越,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传播方法的不断深入变革,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进行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样的传播方法背后,电视新闻的传播更加具有推广意义,人们获得的新闻内容,也将更为全面、真实与直观。
(3)传播内容的变化
在传播内容的变化上,确实新媒体视域之下,具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首先,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主要就是有关于国家大事或者政策法规的,这些与许多观众的实际生活都是具有较小关系的。所以许多时候观众并不能够带着更多的积极性来看待这些新闻内容。其次,传统媒体播报的新闻内容过于死板和单调,人们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有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而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与从前相比,确实有了许多突破。新闻内容除了文字、图片、插图,更是有了许多的动态图或者短小视频,这非常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满足传播的特点和要求。另外,作为全新的一种新闻传播手段,更是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将新闻内容按照板块进行分类,一方面便于人们的查找;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要求。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的变化与丰富,是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人们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艺术;形式;受众;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码为媒介,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艺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全球各地崛起。这种有别于传统媒介的艺术形式,主要依托于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采用新的艺术技法和表达媒介,彰显人文关怀与艺术反思,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和信息文化特征。
新媒体艺术超越了单一媒介的局限性,具有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综合媒介效应,兼容了以往艺术的所有优点:既具备广播电视的直观、动画的声画系统,可以毫不影响电视、电影语言的运用,又具备了印刷媒介运用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进行准确定性的优势,可以同样含蓄、婉约地营造意境;同时也弥补了两大传统传播媒介的不足,更增加了其艺术性、立体感和真实性。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历史性变革的一种媒介形式。本文结合动画艺术,来阐述新媒体艺术的新意。
动画艺术是绘画艺术的升华,也是现代社会的朝阳艺术。但大多数国人对动画的理解仍仅仅停留在纸本和影片式动画这一阶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从传统媒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运用新媒体艺术多元化的形式,拓展了动画艺术的发展空间。传统媒体中的动画艺术,主要是通过电视、电影和少量户外媒体进行传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让动画艺术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动画艺术应当秉承新媒体时代的艺术精髓,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进行多向交互、深度参与,加强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从而达到体验式审美。
1 形式的互动性
互动性应该是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在新媒体艺术中,“媒体”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它是艺术的载体;另一方面它又是大众传媒。这双重身份就决定了“互动性”的产生,同时也决定了“互动”必然是这样的互动:作品本身内部的互动,作品与来访者之间产生的互动,甚至来访者与来访者之间产生的互动。作品本身内部的互动性基本上是艺术家预设的互动,一般要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屏幕来展现。而各个环节又能巧妙地衔接,相互制动。作品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以及来访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常见的互动方式,主要是来访者通过作者预设的一些操作系统与作品之间产生直接互动,这一参与引发了作品的一系列转化,包括影像、造型、意义,同时也改变了来防者的意识,从而不断进入一个“活的互动空间”的新情境。来访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以互动装置和网络多媒体的艺术形式表现的,作品除了带给观众很强的趣味性外,也拉近了现实中人与虚拟影像的距离,实现了人与机器的对话、虚拟与现实的互通。
动画起源于艺术,并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应地改变着自身的面貌。新媒体的兴起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之上,而动画艺术与新媒体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动画形式也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技术的特征。动画的发展经历了手工阶段、机械阶段以及现在的电子阶段。在手工阶段和机械阶段,人的智能是主导的,但在电子阶段,电脑不但将人从漫长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还创造出人类智能在想象中才能完成的画面。比如说电影《阿凡达》就是技术与艺术结合后的代表作品,是新媒体艺术互动性的表现。
2 受众的细分化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交互性。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的受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新媒体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并不满足于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还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受众的信息利用效率。因此,网络世界里的各家媒体需要应对受众的多种心理需求,它们会更加注重信息内容的传播效果,来迎合受众的不同需求。网络作为一种载体和媒体,可以提供给网络受众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满足受众不同的心理需求。新媒体的用户高度集中在年轻化、时尚化,并且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身上。手机是新媒体的另一重要阵地,年轻人是手机上网用户的主体,且用户年龄有上升趋势。手机电邮、手机和手机支付等移动商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高学历人数的比重将快速增长,而学生、自由职业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据了手机网民的主体。新媒体的第三个代表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受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电视迷,他们愿意花额外的钱看电视;另一类是都市女性,她们好奇心强,爱赶时髦。这两类人都不一定是高收入人群,但他们愿意为这些差异化的服务付费。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传播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所以其受众和传统动画的受众并不相同。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具有多样性,如今动画艺术不再仅仅属于儿童。在设计新媒体时代的动画时,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会有针对性的内容,细分市场、细分受众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必经之道。做好受众的细分,会使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3 对媒体的依赖性
