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农业分析

数字农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农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农业分析

数字农业分析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对农产品安全及品质的关注,农业分析测试的需求急剧增加,农业分析测试档案管理便凸显其重要性。当前农业分析测试档案主要以实体形式存放和管理,而随着分析测试的发展及分析测试种类的不断增加,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实体形式档案,新增数据量、信息量不断膨胀,在查找、分类及管理上难免耗费人力和物力,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处理等向着方便、快捷、安全的趋势发展,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迫在眉睫。档案数字化完全可以满足数据获取具有实时性的需求,客户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连接数据源,即可查找自己需要的数据,了解分析测试的最新动态等。    

一、农业分析测试档案数字化介绍   

农业分析测试档案数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分析测试结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将传统实体形式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能及时提供利用、查找获取,可提高农业分析测试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管理部「1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二、农业分析测试档案数字化建设    

农业分析测试档案数字化要求通过建立分析样品信息数据库,从客户委托分析测试的农产品样品接收开始,到分析测试结果查询、管理过程,全部实现网络登记。具体包括:第一步,样品接受人员通过互联网对样品数量、名称、产地、状态、委托人、分析测试内容、检验人员分工、完成期限等详细数字化记录,建立该委托样品数据库,并依据委托人信息,赋予其样品分析测试查看账户、登录密码,设置其访问权限,该账户只对其委托分析测试的指标有效;第二步,样品分析测试人员通过信息查看需要分析测试的内容,从样品管理员处获取样品在规定期限进行分析检验,并对分析检测结果进行数据输人保存和提交;第三步,由具有丰富分析检验经验的人员作为结果审核人员,对分析检验结果进行复审审核,结果通过则提交至业务服务部门,反之,则由分析测试人员进行复检确认;第四步,业务服务部门对审核结果加注档案部门标识水印凭证,确保电子档案的有效性;第五步,客户通过登录账户,查看委托样品处理进度,结果下载。    

三、农业分析测试档案管理    

数字农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管理

一、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永州市是湖南省南边农业大市,处于湘桂粤三省交会处。先名“零陵地区”,还有其他许多别名,如“竹城”等,1984年,该市被一分为二,原来的零陵市被撤消,重新命名为永州市和冷水滩市。但十年之后,1995年,又撤销了两市,重新设立永州市,分成零陵与冷水滩两个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从古到今,永州市在两广、海南与西南等各省份的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又是湖南对外进出口的咽喉,素有:“南山通街”一说,历代帝王之国,其自然环境、水质等,都在湖南省排行第一位。当前该市产业结构以实现高速、稳定的经济与社会为第一发展目标,并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绿色食品、自动化机械、高质量纺织、冶金和建材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永州市历经多次合并、更名、调整后,在农业发展路径上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由传统的区域布局向对外开放型生产发生了转变,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前永州市共因辖管9个县,2个区,共192个乡镇,5349个行政村,总人品口600余万,农业人口470余万人。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470余万亩,(水田面积380余万亩,旱地面积83万余亩)。全市共有5个粮食大县,而且这些县在全省粮食总发量中也排行靠前,当前有8个生猪大县,同样地,在全省全部排在前列。可见,永州市是当前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

二、永州市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成熟,也只是阶段性的,这些成果还无法使整个永州市农业发展成为湖南省的绝对性农业大市,更不太可能在国家农业发展中充当主角。当前,永州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建设不乐观,正面临着“断线与断网”的局面。据调查,永州市目前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年人均财政下拨的款约为4000块,其中一部分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经费支持,其他所需的经费需由地方解决,或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行解决,或者由其他经营组织创收等。大多数乡镇农业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正规的办公场所,推广人才的住宿问题更是无从谈及,他们没有既定工资,生活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保障。全永州市当前共有18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而能够分到独立住房的、有独立经营门面的一半者不到,只有83个,且这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各种条件非常艰苦,场所极其简陋。

