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深受教师关注,但由于没有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这一方法有助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如果?@一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合理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例如,在小学足球(人教版)五年级教学中,由于五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自我约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大有提高,所以在对五年级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最为合适。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在全班面前进行足球技巧示范,然后教师再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以3人为一组,在小组中推选一名练习较好的学生为该组的组长,对小组内两名成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监督,小组练习完后,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查看学生练习足球的效果,并对掌握足球技巧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即教师少,学生多,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同时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开展足球小组竞赛,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足球教学中,教师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即室外课上在全班做足球示范,然后解散学生去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对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而开展足球小组竞赛就是创新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激起了学生的斗志,勾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这种方法还是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出的,通过小组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例如,在小学足球(人教版)六年级教学中,经过前面的足球技能培训,加上六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大为增强,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小组竞赛这一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足球课上先把所要讲授的足球知识给学生讲授,然后在给学生讲解比赛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把全班分成小组形式,并在每组中推选一名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监督和指导,然后教师先让小组进行足球练习,练习完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比赛。通过组与组的比赛,激发了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足球课堂中,提高足球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三、改革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状况

小学生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心智还未成熟,且男生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足球教学的课堂效率。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人瞩目的热点话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界正经历着巨大的改革。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落实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本文拟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基于单元目标、单元话题和单元板块等,合理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整体设计;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潮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这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单元整体设计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也是课时开发的背景条件。单元整体设计是课时计划的指引,是撬动课程转型的一个支点,离开了单元整体设计环节,课程开发不过是制造一些垃圾而已。离开了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计划也就是停留于碎片化、知识技能训练而已.(钟启泉,2016).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等。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新教材版本变动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新教材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每周只有三个课时,很多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把握和单元整体内容的整合方面普遍感到困难。在身边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偏离教学总目标;主题和话题随意性大、缺乏关联;文本内容生僻难懂,脱离学生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没有一条主线,他们习得的只是零散的知识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无法提升,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基于单元目标、单元主题和单元作业设计内容整合,导致单元知识教授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和学情性。

因此,针对英语课堂需要单元整体教学。英语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做“规划师”,从整体上布局教学;在教材解读中当“裁缝”,为学生量体裁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规划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曾说过:“没有对单元的整体思考就没有教学的提升。”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橹傅迹进行合理有效的内容整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一)单元目标整体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国家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龚亚夫表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首先应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而后在目标引领下进行相应的内容整合。

[例1]我市某直属学校一教师就《牛津小学英语(新版)Oxford English 4BM2U3 Home Life 》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做了如下设计。见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该教师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使各课时的目标既有内部联系,也能在教学中有逐步提升。从而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知识点不断地推进。

(二)单元话题整体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同一单元中的不同课时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各具风格,但它们一般都围绕某单元话题展开,各有侧重:有的侧重语篇,有的侧重句型等语言知识,有的以故事、游戏、语音、歌谣、检测等活动形式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各课时之间必然存在某些关联。这些关联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各课时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同一单元中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产生整体感,并围绕单元话题有效建构相关语言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只有在明确单元课时功能及其内在关系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对单元进行整体的设计。

单元各课时围绕单元主题time展开相似的话题,它们之间内容相对独立但却紧密关联。因此该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在进行内容整合时,她基于单元主题整合单元话题,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内容,体现文本内容的递进性和系统性。

(三)基于单元板块设计内容整合,体现文本的学情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体现学情性。然而教师所用的书本是统一的、教材是固化的,但是面对的教学对象却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内容整合时,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兴趣等,通过调整板块顺序、复现核心板块而重新整合文本内容,使新的文本更合学情。

总之,内容整合注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元内的合理整合有利于学生对语篇、语法、语用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和过程。教师基于学生的视角,对内容进行整合,能给学生带来轻松的课堂,能给教师带来长足的进步,也能彰显英语教学的个性。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一线教师需要修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智慧。单元设计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和永恒的主题;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参考文献:

[1]朱浦.教学专题透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资源观、评价观,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其精髓,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教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证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变性及快速呈现性,引起的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的多样性的变化,必然给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信息素养。

三、具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四、具有设计组织资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断提出新要求,教学资源的设计组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础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学科内容,而且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高效组织教学。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必须随着新技术的使用与信息的扩展而有所改变。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质疑,“一桶水”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养成不断追踪学科动态的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以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呢?我个人认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发展专业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师主体性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小学语文教师主体作用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它们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决定了在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知识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2.创造条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营造有利于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氛围。硬件的配备和软件资源的开发是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次,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3.实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我建构。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我建构的途径:一是教师通过网络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空间,促进整合技术知识的交流。二是学校自己组织教师开展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讲课比赛,并请校外专家担当评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将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经验及相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且可以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自我反思的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但是,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应有明确的目的,即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同行进行交流合作,更好地进行反思。

5.探索基于问题解决且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学习及研究的多样实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传统的教师培训,无论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还是观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动的,不能调动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开展自主学习及研究,对于弥补“培训班式”及“专家讲座式”的缺点,可促进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将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从中了解有关新课程知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述评、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很有好处。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过程。只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息化素养,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在《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的要求.