在艺术史上,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今天的新媒体艺术一样对“媒体”有着如此强的依赖性,对媒体的驾驭往往直接影响作品的成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创作手段是“媒体”。从艺术媒介的演变可以得知,新媒体艺术是随着影像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由创作到展示的整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媒体支撑基础上的。第二,“媒体”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艺术中,“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不仅仅是一个中介,一种创作手段,它经常作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而存在。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动画艺术的创作形式也结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数字画板到数字合成,新媒体技术加强了动画创作的便利性,并改变了视觉制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流程。与传统的动画创作方式相比,结合了新媒体技术对“媒体”的利用,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控制,并将各种动态分镜、时长节奏、背景音乐和配音等细节都通过媒体处理得更为完善,提升动画中后期的制作效率。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多种媒体技术结合应用,也推动了动画创作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立体动画、交互动画等动画形式的出现。
4 结语
在传播领域,因特网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作为第四媒体正异军突起,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因特网的挑战,传统媒体必须顺应形势,改革创新,扬长避短,努力拓展自己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和局限性
网络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并造成广泛深刻的影响,是因其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
1.交互性。这是网络传播的最大优势。在网络中,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把自己所拥有的信息直接上网,而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信息的权控制在职业传播机构手中,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的传播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选择新闻,而网上传播则是多人对个人、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为受众主动获得个体化信息提供了条件,什么时候需要新闻即可什么时候收取,需要多少就可获得多少。
2.信息量巨大。网络属于全社会,只要用户通过电话拨号上网后,就可获得来自世界各新闻网站上的形形的新闻,它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全世界所有上网的传统媒介的新闻以及个人、团体、开发商的新闻信息,用户都可在鼠标点击之下获得,其“海量”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3.传播权利平等。传统媒体是由少数人来控制的,老百姓只能被动地接收,在新闻信息传播之前呈现一种极不平等的关系;在网上,传播媒介不再是信息的独家所有者,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能支付计算机的购置费用和上网费用,都可以通过各自渠道接受和新闻信息。
4.将传统新闻传媒整合为一。报纸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广播是声音,电视是声音和图像,而网络却将这些众多的单个传媒连接成一个既分散又集中的体系,网络能够提供全方位多感觉的信息。用户在获取信息时,如果看文字看累了,可以随手打开图像切换器,或切换成声音。
5.迅速快捷。报纸必须等印刷,电视需要拍摄与剪辑录像,而网络可以随事实发生随时上网。
当然,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网络媒体同样不例外。
其一,因特网的受众面较窄。资料表明:目前,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互联网联接,网络媒体已经具有了全球性。但面对铺天盖地的英文、俄文、日文、德文、法文等网站,受众的知识再渊博也不可能十分得心应手。另外,网迷群体在中国还远远没有形成,因特网用户不见得天天上网。因此,受众面的窄小是因特网短期内难成气候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其二,因特网成本较高。要想上网,必须备有电脑及与之相配的“鼠”、“猫”等硬件,前期总投资在万元以上。另外,上网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付费的多少,和花几角钱读一份大容量的报纸相比,成本显然是高了一些。
其三,因特网信息污染较大。由于因特网是开放型的,信息缺少有效的管理,这就造成了因特网上的假信息、假新闻满天飞。
其四,大容量是因特网的双刃剑。一方面,因特网的大容量成为其一个重要的优势。但是对于网迷来说,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他全天24小时都陷在网上也不可能将所有网上信息浏览完。因特网好像一个茫茫大海,你在网上忙了一天,也未必网到你所需要的那条有价值的“鱼”。
其五,电台、电视台、报纸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任务。这一功能,网络媒体自然无法具备。目前网络上的新闻来源仍然是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
二、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