(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机制改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安排通常都是包办包揽,这是由于当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且我国当时被告的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当初国家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如此同时,国家政府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这次改革,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其表现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为事业单位,且从农业行政机构中相对独立出来,从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行了政事分离,也就是实行财务、人事、工作等相对独立。1986年,中央财政部就国营农业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对有固定收入的单位,实行‘核定支出、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方案;对那些有经常性和稳定性收入的来源,但又无法达到管理经费自给自足的事业单位,要实行“定期、定额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一定几年不变”的管理方案。对于那些能够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对本企业进行独立经济核心的企业,特别是对于实行经费自给有余的企业和单位,实行独立核心,让企业自负盈亏,除非有特殊规定或者政策所向,否则不再给予其他方面的拨款。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体现于三点:第一,实行事业费包干、节约提成、创收奖励的政策,农业行政部门的统收统支政策取消。经费包干,其包干的基数和依据是根据编制与实有人数之间,按照一定的人头费标准来核定的,这一政策一般是一定就是好几年,最少三年内不得改变。第二,取消全额拨款政策。事业费标准不再统一,因各级各地财政情况不同而各异。通常情况下,中央、省、市三级基本实行差额拨款。对于基本工资、少数部分办公支出,由政府作出基本保障。这一改革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其自得到最大化扩张,然而,其经费压力却日益加大。较大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如果不努力地创收,他们是很难于维持下去的。也就是说,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其实还是实行国家与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政策。第三,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多数是由同一级财政主管部门来负担的。该级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在对其进行经费资助过程中,只对基建费、专项费等,给予一定量的补助。由于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95%以上都集中在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因而这两级财政是负担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体。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业费、项目费、推广机构创收费用。其中项目费对于县级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来说,基本不存在。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的结构指标却能够直接体现系统经费的结构现状,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中,有机构成的最直接体现,同时能够直接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与所从事业务的经费之间的比例,同时还能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系统内部支持机构运转的资金与实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资金比例。

(二)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总量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总量的异动情况。2005年-2014年,十年内,因政策变动,政府对事业费的投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述分析可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投资往往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具体实际进行的。

(三)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支出分析

数字农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信息技术;农业工程;应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促进农业发展,实现自动化是其发展的根本。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特点来说,结构改造和技术的精细化和先进化应作为其基本要求。农业自动化信息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水平,以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地域特征对农业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可对地域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测试,通过数据采集和储存了解地域情况。自动化信息技术是集地理科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目前自动化信息技术能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三维地域信息。通过专业的平台建立,使农业生产地域管理更加精细化、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在农业调查过程中,自动化信息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提供实时的图像分析,建立空间数据信息,使农业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辅助分析功能则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技术革新。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以电磁波技术为核心,是利用电磁波的观测和分析对物体存在的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遥感器的主要作用在于信号接收,实现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管理和控制。遥感技术还实现了对农作物的长势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管理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观测精度大大提高,其预测功能实现了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测,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是最为广泛的应用方式。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系统,是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主要由空间导航卫星、地面监控站与接收设备组成。通过这一系统可对农业操作过程和设备进行检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实现了农业信息定位。目前,美国在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先进性,通过远距离的定位功能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宏观调控和农业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四、虚拟仪器技术的重要作用

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以计算机基础为基础,仪器仪表测量为辅的模拟仪器。其功能在于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模拟过程和记录过程实现对农业发展的了解。现代虚拟技术是农业智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我国,农业播种中该技术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虚拟技术,可获得落种性能、平均值等特点,从而使操作界面合理化、可视化,促进农业播种技术的完善,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还可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从而实现对种植过程的指导。在农产品选种过程中,也可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再通过智能化系统得到植株的种植过程。