[2]新课程下教师的人文素养(提纲).

[3]万东旺.学习《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的心得体会.2011.

[4]韦明伟.学习《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体会.2011.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摘 要 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本文就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学生了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要注意积极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注意积极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注意提高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等三项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核心素养 内涵特征 发展策略

近些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践行,各科教师纷纷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就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进行了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本文就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

要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首先必须要明确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一)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能力或者是技巧,是训练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结果,是经由后天培养而获得的有助于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和技巧的总称。而与此相对应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某一学段教育的过程中,经由后天的教育活动所逐步形成的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2016年9月我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主要的方面,其从本质上解读和阐释的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教育基本问题,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指的就是经由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来说,其解读和阐释的是“在体育学科,或者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什么样学生”的问题。因此,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必须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界定。通常来说,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了解并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素养;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素养;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特征

概括来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备差异性的特征。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差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国外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注意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教育实际,在学习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二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定要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多维健康观着眼,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来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备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之间不但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纵向联系的。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也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即:一方面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等有所不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另一方面,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应是层层递进、相互衔接的一个完整体系,要能够体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之间的连续性,要能够确保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备综合性的特征。根据上文所阐述的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可知,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指的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运动能力或者是体育态度等相关内容的某一方面,而是多项内容的整合,既包括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运动能力,又包括了学生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情意表现等多个方面,是学生个人发展各方面要求与体育学科之间的全面整合,因此,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二、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特结合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如下椎愎赜谘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首先,要注意积极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基于不同学段的体育教育实际,积极探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之上,将该阶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具体化、明确化,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基本前提,也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认真分析本学段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两者结合起来,积极构架适合本学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以促进核心素养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践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其次,要注意积极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l展要通过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要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仅仅只具备了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而在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时,为了确保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一定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时,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以及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确保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二是,在构建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两种评价标准并驾齐驱的问题,这样不但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甚至还会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消极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全面考虑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有机的融合起来,构建一个科学的、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免给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注意提高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依靠学校体育任课教师来得以实施和推进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依靠学校体育任课教师才能够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因此,学校体育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发展,学校应注意通过鼓励教师进行在职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讨、组织开展与核心素养相关的交流学习等方式,来促进学校体育师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为核心素养理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兵,谢军,龙建新,等.核心素养―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青少年体育.2016(12).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管理课堂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课程的合理安排,管理教学、训练、活动和竞赛等环节,以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及任务量,制定合理的目标,使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任务,并对部分同学进行特殊指导。在活动和竞赛环节中,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兼顾协作和友谊。如学生之间闹矛盾,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任务。科研能力: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对教材、教法和训练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多看书、上网,探索发现一条更适合现在体育教育的方法。在现有体制中,对不合理的方面进行改进,要求教师善于动脑,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专业水平,重点理解好运动和生命的关系以及体育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二、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所应具备的人文精神的素养,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为首要目标,体育教师在具备专业学识的同时也应具备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丰富的学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有所帮助。体育教师在进一步加强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其他知识储备,掌握知识精华并更好地为工作服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必定会帮助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道德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献身于体育教育事业;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团结友爱,注重仪表,等等”。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正义感,争作学生的楷模。情感素养:情感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作为非智能因素影响着身心的健康。积极乐观的情感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体育教师不仅要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完成脑力劳动,也要完成体力劳动,要为学生作示范、调动组织活动,一堂课下来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热爱体育事业、热爱体育教学。专业素养:体育教学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知识储备上主要应该掌握:体育学原理、体育科学导论、体育概论、体育教育学等,在基本技能上应掌握:田径理论与方法、体操与健美运动、球类运动理论与方法等。在人体科学知识方面,应掌握:体育保健学、运动康复学、运动营养学、体育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通过专业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意义,增强运动的乐趣,使得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美学素养:体育运动是展示人体美、运动美的过程,同时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运用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领域中美的学科。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运动技术的示范,语言的讲解来达到人体美与运动美的结合,也能使作为观赏者的学生体会到运动的美。体育运动的特点是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在激烈的竞争和对抗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欣赏美与丑、好与坏,如何审美,如何理解美的形态、本质和形式,以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出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水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一切教育行为的灵魂和核心,也是衡量和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小学体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的重要任务。第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主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创新意识等优良品格。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还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面向的受众心智尚未成熟,且体育课堂教授环节大多伴随着肢体动作,这些动作做得是否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因此,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第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身体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运动强度很大,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的配合。身体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质、敏捷的反应能力、洪亮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第三,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运用网络的能力。21世纪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信息化社会,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创新,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配合,来达到资源最大化的效果。第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随着教育法的不断完善,要求教师具备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近年来不断有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传出,这与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又要保证不体罚学生。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应为教育全体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