“第四媒体”的兴起酿就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环境,网络传播,有人称是人类文明首次遇到的本质转换,给大众传播从媒介形式到传播方式,以及传播理念都带来了巨大变革。网络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新世纪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生活影响最深广的新主流媒体。对于传统媒体与其竞争和融合的趋势,目前有多种评说。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网络迅速占据受众市场,将传统媒体最终驱逐出去,特别是像报纸这种单调线性传播的印刷媒体,很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的恐龙;另一种认为,四种媒体共存,传统媒体大力拓展网上生存空间,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第一种观点过分看重了网络传播的优势,这使人想起了电视初兴时,对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成的冲击,电视以其有影有声、连续直观的优势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受众,于是有人断言,用不了多久,广播、报纸就会被电视取代。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广播、报纸不但没有在受众面前消失,反而和电视一道不断发展、进步、壮大。在传播领域,报纸和广播、电视可谓并驾齐驱,伯仲难分。反观今天网络媒体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又使一些人心旌为之动摇,感慨称赞网络媒体实时性、互动性、多功能和大容量之余,再次预言传统媒体的衰落。应该说,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从传播史看,人类传播经历了5次革命: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前4次属传统媒体革命,结果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各领的局面,它们既竞争又最大限度地融合对方的某些特点,而终于获得不可替代的个性。历史地看,任何新出现的媒介形式往往都是对传统媒体的整合,具有包容性,同时它也无法一时从根本上取代传统媒体的位置,而且新媒体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2000年全年国内网络业为宣传自己,在传统媒体上投入了大约10亿元的广告费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地面电视领域都在加快实现数字化。数字化电视音质纯净,画面清晰,抗干扰,可移动接收,其频道数量和节目内容也成倍增加,观众可自由选看选听自己喜爱的节目。由此可见网络弱化了传统媒体的某些特点,但后者的许多优势都未尽然失去。当前,传统媒体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善落后的传播方式,缩小了同第四媒体的差距。比如,接收更稳定、音质更好的高保真广播;国外已研制出的带有一个小型液晶屏幕的便携式收音机,从屏幕上就可以看到体育比赛等实况传播的画面。因而传统媒体与第四媒体相互融合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全球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美国在线公司和最大媒介集团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正说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联合不是弱肉强食的结果,而是新旧媒体为抢占传播制高点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双方共同的发展需要。因而,就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来看,他们优势互补,共生共荣,既不可能也无必要相互取代并将对手逐出竞争圈外。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并认为这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
三、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传统媒体虽然不可能被取代,但网络传媒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这新的传媒时代,顺应形势,调整步伐,改革创新,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是每一家传统媒体都在思考的问题。
1.要变革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和陈旧的宣传模式几年前就有学者预测“即将到来的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必将引发传播领域的一次新观念的革命。到那时,我们也许不得不重新考虑现有的新闻与传播理论。”网络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而且还促使了传媒理念的更新。比如,我们的教科书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网络时代,新闻是滚动式发展式的传播,实时传播、跟踪性传播、同步性传播为越来越多的网上媒体所采用。“截稿时间”也因此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传统媒体应调整心态,从高高在上的信息者转向与受众完全平等的信息提供者,反思传统的宣传话语和模式,深刻认识这样一个关于传播效果的常识:100%的正面报道,宣传效果是零,90%的负面报道,宣传效果是10%。传统媒介应努力提高引导水平,利用新闻分析、新闻综述、言论等巧妙地引导受众。重视来自受众的反馈,利用网络做好受众调查,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并根据受众的意见,及时调整报道策略和重点,更好地为受众服务。相信随着舆论监督渐成强音和对八股话语的摒弃,传统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将进一步增加。
2.挖掘现有潜力,革新传播方式,增加自身在网络时代的吸引力大众传播在本世纪末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受众越来越细分化或者说“小众化”,各种政治倾向、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兴趣爱好不同的受众形成了一个个小范围的群体,呼唤更加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报纸将继续扩版,广播电视也将继续增设频道,开设专业台,以丰富多彩的专业化节目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对抗因特网的个性化传播。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具有某一学科的专门素养,成为其报道领域的专家。同时传统媒体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特色,个性与特色是媒体的生命,任何没有个性与特点的媒体,都是很容易被取代的。正是有着互相难以替代的个性,报纸、广播、电视才在竞争中呈鼎立之势。现在受众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传媒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刻意塑造自己的个性形象。
3.开辟第二阵地,加快网站建设步伐既然不能抗拒它,那就要进入它。网上电台从1996年8月的32个国家,178个站点发展到2000年初已达到了100多个国家,1550多个站点。截止1999年6月15日,国内上网报纸的种数达273种,占1998年统计的全国报纸种数2053的13.2%。另外,还有一些通讯社、电视台也在网上“安了家”。从现状看,众多上网的媒体仅是原媒体的翻版,且更新的速度很慢。这主要是媒体网站普遍面临着资金困扰与网络人才的欠缺。由于现阶段网上新闻是免费获取的,广告收入也十分有限,一些媒体在看不到近期回报的情况下,不愿为网络版投资。这势必使这些媒体在瓜分网上受众市场中处于劣势。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借鉴国外网上开发的成功模式。比如美国电脑业巨头微软公司与NBC(全国广播公司)合作成立的MSNBC便是一个极其成功的例子。合作2年后,广告额便从1996年的1.25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0亿美元。媒体与企业联合经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另外力量较弱的媒体也可以多家联合,共建一个大型的信息平台,以吸引更多的访客。随着资金困扰问题的解决人才欠缺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上网的传统媒体可以从外部大力引进网络人才,也可对已有的人员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