五、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工程

专家系统是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在多个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对于农民的经验、种植技巧具有较好要求。而专家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新技术的实施,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专家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农业生产常见问题,并形成数据,对种植过程形成专业的种植策略,对不合理的施肥和管理过程进行调节。计算机网络是这一技术的重要工具,通过互联网的访问,即可获得对应的数据信息,在信息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还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信息,也就是说,专家系统虽然解决了工作效率和技巧问题,但对于前期设计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分析,专家系统是人力与智能系统的结合过程,实现其积极作用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经验。同时,专业系统的建立具有复杂性特点,农业知识的建立要与其他知识进行分离,这也是专家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六、总结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自动化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仪器技术和GPS系统为代表。未来,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当然,一些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技术和成本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其技术更新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数字农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数字农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数字化技术;制造技术;应用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逐渐向数字农业发展,数字农业主要指将工业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使农业各对象可视化表达的目标得以实现,能够为农业机械制造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下文首先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概述,其次对两者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一定参考。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简述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主要指使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对相关产品的设计,分析,装配以及制造等过程进行全面模拟,能够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农业机械设计及生产中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农业机械产品开发能力有所提升;产品研制周期明显缩短;农业机械开发成本有所降低;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初期设计目标,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分析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包括多种先进的技术,下面对几种常用的技术进行说明:其一,对CAD/CAE/CAPP/CAM/PDM进行说明。前四种分别指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制造,以上工具的合理应用对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效果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其中PDM技术能够对产品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人及各类组织等进行有效管理,使分布环境中数据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为异构计算机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应用平台。其二,对异地协同设计进行说明。其主要指在有网的环境中能够对相应产品进行定义、建模、产品分析、设计、数据管理和产品数据交换,使用其对多人、异地产品协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三,对虚拟设计及制造进行说明。使用仿真、建模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对产品的模型进行合理构建,在构建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对产品的性能,可装配性以及可加工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发觉,在经过分析后可以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产品设计合理性,为后期制造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四,对并行设计进行说明。并行设计主要指使用并行工程模式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其对以往串行式产品开发模式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在农机产品开发初期能够对后期实际需求进行更多的考虑,进而使产品研发效率较高,且研发效果较好。下面笔者对智能CAD技术在农机产品设计中以及数字化制造技术在高科技农业机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1智能CAD技术应用分析

第一,智能CAD技术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工作符号推理是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传统CAD技术在符号推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智能CAD技术能够对其存在的缺失进行弥补,在使用智能CAD技术后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信息利用率有所提升、重复设计情况明显减少且产品研发时间明显缩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农机产品的设计工作,进而可以为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参数设计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农业机械设计过程具有型号、种类较多以及受季节影响较大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保证设计和合理性及效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对视力推理模块化参数设计及变量设计进行合理应用,并且在使用后能够对智能CAD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规避,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更多的保障。第三,装配模型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装配模型其属于支持概念设计和变型设计中的一种,其主要指构建相应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在构建完成后结合装配信息对设计意图,产品原理以及功能等进行诠释,能够让工作人员尽快领悟设计意图,进而能够尽快展开生产。

2.2数字化制造技术在高科技农业机械开发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及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使用数控及虚拟技术等对农业机械产品的虚拟样机进行制造,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下面对使用三维CAD技术设计农机产品虚拟样机的流程进行说明:其一,使用参数设计、变型设计等技术对相关产品的三维CAD模型进行构建,通过模型的构建能够实现所有零部件模式化的目标;其二,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二维工程图进行构建;其三,使用各类分析原理对模型进行分析,将其同三维装配体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其四,将三维CAD模型作为主要依据对PDM结构体系进行合理构建;其五,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虚拟样机的要求对三维CAD产品进行制作,与此同时对开发体系进行合理构建;其六,对三维虚拟样机进行监测和试验,通过以上两过程可以准确的发现虚拟样机存在的问题,在经过分析后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对虚拟样机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进行提升。

3结束语

通过上文可知在农业机械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对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对缩短研发时间及提高产品质量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为此农业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对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产生足够的重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时展的需求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的扩大应用范围,使农业机械研发及实际生产过程向数字化、智能化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加快农机制造企业的发展速度。

引用:

[1]陈英姿.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0):305-305.

[2]吴发辉.农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南方农机,2016,47(7):50,71.

[3]任晓光,刘佳.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展望[J].河北农机,2014(2):33-33,34.